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小學美術3——6年級的美術目錄和教參或者教案。(註:是北師大課標實驗版版本)
李怦然美術一、二、三、六年級目錄
添加時間:2007-3-31 作者: liuhui 來源: 錄入: liuhui 閱讀次數:395
一年級目錄:
《長城》
第1課《塗塗畫畫》第2課《我的手》第3課《玩泥沙》第4課《擺花樣》第5課《變臉的太陽》第6課《找媽媽》第7課《美的天空》第8課《早餐》第9課《做玩具》第10課《可愛的家》第11課《畫自己》第12課《多彩的秋天》第13課《撕紙游戲》第14課《紙盒游戲》第15課《字母娃娃》第16課《勤勞的蜜蜂和螞蟻》第17課《小手套》第18課《小彩燈》第19課《新年賀卡》第20課《玩紙偶》第21《北京小吃》第22《雪中游戲》第23《美麗的大自然》第24《豐富多彩的生活》
二年級目錄:
《北海公園》一、《我愛老師》二、《畫里的節日》三、《我愛我家》四、《花衣服》五、《豐收了》六、《捏泥巴》七、《看誰的風輪跑的快》八、《不倒翁》九、《有趣的刮畫》十、《北京的橋》十一、《我們眼中的人物》十二、《我的夢》十三、《新穎的小鍾表》十四、《多彩的掛飾》十五、《讓環境美起來》十六、《百變團花》十七、《小花貓在睡覺》十八、《雪花飄飄》十九、《頭飾》
三年級目錄:
《故宮博物院》1、《色彩滴染》2、《美麗的染紙》3、《四季》 4、《我喜歡的季節》 5、《吹塑紙版畫》6、《漫畫中的人物》6、《漫畫中的人物》7、《自己的漫畫像》8、《巧用對稱形》9、《字母的聯想》 10、《卵石的聯想》 11、《麵塑》12、《恐龍世界》 13、《水墨游戲》 14、《漫遊連環故事樂園》15、《學畫連環畫》16、《我們在游樂園里》
17、《撥浪鼓》 18《北京的廟會》19、《北京的胡同》
六年級目錄:
1課:裝飾色彩2課:色彩的純度(一)3 課:色彩的純度練習(二)4課:畫皮影
5課:畫皮影6課:裝置藝術7課:風車 美術中的比例知識8課:有趣的仿生設計
9課:有趣的仿生設計10課:水墨表現——樹11課:水墨表現——古代建築
12課:泥塑——古代建築13課:藏書票的設計14課: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
B. 小學二年級說課稿範文5篇
【 #二年級# 導語】說課促使教師去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這本身就有利於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說課提高的是整個教師群體的整體素質,它所帶來的積極效應是大面積教學質量的提高。它將對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和促進教師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化,產生不可低估的作用。以下是 無 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說課稿範文5篇》相關資料,希望幫助到您。
1.小學二年級說課稿範文
《倍的認識》:
一、說內容:
本節課是西師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P82例1、例2及相關練習
二、說目標:
1、通過操作初步理解「倍」的意義;
2、能用「倍」的意義敘述兩個數的倍數關系;
3、培養學生動手、動口能力和認真思考的習慣,激發學生求知慾。
三、說重、難點:
理解倍的意義;敘述兩個數的倍數關系。
四、教、學具准備:
磁石片、小棒、小黑板等。
五、說教學過程:
(一)鋪墊練習:
1、數8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說8裡面有()個2;
2、數9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說9裡面有()個3。
怎麼算?
(讓學生熟練掌握兩種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分兩排擺小棒,3根和6根,再說說3與6有什麼關系?師小結引入新課。從一個數裡面有幾個另一個數,初步認識一個數是另一個為幾倍。(剛才同學們說到的3和6的這些關系,都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其實,3和6之間還存在其他的一些關系,今天,老師就要帶著同學們一起去探究3和6之間一種新的數量關系:倍數關系。(板書:倍的認識))
2、能過畫一畫,圈一圈,填一填,進一步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3、指導看書,完成例2,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
4、通過議一議的(8是4的幾倍?8是2的幾倍?)活動,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倍的意義。
5、小結:要知道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就想:這個數裡面有(幾)個另一個數,那這個數就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三)課堂活動
指導看書,引導說8、6、48的倍數關系。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探究了什麼?你能舉例說說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嗎?
(五)作業
六、教學得失:
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活動,學生初步理解了倍的意義,通過一個數裡面有幾個另一個數,去體會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教學中,在復習練習鋪墊中的分一分,花費時間較多,導致作業練習沒有完成;二是課堂活動的2題,對於「6的8倍是48」與「48是6的8倍」兩句話的理解,學生易弄混,說不清。這是我在之前對教材和學生研究的不夠。
2.小學二年級說課稿範文
一、說教材
《筍芽兒》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在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有溫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課文形象生動,採用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筍芽兒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敘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
這一課是第一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重點是在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情的基礎上,運用朗讀技巧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有了前兩課的訓練,加上這一課內容豐富有趣,貼近兒童生活,語言表達生動優美,情感基調較易定位,所以,在課堂上,我著重引導學生讀課文,讓學生在充滿感情的朗讀中領悟內容、體會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讀與感悟交融,為第二單元的學習打好基礎。
在上這一課時,我結合課文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會認14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初讀、精讀、賞讀、分角色朗讀等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多讀多想、讀懂課文」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朗讀,體會筍芽兒對春光的嚮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激發學生讀科學童話故事的興趣,能從童話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識字、練習朗讀。難點是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並從中體會到筍芽兒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關心和愛護,學習筍芽兒奮發向上的精神。
二、說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標准》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確定了以下教法與學法:
1、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參與到課程中來。
2、根據低年級兒童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抽象思維弱,形象思維占優勢的特點,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3、倡導自主嘗試,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個體感悟的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
4、創設情境,開展多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別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優化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說教學程序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新課程理念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上課伊始,我首先用多媒體VCD展示學生常見的竹林圖片(畫面),讓他們說說竹子是怎樣長成的。接著出示「筍芽兒」圖片(畫面),讓學生從圖中認識「筍芽兒」是什麼樣兒的。然後,啟發學生:小小的筍芽兒不到二個月就能長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麼奇妙啊,想知道筍芽兒是怎麼一天天長大的嗎?隨機揭示課題,引導學生好奇地進入文本角色。
(二)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第一個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我讓學生讀讀課文。然後讓他們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
此時,學生在強烈的好奇心下,大都能快速地讀完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第二個環節:學習生字,掃清閱讀障礙。
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文,強調讀准字音,把不認識的字劃出來,多讀幾遍。
接著,同桌互讀互聽,互相幫助識記生字。
然後,小組討論交流識字的方法,再全班共同交流。
最後,播放多媒體VCD中的「生字學習」部分,出示文中的生字,小組認讀,全班擴詞練習(畫面)。
(三)多元閱讀,以讀代講。
《新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激發情感、培養語感。
1、聽課文朗讀,啟發思考。
我首先播放多媒體VCD中的課文朗讀部分,讓學生邊聽邊看邊思考:筍芽兒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畫面)屏幕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動畫,配上聲情並茂的朗讀,很快就將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了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
2、精讀課文,深入理解;嘗試朗讀,體會情感。
首先我啟發學生: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筍芽兒的生長過程的呢?請你細讀課文,劃出相關詞句,反復讀一讀。
學生匯報後,再全班討論交流,通過聯系實際,啟發學生讀出「撒嬌」、「高興」、「自豪」時的不同語氣,再通過同類詞對比,了解「鑽」這個字所包含的意思。
然後讓學生說說:你從筍芽兒的生長過程中體會到了什麼?激發他們學習筍芽兒奮發向上的精神。
最後,讓學生再默讀課文,看看文中除了寫筍芽兒,還寫了哪些「人物」,他們是怎樣對待筍芽兒的?啟發學生聯系周圍的人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在這里,我不去作過多的講解和要求,只要學生能大膽嘗試,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我都給予肯定和鼓勵。
3、聽朗讀示範,掌握技巧。
低年級學生朗讀能力畢竟有限,在讓他們大膽嘗試之後,教師還須作相應的指導,讓他們能讀出文中包含的情感,使朗讀更有感染力。
所以,當學生嘗試之後,我就播放多媒體VCD中的朗讀示範部分(畫面)。朗讀示範語言標准,富有感情,而且還有明顯的語音升降符號,學生一邊聽一邊看,馬上就對課文內容有了更真切和形象的美感體驗,也很快地了解了自己的朗讀與其還存在的差異。此時,我再因勢利導,讓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他們的朗讀水平得到提高。
4、角色朗讀,入情入境。
在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後,讓學習小組分角色表演讀課文,再通過小組推薦,請四位同學上台帶頭飾表演春雨姑娘、筍芽兒、雷公公、竹媽媽之間的對話。讓學生把自己當作文本中的角色,更能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時培養了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
5、配樂齊讀,感悟語言。
學生經過嘗試、指導、表演後,朗讀水平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此時再讓他們在背景音樂中展開想像,自由發揮,張揚個性,實現情感與內容的統一,進而感悟語言
文字的精妙。
(四)讀寫結合,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根據《新課程標准》的要求,二年級下期的學生要能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所以當學生學習了這篇優美的童話散文後,我就出示多媒體VCD中的寫話練習進行寫詩的訓練(畫面),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他們寫話的興趣。在此,教師先示範引路,再讓學生實踐,然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在這里,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只要他們敢於實踐,我都給予充分的鼓勵,而不作過高的要求。
(五)積累語言,課外實踐
《新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語言,能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因此,在課後,我設計了以下兩項實踐活動。
1、摘抄課文中和課外讀物中描寫美好春光的詞語和句子,熟讀成誦。
2、到大自然中實現觀察竹筍,畫一組竹筍系列畫,或拍一組筍芽生長過程的照片。
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建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
3.小學二年級說課稿範文
今天說課的課文是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25課《贈汪倫》這首古詩,該課文教學用一個課時,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內容及地位
《贈汪倫》這首詩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李白游覽涇縣桃花潭時,當地人汪倫常用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體現了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全詩語言自然質朴,明白如話,感情真摯,詩意極濃,是訓練二年級學生朗讀詩歌,體會詩人感情的極好作品;這首詩是唐詩中的,它流傳之廣,應用之多,影響之深,可見一斑。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和詩歌教學的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通過突破生字詞,理解古詩的大意。
2、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想像情景,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引導學生懂得珍惜友情。
(三)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人感情,有感情朗。
二、說教法
為了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整個教學過程採用談話法、朗讀感悟法等來完成教學目標的。眾所周知,讀是理解感悟的渠道,在課堂教學中,我以讀代講,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感悟詩人情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熏陶情感。因此我有目的的安排三個層次讀,達到教學目標:「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細讀課文,理解感悟」,「精讀課文,情感內化」,這樣逐層遞進地讀,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詩中蘊涵著朋友之間美好真摯的友情。
三、說學法
為了培養學生朗讀詩歌的能力,教給學生整體理解詩歌的方法,我採取多種形式和步驟,反復引導學生朗讀,通過「初讀總體把握詩意——細讀具體理解詩情——精讀全面體會感情」三個步驟,邊讀邊想,品詩中字詞,悟詩人感情,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全面提高朗讀詩歌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鞏固舊知
1、抽查背誦上節課所學的古詩《回鄉偶書》
(這樣既可以鞏固舊知,又可以讓學生盡快地進入學習新課中來。)
2、提問:有誰學過或讀過李白的詩?
(用學生所熟悉的知識進行導入,可以消除學生的'陌生感,使學生在舊知的基礎上很自然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讓新舊知識連貫起來,使知識系統化。《贈汪倫》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學生已經學過一些李白的詩了。因此,上課時我先讓學生說說已經學過的李白的詩,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講授新課
1、學習生字詞,讀准字音,認准字形,為學習課文打下基礎,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先自由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正確,讀通順;然後齊讀,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詩中寫誰送別誰?
(從整體上初步感知古詩內容,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3、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指名讀第1、2句詩,並提問:從「忽聞」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從這兩句詩中同學們知道汪倫是怎麼送李白的嗎?
(2)齊讀三四句詩,並理解詩人將「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的作用及體驗詩句「誇張」的寫法。
(3)再齊讀一遍古詩。
(細讀課文,讓學生體會詩中的感情思想。)
4、精讀課文,情感內化
師生合作探究學習,想像情景,根據詩句描寫的景物,說說此畫面。
(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李白與汪倫的比桃花潭水還更深的深厚友情,為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打下基礎。)
(三)讀背感悟,體會感情
1、老師范讀,要求學生邊聽邊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感情思想。
(教師范讀可以用自己的感情朗讀來感染學生,為學生提供可借鑒和模仿的「聲音形象」。)
2、在學習全詩和范讀的基礎上,再加以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讀流利的基礎上,再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熟讀古詩,然後背誦古詩
(讓學生在誦讀和背誦中反復感悟李白與汪倫的真摯友情。)
(四)古詩新唱,升華感情
欣賞並學唱兒歌《贈汪倫》,讓學生在優美動聽的音樂中升華感情。
(五)作業布置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收集其他古人離別詩句。
(引導學生查找、搜尋、擴展相關材料,積累語言,拓展知識面。)
4.小學二年級說課稿範文
一、說教材:
我今天說的內容為人美版小學二年級美術上冊第七課《百變團花》。剪紙團花,是「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內容,它是由折紙和剪紙相結合的藝術,教材中的圖文體現了教學要圍繞折法和基本形這個教學重點進行。它簡單易學,裝飾性和藝術性都很強,給欣賞者以美的感受,能給我們的生活增添許多樂趣。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非常喜歡美術課,對剪紙有一定的了解。樂於動手,容易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產生強烈的探究XX,並進行大膽嘗試。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能發現事物的不同特徵。自我表現XX很強。也有幫助別人的願望,但是卻不懂得幫助的策略和方法。對生活的觀察、記憶有一定的基礎,但往往流於概念。結合小學兒童的學齡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用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研究團花的。折法和剪法,並能總結出團花的基本特點。
2、情感目標:通過欣賞及學習製作團花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3、能力目標:在學習製作團花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感知、思考、探索及發散思維的能力以及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團花的特點及設計製作方法。
教學難點:紋樣的設計及鏤空的面積大小。
四、說教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基於以上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和求知慾,我採用的方法:情景創設發、演示法、觀察欣賞、分析比較法。
五、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我採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導,通過啟發教給學生聽、說、看、做的學習方法,學生在思維真正獲得解放的狀態下自然會展開想像進入美術創作的境界。
六、說教學過程
了使學生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1)觀察提問、激發興趣
因為興趣是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讓學生觀察後回答問題,了解團花知識和發展歷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後面的設計做好鋪墊,引出本課課題―《百變團花》
(2)欣賞分析歸納方法技巧
通過播放課件,採用合作學習的方法分析歸納,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
(3)探索實踐作業
為了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我播放了中國傳統古箏樂《高山流水》,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造型活動所帶來的樂趣。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示範並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學會解決問題。
(4)展示欣賞評價
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從而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1、自評:讓學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說說自己的作品名稱,覺得自己的作品什麼地方製作的棒?
2、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我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各種表現,保護他們的積極態度和創新意識。點評時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並發自內心贊揚他們,使他們擺脫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
(5)課堂小結擴展延伸
好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我最後設計了「拓展延伸」這一環節,最後,我給學生留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大家經過自己的努力,製作出一張張美麗的團花,請你說說這么美的作品,我們可以用它裝飾哪裡呢?請小組討論。
5.小學二年級說課稿範文
一、教材簡說
小學生在讀了一些文章、認識了一些字之後,他們便更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每天接觸的人和事,都可能使他們感興趣,並產生把它們記錄下來的沖動。《日記兩則》是貼近學生生活的日記體的習作範文。讀了能啟發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筆法記錄生活,使他們把記錄生活的沖動化為自己的行動。
這篇課文記錄了「我」的兩次「夢」。記錄了「我」的夢與現實生活之間由矛盾到統一的過程,記錄了在城鎮的「我」與貴州山區小女孩阿英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感受他們之間的差別。「我」那白紗裙的夢,在媽媽的影響下,變成了苗家山寨里的民族同心舞。
這個故事很有時代意義。教學時要結合生活現實,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也許,學生在閱讀時,能夠看到自己平時的影子,能夠想起自己平時的思想與行為,也許還能夠讓學生從學習這篇課文開始,學會多想想別人,少想一點兒自己。
二、學習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應該關心有困難的人,增強團結互助的意識。
3、有寫日記的興趣,並按照日記的格式,開始學寫日記。
三、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認讀生字。
藉助拼音讀一讀果實和樹葉里的生字,再自讀課文,在朗讀中進一步認識生字。教師出示帶生字的詞句,讓學生朗讀,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採用多種方式識記字形。
讓學生交流記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換偏旁:奇—寄、分—份粉、少—紗、斗—料;作—昨、沙—紗。
3、組詞鞏固識字,積累詞彙。
可以讓學生用生字組詞。如,學生手則、昨天、紗布、寄信、水電費。還可以一字組多詞。如,粉條、麵粉、粉刷、粉身碎骨;顏料、材料、料事如神;手套、圈套、套裝;寄存、寄託。
學生組詞之後,再完成課後的看拼音寫詞語。
4、指導書寫。
(1)鞏固讀音。
本課八個要寫的字中,容易讀錯的字較多,建議書寫前指導學生反復讀一讀,以鞏固讀音。特別是「昨(平舌音)、娘(聲母是鼻音)、晴(韻母是後鼻音)」三個字,建議再次領讀幾遍。
(2)觀察發現。
同結構:八個字都是左右結構。
同偏旁:昨、晴;姑、娘、妹。
同部件:份、粉。
(3)重點講解。
女字旁:撇點的「撇」要長,「提」不能超出右邊的撇。
日字旁:相對瘦長一些。
(二)朗讀感悟
朗讀本課,要重點領會作者關愛他人的思想感情,並對日記的內容和寫法有一個直觀的印象。
1、自由朗讀。抓住「『我』做了一個什麼夢,夢想成真了嗎」這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2、在朗讀中感悟。讀第一則日記,要注意指導點撥學生,因為「我」的夢想沒有實現,心裡埋怨媽媽,因而要把「我」不高興的語氣讀出來。最後一段朗讀的難度較大,要多指導。可以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他們思考。如,「我」為什麼怪媽媽小氣呢?並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小女孩的媽媽小氣嗎?為什麼?讀第二則日記,可以讓學生思考:「我」又做了一個夢,夢見了什麼?同時指導學生把「我」夢中開心的事,用高興的語氣讀出來。
3、比較朗讀。比較一下這兩則日記內容上和情感態度上的不同。思考:媽媽沒有給「我」買心愛的白紗裙,「我」的心情怎樣?後來「我」為什麼沒讓媽媽買白紗裙?
4、教師出示日記格式,並啟發學生:日記的寫法比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寫,寫出一天當中有意義的事或自己特別想記下來的話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
日記的篇幅可長可短,一定要寫自己的真實感受。
(三)實踐活動
按照日記的格式寫日記(篇數不限)。
提示:
(1)今天你做了什麼?
(2)你到過什麼地方?看到或聽到什麼?
(3)你最想干什麼?
(4)今天發生了什麼事,你的感受怎樣?是高興、傷心還是後悔……
要讓全體同學都有展示自己日記的機會,培養他們展示自己作品的願望,體驗寫話的快樂。可以指名上台朗讀,或在學習園地里展出,在「語文園地」的「展示台」展示。
四、教學設計舉例
片斷:探究式閱讀
(一)分小組閱讀質疑
1、自讀課文,將兩則日記聯系起來閱讀,提出自己的問題。
2、小組討論:討論交流各自發現的問題(注意選擇有討論價值的問題)。
(二)全班交流,在閱讀中探究
1、各組派代表說說本組討論的主要問題(包括已解決的有意思的問題和未解決的問題)。
2、各組再根據其他組的介紹,選擇一兩個問題進行探究。
(三)集中問題,共同討論
1、小組匯報本組討論交流的情況。
2、全班就一兩個問題進行深入探究。這一兩個問題可以是學生討論中共同關心的問題,也可以由教師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