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圖片大全 > 農作物害蟲圖片大全

農作物害蟲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2022-07-03 17:17:28

Ⅰ 這是啥蟲子

螻蛄,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總科,螻蛄科昆蟲的總稱。螻蛄俗名拉拉蛄,地拉蛄,天螻,土狗等,是葯用昆蟲。

雄成蟲體長30 mm,雌成蟲體長33 mm。體淺茶褐色,前胸背板中央有一凹陷明顯的暗紅色長心臟形 斑。前翅短,後翅長,腹部末端近紡錘形。前足為開掘足,腿節內側外緣較直,缺刻不明顯,後足脛節脊側內緣 有3~4個刺,此點是識別東方螻蛄的主要特徵,腹末具一對尾須 。

Ⅱ 請問這是什麼蟲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種蟲子是薊馬。薊馬是一種常見的昆蟲,它屬於植物害蟲,對人設沒有什麼危害。薊馬的特徵比較明顯,通過這些特徵我們可以很容易辨認,薊馬一般體長2毫米左右,黑色、褐色或黃色;頭略呈後口式,口器銼吸式,能挫破植物表皮,吸允汁液;觸角6-9節,線狀,略呈念珠狀,一些節上有感覺器;翅狹長,邊緣有長而整齊的緣毛,脈紋最多有兩條縱脈。
薊馬分布廣泛,食性復雜,主要有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

Ⅲ 危害棉花的害蟲及其害蟲圖片

棉鈴蟲
corn earworm
亦作cotton bollworm,亦稱玉米果穗螟蛉或番茄螟蛉(tomato fruitworm)。
夜蛾科(Noctuidae)昆蟲玉蜀黍果穗夜蛾(Heliothis zea或H. armigera)的幼蟲。體光滑,綠或褐色,是嚴重的作物害蟲。玉蜀黍果穗夜蛾(Heliothis zea)入土化蛹,成蟲灰褐色(翅展3.5公分),一年發生4∼5代。較早世代的幼蟲主要取食玉蜀黍,尤其是穗尖的小籽粒;以後各代幼蟲為害番茄、棉花和其他季節性作物。
棉鈴蟲,夜蛾科昆蟲的一種,是棉花蕾鈴期的大害蟲。
廣泛分布在中國及世界各地,中國棉區和蔬菜種植區均有發生。黃河流域棉區、長江流域棉區受害較重。近年來,新疆棉區也時有發生。寄主植物有20多科200餘種。棉鈴蟲是棉花蕾鈴期重要鑽蛀性害蟲,主要蛀食蕾、花、鈴,也取食嫩葉。
該蟲是中國棉區蕾鈴期害蟲的優勢種,近年為害十分猖獗。
[編輯本段]物種信息
中文學名:棉鈴蟲
中文俗名:棉鈴實夜蛾
拉丁名: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
英文名:Cotton bollworm
所屬科目:鱗翅目 夜蛾科
[編輯本段]外形特徵
成蟲體長15~17毫米。翅展30~38毫米。前翅青灰色、灰褐色或赤褐色,線、紋均黑褐色,不甚清晰;腎紋前方有黑褐紋;後翅灰白色,端區有一黑褐色寬頻,其外緣有二相連的白斑。幼蟲體色變化較多,有綠、黃、淡紅等,體表有褐色和灰色的尖刺;腹面有黑色或黑褐色小刺;蛹自綠變褐。卵呈半球形,頂部稍隆起,縱棱間或有分支。
[編輯本段]生物學特徵
發生的代數因年份因地區而異。在山東省萊州市每年發生4代,九月下旬成長幼蟲陸續下樹入土,在苗木附近或雜草下5cm—10cm深的土中化蛹越冬。翌春氣溫回升15℃以上時開始羽化,4月下旬至5月上旬為羽化盛期,成蟲出現第一代在6月中下旬,第二代在7月中下旬,第三代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尚有棉鈴蟲出現。成蟲有趨光性,羽化後即在夜間閃配產卵,卵散產,較分散。一頭雌蛾一生可產卵500粒~1000粒,最高可達2700粒。卵多產在葉背面,也有產在正面、頂芯、葉柄、嫩莖上或農作的、雜草等其它植物上。
幼蟲孵化後有取食卵殼習性,初孵幼蟲有群集限食習性,二三頭、三五頭在葉片正面或背面,頭向葉緣排列、自葉緣向內取食,結果葉片被吃光,只剩主脈和葉柄,或成網狀枯萎,造成干葉。1齡~2齡幼蟲沿柄下行至銀杏苗頂芽處自一側蛀食或沿頂芽處下蛀入嫩枝,造成頂梢或頂部簇生葉死亡,危害十分嚴重。3齡前的幼蟲食量較少,較集中,隨著幼蟲生長而逐漸分散,進入4齡食量大增,可食光葉片,只剩葉柄。幼蟲7月~8月份為害最盛。棉鈴蟲有轉移危害的習性,一隻幼蟲可危害多株苗木。各齡幼蟲均有食掉蛻下舊皮留頭殼的習性,給鑒別蟲齡造成一定困難,蟲齡不整齊。
早晨露水干後至9時前,幼蟲常在葉面靜伏,觸動苗木即會搖落地面,是人工捕捉的好時機。棉鈴蟲以蛹在地下約5cm~10cm深處越冬,可結合冬季鬆土追肥將部分蟲蛹翻至地面,死外電或為天敵所食。
棉鈴蟲發生的最適宜溫度為25℃~28℃相對濕度70%~90%。第二代、第三代然害最為嚴重,根據我所1997年7月下旬至8月份的多次調查,嚴重地片蟲口密度達98頭/百葉,蟲株率60~70%,個別地片達100%,受害葉片達1/3以上,影響葉產量20%,質量下隆至少1個等級,苗木生長量影響很大,估測經濟損失每畝300元左右。
棉鈴蟲天敵很多,有寄生性天敵——寄生蜂、寄生蠅等,捕食性天敵烏雀類,及一些細菌、真菌、病毒等可對棉鈴蟲的卵和幼蟲起到抑製作用。
[編輯本段]物種進化形態特徵
成蟲:
成蟲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4~18毫米,翅展30~38毫米,灰褐色。前翅具褐色環紋及腎形紋,腎縊前方的前緣脈上有二褐紋,腎紋外側為褐色寬橫帶,端區各脈間有黑點,後翅黃白色或淡褐色,端區褐色或黑色。
蛹形態特徵
蛹長17~21毫米,黃褐色,腹部第五節的背面和腹面有7~8排半圓形刻點,臀棘鉤刺2根。
幼蟲:
幼蟲形態特徵
老熟幼蟲體長30~42毫米,體色變化很大,由淡綠、淡紅至黑褐色,頭部黃褐色,背線、亞背線和氣門上線呈深色縱線,氣門白色,腹足趾鉤為雙序中帶。兩根前胸側毛邊線與前胸氣門下端相切或相交。體表布滿小刺,其底部較大。
卵形態特徵
卵約0.5毫米,半球形,乳白色,具縱橫網格。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成蟲白天隱藏在葉背等處,黃昏開始活動,取食花蜜,有趨光性,卵散產於棉株上部。幼蟲5~6齡。初齡幼蟲取食嫩葉,其後為害蕾、花、鈴,多從基部蛀入蕾、鈴,在內取食,並能轉移為害。受害幼蕾苞葉張開、脫落,被蛀青鈴易受污染而腐爛。老熟幼蟲吐絲下垂,多數入土作土室化蛹,以蛹越冬。已知有赤眼蜂、姬蜂、寄蠅等寄生性天敵和草蛉、黃蜂、獵蝽等捕食性天敵。除用化學方法防治外,還可進行樹枝誘殺、建立玉米誘集帶誘殺等。
棉鈴蟲在黃河流域棉區年發生3-4代,長江流域棉區年發生4-5代,以滯育蛹在土中越冬。第1代主要在麥田危害,第2代幼蟲主要危害棉花頂尖,第3、4代幼蟲主要危害棉花的蕾、花、鈴,造成受害的蕾、花、鈴大量脫落,對棉花產量影響很大。第4、5代幼蟲除危害棉花外,有時還會成為玉米、花生、豆類、蔬菜和果樹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蟲。
幼蟲有轉株危害的習性,轉移時間多在夜間和清晨,這時施葯易接觸到蟲體,防治效果最好。另外土壤浸水能造成蛹大量死亡。
[編輯本段]生長繁殖
棉鈴蟲在華南地區每年發生6代,以蛹在寄主根際附近土中越冬。翌年春季陸續羽化並產卵。第1代多在番茄、豌豆等作物上為害。第2代以後在田間有世代重疊現象。成蟲白天棲息在葉背或蔭蔽處,黃昏開始活動,吸取植物花蜜作補充營養,飛翔力強,有趨光性,產卵時有強烈的趨嫩性。卵散產在寄主嫩葉、果柄等處,每雌一般產卵900多粒,最多可達5000餘粒。初孵幼蟲當天棲息在葉背不食不動,第2天轉移到生長點,但為害還不明顯,第3天變為2齡,開始蛀食花朵、嫩枝、嫩蕾、果實,可轉株為害,每幼蟲可鑽蛀3~5個果實。4齡以後是暴食階段。老熟幼蟲入土5~15厘米深處作土室化蛹。
[編輯本段]分布范圍
分布於南緯50度與北緯50度之間。中國各棉區均有分布,在華北、新疆、雲南等棉區為害較重。
[編輯本段]發生與環境條件的關系
耕作栽培制度對棉鈴蟲種群動態的影響
隨著種植結構的調整和作物布局的變化,使棉鈴蟲得以在不同作物間輾轉取食危害,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大大擴展。此外,由於營養水平的差異使棉鈴蟲發育進度不一致,田間種群世代參差不齊、交叉重疊,危害歷期延長。
栽培管理水平提高及栽培制度、耕作制度改變的影響 地膜植棉的種植方式,使棉田棉花的生育期普遍提前,為一代棉鈴蟲發生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玉米、番茄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引誘棉鈴蟲大量危害,在玉米和番茄上繁殖後再回遷到棉田,使二代棉鈴蟲在棉田的防治壓力劇增。隨著膜下滴灌以及高密度栽培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墾區秋耕冬灌面積減少,茬灌和干播濕出面積加大,導致棉鈴蟲羽化率高,越冬基數逐年增多,極易爆發成災。
氣候因素與棉鈴蟲發生的關系
秋季和春季氣溫的變化直接影響棉鈴蟲的越冬基數和存活率。9~10月溫度偏高,氣溫下降慢,次年春季氣溫穩定回升,棉鈴蟲的越冬基數大、成活率高,易造成棉鈴蟲的大發生。冬季氣候變暖,有利於棉鈴蟲的越冬。
棉鈴蟲種群的自然控制
在我區寄生性天敵主要有赤眼蜂、姬蜂、寄生蠅等;捕食性天敵主要有蜘蛛、草蛉、瓢蟲、螳螂、鳥類等。棉田施葯過多或選用農葯不當,殺傷了大量天敵,失去了天敵對棉鈴蟲種群的自然控制,是棉鈴蟲成災發生的主要原因。
[編輯本段]綜合防治措施及防治辦法
防治策略
強化農業防治措施,壓低越冬基數 堅持系統調查和監測,控制一代發生量;保護利用天敵,科學合理用葯,控制二、三代密度。
農業技術措施
秋耕冬灌,壓低越冬蟲口基數。秋季棉鈴蟲危害重的棉花、玉米、番茄等農田,進行秋耕冬灌和破除田埂,破壞越冬場所,提高越冬死亡率,減少第一代發生量。
優化作物布局,避免鄰作棉鈴蟲的遷移和繁殖 在棉田田邊、渠埂點種玉米誘集帶,選用早熟玉米品種,每667平方米2200株左右。利用棉鈴蟲成蟲喜歡在玉米喇叭口棲息和產卵的習性,每天清晨專人抽打心葉,消滅成蟲,減少蟲源。可減少化學農葯的使用,保護天敵,有利於棉田生態的改善。
加強田間管理 適當控制棉田後期灌水,控制氮肥用量,防止棉花徒長,可降低棉鈴蟲危害。在棉鈴蟲成蟲產卵期使用2%過磷酸鈣浸出液葉面噴施,既有葉面施肥的功效,又可降低棉鈴蟲在棉田的產卵量。適時打頂整枝,並將枝葉帶出田外銷毀,可將棉鈴蟲卵和幼蟲消滅,壓低棉鈴蟲在棉田的發生量。
誘殺棉鈴蟲
利用棉鈴蟲成蟲對楊樹葉揮發物具有趨性和白天在楊枝把內隱藏的特點,在成蟲羽化、產卵時,在棉田擺放楊枝把誘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每667平方米放6~8把,日出前捉蛾捏死。
高壓汞燈及頻振式殺蟲燈誘蛾具有誘殺棉鈴蟲數量大,對天敵殺傷小的特點,宜在棉鈴蟲重發區和羽化高峰期使用。
防治方法
當棉田棉鈴蟲百株蟲率一代為5~10頭、二代為15~20頭、三代25頭時可用化學農葯進行防治,以挑治為主,嚴禁盲目全面施葯。
棉鈴蟲卵孵化盛期到幼蟲二齡前,施葯效果最好。二代卵多在頂部嫩葉上,宜採用滴心挑治或僅噴棉株頂部,三、四代卵較分散,可噴棉株四周。
棉鈴蟲的防治應以生物性農葯或對天敵殺傷小的農葯為主。棉鈴蟲發生較重地塊,在產卵盛期或孵化盛期至三齡幼蟲前,局部噴灑拉維因、卡死克、賽丹、BT制劑等防治。關鍵是抓住防治時期。
防治試驗
試驗地點:萊州市明波銀杏研究所苗圃(萊州市店子鎮東尹家村北)。
試驗方法:三種處理,四種農葯。三種處理為800倍、1000倍、1500倍液;四種農葯,分別取兩種混用,共試株數分別435(17.4m2)對照數相同,在幼蟲危害期噴霧防治作對照觀察。
試驗材料:80%敵敵畏乳油。40%氧化樂果,5%高效順反式氯氰菊酯乳油。25%強殺凈乳油。
試驗原理:DDV乳劑可胃毒、觸殺作用,氧化樂果有內吸作用。二者結合可提高葯效;5%高效反式氯氰菊 酯乳油具有強烈的胃毒、觸殺、拒食作用,25%強殺凈乳油具有內吸、觸殺、胃毒作用,二者皆為近年成面世的新農葯。棉鈴蟲對於以前常用農葯的抗葯性極強,而且蟲齡混雜,發育不整齊。根據蟲生物學特性及四種農葯性能,分別採取兩種混用以提高葯效。
試驗結果:供試苗圃分別為一小畦17.4m2,約435株,供試蟲數包括捉到供試蟲並對蟲齡作了人為調整.7月11日、22日用葯對薊馬、紅蜘蛛殺滅效果良好。8月17日、18日兩次用葯對粘蟲、午毒蛾、薊馬等殺滅效果良好。1500倍液試用於農作物剎蟲效果良好。鄧蔬菜害蟲如菜青蟲、鑽心蟲等效果理想。
[編輯本段]物種價值
研究價值
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植物介導的RNA干擾技術,可以有效、特異地抑制昆蟲基因的表達,從而抑制害蟲的生長。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國際著名雜志《自然—生物技術》,並被該雜志列為該期突出亮點論文之一。
RNA干擾是一種新發現的基因調控機制。該研究組以棉花和棉鈴蟲為研究對象。因為棉花中有一種主要毒素叫棉酚,它對大多數生物體有毒性。但棉鈴蟲對它有抗性,它以棉花為食物,為自己提供養料。研究組首先分離了棉鈴蟲參與棉酚解毒的基因———P450,用雙鏈RNA的轉基因植物餵食後,棉鈴蟲P450基因的表達顯著降低,對棉酚的耐受性大大減弱。再用含有棉酚的棉花葉子餵食,使這些棉鈴蟲生長緩慢,甚至死亡。
葯用價值
NPV率先實現突破
棉鈴蟲病毒又稱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NPV),是棉鈴蟲專一性的病原微生物。
棉鈴蟲NPV生物農葯防治效果好、葯效持久,對其他生物無任何毒副作用,是世界各國競相開發生產的昆蟲殺蟲劑產品,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登記注冊的昆蟲病毒生物農葯。但長期以來,棉鈴蟲NPV必須通過「活體」生產,多項核心技術沒有得到根本突破,導致生產規模小、產品生產成本高,難以實現產業化。
從2003年開始,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同河南省濟源白雲實業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協同攻關,在國際上首次採用了棉鈴蟲群養技術,使飼養規模和生產效率提高了數十倍;通過採用獨特的病毒分離純化技術,大幅度提高了原葯中的病毒含量。一舉突破了嚴重製約該產品產業化發展的主要技術瓶頸,顯著降低了生產成本,實現了大規模工廠化生產,促進世界昆蟲病毒生物殺蟲劑產業邁上一個新台階。研發成功的新型超高含量昆蟲病毒殺蟲劑,每克原葯中病毒含量高達5000億個病毒粒子,超過同類產品20多倍,是目前國際上已知的含量最高的病毒殺蟲劑產品,每畝棉田只需2~3克即能控制害蟲。
棉鈴蟲病毒生物農葯2005年起在我國新疆棉區連續示範推廣,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在兵團農一師、農五師、農七師、農八師的十多個團場,總體防效均在80%左右。使用棉鈴蟲NPV生物農葯的地塊,天敵數量明顯多於使用化學農葯的地塊,很好地控制了後期棉蚜的危害,每年減少用葯次數2次以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十分明顯。2006年到2007年,累計推廣應用200萬畝次。
[編輯本段]棉鈴蟲室內飼養技術的改進
在傳統人工飼料飼養技術的基礎上,對棉鈴蟲的卵、幼蟲、蛹和成蟲的飼養器材和操作方法進行了簡化和改進。將產於紗布上的卵經消毒晾乾後,直接放於塑料保鮮袋中孵化。 初孵幼蟲用毛筆移入特製的帶蓋10孔飼養盒,每孔1頭,孔徑和高度為2.5 cm×1.8 cm, 接蟲前每孔加人工飼料4~5 g,接蟲後加蓋,直至化蛹。幼蟲化蛹後用培養皿收集,直接放於成蟲飼養籠中,任其羽化、交配和產卵。採用這一改進飼養技術,幼蟲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等均有顯著提高,棉鈴蟲的病害明顯減少,同時節約飼養成本約50%。
[編輯本段]常見疾病
1995-1997年在河北省邯鄲、衡水、保定3個市對1-4代棉鈴蟲幼蟲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能夠抑制棉鈴蟲種群數量變動及導致疾病發生與流行的主要病原菌種類有病毒,包括核型多角體病毒、質型多角體病毒和顆粒體病毒;細菌為蘇雲金桿菌;真菌有綠僵菌和白僵菌。因感病致死的棉鈴蟲視年度、世代不同而差異顯著,平均死亡率為21.1%,高的可達57.1%。研究還表明:棉鈴蟲疾病的發生及流行與宿主種群、病原菌種群及環境因素關系密切。
[編輯本段]其它
棉鈴蟲有自相殘殺的習性,碰到一起會互相爭斗,直到一方被另一方吃掉。中科院動物所秦啟聯博士領導的研究組,通過改進人工飼料,增加適口性,改善飼養條件等措施,終於讓棉鈴蟲「們」可以和平共處了。
昆蟲病毒屬於微生物,要通過生物學的方法,用病毒感染活體的昆蟲進行增殖。首先要在廠房內大量培養活體昆蟲,待其長到適當大小,再使之感染病毒病。然後收集死亡蟲體。經過分離純化,獲得昆蟲病毒,再加工成病毒殺蟲劑。過去棉鈴蟲不能群養使得生產效率低、成本高。新技術使病毒殺蟲劑的生產規模和效率提高十多倍。按目前年產兩噸、每克含5000億個病毒單位的生產規模,可以供給無公害防治1000萬畝次的農田,減少500—1000噸化學農葯對環境的污染。
棉鈴蟲群養技術的突破對生物農葯的生產意義重大,解決了限制棉鈴蟲病毒殺蟲劑產業化生產的瓶頸問題。昆蟲病毒殺蟲劑是一類重要的生物農葯。與傳統化學農葯相比,對人畜安全、不污染環境、不傷害天敵,害蟲不產生抗性。在田間造成害蟲世代之間病毒病的大面積流行,屬典型的綠色環保型農葯。
此外,研究人員還獲得高含量的棉鈴蟲病毒原葯。病毒殺蟲劑生產工藝中要把病毒從死亡的蟲屍中提取出來,常規方法僅可獲得每克200億病毒單位左右的產品;科研人員採用獨特的提取工藝,使產品純度大幅度提高,病毒含量高達每克5000億病毒單位。1克這樣的原葯可以加工成防治5畝農田害蟲的病毒殺蟲劑。應用該項成果而生產的生物農葯,於年初獲國家發改委生產許可證。

Ⅳ 這是什麼病蟲害

氯化苦是一種高效並且具有警戒性的農葯。是一種國內外廣泛應用的糧食、木材、土壤熏蒸制。由於它具有很高的警戒性,因而可有效地避免農葯對人體的侵害。
自1955年開發出氯化苦產品以來,公司不斷對該產品進行技術改造,使產品質量不斷提高,並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為保證質量,公司參照國際標准組織生產,有健全的質量保證體系,先進的檢測分析手段和設備。
年產量現已達到7000噸,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並以優良的品質,合理的價格,出口到世界各地。1991年榮獲國家優質產品稱號,化工部銀牌產品。
氯化苦主要用於糧食熏蒸及土壤消毒,防治土傳病害、線蟲、地下害蟲;也可用於木材防腐,房屋,船舶消毒以及合成染料和葯物等。
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
分子式:
CCl3NO2
分子量:
164.38
規格:
純度:
≥99.5%
游離酸(以硝酸計)
≤70ppm
水份:
≤150ppm
密度(20℃):
1.654-1.663
毒性:
高毒
用途:
主要用於殺蟲、殺菌、滅鼠,可作為糧倉及土壤熏蒸劑。
包裝:
凈重25/50公斤鍍鋅鐵桶。
氯化苦是糧食和中草葯材的殺蟲殺菌熏蒸劑,也是土壤熏蒸劑。能有效的防治農作物的重茬病、立枯病、黃萎病、猝倒病、根腐病等多種土傳病害,能使農作物穩定高產,並能改善農作物的品質
國外使用情況:
發達國家在農業上都使用氯化苦代替溴甲烷作土壤熏蒸劑。如日本、美國、以色列、西班牙。特別是日本應用技術成熟、施葯設備先進。松田撰寫《氯化苦》總結了日本幾十年應用情況,高度概括了氯化苦作為土壤熏蒸劑的應用前景,是目前國際上使用最好、效果最佳的土壤熏蒸劑之一。日本每年從我公司進口氯化苦3000噸。每年有8600噸氯化苦用於農業上。
國內應用情況:
從96年起我公司將氯化苦應用到農業上,聘請日本專家吉田博、渡邊豐等四次來講授及施葯示範並帶來了許多寶貴的資料及錄像帶。我公司又從日本引進動力消毒機一台,手動土壤消毒機7台。目前國內正有生產消毒設備的廠家,並且生產出動力和手動的設備。
由於有了消毒設備,目前在國內土壤消毒主要分布在遼寧、山東、河北、河南、山西、吉林等省的部分地區施葯效果十分明顯。很好地解決了大棚換土、重茬、根結線蟲病等土傳病害問題。預計今後將在我國農村經濟作物(特別是保護地)廣泛使用。
適用農作物:
茄果類:
(蕃茄、茄子、辣椒、草莓)
瓜果類:
(黃瓜、西瓜、甜瓜)
豆類:
(菜豆、豇豆)
葉菜類:
(芹菜、白菜、甘藍、芥菜)
薯芋類:
(馬玲薯、甘薯、山葯、姜、芋)
蔥蒜類:
(韭菜、大蔥、洋蔥、大蒜)
防治病蟲害:
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黃萎病、根腐病、蔓枯病、疫病、根吉線蟲病、菌核病、根腫病、瘡痂病、癌腫病及地老虎、金針蟲、蚊、蚯蚓等地下害蟲。

Ⅳ 這是什麼蟲

Ⅵ 家裡常見蟲子圖片及名稱有哪些

1、蜈蚣

蜈蚣為陸生節肢動物,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每一節上均長有步足,故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龍、百腳蟲、少棘蜈蚣、吳公、蝍蛆等,是一種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陸生節肢動物。

Ⅶ 這種叫什麼蟲

金盾龜金花蟲 Aspidomorpha furcata (Thunberg, 1789)
(金花蟲科 / 圓龜金花蟲屬) 體長約 7mm,觸角淡黃色,端部黑色,體型幾近圓形,翅鞘與前胸背板透明, 腹部呈盾形,體背橙褐色有綠色的斑紋具金屬光澤。本種又稱金盾圓龜金花蟲,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常見棲息或寄主於山櫻樹、甘藷葉、牽牛花,喜歡群聚,習性靈敏,一有騷擾就飛離但不久又回到原來的寄主,為常見的種類。本屬3種,除本種與大黑星龜金花蟲外,另一種為Aspidomorpha
indica (Boheman, 1775) ,型態近似本種但前翅端部左右各有一條寬型的帶斑達透明的盾邊上,數量稀少。

閱讀全文

與農作物害蟲圖片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待機圖片怎麼去掉 瀏覽:836
creo如何導入圖片 瀏覽:91
女孩雨中撐傘的動漫圖片 瀏覽:843
喜歡簡單的圖片 瀏覽:576
比耶女孩圖片頭像 瀏覽:899
工業熱風機圖片與價格 瀏覽:575
女生背影圖片背書包 瀏覽:828
男生把女生攬在懷里的圖片 瀏覽:243
萌兔子圖片可愛頭像卡通 瀏覽:632
最瘦小女孩子圖片 瀏覽:780
查男生腹肌圖片 瀏覽:516
自製視頻怎麼分成一張張的圖片 瀏覽:427
生氣文字的圖片 瀏覽:960
小班科學牆面布置圖片簡單大方 瀏覽:959
用黑卡紙刻畫的簡單圖片大全 瀏覽:991
高中男孩發型圖片 瀏覽:790
我的妲己可愛圖片 瀏覽:51
吳尊頭像圖片高清帥氣 瀏覽:163
如何看關於原神的一些圖片 瀏覽:515
真實的美女背影圖片 瀏覽: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