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飯煲懶人飯的做法最簡單的
到了冬天,人很自然得就愛偷懶了。不想出門,不想工作,不想下廚燒菜。今天就要跟大家介紹五款懶人燜飯,做法非常簡單那,成品美味有營養。只要一個電飯鍋就可以了,不需要翻炒,快來看看做法吧。
打開網路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第一種:番茄飯
准備好食材:大米、番茄、香腸、豌豆粒、玉米粒還有胡蘿卜、土豆、香菇切成丁備用。
將大米洗凈,放入電飯鍋中。倒適量的水和少許橄欖油,灑黑胡椒粉。把番茄洗凈後,用刀在番茄上劃上十字,放在電飯鍋中間。把胡蘿卜、香腸、土豆、香菇切成丁,然後放在番茄旁。然後就是正常的煮飯,最後將煮得很軟的番茄和其他配菜與米飯攪拌,我們就可以吃到酸甜可口、營養豐富的番茄飯了。
第二種:香腸南瓜飯
准備好食材:大米、南瓜、香腸、豌豆粒
把大米洗凈,放入電飯鍋中,倒入適量水和少許油。把香腸和南瓜切丁,把它們和豌豆粒一起放入電飯鍋內,再加入少量的蚝油,按下煮飯鍵。
第三種:排骨燜飯
愛吃肉的小夥伴們可能覺得上面這兩種燜飯太素,可以做這一款排骨飯。
准備好食材:大米、排骨、香菇和胡蘿卜。
將排骨洗凈切塊後,倒入少量的鹽、料酒、生抽腌制20分鍾。把胡蘿卜去皮洗凈切成丁,把香菇切成丁,將蒜白、香蔥切成小段。熱鍋倒油,把腌制好的排骨先放入油鍋中進行油炸,然後盛入盤中備用。把大米洗凈,放入電飯煲,倒入適量的水和配菜(胡蘿卜丁、香菇丁、炸好的排骨、蔥段,再放入調料(白糖、料酒、生抽、老抽,按照個人口味控制用量),按煮飯鍵。
第四種:醬油香菇雞飯
准備好腌汁:各一勺的生抽、蚝油、香油、蜂蜜、老抽。然後把干香菇泡水後切成丁,把雞腿切段。把香菇和雞肉放入腌汁中腌制。把大米洗凈,放入腌制好的香菇和雞肉,按煮飯鍵。
第五種:臘腸土豆飯
准備好食材:大米、土豆、臘腸和洋蔥。
把土豆洗干凈去皮後切成塊,把臘腸切成薄片,洋蔥切塊備用。倒油熱鍋後,小火爆炒洋蔥和大蒜、再加入土豆和臘腸翻炒。加入豆瓣醬、蚝油、生抽和一些鹽。在電飯鍋里放入適量的水,把米洗凈放入鍋中,倒入剛剛炒好的食材,按下煮飯鍵。
以上就是五種懶人燜飯,每一款都美味又營養。你還知道哪些好吃簡單的懶人菜餚呢,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噢!
B. 唐朝的傳統美食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作為當之無愧的吃貨帝國,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不管過去哪一個朝代,人們都非常喜歡吃,並且熱衷於研究各種烹調技藝,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
尤其在經濟、政治、文化空前繁榮的唐朝,賞心悅目的菜品和小零食,從民間到宮廷層出不窮。唐朝以胖為美的習俗,讓吃貨們可以放寬心大快朵頤。今天給大家介紹唐朝時期的美食,其中有很多延續到今天依舊很流行,無論味道還是藝術造詣皆達到難以企及的高度,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打開網路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1、各式糕點
唐朝的美食注重色香味俱全,無論菜餚還是點心充滿了藝術造詣,不光賞心悅目,味道也令人贊嘆不已。比如用米粉染色製作的各式糕點,其中「水晶龍鳳糕」、「花折鵝糕」、「糯米糕」、「乳酪櫻桃」最受歡迎,普通老百姓當作甜點吃,貴族和官家直接當主食。
2、胡餅
唐朝百姓一日兩餐,偏遠地方每日吃三餐,飲食結構以餅子和米飯為主。
民間餅子的做法多達數十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胡餅、煎餅、燒餅、湯餅等,其中胡餅最受歡迎。白面餅胚抹油撒芝麻,放爐子里烤熟,咬一口焦香酥脆,關鍵是保質期長耐儲存,是老百姓居家或出遠門的飽腹良品。
3、冷麵
3、冷麵
除了湯汁濾油後可泡茶的蕭家餛飩,唐朝坊間流傳著一種名叫「槐葉冷淘」的冷麵,槐葉汁水和面煮成面條,放入井水中自然冷卻,吃進嘴裡清爽甘甜、消暑解熱,帶來大自然的氣息。
4、水盆羊肉
在唐朝吃牛肉是要判刑的,百姓肉食以羊肉為主,水煮、清蒸或者火烤,一盆水盆羊肉搭配胡餅就可以吃的很爽。爆炒直到宋代才被發明,蔥爆羊肉尋常老百姓根本無法享受,幸好當時有各種辛香料提味,其中給羊肉去腥的胡椒屬於奢侈品,價格昂貴。
5、生魚片
除羊肉以外,唐朝人也喜歡吃魚,常見的做法是膾,即做成生魚片,日本的生魚片吃法就是唐朝傳過去的。杜甫詩雲「無聲細下飛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蔥」,刀工精湛的師傅,切的魚片輕到能被風吹起來。
6、果脯
唐朝可吃的蔬菜極少,西紅柿、土豆、紅薯、辣椒、玉米是吃不到的,人們的主要食材是秋葵,搭配野菜、水果補充身體所需營養。唐朝的水果種類豐富,荔枝、桃、梨、杏、棗子應有盡有,櫻桃難得一見,這種水果屬於皇家貢品,普通百姓無福享受。
7、酥山
每年夏天,唐朝人的消暑方法層出不窮,其中包括冰凍甜品。炎炎夏日來一杯酥山,底層覆蓋奶油,看膩了白色,用貴妃紅、眉黛青染成紅色、綠色,搭配假花仙氣十足,入口香甜滑膩,是現代冰激凌的前身。
8、葡萄酒
說到唐朝的飲品,普通老百姓喜歡喝茶,加入鹽、姜、糖等。貴族和公子們則喜歡喝西域美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盛入金、銀、琉璃打造的酒杯,飲一口味道醇厚,美的讓人心醉。
C. 燒仙草海報高清圖片-人都說的燒仙草,那仙草長什麼樣子呢
燒仙草圖片燒仙草圖片如下:
仙草又叫涼粉草、仙人草,廣泛分布於中國東南沿海和台灣地區。原本它只是一種野草,現在由於食品行業的需要,已成為大量種植的人工品種,除滿足內需還出口到東南亞和日韓等國。
仙草是傳統的葯食兩用植物,在食品領域主要是用於製作涼茶,用它做的「燒仙草」風靡於廣東、福建、台灣和東南亞。做好的仙草凍是黑褐色,因此也叫黑涼粉。
仙草的凝結:
台灣關西由於夏季溫濕度適中,利於仙草生長,而成為島內首要的仙草產地,這里所種植的仙草面積雖非全台之冠,但產量卻最多,品質也最好,而且香味濃厚、膠質含量高,各地做成燒仙草的原料幾皆來自於此。
理論上仙草多糖是可以形成凝膠的,但由於家庭提取效率太低、濃度不夠,難以獨立成凍,因此往往需要添加其他成分協助。最簡單的是加入澱粉,但並不是所有澱粉都可以。不同澱粉的分子結構不同,直鏈澱粉和仙草多糖相互配合得更好。
因此用糯性玉米澱粉、土豆澱粉、紅薯澱粉效果就很差,而木薯、豌豆、綠豆和玉米澱粉則更容易成凍。
燒仙草長什麼樣子圖片燒仙草是福建閩西南地區的傳統特色飲品,其中在中國國內正宗的古早做法有用草直接燒煮的,而其他有用仙草粉,仙草液製作。燒仙草除了流行於福建台灣,浙江部分地區,還風靡於日本和東南亞地區。
仙草據說以台灣苗栗縣九華山的仙草干出名。幾十年前的人們吃仙草,主要是把它切成小方塊,再簡單地加上糖水和碎冰。雖然也有熱飲,但還是凍吃為妙。配上用糖水浸制的扁豆與彈牙的黑珍珠,冰冰爽爽的清涼令人心境平和。
在夏天,一碗冰冰涼涼的燒仙草,能將五臟六腑的悶熱血氣都清除的一干二凈,它是炎熱消暑的聖品。在冬天,熱騰騰的燒仙草也是讓食用者感到溫心的甜點,食用時再加入已預先炒熟或煮熟之去皮花生、細粉圓、花豆、綠豆、紅豆等材料,加糖攪拌後食用即可。
仙草名字的傳說:
仙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形狀類似薄荷葉翠綠小巧,低海拔山麓地區較常見到。很久以前,由於交通不便,人們出入均靠雙腿,天熱趕路容易中暑。有位神醫將一種具有特殊香味的草類植物,施於路人,人們食用後身體很快復原。人們認為這種具有神效的草是仙人所賜,因此將之命名為「仙草」。
人都說的燒仙草,那仙草長什麼樣子呢仙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_剎縈置扇瞬蕁⒘狗鄄,屬一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形狀類似薄荷葉翠綠小巧,一年種植可多年受益,高可達100厘米;葉對生,秋末開花。輪傘花序排成頂生、長2~8厘米的總狀花序式;花冠白色或微紅,長3~3.5毫米,上唇闊大,具4齒,中間2齒不明顯,下唇舟狀。低海拔山麓地區較常見到。生於水溝邊及干沙地草叢中。
仙草為唇形科仙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重要的葯食兩用的植物資源。仙草全草干樣含有約70%仙草碳水化合物,少量蛋白質、脂肪、色素等,還含有較多的礦物質元素。
仙草具有清暑,解熱利水的功能。主治中暑、熱毒、消渴、高血壓、腎臟病、糖尿病、關節肌肉疼痛、淋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