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帥哥圖片 > 貴港山歌高清圖片

貴港山歌高清圖片

發布時間:2022-04-12 14:36:51

Ⅰ !!!!!山歌

山歌是民歌的一種,是民間自發形成的一種歌唱藝術,它有源遠流長的文化歷史.傳說中的劉三姐是盛唐時期的民女,擅長吟唱山歌,時人奉為"歌仙".關於她的出生地在文化界曾有爭議,一說她為柳州宜山人,一說她為貴縣人(我市曾有人在<<貴港日報>>攢文為此一說).無論劉三姐是哪裡人,也不論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山歌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舊時青年男女多用於傳情達意,表達愛情.現在覃塘,三里,五里,橫縣等地民間婚慶時尚有對山歌的傳統習俗.如今貴港三里鎮義渡橋漸成歌圩,此乃值得關注的文化現象.

概括起來,山歌有如下的藝術特點:

一. 通俗易懂.

山歌源自民間,傳於民間,往往明白如話,通俗易懂.故婦儒皆唱,雅俗共賞.

二.語言簡潔,多為五言或七言.

山歌在我市壯漢皆唱,壯族多為五言,漢族山歌多為七言,有點像唐詩的風格.

三.押韻和比興.

山歌和詩歌一樣,要求押韻,一般來說,二四句押韻,第一句可押可不押.

山歌多用比興手法,這是最大的特點,

如: 日頭落嶺曬燈草,你不收心(芯)到幾時?

要是山歌不用比興,唱起來就覺得沒多大意思.其實大家看看電影<<劉三姐>>,裡面的唱詞就是這樣的.

Ⅱ 收玉米,砍甘蔗,魚生狗肉黑山羊,你們佔了幾個

廣西都有什麼特產呢?廣西都有什麼特色呢?廣西都有什麼風俗呢?筆者用一首簡單的打油詩來描寫,再是恰當不過了:「收玉米,砍甘蔗,魚生狗肉黑山羊,喝酒猜碼唱山歌」。


一·收玉米:


1.廣西是玉米種植大區


廣西是玉米種植大區,廣西的氣候對種植玉米非常合適,一年四季均可種植。玉米種植區遍布全廣西,尤其是百色市、河池市、柳州市、來賓市、貴港市、南寧市的幾個縣份種植較為密集。2018年廣西玉米產量高達273萬噸。


2.廣西人熱愛吃玉米粥、喝玉米酒


因而每逢玉米收獲季節,在附近打工的廣西人,紛紛趕回家收玉米。尤其是在鄉鎮上,玉米收獲季節的時候,趕圩的人都少了大半,人都在家裡收玉米、曬玉米了。因此在廣西,你能經常聽到廣西人說要回家收玉米了。廣西大量種植玉米,因此廣西人也非常熱愛吃玉米,玉米粥、玉米酒、玉米饃在廣西農村隨處可見。


八·唱山歌:


1.廣西各個民族都喜歡唱山歌


廣西,是壯族自治區,是民族之鄉,有11個世居少數民族。廣西各個民族都喜歡唱山歌,很多老一輩的廣西人和部分年輕人即使是現在也都還很喜歡唱山歌。筆者讀書的時候就有不少同學在課余時間經常唱山歌,家裡的長輩有時候晚上也會唱一點,筆者也會唱一些但是更多還是喜歡聽。


2.廣西是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


廣西有著「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之稱,每一年的農歷三月三廣西都會舉辦歌節。農歷三月三歌節期間,全廣西會放假3至4天,歡度佳節。三月三歌節期間,全廣西各地區無論農村還是城市,都會舉辦「歌節」、「歌圩」、「唱山歌比賽」,其中以柳州和武鳴最為出名。廣西有個笑話,臨近三月三歌節期間,城市裡的俊男靚女們都要請假回村裡參加唱山歌比賽。明年的山歌比賽,山歌嘹亮,嘿撩撩咯........你說哪個村子會贏?




結尾語:


1.「收玉米,砍甘蔗,魚生狗肉黑山羊,喝酒猜碼唱山歌」。廣西的唄儂、老同、友仔們,你們都佔了幾個呢?


2.筆者神渡說廣西廣東,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關注。

Ⅲ 廣西美食有什麼特點,有哪些美食是不能錯過的

廣西簡稱「桂」,位於我國的華南地區,總共14個地級市,常住人口4960萬人。廣西的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這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為廣西提供的豐富的食材,所以廣西的美食多到數不清

對於廣西這個地方,旅遊大家知道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民族特色有「劉三姐」的山歌,但就是不知道有什麼美食最能代表廣西,每次來廣西玩都不知道吃什麼最能代表當地的民族風情。其實廣西的美食有很多,如果你想吃有代表性的美食,那吃下面美食的就行了。

【南寧·老友粉】

南寧的美食很多,比如說檸檬鴨、豬肚煲雞、烤魚以及廣西最有名的魚生橫縣魚生,但是這些名菜都不能代表南寧。最能代表南寧的美食,老友粉當仁不讓。老友粉是南寧美食的金字招牌,是廣西的三大名粉之一,它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酸和辣通過它獨到的方式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和當地的氣候和民族風情完美地融合。老友粉在南寧被譽為「沒有階級的美食」,無論是收入比較低的、純朴的農民或者打工仔,還是開豪車的白領,在粉店前的隊伍中你都可以看到。

【貴港·同和扣肉】

貴港的同和扣肉,扣肉以肥而不膩、甘香、爽口而著稱,在當地人宴請親朋好友的餐桌上是一道必不可少的主菜,素有「無扣不成宴」的說法,色澤均勻、肥瘦搭配適中,同和扣肉絕對能夠調動你的味蕾。

Ⅳ 壯族山歌的典故

壯族歌圩習俗源遠流長。傳說很早以前,一位壯族老歌手的閨女長得很漂亮,又很會唱山歌,遠近的小夥子都想向她求婚,於是老歌手提出賽歌擇婿。各地青年歌手紛紛趕來賽歌,以期望被老歌手和姑娘挑中。從此,形成了定期的賽歌集會--歌圩。據說以寧明花山為代表的左江崖壁畫,展現的便是秦以前壯族先民駱越舉行盛大歌圩的場面。關於壯族歌圩習俗的漢文記載最早見於南朝,其中,不少資料來源於南寧一帶的壯族鄉野。南朝梁代有記載,在晏城縣(今賓陽一帶):「鄉落唱和成風。」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記載:壯族「男子盛裝……聚會作歌。」周去非[/url]《嶺外代答》卷四《送老》中寫道:壯人「迭相歌和,含情凄惋,……皆臨機自撰,不肯蹈襲,其間乃有絕佳者。」書中強調了「自撰」二字,這正是對歌的特徵。卷十《飛駝》載:「上巳日 ( 農歷三月三 ) ,男女聚會,各為行列,以五色結為球,歌而拋之,謂之飛駝。男女目成,則女受駝而男婚定。」直到今天,「三月三」仍是壯族最大的節日。明代鄺露《赤雅》等書記載「正月初一、三月初三、秋歌中秋節」男女「采芳拾翠於山淑水湄」、「唱和竟日」。明朝天順進士劉大廈在南寧寫的《聞從者談土俗寫懷柬王憲僉》詩中也提到「男女歌謠成巹禮」等,皆描繪了壯族歌圩情景。明清之際,曾有不少詩歌、文章贊道壯族歌圩盛況:「木棉飛絮是圩期,柳暗花明任所之。男女行歌同入市,聽誰慧舌制新詞。」《武緣縣圖經》記載:「答歌之日,武緣(今武鳴)仙湖,廖江二處有之,每年三月初一日至初十日,沿江上下,數里之內,士女如雲。」解放前編寫的《廣西邊防紀要》記載:「沿邊一帶風俗,最含有人生意義的,則為歌圩。」例如武鳴的山歌圩長期盛行不衰,在陸斡、馬頭、小陸、包橋、靈馬、王橋、方合等地極為盛行。以農歷三月最為面廣、規模最大,九月次之,有部分在正月、七月、十月。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當地人民政府自1985年起,在縣城舉辦壯族「三月三」歌節,每年一屆。歌節之日,靈水湖畔,武鳴河沿岸,明秀園、圩場上、公路旁、山坡上,人山人海,簡直「無處不飛歌」,壯鄉成了歌的海洋。至今,國外已有日本、泰國、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的學者和民間歌手踴躍前來參加歌節活動。橫縣圩逢同樣盛況空前。橫縣是廣西歷史上西甌駱越人、烏滸人、俚人、僚人、壯人的集居地。歷代有「興歌」、「好歌」之俗,壯人稱為「圩逢」,當地漢人稱之為歌圩。據不完全統計,橫州境內有圩逢38個點,分布在境內各歌圩鎮。橫縣人田間勞作,家庭對語,出口是歌,喜、怒、笑、罵皆是歌。橫縣歌圩,大都是利用寺廟進行(即廟會)。其中最為盛名是農歷四月十四日烏蠻山下的伏波廟歌節,有來自當地各鄉鎮和南寧、邕寧、賓陽、武鳴、貴港等縣(市)三四萬人參加,甚至遠及港澳也有專程回來參加廟會歌節活動的同胞。民間歌瑤在橫縣比較流行,分布在全縣22個鄉鎮。歌瑤來自百姓或出自歌手,只要有興趣,他們隨時隨地可以唱,這些歌瑤可分為:勞動歌、堂歌、兒歌、尼度歌、船歌、喪歌、情歌。據史料記載,田陽敢壯山歌圩形成於隋唐之前,是廣西最古老、最大的歌圩。每年農歷三月初七到初九,都有十餘萬人自發來到敢壯山,唱山歌、紀念壯族始祖布洛陀。(右上圖為田陽三月三布洛陀歌圩上當地壯人與外國人對唱情歌場景--圖片摘自平果供電新聞網圖片中心)198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將「三月三歌節」定為「廣西民族藝術節」。1999年,在民族藝術節上演變發展而成的「廣西國際民歌節」更名為「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定於每年的11月舉行,由南寧市人民政府主辦,至今已辦了8屆。

Ⅳ 請詳細的介紹壯族山歌

壯族山歌 壯族山歌簡稱為「壯歌」,又稱「壯族民歌」,一般指壯族人民用壯話演唱的民間歌謠。壯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壯族原始社會時代狩獵時的吶喊。雖然吶喊不能算是歌, 但它無疑孕育出了壯族山歌的種子。真正義意上的壯歌應該是從壯族原始社會中的生產勞動和祭祀活動開始,這從現在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中可見一斑。廣西壯族古老的歌圩集會和綉球一直流傳至今。關於綉球最早的記錄可見於寧明花山壁畫 ,當時是一種球狀青銅武器 , 打獵時投出去砸獵物 , 這便是古書上將壯族的綉球稱作飛砣 ( 駝 ) 的原因。
壯族素以「善歌」著稱,壯鄉素有「歌海」盛譽。壯民善以山歌來表現生活,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壯族山歌歷史悠久,壯民從盤古開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幾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因而壯族山歌的表現形式淳樸、自然、真實,鄉土氣息格外濃厚,尤其是結構短小,韻味和諧,琅琅上口,易歌易記,流傳方便,使得壯族民間歌謠題材十分廣泛,內容非常豐富多彩,藝術表現形式形形色色,生動而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壯族著名歷史學家黃現璠所撰《談僮歌》一文和所著《壯族通史》(合著)以及《壯族民間歌謠集》(注1)等論著中可知:壯族古代民間歌謠包括訴苦歌(長工苦歌、媳婦苦歌、單身苦歌、嘆苦歌、怨命歌等等)、情歌(散歌、套歌、探問歌、贊美歌、討歡歌、示愛歌、定情歌、交友歌、發誓歌、分別歌等等)、風俗歌(慶賀歌、祝禱歌、儀式歌、敬酒歌、迎賓歌、送客歌、搖籃曲、哭喪歌、哭嫁歌等等)、生產勞動歌(農事歌、農閑歌、時令歌、節氣歌、喜雨歌、苦旱歌等等)、盤歌(又稱問答歌、碰頭歌、猜謎歌、鬥智歌,以對唱形式表現)、歷史歌、時政歌、童謠、革命歌曲等等。
「壯族山歌……從體裁方面來分.主要的有壯話稱為『話謅』、『話雖』和『雖條』三種,即『詩謅』、『唱歌』和『詩曲』。此外尚有自由體的山歌,每首無定句,每句無定字,可長可短。詩謅又名『詩太排』。它是陳述故事之長篇詩歌.有謅人物、謅事物和謅猜謎(壯語稱為『謅鼓要』)等、如謅甘羅、謅乾隆皇.謅祝英白、謅蚊蟲。歌詞數十句或百句不等.句中五言七言九言都有。唱法是男子唱完之後,婦女同樣地重唱一遍.若不會唱或唱錯了,就會被對方取笑。反之,婦女先唱亦然。山歌老手才能唱『詩謅』,新手則不敢唱。故未唱時先問對方是否能唱,不是貿然就唱。唱的人若非聰明有敏才,則難以應付。如『謅猜謎』,即「鼓要」,男方先唱兩句,說一件事物。如唱「聲音嗡嗡地進攻,整個一夜都攻不通」給女方猜,答復的人也唱兩句:說是『蚊帳』,這就非有敏才不可。這種歌,今人能唱者已經很少。次為「唱歌」,詞句一般是十句八句,較『詩謅』少,句中限於七言.沒有五言九言。所唱的人物或事物,不注重陳述他們的身世,而注重於淡情說愛,如同是唱祝英台,『詩謅』說她去讀書的經過,「唱歌」則說她和梁山伯相愛的情況。所以青年男女最愛唱這種歌,流行非常廣泛。再為『詩曲』,它與『詩謅』和『唱歌』不同,歌詞每首隻限三句,句句七言,唱第二句聲音較短,第一第三句聲音拉長,男子先唱三句,女子接唱三句,輪流地唱,與前兩種男子唱完一條十多二十句後女子才接唱不同。詩曲較前兩種歌容易唱,某些地區初學唱的人,多唱它,流行比『唱歌』更廣。壯歌又分無韻的和押韻的兩種體裁。有韻的壯歌又有單押腰韻的,有重復句的不重復句的,有腳韻互押的,也有腳韻和腰韻互押的,以及腳韻頭韻互押的,尤以後者較為奇特,為各種詩歌所少有。」(2)
壯族山歌中的詩謅,即長篇敘事詩歌,比較著名的有《布伯》、《布洛陀》、《嘹歌》、《馬骨胡之歌》、《六丘和達七》、《莫一大王》等,其中尤以《嘹歌》的表現形式較為特別。《嘹歌》不是以敘事方式講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以封建領主的兼並戰亂作為背景,通過抒情的對唱表現一對男女青年悲歡離合的感情。四句一組,相互問答,拆開來是獨立的抒情詩,連綴起來又是一首有頭有尾的故事詩。
壯鄉山歌開唱時,必須遵守約定俗成的禮儀規范,不能瞎唱亂唱。特別是時政歌、儀式歌和情歌,在什麼場合唱是有傳統規矩的。例如情歌,在野歌圩里可以盡情地唱,而在家裡,在父母面前不能唱。風俗歌中,祭祀唱什麼,婚嫁唱什麼,喪禮唱什麼,皆不能顛倒亂唱。連迎接不同的客人同樣有不同的迎客歌。
壯族山歌由於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對山歌有不同的稱呼:歡、西、加、比、論等五種。在壯族地區,每一個區或鄉都有好幾個調子,包括敘事用的平調、抒發歡快情緒的喜調等等。據粗略統計,各地不同調子加起來達1000種以上。這些山歌調雖然是固定的,但它能表現不同的思想感情。山歌調的演唱方法,有獨唱、重唱、領唱、合唱等方式,無論是支聲式、和聲式或者復調式,都豐富多彩,別具一格,其中以富寧皈朝山歌調、靖西馬隘及漢隆山歌調、田陽古眉山歌調、馬山山歌調、環江山歌調等尤為著名。山歌旋律與歌詞相結合,能在聽眾中產生強烈的感染力。除了單聲部壯歌,還有雙聲部和三聲部壯歌。獨特風格的二聲部和三聲部山歌,各部之間圍繞著主旋律,時而平行,時面交叉,高低相襯,跌宕起伏,悅耳動聽。壯族多聲部山歌各地不同歌腔約有100多種。在廣西境內的壯族多聲部山歌,遍及廣西六個地區30多個縣,就中以百色、柳州、河池、南寧等幾個地區流傳最廣泛。壯族多聲部山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深刻的人民性,在藝術形式上比較成熟和完美,它是壯族人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所創造的精神文明的一種形態,被視為壯族民間音樂史上突起的高峰。
壯族人人愛唱歌,傳說古壯人是以山歌來跟先祖布洛陀對話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凡有壯族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山歌,田間地頭、晚間勞作之餘以及紅白喜事上,總能聽到悠揚的山歌,各種大小節日,更是少不了山歌助興。不同地方壯族原生態山歌曲調還不一樣,如一個區不同縣份就有不同山歌曲調,有高昂的嘹歌,有婉轉動聽的那坡山歌,馬山的三聲部山歌,大新的高腔山歌等等,多以對唱為主。不僅平時唱,家裡唱,而且還有定期舉行的唱山歌會,稱為「歌圩」或「歌節」。歌圩的日期主要在農歷三月初三,但在春節、四月八、中元節、中秋節以及婚嫁、滿月、新房落成等喜慶吉日形成歌圩似乎習以為常,偶爾甚至在趕集的路上會形成臨時的歌圩。歌圩有日歌圩和夜歌圩之分。日歌圩在野外,以青年人「倚歌擇配」為主要內容。夜歌圩在村子裡,主要吟唱傳授生產、生活知識和技能的生產歌、季節歌、盤歌和歷史歌等。
壯族歌圩習俗源遠流長。傳說很早以前,一位壯族老歌手的閨女長得很漂亮,又很會唱山歌,遠近的小夥子都想向她求婚,於是老歌手提出賽歌擇婿。各地青年歌手紛紛趕來賽歌,以期望被老歌手和姑娘挑中。從此,形成了定期的賽歌集會--歌圩。據說以寧明花山為代表的左江崖壁畫,展現的便是秦以前壯族先民駱越舉行盛大歌圩的場面。關於壯族歌圩習俗的漢文記載最早見於南朝,其中,不少資料來源於南寧一帶的壯族鄉野。南朝梁代有記載,在晏城縣(今賓陽一帶):「鄉落唱和成風。」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記載:壯族「男子盛裝……聚會作歌。」周去非《嶺外代答》卷四《送老》中寫道:壯人「迭相歌和,含情凄惋,……皆臨機自撰,不肯蹈襲,其間乃有絕佳者。」書中強調了「自撰」二字,這正是對歌的特徵。卷十《飛駝》載:「上巳日 ( 農歷三月三 ) ,男女聚會,各為行列,以五色結為球,歌而拋之,謂之飛駝。男女目成,則女受駝而男婚定。」直到今天,「三月三」仍是壯族最大的節日。明代鄺露《赤雅》等書記載「正月初一、三月初三、秋歌中秋節」男女「采芳拾翠於山淑水湄」、「唱和竟日」。明朝天順進士劉大廈在南寧寫的《聞從者談土俗寫懷柬王憲僉》詩中也提到「男女歌謠成巹禮」等,皆描繪了壯族歌圩情景。明清之際,曾有不少詩歌、文章贊道壯族歌圩盛況:「木棉飛絮是圩期,柳暗花明任所之。男女行歌同入市,聽誰慧舌制新詞。」《武緣縣圖經》記載:「答歌之日,武緣(今武鳴)仙湖,廖江二處有之,每年三月初一日至初十日,沿江上下,數里之內,士女如雲。」解放前編寫的《廣西邊防紀要》記載:「沿邊一帶風俗,最含有人生意義的,則為歌圩。」例如武鳴的山歌圩長期盛行不衰,在陸斡、馬頭、小陸、包橋、靈馬、王橋、方合等地極為盛行。以農歷三月最為面廣、規模最大,九月次之,有部分在正月、七月、十月。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當地人民政府自1985年起,在縣城舉辦壯族「三月三」歌節,每年一屆。歌節之日,靈水湖畔,武鳴河沿岸,明秀園、圩場上、公路旁、山坡上,人山人海,簡直「無處不飛歌」,壯鄉成了歌的海洋。至今,國外已有日本、泰國、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的學者和民間歌手踴躍前來參加歌節活動。橫縣圩逢同樣盛況空前。橫縣是廣西歷史上西甌駱越人、烏滸人、俚人、僚人、壯人的集居地。歷代有「興歌」、「好歌」之俗,壯人稱為「圩逢」,當地漢人稱之為歌圩。據不完全統計,橫州境內有圩逢38個點,分布在境內各歌圩鎮。橫縣人田間勞作,家庭對語,出口是歌,喜、怒、笑、罵皆是歌。橫縣歌圩,大都是利用寺廟進行(即廟會)。其中最為盛名是農歷四月十四日烏蠻山下的伏波廟歌節,有來自當地各鄉鎮和南寧、邕寧、賓陽、武鳴、欽州、靈山、合浦、浦北、貴港等縣(市)三四萬人參加,甚至遠及港澳也有專程回來參加廟會歌節活動的同胞。民間歌瑤在橫縣比較流行,分布在全縣22個鄉鎮。歌瑤來自百姓或出自歌手,只要有興趣,他們隨時隨地可以唱,這些歌瑤可分為:勞動歌、堂歌、兒歌、尼度歌、船歌、喪歌、情歌。據史料記載,田陽敢壯山歌圩形成於隋唐之前,是廣西最古老、最大的歌圩。每年農歷三月初七到初九,都有十餘萬人自發來到敢壯山,唱山歌、紀念壯族始祖布洛陀。(右上圖為田陽三月三布洛陀歌圩上當地壯人與外國人對唱情歌場景--圖片摘自平果供電新聞網圖片中心)198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將「三月三歌節」定為「廣西民族藝術節」。1999年,在民族藝術節上演變發展而成的「廣西國際民歌節」更名為「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定於每年的11月舉行,由南寧市人民政府主辦,至今已辦了8屆。
壯族歌圩活動內容豐富,除了行歌互答外,還有拋綉球、碰彩蛋、搶花炮、打扁擔、唱師公戲、壯戲、採茶戲等精彩的民族活動。邕寧縣還盛行一種還球歌圩,即由一村莊向另一村莊送去綵球,相約對方還球,至期舉行山歌比賽,如還球一方唱不贏,綵球就還不過來,只好待來年再賽。此事宋代有記載。歌圩流傳到近代,增加了買賣生意等經濟活動,以及打籃球、賽跑等體育項目。
壯族歌圩的社會功能是多方面的。但歷史上一直以青年男女通過公開聚唱來選擇婚配為主。每到歌圩日,青年男女們便盛裝艷服,三五成群地來到歌圩場,通過歌唱顯示才能,披露心聲,交流思想,找尋自己的意中人。歌圩上,對唱是主要的活動方式。對唱是一對一對進行的,當一對男女青年對唱的時候,雙方的朋友都圍在身旁相助,甚至還有歌師在旁出謀劃策。對唱的程序是非常復雜而嚴格的。一般來說,從初交到初步確定戀愛關系,要經過下列對唱階段:引歌、初會歌、大話歌、初問歌、盤歌、贊美歌、追求歌、初戀歌、結交歌、定情歌、贈禮歌、囑別歌等等。各個環節相對獨立,又環環相扣,緊密相聯。每個環節的歌都很長,很豐富,好的歌手可以唱幾天幾夜。因此,廣闊的壯鄉,素有「歌海」的美譽。被詩人稱為「鋪滿琴鍵的土地」。歷史上,還涌現出不少像劉三姐、黃三弟這樣被稱為「歌仙」、「歌王」的著名歌手。
壯族山歌概而言之,具有幾個方面的藝術形式美和特點:表現在:
1.壯歌具有令人回味無窮、嘆為觀止的比喻、比興美。壯族人的性格特點之一,是在表達自己思想感情時比較委婉、含蓄,與西方人那種赤裸裸的表達有明顯的不同,這或許是比喻比興手法在壯歌中得以普遍運用的原因。
2.壯歌具有一揮而就、出口成章的特點。古人雖以「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得來一個字,擰斷幾根須」等句以及「推敲」的典故來說明詩歌創作的艱辛,但同樣有曹植七步作成名詩的「快手」敏才。所以壯族歌手們普遍具有出口成章、對答如流,對唱幾天幾夜而不重復的令人叫絕唱功同樣不足不奇。快思敏捷上更是曹植「七步成詩」的速度望塵莫及。壯人的嘴巴幾乎就是山歌的源泉!
3.壯歌具有整齊嚴謹、琅琅上口的辭藻美和押韻美。正如名史家黃現璠明確指出:「壯族詩歌最擅長於譬喻和生動的描寫,能給予唱者和聽者極大的感動。故清代閔敘說:『壯人生於深山……其歌,字皆土音,韻則天籟,譯而通其意,殆亦工於詞者。』」(《粵西筆述》引《粵西偶記》)(3)
注1:《壯族民間歌謠資料》,廣西科委會壯族文學史編輯室,1959年7月編印。
注2:引自黃現璠撰:《談僮歌》,載《廣西日報》1957年2月10日)
注3:引自黃現璠撰:《談僮歌》,載《廣西日報》1957年2月10日)

Ⅵ 適合唱山歌的背景圖

砍柴歌 伙計歌 鳳凰調

閱讀全文

與貴港山歌高清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黑白霸氣圖片女生 瀏覽:461
wps圖片如何顯示頁碼 瀏覽:394
圖片中有一個是女孩圖片 瀏覽:478
美甲圖片2017款式簡單 瀏覽:208
word里怎麼把圖片轉正 瀏覽:240
葉羅麗娃娃最新圖片和衣服 瀏覽:707
女孩子聽盤卡通人物圖片 瀏覽:361
怎麼把圖片模糊變清晰度 瀏覽:984
抖音傷感網圖片女生 瀏覽:853
圖片文字鵬 瀏覽:749
絲巾搭配發型圖片 瀏覽:127
塑料魚桶價格及圖片 瀏覽:295
花木蘭發型兒童圖片 瀏覽:563
手鐲品牌價格及圖片 瀏覽:383
霸氣女生動漫圖片大全 瀏覽:804
短發漫畫女生背影圖片 瀏覽:694
初一男生圖片背影或側臉 瀏覽:872
如何在病理圖片上加標尺 瀏覽:460
中國秘魯女生圖片 瀏覽:550
嚇圖片可愛 瀏覽: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