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式傳統服裝為什麼都向右斜襟
為什麼中式傳統服裝都向右斜襟?孔子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微管仲,吾其披發左衽矣。」,意思是說,如果沒有管仲輔佐齊桓公抵禦入侵,那麼我們現在都是披發左衽了。
除了表面的意思之外,這句話其實還透露著一個信息,右衽代表著中原,但漢服誕生之初,誰也沒有約定好誰是左衽,誰是右衽,因此右衽的原因還得追溯到之前。
仔細觀察漢服便會發現,漢服是靠衣帶固定的,沒有扣子更沒有拉鏈,從歷史上看,人類任何生活習慣已經和生活習慣相關的東西,都是根據人類的需要,有時候會面臨選擇,但總會選擇順手方便的一方。
就拿漢服來說,到底帶子系在左邊方便還是右邊方便,我們不妨想像一下,相信大多數人會覺得右邊比較順手。而中原是農耕文明,左衽的話右邊的身體會綳緊,不利於勞作,因此漢服的右衽是因為人們生活的選擇。
而上古時期,中原人崇尚右,所以習慣右衽,其後隨著時代的發展,右衽已經成為中原人衣著最顯著的特徵,甚至成為了一種象徵,在尊王攘夷的儒家思想上,「左衽」甚至被視為華夏文明淪落的標志,許多古代的亡國詩人都會藉此發揮。
筆者曾聽一位外國教授分析中國,他說中國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不同,中國是一個文明國家,和西方的民族國家完全不同,而中國的基礎文化,是建立在道家思想的基礎上,道家講究天人合一,有很強的包容性,從上到下都是親如一家,正是如此,中華文明才會綿延不息,創建「萬邦來朝」的局面。
因此中國的現在的強大不應該叫崛起,而應該叫「復興」,漢服不應該在這場復興中被埋沒,事實上,任何一種民族服飾,都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值得被繼承,值得被尊敬。
❷ 中國的服飾的特點是什麼
1、式樣
中國傳統服飾的主體形式是前開型的大襟和對襟式樣。前開衣最早起源於中國,形成於黃帝時代。
中國傳統服飾有兩種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連屬制,兩種形制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交叉使用,相容並蓄。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樣的較多,男子多穿上下連屬的袍衫。
2、外形特徵
中國傳統服飾的外形強調縱向感覺,自衣領部位開始自然下垂,不誇張肩部,常用下垂的線條、過手的長袖、筒形的袍裙、縱向的裝飾等手法。
使著裝人體顯得修長,特別是使四肢有拔長感。亞洲許多國家的服裝都有類似特點。
清代服裝相對來說是比較肥大的,袖口、下擺都有向外擴張之勢。然而,清代婦女那高高的旗髻和幾寸高的花盆底鞋,加上垂至腳面的旗袍,使旗人比歷代婦女都顯得修長。
服裝外形的修長感是對東方人較為矮小的身材之彌補,在感官上產生視錯覺,在比例上達到完美、和諧。自然修長的服式使男性顯得清秀,使女性顯得窈窕。
同時,平順的服裝外形與中國人臉部較柔和的輪廓線條相稱。
(2)中式衣服造型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服飾對西方的影響:
1、如果說西方服飾文化刻意追求表現人體美,而完全忽視了服飾倫理,那麼,中國服飾文化由於受到傳統的倫理價值觀念的影響還或多或少地保留著一些道德上的體統。
2、或許有人會以現代女性服裝中的旗袍為例,來證明中國女裝也著重表現人體的自然美,其實,這種旗袍是在本世紀上半葉受西方服飾審美趣味影響的結果,直至光緒年間,旗袍還不是目前的式樣。
3、然而,由於中國服飾文化缺乏象伊斯蘭一樣的宗教觀念的制約,所以很難抵卸西方突出人體美的服飾審美價值觀的侵蝕。近代的旗袍和現代都市女性的各種扭曲人體的服裝便證明了這一點。
❸ 中國自古以來服飾眾多,那麼中國的傳統服飾有哪些特點
中國風的民族服在刺綉的工藝上最有特點了
❹ 中式服裝的動漫圖片
秦時明月
❺ 漢族的衣服是什麼樣的,請發圖片。
漢服,又稱漢衣冠,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至明末 (公元17世紀中葉)這四千多年中,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變的禮儀衣冠體系。而旗袍是滿族的傳統服飾,二十世紀上半葉由民國服飾設計師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礎上設計的一種時裝,是一種東西方文化糅合具象。中山裝自1923年誕生迄今,一直是中國男子最通行和喜歡穿著的服式。中國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是中山裝的創始人。但是漢服是從三皇五帝到明朝的傳統服飾 ,有4000多年的歷史,比中山裝就多了。唐裝其實上是清末的中式著裝,「唐裝」說法的由來,也有些「出口轉內銷」的味道,外國人稱「華人街」為「唐人街」,自然把中式服裝叫做「唐裝」了。
❻ 中國風的男生可以如何搭配服裝呢
序言:隨著社會時尚的潮流發展,現在市面上的穿搭風格也是多種多樣。而充滿了古典元素的中國風穿搭也成為了時尚界的寵兒。很多男生喜歡中國風格的服飾,一般中國風格的服飾主要是在設計和圖案上,採用了古風的元素。
唐裝是中國風中必不可少的一件類型的衣服,可以選擇純色的棉質盤扣唐裝,這樣穿在身上既舒適又休閑,而且充滿了大師氣派。青花瓷風格的衣服非常的古色古香,還透露著一股君子的氣概,非常適合內向文靜的男生選擇。中國風格最強烈的就屬於中國紅了,紅色的衣服象徵著吉祥和熱烈,穿起來也是非常的有中國風。
❼ 肩袖和插肩袖有什麼區別,求圖片分解
肩袖和插肩袖的區別在本質上:肩袖和插肩袖並不屬於同一種物體。
1、插肩袖是衣服中袖子類型的一種叫法,是衣服的袖子的裁片是和肩膀上相連。
因此,二者並不屬於同一種物體,並無可比性。
(7)中式衣服造型圖片擴展閱讀:
插肩袖剪裁方法:就是人身體肩肘處,袖子和衣服身的剪裁和平常穿的衣服有所區別。
岡上肌附著於肱骨大結節最上部,經常受肩峰喙肩韌帶的磨損,從解剖結構和承受的機械應力來看,該部位為肩袖的薄弱點,當肩關節在外展位做急驟的內收活動時,易發生破裂,因肢體的重力和肩袖牽拉使裂口愈拉愈大,而且不易癒合。
❽ 中國傳統服飾的來歷和特色
一、來歷
民族服裝在特定的社會生活及自然環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意識。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在未有考古實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漢服最早的出現應該是殷商時期。
約五千年前,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就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開始用織成的麻布來做衣服,後又發明了飼蠶和絲紡,人們的衣冠服飾日臻完備。
殷商以後,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時,服飾制度逐漸形成。周代後期,由於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冠服制被納入了「禮治」的范圍,成了禮儀的表現形式,從此中國的衣冠服制更加詳備。客觀上的漢族人某些歷史階段的民族服裝例如漢化旗裝、旗袍、馬褂等絕對不可以被稱作「漢服」,因為它們與真正的漢服沒有正常的演變銜接過程。
二、特色
中國傳統服飾設計抽象、更鮮明、更具標識性誇張、更強烈,也更具有自由度。
民族服裝在特定的社會生活及自然環境中形成,符合民族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意識。其民族特徵主要表現於服裝的造型、款式、色彩、材料和服飾件等方面。
民族服裝形象的設計提煉應該更抽象、更鮮明、更具標識性。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思維模式應為浪漫性能動的構思方式,具有敏銳的形象感知能力。
民族服裝的審美特徵較其他戲劇形式對更誇張、更強烈,也更具有自由度。在造型和色彩上,抽象與誇張是其最鮮明的特徵。
民族服裝的造型較其他戲劇形式對適應演員動作的要求更嚴格,對演員在大幅度動態的要求更高,表現在材料上也具有更大的空間。
(8)中式衣服造型圖片擴展閱讀:
傳統服裝漢服有兩種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連屬制。
上衣下裳制,相傳起於傳說中的黃帝時代,《易·系辭下》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這一傳說可以在甘肅出土的彩陶文化的陶繪中,得到印證。這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
上衣下裳的服制,據《釋名·釋衣服》載:「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避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上衣的形狀多為交領右衽,下裳類似圍裙的形狀,腰系帶,下系芾。這種服制對後世影響很大。
衣裳連屬制,古稱深衣,始創於周代。《禮記·深衣》注稱:「名曰深衣者,謂連衣裳而純之以采也。」深衣同當代的連衣裙結構類似,上衣下裳在腰處縫合為一體,領、袖、裾用其它面料或刺綉緣邊。
深衣這一形制,影響於後世服飾,漢代命婦以它為禮服,古代的袍衫也都採用這種衣裳連屬的形式。
❾ 中式服裝的搭配
掌握了著裝搭配的原則,這類女性往往能把工作及家庭的關系處理得整整有條,不會顧此失彼。而且有助工作的開展,增加人緣。也容易升職。
女性服飾搭配八忌一忌裙襪不搭配:最忌的就是裙子和襪子的顏色不搭配,各種各樣的裙裝為女性增加了許多的魅力,彩色襪子更是錦上添花,紫色、粉紅、姜黃、綠色等都是時尚前端的色彩,格外光鮮,可如果你穿著一條黑色的褶裙,若隱若現的開衩處卻呈現出光鮮的姜黃色,就實在有點踐踏流行了。
二忌內、外不匹配:忌表裡風格的不統一。在寒冷的天氣,如果只能在一件大衣或一件羽絨服中抉擇,那麼就很容易出現這種表裡風格不一的組合。很淑女的長裙,與半長不短的羽絨服有組合是內外極不匹配的穿衣方式,是女士的大忌。
三忌薄厚衣飾不搭配:這會讓自己第一眼就處於劣勢,寒冷的天氣里,室內和室外的溫度相差很大,讓人們對怎麼穿才合適有些措手不及,厚厚的毛衣在許多場合有時會讓你與室溫和環境脫節,如坐針氈,花顏失色。在酒會、迪斯科舞廳等,短袖毛衫或單薄的衣飾,會一晚合時宜,厚重衣裳不僅會讓自己少了輕松,也會讓自己第一眼就處於劣勢。因此,在有約會的日子裡,最好是外厚內薄。
四忌鞋子與服飾不搭配:穿著一雙與服飾不搭調的鞋子會讓人感覺不倫不類,長筒靴讓人愛不釋腳,但如果是漂亮的長筒靴與長褲的組合,則營造出不倫不類的典範。
五忌服裝暴露身材缺陷:格紋的衣服很難鎖定,比如蘇格蘭格紡能夠有效地放大體形上不足的,這種橫豎交錯的格紋也為女人架構出時尚的陷阱,大大的格紋,翻褲腳貼邊,完美了時尚,卻無法完美女人那不夠完美的身材,誇張的格紋,放大了女人身材上的不足,蛇蠟仿皮長褲是蛇蠍美人裝扮,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穿。這種平日里不敢輕易嘗試的時髦,美美地穿上身,卻可能不見美女現觀。
六忌細節的忽略:看女人品位不過要看衣服,還要看細節,不少女人只顧頭而不顧腳,營造了高檔服裝與低檔鞋,包組合的敗筆,地攤上的廉價鞋、包,不管樣式有多新穎,細節上肯定會讓女人的風韻大打折扣。
七忌落伍的穿著:有些時尚經不起時間的推敲,如果穿著搭配已是「過去」的時尚則體裁令形象大打折扣,厚底鞋風光幾季之後,本季大勢已去,再穿一層厚底鞋,就等於向大家強調自己是個落伍的人。
八忌最尷尬的撞衫:穿中式服裝的人越來越多,面對面撞車的概率極高,這樣的撞車本已很尷尬,但最尷尬的還是你不小心穿上了與酒店服務員一樣的紅色小襖。
❿ 中式衣服怎麼穿不顯老
中式衣服配直筒褲更顯優雅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