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再談F-35
再談F-35
美國人設計的武器在顏值上來說還是可以的。但F-35性能平平,雖然確實在某些方面有過人之處,這種極端的武器有可能就像二戰零式戰機一樣在前期所向披靡,但同時也可能被破解金身或一敗塗地。
說F35性能平平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隱身性,雖然美國人吹得厲害,但一看就知道這款武器的隱身是存在問題的。戰機加強雷達隱身效果無非兩個,第一就是用多面體結構將雷達波反射到其他方向去,這也是F22、殲20、F35機頭作為各種菱形
面,機腹盡量平整的原因所在,另外就是不能有90°的直角出現,畢竟任何波經過90°面反射後都會平行返回,這就能解釋為何尾翼全部要做成傾斜的角度了。
而看看F35的腹部,這個凹凸不平的面難道不會散射雷達波回去嗎?這樣的隱身能力真的值得懷疑。另一方面就是靠吸波塗料了,這是各國的機密文件,但幾乎可以肯定,F35的吸波塗料是不如F22的,否則F22早換成與F35一樣的塗料了,就不用再住進恆溫恆濕的「別墅」里了。
另外就是F35的速度和機動性也是硬傷,目前四代隱身機中機動性最好的應該是蘇57,基本上蘇35那些眼花繚亂的過失速機動他都能做,看蘇57表演簡直就是享受,雖然過失速機動並不一定適用於實戰,可至少能說明這款武器在作戰機動的時候肯定查不到哪裡去。而F22的機動表演也很給力,畢竟配置的是兩台F119發動機。而F35和殲20的機動就有些不溫不火了,尤其是F35,一次在航展中表演了4~6分鍾左右吧,尤其是垂直爬升時感覺慢吞吞的,有種帶不動的感覺。
要知道表演的F35最多也就帶2噸油,連武器都沒有,整個表演比較驚艷的是主動進入尾旋狀態,也就是落葉飄,依靠矢量發動機的作用F35很輕易的就出來了,這一點還是很不錯。整體來說F35過於臃腫,且氣動設計方面有些保守,雖然有世界上最先進的F135發動機,可機動性和高速性能真的很差,基本也就在三代機中上水平而已。
當然F35有他的強悍之處,第一個就是利用研發四代隱身機的手段控制了自己的盟友,讓那些所謂的盟友失去了後續戰機的研發能力,未來只能跟著美國屁股後面走了,德國和法國就看得很清楚,打死不加入F35行列中去,這顯然是由想法的兩個歐洲列強。第二就是數量優勢,美國F35目前已經交付大約600架了,後續生產重量可能會達到4000架,美軍自己就會裝備大約2500~3000架左右,以數量戰勝質量優勢,這是二戰中盟軍取得勝利的規律。
第三F35有自己的高科技成份,首先看好的就是頭盔顯示器,也就是所謂的蒼蠅頭盔,看哪顯示哪,而且所有的參數、武器都會直觀的顯示在飛行員面前,技術非常牛,目前我國殲20也開始搞這個東西,但其實還在試驗階段。另一個就是全新數據鏈,可以整合前線所有的武器平台為自己所用,F35也可以自由的區域組網聯合行動,這難道就是美國人不開發下一代預警機的原因所在?另外F35軟體還在集成各種系統作戰等等吧。
因此F35性能雖然不如其他四代機,可在作戰系統開發方面遠比殲20、蘇57強,這一點一定要引起重視。但是一旦組網被電磁手段干擾、被壓制,F35再想發揮出優人一等的性能就有些困難了。打個形象的比喻,F35就好比一些國產車,車的性能一般但配置很高,各種360度攝像頭環繞,狹窄地方3D顯示,擁有自動停車功能,還能遠程操控等等,但汽車本身的性能一般,這樣的汽車你真的就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