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李白的圖片
李白,是騰訊手游《王者榮耀》中的刺客型英雄,原型為唐代詩人「詩仙」李白。
和其他刺客一樣,李白有位移、有控制、有輸出,但是自身較脆。李白對比其他刺客英雄(如孫悟空,韓信等等),基本沒有對暴擊效果的需求。但李白有一個傷害高的大招,李白的大招有輸出,是AOE(群體傷害),還能暫時處於無法選中的狀態,所以李白大招的釋放是李白運用的關鍵。
㈡ 李白的照片
李白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越女詞》、《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㈢ 李白照片
此照片為唐翰林供奉的李白照片:
李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李白的人生態度:
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願阿諛奉迎,也不屑於與俗沉浮。現實的黑暗使他理想幻滅,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的束縛使他窒息,他渴望個性的自由和解放,於是採取狂放不羈的生活態度來掙脫桎梏、爭取自由。
其表現方式為縱酒狂歌,尋仙學道,然而,酒既無法銷愁,覺得神仙更虛無飄渺,於是把美好的大自然作為理想的寄託、自由的化身來歌頌。
他筆下的峨嵋、華山、廬山、泰山、黃山等,巍峨雄奇,吐納風雲,匯瀉川流;他筆下的奔騰黃河、滔滔長江,盪滌萬物,席捲一切,表現了詩人桀傲不馴的性格和沖決羈絆的強烈願望。
自「安史之亂」爆發後,他的愛國熱情更加升華,擺脫了用藏出處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愛國內涵,並富於社會意義和時代特徵。《古風》其三、十五、二十四、三十九等都對社會現實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李白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世俗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鄉中去尋求,所以在《將進酒》《江上吟》《襄陽歌》等詩中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逃避現實等思想,這在封建社會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㈣ 請告訴我詩仙,詩聖,詩佛,詩鬼,詩魔的簡介。
詩仙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詩人,也是中國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是我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後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二十五歲起 「辭親遠游」,仗劍出蜀。天寶初供奉翰林,因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因璘敗系潯陽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塗令李陽冰,後卒於當塗,葬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陽奮發的典型音調。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多次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博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長安三年失意而歸,使他激昂的政治熱情,再受到現實的沖撞時,便轉化為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涌而出:「大道如青天, 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 赤雞白狗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李白還以痛快淋漓的飲酒詩,來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愁。《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與這種豪放奔涌,無所掩抑的感情氣勢相適應,李白的詩歌在藝術手法方面的顯著特點是:想像神奇,變化無端,結構縱橫跳躍,句式長短錯落,形成了雄奇飄逸的風格。《夢游天姥吟留別》: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岩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岩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邱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盪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而當大夢初醒來,幻境消失,又引出了對人生世事的感慨:「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這種想落天外的特點,大大發展了莊子寓言,屈原初次的浪漫精神和表現手法,也融匯了道教的神仙意象,具有令人驚嘆不已的藝術魅力,贏得了一代「詩仙」的贊譽。
李白的詩歌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他的七言古詩(《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詩(《古風》59首); 有句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風味的《長干行》,《子夜吳歌》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等)都成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經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為中華詩壇第一人。
詩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盛唐大詩人,號稱「詩聖」。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齊名,世稱「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
綜觀杜甫一生思想是「窮年憂黎元」,「致君堯舜上」,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鬱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煉字煉句。同時,其詩兼備眾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傅,創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死後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後。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范圍。生平詳見《舊唐書》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1962年,杜甫誕生1250周年時,世界和平理事會把杜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詩魔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時,又遷居下鄴(今陝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鞏縣[河南鞏義]縣令,與當時的新鄭[屬河南]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川秀美,民風淳樸,白湟十分喜愛,就舉家遷移到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東郭宅降生了。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於洛陽[屬河南],享年75歲。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一生以44歲被貶江州司馬為界,可分為前後兩期。前期是兼濟天下時期,後期是獨善其身時期。白居易貞元二十六年(800)29歲時中進士,先後任秘書省校書郎、盩至尉、翰林學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寫了大量諷喻詩,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樂府》五十首,這些詩使權貴切齒、扼腕、變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親因患神經失常病死在長安,白居易按當時的規矩,回故鄉守孝三年,服孝結束後回到長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歲時,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殺,武元衡當場身死,裴度受了重傷。對如此大事,當時掌權的宦官集團和舊官僚集團居然保持鎮靜,不急於處理。白居易十分氣憤,便上疏力主嚴緝兇手,以肅法紀。可是那些掌權者非但不褒獎他熱心國事,反而說他是東宮官,搶在諫官之前議論朝政是一種僭越行為;還說他母親是看花時掉到井裡死的,他寫賞花的詩和關於井的詩,有傷孝道,這樣的人不配做左贊善大夫陪太子讀書,應驅逐出京。於是他被貶為江州司馬。實際上他得罪的原因還是那些諷諭詩。
貶官江州給白居易以沉重打擊,他說自己是 「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長。三年後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憲宗暴死在長安,唐穆宗繼位,穆宗愛他的才華,把他召回了長安,先後做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等。但當時朝中很亂,大臣間爭權奪利,明爭暗鬥;穆宗政治荒怠,不聽勸諫。於是他極力請求外放,穆宗長慶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滿後任蘇州刺史。晚年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七十歲致仕。比起前期來,他消極多了,但他畢竟是一個曾經有所作為的、積極為民請命的詩人,此時的一些詩,仍然流露了他憂國憂民之心。他仍然勤於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如他曾經疏浚李泌所鑿的六井,解決人民的飲水問題;他在西湖上築了一道長堤,蓄水灌田,並寫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錢塘湖石記》,刻在石上,告訴人們如何蓄水泄水,認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時」, 就不會受旱災之苦了。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親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詩人,在這種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讀書十分刻苦,終成詩人。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樣,也嗜酒成性。 張文潛在《苕溪魚隱叢話》中說:陶淵明雖然愛好喝酒,但由於家境貧困,不能經常喝美酒,與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魚、耕田的鄉下人,地點也在樹林田野間,而白居易家釀美酒,每次喝酒時必有絲竹伴奏,僮妓侍奉。與他喝酒的都是社會上的名流,如裴度、劉禹錫等。
他在67歲時,寫了一篇《醉吟先生傳》。這個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他在《傳》中說,有個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貫、官職,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處有個池塘、竹竿、喬木、台榭、舟橋等。他愛好喝酒、吟詩、彈琴,與酒徒、詩宇航局、琴侶一起游樂。事實也是如此,洛陽城內外的寺廟、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遊過。
詩佛
王維(701~761),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其父遷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濟),遂為蒲人。他官終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於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後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並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後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於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時隨著思想日趨消極,其佛教信仰也日益發展。他青年時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後一度家於終南山,後又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業,遂與好友裴迪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亂軍陷長安,玄宗入蜀,王維為叛軍所獲。服葯佯為□疾,仍被送洛陽,署以偽官。兩京收復後,受偽職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懷念唐室的《凝碧池》詩為肅宗嘉許,且其弟王縉官位已高,請削官為兄贖罪,故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後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王維詩現存不滿 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王維描繪自然風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高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舊唐書·王維傳》說代宗時王縉編次王維詩 400餘篇。又王縉《進王右丞集表》雲編次王維詩文凡10卷。述古堂原藏有南宋麻沙本《王右丞文集》10卷,後歸陸心源□宋樓。北京圖書館藏有宋蜀刻本《王摩詰文集》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據以影印出版。元刻有劉須溪評點《王右丞集》(詩集) 6卷,《四部叢刊》據以影印,其中已雜有錢起、盧象、崔興宗等人作品。明人顧起經有《類箋唐王右丞詩集》10卷,附文集4卷,這是現存最早的王維詩注本。清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是迄今為止較好的注本。除箋釋全部詩文外,並附評語,對於作者可疑的詩歌加以說明,間有考訂;又收輯有關王維生平和詩畫評論的資料,作為附錄。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於1961年將趙注本重加校訂,排印出版。又鄭振鐸曾以《四部叢刊》本為底本,用趙殿成注本等四種版本加以校勘,收入《世界文庫》中。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顧起經注本和趙殿成注本都附有注者所撰王維年譜。今人陳貽□有《王維生平事跡初探》一文,後附《王維簡要年表》(載《唐詩論叢》)。
詩鬼
李賀(790~816)
中國唐代詩人。字長吉。祖籍隴西,生於福昌(今河南宜陽)昌谷,後世稱李昌谷。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但家已沒落。青少年時,才華出眾,名動京師。父名晉肅,因避父諱(晉、進同音),終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鬱,體弱多病,只做過3年奉禮郎,卒時僅27歲。李賀一生以詩為業,其詩可分為4類。①諷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會現象。此類詩有的直陳時事,有的借古諷今。名作有《雁門太守行》、《老夫采玉歌》等。這類詩中,五古、七古較少,多為樂府詩。或借舊題,或創新題 ,大都凝練絢麗 。也有的含義隱晦,如《金銅仙人辭漢歌》。②個人發憤抒情。這類詩有個人失意困頓、疾病纏身的消沉和時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悲嘆,也有「天荒地老無人識」的不平和「世上英雄本無主」,「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豪情壯志。③神仙鬼魅題材。這類詩曲折表現他對現實的厭惡和否定。後人因此稱他為鬼才。④詠物等其他題材。這類詩總的表現了李賀詩題材的廣度和思想的深度。李賀詩想像豐富奇特,幽深奇譎,句鍛字煉,色彩瑰麗,富有浪漫氣息 。但也有少數明白易懂的詩 ,他擅長短篇,《天上謠》、《夢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其代表作,被稱為長吉體。他多寫古詩與樂府,近體很少,無七律。他的詩借鑒了齊梁宮體詩的詞采,也沾染了一些不健康的東西。由於太注意雕琢,有的詩往往詞意晦澀,堆砌詞藻。李賀曾自編其集。有《李賀詩歌集注》。生平見李商隱《李賀小傳》,新、舊《唐書》本傳,《宣室志》,《幽閑鼓吹》,《摭言》。
㈤ 求王者榮耀李白所有皮膚圖片
1、李白——敏銳之力
級別:勇者(團戰精神系列)。
價格:488點券。
特效:全新技能特效。
語音:無。
(5)詩仙圖片大全集簡單版擴展閱讀:
李白是一名刺客型英雄,有位移、有控制、有輸出,但是自身較脆。有一個傷害高的大招,李白的大招有輸出,是AOE(群體傷害),還能暫時處於無法選中的狀態,所以李白大招的釋放是李白運用的關鍵。
歷史原型:
李白,字太白,又稱青蓮居士。唐代大詩人,與杜甫齊名,人稱李杜,後世譽之為詩仙。為人豪放,好酒,好劍術,好遠游,好做俠客行,仗義疏財。
雖然詩才天下獨步,但對自己的劍術和治國平天下的本事更加自負。進長安,被賀知章譽為「謫仙人」,被唐明皇招為翰林供奉。因此有傳說他讓楊貴妃捧硯,讓高力士脫靴。
李白壯游天下,留下名篇不下百首。安史之亂,他有意報效國家,卻報國無門,因李璘之案受牽連下獄,幸而得脫,從此漂流四方,客死他鄉。
㈥ 李白的圖片給我一張
http://www.lotour.com/imagessnapshot/2006-3-29/35267_1.jpg
㈦ 詩人李白圖片
http://www.lotour.com/snapshot/2006-3-30/snapshot_35267.shtml
http://222.190.157.21/sujiaoban/yuwen/yw10/htm/yw1019.htm
㈧ 李白的畫像怎麼畫簡單一點
工具/原料
筆
紙
方法/步驟
首先畫出李白的帽子,往下呼出李白的頭部輪廓後,再將面部的五官補充畫出來。
注意事項
初學者建議先用鉛筆來畫,畫錯的地方方便修改,畫好後再用中性筆來描一遍。注畫圖畫的比例要協調
㈨ 詩仙是誰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又號「謫仙人」。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現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701年正月十六2月28日生於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另一種說法是其父從中原被貶中亞西域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 李白圖片
市)所生,4歲再遷回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尊稱為「詩仙」,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他與杜甫並稱為「李杜」。
㈩ 怎樣畫古代詩人李白圖片
畫古代詩人李白的步驟。
1、在紙上先畫出詩人李白的帽子。
這時,一個古代詩人李白的繪畫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