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何仙姑是什麼人物
八仙是漢族民間傳說中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說法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代吳元泰《東游記》始定為:鐵拐李(李玄)、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呂岩)、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據華軒居士考證,北宋中期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聚會時始有八仙之說。後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名言。
Ⅱ 求!!!!何仙姑圖片
Ⅲ 何仙姑是什麼人
何仙姑,苦修積善才修練成仙,
是世傳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原型為一個容貌非凡的女性,經常手持荷花。其身世有多種說法,其中在流傳比較多的傳說中,除廣東增城說之外,還有廣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多種說法,相傳於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列入八仙。
Ⅳ 誰知道八仙的形象是什麼呀
「八仙」在中國早已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日常生活中,「八仙」隨處可遇。傢具有「八仙桌」,武術有「醉八仙」,甚至喝酒劃拳也會喊出「八仙」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已成為常用的比喻。
「八仙」個性各異。他們當中,上有皇親國戚,下有遊民乞丐;有的冠服袍帶,有的衣履不整;有的仙風道骨,有的邋遢醜陋;有的老態龍鍾,有的青春年少;有男的,也有女的。可說是五花八門,老中青結合,令人眼花繚亂。「八仙」指的是李鐵拐(鐵拐李)、鍾離漢(漢鍾離)、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韓湘子、藍采和、曹國舅八位仙人。遠從唐朝開始,「八仙」的傳說就已在民間流傳,但為這八位仙人「定位」,卻在明朝。
「八仙」中形象最醜陋的莫過於李鐵拐,可是人不可貌相,論資格卻數他最老。據說他本名李玄,由太上老君直接點化成仙。他本不醜陋,只因有一回靈魂離體遠游,徒弟誤以為他已經死去,就把他的肉體燒掉;等他靈魂歸來,已找不到原來的軀殼,只好借用一個餓死乞丐的屍身復活,於是才變成那副丑相。乞丐是個蹺腳,所用竹杖經他作法,變成了一根鐵拐,由此得名李鐵拐。
李鐵拐
手持大芭蕉扇、挺著個大肚子的是鍾離漢。鍾離是復姓。據說他生於漢朝,所以又叫做漢鍾離。他是李鐵拐的徒弟,受點化上山修道成仙,曾用飛劍斬虎,為民除害,又能點石成金,救濟窮人。他是呂洞賓的師傅。
鍾離漢
諺語說,「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呂洞賓名岩,號純陽子。傳說他是唐朝人,由於沒能考上進士,心灰意冷,轉而到處遊山玩水。他在六十四歲那年遇到了漢鍾離,得授仙法,入終南山修煉成仙。他身背寶劍,雲游四方,扶厄濟困。關於他的傳說,在「八仙」之中首屈一指。
呂洞賓
「八仙」中唯一穿官服的是曹國舅,論形象最體面,而資格卻最淺。傳說他是宋朝人,名友,因為是皇帝的姻親,人稱曹國舅。他雖身份顯赫,倒是心地善良,眼見其弟仗勢作惡,擔心總有一天遭到連累,就拋棄家產送給窮人,自己入山修道。後來得到漢鍾離、呂洞賓的引導,就加入了「八仙」的行列。
曹國舅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子。傳說她是唐朝人,生於廣州附近。她的家鄉有條雲母溪,盛產雲母。雲母是道士煉丹的原料之一,據說有使人長生不老的效用。何仙茹十四五歲的時候,吃了雲母粉變成仙人。還有一種說法,何仙姑是呂洞賓的徒弟,受到呂洞賓的點化才成仙的。
何仙姑
從形象看,張果老年紀最老。他姓張,名果,因為年紀大,所以人稱張果老。這個人在正史里倒是有記載,當然不是作為神仙,而是作為一種有特異技能的人。傳說唐朝武則天的時候,張果老已經有幾百歲或者千餘歲了。武則天派人去中條山找他,可得到消息說他已經「死」了。怪的是後來人們又在恆山見到了他。後來,唐明皇召他進京,演出種種法術,大得贊賞。張果老與眾不同之處是倒騎毛驢,這毛驢還能像紙那樣折疊起來,放在衣服里,要騎時拿出攤開,又變成一頭驢子,真是方便極了。
張果老
說起韓湘子,傳說他是唐朝大文學家韓愈的侄子。一年冬天,他在韓愈跟前表演仙法,使牡丹花在嚴寒的季度開放,更奇的是每朵花上還有詩句。又傳說,韓愈因為勸告皇帝不要過分迷信佛教而獲罪,被降職調到廣東,韓湘子趕來送行,告訴他許多未來之事,後來都一一應驗。
韓湘子
藍采和在「八仙」中是個身份不明的人物。他並不姓藍,只是因為經常穿一件藍色的破衫,所以人稱藍采和。傳說他一隻腳穿鞋,另一隻腳光著,手拿大拍板,常在街頭賣唱,浪跡天下。他喜歡喝酒,有一次在酒樓喝醉了,聽見空中傳來一派笙簫之聲,就應聲而去,飛升上天。
藍采和
「八仙」的事跡,虛虛實實,這正是民間傳說的一個特點。道教的神沒有嚴格規定,可隨便「委派」,「八仙」人物大都來自民間傳說,後來全被當作道教的神仙。
舉報/反饋
今日熱榜
1
新冠疫苗共接種約6萬名受試者
2
外交部:望印方抓緊移交走失人員
3
逃亡30年後自首得知未涉案
4
陳奕迅稱很久沒有收入了
5
iPhone12藍色開箱被吐槽
打開網路APP查看更多熱榜
大家都在搜
八仙屬於什麼等級的仙
八仙一個一個的人圖片
八仙過海是哪八仙法器圖片
八仙實力排名
何仙姑是什麼樣的人
八仙正確排位
相關閱讀
八仙神話故事中,八仙升仙後在天庭都掌管什麼職位?
心安歷史說
走近道教:八仙都是如何得道成仙的?帶你認識不一樣的道教八仙
道家文化漫談
《鬼吹燈》蘊含的文化:故事傳說篇
北夢一
黃耿耿人物畫 畫說六仙 直擊書畫
直擊書畫
打開網路APP看更多資訊
精彩視頻
00:15
有多少人知道這是什麼,有吃過的嗎?
小君君說體育
00:10
長這么大,頭一次見到這樣的陣勢,我都不知道要不要去和他們搶
有趣一天
03:28
香港《黃飛鴻》系列電影中,黃飛鴻的徒弟都有誰你知道嗎?
中國安徽衛視
00:10
有誰知道他是誰嗎?
藝馨影視
熱門推薦
耶路撒冷重新開放的西牆廣場
新華社
慈利縣零陽鎮:強督查重指導 高效穩步推進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
紅網
金秋,體育賽事豐收季
新華社客戶端
農業農村部:採取多種舉措 確保我國水稻產量穩定在2億噸以上
中國青年報
搞笑趣圖
網友家的狗子,討摸摸的方式特別奇怪,讓人笑出豬叫!
大愛萌狗控
兩只哈士奇合作大肆拆家,可當女主回來後,狗子崩潰了!
大愛萌狗控
男子曬出自家哈士奇,可網友看到狗子的長相後全笑噴了,太沙雕!
大愛萌狗控
網友怕哈士奇孤單,給它找了只貓,接下來的畫面,美爆了!
大愛萌狗控
打開網路APP,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Ⅳ 請問一下這張圖片里的何仙姑是什麼電視劇里的
應該是《東游記》我不確定
Ⅵ 求中國古代文獻或者神話里提到的女神
臨水夫人:又稱大奶夫人、順懿夫人、順天聖母、三山女神,是道教閭山派的重要女神。臨水夫人是福建閩江流域民眾崇奉的女神,其他的信徒則遍布台灣、浙江、江蘇以及東南亞;因源於福州府,故福州人視其為鄉里的守護神。其他地區的信徒,則多視其為婦女、兒童的保護神,類似於七星娘娘。臨水夫人信仰非常昌盛,以其能護佑生產聞名。台灣有主祀臨水夫人的廟宇一百三十幾座。她的主要事跡記載在《閩都別記》中。
無生老母:又稱作無極老母、無極天母、無極聖祖,有時在經文里簡稱作老母,是明、清以來許多民間宗教,包括羅教、西大乘教、雞足山大乘教、齋教、聞香教、天理教、一貫道及天道等最主要的神。
百花仙子: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掌管天地花草的仙女。是玉皇大帝的妹妹。主要故事出現在小說《鏡花緣》以及戲曲《天女散花》中。
曹娥(130年-143年):上虞(在今浙江紹興)皂湖鄉曹家堡人。其父曹盱是一名巫師,能「撫節按歌,婆娑樂神。」東漢漢安二年(143年)端午,曹盱駕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子胥,被江水淹死,不得其屍。當時曹娥年僅十四歲,遂投江而死,三日後曹娥屍抱父屍出,鄉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遂改舜江為曹娥江,並以曹娥為水神。《後漢書·列女傳》
後土:後土一詞,俗稱地母娘娘,是統轄所有土地的神祇,不是管理一境的土地神。唯一例外,是在墳墓上供奉的後土神石碑,指的是守墳的土地神。《尚書·武成》(「告於皇天後土」)、《左傳·文公十八年》(「使主後土,以揆百事」)、《周禮·春官·大宗伯》(「王大封,則先告後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後土皇地祇」稱「為陰地者,五方相乘,五氣凝結,負載江海山林屋宇。故日天陽地陰,天公地母也。」
洛神:名為宓妃,她是中國神話里伏羲氏(宓羲)的女兒,其因為於洛水溺死,而成為洛水之神,即洛神。
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包括東亞(琉球、日本、韓國及東南亞)海洋地區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後、天後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世傳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嶼人。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
女魃:亦稱女妭,黃帝之女,另一說為赤水女子獻,本居於崑山共工台,曾在涿鹿之戰助黃帝打敗蚩尤,後流落至赤水之北,是中國神話中的旱神。《後漢書·張衡傳》:夫女魃北而應龍翔,洪鼎聲而軍容息。李賢註:「女魃,旱神也」《山海經》也有大量篇幅描寫
三聖母:(別名:三聖公主、華岳三娘娘、華岳聖母)是中國古代神話《寶蓮燈》等傳說中登場的仙女。《人生長恨水長東》中,三聖母的本名為楊蓮
九天玄女,又稱玄女,俗稱九天玄女娘娘。原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後經道教增奉為女仙。在道教與台灣民間信仰中有不少人恭奉。截至2012年9月台灣內政部宗教系統總計,台灣寺廟中共有46間主祭寺廟。
七仙女:(又稱為七仙姑、七仙娥、七衣仙女)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玉皇大帝與王母娘娘的七個女兒,也能專指這七個女兒中最小的第七個女兒。她們在天庭貴為公主,除王母與玉帝的妹妹(天界的長公主)外,她們是眾仙女中地位最高的。在中國神話故事中,七仙女曾下凡新余仙女湖,與農夫董永產生愛情。《天仙配》《搜神記》《西遊記》
三霄娘娘:(又稱感應隨世三仙姑)是道教神話傳說中的三位仙女,為財神爺趙公明的三個妹妹。最早出現於許仲琳所著作的古典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由趙雲霄、趙瓊霄及趙碧霄三個姐妹組成,並持有兩大法寶混元金斗與金蛟剪。
何仙姑:原名何瓊,永州零陵人。道教八仙之一,原型為一個美貌非凡的女子,經常手持荷花。其身世有多種說法,其中在流傳比較多的傳說中,何仙姑是何氏之女,十三歲時入山採茶,巧遇呂洞賓收為弟子,賜仙桃或仙棗,食之成仙。在各類傳說中,何仙姑兼具仙女、道姑和女巫三重身份。
《仙佛奇蹤》,《呂祖志》,《獨醒雜志》
女媧:又稱女媧氏,媧皇,是中國傳說時代的上古氏族首領,後逐漸成為中國神話中的人類始祖。根據神話記載,女媧人首蛇身。她是伏羲的妹妹和妻子。女媧的主要功績為摶土造人,以及煉石補天。其他的功績包括發明笙簧和規矩,以及創設婚姻。後世女媧成為民間信仰中的神祇,被作為人類始祖和婚姻之神來崇拜。楚辭·天問》、《禮記》、《史記》、《山海經·大荒西經》、《淮南子·覽冥訓》
螺祖:《史記》提到黃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妻,她發明養蠶,為「嫘祖始蠶」。嫘祖是傳說中的北方部落首領黃帝軒轅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囂、昌意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為妻,生高陽,繼承天下,這就是五帝中的「顓頊帝」。
據《隋書·禮儀志》記載,北周尊嫘祖為「先蠶」(即始蠶之神)。《通鑒外紀》記載:「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帝之妃,始教民育蠶,治絲蘿以供衣服。」
嫦娥:原稱姮娥、常娥,是中國神話人物,美貌非凡,溫柔賢慧,為後羿之妻。神話中因偷食後羿自西王母處所盜得的不死葯而奔月。
《淮南子·覽冥訓》說:「羿請不死葯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又《太平御覽》卷四引張衡《靈憲》記載:「嫦娥,羿妻也,竊西王母不死葯服之,奔月。……,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或說嫦娥奔月後居住於廣寒宮,有玉兔和吳剛相伴。
封姨:古代傳說中的風神。亦稱「封家姨」、「十八姨」、「封十八姨」。唐天寶中,崔玄微於春季月夜,遇美人綠衣楊氏﹑白衣李氏﹑絳衣陶氏﹑緋衣小女石醋醋和封家十八姨共飲。十八姨翻酒污醋醋衣裳,後醋醋得罪封姨,不歡而散。明夜,諸女又來,醋醋言諸女皆住苑中,多被惡風所撓,求崔玄微於每歲元旦立朱幡於苑東,即可免難。時元旦已過,因請於某日平旦立此幡。那天果然大風刮地,折樹飛沙,而苑中繁花無恙。崔玄微乃知諸女是眾花之精,而封十八姨乃風神也。
少司命:為屈原的《九歌》中提到的一位神明,和大司命為相對的二元神,各家觀點基本上皆認定其為一名女神。
常羲:又稱為常儀或尚儀,為月御(為月亮駕車的神),與羲和(日御)同為帝俊之妻。《山海經·大荒四經》記:「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意思是常羲生了十二個月亮,即為一年十二個月。清代畢沅在音韻學上的考據,認為嫦娥的前身,正是「生月十有二」的常羲。
床母:床母,為華人信奉的床之女神,閩南人稱其為床母,廣東人稱之為床頭婆婆。相傳床母能保佑嬰兒、幼兒平安順利長大,故家有嬰幼兒者均祭祀之,祭祀日期在每年的七夕。
斗姆元君(又寫作斗母、斗姥):是中國道教的女神,也是北斗眾星之母。名字的「斗」指的是北斗眾星;「姆」即母也。斗姆元君在道教信仰中出現得很晚,但地位卻很高;是摩利支天的信仰在唐代以前由佛教傳入中國後,被道教所吸收的一個神祇。對斗姆元君的信仰當然也源自於古人的星宿崇拜,但由於斗姆是北斗眾星的長輩,所以名義上比群星更為尊貴。她的尊號則有「斗姆天尊」、「先天道姥天尊」、「北斗九真聖德天後」、「中天梵氣斗姆元君」以及全稱的「先天斗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天大聖圓明道姥天尊」等。在《斗姆大聖元君本命延生心經》中則給斗姆元君加上了「九靈太妙白玉龜台夜光金精祖母元君」這樣一個稱號,把她的地位抬得很高,索性與西王母混為一談。
泰山老母(即碧霞元君):是中國道教的重要女神之一。全稱為東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元君」是道教封女仙的尊稱),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等。《瑤池記》《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玉女傳》《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瑤姬: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登場的女神。因歷史的變遷,固然有多種關於瑤姬的神話傳說。在眾多傳說中均把瑤姬的形象統一描述為一位美麗的女神。《山海經·中次七經》載瑤姬是炎帝(赤帝)的第三個女兒,亦作「姚姬」,為精衛(女娃)的姐妹。是位才色兼備、精通武藝的上古女神。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墉城集仙錄》首次對瑤姬身份進行徹底改編:稱瑤姬是王母娘娘的二十三個女兒中年紀最小的女兒,為「雲華夫人」。民間戲曲與傳說《寶蓮燈》中描述瑤姬是玉皇大帝的妹妹,為天界的美神。
素女:是古代傳說中的神女。她與黃帝同時。一說她擅長音樂。《史記·封禪書》: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古文苑》四引楊雄《太玄賦》:聽素女之清兮,觀宓妃之妙曲。一說她知陰陽天道。《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越王還於吳,當歸,而問於范蠡曰:何子言之,其合於天?范蠡曰:此素女之道,一言即合天下事。一說她精通房中術。曾與九天玄女一道為黃帝之師,傳授房中術。故後世亦把房中術稱為玄素或素女之道。流傳至今的一本古籍名為《素女經》,論述房中術。
紫姑:又作子姑、廁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是中國民間信仰的廁神。本名何媚,萊陽人。首見於劉敬叔《異苑》卷五,相傳是壽陽李景之妾,為大婦所嫉,正月十五夜被殺於廁中。據稱紫姑死後顯靈,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成為民間扶乩所問之神明
織女:別名七星娘娘、七星娘、七星媽、七仙姑、天仙娘娘,是織女星的女神,中國神話中的天帝孫女(或女兒),排行第七,工作是編織雲彩,是紡織業者、情侶、婦女、兒童的守護神,著名的牛郎織女故事的女主角。
羲和:中國神話中太陽神之母的名字。傳說她是帝俊的妻子,與帝俊生了十個兒子,都是太陽(金烏),住在東方大海的扶桑樹上,輪流在天上值日。《尚書·堯典》有「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羲和也是她兒子們的車夫——太陽的使者——日御。後來,十個兄弟不滿先後次序,十日並出,被後羿射殺其中的九個。屈原的《離騷》有:「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一句。
西王母:又稱王母娘娘、瑤池金母,全稱為上聖白玉龜台九靈太真無極聖母瑤池大聖西王金母無上清靈元君統御群仙大天尊。是道教上古神靈,也是中國神話中的一位至高無上的女神。由於近代羅教系統民間秘密宗教的盛行,許多人把無極老母與西王母視為同一神,號稱「母娘」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無極姥母為上古女神太元玉女。唐代杜光庭《墉城集仙錄》載:「金母元君者,九靈太妙龜山金母也。一號太靈九光龜山金母,一號曰西王母。乃西華之至妙,洞陰之極尊。」和東王公一起,是天地陰陽之氣的顯化,協助天地、贊襄化育。西王母還統理所有得道的女仙。凡成仙得道之人,男的先拜東王公,女的先拜西王母,然後才能去朝見三清。「體柔順之本,為極陰之元,位配西方,母養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道者,咸所隸焉。」(《中華道藏》、四十五冊、一百九十六頁)關於西王母的姓名,唐代段成式作《酉陽雜俎·諾皋記上》記載「西王母姓楊,諱回,治昆侖西北隅,以丁丑日死。一曰婉妗。」故西王母姓名為楊回、字婉妗。神話小說大師周濯街的作品中稱其名為王婉玲。再有另一傳說是尊稱東王公為天父,西王母為天母。東王公化萬物,西王母化萬靈。故稱之萬靈主母。其聖地為昆侖山脈!最早見於《山海經》。
註生娘娘:俗稱「注生媽」,又作「註生娘娘」,在中國有些地區稱之為「送子娘娘」,是閩南、台灣一帶最受尊奉的生育之神,主管婦女的懷孕、生產,是許多不孕婦女或懷孕婦女的信仰寄託。註生娘娘的造像,多是左手執簿本,右手持筆,象徵其記錄家家戶戶子嗣之事。《封神演義》
金花娘娘:又稱金花夫人、金花聖母,她是中國粵、桂、甘、鄂、浙等行省信奉的生育女神,類似於送子娘娘。屈大均《廣東新語》表示,金花是一個廣東的女性巫師,端午節觀看龍舟競賽時溺斃,屍體數日不腐敗,還有異香,接下來湖中浮現一塊木頭雕像,神似金花。於是雕像被當地人膜拜,金花也被視為神明,因為求子較為靈驗,被尊為送子娘娘。
電母:又稱金光聖母,為傳說中雷公的妻子,主要掌管閃電。為自然之神、也為天上星宿之一。號曰「電母秀天君」。面容如女,樣貌端雅,兩手執鏡。常與雷公一起被提及。
驪山老母(亦稱作黎山老母或梨山老母):是中國傳說中古代道教的女神仙。姓氏與來歷不詳。驪山老母是深居於驪山上的至高無上的女仙。在中國民間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在道觀中通常都有供奉她的香火。驪山老母多為指點迷津、傳授秘籍為世人所崇奉。《驪山老母玄妙真經》中記載老母乃斗姥所化,是上八洞古仙女中的第七柱,是上古時代的神仙。老母原本風華絕代,秀媚無比,傳聞秦始皇曾在驪山上偶遇到驪山老母,所見驪山老母的仙貌驚為天人,秦始皇一時心生惡念,受到了老母的懲罰,此後老母老化了自己的仙貌。
麻姑人物的出現,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典籍里記載過她的相關事跡。東晉時期由葛洪著作的文獻《神仙傳》中講述麻姑是一位勤勞善良又美麗的南城人,因積累了不少功德,後而得道成仙,成為下八洞神仙之一的女壽仙,其仙貌如同18、19歲的美少女,手指細長如雞爪,是長壽的象徵。相傳麻姑曾在人間經歷過三次「滄海桑田」,能施法擲米成丹來解救黎民百姓的疾苦與災難。故古代常以麻姑喻為高壽人物的存在。
另附部分找到的圖片(部分圖片中提及的女神上文並未提及,但資料易找,因字數有限,遂不復制):
龍女牧羊
磐龍纏爐復制整理,歡迎追問
Ⅶ 八仙都叫什麼名字
八仙分別是:鐵拐李(李玄)、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張果)、呂洞賓(呂岩)、何仙姑(何瓊)、藍采和(許堅)、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
1、鐵拐李
先說鐵拐李,鐵拐李在民間傳說中為八仙之首,有的書中稱其姓李,名洪水,隋朝峽人,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史略》則說他姓李,名玄;趙翼的《陔余叢考》中又說他姓劉。
2、鍾離權
八仙中名氣僅次於鐵拐李的是鍾離權。他在八仙中地位較高,特別是由於道教徒的吹捧,名聲更大。元時,全真道奉為「正陽祖師」。
3、張果老
張果老是八仙中年邁的仙翁,名「張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們尊稱其為「張果老」,歷史上實有張果其人。
4、呂洞賓
八仙中流傳故事最多的當數呂洞賓,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為「純陽祖師」,又稱「呂祖」。呂洞賓,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樂鎮)人。
5、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有關其身世說法不一。一說她是唐朝人。宋初《太平廣記》引《廣異記》稱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織鞋為業的農婦,後因嫌家居太悶,游於羅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經常採集山果供眾寺僧充齋。
6、藍采和
八仙中有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名叫藍采和。南唐沈汾《續仙傳》、宋初《太平廣記》、陸游《南唐書》等書均載有他的事跡。
7、韓湘子
唐韓湘子,字清夫,是古代中國民間傳說故事中的八仙之一,擅吹洞簫,拜呂洞賓為師學道。道教音樂《天花引》,相傳為韓湘子所作。
8、曹國舅
排名八仙之末的曹國舅,出現的時間最晚,流傳的仙話也較少。其身世,說法大同小異,都和宋仁宗的曹皇後有關。《宋史》有傳,曹佾,字公伯,曹彬之孫,曹皇後的弟弟。
Ⅷ 八仙過海中到底有幾個女的
八仙過海中只有一位女性——何仙姑。
1、八仙過海簡介
八仙過海是一種流傳最廣的中國民間傳說。八仙分別為漢鍾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及曹國舅。
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於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相傳白雲仙長有回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
後來,人們把這個典故用來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別能力而創造奇跡的事。
2、八仙介紹
八仙人物出處不一,時代不同。最初見於史籍且確有其人的,是初盛唐時道術之士張果。五代宋初,關於呂洞賓的仙話傳說,流傳甚盛,與道教內丹修煉法的傳播相煽助,兩宋之際即盛傳「鍾呂金丹道」。
金元時全真道教興起,為回應民間信仰及傳說以宣揚其教法,將鍾離權、呂洞賓等推為北五祖,民間傳說、雜劇戲談等便與道教神仙相互演衍,八仙故事流傳益廣,內容益繁富。呂洞賓是八仙形成的核心人物,道教稱之為呂祖,各地道觀,尤其全真道觀祭祀不輟。
「八仙」一詞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擁有不同的含意,直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游記》始定為:鐵拐李、鍾離權(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
道教的八仙緣起於唐宋時期,當時民間已有「八仙圖」,在元朝馬致遠的《岳陽樓》、范子安的《竹葉船》和穀子敬的《城南柳》等雜劇中,都有八仙的蹤跡,但成員經常變動。馬致遠的《呂洞賓三醉岳陽樓》中,並沒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
在岳伯川《呂洞賓度鐵拐李岳》中,有張四郎卻沒有何仙姑。明《三寶太監西洋記演義》中的八仙,則以風僧壽、玄虛子取代張果老、何仙姑。
在民間,劉海(或作劉海蟾)雖然現代不在八仙當中,但在許多地區仍位於八仙之列。明《列仙全傳》用劉海頂替了張果老,在江西某些地區的「跳八仙」中,也有以劉海代替漢鍾離的,而台灣亦有用劉海替代藍采和。
3、傳說介紹
這天,八仙興高采烈地來到蓬萊閣上聚會飲酒。八仙每人准備一道菜,以當地的大蝦、海參、扇貝、海蟹、紅螺、真鯛等海珍品為主要原料,加工了8個拼盤、8個熱菜和1個熱湯。
拼盤各自用自己的寶物拼成圖案,造形生動別致,盤盤都有神話典故,不僅味道鮮美,還可觀賞助興;熱菜烹飪更為精緻,呈現蓬萊多處名勝景觀,巧奪天工;熱湯以八種海鮮加雞湯製成,味道鮮美奇特。
酒至酣時,鐵拐李意猶未盡,對眾仙說:「都說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景緻秀麗,我等何不去遊玩、觀賞?」眾仙激情四溢,齊聲附和。呂洞賓說:「我等既為仙人,今番渡海不得乘舟,只憑個人道法,意下如何?」
眾仙聽了,欣然贊同,一齊棄座動身而去。(另一說八仙赴王母娘娘蟠桃會歸來。)八位仙人聚到海邊,個個亮出了自己的法寶。逍遙閑散的漢鍾離,把手中的芭蕉扇甩開扔到大海里,那扇子大如蒲席,他醉眼惺忪地跳到迎波踏浪的扇子上,悠哉游哉地向大海深處漂去。
清婉動人的何仙姑步其後塵,將荷花往海里一放,頓時紅光四射,花像磨盤,仙姑亭亭玉立於荷花中間,風姿迷人。眾仙誰也不甘落後。吟詩行俠的呂洞賓、倒騎毛驢的張果老、隱跡修道的曹國舅、振靴踏歌的藍采和、巧奪造化的韓湘子、借屍還魂的鐵拐李紛紛將寶物扔入海中。
瞬間,百舸爭流,各顯神通,逞雄鎮海,悠然地遨遊在萬頃碧波之中。
八仙遨海,頓時海面如翻江倒海,滔天巨浪震動了東海龍王的宮殿。東海龍王急派蝦兵蟹將出海查巡,方知是八仙各顯其能,興海所為。東海龍王惱羞成怒,率兵出來干涉。八仙據理力爭,與之抗辯,東海龍王下令蝦兵蟹將搶走藍采和。
藍采和不甘示弱,與之爭斗,終因寡不敵眾,被抓住關進龍宮。眾仙見狀大怒,個個奮勇上前廝殺,在海里打起一場惡戰。眾仙連斬東海龍王兩個龍子,嚇得蝦兵蟹將魂飛魄散,屁滾尿流,紛紛敗下陣來。
東海龍王怒不可遏,急忙請來南海、北海、西海龍王,不制服眾仙誓不罷休。於是四海龍王催動三江五湖四海之海水掀起驚天巨浪,殺氣騰騰地直奔眾仙而來。
正在一觸即發之際,忽見金光閃爍,濁浪中閃出一條路來,原來曹國舅白雲板天生具有避水神力,他懷抱雲板在前開路,眾仙在後緊緊跟隨,任憑巨浪排山倒海,卻奈何不了他們。四海龍王見此情景,十分惱火,又調動了四海兵將准備再戰。
恰巧南海觀音(一說如來佛)從此處經過(或說專門來調停),便喝住雙方出面制止,東海龍王放出藍采和。八仙拜別觀音,各持寶物,乘風破浪、遨遊而去。
1、何仙姑簡介
何仙姑——八仙之一,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巧降及時雨。歙南 覆船山,十道石門內,有座何仙姑廟,傳承千年,坐落在倒掛荷花的龍穴裡面,因為她在這個荷花形裡面羽化登仙的,隱喻二層意思。
一,倒掛,迎合 覆船 山的妙意(也稱佛全山,山上全是佛),是佛光覆蓋,普照的意思,二,荷花,佛的蓮花座,佛生於蓮,佛的空性,佛的根性。所以她的形象是手持荷花,是故雅稱:「荷仙姑」。
相傳,何仙姑於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位列八仙。
2、何仙姑身世
對中國傳統文化稍有了解者,就一定對關於「八仙」得故事與傳說不會陌生,「八仙」是:漢鍾離、張果老、鐵拐李、曹國舅、呂洞賓、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八位神仙,他們都是,勤修「正善明德」,成就神仙職位者。
八仙之中,有一位唯一的女性,就是何仙姑,相傳於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位列八仙。
何仙姑是治世渡生得八仙之一,在華夏中國世界廣有信眾。西安建有八仙宮,在泰山王母池等處亦有香火。自唐宋以來,有關何仙姑與呂洞賓得事跡,載世頗多。
何仙姑在「八仙」中,是富於人情得女仙。因此,廟會活動——"何仙姑誕",各地慶者甚重,廣州得增城慶祝誕期,是太陰歷:三月初七,西安八仙宮得慶祝誕期則以四月初九為准——因地點不同而慶祝日期略有差異。
何仙姑得家鄉與駐世來歷,也有多地之說,有廣東增城說,還有廣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多種說法。說法不一,大概是因為一直以來,各地慶祝何仙姑誕辰者甚多,人們出於敬禮之情,因此常常將何仙姑當作本地家鄉,靈應一方得長者仙師。
據《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引《安慶府志》《祁陽縣志》《福建通志》《浙江通志》及《歙縣志》等方誌記載,在安徽桐城、祁門,福建武平,浙江昌化等地,都有"何仙姑"在當地治世渡生得靈跡仙蹤。
《浙江通志》與《歙縣志》中記載何仙姑,曾經於北宋、哲宗、元佑年間(1086-1094),駐世教化一方。
《岫岩縣志》記載,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岫岩縣韭菜溝千年聖地碧雲山雲霞古洞,也是上洞八仙何仙姑道場之一,當年何仙姑東游路過,仰慕美景,並在此采葯煉丹修行濟世渡人,取名雲霞洞。
Ⅸ 給我參考篇作文《我愛宜興我的家》600字以上。
星期五早晨,天空碧藍碧藍的,簡直像一塊擦洗過的寶石,街道兩旁的迎春花擺弄著自己的小辮子,桃花露出了笑臉,在這花開時節,我們全校師生懷著高興的心情去靈谷洞和玉女山莊遊玩。
一路上景色美極了!一座座大山手拉著手,就像一個個綠衣少女,向我們點頭示意。一簇簇油菜花金黃金黃,引來了翩翩起舞的蝴蝶和嗡嗡叫的蜜蜂,使人不禁想起了「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幾只小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那嘰嘰喳喳「的叫聲;好像也在羨慕我們似的。在車里,我們唱起歡快的班歌,那高興勁就別提了!
大約過了半個小時,靈谷洞到了,我們依次下了車。走到大門口,抬頭一望,便可看見「靈谷天府」四個雄勁有力的大字,進入大門時,旁邊的山石壘入畫,一塊大石頭上刻著「靈谷洞」幾個字,我們迫不及待地排著隊進了洞。洞里黑乎乎的,只聽見「滴答、滴答「的水滴聲。雖然洞里地面很滑,但是同學們的興致卻很高。我們很快就來到了第一廳「靈谷文苑」,廳內有隻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瞧它那心滿意足的樣子,肯定是在津津有味地品嘗鮮嫩的竹葉呢!順著石級而上,我們來到靈谷洞內最吸引人的地方——水晶宮。宮內有一口潭,潭裡有一條搖頭擺尾的龍,龍鱗金光閃閃。潭的上空又有一隻栩栩如生的鳳凰,它擺動著翅膀,羽毛五彩繽紛,美麗極了!瞧,這龍配上鳳,可謂「龍飛鳳舞」吧!再往裡走,就是八仙洞了,拄著拐杖的鐵拐李、揮著神扇的漢鍾離、持著寶劍的呂洞賓、捧著蓮花的何仙姑等仙人,讓人不禁想起「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個歇後語。我們邊走邊談論欣賞到的美景,不知不覺竟游完了靈谷洞。
我們又乘車去玉女潭遊玩。到了玉女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玉女山莊」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只見玉女山莊谷深林茂,溪流不斷,環境十分幽雅,其中絕妙的潭,神怪的池,奇趣的洞,幽香的竹,甘甜的水曾被唐代禮部尚書權德與稱之為「陽羨山水,以為首。」著名詩人郭沫若也在玉女潭留下了「天下第一潭」的感慨。
我們順著台階向山上爬去,山路旁全是青竹,散發出一種幽香,泌人心脾。踏著石級,聞著竹香,我們來到了玉女潭赫赫有名的「一線天」,真是名副其實啊,只有一線能見得到天,身材稍胖的同學只能側身小心翼翼地穿過。據說在這里還拍過電視劇呢《在國演義》呢!「到了,到了,終於到了」前面人群突然發出一陣歡呼,我們聞聲前往,原來大家見到了久聞其名的玉女潭了。只見潭的四周古木參天,鬱郁蔥蔥,綠陰重重,潭頂有天然古梁橫卧,好像一架飛渡的天橋,潭水清洌湛碧,魚兒在水中嬉戲玩耍。順著山路而下,我們經過清澈見底的小溪,溪水清亮清亮,使人情不自禁地停下來洗手,感受山泉的清涼。
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覺得我們的家鄉——宜興很美麗,如果是,那就請你趕快來欣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