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待字閨中」的「待字」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出處嗎
女子成年才會有先生來給取字,這樣才有資格訂婚。但若女方此時還未找到婆家,便無法訂婚。因此委婉地說成「我的孩子還沒有成年,在等先生取字呢,故尚不能出嫁」。
B. 少女成年用文言文表達
18歲的女生用古文叫「待年」。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或「待字閨中」。古代女子到了十五歲,會把頭發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歲。
女子可以出嫁又尚未出嫁叫「待字閨中」。
《禮記·曲禮上》:「女子許嫁,笄而字。」意思是女子到了婚嫁年齡,盤發結笄,表示成人。
女子的成年禮比男子要早好幾歲,十五歲的時候就要舉行成年禮,稱作「及笄」,「笄(jī)」是簪子,盤發結笄,表示成人了。這時要取一個「字」。舉行完笄禮,女子就可以出嫁了。
但是在笄禮之後、出嫁之前的這一段時間,這位成年女子的狀態就稱作「待字」或者「待字閨中」。女子尚未婚配,就好像在等待那個成人時方才可以取的「字」一樣,故稱「待字」,這當然是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的,「字」的引申義就是「女子許嫁」的「許嫁」二字。
字,孕也。生子、出嫁之意。古文字形象而是上面一個房子,下面一個嬰兒。
(2)待嫁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其他年齡稱謂
1、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
2、初度:周歲。
3、生小:幼年。
4、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發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5、垂髫: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發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6、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恆牙。按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
7、教數:9歲。
8、外傅:10歲,出外就學。
9、束發:束,捆,結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因以「束發」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古代年歲的別稱。
10、舞勺:13歲。
11、及笄:指女子15歲。「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12、舞象:男十五歲~二十歲。
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
13、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14、弱冠:指男子20歲。弱,弱小。
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
15、而立:指30歲。
16、不惑:指40歲。
17、強壯:指四十。
18、艾:指50歲。
19、花甲(耳順):指60歲。以天乾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
20、古稀:指70歲。
21、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22、耄耋:指八九十歲
23、黃發:指長壽老人。
24、鮐背:指長壽老人。
25、期頤:指百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年齡稱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待字閨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待年
形容美女的詩句. 1.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出自杜甫《佳人》 佳人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雲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
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 摘花不插鬢,采柏動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2.「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出自李延年詩.衍生出一個很著名的形容美女的詞語——傾城傾國 3.「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形容恰到好處,不能稍做變化,否則就不夠完美.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東家有子,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 美人既醉,朱顏酡些。
(宋玉)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李白)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李延年)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曹植)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王維)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王昌齡)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杜甫) 俏麗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第六十八回) 周代《詩經.桃夭》中寫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已將桃花作為女子的象徵; 唐代李白《長相思》中有「美人如花隔雲端」一句,應是最早以直白的手法將花與美人相提並論。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李白(楊貴妃)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同上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沈香亭北倚闌干。--同上 美女卷珠簾,深坐蹙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聘聘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其一》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
效顰莫笑東鄰女,頭白溪邊尚浣紗。--林黛玉 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開。
風卷葡萄帶,日照石榴裙--何思澄《南苑逢美人》 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
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李白:《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
18歲的女生用古文叫「待年」。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或「待字閨中」。古代女子到了十五歲,會把頭發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歲。
女子可以出嫁又尚未出嫁叫「待字閨中」。 《禮記·曲禮上》:「女子許嫁,笄而字。」
意思是女子到了婚嫁年齡,盤發結笄,表示成人。 女子的成年禮比男子要早好幾歲,十五歲的時候就要舉行成年禮,稱作「及笄」,「笄(jī)」是簪子,盤發結笄,表示成人了。
這時要取一個「字」。舉行完笄禮,女子就可以出嫁了。
但是在笄禮之後、出嫁之前的這一段時間,這位成年女子的狀態就稱作「待字」或者「待字閨中」。女子尚未婚配,就好像在等待那個成人時方才可以取的「字」一樣,故稱「待字」,這當然是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的,「字」的引申義就是「女子許嫁」的「許嫁」二字。
字,孕也。生子、出嫁之意。
古文字形象而是上面一個房子,下面一個嬰兒。 (2)待嫁文字圖片擴展閱讀:其他年齡稱謂 1、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
2、初度:周歲。 3、生小:幼年。
4、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發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5、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發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6、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恆牙。
按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 7、教數:9歲。
8、外傅:10歲,出外就學。 9、束發:束,捆,結之意。
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因以「束發」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古代年歲的別稱。
10、舞勺:13歲。 11、及笄:指女子15歲。
「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12、舞象:男十五歲~二十歲。
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
13、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14、弱冠:指男子20歲。
弱,弱小。 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
15、而立:指30歲。 16、不惑:指40歲。
17、強壯:指四十。 18、艾:指50歲。
19、花甲(耳順):指60歲。以天乾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
20、古稀:指70歲。 21、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22、耄耋:指八九十歲 23、黃發:指長壽老人。 24、鮐背:指長壽老人。
25、期頤:指百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年齡稱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待字閨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待年。
角:指童年。
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 兮」。以後稱童年為「總角」。
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發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
束發:指青少年。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
《大戴禮記·保傅》:「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後漢書·曹皇後記》「小者待年於國」。
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弱冠:指男子2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而立:指30歲。 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
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聊齋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不惑:指40歲。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
以後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應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老年頭發蒼白如艾。《民國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事?」 花甲:指60歲。
以天乾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歲。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後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發服戎,功成皓首。」 黃發: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魯頌· 宮》「黃發台背」。老人頭發由白轉黃。
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期。」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鮐背: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台背」,「台」與,「鮐」通用。
《爾雅·釋詁》:「鮐背,壽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期頤:指百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謂百歲老人應由後代贍養。蘇拭《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閑卜築,流年自可數期頤。」
白居易《長恨歌》: 「天生麗質難自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溫泉水滑洗凝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芙蓉如面柳如眉」 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一枝紅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對鳳姐的描述: 一雙丹鳳眼,兩彎柳葉眉,身量苗條,體格 ***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對寶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載,眉如筆畫,眼如桃瓣,晴若秋波。
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韻,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 對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又似喜非喜含情目。
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拂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美女妖且閑,採桑岐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攘袖見素手,皎腕約金環。
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
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遠。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
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編貝。
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出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
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
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
柔情綽態,媚於語言。(洛神賦) 古詩十九首》中的「纖纖出素手」、「皓腕卷輕紗」、「珠環約素腕」、「纖纖擢素手」、「素腕參差舉」,都是盛贊了女子的「素」、「皓」,即「白」的特點。
再有,「肌膚若冰雪」,「膚若堆雪」,「膚如凝脂」,「皓齒」等等一大批詞彙. 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從之,道阻且長。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曦。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從之,道阻且躋。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從之,道阻且右。遡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
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
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
勞心慘兮。 清平調1 ——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台月下逢。 清平調2 ——李白 一枝紅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裝。
清平調3 ——李白 名花傾國兩相歡, 常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沈香亭北倚闌干。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美女妖且閑,採桑岐路間。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攘袖見素手,皎腕約金環。
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
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遠。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
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編貝。
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
——摘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所謂美女,應以花為貌,以鳥為聲,以月為神,以玉為骨,以冰雪為膚,以秋水為姿,以詩詞為心。 綉幕芙蓉一笑開, 斜偎寶鴨親香腮, 眼波才動被人猜。
滿搦宮腰纖細。年紀方當笄歲。
剛被風流沾惹,與合垂楊雙髻。初學嚴妝, 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雲情意。
舉措多嬌媚。 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輕風 英英妙舞腰肢軟。
章台柳、昭陽燕。錦衣冠蓋,綺堂筵會,是處千金爭選。
顧香砌,絲管初調,倚輕風、佩環微顫。 乍入霓裳促遍。
逞盈盈、漸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趨蓮步,進退奇容千變。
算何止,傾國傾城,暫回眸、萬人斷腸。 聽環佩之鏗鏘.靨笑春桃兮,雲堆翠髻,唇綻櫻顆兮,榴 齒含香.纖腰之楚楚兮,回風舞雪,珠翠之輝輝兮,滿 額鵝黃.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出沒花間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飛若揚. 蛾眉顰笑兮,將言而未語,蓮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羨彼 之良質兮,冰清玉潤,羨彼之華服兮,閃灼文章. 最是那回眸一笑,萬般風情繞眉梢。
香腮染赤,耳墜明珠直搖曳。 雲鬢浸墨,頭插鳳釵要飛翔。
春蔥玉指如蘭花,三寸金蓮似元寶。 雲袖輕擺招蝶舞,纖腰慢擰飄絲絛。
愛彼之貌 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態度兮,鳳翥龍翔. 其素若何, 春梅綻雪.其潔若何,秋菊被霜.其靜若何,松生空谷. 其艷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龍游曲沼.其神若何,月 射寒江.應慚西子,實愧王嬙.奇矣哉,生於孰地,來自 何方,信矣乎,瑤池不二。
C. 待字閨中的字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女子許嫁。
一、字的組詞:
練字、生字、寫字、字畫
識字、字體、漢字、文字
二、字的筆順:
二、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字,乳也。從子在宀下,子亦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字,生育。字形採用「子、宀」會義,表示「子」在「宀」下,「子」也作聲旁。
三、相關組詞:
1、題字[tí zì]
為留紀念而寫上字。
2、字匯[zì huì]
字典一類的工具書。
3、字模[zì mú]
澆鑄印刷鉛字用的母模。通常用銅製成,故又名銅模。
4、刺字[cì zì]
在皮膚上刺文字,古代特指在罪犯臉上刺文字。
5、雜字[zá zì]
匯集在一起的各類日常用字(多用於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