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唱歌簡單動作圖片

唱歌簡單動作圖片

發布時間:2022-05-24 01:27:03

A. 唱歌怎樣控制氣息

訓練前:不能吃太多,胃要空一點,因為你的橫膈膜在跟胃搶位置。穿貼身但不緊身的衣服,也就是說有彈力但不會阻擋你的肚子擴張。褲子一定要舒服!

練的時候照一面鏡子,關注著自己身體的變化。

一、理解

站姿:肩膀要平,一字掰開;脖子要直,在肩膀上放鬆而平衡,側面與整個身子是一條直線,不可以前傾。雙腳微開,與肩膀同距。屁股要收一點,給背部尾椎骨那裡提供呼吸的空間。

大家要記住,橫膈膜是水平的(劉亞飛同學提醒,准確來說橫隔膜式前高後低的~) ,前後左右都有!擴張的部位不僅是肚子,還有左腰,右腰和背部。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腹式呼吸長什麼樣。

注意:訓練前期一定要用鼻子吸氣,嘴巴呼氣!!!

為了達到最佳效果,呼吸請按照這個規律:吸氣——吸氣——一直吸氣——接著吸氣——滿了嗎?再偷一口!——再偷一口——要死了嗎——呼氣——呼氣——呼氣——再喘一口——再喘一口——就是要享受自虐——停,放鬆,從來——

站直,氣息排空:

有古人雲,"Practice like you perform.",意為,像你演出一樣訓練。我是搖滾女主音,喜歡穿高跟鞋、高跟皮靴等騷包的裝備出場,所以平時訓練的時候也應該穿著高跟鞋。穿著不同的鞋子時,身體的線條會變。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穿著你打算穿去演出的高度的跟練習。

男士們請自便……

腹式呼吸的任督二脈不是一天就能打通的。你要一直試,一直練,在上學路上下班車里辦公桌上KTV里,不拋棄不放棄並帶有一顆平常心,總有一天上帝會被你感動的。

B. 怎樣學習唱歌

1、首先訓練嗓子,找到聲帶,掐住聲音的魔鬼,吐出魔鬼。

C. 零基礎如何學習唱歌

唱歌,歌唱是一門藝術,要想提高人們學唱歌的能力,應給予他們唱歌技巧的訓練,訓練的內容包括:唱歌的姿勢、呼吸、氣息、發聲和咬字等各方面的要求等。

D. 四二拍合唱指揮手勢圖

二拍子的歌曲拍子有強、弱之分,三拍子的為強、弱、弱之分,四拍子的是強、弱、次強、弱的拍子。在擊拍時,強拍向下打,次強向外打,弱拍向上向里打,這樣擊拍會覺得動作是順手的合乎自然的,指揮沒有固定的模式,隨著指揮者的情感的投入而使動作更趨於完美、流暢。

以上這三種圖式的節拍點都在同一水平線上,學習時先學會柔軟流暢的手勢,再增加尖銳敏捷的動作,突出節拍,恰到好處。

(4)唱歌簡單動作圖片擴展閱讀:

合唱指揮要點:

1. 站姿:身體挺拔端正、兩腳站穩、肩放鬆、腿稍分開,給人一種穩定感,達到一種外形和諧的美。

2. 動作:指揮的動作要適度,不要過分的誇張,盡量減少多餘的動作,做到准確而精煉。通常是右手掌握節拍,左手提示各種表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3. 獨到之處:指揮要善於調動每個合唱隊員的積極性和挖掘出演員們最大的潛力,在作品的處理和表現上要有獨到之處,從而體現音樂表現的最高意境。

4. 有節奏感:指揮的拍子有明拍、暗拍,明拍是眼能看得見的拍子,而暗拍則是「隱伏」在心裡的拍子,這種「隱伏」拍是靠你的感覺和心裡的節奏,使「點」到位,使合唱隊員不但理解明拍意圖,也能意會你暗拍中的拍點、節奏及情緒。

參考鏈接:網路-音樂指揮

E. 唱歌方法和技巧

唱歌技巧
歌曲的演繹是需要很多方面表現的。
第一當然是聲音。這是一個很專業的學問,包括氣息、用嗓、口腔共鳴、吐詞方式等。以後的文章中,我會把我知道的盡可能的與大家交流。

第二是情感。這需要歌手對詞、對旋律的感悟要強,很多朋友演唱時把全部的重點都放在了聲音的部分,而忽視情感,這絕不會唱好一首歌。過分注重聲音的原因,是因為歌手的實力有限,演唱過程中老想著到哪裡要注意氣息了、哪裡要注意換氣了、快到高音的時候要准備了等,這都是無可避免的。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聲情並茂」,練功相當重要。當你練聲成熟的時候,演唱時的注意力才會到情感上來。有句話說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發聲練到氣息貫通、爐火純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隨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繹歌曲的感染力會更強。

第三是感受。這里再次強調,音樂的感受是天生的,你有多少就是多少,後天彌補的音樂感受很少很少。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比如你要閻維文唱「一無所有」,我敢保證會笑翻一幫人!歌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處理方式也不同,有的處理得很平淡,有的處理得扣人心弦。這些處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個小小的換氣、一個強調的重音、一個不換氣的長拖音或者一個驟然的收尾……這些就只能意會了。

第四是節奏感和音準。你見過一個3歲多的小孩聽到一個旋律就能敲打出加花的節奏嗎?你見過一個3歲多的小孩現場演唱,爸爸給他手風琴伴奏,隨時改變音調,他進唱的音調都是准確的嗎?你見過一個8歲的小孩在沒聽到任何聲音的情況下,要他隨時哼出「降E」、「升C」等任何音調的「1」的發音,哼完後在鍵盤上按下核對完全准確的嗎?這就是天分,演唱歌曲需要這樣的基礎,雖然不要他們那樣出眾,但一定不能弱。

第五是素質。這就是業余歌手和專業歌手的區別。其實光在聲音、情感、感受、節奏、音準這些方面比較,業余歌手有很多不比專業歌手差。差距就在素質。你知道自己唱歌時的形體和表情嗎?你可能有個模糊的形象,就是你投入演唱時自己想像自己的模樣,而這個形象很可能是你唱的這首歌的原唱的形象。但這些都是你的想像,自己想像的形象幾乎是完美的。你知道大家看到是什麼嗎?你用攝像機拍攝過自己的一次正式演唱嗎?其實當你上台的第一個眼神或者第一句話,就能知道你是業余還是專業。這里說的素質還包括對樂理的了解、樂器的了解、對音樂史以及對音樂常識的了解等,當然也有很多專業歌手也不全面,但我個人認為,如果要做專業歌手,就應該貫徹這些,要對得起「專業」這個詞。

理解歌詞

在學一首新歌之前,有幾次你是先把詞從頭到尾在心裡讀一遍的?又有幾次揣摩過撰詞者的心思和他表達的意境?一首歌曲,無論是先有詞還是先有曲,雙方作者都是認真揣摩對方(詞作者或曲作者)要表達的意境和思想,如果到了你這里,你居然完全不理會他們的用心良苦,就這么憑著自己的感覺唱,我覺得不妥。有些個性歌手喜歡按照自己的理解這樣表達自我,這種方式不是不好(而且我也喜歡這樣),但我會先把作者的意圖先搞明白再發揮。再說不是每首歌曲都適合你任意發揮的,有些詞曲你找不到更合適的表達,比如國歌。

在你深刻理解歌曲以後,你的情感處理方面一定會好很多,如果你的感悟能力強,你會情不自禁的把某個音唱重,某一個音輕輕帶過,一個激情的長音會拖得很飽滿……

話和唱歌,除了旋律、節奏、氣息,還有其它區別嗎?有,那就是吐詞的方式。請你隨意的用你說話的方式讀出「讓我一次愛個夠」,然後投入的把它唱出來……會發現唱的時候嘴型是向兩邊打開的,而且要誇張一些。如果你覺得差不多,就是你的吐詞有問題。所以唱歌要比說話嘴型要誇張,這樣吐詞才會更清晰、氣息更通暢、更宜於表達情感。

演唱國語歌,還是標準的好。比如「Z、C、S」和「an、ang」和「L、N」的區別是很容易搞混的。港台歌星有時會把個別字故意唱得不捲舌或捲舌,要不就是自己的舌頭打不過來、要不就是他們覺得那樣不好聽,或者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個發音。當我們翻唱他們的這些歌曲時,我沒有明確的主張,為了模仿,不糾正也行。但如果是要唱自己的風格或比賽,那就要改正了。

關於粵語歌,勸你們還是學好再唱,要不很容易搞笑的。就像我以前唱粵語歌一樣,自認為標准,現在才知道有差距。粵語中也有類似與國語中的「Z、C、S」和「an、ang」的微妙區別,不認真學是學不好的。

氣息

說道這個話題,就有些茫然,因為這是最不好用言語表達的東西。我在唱歌之前,練美聲兩年,給我的感悟很深,氣息基礎對我的幫助很大。一般沒有學過聲樂的人發聲很平,就用平常說話的位置(嗓子)發音,我們叫它聲音發「白」,沒有色彩、沒有過濾。以下我就表述一下美聲練聲的方法。

聲音應該以小腹為根源,想像聲音透過後脊樑,到腦後,到口腔後根,整個聲音應是豎立的,靠後的。請找一找這樣的感覺:你大口咬一口蘋果,露出上牙齒,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時,發出「嗯」的聲音,感覺聲音在口腔後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這就是美聲發聲的一個共鳴點。接下來把氣息下沉,小腹膨脹,稍在小腹用力一頂,在剛才的位置發聲,男聲喉結壓下,女聲多注重聲音在腦後靠上的位置,你會發現聲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經常靠牆練習有助於發聲,因為靠牆可以接觸你的後脊樑,讓你更容易找到感覺,並且胸腔的共鳴能和牆產生共振,讓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鳴的感覺。先從「米~媽」的練習開始,逐步升高,有助於練習高音氣息;再從高往低練習,這樣反復,總有一天你會找到感覺的。美聲講究「通透」,經常想像自己的聲音是豎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還講究的是「共鳴」,聲音通過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鳴後,會很圓潤、飽滿。要體會共鳴,你可以這樣做:閉上嘴巴,發出「嗯」的音,稍帶點深情的感覺,「嗯」的長一點,會感覺頭和胸前在震動,如果氣息好,這種共鳴會給你的聲音添色不少。仔細聽聽一些高大的美國人講話,就會知道什麼叫胸腔共鳴了(外國人的胸腔結構更容易產生共鳴)。

另外我還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長、不換氣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後面紅耳赤、只喘粗氣。肺活量要經常鍛煉身體才能保持。還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彌補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現象。首先就要練氣息,好的發聲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聲音通過嗓門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這一句時,氣息不穩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來,一下就把本來肺活量不足的氣放跑了,如果後面有不換氣的長句不把他憋死才怪。而氣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時話筒也不會出現一些撲聲。所以我建議大家練聲的時候嘴前放一盞蠟燭,盡量練聲時保持蠟燭不搖晃吧!這樣你的氣就會保持在你的體內長一些時間。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氣堅持得久還是憋住不出氣保持得久呢?當然這還需要歌手要放鬆,不要緊張,一緊張,心臟跳動加快,你的氣息就更穩不住了

這里我只能講這么多,這些是要靠感悟的。不過我要提醒的是,練聲是演唱流行歌曲基礎,千萬不要用練聲的方法直白的演繹流行歌,那樣就過於做作,就會像閻維文唱「一無所有」。

關於流行歌曲的用嗓,我的觀點是只要符合歌曲意境,要喊要破也未嘗不可,但這些都是美聲中絕對禁止的,所以我們要取長補短,因為我們不是為了唱美聲而練美聲,我們是為了唱好通俗才練美聲,就像武術要練馬步一樣,你見過打架的時候蹲著馬步打的嗎?

有朋友說這樣的表述很難理解,要我說說流行歌手裡誰的氣息很通透,就照著感覺去學更容易領悟,這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個人認為,女歌手你們就多聽一下「張惠妹」的吧,她可是天生通透的氣息;男歌手就多揣摩一下「滿文軍」的吧,他可是真正靠氣息在唱歌的,另外,張學友的氣息很好,但對於教學,滿文軍更適合

高音

這是朋友們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用他們的話,因為高音「夠拽」,呵呵!再次補充一下,好的演唱要綜合很多方面,不能說高音越高就是唱得越好。確實,很好的高音能給歌曲的高潮部分增添渲染力,但奉勸朋友們不要只知道高音的價值而忽略中低音,其實飽滿的中低音也很有感染力

唱高音的時候,氣息一定是以小腹、丹田為根基的,京腔講究「丹田氣」也是指的這種發聲位置。

找找感覺1:如果你是一個女孩,鞋子上突然有一隻老鼠,你會怎樣?估計會「啊~」的一聲長鳴,並且還有「假聲」的發聲位置。等你平靜之後,你在「啊~」一下看,大多數再也「啊」不上去了。為何?因為你收到驚嚇的的那一刻,你的小腹在緊張,(想想被驚嚇的感覺,是不是全身肌肉綳緊?)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根基,加上一股強大的氣流(可以理解成唱歌的氣息),直沖嗓子眼,聲音不高才怪。所以,你可以把飆高音的感覺理解成「緊張」、「振作」,記住,一切以小腹為根基,要唱高音不是抬起頭往上扯的,是感覺重心向下的一種反彈力。

找找感覺2:見過橡皮水管嗎?要水管里的水飆向更遠怎麼辦?掐緊水管前端,縫隙一小,壓力增大,水就沖得更遠。其實高音不一定要音量很大,有些歌手演唱高音時唱出很大的聲音,我們說那是用力氣和肺活量在唱,而不是在用氣息和技巧在唱。想像水龍頭理論,應該可以悟出些道理。

找找感覺3:地上有一塊很大的石頭,把它搬起來吧。你一彎腰,嘴裡數數:「一、二、三、走……」,我想這個「走」字你一定用了氣息。我不多說了,感覺一下吧,身邊有些什麼重的……呵呵!這只是一些我創立的讓你感覺氣息的方法,不正規,但很有效。

還要告訴大家一點,表現高音的能力與你本身嗓子條件有關,如果嗓子天生高亢是很大的優勢,比如「孫楠」就是典型的高嗓子,高音演繹不會那麼費力。嗓音條件不好的歌手就要靠大量的氣息和方法了,但不管是嗓音條件好或不好,聲音都是通過氣息唱出來的,就像香煙要通過過濾嘴一樣,聲音過濾一下會更美。

另外我還告訴大家一種心理方法,高音時想像你是在面對廣闊的大海高歌,望不到邊的海天一色,這樣的風光不值得你大聲吶喊嗎?

中低音

中低音一般要飽滿、深情為好。但也像高音一樣,很多人欠缺中低音的共鳴。低音是要靠胸腔共鳴和寬大的嗓音結構才能體現的,先天性比較強。以我的經驗,低音潛不下去的嗓音是很難練低下去很多,能下去幾個音階不錯了。如果一定要錄制低音豐富的歌,早上起來不刷牙、不洗臉直接錄,聲音會下去很多。所以,中低音欠缺的人盡量避免這樣的歌,揚長避短,同樣中低音豐富的人一定要好好發揮它的潛質,中低音唱好是很迷人的哦!

唱低音要胸前和嗓子放鬆,用嘆氣的方式可以加強一些共鳴,實在很低的地方可以加些氣息產生口腔共鳴,會感覺聲音渾厚一些。但不管怎樣,嗓音天生渾厚的人的發揮餘地要多得多。

唱中音要多加以潤色,包括吐詞換氣都具有美感,當然這又與感受唱功有關,中低音多聽聽「蔡琴」的吧。

整體與風格

很多歌手只注意句與句的細節,把演唱的細節單位放在「句」的上面,而不是在整首歌上。

把整首歌畫一條起伏的線條吧,你會知道哪裡該低調、哪裡該高亢了。眼光放高一點,就像足球場上的位置感一樣,盯著局部怎麼打出長傳進攻的有效配合呢?

除非有了一定的實力,否則別談風格。歌手前期我贊成模仿開始,但不要單一,多唱各種風格歌手的歌,耳濡目染的就掌握了一些共鳴、唱腔以及氣息的初步體驗,這是好事,到了成熟以後,加上自己的練聲和感悟,再挖掘自己的風格是水到渠成的事。

演唱要投入,但投入是要有一個度的,不是要你「使勁」投入,過分傷感或喜悅,在理解詞意的基礎上,有分寸的投入即可。比如有些類似的詞:「……你怎麼捨得我難過……」,我就見過唱得痛苦至極的人,那樣就沒有感染力了,反而覺得好笑。但我也見過一個真正失戀的朋友在卡拉ok唱這首歌,演唱的時候面無表情、唱得很平靜,嗓音滄桑,唱腔演繹出來的那種無奈和孤獨感染了現場的每一個人。我覺得這就是剛剛好的分寸,不需要抱頭痛哭。但又有幾個人隨時能演繹這么到位的呢?這就要靠歌手的音樂感受了。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有些朋友在模仿歌星時,不自覺的誇大了明星的特點,比如模仿張學友時,會過分壓著嗓子做出那種怪怪的厚實的聲音(那時張學友早期的一個特點,現在好像不多見了);在模仿張國榮時,會誇大他的那種大舌頭似的靠後的共鳴;模仿王菲時更是那種讓人覺得好笑的舌頭打結的怪音。其實仔細聽聽原唱,並沒有那麼誇張。我就聽過一個聲音很像張學友的朋友唱歌,每次唱學友的歌的時候都沒有把握分寸,後來我勸他多些本色,反而更像原唱了。其實有時候旁觀者清,多請教朋友們的意見會很有好處。

另外,情感豐富的人唱歌會比情感平淡的人要演繹得好。與歌曲中的情感產生共鳴,也需要歌手的生活閱歷豐富。經歷得越多,感悟得就越透徹。

這可是很多朋友追求的東西,呵呵!認為沒有顫音就不夠專業、不夠拽。殊不知顫音在歌曲里只是一種表達方式而已,沒有顫音就不能唱好歌嗎?

顫音,實質是用氣息演繹歌曲的時候,強大的氣流沖擊口腔和鼻腔後部所產生的震動,小腹給予氣息的壓力產生了氣流。我倒不贊成流行音樂一定要用這樣死板的方式產生顫音,有些歌星通過喉結的抖動(劉德華)和嗓子眼的一緊一松(張信哲)「做」出了顫音。這些都是一些小的技巧或是一種風格,但在很多高潮部分,他們也具有強大氣流的顫音。所以,還是那句話,氣息是根本。用了氣息,自然會有氣流的沖擊產生顫音。對於流行歌曲,有些低調的地方不需要像唱民歌一樣每個字都在氣息上,有時似一種悄悄話,有時像一種無奈的嘆息,不會有強大的氣流支持你的顫音,這時就需要你用一些小技巧來修飾你的尾音,我認為流行歌曲的顫音表現不完全靠氣息頂出來,有時候抖抖喉結,控制嗓子眼裡的聲音也未嘗不可,只要整體在歌曲的氛圍之中不受影響即可。

沒有顫音的朋友如果鐵定對顫音垂涎三尺,就從模仿開始吧——模仿救護車叫喚。好笑吧?這只是沒有聲樂老師在身邊、一種自我揣摩的方法,當然不屬於常規的聲樂練習。發出「嗚嗚」的依次循環高低的滑音(稍快),他能讓你找到抖動喉結的感覺,慢慢的吧「嗚嗚」的發音轉變成「嗯嗯」的發音,再慢慢的轉成「你~」的發音,再唱一些「你」結尾的一句歌……呵呵,這只是一種感受喉結抖動的顫音方式,與氣息發聲不一樣,保准聲樂老師看了會氣死!但沒件事都需要循序漸進,慢慢揣摩,不妨試試

F. 到底怎麼唱歌

1、通讀歌詞,體會歌詞用意

在准備學習一首歌曲的時候,不要拿到歌曲就著急唱旋律,我們應該先將歌詞認真的讀幾遍,要有感情的去朗讀,先深刻的體會作詞者的用意,看看能不能將歌詞描述的場景帶入到我們的真實生活中,當我們完全了解這首歌想要表達的含義在以後,在唱歌的時候才能更加用心用情,才能將歌曲要表達的感情抒發出來。

2、學會用氣息唱歌

不要亂喊亂叫,要學會用氣息唱歌。以氣帶聲,用嘆氣的感覺唱歌,一定要讓氣息先出來,然後再把聲音帶出來,很多人把這最關鍵的一步搞反了,所以聽上去全是聲音而沒有感情,而且這樣的聲音錄音的話會炸麥。推薦多聽聽孫伯綸、楊宗緯歌曲,他們唱歌的特點是氣感非常好,很能打動人。

3、通過發聲技巧美化音色

表達一首歌曲的情緒,全身心的投入雖然很重要,但我們也需要藉助一些發聲技巧,例如通過共鳴來美化音色,通過顫音等方式為歌聲增加藝術處理效果。

文章圖片2
4、結合現實,真情表達

在唱歌的時候不要過分注重音調、旋律和技巧,應該將自己的真情實意表達出來,充分發揮我們的想像力,把歌曲描述的場景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5、歌曲結尾的處理

歌曲的結束方式有「由強漸弱」、「由弱漸強」、「強到底」和「弱到底」等方式。但不管是那一種,一定要將感情保持住,不能鬆懈。有個完美的結局,整個過程才會顯得更加完美。

G. 唱歌時的氣息支撐對抗有圖片嗎詳細一點的。

我們唱歌是這個呼氣的狀態。呼氣的時候,隨著體內的氣體的排出,我們的肺部就會收縮,然後胸腔就恢復到原來那種癟的狀態,這時我們的橫膈膜也會恢復到原來那種向上凹的自然狀態,隨之我們丹田附近的向外膨脹感也會消失。在我們歌唱中,難就難在了這里。我們唱歌是個呼氣的狀態,但是在唱歌的整個過程中,我們要保持住我們吸氣時的那個狀態(也就是上面我們說過的那種通過吸氣打開的狀態),在呼氣的同時要保持住吸氣時的狀態,這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所以說這也是歌唱中比較難的一部分。這一吸一呼就形成了所謂的氣息支持。希望你能聽明白,也希望對你有幫助。

H. 初學者怎麼學唱歌

一.氣泡音:聲帶積極工作的起點,發生器合作狀態的簡單體現,用來初步的定位聲能轉換時的空間位置。
看到這里,大家會有個疑問:GPS?,呵呵,其實不是這樣的。首先我們要在放鬆的情況下發出一個氣泡音(不會的朋友可以想像一下早晨起來伸懶腰的時候,喉嚨里出現的那種泡泡的感覺,這就是氣泡音),哈哈,但別高興的太早,這只是一般時候的氣泡音,還有唱歌時候的氣泡音。要做到正確的氣泡音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上下移動,前後移動,氣泡音轉聲音。
1.前後移動:我們可以把舌頭吐出口外(要寬寬的、扁扁的),有點像弔死鬼的感覺,呵呵!然後做好這個動作後我們再發出一個氣泡音,這時會發現聲音比較靠後了,感覺更容易出來了,那麼這部就完成。
2.上下移動:我們可以吞一口口水,或者吞咽東西,這是喉結會自上而下的動,然後當我們的喉結走到最低處時,我們把它停住,然後再發一個氣泡音,這時,可以感覺到你的聲音是從鎖骨,甚至是胸口發出來的,那麼這樣聲音的深度也有了。然後綜合上面的動作,就是正確的氣泡音了。
3.氣泡音轉聲音:會了氣泡音之後,不是說完事了,因為我們不是用氣泡音去唱歌。這個時候就要和聲音聯繫上了。具體做法是這樣,首先以正確的氣泡音為起音,然後氣泡慢慢縮小(密集),接著氣泡音和聲音各一半(此時聲音聽上去比較沙啞),最後氣泡音減少,聲音完全出來。PS:這里說的聲音完全出來是指在氣泡音的位置上,不能偏移。我們可以把氣泡音和聲音的比例看作是9999:1。切莫吧位置丟掉。
好,以上是氣泡音的講解,下面繼續:
二.初級氣息
有人看到這個標題,腦子就會想到什麼氣沉丹田啊,什麼腹式呼吸啊等等的高級技術,但是在初級裡面都是浮雲。下面我來說說什麼才是初級氣息,學習要一步一個腳印,不要好高騖遠,這樣成功總是溜得很遠。
初級氣息:「呼」和「吸」這兩個動作的有規律的交替。
有人看到這個解釋會說「白痴啊,這誰不知道,不知道的人是傻子」艾,你先別笑,這裡面可有很大的學問哩o(∩_∩)o...!!!
1.體會氣息:不管怎麼樣,活人都有氣息,我們首先嘗試不吸氣,而直接呼氣或嘆氣。相信任何一個人都能做到,因為人體內不可能沒有氣息,唱歌的氣息不在於吸多少,而在於合理的控制運用。
2.先行後停:不是叫你排隊啊,首先發聲(記住運用前面學過的方法來發聲),但是體會在時間上開始的時候先有氣息再有聲音,然後結束的時候聲音先停止,然後氣息再停止。
3.呼吸交替:在每句開始的瞬間用最簡短最鬆弛的方式吸氣,然後馬上投入到積極的、有控制的呼氣(唱歌)中,如此反復。比如說你唱1-2-3-3-2-1,我們的換氣點要在第二個3的開始。這里說一下吸氣,不是像美聲教程里講得要找聞花的感覺,因為那樣吸氣聲音過大,那麼你錄下來的聲音裡面就會有很大的呼嘯聲,會影響歌曲的整體,說穿了,唱歌是「呼」的藝術,所以我們要在「呼」上做文章。我們應該口鼻同時進氣,要放鬆,甚至感覺不到吸氣,而是一個放鬆動作,比如說:部隊里的1-2-3-4這樣,你會感覺到你念好1,根本就沒有吸氣的動作,就接下去念2了,其實你在2還沒來的時候,橫膈膜已經歸位了,我們稱這叫自動吸氣法。
4.弱延音(絲)的練習:這個應該都會,但是要注意,發這個音,聲帶是不震動的,有的人直接用口腔的氣息發,這樣是無效的,一定要感受氣息從肺部經過喉嚨,進入口腔到萌芽直至口外,產生「絲」這一整個過程。輕輕發「絲」並延長15秒,換氣候繼續(注意換氣的位置),多口氣為一組。
大家不知道有沒有發現,有些人沒學過任何聲樂技術,但是他的聲音很好聽,還能模仿多位歌星,那麼這個我們就要說一下下一個我們要學的技術~傳聲。
三.傳聲:通過塑造腔體的形狀、數量和硬度來傳遞、修飾、改變音色的那一部分肌肉群,它關聯著咬字和發聲這兩大部門。
有些人說要唱出自己的風格,不要模仿。其實這根本沒必要,因為你是一個學習者,沒必要去固定自己的音色,音色越多、越豐富,這個人以後的成功率越大。好,下面來講講傳聲怎麼做~
1.前大後小:首先把嘴張開,然後我們想像著在自己的上齶和舌頭的兩條邊朝你的口腔內部劃兩條線並在最深處逐漸靠攏,這個時候,你感覺喉嚨里吞著個雞蛋似的。
2.上展的動作:分為面部的動作和口蓋(軟齶)的動作。
面部的動作:a.保持驚訝的表情,b.皺鼻子,c.在皺鼻子的動作上鼻子兩邊的肌肉向兩側伸展。
口蓋動作:首先我們可以平躺,利用地球引力來體會,當你平躺時,你感覺口蓋會往下掉的感覺,關鍵是你起來時也要保持住那感受就對了。還有口蓋要盡量放鬆、柔軟,不能用力過度,否則會僵硬。也不能抬起軟齶,這樣會喪失咬字能力,是朝後下舒展,這個時候你感覺很想打哈欠,很想打噴嚏就對了。
3.下巴的動作:a.下巴和脖子的夾角保持在90度左右,下巴的肌肉要保持柔軟。b.舌頭放平舒展,蓋住槽牙,這個時候有點惡心的感覺。
啊,累死了,說了那麼多。好,繼續,下一個是咬字。
其實咬字我們只要學會五個母音和牙關的動作,尤其是牙關,一些想唱特別高的音的朋友,要注意牙關。
五母音:a(阿)e(厄)i(衣)o(喔)u(嗚);
a:大口型,很開放的一個母音,口腔空間最大,這個音容易犯得錯誤是動作過分誇張導致緊張,懶散導致閉塞。
e:中口型,口型比a小一半,特別注意要用上嘴咬字,這個音容易犯的錯誤是用下半個嘴來辯字。
i:小口型,在e的基礎上口型再小一點,幾乎閉著嘴一條線的,前齒幾乎碰到,但裡面的槽牙不要碰到,這個音容易犯的錯誤是淺和扁。
o:圓口型,注意嘴唇要貼緊牙齒,盡量露出門牙來,這個音容易犯的錯誤是嘴唇撅起來。
u:扁口型,在o母音的基礎上把嘴順著牙齒閉起來,這個音容易犯的錯誤是嘴唇過於用力。
下面是牙關的動作。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牙關:上頜和下頜的交界處就是牙關。正確做法應該是這樣的:
把上半個嘴往前上方張開,下半個嘴基本保持不動,然後用舌尖和門齒來辯字,就感覺像你咬蘋果時候的感覺。
以上就學習了唱歌當中的」四大部門「,別小看它喔,它們在你唱歌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以後學到高級技術時,它們還是佔了主體,所以要把四大部門用1+1+1的方式去練習,一個技術的前提下去串聯另一個技術,以此類推。那麼我相信你是真正的開始唱歌了。
下面來講一下初級的最後一課:點小連聲線,質氣磁樂聽~
首先解釋一下標題:點小就是你的發聲的面積要小。這里的聲線是聲音傳遞的軌跡,後面那句就是指質感、氣感、磁性、樂感、聽感。
要做到以上幾點想要學會三個技術:點小、聲線、靠前。
點小:我們第一步首先可以在發聲位置保持的情況下把聲音變得嗲一點、細一點。你唱歌的聲音越不像你平時說話的聲音,就越好聽。第二步先把傳聲通道打開,然後發一個比較粗(點大)的音,接著保持拿個通道,把聲音唱的細一些。也可以閉嘴發HM(哼鳴),然後改變咬字轉成a母音,這樣發出來的a比你原來發的a點要小。
聲線:我剛才說過這里的聲線是聲音傳遞的軌跡。我們先可以想像一下肚子咕咕叫,然後把這個聲音轉到喉嚨,這時有氣泡音,然後再到口腔,接著到鼻腔,最後排出體外,這就是聲音的傳遞。
靠前:這里所說的靠前不是前對前,而是由後至前。舉個例子:你要扔一塊石頭,假如你把收放在前面扔,那肯定扔不遠,如果你把手放到後面然後再做個往前的動作,那就會特別遠,其實聲音也是這樣,要在最深、最靠後的地方往前上方傳遞,這樣的聲音才是具備了以上幾點的感受的。有的人沒用多大的力喊一個人,那個人哪怕在100米外,也能輕易聽到他的聲音,這就是這節內容的魅力所在。

閱讀全文

與唱歌簡單動作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古風情侶圖片大全集 瀏覽:487
女生坐在肌肉男肩膀上的圖片 瀏覽:568
生化丸怎麼吃圖片 瀏覽:707
動物牙齒簡筆畫可愛圖片兒童畫 瀏覽:590
皮皮穿衣服圖片 瀏覽:165
word游標為什麼點不到圖片下面 瀏覽:229
動漫撐傘圖片唯美 瀏覽:82
美女鍛煉身體圖片 瀏覽:653
嫦娥原皮建模圖片高清 瀏覽:835
雪中少女動漫圖片 瀏覽:742
如何才能成佛的圖片 瀏覽:303
教師節可愛手抄報圖片大全 瀏覽:894
未來風動漫圖片 瀏覽:773
竹子素描圖片大全 瀏覽:678
有劉海的發型男生發型圖片大全 瀏覽:530
女孩恰恰的圖片 瀏覽:636
怎麼保存放大的圖片 瀏覽:110
簡單圖片大全唯美 瀏覽:996
黑暗系圖片女生霸氣黑白 瀏覽:311
短發8歲女孩子圖片 瀏覽: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