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武侯高卧圖的執政經歷
朱瞻基登基之後,擺在他面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太祖皇帝留下的外藩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建文、永樂、洪熙三朝都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朱瞻基即位之後,馬上著手整頓軍務,准備迎接來自強藩的挑戰。他的皇叔朱高煦在靖難之役中就戰功赫赫,很會帶兵,永樂朝被封樂安之後,就從沒有放棄武力奪取政權的野心,終於機會來了,仁宗病逝,宣宗即位,國家動盪,皇帝年輕,正是造反得好時機,於是經過精心的准備後也像他的父親一樣扯起了「清君側」的大旗,矛頭直指五朝老臣夏原吉。早已准備就緒的宣宗皇帝在大臣楊榮的建議下御架親征,在聲勢上一下就壓倒了叛軍,以前同意與朱高煦共同起兵的幾路兵馬也都按兵不動,明軍很快包圍了樂安城,見大勢已去,朱高煦只得棄城投降,這次戰役以明軍的大獲全勝,生擒朱高煦而告終。群臣都勸朱瞻基將朱高煦正法,朱瞻基念其是藩王網開一面,沒有殺他,而是將他廢為庶人,軟禁在西安門內逍遙城。
得勝之師回到北京後,朱瞻基馬上傳召給另外一個皇叔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權(當時的親王都有自己的軍隊,稱作衛),朱高燧並沒有反抗,乖乖地交出了三衛兵馬,就這樣明初近半個世紀的藩王問題在宣德朝終於得到了解決。
宣宗朝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浦)、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像於謙、周忱這樣的巡撫,真是人才濟濟,這使得當時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出現了即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後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這也是明朝二百七十餘年間的極盛時期。
安南問題也是宣德朝的一個重要問題。早在明永樂時期,由於安南國內部的爭斗,使得安南國原來的統治者絕嗣,安南一片混亂,成祖派大將張輔率兵平叛,並在安南正式建衙,並派人管理,但是由於一些貪官污吏的壓榨,加之歷史淵源,安南幾乎沒有斷過兵燹,這使得明初的財政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到了朱瞻基即位,安南問題日趨嚴重,朝廷軍隊不斷在安南遭遇敗績,在這種情況下,宣宗決定議和,放棄對安南佔領。這在當時曾經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但宣宗朝的廢後風波是他的一個錯誤,總之,瑕不掩瑜,宣德皇帝朱瞻基可算是一位稱職的皇帝,他對明王朝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被史學家稱之為太平天子、歷史上著名的守成之君,他開創了明王朝的「永宣盛世」,這些稱號對於宣宗皇帝來講都並不誇張。
明宣宗宣德朱瞻基好書畫、促織。書法作品有《雪意歌》,繪畫作品有《瓜鼠圖軸》、《武侯高卧圖》、《花下狸奴圖》、《戲猿圖》、《萬年松圖》等傳世,具有較高藝術水平。因愛好促織,朱瞻基被後世稱作「促織天子」。
大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朱瞻基染上不明之症,病危之時命左右起草遺詔,由皇太子朱祁鎮繼位,所有軍國大事均須稟告皇太後方能決定。不久病故於乾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