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順治通寶圖片及價格
順治通寶是清朝順治皇帝在位時的一種貨幣,近年來受到收藏愛好者的青睞,它的價格是各不相同的,一般保存完好,沒殘缺沒銹跡的價格會好一些,就像現在一些人民幣的收藏一樣,相同年份一樣面值的也會因為你保存的是否'完整,當年的發行量的不同,價格也會不同一樣。
『貳』 有沒有順治二十年的銀錠
不會有,順治一共只有18年,多餘的兩年莫非是穿越了,如果是買了這個年的古董,那麼一定是假的
『叄』 50兩銀錠價格及圖片
看圖這是山西太谷五十兩銀錠以及山東 河南等地的銀錠!銀錠 ,依據品相不同價格差異比較大,有清晰側面,底面圖看看就能定價格,免費鑒定金銀錠,金銀元寶,估價,銀錠隨著時間的推移價格也在不斷變化,2011年價格炒作到最高,現在正在回調至真實價格
『肆』 順治年十兩銀錠現在能值多少錢
100賣我
『伍』 清朝銀錠值多少錢
不同朝代都不相同,
唐代
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銀錠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 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2065元人民幣。最大的問題出在宋朝,主要原因是宋朝的錢幣制度極其混亂,而其記載也矛盾重重。
宋代
宋朝是以「錢」為流通貨幣的,因為宋朝的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工商業也前所未有地發達,因此貨幣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龐大,而且白銀的產量和進口量都不高並且當時沒有類似銀行這樣的政府宏觀調控管理機構,造成了極為混亂的情況。一般朝代100 銀錠底面0個錢為一貫,等於一兩銀子,但是宋朝卻不是這樣的。《宋史食貨志》及《續資治通鑒》均提到自真宗朝開始因白銀存量偏少不足以趕上經濟的發展,銀價不斷上漲,基本上是2000個以上的銅錢當銀一兩。 而且宋朝「錢法」很亂,有銅錢、鐵錢還有鉛錫錢同時流通,各州都有權自行鑄錢,還存在私人鑄錢的情況,錢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價值多變,「隨時立制」,非常混亂。川陝地區通行鐵錢,十個換一個銅錢,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錢還不一樣。一貫實際有多少個錢也是不確定的,有800或850個為一貫的,也有480個為一貫,還要下詔以770個為一貫,並且各州「私用則各隨其俗」,完全是筆糊塗賬。 根據《宋史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職官志》「每斗(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1兩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一說宋石為96斤,就相當於1兩銀子672——1344元)。
明代
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銀錠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現在中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8元。
總結
綜上所述,基本上能夠得出的結論是: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價值人民幣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時期2000—4000元。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銀總量太少,價值過高,還沒有成為流通貨幣,只存在於朝廷賞賜與會計結算當中。銀兩成為流通貨幣只是明清兩代對外貿易活躍,外國白銀大量湧入以後的事。中國用銀作貨幣的歷史由來已久,清代是中國銀錠鑄造和發展的鼎盛時期,由於地域不同,鑄造工藝流程不同,各地銀錠的器型各異、形式多樣、名稱繁多,現介紹一枚江西五十兩方形銀錠,與同好共賞。
『陸』 我有個50量的順治銀錠不知道價值現在是多少,有知道的朋友嗎
能賣幾十萬吧
『柒』 大清銀錠現在價值多少
大清銀錠
你這枚屬於現代臆造工藝品,這種造型的銀錠只有電影電視劇和財神爺畫像上出現,真品銀錠是沒有這種造型的,你的初步判斷為鉛疙瘩,沒有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