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下圖是貴陽的什麼美食名稱
活油烙鍋
活油烙鍋,特點在於那一碗活油蘸水,還有大方特色的砂鍋,配上大方當地豆乾,絕了。在貴州烙鍋里獨樹一幟。據稱有三百多年歷史,從吳三桂調兵鎮壓水西彝族土司的時候便有了。以水城烙鍋的最為有名,但是普遍以鐵板為主,只有少部分地方如織金、大方烙鍋用砂鍋。砂鍋傳熱好,不粘鍋,而且烙鍋用的砂鍋往往是中間凸起來的,很利於菜品和油分離,是做烙鍋的不二之選。至於活油,其實就是生豬油,做蘸水用大方皺椒加上別的佐料和活油。吃烙鍋,爽死你。
㈡ 吃烙鍋要些什麼菜
材料
土豆150克,豆腐250克,芹菜250克,胡蘿卜200克,魔芋200克,野菌150克,豬肉300克,牛雜300克,雞雜300克,鮮活魚1條(約600克),蝦500 克,蟹2隻(約500 克),菜油300克,香菜100 克,大蒜苗50 克,香蔥80 克,青菜椒150 克。調料辣椒面100 克,花椒面15克,精鹽35克,味精8克,醬油100 克,醋40克,折耳根(又名魚腥草,學名蕺菜。貴州地區主要食用其根部,有異香)80 克。器具烙鍋1口、平鍋鏟2把、煤氣爐或電磁爐1個。
做法
1、將各種主輔料分別擇洗干凈,改刀成能入口的半成品。
2、將菜油在烙鍋面上抹勻,待加熱到略有青煙冒出時,將備好的原料在帶火的烙鍋上按照土豆、豬肉、野菌、芹菜、牛雜、豆腐、蝦、胡蘿卜、魔芋、雞雜、香菜、鮮活魚、香蔥、大蒜苗、蟹、菜椒的順序分別烙熟。
3、配用特製辣椒面、花椒面、精鹽、味精調制的干碟和用辣椒面、花椒面、精鹽、味精、醬油、醋、折耳根、香蔥對制的蘸水邊烙邊蘸食。
㈢ 貴州六盤水烙鍋都有什麼菜,誰能幫我列個菜單,我想開個店
回答不好 希望你還採納
「到六盤水不吃烙鍋是一種遺憾」,這是到過貴州省六盤水市的人發出的感嘆。烙鍋吃法特別,烙制後各種主料原味鮮美,2003年,烙鍋在中國首屆「民間·民族菜餚華西美食節」上獲特金獎。 六盤水市歷史悠久,飲食文化異彩紛呈。水城烙鍋以其獨特的風味和民族民間文化,讓知味者更欽慕。明末清初,吳三桂調兵鎮壓水西彝族,當地居民為逃避戰亂,逃進深山中,取來瓦片,架在火上用生菜油烤烙土豆及其他葷素野味野菜等食物充飢,不料人們竟發現這樣烙出的食物,味鮮脆香,膾炙人口,確是人間美味。之後,這種做法開始流行。不同的是,當時的瓦片,隨著歷史的變更,改成了土沙鍋,沙鍋如斗笠大小,中間突起邊緣凹成一個槽,積了一些油,用棉刷蘸槽中的菜油,擦拭沙鍋突起的部分,然後放上土豆和臭豆腐,木炭火在沙鍋的底部,不動聲色地將鍋上的土豆和臭豆腐烤得吱吱作響,伴著一股誘人的芳香,圍在沙鍋四周的人食慾大增,大家爭先恐後將烙熟的土豆和臭豆腐,蘸些特製的辣椒蘸水,放進口中,香、辣、麻、鮮的味道令人陶醉怡然。熱氣騰騰的烙鍋,讓人熱汗涔涔,紅光滿面。這「土裡土氣」的烙鍋,隨著時代的變遷,不但沒有黯然失色,反而在新時代以它簡便、快捷、味美的優勢,為更多人所青睞。現在,除了中高邊低且帶邊不溢油和汁水的沙烙鍋,又出現了帶邊的平底鐵烙鍋。而且,人們不再滿足於吃土豆和臭豆腐,烙鍋的內容已經增加到了幾十個品種。蔬菜類有韭菜、捲心菜、芹菜、黃瓜、南瓜、紅辣椒、茄子,野菜有薺菜、蒿蒿菜、灰灰菜;水產類有:蝦、蟹、魷魚、帶魚、鯉魚、鯽魚;肉類有毛肚、牛肉、羊肉、豬肉、羊雜、雞雜、雞皮;山珍有蘑菇、木耳。熟食有煎雞蛋、魔芋精、黃粑。除了烙鍋,還有蛋炒飯、怪嚕飯、酸湯飯、米豆腐、湯圓等主食。這些菜雖然沒有復雜工序(將烙熟的菜往蘸水裡一蘸就可食用),但是在選菜、洗菜的過程中是很講究的,要購買無公害的蔬菜;肉類不能是用飼料喂養的,必須是本地用糧食喂養的牲畜;服務員洗菜之前必須修剪指甲、洗凈手,服務員不能戴首飾。洗菜的過程是:先檢、粗洗,再檢,細洗,使裝進盤中的菜,衛生美觀。鍋底下有紅似辣椒的火,鍋上有似火的紅辣椒,近一兩年,水城烙鍋從水城走出,在貴州的安順、畢節、興義、遵義、貴陽和雲南昆明等地均出現了火爆現象,將原來風行的「串串香」火鍋擠出市場。僅在貴陽就有了太慈橋、文昌北路、花果園等夜市烙鍋一條街。食客們原來吃「串串香」喝小啤酒的習慣已經轉為吃烙鍋喝啤酒了。
㈣ 貴陽烙鍋四個人600正常嗎
正常。
烙鍋是貴州的一種地方名小吃,比較出名的是水城烙鍋。水城烙鍋始於清代,至今有300多年歷史。
原料,食用蔬菜(如蓮花白,芹菜等)適量,肉類(豬肉,牛肉,雞肉,魚肉等)適量,各肉類半成品,土豆,臭豆腐,鹼豆腐,魔芋豆腐等等。調料,純天然菜籽油,辣椒面,(花椒,鹽,味精,醬油,醋,胡椒面拌蘸水或腌制需要吃烙鍋的食材)。
㈤ 水城烙鍋的基本簡介
水城烙鍋始於清代,至今有300多年歷史。傳說,平西王吳三桂調兵鎮壓水西彝族土司,到達水西後糧草不足,官兵們只好取來屋頂瓦片和腌窖食物的瓷器土壇片架在火上,把獵獲的野味和採摘的野菜放到上面烙熟後充飢。正是當年的這一無奈之舉,創出了今天這道美味。大概到了清末,起初使用的不帶邊的凹狀瓦片或瓷器土壇片,逐漸改製成了中間凸狀的黑砂烙鍋,這種帶沿的中間高邊沿低的烙鍋,可以讓多餘的油脂自動流向鍋邊,且隨時都可以將它往原料上面澆。這時期,烙食的原料在野味野菜的基礎上,增加了當地特產的豆腐和臭豆腐,並且在吃的時候要蘸五香辣椒面味碟。改革開放後,烙鍋以地攤的形式出現在了水城街頭。後來,人們又將凸狀黑砂鍋改成了平底的帶邊生鐵鍋,並且是放到煤氣爐上面加熱。1992年後,水城烙鍋破天荒地搬進了店堂,並很快形成了烙鍋食街。這時已經是無所不烙了——海鮮禽畜、雞鴨牛羊、家野蔬菜等各種葷素原料,均被放到了鍋中,蘸碟也比原來單一的五香辣椒面蘸碟增加了許多,像麻辣側耳根蘸水、燒青椒蘸水等。
2001年水城全有福烙鍋店被中央電視台評選授牌為中國西部特色飲食「西部一絕」。
2003年又在首屆中國民間民族菜餚華西美食節上,以總分第四的較大優勢在包括台灣在內的114個隊中脫穎而出,獲特別金獎。
㈥ 在六盤水市,有什麼好吃的東西
1.洋芋粑,是六盤水傳統美食,清香可口、味道香濃。
2.怪嚕飯,是貴六盤水地區的特色美食之一,成品顏色鮮艷,麻辣酸咸各種味都有,配上一碗青菜湯,讓人胃口大開。
3.水城羊肉粉,是六盤水市水城縣的特色小吃,水城羊肉粉是以米粉和羊肉為主要原料,吃起來羊肉鮮嫩、香氣撲鼻,湯鮮味濃。
4.在六盤水,涼粉分為蕎涼粉和豌豆涼粉,在炎熱的夏天,來一碗涼粉,那感覺,別提多酸爽了。
5.盤縣火腿,是六盤水地區的著名特色美食,成品形似琵琶,肉色紅潤鮮艷,香味清正濃郁,食之肉質滋嫩,味道咸香可口。
6.水城烙鍋,是六盤水市水城縣的特色名小吃,吃起來香辣爽口,味道奇香,受到食客的喜愛。
7.黑山羊湯鍋,是六盤水特色美食,肉質滋嫩、鮮香可口。
8.酸湯魚,咸鮮可口、微辣解膩。
9.荷葉糯米雞,是六盤水當地傳統美食,拆開荷葉時清香撲鼻,鮮味四溢,糯米潤滑可口,雞肉味道完全滲透到糯米之中,荷葉的清香回味悠長,開胃爽口,風味獨特。
10.水城獼猴桃,是六盤水特產水果,果大肉豐、味道甜美。
如果需要全部羅列出來,估計小編得說到明年,所以要想了解六盤水更多的美味,需要你親自來品嘗咯!
㈦ 六盤水好吃有特色的小吃
美食:羊肉粉,烙鍋
全有福烙鍋.貴州六盤水六盤水市美食小吃
享有西部一絕美食榮譽的全有福烙鍋可謂涼都美食的一張王牌。2001年,水城全有福烙鍋店被中央電視台評選為中國西部特色飲食,並命名為「西部一絕」,2003年,全有福烙鍋店在首屆中國民間民族菜餚華西美食節上,以總分第四的較大優勢在包括台灣在內的114個隊中脫穎而出,獲特別金獎。這是貴州的驕傲更是涼都的驕傲。全有福烙鍋品牌的打造促進了六盤水飲食行業的發展,使其產生了質的飛越。外地人開始對六盤水有了新的認識,對六盤水的美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說起烙鍋店,在涼都就有400多家。水城烙鍋產生於民間,流傳於民間,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風味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據說, 水城烙鍋始於清代,至今有300多年歷史。傳說,平西王吳三桂調兵鎮壓水西彝族,當地居民為逃避戰爭,逃進深山,取來瓦片,架在火上用生菜油烤烙土豆及其他野菜等食物充飢。不料這竟成了一道美味沿襲下來。只是瓦片換成了平底鐵烙鍋,可烙的食物有山珍、海味、野菜,有「夜郎一鍋容天下」之美譽。
全有福烙鍋店是有百年歷史的老字型大小店鋪,1953年,水城縣人民政府為胡聲振1950年開始營業的小店頒發了水城的第1號「飲食企業登記證」(相當於現在的營業執照)。1997年,胡文倫下崗後,對老店進行全面改造,由於順應市場的衛生、營養要求,該店一舉成功,越辦越火。由開始只有四口鍋,20多平方米的小店發展到三個店,安置待業人員一百多人,每年納稅十多萬元,展現了六盤水飲食文化的亮點。
為了讓全有福烙鍋做大做強,讓這一小吃上檔次,該店的總經理胡文倫用了幾年時間,專心研製出了一種不跳油的新型烙鍋。胡經理說,全有福烙鍋的美味是大家公認的,但這一小吃要走出涼都,走向全國,並站穩腳跟,必須提高其品味,必須上檔次。吃烙鍋這一小吃有一個很大的弊病,就是會跳油,食客吃後難免一身油味,甚至衣服上留有油跡。這一弊病必定製約烙鍋的發展,所以他想到了研製不跳油烙鍋。現在,這一難題得到解決,相信不久的將來,在全國各地都能品嘗到這一美味。
時下正是每年一度的涼都消夏文化節,全國首屆黔菜美食文化節即將在此舉行,全國各地的朋友歡聚涼都,看涼都美景,品天下美食。外地朋友們你可別忘了去嘗嘗全有福烙鍋,來到涼都,不嘗全有福烙鍋可是一大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