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親王的朝服一般都是龍袍,而貝勒是蟒袍。親王的朝服的顏色只能用土黃或者暗黃,不能是明黃,而龍必須是盤龍或者降龍,不能是升龍或者正龍。親王朝服的下擺也綉有「海水江涯」。圖案是身前身後五爪正龍各一團,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
親王的服制朝冠和皇帝一樣,有帝王所使用的冠冕,只是皇帝的冠冕是十二旒,而親王和皇太子的冠冕是九旒。世子冠冕用八旒,郡王冠冕用七旒,臣下不可用旒。
(1)世子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皇室服飾區別:
區別這些皇室宗族的地位,其實通過他們官服的一個細節就可以了,一般清朝官服前面和後面,都有一個圓形的區域,用來綉上圖案的,被稱為「補子」,這就是區別皇室宗族的地方了。
為了顯示更高貴的身份,清朝皇室宗族的「補子」一般是圓形和方形合在一起的,根據《清史稿》的記載,清朝還沒入關前,郡王、貝勒的服飾有蟒紋的形狀,而用蟒的爪子來區分職位大小。
比如親王一般用六爪,而貝勒用五爪,貝子只能用四爪了,清軍入關之後,由於受到漢人文化的影響,親王至伯爵的官職,就用龍紋和蟒紋相互交替綉花了。
所以要區分清朝皇室宗族人員是身份,只要看他們官服上的「補子」就行,根據爪子行龍的多少,來判斷其地位的高低,比如親王的補子是五爪金龍,郡王的也是五爪,卻是行龍了。
『貳』 明朝服飾的主要特點
明朝服飾的主要特點:
明裝與唐裝相比,在於衣裙比例的明顯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長,逐漸拉長上裝,縮短露裙的長度。衣領也從宋代的對領蛻變成以圓領為主。明代女裝上衣是三領窄袖,身長三尺有餘,露裙二、三寸,即所謂「花冠裙襖,大袖圓領」。
當時揚州流行一種新式樣:女衫長二尺八寸,袖子寬一尺二寸,外護袖鑲錦綉,冬季鑲貂狐皮。裙裝在明代初年用色偏向淺淡;崇禎時期提倡白色裙。
裙邊有一、二寸綉邊。明初裙寬為六幅,明末時發展為八幅、十幅。裙褶十分盛行,有細密褶紋,也有大褶紋。褶紋裝飾十分講究。
有一種名為彩條裙,每條選用一種顏色緞,每條色緞上綉出花鳥紋飾,帶邊鑲以金線可成為獨立的條帶,將數條這樣的各種彩條拼合在腰帶上,就成為彩條飄舞的裙子,因此取名「鳳尾裙」。有的還將整塊緞料用手工做成細褶紋,取名「百褶裙」。一種二十四褶裙取名「玉裙」。
明代還有一種特殊式樣的帔子,由於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這種帔子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得此名。到宋代將它列入禮服行列之中。
明代服用此式較為普遍,它的形狀宛如一條長長的彩色掛帶,每條霞帔寬三寸二分,長五尺七寸,服用時繞過脖頸,披掛在胸前,由於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墜子,因此越發顯得挺拔高貴。
(2)世子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明朝服飾的分類用途:
1、男服服飾
冕服:從宋代起皇帝幾乎只一種冕服。
朝服:有通天冠服、皮弁服、朝服等。
公服:百官的正式辦公服。均用到它。
常服:恢復唐宋時代的常服系統。
2、女服服飾
褘衣:為皇後受刪、謁廟、朝會時穿著。
翟衣:為皇後的第二禮服。
禮服:品官命婦的大禮服。
『叄』 揭秘:古代的朝鮮國王有資格穿五爪龍紋的服裝嗎
當然沒有資格了,下屬藩國還想謀反不成?他們最多穿個蟒袍!五爪金龍只有皇帝一個人可以穿!估計太子都不行!唱戲的扮演皇上,衣服上最多秀個四爪龍!民間有用到龍的地方只能秀兩爪!
『肆』 古代皇帝衣服上的13種圖案都有什麼
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共十二種。
十二章紋,是古代的服飾等級標志,指中國古代帝王及高級官員禮服上繪綉的十二種圖案,它們是: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稱「十二章 」,繪綉有章紋的禮服稱為「章服」。
十二章為章服之始,以下又衍生出九章、七章、五章、三章之別,按品位遞減。例如明代服制規定:天子十二章,皇太子、親王、世子俱九章。
(4)世子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章服制度真正確立,是在東漢初年。在此以前,封建制度雖已確立,但許多禮儀還是空白。即使戰國(或以前)時期有章服方面的規定,但「秦以戰國即天子位,滅去禮學,郊祀之服皆以袀玄」(《後漢書·輿服下》),漢承秦制,亦無詳細的章服制度。
所以,東漢以前,章服制度作為封建禮儀制度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還沒有正式確立。東漢永平二年,孝明皇帝詔有司博採《周官》、《禮記》、《尚書》等史籍,制定了詳細的祭祀服飾及朝服制度,從此確定了漢代的服制。
東漢初規定:「天子、三公、九卿……祀天地明堂,皆冠旒冕,衣裳玄上纁下,乘輿備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諸侯用山龍(以下)九章,九卿以下用華蟲(以下)七章。
『伍』 我古代文武官員服飾有何區別
1、補子不同
區分清代官員的品級,最主要是看官服前胸後背所綉的圖案,這塊方形或者是圓形的圖案稱為「補子」。貝子以上的皇親用圓形補子,官員一律用方形補子。一般是文官胸前綉鳥,武官胸前綉獸。
2、名稱不同
清代文官綴綉的補子分別為: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鵪鶉、九品練鵲。像內鄉縣衙的知縣是正五品官,所以胸前所綉的補子就是白鷳。
清代武官綴綉的補子分別為:一品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和八品都是犀牛、九品海馬。
(5)世子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古代服飾類別:
1、冕服:禮服中最專貴的一種,冕服均在祭典中穿著,是主要的祭服。其服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等要件所組成。冕服的主體是玄衣、衣裳上面繪綉有章紋,而在最隆重的典禮時,穿九章紋冕服。
衣裳之下,襯以白紗中單,即白色的襯衣,古代襯衣通常是白色。下身前有蔽膝,天子的蔽膝為硃色,諸侯為黃硃色。鞋是雙底的,以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較高,周代天子,在隆重典禮時穿赤色的。
2、弁服:其隆重性僅次於冕服,衣裳的形式與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弁服可分為爵弁,韋弁、冠弁等幾種,它們主要的區別在於所戴的冠和衣裳的顏色。
3、玄端:為天子的常服,諸侯及其臣的朝服。
4、深衣:古代凡是服禮都是上衣下裳不相連,惟此種衣裳是上下相連,分開裁但是上下縫合,因為被體深邃,所以稱為深衣。
5、禕衣:為王後從王祭先王的俸祭服。
6、褕翟:為王後從王祭先公和侯伯夫人助君祭服。是青色衣,畫褕翟紋十二章紋,褕翟羽色亦為五采。
7、闕翟:為王後助天子祭群小神和子男夫人從君祭宗廟祭服。是赤色衣,刻赤色繒的翟紋。
8、鞠衣:為王後率領命婦祭蠶神告桑的禮服,亦為諸侯之妻從夫助君祭宗廟的祭服。
『陸』 求清朝人物服裝簡圖
親王親王朝冠,與皇子同。吉服冠,冬用海龍、薰貂、紫貂惟其時。夏織玉草或藤竹絲為之。紅紗綢里。石青片金緣。上綴朱緯。頂用紅寶石,曾賜紅絨結頂者,亦得用之。知
端罩端罩,青狐為之,月白緞里,若曾賜金黃色者,亦得用之。補服用石青色,綉五爪金龍四團,前後正龍,兩肩行龍。朝服、蟒袍藍及石青隨所用,若曾賜金黃色者,亦得用之。餘與皇子同。主
朝珠朝珠、朝帶、吉服帶、雨冠、雨衣、雨裳,均與皇子同。崇德元年,定親王冠頂三層,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八。前舍林,嵌東珠四。後金花,嵌東珠三。帶用金鑲玉版四片,嵌東珠四。順治九年,定冠頂共嵌東珠十,舍林、金花各增嵌東珠一。帶四片,每片嵌東珠四。服用五爪四團龍補、五爪龍緞、滿翠四補等緞。知
親王親王世子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九,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五。後綴金花,飾東珠四。吉服冠、端罩、補服、朝服、蟒袍、朝珠皆與親王同。主
朝帶朝帶,色用金黃,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東珠三。左右佩絛如帶色。吉服帶與親王同。順治九年,定親王世子冠頂三層,共嵌東珠九。帶用金鑲玉版四片,每片嵌東珠三。服與親王同。齋
郡王郡王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八,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四。後綴金花,飾東珠三。吉服冠、端罩皆與親王世子同。知
補服補服,用石青色,綉五爪行龍四團,兩肩前後各一。朝服、蟒袍、朝珠皆與親王世子同。齋
朝帶朝帶,色用金黃,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東珠二,貓睛石一。佩絛如帶色。吉服帶與親王世子同。崇德元年,定郡王冠頂三層,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七。前舍林,嵌東珠三。後金花,嵌東珠二。帶用金鑲玉版四片,嵌綠松石四。順治九年,定冠頂共嵌東珠八,舍林、金花各增嵌東珠一。帶四片,每片嵌東珠二。服與親王同。主
貝勒貝勒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七,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三。後綴金花,飾東珠二。吉服冠、端罩皆與郡王同。古
補服補服,色用石青,前後綉四爪正蟒各一團,朝服通綉四爪蟒文,蟒袍亦如之,均不得用金黃色,餘隨所用。朝珠絛用石青色。餘同郡王。朝帶色用金黃,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東珠二。佩絛皆石青色,吉服帶色用金黃,版飾惟宜。佩絛亦皆石青色。崇德元年,定貝勒冠頂三層,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六。前舍林,綴東珠二。後金花,綴東珠一。帶用金鑲玉版四片,嵌寶石四。順治九年,定冠頂共嵌東珠七,舍林、金花各增嵌東珠一。帶四片,每片嵌東珠二。服用四爪兩團龍補及蟒緞、妝緞。知
貝子貝子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六,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二。後綴金花,飾東珠一。吉服冠頂用紅寶石。皆戴三眼孔雀翎。孔雀花翎有三眼、雙眼、單眼之分,遇賞均得戴用。端罩制同貝勒。補服色用石青,前後綉四爪行蟒各一團。朝服、蟒袍、朝珠皆與貝勒同。知
朝帶朝帶,色用金黃,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東珠一。吉服帶與貝勒同。崇德元年,定貝子冠頂二層。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五。前舍林,後金花,各嵌東珠一。帶用金鑲玉版四片,每片嵌藍寶石一。順治九年,定冠頂共嵌東珠六,舍林增嵌東珠一,餘如舊。帶四片,每片嵌東珠一。服與貝勒同。知
鎮國鎮國公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五,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一。後綴金花,飾綠松石一。吉服冠,入八分公頂用紅寶石,未入八分公用珊瑚,皆戴雙眼孔雀翎。端罩紫貂為之,月白緞里。補服前後綉四爪正蟒方補。朝服、蟒袍、朝珠與貝子同。知
朝帶朝帶,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貓睛石一。吉服帶與貝子同。崇德元年,定鎮國公冠頂二層,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四。前舍林,嵌東珠一。後金花,嵌綠松石一。帶如貝子。順治九年,定冠頂共嵌東珠五,餘如舊。帶四片,每片嵌貓睛石一。服用四爪方蟒補。餘與貝勒同。知
輔國輔國公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四,上銜紅寶石。餘皆如鎮國公。崇德元年,定輔國公冠頂二層,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三。前舍林,嵌綠松石一。後金花,嵌寶石一。帶如鎮國公。順治九年,定冠頂共嵌東珠四,舍林、金花、帶、服色俱與鎮國公同。知
鎮國鎮國將軍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一,上銜紅寶石。吉服冠頂用珊瑚。補服前後綉麒麟。餘皆視武一品。崇德元年,定鎮國將軍冠頂上銜紅寶石,帶用金鑲圓版,嵌紅寶石四。順治九年,定冠頂中節嵌東珠,帶用金鑲方玉版,各嵌紅寶石一。補服綉麒麟,餘與鎮國公同。知
輔國輔國將軍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上銜鏤花珊瑚。吉服冠頂亦用鏤花珊瑚。補服前後綉獅。餘皆視武二品。崇德元年,定輔國將軍冠頂上銜藍寶石,帶用圓金版。順治九年,定冠頂改銜紅寶石,中節嵌小紅寶石一。帶如鎮國將軍。補服綉獅。餘與鎮國公同。知
奉國奉國將軍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一,上銜藍寶石。吉服冠頂亦用藍寶石。補服前後綉豹。餘皆視武三品。崇德元年,定奉國將軍冠頂上銜水晶石,帶用玲瓏■J4金方鐵版。順治九年,定冠頂上銜紅寶石,中節嵌小藍寶石一。帶用起花金圓版。補服綉豹。餘與鎮國公同。知
奉恩奉恩將軍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上銜青金石。補服前後綉虎,餘皆視武四品,惟衣裾四啟。帶用金黃色,凡宗室皆如之,覺羅用紅色。順治九年,定奉恩將軍冠頂上銜藍寶石,中節嵌小藍寶石一。帶用起花金鑲銀圓版。補服綉虎,餘與鎮國公同。知
固倫固倫額駙吉服冠,頂用紅寶石,戴三眼孔雀翎。吉服帶用金黃色。餘與貝子同。崇德元年,定固倫額駙冠服與貝子同。順治八年,定冠頂嵌東珠六。舍林嵌東珠二。金花嵌東珠一。帶用金鑲玉圓版四片,每片嵌東珠一。主
和碩和碩額駙吉服冠,頂用珊瑚,戴雙眼孔雀翎。朝帶色用石青或藍,金銜玉圓版四。餘與鎮國公同。崇德元年,定和碩額駙冠服與超品公同,如封爵在公以上者,仍照本階服用。順治八年,定冠頂嵌東珠四,舍林嵌東珠一。金花嵌綠松石一。帶用金鑲玉圓版四片,每片嵌貓睛石一。主
郡主郡主額駙朝帶,用鏤金圓版四,每具飾綠松石一。餘視武一品。崇德元年,定郡主額駙冠頂上銜紅寶石,嵌東珠一。帶用金圓版四片,嵌綠松石四。順治八年,定冠、帶與侯、伯同。康熙元年,定用四爪蟒補服。齋
縣主縣主額駙冠服,視武二品。崇德元年,定縣主額駙冠頂上銜紅寶石。帶用金圓版四片,每片嵌紅寶石四。知
郡君郡君額駙冠服,視武三品。崇德元年,定郡君額駙冠頂上嵌藍寶石。帶用金圓版四片。齋
縣君縣君額駙朝帶,用■J4金方鐵版四。餘與武四品同。崇德元年,定縣君額駙冠頂上銜水晶石。帶用■J4金方鐵版四片。知
鄉君鄉君額駙朝帶,用■J4金方鐵版四。餘與武五品同。崇德元年,定鄉君額駙冠用金頂。帶用■J4金圓鐵版四片。並按固倫額駙若爵在貝子以上、和碩額駙爵在鎮國公以上者,冠服各從其品。郡主額駙以下皆如之。主
民公民公朝冠,冬用薰貂,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青狐。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四,上銜紅寶石,夏頂制同。吉服冠頂用珊瑚。古
端罩端罩,貂皮為之,藍緞里。補服,色用石青,前後綉四爪正蟒。齋
朝服朝服,藍及石青諸色隨所用。披領及袖俱石青,片金緣,冬加海龍緣。兩肩前後正蟒各一,腰帷行蟒四,中有襞積。裳行蟒八。十一月朔至上元,披領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薰貂。兩肩前後正蟒各一,襞積行蟒四,皆四爪。曾賜五爪蟒緞者,亦得用之。蟒袍,藍及石青諸色隨所用,通綉九蟒。齋
朝珠朝珠,珊瑚青金綠松蜜珀隨所用,雜飾惟宜。絛用石青色,朝帶色用石青或藍,鏤金玉圓版四,每具飾貓睛石一。佩帉下廣而銳,吉服帶佩帉下直而齊,版飾惟宜。雨冠、雨衣、雨裳俱用紅色。崇德元年,定民公冠頂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一。帶用金圓版四片,嵌綠松石四。順治二年,定冠用起花金頂,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三。帶用金鑲圓玉版四片,各嵌綠松石一。八年,定冠頂嵌東珠四,帶片各嵌貓睛石一。知
侯朝侯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三,上銜紅寶石。朝帶鏤金銜玉圓版四,每具飾綠松石一。餘皆如公。齋
伯朝伯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二,上銜紅寶石。朝帶鏤金銜玉圓版四,每具飾紅寶石一。餘皆如侯。知
子朝子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一,上銜紅寶石,補服前後綉麒麟。餘皆視武一品。齋
男朝男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上銜鏤花珊瑚。補服前後綉獅。餘皆視武二品。順治二年,定侯、伯冠用起花金頂,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一。帶用金鑲方玉版四片,每片嵌紅寶石一。六年,定冠頂嵌東珠二,帶改用圓玉版。八年,定侯冠頂東珠三。帶片各嵌綠松石一。齋
皇子皇子福晉朝冠,頂鏤金三層,飾東珠十,上銜紅寶石。朱緯。上周綴金孔雀五,飾東珠七,小珍珠三十九。後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各三,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金黃絛二,末亦綴珊瑚。青緞為帶。吉服冠頂用紅寶石。齋
金約金約,鏤金雲九,飾東珠各一,間以青金石,紅片金里。後系金銜青金石結,貫珠下垂,三行三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每具飾東珠珍珠各四,末綴珊瑚。耳飾左右各三,每具金雲銜珠各二。古
朝褂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緣。綉文前行龍四,後行龍三。領後垂金黃絛,雜飾惟宜。吉服褂色用石青,綉五爪正龍四團,前後兩肩各一。朝袍用香色,披領及袖皆石青,片金緣,冬加海龍緣。肩上下襲朝褂處亦加緣,綉文前後正龍各一,兩肩行龍各一,襟行龍四,披領行龍二,袖端正龍各一,袖相接處行龍各二。裾後開。領後垂金黃絛,雜飾惟宜。蟒袍用香色,通綉九龍。齋
領約領約,鏤金為之,飾東珠七,間以珊瑚。兩端垂金黃絛二,中貫珊瑚,末綴珊瑚各二。采帨月白色,不綉花文,結佩惟宜。絛皆金黃色。朝裙片金緣,冬加海龍緣,上用紅緞,下石青行龍妝緞,皆正幅,有襞積。夏以紗為之。古
朝服朝服朝珠三盤,珊瑚一,蜜珀二。吉服朝珠一盤。珍寶隨所御。絛皆金黃色。齋
親王親王福晉吉服褂,綉五爪金龍四團,前後正龍,兩肩行龍。餘皆與皇子福晉同。側福晉冠頂等各飾東珠九。服與嫡福晉同。並按崇德元年,定親王嫡妃冠頂嵌東珠八,側妃嵌東珠七。順治九年,定嫡妃冠頂增嵌東珠二。服用翟鳥四團龍補、五爪龍緞、妝緞、滿翠四補等緞。側妃冠頂增嵌東珠二。服與嫡妃同。齋
世子世子福晉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九,上銜紅寶石。朱緯。上周綴金孔雀五,飾東珠各六。後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各三,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金黃絛二,末亦綴珊瑚。青綴為帶。古
金約金約,鏤金雲八,飾東珠各一,間以青金石。後系金銜青金石結,垂珠三行三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每具飾東珠珍珠各四,末綴珊瑚。餘皆與親王福晉同。順治九年,定世子嫡妃冠服如親王側妃。其側妃冠頂嵌東珠八。服與嫡妃同。古
郡王郡王福晉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八,上銜紅寶石。朱緯。上周綴金孔雀五,飾東珠各五。後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金黃絛二,末亦綴珊瑚。青緞為帶。吉服冠與世子福晉同。知
金約金約,鏤金雲八,飾東珠各一,間以青金石。後系金銜青金石結,垂珠三行三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末綴珊瑚。齋
吉服吉服褂,綉五爪行龍四團,前後兩肩各一。餘皆與世子福晉同。崇德元年,定郡王嫡妃冠頂嵌東珠七,側妃嵌東珠六。順治九年,定嫡妃冠服與世子側妃同。其側妃冠頂嵌東珠七。服用蟒緞、妝緞,各色花、表緞。古
貝勒貝勒夫人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七,上銜紅寶石。朱緯。上周綴金孔雀五,飾東珠各三。後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石青絛二,末亦綴珊瑚。吉服冠與郡王福晉同。知
金約金約,鏤金雲七。餘同郡王福晉。耳飾亦與郡王福晉同。古
朝褂朝褂,綉四爪蟒,領後垂石青絛。吉服褂前後綉四爪正蟒各一。餘與郡王福晉同。主
朝袍朝袍,藍及石青諸色隨所用,領、袖片金緣,冬用片金加海龍緣。綉四爪蟒,領後垂石青絛。蟒袍通綉九蟒。領約、朝珠、采帨絛用石青色。餘皆與郡王福晉同。崇德元年,定貝勒嫡夫人冠頂嵌東珠六。側夫人嵌東珠五。順治九年,定嫡夫人冠頂、服飾如郡王側妃,其側夫人冠頂嵌東珠六。服與嫡夫人同。主
貝子貝子夫人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六。金約鏤金雲六,吉服褂前後綉四爪行蟒各一。餘皆與貝勒夫人同,崇德元年,定貝子嫡夫人冠頂嵌東珠五。側夫人嵌東珠四。順治九年,定嫡夫人冠頂服飾如郡王側妃。其側夫人冠頂嵌東珠五。服與嫡夫人同。主
鎮國鎮國公夫人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五。金約鏤金雲五。吉服褂綉花八團。餘皆與貝子夫人同。崇德元年,定鎮國公嫡夫人冠頂嵌東珠四。順治九年,定嵌東珠五。服如貝子夫人。其側夫人冠頂嵌東珠四。服與嫡夫人同。齋
輔國輔國公夫人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四。金約鏤金雲四。餘皆與鎮國公夫人同。崇德元年,定輔國公夫人冠頂嵌東珠三。順治九年,定冠頂嵌東珠四。服如貝子夫人。其側夫人冠頂嵌東珠三。服與嫡夫人同。古
鎮國鎮國將軍夫人冠、服均視一品命婦。齋
輔國輔國將軍夫人冠、服均視二品命婦。主
奉國奉國將軍淑人冠、服均視三品命婦。知
奉恩奉恩將軍恭人冠、服均視四品命婦。古
固倫固倫公主冠、服制如親王福晉。崇德元年,定固倫公主冠頂嵌東珠八。順治九年,定冠頂增嵌東珠二。服用翟鳥五爪四團龍補、五爪龍緞、妝緞、滿翠四補等緞。知
和碩和碩公主朝冠、金約,制如親王世子福晉。餘與固倫公主同。崇德元年,定和碩公主冠頂嵌東珠六。順治九年,定冠頂增嵌東珠二。服與固倫公主同。齋
郡主郡主朝冠、金約,制如郡王福晉。餘與和碩公主同。崇德元年,定郡主冠頂嵌東珠六。順治九年,定冠頂增嵌東珠二。服與和碩公主同。知
縣主縣主朝冠、金約,制如貝勒夫人。吉服褂制如郡王福晉。餘與郡主同。崇德元年,定縣主冠頂嵌東珠五。順治九年,定冠頂增嵌東珠二。服用蟒緞、妝緞,各樣花、素緞。主
郡君郡君朝冠、金約,制如貝子夫人。朝褂、龍袍、領約、朝珠、采帨、吉服褂、蟒袍均如貝勒夫人。餘同縣主。崇德元年,定郡君冠頂嵌東珠四。順治九年,定冠服與縣主同。齋
縣君縣君朝冠、金約,制如鎮國公夫人。吉服褂制如貝子夫人。餘皆與郡君同。崇德元年,定縣君冠頂嵌東珠三。順治九年,定冠頂增嵌東珠二。服與郡君同。知
鎮國鎮國公女鄉君朝冠、金約,制如輔國公夫人。吉服褂制如鎮國公夫人。餘同縣君。齋
輔國輔國公女鄉君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三。金約鏤金雲三。餘與鎮國公女鄉君同。崇德元年,定鄉君冠頂嵌東珠二。順治九年,定鎮國公女鄉君冠頂嵌東珠三。服與縣君同。古
王、王、貝勒側室女,封授視嫡降二等。冠、服各視所降品級服用。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側室女,雖降等食五品、六品俸,其冠服仍與鄉君同。主
民公民公夫人朝冠,冬用薰貂,夏以青絨為之。頂鏤花金座,飾東珠四,上銜紅寶石。前綴金簪三,飾以珠寶。護領絛用石青色。吉服冠,薰貂為之,頂用珊瑚。金約青緞為之,紅片金里。中綴鏤金火焰,飾珍珠一,左右金龍鳳各一。後垂青緞帶二,亦紅片金里。耳飾左右各三,每具金雲銜珠各二。主
朝褂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緣。綉文前行蟒二,後行蟒一。領後垂石青★,雜佩惟宜。朝袍,藍及石青諸色隨所用。披領及袖皆石青,冬用片金加海龍緣。綉文前後正蟒各一,兩肩行蟒各一,襟行蟒四,中無襞積。披領行蟒二,袖端正蟒各一,袖相接處行蟒各二。後垂石青絛,雜佩惟宜。吉服褂色用石青,綉花八團。主
蟒袍蟒袍,藍及石青諸色隨所用,通四爪九蟒。領約鏤金為之,飾紅藍小寶石五。兩端垂石青絛二,中貫珊瑚。末綴珊瑚各二。古
朝珠朝珠,朝服用三,吉服用一。珊瑚、青金、蜜珀、綠松隨所用,雜飾惟宜。絛用石青色。采帨,月白色,不綉花,雜飾惟宜。絛皆石青色。朝裙,夏片金緣,冬加海龍緣,上用紅緞,下石青行蟒、妝緞,皆正幅,有襞積。崇德元年,定未入八分公夫人冠頂服飾,惟正室視其夫品級服用。古
侯夫侯夫人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三,上銜紅寶石,餘皆如民公夫人。齋
伯夫伯夫人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二,上銜紅寶石,餘皆如侯夫人。主
子夫子夫人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一,上銜紅寶石,餘皆如伯夫人。知
男夫男夫人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紅寶石一,上銜鏤花紅珊瑚。吉服冠頂鏤花珊瑚。餘皆如子夫人。齋
文一文一品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一,上銜紅寶石。補服前後綉鶴,惟都御史綉獬豸。朝帶鏤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紅寶石一。餘皆如公。知
武一武一品補服,前後綉麒麟。餘皆如文一品。古
文二文二品朝冠,冬用薰貂,十一月至上元用貂尾,頂鏤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一,上銜鏤花珊瑚。吉服冠頂亦用鏤花珊瑚。補服前後綉錦雞。朝帶鏤金圓版四,每具飾紅寶石一。餘皆如文一品。知
武二武二品補服,前後綉獅。餘皆如文二品。古
文三文三品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一,上銜藍寶石。吉服冠頂亦用藍寶石。補服前後綉孔雀,惟副都御史及按察使前後綉獬豸。朝帶鏤花金圓版。餘皆如文二品。知
武三武三品朝冠,冬用薰貂,補服前後綉豹。餘皆如文三品。惟朝服無貂緣及無端罩。一等侍衛戴孔雀翎。端罩猞猁猻,間以貂皮,月白緞里。餘如武三品。齋
文四文四品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藍寶石一,上銜青金石。吉服冠頂亦用青金石。補服前後綉雁,惟道綉獬豸。蟒袍通綉四爪八蟒。朝帶銀銜鏤花金圓版四。餘皆如文三品。古
武四武四品補服,前後綉虎。餘皆如文四品。二等侍衛戴孔雀翎。端罩紅豹皮為之,素紅緞里。朝服冬、夏均翦絨緣,色用石青,通身雲緞,前後方襕行蟒各一,腰帷行蟒四,中有襞積。領、袖俱石青妝緞,餘如武四品。知
文五文五品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上銜水晶石。吉服冠頂亦用水晶。補服前後綉白鷳,惟給事中、御史綉獬豸。朝服色用石青,片金緣,通身雲緞,前後方襕行蟒各一,中有襞積。領、袖俱用石青妝緞。朝帶銀銜素金圓版四。餘皆如文四品。知
武五武五品補服,前後綉熊。餘皆如文五品。惟無朝珠。三等侍衛戴孔雀翎。端罩黃狐皮為之,月白緞里。朝服冬、夏俱翦絨緣。餘如武五品,惟得用朝珠。齋
文六文六品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上銜硨磲。吉服冠頂亦用硨磲。補服前後綉鷺鷥,朝帶銀銜玳瑁圓版四。餘皆如文五品,惟無朝珠。五品官以下,惟京堂、翰詹、科道得用貂裘、朝珠。六品官以下,惟太常寺、鴻臚寺、光祿寺、國子監所屬官,壇廟執事、殿庭侍儀得用朝珠。齋
武六武六品補服,前後綉彪。餘皆如文六品。藍翎侍衛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一,上銜硨磲,戴藍翎。端罩、朝服、朝珠均同三等侍衛。餘如武六品。知
文七文七品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水晶一,上銜素金。吉服冠頂亦用素金。補服前後綉鸂鶒,朝帶素圓版四。蟒袍通綉四爪五蟒。餘皆如文六品。齋
武七武七品補服,前後綉犀牛。餘皆如文七品。主
文八文八品朝冠,鏤花陰文,金頂無飾。吉服冠同。補服前後綉鵪鶉。朝服色用石青雲緞,無蟒。領、袖冬、夏皆青倭緞,中有襞積。朝帶銀銜明羊角圓版四。餘皆如文七品。齋
武八武八品補服如武七品。餘皆如文八品。主
文九文九品朝冠,鏤花陽文,金頂。吉服冠同。補服前後綉練雀。朝帶銀銜烏角圓版四。餘皆如文八品。古
武九武九品補服,前後綉海馬。餘皆如文九品。齋
未入未入流冠服制如文九品。主
凡雨凡雨冠,民公、侯、伯、子、男,一、二、三品文、武官,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上書房、南書房翰林,批本處行走人員,皆用紅色。四、五、六品文、武官,雨冠中用紅色,青緣。七、八、九、品文、武官,雨冠中用青色,紅緣。雨衣、雨裳,民公、侯、伯、子,文、武一品官,御前侍衛,各省督、撫,皆用紅色。二品以下文、武官,皆用青色。其明黃色行褂,則領侍衛大臣、御前大臣、侍衛班長、護軍統領、健銳營翼領及凡諸臣之蒙賜者,皆得用之。古
凡帶凡帶,親王以下、宗室以上,皆束金黃帶。覺羅紅帶。其金黃帶、紅帶,非上賜者,不得給予異姓。主
凡朝凡朝珠,王公以下,文職五品、武職四品以上及翰詹、科道、侍衛,公主、福晉以下,五品官命婦以上均得用。以雜寶及諸香為之。禮部主事,太常寺博士、典簿、讀祝官、贊禮郎,鴻臚寺鳴贊,光祿寺署正、署丞、典簿,國子監監丞、博士、助教、學正、學錄,除在壇廟執事及殿廷侍儀准用,其平時燕處及在公署,仍不得用。知
凡孔凡孔雀翎,翎端三眼者,貝子戴之。二眼者,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駙戴之。一眼者,內大臣,一、二、三、四等侍衛,前鋒、護軍各統領、參領,前鋒侍衛,諸王府長史,散騎郎,二等護衛,均得戴之。翎根並綴藍翎。貝勒府司儀長,親王以下二、三等護衛及前鋒、親軍、護軍校,均戴染藍翎。知
凡寒凡寒燠更用冠服,每歲春季用涼朝冠及夾朝衣,秋季用暖朝冠及緣皮朝衣。於三、九月內,或初五日,或十五日,或二十五日,酌擬一日。均前一月由禮部奏請,得旨,通行各衙門一體遵照。齋
凡文凡文、武候補、候選官頂帶均與現任同。崇德元年,定都統、尚書冠頂上銜紅寶石。帶用金圓版四片,嵌紅寶石四。內大臣、大學士、副都統、護軍統領、前鋒統領、侍郎冠頂上銜藍寶石。帶用金圓版四片。一等侍衛、護衛參領、學士、滿啟心郎、郎中冠頂上銜水晶。帶用■J4金鐵版四片。二等、三等侍衛,護衛,佐領,漢啟心郎,員外郎冠用金頂。帶用■J4金圓鐵版四片。護軍校、主事冠用金頂。帶用■J4金圓鐵版二片。順治二年,定一品官冠用起花金頂,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一。帶用金鑲方玉版四片,每片嵌紅寶石一。二品官冠用起花金頂,上銜紅寶石,中嵌小紅寶石。帶用起花金圓版四片,嵌紅寶石一。三品官冠用起花金頂,上銜紅寶石,中嵌小藍寶石。帶用起花金圓版四片。四品官冠用起花金頂,上銜藍寶石,中嵌小藍寶石。帶用起花金圓版四片,銀鑲邊。五品官冠用起花金頂,上銜水晶,中嵌小藍寶石。帶用素金圓版四片,銀鑲邊。六品官冠用起花金頂,上銜水晶。帶用玳瑁圓版四片,銀鑲邊。七品官冠用起花金頂,中嵌小藍寶石。帶用素銀圓版四片。八品官冠用起花金頂。帶用明羊角圓版四片,銀鑲邊。九品官冠用起花銀頂。帶用烏角圓版四片,銀鑲邊。順治九年,定武官補服一品、二品用獅,三品用虎,四品用豹。又雍正五年,定奉國將軍及三品官冠用起花珊瑚頂。六品官冠用水晶石頂。齋
一品一品命婦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一,上銜紅寶石。餘皆如民公夫人。主
二品二品命婦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紅寶石一,上銜鏤花珊瑚。吉服冠頂亦用鏤花珊瑚。餘皆如一品命婦。古
三品三品命婦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紅寶石一,上銜藍寶石。吉服冠頂亦用藍寶石。餘皆如二品命婦。主
四品四品命婦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上銜青金石。吉服冠頂亦用青金石,朝袍片金緣,綉文前後行蟒各二,中無襞積。後垂石青絛,雜飾惟宜。蟒袍通綉四爪八蟒。朝裙片金緣,上用綠緞,下石青行蟒妝緞,均正幅,有襞積。餘皆如三品命婦。主
五品五品命婦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上銜水晶。吉服冠頂亦用水晶。餘皆如四品命婦。古
六品六品命婦朝冠,頂
『柒』 我想問一下清朝阿哥的服飾~~
①皇子朝服有兩種形式,均金黃色。一種在披領和裳部具表紫貂,馬蹄袖端薰貂,綉紋兩肩及前胸後背正龍各一條,襞積行龍六條,間以五色雲紋。這是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所穿。另一種披領和袖均石青色,織金緞鑲邊,冬天再鑲一層海龍皮邊;綉紋兩肩、前胸後背正龍各一,腰帷行龍四,裳行龍八,披領行龍二,馬蹄袖端正龍各一,下幅八寶平水。
②親王、親王世子、郡王朝服,藍色或石青色隨便用,若賜金黃色亦可用之。其餘與皇子相同。
③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朝服,不許用金黃色,其餘顏色隨便用。紋樣通綉四爪蟒紋。
④民公、侯、伯朝服,一種是藍或石青色。披領及袖均石青色,織金緞鑲邊,冬天再加鑲海龍裘皮邊。兩肩、前胸、後背飾正蟒各一條,腰帷行蟒四條,中有襞積,裳行蟒八。另一種是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所穿,披領及裳均表以紫貂,馬蹄袖端薰貂,兩肩及前胸後背飾四爪正蟒各一條,襞積四爪行蟒四條。
『捌』 求個清朝皇帝吉服冠和朝冠的圖(說下有什麼區別,什麼季節的衣服都行)
夏朝冠:
(8)世子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1、清代吉服冠:清代官帽的一種,是穿著吉服時佩戴的官帽,也是平時官員戴的帽子,所謂吉服,是僅次於朝服的禮服,吉服冠頂子比較簡單,只有球型寶珠及金屬底座兩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銅的,上面鏤刻花紋。
2、明代梁冠:洪武二十六年定製,凡大祀、慶成、正旦、冬至、聖節、頒詔、開讀、進表、傳制都用梁冠、赤羅衣,青領緣白紗中單,青緣赤羅裳,赤羅蔽膝,赤白二色絹大帶,革帶,佩綬,白襪黑履。以梁冠上的梁數區別品位高低。
3、清代朝冠:清代官帽與歷代截然不同,凡軍士、差役以上軍政人員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緯帽,按冬夏季節有暖帽、涼帽之分,還視品級高低安上不同顏色、質料的「頂子」,帽後拖一束孔雀翎。翎稱花翎,高級的翎上有「眼」(羽毛上的圓斑),並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別,眼多者為貴,只有親王或功勛卓著的大臣才被賞戴。
『玖』 晚清老照片:穿龍袍的慈禧太後,穿蟒袍的王公大臣嗎
晚清老照片:穿龍袍的慈禧太後,穿蟒袍的王公大臣,在清宮,皇帝,皇後,皇太後,貴妃等都能穿龍袍,只是顏色不一樣;蟒袍為皇子,宗氏王公及文武大臣所穿,同時也會根據爵位和品級的區別,來對蟒袍的顏色和數量進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