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國演義里人物的簡介和圖片 我沒錢了哈.......Sorry
《三國演義》人物基本常識列表
姓名
字
備 注
劉備
玄德
蜀漢昭烈帝,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東漢遠支皇族,幼貧,販鞋制席為業,後起兵,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後曾投多人而不得志,自得諸葛亮後,採用聯吳抗曹戰略,大敗曹操於赤壁。既而奪取荊州、漢中等地。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稱帝於成都
諸葛亮
孔明
蜀軍軍師,劉備三顧茅廬,請其出山。更被水鏡先生說為「卧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蜀國開辟立下赫赫戰功。他決勝千里之外,其《出師表》更為後人所傳誦。
曹操
孟德
終生以「寧可我負天下人,毋天下人負我」為信條,是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政治家,更於其二子共稱為「三曹」。「挾天子以令諸侯」、北霸中原,三國鼎立的最強盛的霸主。
孫權
仲謀
吳大帝,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與劉備聯合,打敗曹操與赤壁。後又打敗劉備,稱帝於武昌,曾採用設農官、屯田等進步政策,但賦役重、刑罰殘酷,民怨很大。
關羽
雲長
蜀將,漢壽亭侯,劉備結拜二弟,曾過五關斬六將,在被俘時說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壯烈語句,西蜀五虎上將之手。
張飛
翼德
蜀將,蜀國驃騎大將軍,劉備結拜三弟,曾智取瓦口關,長坂橋上大叫一聲嚇退曹軍四十萬,其兇猛無比,被後世稱為「猛張飛」。
趙雲
子龍
蜀將,五虎上將之一,在長坂坡上單騎救主,曹操見之更是欲將其招服。其智勇雙全,無人能比。
黃忠
漢升
蜀將,五虎上將之一,八十多歲尚能拉開百斤之弓智取定軍山,劉備深用之。
馬超
孟起
蜀將,五虎上將之一,馬騰之子,曾率兵奪下長安城,使曹操深為苦惱。與張飛大戰千餘合而不份勝負。
呂布
孟起
三國時第一猛將,初從並州刺使丁原;後殺原從董卓;又因貂禪殺卓。後任奮威將軍,封溫侯,割據徐州後被曹操擒殺
Ⅱ 曹宇的藝術年表
1947年古歷正月23日 出生在陝西岐山青化鎮
1963年16歲創作剪紙《出診》《學文化》入編《岐山新剪紙》
1965年18歲 青化農業中學畢業,考入西安美術學院附中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在上海、韶山、北京大串聯,毛澤東第六次接見
1967年 文化大革命鬥批改階段、與王百順、劉文西戶縣寫生
1968年 同張惠民教授,揚改朝同學赴河南學習揚水才英雄事跡並創作組畫。為揚水才尋找民國期間失散二十多年的妹妹。
1969年 在寶雞紅旗大隊學習英雄王恆德並集體創作連環畫頁,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並參加舉辦英雄事跡展覽。
1970年1月 西安美術學院革委會分配到麟游縣文化館工作。
1971年1月-12月 在麟游縣澄銘窖抓樣板戲點,排出樣板戲六本,縣上在此召開現場會。
1973年 創作油畫《燈亮心紅》1975年 創作年畫《公社桃李》入選《陝西省年畫作品展》組織麟游縣文藝創作組,主持創作《新來的老石匠》(揚苗執筆)《雙喜臨門》(羅天執筆)獲得陝西省創作獎,演出獎出版單行本,電視錄像。
1977年 參加市美術創作組,與王尊農合作《長征路上》、《關懷》入選《陝西省美術作品展覽》
1978年 創作版畫《山丹丹》,發表於《寶雞文藝》封面
1979年8月11日 版畫《讀》發表於,《陝西日報》
8 月 19日 版畫《憶延安》發表於《陝西日報》並入選《陝西省美展》
宣傳畫《海洋工程的未來》、科普連環畫《海洋的秘密》入選《陝西省科普畫展》獲陝西省科普美術創作二等獎
版畫《山丹丹》入選《慶祝國慶30周年陝西省美術作品展》
編輯出版《九成宮》綜合文藝集
1980年5月 負責編寫出版《範文賞析》並設計封面、插圖,裝幀。
版畫《憶延安》發表於《群眾藝術》雜志
版畫《大雁塔》入選《寶雞伊犁版畫聯展》並發表於《伊犁日報》
倡議並參與組織《寶雞市美術作品巡展》在寶雞市十二個縣區巡迴展出。
同年調岐山縣蔡家坡文化館
1981年 舉辦《春聯展覽》,,在蔡家坡文化館工作
版畫《晨》發表於《陝西日報》
版畫《春曲》發表於《群眾藝術》
版畫《晨曲》入選《慶祝建黨60周年陝西省美術作品展覽》
版畫《家鄉美》發表於《陝西農民報》
篆刻作品發表於《寶雞文學》
舉辦《陝西版畫展覽》主編《秦川黑白木刻選》
組織舉辦《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篆刻硬筆書法展同年又赴四川自貢展出、篆刻作品發表與《自貢日報》
版畫《家鄉美》發表於《文藝報》雜志
版畫《藝海》發表於《寶雞文學》、《西安晚報》
版畫《珍惜動物》(五幅)發表於《環境雜志》
篆刻作品發表於《民兵建設》雜志
1982年 調岐山縣博物館,連環畫《黃鼬喊冤》發表於《陝西農業》雜志
版畫《晨曲》發表於《寶雞文學》
版畫《春催桃李》發表於《陝西日報》入選《陝西省美協作品展》獲優秀獎
版畫《 春曲》發表於《曲藝》雜志封面
剪紙《優》發表於《民兵建設》
連環畫《黃鼬告狀》發表於《科普文藝》
剪紙《邊疆女民兵》發表於《民兵建設》
版畫《山村人家》發表於《群眾藝術》
版畫《趕集路上》發表於《群眾藝術》
版畫《益鳥家燕》發表於《陝西農業雜志》
版畫《桃李滿天下》發表於《上海團訊》封面
連環畫《海洋的秘密》發表於《科學美術》雜志
版畫《史詩》、《藝海》、《雁歸來》入選《陝西省版畫作品展覽》、入編《陝西版畫作品展》
1983年 版畫《雁歸來》發表於《西安晚報》
版畫《暮歸》發表於《陝西農業》雜志
版畫《桃李爭艷》發表於《西安晚報》並入選《陝西省衛生美術攝影展覽》
書法參加《支援安康救災義賣展覽》,磚版畫《勞動,藝術,寶庫》發表於《科普文藝》
參加五丈原諸葛亮廟維修工作,邀請舒同、梁伯載、揚隆山為廟上題字,請吳東魁先生作畫,同時拜訪張振烺、啟功、孫其峰等先生。
1984年 版畫《趕集路上》獲岐山縣文化藝術優秀作品獎,篆刻作品《錢來蘇詩》入選《淮海戰役35周年書法篆刻展覽》
1984年4月19日 調入寶雞市群眾藝術館
散文《游五丈原》發表於四川《游天府》雜志
論文《唐九成宮與禮泉銘碑》發表於《星期天》報
故事連載《海峽追魚》發表於《寶雞文化》報
童話,組畫《老虎,獅子和牛》入選《全國第六屆美術作品展》獲陝西省美術創作二等獎。
1985年 任寶雞市群眾藝術館研究部主任,唱詞《十唱政府政策好》發表於《陝西農業報》參與組織《寶雞民間藝術展覽》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陳列被展出,受文化部嘉獎。
論文《耍社火臉譜》發表在《北京日報》
《一幅有諷刺性民間術版年畫——小人圖》發表於《人民日報》
《寶雞社火》發表於《經濟時報》
《吉祥的壽雞》發表於《陝西日報》、《寶雞文化》
《為了展出成功》發表於《寶雞文化》
《壽雞》發表於《星期天》報
論文《以權謀利者戒》發表於《陝西工人報》
1986年 《寶雞名勝三字經》發表於《寶雞文化》、《陝西農民報》,攝影作品《社火臉 譜》讓中國圖片社作為廣告發表
籌辦《陝西民間美術展》參加「杭州86中國特殊游項目交流會」,擔任總體設計並出席大會。
《農民書法家梁伯載》一文發表於《寶雞民間文學》
《黃鎮題詞五丈原》發表於《星期天》報
《鳳及其圖案》發表於上海《美術叢刊》
1986年11月11日 岐陽印社正式被批准為市級社團單位並在市軍轉站開會成立。
《一束盛開的玫瑰》一文發表於《寶雞日報》
版畫《雁歸來》發表於《工人日報》、獲陝西省版畫榮譽獎
《金戈鐵馬大散關》一文發表於《陝西畫報》、當選為寶雞市青年書法協會常務副主席
版畫《婆婆的心》入選《陝西省首屆版畫展》
主持梁伯載先生逝世紀念會、立碑一通、由中國書協主席沈鵬題寫碑文:「農民書法家梁伯載紀念碑」
創辦寶雞《秦寶齋》藝術服務部,方濟眾、吳三大題字
1987年 書法作品入選《寶雞市第二屆青年書法展覽》獲優秀獎
創辦「風翔師范寶雞教學點美術班」招收34名學員
參於《九成宮杯全國書法大賽》工作、擔任組委會委員兼秘書組長
「上海文化藝術沙龍協會」為特邀顧問
擔任《中國曲藝志寶雞所屬條目》副主編、書法作品入選《陝西省首屆藝術館美術書法作品展覽》
書法作品入選《絲綢之路國際書畫展覽》獲優秀獎
1988年 籌辦《太白杯全國書畫攝影公開賽》任秘書長,請歐陽中石題字
《墨海奇珍》一文發表於《文化藝術報》
書法兩幅作品入選《百家書法展》
《農民書法家梁伯載》一文發表於《陝西農民報》
報告文學《他用甜蜜報答春天》一文發表於「陝西人民廣播電台」
論文《清代山水長卷--雲棧圖》參加《中國褒斜石門學術研究會第三屆國際學術研究會》並出席研討會
報告文學《黃土換來金鑰匙》(記民家藝術家胡新民訪美)陝西電台配樂播出
書法作品《鏤金長壽字》攜刻於河南神墨碑林
論文《嶺南書苑石門風》一文發表於《漢中日報》
聘請為「中國寶雞畫院」副院長
論文《召伯、甘棠樹、甘棠圖》一文入選《周公與古卷阿學術討論會》
書法作品入選《中國新書法大展》
推薦為政協寶雞市委員會委員、赴沈陽、盤錦、北京三地筆會
主編《中青年書法家讀書法》一書出版、三秦出版社出版
1989年 攝影作品《市長上街寫春聯》發表於《寶雞日報》獲的攝影三等獎
論文《蘇軾書法的創新思想》入選《全國第六屆蘇軾研討會》
篆刻作品入選《全國印社篆刻聯展》並入編作品集
1990年 主編《龍泉青瓷杯全國中師書法大賽獲獎作品集》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創辦《石鼓》雜志、主編《論書技法詩百首》
組織籌辦《銀母寺鉛鋅礦全國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1991年 聯合浙江紫薇印社江蘇蒼梧印社組織全國城市印社聯展、並主編《全國城市印社聯展作品集》
書法作品入選「紀念辛亥革命80周年—海峽兩岸書畫展」
1992年 在福建三明市舉辦《曹宇書畫展》、《三明日報》三明電視台全程報道,返途於浙江美術學院拜訪顧生岳教授、劉江教授。
倡議重修炎帝陵、書法作品入選「詠湖墨苑」並刻石
1993年 當選為寶雞市書協副主席
論文《石門頌在隸書創作中的指導意義》入選《蜀道及石門石刻國際學術研究會》
書法作品入選「聖泉碑林」並刻石
1994年 國畫《甲戌大吉》發表於《人生報》
國畫《五更雞》入選《94陝西省群星美術作品展覽》
國畫《幾度滄桑》入選「陝西省美展」並發表於《陝西日報》入編《炎帝故鄉書畫集》
舉辦《寶雞—鎮江金石書畫聯展》〉
1995年 任周原文化研究會秘書長、組織陝西婦女文化藝術節在半坡文化館開幕
1996年 國畫《麟山秋月》入選「中央電視台書畫院畫展」
主辦《全國名家作品展》
國畫《烈日當空》入選《寶雞、漢中、隴南》三地市書畫展
散文《文懷沙心系寶學》發表於《寶雞日報》
國畫山水入選《海內外文化名人紀念史可法殉難350周年書畫展》
書法作品入選《中華萬歲書畫金石大辭典》
舉辦岐陽印社成立十周年暨《石鼓》雜志創辦五周年大會、並舉辦《岐陽金石展》
在北京北普陀舉辦《周秦文化藝術展》、中國作協主席李准題字。 應邀在廣西藝術學院作《中國西部民間藝術》報告
在廣西南寧群眾藝術館舉辦《曹宇歷代碑貼收藏展》、《孫倩俠剪紙展》
1997年 篆刻作品入選《首屆書法藝術節》創建西普陀、創辦西秦美術專修學院
書法入選《三都澳中國書畫大展》、《周原金文名家釋評書法展》、《97香港回歸書畫展》、《紀念周恩來誕晨百年全國書畫展》
與吳三大、貧恩風、雷冰等倡議「小藝術級希望工程」在省黨校舉辦首期培訓班
設計並規劃重修大散關
1998年 傳記入選《東方之子》
中共寶雞市委市政府授予「優秀文藝工作者」
籌辦《連接新世紀陝西版畫回顧展》
雕塑作品《騰升》被寶雞縣政府採用並築於西環街中心
《三鳳迎賓》被鳳縣政府採用並築於老城三角街中心
書法作品攜刻於北海市「南珠碑廊」
國畫《莽原無聲》獲「98陝西群星獎」
1999年 國畫《祖國萬歲》入編《奮進的歷程》〉畫冊、寶雞市政協主編
2000年 出版《孫可興隸書聯集》
論文《北周七女碑賞析》獲「寶雞藝術節」三等獎
書法作品入選《陝西省政協成立50周年書畫展》
2001年 國畫《暗香浮動》入選《寶雞市慶祝建黨80周年書畫展》獲一等獎
2003年 受聘於西京大學、任人文藝術學院教授
出版《曹宇書畫集》
2006年 書畫作品入選《紀念趙朴初誕辰百年書畫展》並收藏
2006年10月 美術作品入選《首屆中朝美術交流大展》獲一等獎
11月18日 書法作品入選《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書畫展》,作品發表於《贛南日報》楊建兮為《石鼓》題字
2007年 赴雲南采風
書法入選《第五屆海峽兩岸書畫大展》並收入作品集、獲書法百強獎
書法作品入選《中國新農村建設藝術展》
作品入選《千禧寶典》作品集
西菩陀菩薩店開工
2008年《石鼓文圖》創作發表於《華海報》、《寶雞日報》、《西部建設報》
獲《和諧陝西2007年書畫新聞人物獎》作品入編《和諧陝西文獻》
國畫四幅發表《中國書畫鑒藏》
《西秦美術學院畫展》在西安、寶雞展出
塑西普陀菩薩像、赴銀川筆會,賀蘭山、沙湖采風
赴新疆庫爾勒吐魯番、烏魯木齊等地采風
參於編輯《安正中文集》
《剪紙探源》一文入選「第四屆國術剪紙藝術論壇」獲優秀獎。《剪紙史話》獲陝西省山花獎
2009年 北京請文懷沙題寫「西普陀四字碑」,廖靜文為西普陀「天然大佛」題詞
赴北京聯系中國書協舉辦九成宮全國書法大賽、編《九成宮概覽》
赴北京參加傳統與現代對話展,看望歐陽中石、文懷沙、廖靜文、吳東魁等書畫家
出版《石鼓堂尺牘》一書
蔡家坡召開「岐陽印社第四屆社員代表大會」 在藍天賓館召開「岐陽印社換屆會議」曹宇當選為社長
在深圳寶安畫院舉辦《岐陽印社社員作品展》、《寶安日報》、《中國書法網》等報刊網站報道
應邀在麟游作「九成宮文化」專行報告會
赴山西靈石縣參觀「王家大院」、「資壽寺」,洪洞縣參觀大槐樹、廣聖寺、霍泉等名勝
《古今剪紙與藝術創作》金盾出版社出版
2010年 《石鼓》雜志復刊,新《石鼓》雜志為大16開、64頁全彩色膠印入居麟游縣,籌辦九成宮全國書法大賽、任麟游「二會一賽」秘書長
創意刻制「九成之宮」巨印,《寶雞日報》《三秦都市報》專題報道
2011年 深圳舉辦《曹宣畫展》、出版《曹宣畫集》
編輯《石鼓堂法貼》
三原舉辦西安美院師生聯誼展、《岐陽印社書畫展》
2012年 《曹宇教授從藝五十周年座談會暨師生書畫展》在鳳鳴岐山故地舉辦
舉辦寶雞首屆篆刻藝術聯展
出版《寶雞首屆篆刻藝術聯展作品集》
編輯《石鼓堂楹聯》
Ⅲ 曹操兒子中誰是最長壽的一位,活到古稀之年,其子還被扶上皇位呢
曹操的一生,不知道該用什麼詞形容合適,他費盡心思從漢獻帝手裡搶來江山,最後,他的江山又被幾乎相同的方式奪走,這一點對他來說簡直就是恥辱。
除此以外,曹操雖然生了很多兒子,但是長壽的卻沒有幾個,在那麼多兒子中,有幸活到古稀的只有一個,還差點活到三國統一,他的兒子還當上了皇帝。那麼,這個人是誰,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圖片:曹操許配大臣之女給曹宇劇照
論輩分,曹宇與曹叡是叔侄關系,但是他們的年齡卻非常相近,再加上兩人從小就一起讀書,一起玩耍,關系比親兄弟還親。曹叡當上皇帝後,身為叔叔兼玩伴的曹宇跟著風光了起來。
當時所有諸侯都不可以參政,曹宇卻得到准許可以參政,以曹宇的身份,是沒有資格輔佐皇帝的,但是曹叡同樣開了先例,讓這個親近的叔叔到身邊輔佐他。
對於曹叡來說,曹宇的身份絕對不是叔叔那麼簡單,而是比親兄弟更為親近的人。作為皇帝,曹叡需要防備的人有很多,就連睡覺都不得安穩,只有叔叔,能給他別人無法給予的安全感。
如果非要找一個不想他死的人,這個人一定是他的叔叔曹宇。所以,哪怕他對所有人都充滿防備,對曹宇卻不存在絲毫懷疑,叔侄之間擁有這樣的關系,既是曹叡之幸,又何嘗不是曹宇的大幸呢?
Ⅳ 三國資料
T
田豐:七回,袁紹謀士,被下獄,袁紹兵敗,逢紀讒言,自刎於獄中。
田楷:十一回,青州太守。
田氏:十二回,濮陽富戶。
田疇:三十三回,袁紹舊將,歸曹。
田豫:一百三回,曹將,
田續:一百十六回,魏將。
田章:一百十六回,魏將。
唐周:一回,張角弟子,反叛。
唐咨:一百八回,吳將。降魏。
唐妃:四回,少帝妃,絞死。
唐彬:一百二十回,晉廣武將軍。
陶謙:五回,徐州刺史,字恭祖。
陶商:十二回,陶謙長子。
陶應:十二回,陶謙次子。
陶浚:一百二十回,吳將。
太史慈:十一回,東萊黃縣人,字子義。為張遼軍射殺。
太史慈母:十一回。
太史亨:五十三回,太史慈子。
滕胤:一百八回,吳太常,大司馬,為孫綝殺。
滕循:一百二十回,吳司空。
檀敷:六回,山陽人,字文友,江夏八俊之一。
蹋頓:三十三回,烏桓將,為張遼斬。
譚雄:八十二回,吳軍裨將。為關興擒斬。
土安:九十回,烏戈國領兵俘長。為諸葛亮燒死。
W
王美人:二回,靈帝寵,生劉協,為何太後所鴆殺。
王允:三回,司徒。李傕,郭汜殺。
王匡:五回,初為漢河內郡太守。
王方:九回,董卓余黨。死於馬超之手。
王頎:九回,越騎校尉,死於國難。
王昌:十三回,李傕虎賁將。
王邑:十三回,漢河東太守。
王立:十四回,漢侍中太史令。
王朗:十五回,會稽太守,歸曹。魏司徒,為諸葛亮罵死。
王則:十六回,操將,奉軍都尉。
王(上後下土):十七回,操將,倉官,為操殺。
王楷:十九回,呂布謀士,
王子服:二十回,漢侍郎,衣帶詔事發,為操殺。
王忠:二十二回,曹將為關羽擒,為操黜罷爵祿。
王植:二十七回,滎陽太守,與韓福親家,為關羽殺。
王修:三十二回,袁譚別駕。被逐,為曹操待為上賓。
王琰:三十三回,上洛都尉,獻高幹頭於曹操。
王威:三十四回,劉表將,為於禁軍殺。
王粲:四十回,山陽高平人,字仲宣。避亂荊襄。降曹,封關內侯。
王累:六十回,劉璋帳前從事官。上諫不從自摔死。
王基:六十九回,漢安平太守。
王必:六十九回,長史,總督御林軍,為耿紀射殺。
王平:七十一回,字子均,魏牙門將軍,降蜀,巴西宕渠人。
王甫:七十三回,關羽隨軍司馬。墮麥城亡。
王謀:八十回,蜀少府。
王雙:八十五回,曹仁將。
王雙:九十七回,陝西狄道人,字子全。曹真大將。為魏延斬。不知是否為前面之王雙。
王伉:八十七回,蜀永昌太守
王連:八十七回,蜀諫議太夫,字文儀,南陽人。
王肅:九十九回,魏黃門侍郎。
王建:一百六回,公孫淵相國,為司馬懿斬。
王觀:一百七回,魏太僕。
王夫人:一百八回,琅琊人,孫權妻。
王昶:一百八回,魏徵南大將軍,
王韜:一百九回,魏主簿。
王基:一百十回,魏荊州刺史,
王經:一百十回,魏雍州刺史、尚書。為司馬昭斬。
王敦:一百十一回,吳將軍,為孫綝殺。
王真:一百十二回,魏將,為傅僉擒,亂軍殺。
王含:一百十三回, 蜀將。降魏。
王沈:一百十四回,魏侍中。
王業:一百十四回,魏散騎常侍。
王瓘:一百十四回,魏參軍。詐降兵敗,投河亡。
王買:一百十六回,魏將。
王頎:一百十六回,魏天水太守。
王祥:一百十六回,魏太尉。
王氏:一百十九回,王肅女,司馬昭妻。
王浚:一百二十回,晉益州刺史。
王渾:一百二十回,晉侍中。
王戎:一百二十回,晉奮威將軍。
王氏:六十四回,趙昂妻。
汪昭:三十二回
吳匡:三回,何進部將。
吳景:十五回,丹陽太守,孫策母舅。
吳敦:十八回,泰山寇,降曹。
吳子蘭:二十回,漢昭信將軍,衣帶詔事發,為操殺。
吳碩:二十回,漢議郎,衣帶詔事發,為操殺。
吳臣:四十二回,蒼梧太守。
吳懿:六十二回,劉璋舅,為趙雲擒,降劉,
吳夫人:七回,孫堅妻,後稱吳太夫人。病亡。
吳蘭:六十二回,劉璋將,降劉,為曹彰殺。
吳班:六十五回,劉備將。從荊州歸,牙門將,六齣祁山中箭亡。
吳質:七十二回,漢朝歌長。
吳氏:七十七回,吳懿妹,先嫁劉瑁,後嫁劉備。生二子。
吳押獄:七十八回,看守華佗,。
吳妻:七十八回,吳押獄妻,燒《青囊書》,絕亦。
吳綱:一百十一回,魏長史。
吳國太:七回,吳夫人妹,孫堅次妻。
伍瓊:四回,校尉。為董卓殺。
伍孚:四回,越騎校尉,字德瑜,為董卓殺。
伍習:十七回,殺郭汜有功封殄虜將軍。
伍延:一百二十回,吳車騎將軍。兵敗被捉。為杜預斬。
吾彥:一百二十回,吳建平太守,降。
吾粲:三十八回,字孔休,烏程人,東吳謀士。
衛弘:五回,陳留孝廉,資助曹操。
衛凱:六十六回,漢侍中。
衛仲道:七十一回,蔡琰前夫。
衛演:一百六回,公孫淵侍中。
衛瓘:一百十六回,魏將。
文丑:六回,河北名將,為關羽殺。
文聘:三十四回,字仲業,劉表將,降曹,
文欽:一百十回,魏揚州刺史,曹爽門下客,反,投吳。為諸葛誕斬。
文淑:一百十回,文欽中子,小字阿鴦
文虎:一百十一回,文欽子。
魏續:十一回,呂布將。降曹。為顏良殺。
魏延:四十一回,字文長,義陽人,劉表將,又投韓玄,後隨劉備,為馬岱斬。
魏邈:一百十三回,吳將,
魏平:一百一回,魏將。
韋康:五十九回,涼州刺史。降馬超,為其斬。
韋晃:六十九回,漢司直,與耿紀厚,討曹操被擒,斬。
萬政:九十五回,郭淮部將。
萬彧:一百二十回,吳左典軍,
舞陽君:二回,何進母。
武安國:五回,孔融部將,使錘,為呂布斷手腕,
烏桓觸:三十三回,幽州刺史,降曹,加鎮北將軍。(據考,此人名是句讀錯。《三國志魏書袁紹傳》載:"尚、熙為其將焦觸、張南所攻,奔遼西烏桓,觸自號幽州刺史,驅率諸郡太守令長背袁向曹……。"觸即焦觸。)
兀突骨:九十回,烏戈國國王,為諸葛亮燒死。
毋丘儉:一百五回,魏幽州刺史,揚州都督,字仲恭,河東聞喜人。為宋白殺。
毋丘甸:一百十回,毋丘儉長子。
X
小喬:四十四回,周瑜妻。
夏侯敦:五回,沛國譙人,字元讓,夏侯嬰之後。為鬼嚇,病亡。
夏侯淵:五回,敦之族弟。為黃忠殺。
夏侯蘭:三十九回,曹將,為張飛殺。
夏侯恩:四十一回,曹操背劍官,為趙雲殺。
夏侯傑:四十二回,曹將,為張飛喝死。
夏侯尚:七十回,夏侯敦之侄。為黃忠擒,換俘時歸曹。
夏侯德:七十回,夏侯尚兄,為嚴顏斬。
夏侯存:七十三回,曹仁將,為關羽斬。
夏侯茂:九十一回,字子休,夏侯淵子,嗣與夏侯敦子,駙馬。為王平擒,放歸。
夏侯霸:一百二回,夏侯淵長子,字仲權。夏侯玄叔,反魏降蜀。後為亂軍射殺。
夏侯威:一百二回,夏侯淵次子,字季權。
夏侯惠:一百二回,夏侯淵三子,字稚權。
夏侯和:一百二回,夏侯淵四子,字義權。
夏侯令之女:一百七回,曹爽從弟之妻。
夏侯玄:一百七回,曹爽親族,魏徵西將軍。為司馬師殺。
夏侯咸:一百十六回,魏將。
夏惲:一回,十常待之一。
夏恂:八十三回,韓當部將,為張苞殺。
許劭:一回,汝南人,著《人物誌》。
許昌:二回,會稽人,造反,自稱陽明皇帝。為孫堅所殺。
許韶:二回,許昌之子。為孫堅所殺。
許攸:七回,字子遠,曹操友,袁紹謀士,降曹,為許褚殺。
許褚:十二回,字仲康,譙國譙縣人。
許汜:十九回,呂布謀士,
許貢:二十九回,吳郡太守,為孫策殺。
許貢家客:二十九回,刺殺孫策,為程普軍殺。
許靖:六十五回,蜀郡太守,降劉。太傅。
許芝:六十九回,漢太史丞。
許慈:八十回,蜀博士。
許允:九十一回,蜀偏將軍,漢城亭侯。
許允:一百七回,魏官。
許晏:一百六回,吳臣,為公孫淵斬。
許儀:一百十六回,許褚子,魏將。兵敗為鍾會斬。
徐榮:六回,滎陽太守,為夏侯敦殺。
徐晃:十三回,河東楊郡人,字公明,楊奉將,降曹操。為孟達射殺。
徐璆:二十一回,得玉璽獻操,封高陵太守。
徐庶:三十五回,字元直,穎川人,曾用名單福,因母歸曹。
徐康:三十六回,徐庶弟,早亡。
徐母:三十六回,徐庶母,自縊。
徐盛:三十八回,琅琊人,字文向。
徐氏:三十八回,孫翊妻,善卜。
徐商:七十六回,曹將,
徐夫人:一百八回,孫權妻。
徐質:一百九回,魏輔國將軍,為姜維刺,亂軍殺。
荀攸:二回,字公遠,荀彧侄。憂憤卒。
荀爽:六回,司徒,為董卓罷為庶民。
荀諶:七回,韓馥謀士,投靠袁紹。
荀彧:十回,字文若,荀攸叔,穎川穎陰人。服毒亡。謚曰敬侯。
荀緄:十回,荀彧父。
荀正:十四回,紀靈副將,為關羽殺。
荀惲:六十一回,荀彧子。
荀(豈頁):一百十四回,魏尚書。
荀勖:一百十五回,魏從事中郎。
荀愷:一百十六回,魏將。
辛評:七回,韓馥謀士,投靠袁紹。輔袁譚,為其氣死。
辛明:三十回,袁紹將。
辛毗:三十二回,字佐治,辛評之弟,魏侍中。
辛敞:一百七回,魏參軍
辛憲英:一百七回,辛敞姊。
薛蘭:十一回,呂布將。為呂虔射殺。
薛禮:十五回,劉繇謀士,死於亂軍。
薛綜:三十八回,沛縣人,字敬文。
薛悌:六十七回,曹操差官。
薛則:九十二回,曹將,為張苞殺。
薛喬:九十六回,曹休將
薛(王羽):一百十三回,吳官。
薛瑩:一百二十回,吳光祿勛。
向朗:六十三回,劉備士,助關羽守荊州。
向舉:八十回,蜀青衣侯。
向寵:九十一回,蜀將軍
刑道榮:五十二回,零陵上將,為趙雲殺。
刑貞:八十二回,魏太常卿。
郗慮:四十回,御史大夫,讒言孔融。
奚泥:九十回,烏戈國領兵俘長。為諸葛亮燒死。
卻正:九十一回,蜀秘書。
謝旌:八十二回,孫桓之大將,為張苞殺。
謝雄:九十七回,蜀禪將,為王雙殺。
Y
嚴政:二回,黃巾軍,殺張寶,降漢。
嚴綱:七回,公孫瓚將,為麹義殺。
嚴白虎:十五回,東吳德王,為董襲殺。
嚴輿:十五回,嚴白虎弟,為孫策殺。
嚴氏:十六回,呂布妻。
嚴畯:三十八回,彭城人,字曼才。
嚴顏:六十三回,巴郡太守,為張飛擒,歸劉。
閻象:十七回,袁術將,主簿。
閻圃:五十九回,張魯謀士。降曹,封列侯。
閻晏:九十一回,蜀諫議將軍。
閻芝:九十七回,蜀將,病亡。
閻宇:一百十五回,蜀右將軍,
顏良:六回,袁紹之河北名將,為關羽殺。
晏明:四十一回,曹洪部將,為趙雲殺。
袁逢:二回,司徒,袁紹父。
袁隗:二回,袁紹叔,太傅。為李傕、郭汜誅殺。
袁紹:二回,字本初。為曹操敗,吐血亡。
袁術:三回,袁紹弟,初為南陽太守,稱帝,為劉備破,吐血亡。
袁遺:五回,漢山陽太守。
袁胤:二十一回,袁術侄,為徐璆殺。
袁譚:二十四回,袁紹長子,字顯思。為曹洪殺。
袁熙:三十一回,袁紹次子,字顯奕。
袁尚:三十一回,袁紹三子,字顯甫。
袁綝:九十一回,蜀都亭侯。
楊彪:三回,太尉。袁術親戚,被曹操免官。
楊彪妻:十三回。
楊琦:十三回,漢侍中。
楊密:十三回,漢中郎將。
楊奉:十三回,騎都尉,降袁術。關、張殺。
楊大將:十五回,袁術將,長史。
楊丑:十九回,張楊部將,為眭固殺。
楊齡:五十三回,長沙管軍校尉,為關羽殺。
楊秋:五十八回,韓遂將,降曹。
楊阜:五十九回,字義山,涼州參軍。魏少傅。
楊修:六十回,字德祖,楊彪子,主簿,為操殺。
楊懷:六十一回,劉璋將,白水都督,為劉備軍斬。
楊氏:六十四回,馬超妻,為梁寬、趙衢斬。
楊柏:六十四回,張魯將,為馬超斬。
楊松:六十四回,楊柏兄,張魯謀士,獻漢中,為操斬。
楊洪:六十五回,蜀將,降劉。治中。
楊昂:六十七回,張魯將,為張合殺。
楊任:六十七回,張魯將,為夏侯淵斬。
楊鋒:八十九回,南蠻銀冶洞二十一洞主,
楊儀:九十一回,蜀綏軍將軍。自恃功高,被廢為庶人,自刎。
楊陵:九十二回,楊阜族弟,魏南安太守,詐降,為關興殺。
楊暨:九十九回,魏官。
楊顒:一百三回,蜀主簿。
楊祚:一百六回,公孫淵將,
楊綜:一百七回,魏主簿。
楊欣:一百十六回,魏金城太守。
楊濟:一百二十回,晉冠軍將軍。
陽群:九十七回,蜀將。病故。
於禁:十回,泰山巨平人,字文則。為關羽擒,荊州失歸曹。為曹丕氣死。
於糜:十五回,劉繇部將,孫策挾死。
於吉:二十九回,東吳呼為神仙,氣死孫策。
於詮:一百十一回,吳將。為魏亂軍殺。
俞氏:七回,孫堅之過房。生孫韶。
俞涉:五回,袁術手下驍將,為華雄殺。
虞翻:十五回,字仲翔,會稽餘姚人,會稽吏,投吳,精通易經。
虞松:一百八回,魏主簿。
樂進:五回,陽平衛國人,字文謙。為甘寧射中面門。
樂就:十七回,袁術將,操擒殺。
樂綝:九十八回,樂進子。揚州刺史,為諸葛誕殺。
尹禮:十八回,泰山寇,降曹。
尹楷:三十二回,武安長,袁尚將,為許褚殺。
尹奉:六十四回,歷城統兵校尉,曹將。
尹默:八十回,蜀學士。
尹賞:九十二回,魏天水主簿,降蜀。
尹大目:一百七回,魏殿中校尉。
雲英:二十三回,董承侍妾。
應劭:十回,泰山太守。為張闓亂軍所逼投袁紹。
陰夔:三十二回,袁尚將,豫州刺史。
殷馗:三十一回,遼東人,善曉天文。
殷純:八十回,蜀大司馬。
爰(青彡):一百十六回,魏將。
爰邵:一百十六回,魏護衛。
伊籍:三十四回,荊州幕賓,字機伯,山陽人。後隨劉備。蜀昭文博士。
雍闓:八十七回,蜀建寧太守,漢什方侯雍齒之後,結連孟獲反。為鄂煥殺。
雅丹:九十四回,西羌丞相,為馬岱擒。
越吉:九十四回,西羌元帥,為關興殺。
羊祜:一百二十回,晉都督。
Z
諸葛亮:三十六回,琅琊陽都人,字孔明,病死五丈原。
諸葛瑾:二十九回,字子瑜,琅琊南陽人,諸葛亮兄。
諸葛珪:三十六回,諸葛亮之父,早卒。
諸葛玄:三十六回,諸葛亮之叔,與劉表有舊。
諸葛均:三十七回,諸葛亮弟。
諸葛原:六十九回,遷新興太守,管輅卜之。
諸葛虔:八十五回,曹仁將,
諸葛恪
諸葛瞻:一百五回,諸葛亮子。字思遠。娶劉禪女。兵敗自刎。
諸葛誕:一百十回,魏鎮東將軍,字公休,琅琊南陽人,諸葛亮族弟。反魏。為胡奮殺。
諸葛靚:一百十一回,諸葛誕子。
諸葛緒:一百十六回,魏雍州刺史。
諸葛尚:一百十七回,諸葛瞻子。兵敗亡。
張讓:一回,十常待之一。投河死。
張角:一回,巨鹿人,天公將軍。
張梁:一回,巨鹿人,地公將軍,為皇甫嵩所殺。
張寶:一回,巨鹿人,人公將軍,為手下嚴政所殺。
張飛:一回,字翼德。涿郡人。為范疆、張達刺殺。
張世平:一回,中山販馬商人。
張均:二回,朗中。
張舉:二回,在漁陽反,稱天子,自縊。
張純:二回,在漁陽反,為手下頭目刺殺。
張濟:三回,董卓將,後自立,攻南陽中流矢亡。
張邈:五回,初為陳留太守。
張超:五回,初為廣陵太守,張邈弟。為操破,自刎。
張楊:五回,初為上黨太守,大司馬。為楊丑殺。
張儉:六回,山陽高平人,字元節,江夏八俊之一。
張虎:七回,江夏人,黃祖部將,為孫策射殺。
張溫:八回,司空。董卓殺。
張闓:十回,徐州都尉,舊為黃巾軍。殺曹嵩一家。
張燕:十一回,黑山賊,降操,被封平北將軍。
張昭:十五回,字子布,彭城人
張紘:十五回,字子綱,廣陵人,東吳謀士,後留許昌,被封會稽都尉回吳。病故,言築石頭城。
張英:十五回,劉繇部將,為陳武刺死。
張勛:十五回,袁術將,都督。
張綉:十六回,張濟侄,破曹,降曹,
張魯:五十九回,漢寧太守。沛國豐人。自號師君。降曹,封鎮南將軍。
張陵:五十九回,張魯祖,在西川鵠鳴山中造作道書惑人。
張衡:五十九回,張魯父,行道,號米賊。
張先:十七回,張綉將,為許褚殺。
張合:二十二回,河間人,字雋×,袁紹將,降曹。為諸葛亮設計亡。
張津:二十九回,交州刺史,為迷信所害。
張(豈頁):三十二回,袁尚將,降曹,為甘寧殺。
張南:三十三回,袁熙將,降曹,為周泰殺。
張武:三十四回,江夏賊,為趙雲殺。
張溫:三十八回,吳人,字惠恕。
張允:四十回,劉表將,降曹,為操斬。
張橫:五十八回,韓遂將,為曹軍殺。
張既:五十九回,字德容,京兆尹。
張衛:五十九回,張魯弟。為許褚斬。
張松:六十回,字永年,益州別駕。法正、孟達友。為兄出首,劉璋斬。
張任:六十回,劉璋將,蜀郡人,為張飛擒,斬。
張肅:六十二回,張松兄,廣漢太守。
張翼:六十四回,武陽人,劉璋將,降劉。兵敗國亡,死於亂軍。
張著:七十一回,蜀牙將,
張音:八十回,御史大夫,廟高使
張爽:八十回,蜀從事。
張裔:八十回,蜀偏將軍。
張南:八十一回,蜀將。兵敗死於亂軍。
張達:八十一回,張飛將,刺殺飛,降吳。後為吳送歸,為張苞剮。
張苞:八十一回,張飛長子。不慎跌入澗中,傷重亡。
張紹:八十一回,張飛弟。
張氏:八十五回,張飛女,劉禪正宮。
張嶷:八十七回,蜀將,南征曾為祝融夫人擒,盪寇將軍,段谷之戰為魏軍亂箭射殺。
張韜:九十一回,郭貴妃幸臣,陷甄氏。
張普:九十六回,曹休將,為朱桓殺。
張虎:九十八回,張遼子。
張休:九十八回,張昭次子,吳太子右弼。
張承:一百二回,吳將。
張球:一百三回,魏驍將,
張茂:一百五回,魏太子舍人,字彥材,諫言被斬。
張彌:一百六回,吳臣,為公孫淵斬。
張當:一百六回,魏黃門,諂事曹爽。為司馬懿斬。
張特:一百八回,魏牙門將。
張約:一百八回,諸葛恪心腹將。為孫峻殺。
張緝:一百八回,魏光祿大夫,張皇後之父,曹芳之皇丈。為司馬師殺。
張皇後:一百九回,曹芳妻。為司馬師白練絞死。
張明:一百十回,魏將。
張布:一百十三回,吳將軍。為孫皓斬。
張遵:一百十七回,蜀尚書。兵敗亡。
張紹:一百十八回,蜀私署侍中。降魏。
張峻:一百十八回,蜀太常。
張節:一百十九回,魏黃門侍郎。為司馬炎斬。
張華:一百二十回,晉秘書丞。
張悌:一百二十回,吳丞相。死於亂軍。
張尚:一百二十回,晉將。
張象:一百二十回,吳前將軍。降晉。
張遼:十一回,雁門馬邑人,字文遠。為丁奉射中腰,箭瘡迸裂亡。
趙忠:一回,十常待之一。
趙弘:二回,黃巾軍,使槊,為孫堅所殺。
趙萌:三回,漢右軍校尉。
趙岑:五回,董卓將,後獻汜水關。
趙雲:七回,字子龍,常山真定人。病故。
趙岐:七回,太僕。
趙彥:二十回,漢議郎,為操殺。
趙睿:三十回,袁紹將,為曹兵所殺。
趙范:五十二回,桂陽太守,為趙雲擒,降。
趙韙:五十九回,益州吏。
趙衢:六十四回,楊阜友。
趙昂:六十四回,歷城統兵校尉,曹將。
趙月:六十四回,趙昂子,馬超裨將,父舉事,為馬超斬。
趙顏:六十九回,管輅卜之。
趙累:七十三回,關羽將,糧料官,走麥城死於亂軍。
趙祚:八十回,蜀別駕。
趙融:八十一回,蜀將。
趙咨:八十二回,東吳中太夫。
趙統:九十七回,趙雲長子,虎賁中郎。
趙廣:九十七回,趙雲次子,牙門將。
趙直:一百四回,蜀行軍司馬。
朱(亻雋):一回,中郎將,封車騎將軍,河南尹、大司農。李郭交兵成疾而亡。
朱治:十五回,字君理,丹陽故鄣人,
朱靈:二十一回,曹將,
朱桓:三十八回,字休穆,吳郡人。吳奮威將軍。
朱光:六十一回,曹將,廬江太守。為甘寧打倒,呂蒙軍亂刀斬。
朱然:七十五回,東吳將,虎威將軍。為趙雲殺。
朱褒:八十七回,蜀牂牁太守,結連孟獲反,為鄂煥殺。
朱贊:九十三回,魏盪寇將軍,為趙雲殺。
朱恩:一百八回,諸葛恪心腹將。
朱芳:一百十回,魏將。
朱異:一百十一回,吳將。兵敗為孫綝斬。
朱太後:一百二十回,孫休妻。
周毖:四回,侍中,為董卓殺。
周奐:九回,大鴻臚,死於國難。
周瑜:十五回,廬江舒城人,字公瑾。
周尚:十五回,丹陽太守,周瑜叔。
周泰:十五回,字幼平,九江下蔡人。
周昕:十五回,王朗將,孫策殺。
周倉:二十八回,原為張寶部下,關西人,後隨關羽。敗麥城,自刎亡。
周循:五十七回,周瑜長子。
周胤:五十七回,周瑜次子。
周善:六十一回,孫權心腹,為張飛殺。
周群:六十五回,蜀將,降劉。
周平:八十三回,周泰弟,為關興斬。
周舫:九十六回,東吳鄱陽太守。
周旨:一百二十回,杜預牙將。
鄒靖:一回,校尉。
鄒氏:十六回,張濟妻,
鄭玄:一回,字康成,劉備師,漢尚書。
鄭泰:二回,侍御史,
鄭寶:二十九回,巢湖太守。
鄭度:六十四回,劉璋從事。
鄭文:一百二回,魏偏將軍,詐降蜀被斬。
鄭袤:一百十回,魏光祿勛,
鄭倫:一百十三回,魏將。為廖化斬。
鍾邵:十回,諫議大夫。
鍾縉:四十一回,夏侯敦部將,鍾紳兄弟,為趙雲殺。
鍾紳:四十一回,夏侯敦部將,鍾縉兄弟,為趙雲殺。
鍾繇:五十六回,長安郡守。
鍾進:五十八回,鍾繇弟,為龐德殺。
鍾會:一百七回,穎川長社人,字士兵季,鍾繇之子。造反,為亂軍殺。
鍾毓:一百七回,鍾會兄。
笮融:十五回,劉繇謀士。
種拂:九回,太常卿,死於國難。
種輯:二十回,漢長水校尉,衣帶詔事發,為操殺。
臧旻:二回,會稽刺史。
臧霸:十一回,泰山華陰人,字宣高。降曹。
宗寶:十一回,孔融將,為管亥殺。
宗預:一百五回,南陽安眾人,字德艷,蜀參軍,右中郎將。
紫虛上人:六十二回,錦屏山老道。
左豐:一回,黃門。
左靈:十三回,
左賢王:三十三回,北番王。
左慈:六十八回,字元放,道號烏角先生,戲曹操。
左咸:七十七回,東吳主簿,進言斬關羽。
脂習:四十回,京兆,孔融友。
祝融夫人:九十回,孟獲妻,祝融氏之後,為馬岱擒,
祖茂:五回,字大榮,吳郡富春人,雙刀。為華雄斬。
祖弼:八十回,符寶郎,為曹洪殺。
卓膺:六十四回,劉璋將,降劉,
翟元:七十三回,曹仁將,為關平斬。
州泰:一百十一回,魏兗州刺史。
曾宣:一百十二回,諸葛誕將,降魏。
甄氏:三十三回,袁熙妻,為曹丕納之。後賜死。
~補充幾個人:毋丘秀,韋昭,王睿
Ⅳ 青魚與草魚的區別,想要圖片對比區別
1、青魚和草魚都屬於淡水魚類,但習性各不相同。草魚游動迅速,性情活潑,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層,以水草等植物為食。而青魚形體較大,性情相對安靜,生活在水域的底層,以蝦、螺螄、河蚌等為食。所以不同的生活習性也就決定了這兩種魚在體型、顏色等方面的不同。
(5)曹宇發型圖片擴展閱讀:
青魚是一種顏色青的魚,主要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的平原地區,長江以北較稀少;它是長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漁業資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養殖對象,為我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
青魚亦稱黑鯇、螺螄青。硬骨魚綱,鯉科。體亞圓筒形,體長達1m余。青黑色,鰭灰黑色。頭寬平,口端位,無須。咽頭齒臼齒狀。棲息中下層,主食螺螄、蚌、蝦和水生昆蟲。4-5齡性成熟,在河流上游產卵,可人工繁殖。個體大,生長迅速,最大個體達70kg。肉味美。為中國主要淡水魚類養殖對象。分布於中國各大水系,主產於長江以南平原地區。魚膽有毒
草魚屬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草魚屬。草魚的俗稱有:鯇、鯇魚、油鯇、草鯇、白鯇、草魚、草根(東北)、厚子魚(魯南)、海鯇(南方)、混子、黑青魚等。英文名:Grass carp 。棲息於平原地區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於水的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域。性活潑,游泳迅速,常成群覓食。為典型的草食性魚類。草魚幼魚期則食幼蟲,藻類等,草魚也吃一些葷食,如蚯蚓,蜻蜓等。在幹流或湖泊的深水處越冬。生殖季節親魚有溯游習性。已移殖到亞、歐、美、非各洲的許多國家。因其生長迅速,飼料來源廣,是中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
草魚,鯉科。體延長,亞圓筒形,體長大1m余。體青黃色。頭寬平,口端位,無須。咽齒梳狀。棲息水的中下層,以水草為食。3-4齡成熟,在江河上游產卵,可人工繁殖。生長快,最大個體達30kg左右。為中國主要淡水魚類養殖對象。分布於中國各大水系,肉味美,魚膽有毒
Ⅵ 曹宇爺爺的作品有哪些分別是什麼
1999年 國畫《祖國萬歲》入編《奮進的歷程》〉畫冊、寶雞市政協主編
2000年 出版《孫可興隸書聯集》
論文《北周七女碑賞析》獲「寶雞藝術節」三等獎
2008年《石鼓文圖》創作發表於《華海報》、《寶雞日報》、《西部建設報》
Ⅶ 三國群英傳秘籍,我不要圖片!只要可以復制的,要有武將計,組合計和情義計的,還有物品的等等,要全啊
秘籍開啟方法及指令
在游戲里的任何時候 輸入 「cheatmodeopen」 按下enter鍵,在屏幕的中間出現一個黑色的條框 這就意味著秘籍開啟成功 可以直接按enter鍵關閉 也可以直接輸入秘籍
**注意 在輸入cheatmodeopen的過程中是看不到效果的 不要在這時候費心去找開啟碼的輸入框**
進入游戲後按右面的ctrl鍵呼出密計框 然後輸入 命令+回車 即可
注:每次進入游戲之後都要按上述的方法開啟一次,否則秘籍在第2次進入游戲時會無效!
進入選擇時期畫面時,輸入 useeventnation 按enter就可以在霸王再臨隱藏關扮演劉邦或項羽了
大地圖下:
命令: mode overwin
效果:游戲直接勝利
命令: sftime 0~99999
效果: 大地圖時間加快
說明: 數字越小速度越快 注意這里,最快的是0 最慢的可以比99999更大,也可以直接輸入 sftime 按回車 默認是0......因為不確定原來默認的大地圖速度 所以想要恢復默認速度的話 可以存檔再讀檔
命令: addvalue cmoney 建物編號 金錢數
效果: 增加建物金錢
命令: addthing 物品編號 數量
效果: 把物品加入國庫 ***國庫里的總數 不能超過游戲里的設定上限***
命令: addvalue exp 武將編號 經驗值
效果: 增加武將經驗值
命令: openeventplace 事件地點編號
效果: 開啟事件地點
說明: 本秘籍對於下面的 特殊地點事件簿裡面的所有地點都有效 例如那些山寨 可以先攻破 變成荒廢 再用秘籍開啟 打UJ大雞腿的蓬萊島也可以反復開啟
選擇出戰部隊界面:
命令: bfresult 0
效果: 我方直接獲勝
說明: 注意這里,可以直接輸入 bfresult 按回車 默認是0......而且這個獲勝 在最後戰果統計的時候 是按照敵我雙方的實力進行統計 然後強制獲勝......你可能會發現 統計的結果是 自己一場都沒贏 反倒場場都輸 或者根本沒打 但是還是判定最後獲勝了......當你想要佔領一個敵軍眾多的城池 卻又沒有耐心或者沒有實力一場場打的時候 可以用這個......
命令: bfresult 1
效果: 敵方直接獲勝
說明: 內容同上......只是那個參數1不能省略......
命令: st 兵種編號
效果: 改變我方兵種
說明: 強制改變我方所有備選部隊的武將的兵種 戰斗結束後仍然是該兵種......如果你的武將原來並沒有這種兵 那麼會讓你的武將自動獲得這種兵 等級為1......試一試把三階的兵從一級練起的感覺吧......o(∩_∩)o...
千人戰界面:
命令: bm 武將技編號
效果: 施放武將技
說明: 讓主將施放武將技 也可以施放組合技 比如 獸皇破邪陣 龍皇霸絕 施放出的效果不變 但是對於 千里不留行 之類的 有五人的劍輪斬、金巨劍 效果會不完整
命令: cbm 組合技編號
效果: 施放組合技
說明: 無論要施放的組合技原本應該由幾個人施放 都會變為全員施放 但是實際效果還是和原本效果一樣 也可以施放武將技(囧ing)
命令: sa 必殺技編號
效果: 施放必殺技
說明: 讓主將釋放必殺技 只有當主將親自在砍人的時候才能放出來......如果你打了全系必殺技的補丁的話 該秘籍在釋放專屬必殺技的時候可能無效......
命令: time
效果: 99秒的倒計時暫停
命令: bfover
效果: 千人戰以平局結束
說明: 千人戰上可以平局結束 但是在比武大會上也可以用 bfover 立刻結束戰斗 判定為獲勝
控制敵軍的秘籍:
命令: ai 0
效果: 手動控制所有電腦勢力
說明: 注意這里,可以直接輸入 ai 按回車 默認是0......相當強悍的秘籍 可以手動控制所有的勢力......可以在任何時候輸入該秘籍 在大地圖時 手動調動敵軍部隊......在千人戰時 讓敵軍變成不動的活靶子 而且可以用快捷鍵67890選擇敵軍武將......副作用是 電腦不會再自動派遣部隊......
命令: ai 1
效果: 恢復電腦控制權
說明: 內容同上......只是那個參數1不能省略......
各種兵種 武將技代碼太多
回答不下
給你 武將的代碼
001 丁奉
002 丁原
003 丁斐
004 丁楓
005 丁瑤
006 丁儀
007 刁玄
008 於禁
009 於詮
010 士孫瑞
011 士異
012 士壹
013 士碧
014 士徽
015 士燮
016 大喬
017 小喬
018 山濤
019 公孫度
020 公孫恭
021 公孫康
022 公孫淵
023 公孫婷
024 公孫越
025 公孫范
026 公孫續
027 公孫瓚
028 卞喜
029 天香
030 太史享
031 太史昭容
032 太史慈
033 孔月
034 孔秀
035 孔岫
036 孔羨
037 孔融
038 文媛
039 文欽
040 文聘
041 文蕊
042 文鴦
043 文丑
044 方悅
045 毋丘儉
046 毛玠
047 牛金
048 牛輔
049 王子服
050 王元姬
051 王允
052 王方
053 王平
054 王伉
055 王匡
056 王戎
057 王甫
058 王忠
059 王服
060 王威
061 王若華
062 王昶
063 王修
064 王朗
065 王烈
066 王真
067 王晟
068 王基
069 王祥
070 王累
071 王植
072 王渾
073 王筠
074 王經
075 王粲
076 王頎
077 王浚
078 王雙
079 王覽
080 令狐卲
081 令狐愚
082 司馬孚
083 司馬炎
084 司馬昭
085 司馬師
086 司馬朗
087 司馬衷
088 司馬望
089 司馬鈴
090 司馬瑋
091 司馬徽
092 司馬懿
093 左慈
094 甘若男
095 甘倩
096 甘寧
097 田欣
098 田楷
099 田豫
100 田豐
101 田疇
102 田續
103 申耽
104 申儀
105 石苞
106 石崇
107 伊大目
108 伊默
109 伊籍
110 伏完
111 伏壽
112 仲長統
113 全琮
114 全端
115 吉太
116 吉穆
117 吉邈
118 向秀
119 向朗
120 向寵
121 成宜
122 朱治
123 朱虹
124 朱桓
125 朱異
126 朱然
127 朱損
128 朱雋
129 朱熊
130 朱褒
131 朱據
132 朱靈
133 朱贊
134 羊祜
135 羊道
136 羊徽瑜
137 何姬
138 何晏
139 何進
140 何蜜
141 何儀
142 冷苞
143 吾彥
144 吳子蘭
145 吳巨
146 吳班
147 吳綱
148 吳質
149 吳蘭
150 吳懿
151 呂布
152 呂岱
153 呂威璜
154 呂虔
155 呂凱
156 呂翔
157 呂菁
158 呂雯
159 呂義
160 呂蒙
161 呂范
162 呂據
163 呂曠
164 宋忠
165 宋揚
166 宋憲
167 岑昏
168 李文姬
169 李典
170 李恢
171 李異
172 李堪
173 李肅
174 李傕
175 李福
176 李蒙
177 李儒
178 李豐
179 李鵬
180 李嚴
181 杜遠
182 杜襲
183 步鷺
184 車胄
185 辛毗
186 辛敞
187 辛評
188 辛憲英
189 邢道榮
190 阮咸
191 阮籍
192 典韋
193 卓膺
194 卑衍
195 周玉
196 周昕
197 周胤
198 周倉
199 周泰
200 周瑜
201 周魴
202 孟坦
203 孟達
204 尚廣
205 武安國
206 法正
207 沮授
208 沮鵠
209 芙蓉
210 金采蘋
211 金旋
212 邴原
213 邯鄲商
214 侯成
215 侯音
216 俞涉
217 姜敘
218 姜維
219 姜霞
220 施但
221 皇甫嵩
222 紀靈
223 胡車兒
224 胡芬
225 胡班
226 胡軫
227 胡奮
228 胡遵
229 范慎
230 范疆
231 韋昭
232 韋康
233 種卲
234 種拂
235 種輯
236 倫直
237 凌統
238 凌操
239 唐咨
240 夏侯令女
241 夏侯玄
242 夏侯和
243 夏侯尚
244 夏侯威
245 夏侯恩
246 夏侯涓
247 夏侯敦
248 夏侯淵
249 夏侯茂
250 夏侯嬌
251 夏侯德
252 夏侯儒
253 夏侯霸
254 孫大虎
255 孫小虎
256 孫仁
257 孫休
258 孫匡
259 孫秀
260 孫和
261 孫亮
262 孫娟
263 孫峻
264 孫朗
265 孫桓
266 孫狼
267 孫干
268 孫堅
269 孫異
270 孫翊
271 孫登
272 孫皓
273 孫策
274 孫瑜
275 孫韶
276 孫霓裳
277 孫靜
278 孫禮
279 孫權
280 宴明
281 徐他
282 徐晃
283 單福
284 徐盛
285 徐榮
286 徐質
287 徐邈
288 桓范
289 留略
290 留贊
291 祖茂
292 祖郎
293 祝公道(廢)
294 秦旦
295 秦宓
296 秦琪
297 耿紀
298 荀攸
299 荀彧
300 袁杏
301 袁尚
302 袁芳
303 袁胤
304 袁紹
305 袁術
306 袁隗
307 袁熙
308 袁遺
309 袁譚
310 郝昭
311 馬元義
312 馬日磾
313 馬休
314 馬宇
315 馬均
316 馬良
317 馬岱
318 馬延
319 馬忠
320 馬玩
321 馬琳
322 馬超
323 馬雲蘿
324 馬翠
325 馬遵
326 馬謖
327 馬邈
328 馬騰
329 馬鐵
330 高沛
331 高定
332 高升
333 高柔
334 高堂隆
335 高翔
336 高順
337 高幹
338 高覽
339 區星(廢)
340 崔勇
341 崔琰
342 常雕
343 張子謙
344 張允
345 張布
346 張白騎
347 張休
348 張任
349 張角
350 張佩
351 張承
352 張松
353 張虎
354 張南
355 張既
356 張昭
357 張英
358 張苞
359 張郃
360 張飛
361 張悌
362 張純
363 張紘
364 張梁
365 張梅
366 張猛
367 張球
368 張紹
369 張陵
370 張華
371 張楊
372 張溫
373 張達
374 張寧
375 張衛
376 張魯
377 張勛
378 張橫
379 張燕
380 張燕燕
381 張遼
382 張濟
383 張翼
384 張舉
385 張嶷
386 張綉
387 張邈
388 張闓
389 張顗
390 張寶
391 張馨
392 張鶯鶯
393 曹仁
394 曹文叔
395 曹丕
396 曹休
397 曹宇
398 曹性
399 曹昂
400 曹芳
401 曹洪
402 曹殷
403 曹真
404 曹純
405 曹豹
406 曹淑
407 曹爽
408 曹植
409 曹華
410 曹節
411 曹羨
412 曹彰
413 曹肇
414 曹據
415 曹操
416 曹羲
417 曹遵
418 曹睿
419 梁習
420 梁興
421 梅成
422 涼茂
423 淳於嘉
424 淳於導
425 淳於瓊
426 畢軌
427 笮融
428 許子將
429 許攸
430 許貢
431 許靖
432 許褚
433 許儀
434 逢紀
435 郭女王
436 郭石
437 郭汜
438 郭攸之
439 郭奕
440 郭淮
441 郭嘉
442 郭圖
443 郭槐
444 陳式
445 陳到
446 陳武
447 陳宮
448 陳泰
449 陳珪
450 陳雪
451 陳琳
452 陳登
453 陳群
454 陳瑀
455 陳震
456 陳橫
457 陳矯
458 陳騫
459 陳蘭
460 陸抗
461 陸英
462 陸凱
463 陸遜
464 陸績
465 陶芷
466 陶浚
467 陶謙
468 傅士仁
469 傅彤
470 傅巽
471 傅干
472 傅嬰
473 喬玄
474 喬喬
475 喬瑁
476 焦觸
477 程武
478 程秉
479 程昱
480 程普
481 程遠志
482 程銀
483 華陀
484 華雄
485 華歆
486 貂蟬
487 費詩
488 費褘
489 費耀
490 賀齊
491 鄂煥
492 馮習
493 黃忠
494 黃祖
495 黃強
496 黃皓
497 黃舞蝶
498 黃蓋
499 黃權
500 楊弘
501 楊任
502 楊奉
503 楊昂
504 楊松
505 楊阜
506 楊柏
507 楊秋
508 楊修
509 楊祚
510 楊彪
511 楊琦
512 楊儀
513 楊密
514 楊丑
515 楊懷
516 楊艷
517 董允
518 董卓
519 董和
520 董宜
521 董承
522 董旻
523 董昭
524 董厥
525 董衡
526 董襲
527 虞翻
528 賈午
529 賈充
530 賈南風
531 賈荃
532 賈逵
533 賈華
534 賈詡
535 賈范
536 賈黎民
537 賈浚
538 鄒陀
539 鄒圓
540 鄒靖
541 雍闓
542 雷緒(廢)
543 雷銅
544 雷薄
545 廖化
546 廖立
547 廖琴
548 滿寵
549 甄宓
550 管亥(廢)
551 管承(廢)
552 管輅
553 管寧
554 臧洪
555 臧霸
556 裴元紹
557 趙弘
558 趙昂
559 趙統
560 趙累
561 趙雲
562 趙葳
563 趙廣
564 趙范
565 蒯良
566 蒯越
567 劉巴
568 劉伶
569 劉陶
570 劉岱
571 劉延
572 劉表
573 劉封
574 劉度
575 劉珠
576 劉焉
577 劉理
578 劉紹
579 劉備
580 劉循
581 劉琦
582 劉琮
583 劉虞
584 劉辟
585 劉慧娘
586 劉瑩
587 劉璋
588 劉范
589 劉賢
590 劉勛
591 劉曄
592 劉禪
593 劉繇
594 劉囂
595 審配
596 樊建
597 樊稠
598 樂進
599 潘鳳
600 潘璋
601 潘浚
602 潘隱
603 滕胤
604 滕麗
605 稽康
606 蔣石
607 蔣欽
608 蔣舒
609 蔣琬
610 蔣干
611 蔣義渠
612 蔣濟
613 蔡中
614 蔡和
615 蔡邕
616 蔡陽
617 蔡琰
618 蔡瑁
619 蔡勛
620 蔡薇
621 諸葛均
622 諸葛直
623 諸葛芸
624 諸葛亮
625 諸葛恪
626 諸葛琪
627 諸葛瑾
628 諸葛誕
629 諸葛靚
630 鄧冰
631 鄧艾
632 鄧忠
633 鄧芝
634 鄧茂
635 鄧賢
636 鄧颺
637 鞏志
638 鞏都
639 魯珍
640 魯肅
641 盧植
642 穆順
643 錢銅
644 閻宇
645 閻柔
646 閻圃
647 閻芝
648 閻象
649 閻溫
650 霍戈
651 霍峻
652 駱俊
653 駱統
654 鮑信
655 鮑隆
656 戴員
657 戴陵
658 濮陽興
659 糜竺
660 糜芳
661 糜貞
662 薛綜
663 薛瑩
664 謝景
665 鍾紳
666 鍾會
667 鍾縉
668 鍾繇
669 隱蕃
670 韓玄
671 韓忠
672 韓浩
673 韓嵩
674 韓當
675 韓遂
676 韓福
677 韓暹
678 韓融
679 韓黛
680 韓馥
681 擾龍宗
682 簡雍
683 聶友
684 顏良
685 魏攸
686 魏延
687 魏諷
688 魏騰
689 魏續
690 龐統
691 龐義
692 龐德
693 譚雄
694 譙周
695 邊張
696 關平
697 關羽
698 關索
699 關統
700 關鳳
701 關興
702 曲義
703 曲演
704 禰衡
705 嚴白虎
706 嚴如意
707 嚴政
708 嚴畯
709 嚴綱
710 嚴輿
711 嚴顏
712 蘇飛
713 闞澤
714 顧雍
715 龔英蓮
716 龔都
717 龔景
718 丘力居
719 北宮伯玉
720 去卑
721 白虎文
722 步度根
723 拓拔力微
724 於扶羅
725 越吉
726 雅丹
727 徹里吉
728 苻健
729 素利
730 能臣抵之
731 厥機
732 普盧
733 無臣氐
734 彌加
735 左賢王
736 那樓
737 呼廚泉
738 速仆丸
739 樓班
740 蹋頓
741 泄歸泥
742 治元多
743 治無戴
744 千萬
745 俄何燒戈
746 月牙兒
747 依爾倫
748 喀麗兒
749 呼蘭
750 葉絲婉
751 華黎
752 穆塔兒
753 預備13
754 預備14
755 預備15
756 預備16
757 預備17
758 預備18
759 預備19
760 預備20
761 兀突骨
762 孟香
763 孟優
764 孟獲
765 祝融夫人
766 木鹿大王
767 朵思大王
768 沙摩柯
769 金環三結
770 迷當大王
771 帶來洞主
772 忙牙長
773 阿會喃
774 董荼那
775 軻比能
776 孟鷹
777 孟狼
778 黑龍洞主
779 孟節
780 哈尼
781 楊鋒
782 孔雀
783 阿詩瑪
784 莎雅
785 麻荷蘿
786 銀花夫人
787 翠娃
788 預備8
789 預備9
790 預備10
791 預備11
792 預備12
793 預備13
794 預備14
795 預備15
796 預備16
797 預備17
798 預備18
799 預備19
800 預備20
801 須佐之男
802 大國主
803 建御名方
804 少彥名
805 大物主
806 建御雷
807 邇邇藝
808 山幸彥
809 海幸彥
810 天手力男
811 小碓皇子
812 迦具土
813 大山津見
814 久久能智
815 志那都彥
816 棉津見
817 阿曇
818 隼人
819 神武
820 五瀨
821 月讀
822 玉依姬
823 市寸島姬
824 多紀理姬
825 多岐都姬
826 佐久夜姬
827 弟橘姬
828 須勢理姬
829 豐玉姬
830 櫛名田姬
831 卑彌呼
832 賊將
833 叛將
834 貪官
835 女賊
836 變民
837 山寨大王
838 蠻族酋長
839 叛國老賊
840 絕代惡女
841 匈奴單於
842 山賊王
843 山賊
844 沉船
845 老虎
846 巨虎
847 食人虎
848 虎王
849 妖虎
850 水妖
851 大水妖
852 巨水妖
853 水妖王
854 水妖皇
855 白玉麒麟
856 天馬
857 龍馬
858 四不像
859 窮奇
860 青龍
861 白虎
862 朱雀
863 玄武
864 麒麟
865 影青龍
866 影白虎
867 影朱雀
868 影玄武
869 影麒麟
870 南華老仙
871 普靜
872 於吉
873 桃源大仙
874 仙道
875 散仙
876 大仙
Ⅷ 紅樓夢人物關系圖 最好不是文字敘述
A
阿會喃:八十七回,孟獲管下第三洞洞主,蜀軍南征被張翼所擒,釋後為獲所殺。
B
鮑信:三回,初為濟北相。剿青州黃巾軍,被害。
鮑忠:五回,鮑信之弟。為華雄斬。
鮑隆:五十二回,桂陽管軍校尉,獵戶出身,為趙雲所殺。
鮑素:一百十一回,蜀將,姜維帳下。
邊讓:十回,九江太守,為夏侯惇截殺。
邊洪:三十八回,孫翊從人,殺孫翊後。被斬。
卞喜:二十七回,並州人,汜水關守將,善使流星錘,為關羽殺。
卞氏:六十八回,曹操妻,生曹丕等四子,被立魏王後。
步騭:四十三回,字子山,東吳謀士。
步闡:一百二十回,晉西陵太守,為陸抗殺。
邴原:六十六回,與華歆、管寧善,號為龍腹。
卑衍:一百六回,公孫淵將,為夏侯霸殺。
畢軌:一百六回,曹爽門客,字昭先。為司馬懿斬
白壽:九十七回,蜀將,病亡。
C
陳蕃:一回,漢靈帝時太傅。
陳耽:二回,司徒,為十常侍害。
陳琳:二回,袁紹主簿,字孔璋。降曹。
陳宮:四回,字公台,初為中牟縣令。離操後為東郡從事,後投張邈,再助呂布,為徐晃擒,殺。
陳翔:六回,汝南人,字仲麟,江夏八俊之一。
陳生:七回,襄陽人,黃祖部將,為韓當斬。
陳登:十一回,廣陵人,字雲龍。
陳煒:十一回,太中大夫。
陳武:十五回,字子烈,廬江松滋人。東吳將,為龐德斬。
陳蘭:十五回,袁術將,
陳珪:十六回,陳登父。
陳紀:十七回,袁術將,操擒殺。
陳震:二十六回,南陽人,字孝起,袁紹謀士。歸劉,
陳橫:十五回,劉繇部將,為蔣欽射死。
陳孫:三十四回,江夏賊,為張飛殺。
陳氏:三十四回,劉表前妻,生子劉琦。
陳就:三十八回,黃祖將,為呂蒙斬。
陳矯:五十一回,曹將,為劉備軍擒放,後為兵部尚書。
陳應:五十二回,桂陽管軍校尉,會使飛叉,為趙雲斬。
陳群:五十八回,字長文,治書侍御史、鎮軍大將軍,司空。
陳式:七十一回,蜀軍牙將,為夏侯淵擒,後放回。後取箕谷,兵敗,為諸葛亮斬。
陳造:九十五回,魏將,為馬岱斬。
陳泰:一百七回,魏尚書。
陳泰:一百七回,郭淮副將。
陳騫:一百十一回,魏安東將軍。
陳俊:一百十二回,魏將。
陳元:一百二十回,羊祜部將。
程曠:一回,十常待之一。
程遠志:一回,黃巾軍,為關羽所殺。
程普:五回,右北平土垠人,字德謀,使鐵脊蛇矛。
程昱:十回,東郡東阿人,字仲德。
程秉:三十八回,字德樞,汝陽人。東吳謀士。
程咨:四十四回,程普長子。
程銀:五十八回,韓遂將,為曹軍殺。
程畿:八十一回,蜀軍參謀。兵敗,自刎亂軍中。
程武:九十二回,程昱子,參軍。
岑晊:六回,南陽人,字公孝,江夏八俊之一。
岑壁:三十二回,袁譚將,為呂曠斬。
岑威:一百二回,魏鎮遠將軍,為王平斬。
岑昏:一百二十回,吳中常侍。為眾臣碎割。
成廉:十一回,呂布將。為樂進射殺。
成宜:五十八回,韓遂將,為夏侯淵殺。
成何:七十四回,於禁督將。
成倅:一百十二回,魏將。為司馬昭斬。
成濟:一百十四回,魏將。為司馬昭斬。
曹節:一回,十常待之一。
曹操:一回,沛國譙郡人,字孟德,小字阿瞞。遇鬼驚風病故。
曹嵩:一回,操父,本姓夏侯,曹騰養子。為張闓亂軍所殺。
曹騰:一回,中常侍。
曹仁:五回,字子孝,病亡。
曹洪:五回,字子廉,
曹德:十回,曹嵩之弟。為張闓亂軍所殺。
曹豹:十回,呂布之泰山,為張飛殺。
曹性:十一回,呂布將,射瞎夏侯惇一眼,為其所殺。
曹氏:十六回,曹豹女,呂布次妻。
曹昂、十六回,曹操長子,張綉軍殺。
曹安民:十六回,曹操侄,張綉軍殺。
曹丕:三十二回,字子桓,卞氏長子。廢獻帝為王。後感寒疾亡。
曹植:三十四回,卞氏三子。字子建。
曹氏:六十六回,曹操女,獻帝貴妃,伏後死,為後。
曹純:五十一回,曹仁弟,
曹休:五十六回,大將軍,大司馬,兵敗石亭,疽發背而亡。
曹永:五十八回,曹仁部將,為龐德殺。
曹彰:六十八回,卞氏次子,字子文。黃須兒,勇而無謀。
曹熊:六十八回,卞氏四子,曹操死不奔喪,自縊。
曹真:八十四回,大將軍,大司馬,字子丹,為諸葛亮氣死。
曹睿:九十一回,字元仲,為甄氏生,魏明帝。遇冤魂索命,病亡。
曹遵:九十三回,曹真宗弟,為魏延斬。
曹宇:一百六回,曹丕子,燕王
曹芳:一百六回,曹睿乞養之子,字蘭卿,為王。被司馬師廢。
曹爽:一百六回,曹真子,字昭伯,大將軍,為司馬懿斬。
曹羲:一百六回,曹爽弟,中領軍。為司馬懿斬
曹訓:一百六回,曹爽弟,武衛將軍。為司馬懿斬
曹彥:一百六回,曹爽弟,散騎常侍。為司馬懿斬
曹文叔:一百七回,曹爽從弟。
曹據:一百九回,曹睿弟,彭城王。
曹髦:一百九回,字士彥,曹霖子。高貴鄉公,為王。為成濟殺。
曹霖:一百九回,曹丕孫,曹髦父,東海定王。
曹奐:一百十四回,曹宇子,原名璜,字景明,司馬昭立為王。為司馬炎廢為陳留王。
蔡邕:一回,議朗、侍中,字伯喈。王允縊死。
蔡瑁:六回,襄陽人,赤壁之戰為曹操殺。
蔡陽:二十六回,曹將,為關羽所殺。
蔡氏:三十四回,蔡瑁姊,劉表妻,劉琮母。為於禁軍殺。
蔡中:三十四回,蔡瑁族弟,為甘寧殺。
蔡和:三十四回,蔡瑁族弟,為周瑜祭旗。
蔡勛:三十四回,蔡瑁族弟。
蔡(王熏):四十五回,蔡瑁弟,為甘寧殺。
蔡琰:七十一回,即蔡文姬,蔡邕女。
蔡林:一百八回,吳都督,降魏。
淳於瓊:三回,左軍校尉,袁紹將。失烏巢,為紹斬。
淳於導:四十一回,曹仁部將,為趙雲殺。
淳於丹:八十四回,吳將。
崔毅:三回,十常侍亂政辭官歸庄,救獻帝。
崔烈:三回,崔毅兄。死於國難。
崔勇:十三回,郭汜將,為徐晃殺。
崔琰:三十三回,字季珪,清河東武人,青州別駕,為操待為上賓。後不滿操為魏王,杖殺獄中。
崔州平:三十七回,博陵人,諸葛亮友。
崔禹:八十二回,朱然部將,為張苞擒,斬。
崔諒:九十二回,魏安定太守,兵敗詐降,為張苞殺。
崔夫人:一百十八回,劉諶妻。
昌豨:十八回,泰山寇,
昌奇:六十七回,楊任部將,為夏侯淵斬。
單於:三十三回,烏桓老大。
車胄:二十回,曹將,車騎將軍。為關羽殺。
常雕:八十五回,曹仁將,為朱桓殺。
爨習:九十一回,蜀偏將軍。
徹里吉:九十四回,西羌國王
D
董卓:二回,隴西臨洮人,字仲穎。
董重:二回,國舅,驃騎將軍。自刎。
董太後:二回,劉萇之妻,漢靈帝之母。為何後廢害。
董旻:三回,董卓弟。
董璜:八回,董卓侄。
董母:九回,董卓母。
董承:十三回,國舅。衣帶詔事發,為操殺。
董昭:十四回,濟陰定陶人,字�剩�逖裊睢=�約泳盼�?
董襲:十五回,字元代,會稽餘姚人。東吳將,濡須戰,淹死江中。
董貴妃:二十四回,董承妹,為操縊死。
董和:六十四回,劉璋將,益州太守,字幼宰,南郡枝江人,
董祀:七十一回,蔡琰夫。
董衡:七十四回,曹操七軍領軍將校,為龐德斬。
董超:七十四回,曹操七軍領軍將校,為龐德斬。
董治:七十九回,治曹操陵事。
董允:八十五回,蜀黃門侍郎。
董厥:八十七回,蜀掾吏。國亡憂死。
董荼那:八十七回,孟獲第二洞元帥。為張嶷擒。釋後為獲所殺。
董禧:九十二回,曹將,為關興殺。
董尋:一百五回,魏司徒,諫言被廢為庶人。
董朝:一百十三回,吳中書郎。
丁原:三回,字建陽,荊州刺史,為呂布殺。
丁管:四回,尚書,為董卓害。
丁奉:三十八回,廬江人,字承淵。
丁斐:五十八回,渭南縣令。
丁夫人:六十八回,曹操元配,無出,被黜。
丁儀:七十九回,字正禮,與丁廙兄弟,曹植友,沛郡人,為許褚擒,曹丕殺。
丁廙:七十九回,字敬禮,與丁儀兄弟,曹植友,沛郡人,為許褚擒,曹丕殺。
丁咸:九十一回,蜀篤信中郎將。
丁立:九十七回,蜀將,病亡。
丁謐:一百六回,曹爽門客,字彥靖。為司馬懿斬
丁封:一百十七回,吳將,
典韋:十回,陳留人。張綉軍殺。
典滿:十七回,典韋子。
鄧茂:一回,黃巾軍副將,為張飛所殺。
鄧龍:三十八回,黃祖將,為甘寧殺。
鄧義:四十回,荊州治中。降曹。
鄧芝:六十五回,蜀將,降劉。義陽新野人,字伯苗,漢司馬鄧禹之後。為田續殺。
鄧銅:九十七回,蜀將,病亡。
鄧颺:一百六回,曹爽門客,字玄茂,鄧禹之後。為司馬懿斬。
鄧艾:一百七回,義陽人,字士載,口吃。
鄧忠:一百十一回,鄧艾子,
鄧程:一百十三回,吳官。
鄧敦:一百十五回,魏前將軍。為司馬昭斬。
鄧良:一百十八回,蜀駙馬都尉。降魏。
鄧賢:六十回,劉璋將,為黃忠射殺。
鄧賢:九十四回,孟達甥,出首孟達。
杜遠:二十七回,廖化同伴,為其所殺。
杜襲:六十六回,漢侍中。
杜襲:七十一回,夏侯淵部將,
杜瓊:八十回,蜀議曹、諫議大夫。
杜路:八十二回,洞溪漢將,兵敗降吳。
杜微:九十一回,蜀尚書。
杜義:九十一回,蜀裨將軍。
杜祺:九十一回,蜀武略中郎將。
杜睿:一百二回,蜀將。
杜預:一百二十回,晉鎮南大將軍。
段珪:一回,十常待之一。為閔貢殺。
段煨:十七回,殺李傕有功封漢盪寇將軍。
戴員:三十八回,丹陽督將,謀殺孫翊,為傅嬰、孫高殺。
戴陵:九十九回,魏將,
竇武:一回,漢靈帝時大將軍。
督郵:二回,官名。
貂嬋:八回,王允歌伎,呂布妾。
黨均:一百十三回,魏官,襄陽人。
朵思大王:八十九回,禿龍洞洞主,死於亂軍。
帶來洞主:九十回,孟獲妻弟,八番部長。
大喬:二十九回,孫策妻。
Ⅸ 《三國演義》人物關系圖
得費一番功夫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