導航:首頁 > 動漫圖片 > 大龍船怎麼畫圖片

大龍船怎麼畫圖片

發布時間:2022-06-23 15:57:56

Ⅰ 龍舟是長什麼樣子的

龍舟結構緊密、做工精細、用料考究、色彩豐富。一隻龍舟由龍頭、
龍尾、干船、閘水板、龍篸、舟橈等部分拼裝而成,各部分材質不同。干船多用木質堅韌、不易滲水、耐撞耐浸的優質坤甸木製作,因坤甸木忌風吹日曬,
平時干船需埋藏於河底淤泥
之中,用時才撈起;龍頭、龍尾用樟木雕制,需塗油、上漆、著色,平時存放在村祠堂或族廟里;銜接干船頭尾的龍篸和插在大傍上方的閘水板多用杉木製造,以防河水從頭、尾、邊倒灌,龍舟下水時才裝上;舟橈用的是元木,不易折斷、開裂。五邑傳統龍舟規格有大、
中、小之分,大龍舟為20-40米,橈手40-80
人不等,如江門禮樂、新會大澤、鶴山三夾、開平龍舟等,一般需要配備鑼、鼓、舵手;小龍舟長5-6米,橈手4-5
人,如江門棠下、荷塘龍舟。龍舟色彩不一,
但每隻龍舟的隊員衣衫、舟橈與龍頭、尾顏色相同,久而久之,人們習慣以色彩命名龍舟,如禮樂龍舟有「桃果紅」、「花藍橈」、「黃橈」、「紅橈」、「白橈」、「黑橈」
;三夾龍舟有「紅頸」、「白頸」、「黃頸」、「金龍」、「銀龍」、『
「烏龍」等異彩紛呈。另外,龍頭造型也形態各異,「五邑鄉里看龍舟,看到龍頭便知舟」道明了五邑傳統龍舟的特點。

Ⅱ 大龍舟你們都抽到了什麼

大龍舟:翼刃(永久/15天)銀翼殺手(永久/15天)繽紛十二翼(永久/30天)蔚藍奇跡之翼(永久/30天)命運之輪(永久/30天)流光之劍手杖(永久/待定)天使頭飾(永久/待定)刺虎(30天)大阪(30天)風影(30天)更名來,金骰子.N多套裝等。

很難中的

Ⅲ 龍舟的樣子

龍舟

龍舟當時楚國人民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投身於岳陽汨羅江),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岳陽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龍舟」是做成龍形或刻有龍紋的船隻。古代那些有「真龍天子」之稱的帝王們,行走水路時一般都要乘龍舟。如「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穆天子傳》),「上御龍舟,幸江都」(《隋書·煬帝紀》)。皇帝乘坐的龍舟,高大寬敞,雄偉奢華,舟上樓閣巍峨,舟身精雕細鏤,彩繪金飾,氣象非凡。南宋畫院待詔李嵩畫的「大龍舟」,即是一例。民間用來競渡的龍舟和皇家龍舟不可比肩,一般都做得窄小狹長一些,以利賽事。用作競渡的龍舟,其形制因時代而變化,因地域而不同。據載,舊時西湖上的龍舟,約四五丈長,頭尾高翹,彩畫成龍形;中艙上下兩層,船首有龍頭太子和鞦韆架,均以小孩裝扮,太子立而不動,鞦韆上下推移;旁列弓、弩、劍、戟等「十八般武藝」和各式旗幟。尾有蜈蚣旗,中艙下層敲打鑼鼓,旁坐水手劃船。

各地特色

蘇州的龍舟分成各色,四角插旌旗,鼓吹手伏在中艙,兩旁劃手十六人。篙師執長鉤立於船頭,稱作擋頭篙。船頭亭上,選面端貌正的兒童,裝扮成台閣故事,稱龍頭太子。船尾高丈余,牽系彩繩,由擅長嬉水的小兒表演「獨占鰲頭」、「童子拜觀音」、「指日高升」、「楊妃春睡」等節目。當代用來競渡的龍船,形制比舊時簡化了許多。船以色彩分赤龍、青龍、黃龍、白龍、黑龍等。船身、船上的羅傘旌旗等裝飾,以及劃手們的服裝乃至船槳,都要求一色。湖北、湖南等地的龍舟短則七丈多,長則十一丈余,劃動時有如游龍戲水。福建的龍舟,船首雕刻龍頭,口能開合,舌能轉動。貴州的龍舟由三隻獨木船聯合而成,中間較長的一隻稱「母船」,船上有鼓手指揮,兩邊的兩只船身稍短,稱「子船」。溫州各鄉都有龍船,各廟宇設香官神,專管劃龍船。每逢端陽節,有些地方要做新龍船,四月初一就擂鼓開殿門,祭香官神,開始造船。各地鄉風一般都是五月初一才開殿門,祭神後即開劃,俗叫「上水」,龍船歸去叫「收香」,斗龍結束叫「散河」或「洗巷」,並把河龍船翻轉,次日再翻正,抬到廟中保存,還要祭時官神,相傳這香官神是喜歡玩弄人的小兒神,所以俗語說青年人不安分,比喻香官。在劃龍船地區內,都要出龍船費用,請劃龍船的人吃酒,還要放鞭炮,設祭迎接,叫「擺香案」。龍船頭各處大同小異。有的在船身繪畫龍鱗,頭尾安置活動的龍頭龍尾,形狀較小,有的船身稍畫上幾筆龍鱗,亦無頭無尾,但形狀較大。每鄉龍船,各有固定顏色的旗幟,一鄉之內,有幾支龍船的話,也要用旗色區分標志。以溫州南郊南塘河古老風俗為例,有的旗用藍色,龍頭、龍尾和船身都是藍色,叫做「青龍」,相傳四方只有東方蒼龍七宿稱龍,所以青是正色。這南塘河面,以莘塍為河主,所以莘塍東堂廟的龍船特別大,有十六檔,船面有四十四人,叫大青,算是龍娘。其他龍船上水,必須先到東堂廟朝見,廟司事要賞給彩紅,大青出來,各龍不敢和它競賽,其餘小的都叫青龍,其他黃色的叫黃龍。旗白的,船的顏色也是白的,俗稱「白龍兒」。如是紅旗,船身也染紅色,叫做「紅霓嶺」等。因南言赤色,是水龍,性情急躁,所以改了個名,是避諱的意思。龍船中惟獨沒有黑龍,俗說烏龍是凶暴,也有說北方玄武是龜,爬得慢,不能斗生,故全溫州沒有黑龍船。兩船競賽,水逐浪飛,兩龍相鬥,爭奪錦標,各鄉河道,各行分段,自為一區,斗龍互不幹涉,因此有大龍地、小龍地之名目。

參加人數

龍船人數,額定三十六人,叫做一槽,就是俗稱的「三十六香官」。如是小龍,船身十三檔,劃船的二十六人,船面管旗一,後梢二,唱神一,司鼓二,掌鑼二,托香斗二,正合三十六之數。大龍有十八檔,兩旁劃船的三十六人,加鼓、梢、鑼、旗、唱神、托香斗六種執事十二人,就需四十八人。劃船者穿衣,一船均依旗色。在蒼南等地,則定為白衣白帽子是吊念屈原。(龍舟額定42人,劃者十三六,前後梢各一,掌旗一,擊鼓一,擊鑼一,唱神一,此四人俱站在龍舟中間。龍舟有十九檔,坐十八擋,前方向空一檔,龍舟在競賽時不調頭,而是人轉身反方向坐。龍舟的鼓聲很有節奏,轉身的鼓聲為密集點鼓。)

船面上,鼓在最中,兩旁劃的人要聽鼓聲,兩頭是梢槳,就是船舵,靠此端正舵向,所以俗語說:「鼓是令,梢是命。」鑼是聽鼓聲的,也有鼓動的作用。旗是分明船色,使岸上觀眾能夠辯認,只有執神杖唱神的,托香斗的,是為了奉香官神,在競渡中沒有作用。

在全溫州的劃龍船中,永嘉上塘、下塘一帶的龍船,最為出名。斗龍在江流湍急的楠溪江中進行,十里長途,往返二十里。如果順潮而下,而中途潮漲,或者順潮而上,中途潮落,都要斗到終點,不得停止。再加上沒有換向轉手,要一劃到底,它的尾端設置梢槳,把梢兩人,船頭也有兩人,以便保持船的首尾平衡。頭龍時,這兩人力捺龍頭,與三十六把槳一齊行動,有加強速度的極大作用,途長水逆,風緊浪急,鑼鼓聲喧,喊聲震天,真可謂英勇。

競賽規則

在樂清參加劃水龍的住戶,叫「水龍戶」,一個水龍戶的集體叫「水龍眾」,水龍眾的所在地叫「水龍地」。有的自然村甚至以這種劃分作為舉辦某些公益事業或承擔某些社會義務的獨立單位。每年劃水龍都有為首的人,俗稱「首事」或「頭家」,由水龍戶輪值或拈鬮推舉。水龍戶都按丁或按戶出錢。參加劃者都有補貼,如樂成鎮每人每天一斤豬肉。凡水龍戶有新婚,生頭胎男孩、興造房屋和中舉授官以及科舉廢後的大、中學校畢業等喜事,都以水龍名義致賀。被賀的要有一條紅綢或紅布系於「龍頸」,俗語稱「掛紅」,而且還有「香金」和食品禮物。舊時陋俗,有些水龍,往往盜伐樟樹或偷取「樹坦」(木行)最長杉木,以致發生訴訟糾紛。在樂清縣西,大的自然村都有好幾只龍船,稱「地團十隻龍」或「南宅七隻龍」。(樂清最大的龍舟賽事在北白象,每次都有上百隻龍舟參賽-自發性質)如樂清白石鎮的小隱湖,每年該日,全區有一百多隻龍船匯合競賽,並備有錦旗懸賞奪標,男婦老幼,觀者如堵。有的地區,如瑞安馬嶼一帶,不自製龍船,在端午以前,扣住江面上的運輸船,用纜絞起來,當作龍船,按日給船戶銀米,三天後放行,如果頭號勝,不但優待船家,酒肉豐盛,並且還有特別賞錢。但溫州那些地處山區和半山區,多旱地,少水田,無河港的地方,端午無劃龍舟之俗。

Ⅳ 龍舟的外形長,寬,高

杉木和樟木是造龍舟的上好木料。造大龍舟,最困難的是尋找木材。要尋找25米長以上的整木,將其切分成5片接成船底,這樣造出的龍舟才會堅固結實。這樣的木材只能在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樹頭的直徑必須在20厘米才能符合條件。
在閩南地區,龍舟通常是某個自然村的公共財產。水上人家有句俗語「一日造船,千日過波」,意即造出的船必須堅固美觀,才能經受風浪,故造船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岸上人家建房,「禮路」絲毫馬虎不得。釘船板猶如建房的「奠基」,還要舉行「奠基典禮」,擺上供品祭拜。特別是在「點睛」這一重要環節,還必須舉行隆重的儀式。
閩南龍舟的龍頭是寫意的、象徵性的。龍舟的「龍須」是將金箔紙折成約1平方厘米的小方塊,綁在一根對折的紅布條上,象徵「龍須」;將一塊紅布折成三角形,釘在船頭,象徵「龍舌」;將6條龍須等距離分布釘在「龍舌」上,這就成了「龍頭」。
制船者在兩側船舷的船眼睛各貼上三根紅布條加小方塊金箔的組合,再釘上三根「目周釘」。從左至右,分別代表千里眼、順風耳、媽祖婆。媽祖婆殿後佑護,千里眼、順風耳在前觀測,順序不能改變。不僅是龍舟,再大的帆船也是這樣釘的,有些帆船還會在船艉供奉媽祖婆神位。
這些程序完成後,該的村的老人在龍頭前擺上「三牲」,持香對著龍頭祭拜。然後,一村民手持香爐,繞著龍舟轉了一圈。這意味著,將龍舟上的不潔之物驅走,龍舟變得聖潔而有靈氣。隨後,燃放鞭炮、燒金紙,儀式就結束了。
經過幾名壯漢六七天的勞作,新龍舟完工了。之後,請村裡地位高的老人身穿長衫戴氈帽,帶領全村70多名壯勞力,到船廠「請船」。大家人手一槳,浩浩盪盪地將龍舟劃回村裡。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龍舟的豐姿就會出現在附近的江上。
以溫州南郊南塘河古老風俗為例,有的旗用藍色,龍頭、龍尾和船身都是藍色,叫做「青龍」,相傳四方只有東方蒼龍七宿稱龍,所以青是正色。這南塘河面,以莘塍為河主,所以莘塍東堂廟的龍船特別大,有十六檔,船面有四十四人,叫大青,算是龍娘。其他龍船上水,必須先到東堂廟朝見,廟司事要賞給彩紅,大青出來,各龍不敢和它競賽。
其餘小的都叫青龍,其他黃色的叫黃龍。
旗白的,船的顏色也是白的,俗稱「白龍兒」。
如是紅旗,船身也染紅色,叫做「紅霓嶺」等。
因南言赤色,是水龍,性情急躁,所以改了個名,是避諱的意思。
龍船中惟獨沒有黑龍,俗說烏龍是凶暴,也有說北方玄武是龜,爬得慢,不能斗生,故全溫州沒有黑龍船。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154264.htm?fr=aladdin
http://..com/link?url=-J9S3kd229RlQqxK

Ⅳ 誰有龍船的製作方法

一條龍舟從組成結構、選材到保存都是非常講究的。龍舟家族龐大,有10人劃的「短龍」,有上百人劃的「長龍」,有國際賽事上看到的「標准龍」,也有用於探親應景的「傳統龍」。本次報道主要介紹的模本,是廣州涌面上最常見的、可搭載80餘人,長40米的傳統長龍。 選材 選材方面,賽龍一般選用輕巧的杉木、柚木,而不注重速度的游龍則選用深褐色的坤甸木,取其結實耐腐,可以長年保存,越浸越靚。 目前,廣州的龍舟大都用坤甸木,一艘龍舟用6-7立方米的木材。柚木比坤甸木好,但做一條柚木龍舟要20萬元,所以很少人選擇這種木材,據悉,如果用坤甸木做龍舟,長龍大約11萬元,短龍大約3萬元。 工序 當木料選好後,工匠還要選擇良辰吉日為制新龍的木料開線落墨,為第一根立起來的龍骨架參花掛紅,以示莊重。接下來便是整條龍船製作的開始,具體工序分為:扎底骨、制腳旁(船底)、上大旁、扎彩盤及絞栓、釘龍根、造坐凳、釘花旁(外板)、釘夾旁(內板)、裝弦口、扎龍纜及將軍尖等十大工序,全過程約需20天左右。 龍體 龍舟要出水競技,少不了輕快而堅實的船身。在陳漢慧龍舟廠,一條屬於江高的「大龍」橫卧江邊,何師傅正細心地為船身吸塵、上油。20天,何師傅和工友一手一腳把這條大龍親手做出。但對於已有30年龍舟製作經驗的他來說,船身構造已是胸有成竹。 「一條標準的龍舟一般在30米以上,分為主骨(龍骨)、腳旁、大旁、花旁,坐凳等;中間還可包括大鼓架、銅鑼架等配件。」何師傅一邊掃油一邊娓娓道來,「龍骨又叫龍纜,相當於龍舟的脊椎,貫穿整條龍舟,是整條龍的核心部位。」 原來,龍骨的強度和彎度決定著龍舟的結實程度和弧度。一條30米長的大龍舟的龍骨一般由兩根各約15米長的杉木連接而成。為使龍骨彎曲,讓龍舟兩頭高高翹起,直徑約30厘米的杉木龍骨要被千斤頂固定多日來達到所需的弧度。 做好龍骨後,就要以先中間後兩邊的順序,在兩旁從底骨往上安插旁板,底骨兩邊為「腳旁」,船雙側是「大旁」和「花旁」,但這並不是隨意鑲嵌便能成事,因為「大旁」和「花旁」決定龍舟的最終形狀和流線型,從而決定一條龍舟的破水能力。組成龍舟的木與木之間不利用任何粘合物質,靠人工把木邊磨平,並用最原始的錘子釘入釘子,為防止入水,每隔三厘米就要打入一個釘子,一條上好的龍舟,要消耗幾十斤的釘子。 龍頭 一江碧水,舟行水中,兇悍而威武的龍頭迎面而來,震耳欲聾的鼓聲由遠及近……一條龍舟的氣勢很大一部分取決於龍頭,龍頭做得越兇悍就越好,更被視為鎮宅、驅邪、驅魔的作用。不僅比賽,結束後,不少人用高價投得龍頭,拿回家擺設。 上漖村做龍舟遠近聞名,但在龍舟廠,龍頭的蹤影卻難以尋覓。「龍頭在我們這里一般都找不到。」龍舟廠的黃師傅稱。 原來,龍頭、龍尾都是競渡前才裝上船頭的,並不與龍舟一齊製作,因此一般的龍舟工棚看不到龍頭、龍尾的部件。 黃師傅描述,龍頭大多用整木雕成,多染成紅色,稱「紅龍」。也有塗為黑色或灰色的,稱「黑龍」或「灰龍」。「木料開料、放樣、雕刻、成型、打磨、上色……一樣都不少得。」 龍頭成型後,還得為龍頭安裝上鼻球、龍須、龍舌;一顆不銹鋼珠,塗上黃色,放在龍口中,通通都能活動,顯得活靈活現;龍頭頂,卻是鹿角造型,塗上了耀眼的金粉。最後,一個成型的紅色龍頭半張大嘴,口中露出龍珠,顯得有威嚴而氣派。「龍船一下水,龍頭醒目有神,成條龍舟先會夠曬神氣威水。」 不過,黃師傅說,制龍須則要看該村信奉什麼,信奉觀音菩薩是不用龍須的。「有白須公和黑須公,只有信奉關公的才用黑須公。」此外,龍尾也大多數是「一條木」雕成,充滿鱗甲,青金相間,復雜但絢爛。「整條龍舟完工,師傅會把『藏好』的龍頭和龍尾『請下來』再安放,還要放炮仗、請人為龍頭來開光點睛,才能顯示足夠的敬意。」 橈手 勇往直前的龍舟,總有兩排粗壯有力的手臂奮力劃著槳。珠村民俗專家潘劍明描述,珠江三角洲一帶龍舟比較大,60多人以上的算較普通,100多人的也很多。數十上百橈手執槳同時劃行,龍舟才能勇往直前氣勢磅礴。 帥旗 龍舟上要打出本村的標志旗,這面旗又叫帥旗,帥旗各村不同,有的是三角旗,有的是百足旗;旗顏色也不盡相同,或為紅色,或為黃色,或為黑色,或為彩色。代表本村落氏族的標志旗,讓人們遠遠就能分辨出這是哪個村哪個族的龍舟。 陪神 陪神(長老)一職「各處鄉村各處例」。 依照規矩,龍舟上會特設一個「神位」,龍舟出發前需要「請」來廟里的神像安放在船上,保佑龍舟一路平安,舉放神位的人則稱為「陪神」。陪神還負責保護神像的安全。 陪神需要根據本村供奉的神來裝扮自己。珠村民俗專家潘劍明說,珠村供奉北帝,就扮成「北帝相」;廟頭村是供奉洪聖王,就扮成「南海神王相」;宦溪村、蓮溪村是供奉齊天大聖,就扮成「孫悟空相」;有些村落供奉呂洞賓,就扮成「呂洞賓相」。「整個龍舟活動結束後,又重新把船上的各神靈請回各自安奉的廟堂座甲就是還神了。」 羅傘 「戰鼓嘹,彩旗飄。」江面上,百舸爭流,如何讀懂每條龍的內心世界呢?羅傘就是最好的一張名片。 據廣州老字型大小中華戲服廠廠長黃遠昌介紹,羅傘又叫華蓋,是一條龍船中,裝飾最為復雜華麗的標志物,其高五到七尺,分上中下三層,彷如江面上一條迎風飄逸的綉花百褶裙。 上頂金葫蘆,下撐大茅竹,羅傘主體材質為軟緞布,外綉有雙龍、麒麟、八仙等廣綉圖案,配以兔絨毛、釘星鏡、五彩網穗等材質裝飾,在陽光下星光閃閃,五彩搖曳。 如果說帥旗是龍船番號的標識的話,那麼羅傘就是彰顯一條龍船身份地位的符號。在等級森嚴的中國古代,羅傘是帝王將相權勢的象徵,傘的用料、色彩、尺寸就像頭上的烏紗一樣,是身份尊卑的一種標志。其中紅黃二色是官府專用,民間多為青色。 「現在沒那麼多講究,用什麼色多按村民喜好。」黃遠昌介紹,一般羅傘的主色調可以體現出下面神斗內所供奉的神,如一般綠色是供奉關帝、黑色是北帝、白色是觀音等。此外,紅代表吉祥,黃代表皇氣等。羅傘上還會綉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字樣,表達村民的節慶中的良好祝願。 一頂上等羅傘可以用50年,端午節過後,羅傘布可以拆卸下來洗凈收藏。 大鼓 俗語道,「五月五,龍船下水打爛鼓」。龍舟出行的恢宏氣勢,最集中體現莫過於船上的大鼓,這是一條船上不可或缺的指揮中樞。標準的龍舟鼓比獅鼓要高大,一般高度為85-90厘米,直徑至少60厘米;一個龍舟鼓重量可以達到100多斤。這種鼓的聲音穿透力很強,百米外都清晰可聞。 龍舟鼓的製造業也是一門藝術,與一般的鼓以多塊木板拼成不同,龍舟鼓大都以一根原木雕鑿而成。過去,一般的農村裡都有百年大樹,如白欖樹、香樟樹、烏桕樹等,都是造鼓的好原料,手工制鼓一般分為選木、制鼓坯、選鼓皮、粗細刮皮、水燙曬皮、浸軟、推刮、蒙磨皮、失音打釘、打底上漆等十幾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有誤都會影響到音質和音量。製作一隻鼓最少需要三周時間。好的鼓一般可用上二十餘年。 龍舟鼓的鼓點,綜合起來大多有單槌鼓和雙槌鼓。單槌鼓又叫順鼓,即只捶一個節奏,鼓聲響一下橈手就扒一下。雙槌鼓又叫馬蹄鼓,變化活潑,有跳躍感,鼓手左右連擊為一拍,連擊一次雙響,橈手才扒一下。不過,競賽時雙槌鼓不及單槌順鼓的節奏分明。 艄公 珠三角地區河涌急彎多,龍舟游一周要經好多彎。這時,船尾負責掌舵的艄公則要「話曬事」,龍舟前進的方向都盡在他手中。整艘龍舟上的人員要配合得天衣無縫才能保證萬無一失,艄公技藝就要非常了得。 鼓手 鼓手通常站立在龍舟中部,鼓聲起處,木橈齊下,整齊劃一。珠村民俗專家潘劍明把這個把握速度的人形容成全船上的總指揮,「要快要慢全靠鼓手,沖刺要快,落後了要快,一切行動聽從鼓手的引導。」

Ⅵ 請問龍舟的來歷

1、在古代典籍有關龍舟起源的記載中,最早是出現在東漢。據此可以推測,端午的習俗最初可能只在長江下游吳越民族中流行,後來吳越文化逐漸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這種習俗才傳到長江上游和北方地區。
2、簡介
端午節龍舟賽、元宵節舞龍(也稱舞龍燈、耍龍燈)及二月二龍頭節是大東亞龍文化區重要的民間活動。龍舟就是船上畫著龍的形狀或做成龍的形狀的船。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賽龍舟最早興起於漢代。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我國傳統的悠久歷史文化繼承性和人們的集體主義精神。
3、歷史發展
唐、宋、元、明、清各代帝皇,均有臨水邊觀看龍舟的娛樂,也屬於游戲之類。《舊唐書》中記穆宗、敬宗,均有「觀競渡」之事。《東京夢華錄》卷七,記北宋皇帝於臨水殿看金明池內龍舟競渡之俗。其中有綵船、樂船、小船、畫艙、小龍船,虎頭船等供觀賞、奏樂,還有長之四十丈的大龍船。除大龍船外,其他船列隊布陣,爭標競渡,作為娛樂。宋張擇端《金明池奪標圖》即描繪此景。又明代皇帝,在中南海紫光閣觀龍舟,看御射監勇士跑馬射箭。清代則在圓明園的福海舉行競渡,乾隆、嘉慶帝等均往觀看。
也有的是遊船式競渡。如《淮南子·本經訓》「龍舟鷁首,浮吹以娛」,是劃著龍船、搖船在水上奏樂、遊玩。在《夢粱錄》中記載南宋杭州「龍舟六隻,戲於湖中」。湖上有龍舟,只是畫舫遊船的一部分。

Ⅶ 龍舟的外形是怎樣的由哪幾部分組成

各地的龍舟外形特徵都不同,以潮汕龍舟為例:

潮汕的龍舟有多種樣式,正規的龍舟有龍頭、龍頸、龍尾。龍身半圓而長,寬1.4米至1.6米,長短不—,有容納12對槳、16對槳、32對槳不等,最長的可容納52對槳。龍舟分紅龍、黃龍、青龍、白龍數種。

龍身龍腹按麟甲模樣塗彩,並根據紅、黃、青、白龍種,突出各種顏色。色澤艷麗鮮明,圖案漂亮眩眼。不同龍舟掛著長長的不同色澤龍須,標志突出。

龍舟有龍頭、龍頸、龍尾這三部分組成。

潮汕龍舟如下圖:

(7)大龍船怎麼畫圖片擴展閱讀:

體育賽事:

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我國各族的龍舟賽略有不同。漢族多在每年「端午節」舉行,船長一般為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水手。

苗族是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龍船節」舉行,船長約20米,寬1米,由三根直而粗的杉樹挖成槽形,捆綁而成,中間是母船,兩邊為子船,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有一長者任鼓頭,一名男扮女裝的小孩任鼓手。

比賽時,炮聲響處,各水手即按鑼鼓節拍劃槳前進。傣族是每年傣歷6、7月(清明節後十日左右)「潑水節」舉行,每船有600名水手,4名舵手和4名引道手。比賽時,由一人敲鑼指揮,水手按鑼聲節奏劃槳前進。也有女子參與此項活動。

龍舟賽歷史悠久,傳入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1983年,我國首次派隊參加龍舟大賽,一舉奪得全部兩項冠軍。1984年國際龍舟大賽在香港舉行,有美國、德國、日本、英國、紐西蘭、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澳洲、澳門、香港等16個隊參賽。中國隊又奪得冠軍。

閱讀全文

與大龍船怎麼畫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可愛的動漫鹿圖片大全 瀏覽:624
tnt漫畫人物圖片簡單 瀏覽:667
家裡掛畫圖片大全可愛 瀏覽:451
街頭拍攝衣服圖片 瀏覽:988
r岩頭文字圖片 瀏覽:130
男生宿舍才藝圖片 瀏覽:137
圖片能粘貼到word表格裡面嗎 瀏覽:964
歐美個性女生圖片大全 瀏覽:581
衣服洗水嘜圖片 瀏覽:301
美發的圖片男生 瀏覽:239
國畫圖片唯美簡單 瀏覽:497
秋季學生黨衣服推薦圖片 瀏覽:561
關於八月十六的圖片簡單圖片 瀏覽:646
頭發衣服褲子圖片 瀏覽:889
現代房屋設計圖片大全 瀏覽:198
黑板報開學了圖片簡單又漂亮 瀏覽:813
城市修建的剪影圖片高清 瀏覽:945
cad中存在圖片如何導出 瀏覽:890
葉小龍圖片高清 瀏覽:786
高馬尾初中女孩背影圖片自然 瀏覽: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