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動漫圖片 > 艾灸怎麼做的圖片

艾灸怎麼做的圖片

發布時間:2022-04-30 02:18:17

Ⅰ 關節艾灸大家一般都是怎麼做的

由於風濕關節炎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以及致殘性,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由於風和濕兩種病邪結合所導致的。而艾草俗稱百草之皇,用艾草製作成的純艾灸條對於風濕類風濕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它能消腫止痛,改善關節晨僵,控制病情發展,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所以我們這培訓機構用的都是正宗的三年陳艾,效果比一般的好很多!

Ⅱ 手工艾條怎麼製作方法

准備材料:手工卷條機、手工卷條工作台、盛絨竹器、棉紙、糯米膠、蘄艾絨。

1、乘艾絨到半筒內,就是這樣先將艾絨裝在半個竹筒上,可以比較方便鋪均勻艾絨;

Ⅲ 有誰知道自己在家做艾灸怎麼做嗎

艾灸的手法在家裡一般可以用迴旋,懸定,雀啄,擺尾
回懸:將點燃的艾條的一端對准施灸部位,距離皮膚3厘米,平行往復左右方向,或反復旋轉施灸,使皮膚有溫熱感而不致灼痛,灸至皮膚有紅暈為度
懸定:又叫溫和灸,將點燃的艾條對准施灸部位,距離皮膚·3到5厘米進行熏灸,固定不要移動,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灸至皮膚有紅暈為度
雀啄:將點燃的艾條一端對准施灸部位,好似麻雀啄食一樣,以一上一下,一起一落的方式施灸,火頭與皮膚的距離保持在2到3厘米,灸至皮膚有紅暈為度。灸時應注意艾灰的掉落,避免燙傷皮膚。
還可以用中葯製成艾灸包自己在家熱敷,這樣的中葯理療對身體很有好處的。

Ⅳ 自己在家如果做艾灸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事項

艾灸的原材料為艾葉草曬干以後製成的艾柱或者艾條,將艾柱或者艾條點燃以後,直接熏烤對應的穴位,從而起到治療疾病或者保健的作用。那麼艾灸到底怎麼做?下面具體為大家介紹艾灸的方法。

1、艾炷灸療法。施灸者手持艾柱,將其點燃,找到患者需要艾灸的穴位,直接近距離接觸該穴位。此方法在臨床上應用非常廣泛,對虛寒證、哮喘病、胃腸道疾病效果尤為顯著。

2、艾條灸療法。艾條比艾柱要細短一點,需要藉助專門的器具,將艾條放在上面,在點燃後進行熏烤。艾條灸療法對於寒濕痹證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3、葯卷灸療法。此種方法是在艾絨里加入其他的葯末,然後再點燃後使用。

4、溫針灸療法。此種方法需要配合針刺法使用。選定穴位後,在穴位上得氣後留針,再將艾絨纏繞在針具上點燃,直到全部燃盡為止。

5、隔姜灸療法。需要藉助一塊2厘米厚的生薑,將其放在選好的穴位上,將艾柱放置在生薑片上,點燃後開始施灸,一直到皮膚變得潮紅則停止施灸。

艾灸是祖國傳統醫學的精髓,上自遠古時代,就有了這樣的方法。艾灸發展到今天,其技術已經有了改進。有一定醫學基礎知識的人自己在家中也可以做艾灸。艾灸的做法很簡單,只需要將其點燃放到特定穴位上進行熏烤就可以了,注意不要被燙傷。艾灸的方法分為了艾炷灸療法、艾條灸療法、葯卷灸療法、溫針灸療法及其隔姜灸療法。網上也有相關的視頻,十分簡單易學。

Ⅳ 什麼是艾灸,艾灸能幹嘛要怎麼做

艾灸是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艾灸的作用有:

1、局部刺激作用

艾灸的溫熱刺激,使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張,增強局部的血液循環與淋巴循環,緩解和消除平滑肌痙攣,使局部的皮膚組織代謝能力加強,同時溫熱作用還能促進葯物的吸收。

2、調節免疫作用

灸療的許多治療作用也是通過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實現的,這種作用具有雙向調節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並且在病理狀態下,這種調節作用更明顯。

3、綜合作用

灸療的治療方式是綜合的,治療的作用是綜合的,灸療熱的刺激對局部氣血的調整,艾火刺激配合葯物,必然增加了葯物的功效,芳香葯物在溫熱環境中特別易於吸收,艾灸施於穴位,則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發了經氣,調動了經脈的功能使之更好地發揮行氣血、和陰陽的整體作用。

艾灸的做法:

選取陳年熟艾去掉雜質粗梗,碾軋成絨。將適量艾絨捏成圓柱狀製作艾炷。或將適量艾絨用雙手捏壓成長條狀,再搓捲成圓柱形,製成長約20厘米,直徑約1.5厘米的艾卷。此外,還需要准備間隔物。如鮮薑片、蒜片、蒜泥、葯瓶等,以利灸治時導熱通氣。

(5)艾灸怎麼做的圖片擴展閱讀

艾灸時的注意事項有:

1、要注意體位、穴位的准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2、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3、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

Ⅵ 自己在家怎麼做艾灸,正確的方法是怎樣的

自己在家是可以用燃燒的艾條做艾灸的,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2-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鍾,至皮膚紅暈為度。

不過這種方式不適合新手,不然很容易燒傷,所以大唐艾神艾灸床建議大家先用艾灸盒去艾灸,可以綁在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比較安全,也比較有效果。

(6)艾灸怎麼做的圖片擴展閱讀:

隔鹽灸

隔鹽灸,也是臨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最早載於《肘後備急方》,主張用食鹽填平臍窩,上置大艾炷施灸,用以治療霍亂等急症。後世的醫籍《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元·危亦林的《世醫得效方》等都有介紹。如《本草綱目》卷十一「霍亂轉筋,欲死氣絕,腹有暖氣者,以鹽填

臍中,灸鹽上七壯,即蘇」「小兒不尿,安鹽於臍中,以艾灸之」。現代,在施灸的方法上有一定改進,如在鹽的上方或下方增加隔物;治療的范圍也有相應的擴大,已用於多種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證的治療。

【操作方法】 令患者仰卧,暴露臍部。取純凈乾燥之細白鹽適量,可炒至溫熱,納入臍中,使與臍平。如患者臍部凹陷不明顯者。可預先有臍周圍一濕面圈,再填入食鹽。如須再隔其他葯物施灸。一般宜先填入其他葯物(葯膏或葯末),再放鹽。然後上置艾炷施灸,至患者稍感燙熱,即更換艾炷。為避免食鹽受火爆裂燙傷,可預先在鹽上放了一薄薑片再施灸。一般灸3~9壯,但對急性病證則可多灸,不拘壯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艾灸

Ⅶ 艾灸怎麼做

1、溫和灸:將已經點燃的艾條,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挾住,對准施灸部位,距離0.5~1.0寸(2~3厘米)進行熏灸。熏灸過程中,艾條應固定於應灸之處,不要移動,一般每個穴位進行5分鍾左右,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至皮膚稍呈現紅暈為度。此法適宜治療虛證、寒證等多種問題,還常用於保健灸。

2、雀啄灸:將艾條一端點燃,對准施灸的部位,類似小鳥啄食一樣,以一起一落、忽近忽遠的方式進行。每次起落,艾條與皮膚的距離為2~3厘米,時間一般為5~10分鍾,以皮膚呈現紅暈為度。此法熱感較其他灸法強烈,多用於急症和一些較頑固的疾病。

3、迴旋灸:將艾條一端點燃,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保持1寸(3厘米)左右的距離。平行往復(類似熨衣服)進行,使皮膚有溫熱感而不至於灼痛,時間為20~30分鍾,本法適於病損表淺而面積大者,如皮炎、褥瘡等。

(7)艾灸怎麼做的圖片擴展閱讀

以下4種情況,應慎用艾灸。

1、過飽、過飢、大渴、大驚、大恐、大怒之時。

2、實證、熱證及陰虛發熱的病人不宜灸。

3、婦女妊娠期,腰骶部和小腹部不宜施灸;顏面部、心前區、大血管和關節活動處不可用瘢痕灸。

4、禁灸和慎灸的穴位:啞門、風府、天柱、頭臨泣、頭維、絲竹空、攢竹、睛明、迎香、人迎、淵液、乳中等。

Ⅷ 怎樣做艾灸治療關節疼痛

用艾灸治療關節炎首先,將艾條點燃後,對准需要施灸的位置,根據個人的耐熱程度進行,對膝關節的足三里進行艾灸,可以起到預防保健緩解疼痛的作用,然後是,解溪穴,湧泉穴、按著先上後下的順序進行,注意不要被燙傷,以及注意別燒到衣服。

Ⅸ 怎樣做艾灸

艾灸很簡單,生什麼病要對應什麼穴位艾灸!很多人找不到穴位,但是艾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那裡有病熏那裡,這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
在家做自我艾灸保健的內容
1、灸氣海穴: 氣海穴屬任脈經穴,為保健要穴。具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調理沖任及強壯作用,灸之能調整胃腸及腎的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對腹瀉、遺尿、陽痿、遺精、月經不調、崩漏、中風、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氣海者,人元氣所生之地也」,常採用艾灶灸、艾條溫和灸。灸法同關元。
2、灸關元穴: 關元屬任脈經穴,,為足二陰與任脈之會,手太陽小腸的募穴。具有溫腎固精,益氣回陽,培元固本,理氣和血,通調沖任及強壯的作用,灸之能調整膀脫的張力,促進垂體性腺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防病強身保健。對防治遺尿、遺精,習慣性使秘等有較好效果。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採用艾灶無戒痕灸,艾條溫和灸,葯物 (附子餅)敷灸,每次每穴5壯或15--20分鍾,灸至小腹溫暖舒適,局部皮膚紅暈發熱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孕婦忌用。

3、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陽明胃經的合穴,為五輸穴之一,為全身最重要的強壯穴。具有健脾胃,助運化,調氣血,扶正氣,壯元陽,祛風邪及強身壯體益壽的作用,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常用法採用艾條溫和灸或化膿灸。用溫和灸每次10--15分鍾,灸至局部有溫熱感出現紅暈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 每月灸10次。

4、灸腎俞穴: 腎俞穴為足太陽膀脫經之背俞穴,具有補腎益精強健腰背,聰耳明目,壯骨健身,溫陽散寒等強壯作用。灸之能調整腎功能,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調整膀脫張力,興奮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主治腎虛腰痛,精少早哀,諸虛等。對腎虛腰痛、遺精、陽瘓、早泄、遺尿、哮喘等有防治作用。可選用艾條溫和灸,灸法同足三里。

5、灸膏育俞穴: 膏育俞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之背俞穴,有調整肺氣,養陰潤肺,補虛益損的功效。灸之能緩解支氣管症孿,增加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防治肺結核、支氣管炎、哮喘、虛勞及一切血證。可選用艾條溫和灸。

6、灸風門穴: 風門穴屬足太陽膀經穴,為足太陽膀脫經與督脈交會穴,又稱熱府,是風邪出入之門戶。具有宜肺解表,,疏散風邪,調整氣機的功效。灸之能調整肺功能,增強肺通氣量。主治一切風證,防治感冒、鼻炎、肺炎、中風、面癱等。可選用艾條溫和灸,每次10--30分鍾,每日l次,每月灸10次。在感冒流行季節,每日施灸l 次,連灸7--10次。

7、灸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屬足太陰脾穴,為足三陰經之交會,具有健脾和胃,調補肝腎,調理經血,主生殖的作用。灸之能調整內分泌功能,女性生殖功能,調整心律,預防生殖系統疾病。主治肝、脾、腎三臟的疾病。防治各種類型的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神經病和婦科病等多種疾病。可採用艾條溫和灸,每次15--20分鍾,每日1次,每月灸10次。

Ⅹ 艾灸的正確方法,做艾灸時需要注意什麼

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1.5-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雀啄灸: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復地施轉施灸。

迴旋灸:距皮膚1.5-3厘米左右,艾灸條在皮膚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

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要注意體位、穴位的准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10)艾灸怎麼做的圖片擴展閱讀

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防止暈灸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惡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卧,再加灸足三里,溫和灸10分鍾左右。

施灸溫度的調節:對於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示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閱讀全文

與艾灸怎麼做的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意環保衣服圖片大全 瀏覽:265
賓士e300l價格及圖片 瀏覽:401
明星男生圖片霸氣帥 瀏覽:591
手爐圖片和價格 瀏覽:918
簡單的圖片上傳 瀏覽:350
長按圖片掃碼這個圖怎麼弄 瀏覽:551
男士豆豆鞋搭配衣服褲子圖片 瀏覽:927
女生鍋蓋短發發型圖片 瀏覽:987
男生發型痞帥圖片 瀏覽:433
美女側臉圖片唯美頭像短發 瀏覽:74
紅色新娘衣服動畫圖片 瀏覽:25
男人靠的是實力圖片文字 瀏覽:58
miko發型圖片大全 瀏覽:540
女孩子蓄發圖片 瀏覽:231
養生朋友圈素材文字圖片 瀏覽:539
學霸是如何做完很多練習冊的圖片 瀏覽:64
動漫人物圖片女生冷酷 瀏覽:414
如何讓一張很暗的圖片變亮 瀏覽:260
小女孩煙熏妝圖片 瀏覽:893
面具紋身圖案大全圖片 瀏覽: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