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畫竹子怎麼畫
應該購一些專門畫竹的教材,系統的學習和練筆
⑵ 國畫竹子圖此
劉海青的竹報平安和虛心有節都很不錯。
⑶ 國畫的竹子怎麼畫要簡單一點的百度圖片
1、首先准備工具,是畫好竹子的第一步:毛筆選擇狼毫或專用的大蘭竹筆;書畫墨或書畫墨汁;宣紙採用生宣;還要鋪上一條專用的畫畫的氈毯,便於保持墨色而不會吸收和沾染。
⑷ 你了解水墨畫竹子的畫法嗎
馬少君作品
墨竹畫法
介紹
在中國的文化中,竹子是堅貞、 有節氣、有骨氣的象徵。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用他們的如畫妙筆贊美過竹、描摹過竹,就連偉大詞人東坡居士也曾這樣贊嘆「寧可食無肉, 不可居無竹…」。傳說唐代李靖見北都童子寺有竹 , 只長數尺, 便令主管僧寺的和尚每日報竹平安 ,此後, 人們便把一切平安信息都叫 「 竹報平安」 。 古人還曾留下諸多詠竹詩句 「 高節人相重 , 虛心世所知 」, 「 直饒歲冷無調葉, 任是霜凌不變心 」 。詩仙李白又有 「 開門風動竹 , 疑是故人來」 句, 稱竹為 「 故人「。竹子畫是中國繪畫中的傳統題材,它為歷代畫家所喜於描繪,那麼該怎麼畫水墨畫竹子,水墨畫竹子的畫法有哪些呢?
寫意竹子創作
應注意黑、灰、白的處理和水墨濃淡變化;
構圖應有章法,疏密得當,根據自然生長規律進行創作;
枝幹應挺拔有力,根據生長規律節節分明;
寫意畫竹葉子的組合用筆應分為「個」、「介」、「少」、「分」等幾種組合構圖;
寫意竹子創作筆法變化莫測,選擇自己最理想的幾種手法,加以熟練和完善最後形成自己獨有的創作手段;
從簡單入手,先觀察歷代名家佳作,嘗試臨摹,待熟練之後可以加以完善創作;
切記:「筆在心裡、心在筆端、胸有成竹、枝枝連葉、葉葉連枝」的創作秘訣。 此外,中國畫寫意創作貴在隨心所欲,因此作者的心態很重要!畫如其人在寫意竹子里能夠表現的淋漓盡致
在畫竹的學習上也不可全沿襲前人技法。要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變化, 廣收兼蓄,古代 的、 現代的、 當代的, 凡是有參考價值的 都學習吸收, 以適我用。 如在畫粗毛竹時 根據需要採用提斗正反互用, 畫出大 小不同的竹竿, 然後補枝畫葉, 待全乾 後, 在紙的背面施以桃膠、 礬水等, 再染 畫淡墨竹葉, 增加層次, 虛葉並施水沖之 使其滲化, 產生虛實關系, 有層次, 有空 間, 有厚度感, 使竹子與自然渾然一體。 筆墨情趣自然生動地呈現出來, 使其表 現技法能很好地為畫面的主題、意境服務。
⑸ 中國畫竹子畫法
所需材料:墨、中號狼毫筆、書畫紙。
第一步:取中號狼毫筆, 筆尖蘸墨,側鋒用筆,畫竹竿,要留有節空。畫竹節時偏下的竹節較短,向上依次變長。
⑹ 國畫竹子畫法
竹子是「四君子」當中的一員,即梅蘭竹菊。「四君子」是我國國畫中常見的繪畫題材,其中竹子以其謙遜有禮,堅韌不拔的品格寓意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歷代畫家喜愛畫竹,通過畫竹表達自己堅韌不拔的高尚品格,直至今天,竹子依舊是很多國畫愛好者的必畫題材。那麼,國畫竹子應當如何畫呢?
國畫竹子一般先畫竹干。竹干就像是整副畫作的一個主體,一個大概的結構。竹乾的繪畫對於對於整體畫作的走向布局和結構有著重要的作用,應該說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畫竹干時應該做到心中有數。竹干不應該被畫在畫面中央,如果竹竿畫的較多,應當用竹葉和竹枝將其掩藏。竹竿是一節一節組成的,因此在畫竹乾的時候要從竹節開始。畫竹節的時候落筆要乾脆,竹節平直行筆。在畫竹枝的時候,小枝和短枝宜用雀爪枝,大枝宜用鹿角枝。行筆要迅速,不可遲緩。
畫竹葉也叫寫葉,所謂的寫是指在畫竹葉時可以引用書法的技法。畫竹葉時下筆要有力,一氣呵成,不可重復,不可更改。竹葉的粗細也有講究,竹葉不能比桃葉粗,也不能比柳葉細,而且盡量能一筆畫出兩種顏色。畫竹葉有很多禁忌,例如禁止孤葉,禁止並立,禁止像是樹杈,禁止像手指等等。
畫竹時應當注意,竹葉在不同的天氣下會有不同的形態和變化。例如,風竹。在畫風竹時應突出竹葉的動態,竹葉會朝向著風向變化,竹葉的走勢與風向相同,並且注意的走向是四面八方的,並沒有固定的朝向。下雨時的竹葉朝向通常是向下,雨珠壓低竹葉使其向下垂落。而且在畫雨竹時用墨應用濕墨以突出雨霧的朦朧之感。晴竹竹葉多為仰葉,用筆要有氣。在畫雪竹的時候墨色應濃,並且多留白,以突出雪的質感。
⑺ 國畫基礎 怎樣畫竹 / 竹子畫法
竹子在水墨畫當中是最見功夫的,竹葉一般已個字介字型穿插,其中隨風雨而變化,枝幹各種竹的不同畫法也不一樣,我畫毛竹用大小適中的羊毫。將淡墨調好水分要把握不能多也不能少,在將筆尖點一點濃墨由下向上橫筆用力均勻地推去,沒一節必須留白為節。完成竹桿後用流暢的線條畫竹節。一般初學最好是臨摹,這樣只要有興趣很很快掌握要領。現在書店教材很多,可供參考。
⑻ 國畫的竹子怎麼畫
畫竹先畫竿。畫竿時注意中間部分的竹節較長, 上下兩端的竹節較短。點節時筆墨較重,行筆如寫書法,不要完全地重復,注意濃淡干濕變化。
在主要的竹竿上加分枝時,不要只加一邊,以免畫面重心不平衡。小枝的形態如鵲爪。而畫風,雨竹時,會有相應的變化,請留心觀察。
畫竹的用筆如同寫書法的用筆。畫竹根及主幹時如「楷書」筆法,穩健而力透紙背;畫小枝杈時則用「草書」筆法,行筆流暢,一一氣呵成。初學畫竹,還是要求筆筆送到,不求速度,有了一定的基礎,再追求更高要求。
一幅畫面中如出現幾根或幾十根竹,要注意各根竹和竹節處,不要在一條水平線上。畫竹竿時應有筆墨變化,通過竹竿的粗細,用墨的濃淡干濕等來營造出虛實關系和空間感。
畫竹葉,前人總結了許多方法,最基本的組葉形式有「個」字,「介」字和「分」字。這些組葉形式多以字取名,如「女」字,「人」字,兩個人字為「重人」,還有三筆並排下垂,一筆橫提畫出的為「一川」等等。也有以象形命名的,如「魚尾」,「落雁」等。
不同的組葉形式,可以表現不同狀態的竹葉特點。例如,「一川」的形式適合表現風竹,「重人」形式則適合表現晴竹,「分」字形式比較適合表現雨竹等。畫一根竹子和竹葉時,可選擇一兩種相近的組葉形式,相互疊加,既有變化又較統一。選擇的形式太多,會使畫面混亂,不好收拾。
掌握了這些基本組葉形式後,在實際繪畫中還要靈活運用。組葉的相疊相破,會使畫中的葉子富有生命力。
畫竹的頂端或枝梢稱為「結頂」,可以說是亮相的地方。如何「亮相」?沒有一定之規,還是要把基本組葉形式畫好,以生動為原則。多到大自然中寫生,多觀察,多體會。
⑼ 國畫,畫竹子的技巧
竹子一般是學中國畫的起手式,通過畫竹子,了解,用筆用墨的基本方法,也領會了,竹子那種中空外實的謙謙君子之風。畫竹子用筆一般是先輕後重再輕,也有少數是先重後輕,看竹子葉片的角度,按照芥子園畫譜上面總結的,
畫竹的方法,有個字吧,介字法,一組竹子基本上都是用這樣的方法,來構成組織的葉片。畫竹子,還要注意,葉子的方向,不可以同時朝一個方向,也不可以四面八方出葉子,這就需要觀察生活,到自然界裡面去觀察,竹子葉子的形態。
畫竹子同時還要注意用墨的深淺,濃淡,不能全用一個顏色,中國畫中的淡墨,表示遠,濃墨表示近,通過不同的顏色表現竹子的遠近,另外,一組葉子還要有大有小的搭配,有露有藏,這才符合自然界竹子生長的特性。
(9)竹子水墨畫圖片簡單擴展閱讀:
筆法:
筆法是由行筆而形成的。行筆包括起筆、運筆、收筆三個部分,起筆和收筆逆入藏鋒、自然含蓄,行筆要有力度。用筆要意在筆先,以意使筆才能因意成象,筆自動人之處在於有意趣。筆要有力度,
古人稱筆 「力透紙背」、「骨法用筆」、「力能扛鼎」,就是強調用筆的功力,力度與方式,所以用筆要全神貫注、凝神靜氣、以意領氣、以氣導力,氣力由心而腰,由腰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指,
由指而筆端紙上,於是使產生了具有節奏和韻律、奇趣橫生的用筆。 運筆有中鋒、側鋒、逆鋒、拖筆、散鋒等區別,以中鋒用筆最重要,它是筆法的骨。
筆鋒可分中、側、逆、拖、散數種。
中鋒用筆。握筆較直,使筆頭中間有力,筆鋒基本上在筆痕的中央,筆痕呈圓柱形。
側鋒用筆。筆鋒略向左右傾斜,使筆尖、筆腰同時一側著力,筆痕變化較多,有時出現一面光一面成鋸齒形的效果,能同時表現線與面。
逆鋒用筆。將筆頭倒逆而行。順筆作畫時,筆根在前,筆尖尾隨;逆鋒用筆則相反,筆尖在前,筆根尾隨,自上而下,自右而左逆毛而行,具有蒼勁、古拙的效果。
拖鋒用筆。拖鋒也叫拖筆、露鋒。筆頭側卧於畫面,順毛而行,筆痕舒展流暢,自然松動。
散鋒用筆。筆毛散開而筆痕豐富虛靈、輕松飄逸、面積較大,皴擦點簇常用散鋒。
五代荊浩在《筆法記》中提出:「凡筆有四勢,謂筋、骨、肉、氣。筆絕而不斷謂之筋,起伏成實謂之肉,生死剛正謂之骨,跡畫不改謂之氣。」
古人總結了用筆的幾種特點:
1.平,如「錐劃沙」,力量勻實,不結不滯,只有控制住筆,線才能平實有力。
2.圓,如「折釵股」,豐腴,光滑圓潤,圓轉有力,富於彈性,轉折自如,剛柔相濟,富於彈性而有力量。
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積點成線,不漂不浮,象刻進牆皮,沉穩有力。線條是高度控制,行處皆留,意到筆隨。宋郭熙說:「一種使筆,不可反為筆使;一種用墨,不可反為墨用。筆與墨,人之淺近事,二物且不知所以操縱,又焉得成絕妙也哉?」
4.重,如「高山墜石」,下筆就有力量,筆的壓力要大,要壓得住紙,充滿力量,力透紙背,入木三分。
5.變,如「百川歸海」、「驚蛇入草」。
墨 法
中國畫又稱為水墨畫,墨在中國畫中就是黑色。中國畫古代有墨分五彩之說,即黑、白、濃、淡、干、濕六種效果。墨的方法是為了體現繪畫的豐富變化,「筆為骨,墨為肉」。所以墨法可以說是一種用水的方法。
根據水的多少,我們分為焦、濃、重、淡、清五個變化階梯。因為墨有新、舊、陳、變,又把墨質分為新、焦、宿、退、埃五種質。由於墨色的不同處理,產生了不同的墨的變化形象,可分為枯、干、潤、濕、漓五種感覺。
在筆墨中,筆法更強調內力,而墨講求「活」和「變」。 古人把用墨的種種變化歸納為如下的方法稱為墨法。
用墨之法,前人有很多經驗,總結起來,主要有七法:濃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積墨法、潑墨法。「古人墨法,妙於用水。」所以墨法,離不開水的運用。
濃墨法。運用濃墨,要濃而滋潤、活脫。用筆頭飽蘸濃墨後速畫。
淡墨法。有濕淡、干淡兩種,濕淡是筆上先蘸清水,然後蘸少量濃墨,略加調和後速畫。
焦墨法。焦墨用法關鍵在於筆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運筆擠壓中,使水分從焦墨中滲出,達到焦中蘊含滋潤的效果。
宿墨法。分濃宿、淡宿兩種。由於宿墨脫膠而含渣,墨跡顯露。故用筆時要注意虛靈、松動,更不得拖塗。
破墨法。分濃破淡、淡破濃、干破濕、濕破干,還有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等多種變化。破墨法要注意在墨色將干未乾時進行,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滲化。用筆的方向也要注意變化,直筆以橫筆滲破之,橫筆以直筆滲破之。
積墨法。用濃淡不同的墨,層層積染,稱積墨。積墨法的特點是必須等前一遍墨色干後,再畫第二遍,才能使畫面墨色層次分明、渾厚華滋。
潑墨法。有二種潑法,一種是墨水直接潑灑在紙上,根據自然滲暈的墨跡,用筆再加適當點畫。另一種是用筆潑墨法。這種潑法,便於控制。
沖墨法。是用墨畫後,乘濕速以清水沖淋,使墨自然滲發。
漬墨法。常用松煙墨、漬墨入畫,往往墨色濃黑而四邊淡開,得自然之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畫技法
⑽ 怎樣畫國畫竹子
(一)畫竿的方法。竹竿挺拔堅韌,不宜用柔軟的筆,硬毫或兼毫便於表現。根據竿的粗細選擇筆的大小,大筆畫粗干,小筆畫細枝和枝梢。國畫竹子有哪些畫法?一般筆順從根向梢,由下至上,若枝竿倒懸下垂,則由上至下,握筆略側稍逆,一節一節地畫上去,發竿時筆酣墨飽,近枝葉處逐漸輕虛下來,為生枝布葉留下餘地,每筆起止有明顯的頓挫,象股骨、肱骨那樣,兩頭略粗,中間較細,又如同書法中的「一」字那樣,起止處稍事強調。
(二)畫節的方法:國畫竹子有哪些畫法?國畫竹子的竹節常見有兩種格式,一種是「八」字式,有些象「冠」字的頭那樣用筆連貫起來,古譜稱「蜻蜓眼」或「鳥看腹」,依形取名。這種方法表示視點低於竹節,竹竿似有向內傾倒的感覺。
(三)畫枝的方法:竹竿細長,線條更強調剛健秀拔,速度較快,表現出用筆的力度。竹枝為互生狀態,一般竹節並生兩枝,另一節在方向相反處生枝,左右交錯,舊譜有「安枝分左右,不許一邊就」的說法。細竿小枝多不畫節,可以簡略,線條起止要有頓挫,連接處即為關節,若拘於小節便會瑣屑。
竹子的畫法有好多,但不宜學會。有一個簡單的畫法,就是用刷子畫。將刷子先沾上水,兩側沾上墨,一筆畫到底即可。這是徐悲鴻的發明。別看竹子的畫法很簡單,就由竹竿和葉子組成,但要畫得灑脫自如,著實要下一番苦工夫。畫竹子其實也很簡單,只要一筆一筆把一節一節竹竿畫出來,再添上竹葉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