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人在快去世時要穿上壽衣,「穿壽衣」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一般情況下,著壽衣的順序是:
著壽襪—— 兩人各著一隻。
著壽褲——
(1)、上手左手從褲口伸至褲腰,右手捏住褲腰,如有腰帶一並捏住,下手則反之。
(2)、兩人退於遺體腳踝處,上手人員至手抬起遺體左腳,配合自己右手,抓住腰帶,將壽褲穿進,下手人員相同動作同時進行。然後兩人配合,同時拎起遺體,把壽褲穿至遺體腰際。
系腰帶由下手為遺體系腰帶。
著上衣——
(1)、先把套好的衣服正面平鋪於遺體身上,上手人員先將左手從袖口伸進袖管,握住遺體左手,右手捏住衣領,順式穿入。
(2)、下手人員左手托起遺體後頭頸,右手抓住遺體下顎以下部位,兩手配合將遺體抬起,上手隨即將上衣甩向右側後,將遺體向自己方向側翻。(3)、下手將遺體右手臂套入袖管。然後,兩人同時將上衣拉平。
著壽鞋—— 兩人各著一隻,關鍵注意區分好左、右鞋。
整理—— 更衣的最後一步是整體整理,包括系扣、整理頭發、戴帽等。更衣結束後,遺體接運工需再次核對一遍各種單據,確認所著衣服與顧客要求是否一致。
❷ 老年人過壽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和款式
一般都穿紅色,如果是女的也可以使藍色或者黑色,但一定要帶一點紅色,如果是紅色的傳統裝(唐裝)就更好。表示紅紅火火。
過壽服裝
在中國的各種禮儀中,祝壽也是一件大事。禮服的面料多用團花褐緞,織有壽字紋樣或貓蝶圖案,也有的老壽星穿著織有「五福捧壽」、「福壽同春」等圖案的禮服,以祝福長壽。出嫁的女兒要回來祝壽,送上衣料、自己親手製作的鞋和其他禮品。俗稱「做壽」或「過生日」。
衣服上的圖案一般為蝙蝠(與「福」同意)、如意(象徵吉祥如意)、牡丹(團團圓圓)等,團數量為五、七、九的倍數。
祝壽
祝賀賀壽做壽或過壽,是我國一種傳統民俗活動,一般指晚輩對長輩或親友之間的敬重之舉,在古代指在老人過生日時為他祝賀,現代已發展成慶祝生日、逢十之年或本命年的活動。或設壽慶宴席、或敬獻書畫藝術品等等,祝願人長壽。
祝壽准備
壽慶柬帖壽堂布置慶祝生日所應用的柬帖。壽慶柬帖與其他喜慶柬帖不同,通常都是由子孫或親友具名的,不能自己具名。具體說明如下:
(一)子孫具名例一:為子孫具名的壽慶請帖。父壽用"家嚴"或"家父"字樣,母壽用"家慈"或"家母"字樣,雙壽則用"家嚴"和"家慈"字樣並列。兄弟眾多的,可由長子或推兄弟中對外最有聲譽的代表具名,數代同堂者也可用"率子孫鞠躬"字樣,不必全體連署。
(二)親友具名例二:為親友具名的壽慶請帖,多半適用於在政治上或社會上較有聲望的人士,下面應列出親友代表的姓名。
(三)祝壽請帖
(四)雙壽請帖 壽堂的布置
古時候布置壽堂,一般正廳牆壁中間,男壽懸掛南極仙翁,女壽懸掛瑤池王母;或懸掛八仙慶壽圖、三星圖等象徵高壽之畫軸;或以金紙剪貼大"壽"字掛於禮堂正中,正中設禮桌,禮桌上陳設壽桃、壽糕、壽面、香花、水果等。地上置紅色拜墊,以備後輩行禮。
總而言之,祝壽的准備是非常重要的,這代表了每一個人的祝福之心,和過壽人對祝壽之人的感激之情。
祝壽儀式
祝壽無一定的儀式,古時通常晚輩賓客,僅向壽堂行三鞠躬禮,壽星可定時出堂受賀;其餘時間則由子侄輩在禮堂答禮。新式壽誕,常在宴會之前,由壽星分切蛋糕餉客。壽慶的招待:慶祝壽誕,一般都是經濟較富餘者方能進行,所以在招待上比較講究。古時在壽誕前夕,就開始宴請至親好友,稱為"暖壽";中午為面席,取其"長壽"口彩;晚間為大宴。次日,尚有宴席,以謝執事。
壽慶宴席,有兩項內容似乎是必不可免的:一是要由壽翁(壽婆)吹生日蛋糕上的蠟燭,然後分吃蛋糕;二是要吃面條,以討長壽的口彩。
現今,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倫文化的濃重,人們過生日不象過去那樣,小孩過生日吃幾塊蛋糕,老人過生日打幾壺酒,弄點好吃的就算過生日了。而今形式多樣,文明崇尚,親情濃重,生日人開心。特別是古稀、八十、九十和百歲老人過生日,更是講究了。祝壽的風俗更濃了。
❸ 為什麼死人都要穿壽衣,這其中有什麼講究
死人要穿壽衣的原因:
屍體腐爛的問題。過去人死了總是先裝在棺材裡,而棺材往往要在家裡停放一些時候。大體死者年歲愈大的停放時間愈久。有的因為墳地未選擇好,一時無法安葬,一直放在家裡停幾年的都有。這就必然出現一個問題,棺材裡面的屍體久了會腐爛,會流 出液體來,並還可能透過棺材滲漏出來。為了防止滲漏,除了在棺材裡面放上草木灰、草紙一類吸水的東西,還要多穿衣服,亦為了能吸水分。人的內臟在上身,腐爛時水分比下身更多些,因此上身要比下身多穿些。夭壽者通常在死後很快埋葬入土,所以可以少穿衣服。後人相襲成俗,一直沿用下來。
老年人生前就做好死後要穿的衣服,美稱壽衣,寓為健康長壽之意。
講究的地方:
人死了要將身體洗凈,然後穿上新的干凈的衣服,也就是穿上壽衣。在閩南一帶,在給死人穿壽衣時,老人的親屬要先來個象徵性的試穿。試穿之後用一根沒有秤錘的秤來秤一下,並在人面前說一句:「這是子孫用錢買來的。」表示子孫的孝心。
死人穿的壽衣通常都是奇數的,上下相差二,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最多是上十一下九,即穿十一件上衣,九條褲子(女的可用裙子代褲)。
❹ 百歲老人過世有什麼講究嗎
壽衣的講究:壽衣會比平時穿的衣服寬大一些,這個是有講究的。壽衣大寓意寬裕,壽衣長寓意長久,都是保佑子孫後代長長久久的意思。而從實際來說,壽衣寬大些為老人穿戴時更為方便,畢竟老人的身體可能不太容易移動。
壽衣講究「四領三腰」,「四領」指罩衣、棉衣、夾衣、襯衣;「三腰」指罩褲、棉褲、襯褲。根據各地習俗不同也有「五領三腰」之說。和壽衣配套的其他配件需要有壽被、壽帽、壽鞋、壽枕和首飾包。
首飾包並不是我們平常理解的裝首飾的小包,它其實也是為亡者配備的必要配件,裡麵包含襪子、腰帶、綁腿帶、口鈴、手帕、蓋臉布、金銀元寶、金銀戒指、七星錢。
百歲的老人通常會選擇紅色這樣顏色鮮亮的壽衣,不過也可以根據老人平時的穿衣喜好進行選擇。壽被的話選擇鋪金蓋紅,壽鞋和壽帽可以選擇和壽衣風格一致的款式和顏色,使整體看起來更為協調統一,而根據南北方的習慣,壽鞋北方一般選擇棉鞋、南方則為單鞋。
喜喪
死亡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比較悲傷的事,特別是死者的親人在經歷失去親人的痛苦時都會非常的難過。所以中國的喪葬文化中一直有「哭喪」這一形式,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有親人去世了一定是一件非常傷心的事情。
不過在中國的有些地方有些百歲老人死後家屬並不會太難過,甚至在葬禮上表情也是比較輕松自在的,絲毫看不出傷心的神色。
中國的喪葬文化並不像我們平時接觸到的那麼簡單,其實在中國的很多地方都有「喜喪」的文化。「喜喪」顧名思義就是舉辦一個喜慶喪葬儀式,不過在中國的傳統喪葬文化中也不是每一個老人去世時都會舉辦「喜喪」。
去世的人年紀要大,雖然沒有一個固定的年齡,但是普遍也是八九十歲的老人才會舉辦喜喪,因為在古代人均壽命比較短,八九十歲在古代能夠算了老壽星了,所以能夠活到八九十歲的人去世並不會太難以讓人接受。
❺ 死人穿的壽衣和活人穿的壽衣有什麼區別和禁忌
人死時,要穿7件新衣服,衣服沒有領子,沒有紐扣,都是肥大的。衣服都是用布帶系的,有紐扣都要割掉。活人沒有穿壽衣的,人在病危時,有的把壽衣給穿上,有這個說法,人在煙氣後,穿的衣服是死人得不到的。所以,都在病危時看看病人的【眼睛瞳孔放大沒,抬頭紋開沒,臉部的顴骨外皮發黑沒】,如具備以上的情形,可把壽衣給人穿上,用不長時間就會死去。禁忌死人的衣服不可系扣,不可帶領子。
你們提出的題目有問題,誰活人好好的穿壽衣,不是找死嗎?人間不可能的事情。作為你管理員應該懂的事情,我回答的有啥錯啊?你們提出的題目,應符合現實,無稽之談,不是耍人嗎?請回復
❻ 慶壽老人穿什麼衣服
一般都穿紅色,如果是女的也可以使藍色或者黑色,但一定要帶一點紅色,如果是紅色的傳統裝(唐裝)就更好。表示紅紅火火。
過壽服裝
在中國的各種禮儀中,祝壽也是一件大事。禮服的面料多用團花褐緞,織有壽字紋樣或貓蝶圖案,也有的老壽星穿著織有「五福捧壽」、「福壽同春」等圖案的禮服,以祝福長壽。出嫁的女兒要回來祝壽,送上衣料、自己親手製作的鞋和其他禮品。俗稱「做壽」或「過生日」。
衣服上的圖案一般為蝙蝠(與「福」同意)、如意(象徵吉祥如意)、牡丹(團團圓圓)等,團數量為五、七、九的倍數。
❼ 老人死後穿的衣服是什麼樣的,有圖片嗎
這個問題地域性很強。由於我國幅員遼闊,民俗差異很大,所以對於壽衣穿著的講究也各有不同。在東北一般都是老人自己或者其子女事先准備好了的。
樓上說的很對,第一,向喪禮司儀(東北叫陰陽先生)請教;第二,去壽衣店咨詢。
——我找到了!你先在網路搜索到「壽衣圖片」,然後就可以在「網路圖片」找到壽衣圖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