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教堂簡單圖片素描

教堂簡單圖片素描

發布時間:2022-06-05 04:27:00

『壹』 QQ紅包教堂塗鴉怎麼

這幾天大家都在用QQ的畫圖紅包,問得最多的就是這些圖像怎麼畫才能別識別出來,畫這個最主要的還是畫出這些圖像的大體輪廓就好。

『貳』 巴黎聖母院拱門上的一座雕像。。。

巴黎聖母院

大凡看過世界文豪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不朽的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的人,都會對書中美麗的吉普賽女郎艾絲米拉達和醜陋卻善良的「敲鍾怪人」卡西莫多留有深刻的印象。雖然小說中描寫的具體人物和曲折的故事情節,是作家藝術加工的產物,但其人物活動的舞台和事件發生的地點――巴黎聖母院,卻是現實中實際存在的。

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由教皇亞歷山大和法王路易七世共同主持奠基。它位於法國首都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的「兩岱」島上,是世界馳名的天主教堂,也是巴黎最負盛名的古代勝跡之一。可以說,法國巴黎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以島上的巴黎聖母院為起點而發展起來的。巴黎聖母院從1163年開始興建,到1345年才最後完成,整個工程歷時近200年。此後,由於屢經戰亂破壞,聖母院破敗不堪。17世紀和19世紀法國建築大師在原有風格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修復了兩次,才顯現出了今日之風姿。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整個建築全部用石頭砌成。它突破了以往傳統教堂建築的外形粗笨、呆板,內部昏暗、窄小的束縛,擴大了內在空間,增加了外觀藝術裝飾,開了一代建築新風。聖母院佔地面積5500平方米,兩側支撐物面積800多平方米。院內進深130米,寬48米,高35米。聖母院正面呈立方形,庄嚴和諧,從上而下共分三層。最上面一層是由許多美麗的白色雕花欄桿組成的一條走廊,連接南北兩座各高69米的巨型鍾樓。南鍾樓上懸掛著一座重達13噸的巨鍾。在這座鍾的鑄料中加入了金、銀成分。這些金銀來自於巴黎婦女們為了表達虔誠之心而奉獻出來的首飾。北鍾樓則設有一個387級的階梯。兩座鍾樓後面有座高達90米的尖塔,巍峨入雲,塔頂是一個細長的十字架,遠望似與天穹相接。據說,耶穌受刑時所用的十字架及其冠冕就在十字架下面的球內封存著。這座尖塔雖比兩座鍾樓還高出21米,但從正面看,高低卻好像一樣。從中可見建築師的獨具匠心。聖母院的中間一層是三扇窗子。兩邊的窗子分別雕有亞當、夏娃的塑像。中間是一扇圓形大花窗,稱「玫瑰門」。直徑約10米,由37塊玻璃組成,是700年前的原物。窗的前面有聖母懷抱聖嬰像。聖母院最下面的一層是並排的三個尖形拱門,門上刻有表現《聖經》故事的浮雕。自左向右,依次為《聖母和聖嬰的故事》、《最後的審判》、《聖母與聖安娜的生活》。這些享有盛譽的浮雕故事是專門為當時那些不識字的信徒們雕刻的。三個拱門上面是一長條壁龕,也稱「國王長廊」,排列著耶穌基督先祖28位帝王的雕像。總之,巴黎聖母院整個建築象徵著基督教的神秘,給人以庄嚴華麗、神秘莫測之感。

幾個世紀以來,巴黎聖母院一直是法國宗教、政治和民眾生活中重大事件和舉行典禮儀式的重要場所。1302年,法王腓力四世在與教皇的斗爭中,為加強自己的地位,在巴黎聖母院召集第一等級(高級教士)、第二等級(世俗貴族)和第三等級(城市富裕市民)的代表會議,三級會議的召開,標志著法國國家政權組織形式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即具有等級代表會議的君主制,表明新興城市市民在政治生活中,已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重大力量。1654年,路易十四在此舉行加冕大典,由此開始了「太陽王時代」,法國專制王權發展到頂峰。1789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爆發,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攻陷了巴士底獄,15日,法國國民議會和市政府在聖母院歡慶勝利。1809年12月2日,拿破崙在此加冕,用自己的手而不是通過教皇把王冠戴在了自己頭上。1918年,巴黎市民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取勝而向聖母感恩。1945年,巴黎市民在此歡慶粉碎法西斯德國的勝利。1970年和1974年在聖母院為已故戴高樂將軍和蓬皮杜總統舉行了追思彌撒。可見,法蘭西歷史進程中許多重要場景幾乎都在巴黎聖母院留下了印記。因而,在法國人民心目中,巴黎聖母院十分親切。每逢星期日,成千上萬的人來到這里做彌撒,聽音樂。教堂里演奏的著名作曲家的作品和莊重的宗教音樂,不知吸引了多少遊人和宗教信徒。

匈奴鐵騎橫掃歐洲 日耳曼人大遷徙 法蘭克王國的建立 血濺賽馬場 蠶種西傳 《查士丁尼法典》 丕平獻土與教皇國 一代雄主查理大帝 查理的血腥征服 德、意、法三國的形式 英吉利王國的形成 基督教傳入英國 北歐海盜掠西歐 從多神教到基督教 基輔羅斯的興衰 基督教會大分裂 聖誕節的緣起與發展 「拯救」聖城 哈特丁大會戰 爭奪王位之戰 卡諾莎覲見 布魯塞爾第一公民 決斗的由來與興衰 大學的創建 中世紀的花朵 巴黎聖母院 「長生不老」的城市 「宗教異端」與「異端裁判所」 作繭自縛的約翰王 蜘蛛教他雖敗再戰 「黑死病」的浩劫 俄羅斯統一的國家的形式

『叄』 哥特風格繪畫

哥特的建築多喜歡堡壘式建築
哥特式建築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見於天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築。哥特式建築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最負著名的哥特式建築有巴黎聖母大教堂,義大利米蘭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起源

哥特式建築(Gothic architecture)是以法國為中心發展起來的。在12—15世紀,城市手工業和商業行會相當發達,城市內實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體,市民們以極高的熱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爭勝來表現自己的城市。另外,當時教堂已不再是純屬宗教性建築物,它已成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為市民大會堂,公共禮堂,甚至可用作市場和劇場。在宗教節日時,教堂往往成為熱鬧的賽會場地。

特點

哥特式建築的特點是尖塔高聳,在設計中利用十字拱、飛券、修長的立柱,以及新的框架結構以增加支撐頂部的力量,使整個建築以直升線條、雄偉的外觀和教堂內空闊空間,再結合鑲著彩色玻璃的長窗,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門的兩側增加一對高塔。

哥特式教堂的結構體系由石頭的骨架券和飛扶壁組成。其基本單元是在一個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雙圓心骨架尖券,四邊和對角線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頂。採用這種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頂重量輕,交線分明,減少了券腳的推力,簡化了施工。

飛扶壁由側廳外面的柱墩發券,平衡中廳拱腳的側推力。為了增加穩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於採用了尖券、尖拱和飛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內部空間高曠、單純、統一。裝飾細部如華蓋、壁龕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題,建築風格與結構手法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歐洲各國的經典哥特式建築

1、法國

11世紀下半葉,哥特式建築首先在法國興起。當時法國一些教堂已經出現肋架拱頂和飛扶壁的雛型。一般認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區的聖丹尼教堂。這座教堂四尖券巧妙地解決了各拱間的肋架拱頂結構問題,有大面積的彩色玻璃窗,為以後許多教堂所效法。

法國哥特式教堂平面雖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橫翼突出很少。西面是正門入口,東頭環殿內有環廊,許多小禮拜室成放射狀排列。教堂內部特別是中廳高聳,有大片彩色玻璃宙。其外觀上的顯著特點是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頂,西邊高大的鍾樓上有的也砌尖頂。平面十字交叉處的屋頂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牆垛上也都有玲瓏的尖頂,窗戶細高,整個教堂向上的動勢很強,雕刻極其豐富。

西立面是建築的重點,典型構圖是:兩邊一對高高的鍾樓,下面由橫向券廊水平聯系,三座大門由層層後退的尖券組成透視門,券面滿布雕像。正門上面有一個大圓宙,稱為玫瑰窗,雕刻精巧華麗。法國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聖母院。

亞眠主教堂是法國哥特式建築盛期的代表作,長137米,寬46米,橫翼凸出甚少,東端環殿成放射形布置七個小禮拜室。中廳寬 15米,拱頂高達43米,中廳的拱間平面為長方形,每間用一個交叉拱頂,與側廳拱頂對應。柱子不再是圓形,4根細柱附在一根圓柱上,形成束柱。細柱與上邊的券肋氣勢相連,增強向上的動勢。教堂內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幾乎看不到牆面。教堂外部雕飾精美,富麗堂皇。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築成熟的標志。

法國盛期的著名教堂還有蘭斯主教堂和沙特爾主教堂,它們與亞眠主教堂和博韋主教堂一起,被稱為法國四大哥特式教堂。斯特拉斯堡主教堂也很有名,其尖塔高142米。

百年戰爭發生後,法國在14世紀幾乎沒有建造教堂。及至哥特式建築復甦,已經到了火焰紋時期,這種風格因宙欞形如火焰得名。建築裝飾趨於「流動」、復雜。束柱往往沒有柱頭,許多細柱從地面直達拱頂,成為肋架。拱頂上出現了裝飾肋,肋架變成星形或其他復雜形式。當時,很少建造大型教堂。這種風格多出現在大教堂的加建或改建部分,以及比較次要的新建教堂中。

法國哥特時期的世俗建築數量很大,與哥特式教堂的結構和形式很不一樣。由於連年戰爭,城市的防衛性很強。城堡多建於高地上,石牆厚實,碉堡林立,外形森嚴。但城牆限制了城市的發展,城內嘈雜擁擠,居住條件很差。多層的市民住所緊貼狹窄的街道兩旁,山牆面街。二層開始出挑以擴大空間,一層通常是作坊或店鋪。結構多是木框架,往往外露形成漂亮的圖案,頗饒生趣。富人邸宅、市政廳、同業公會等則多用磚石建造,採用哥特式教堂的許多裝飾手法。

2、英國

英國的哥特式建築出現的比法國稍晚,流行於12~16世紀。英國教堂不象法國教堂那樣矗立於擁擠的城市中心,力求高大,控制城市,而是往往位於開闊的鄉村環境中,作為復雜的修道院建築群的一部分,比較低矮,與修道院一起沿水千方向伸展。它們不象法國教堂那樣重視結構技術,但裝飾更自由多樣。英國教堂的工期一般都很長,其間不斷改建、加建,很難找到整體風格統一的。

英國的索爾茲伯里主教堂和法國亞眠主教堂的建造年代接近,中廳較矮較深,兩側各有一側廳,橫翼突出較多,而且有一個較短的後橫翼,可以容納更多的教士,這是英國常見的布局手法。教堂的正面也在西邊。東頭多以方廳結束,很少用環殿。索爾茲伯里教堂雖然有飛扶壁,但並不顯著。

英國教堂在平面十字交叉處的尖塔往往很高,成為構圖中心,西面的鍾塔退居次要地位。索爾茲伯里教堂的中心尖塔高約123米,是英國教堂中最高的。這座教堂外觀有英國特點,但內部仍然是法國風格,裝飾簡單。後來的教堂內部則有較強的英國風格。約克教堂的西面窗花復雜,窗欞由許多曲線組成生動的圖案。這時期的拱頂肋架豐富,埃克塞特教堂的肋架象大樹張開的樹枝一般,非常有力,還採用由許多圓柱組成的束柱。

格洛斯特教堂的東頭和坎特伯雷教堂的西部,窗戶極大,用許多直欞貫通分割,窗頂多為較平的四圓心券。纖細的肋架伸展盤繞,極為華麗。劍橋國王禮拜堂的拱頂像許多張開的扇子,稱作扇拱。韋斯敏斯特修道院中亨利七世禮拜堂的拱頂作了許多下垂的漏斗形花飾,窮極工巧。這時的肋架已失去結構作用,成了英國工匠們表現高超技巧的對象。英國大量的鄉村小教堂,非常樸素親切,往往一堂一塔,使用多種精巧的木屋架,很有特色。

英國哥特時期的世俗建築成就很高。在哥特式建築流行的早期,封建主的城堡有很強的防衛性,城牆很厚,有許多塔樓和碉堡,牆內還有高高的核堡。15世紀以後,王權進一步鞏固,城堡的外牆開了窗戶,並更多地考慮居住的舒適性。英國居民的半木構式住宅以木柱和木橫檔作為構架,加有裝飾圖案,深色的木粱柱與白牆相間,外觀活潑。

3、德國

德國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一科隆主教堂於1248年興工,由建造過亞眠主教堂的法國人設計,有法國盛期的哥特式教堂的風格,歌壇和聖殿同亞眠教堂的相似。它的中廳內部高達46米,僅次於法國博韋主教堂。西面雙塔高152米,極為壯觀。

德國教堂很早就形成自己的形制和特點,它的中廳和側廳高度相同,既無高側窗,也無飛扶壁,完全靠側廳外牆瘦高的窗戶採光。拱頂上面再加一層整體的陡坡屋面,內部是一個多柱大廳。馬爾堡的聖伊麗莎白教堂西邊有兩座高塔,外觀比較素雅,是這種教堂的代表。

德國還有一種只在教堂正面建一座很高鍾塔的哥特式教堂。著名的例子是烏爾姆主教堂。它的鍾塔高達161米,控制著整個建築構圖,可謂中世紀教堂建築中的奇觀。磚造教堂在北歐很流行,德國北部也有不少磚造的哥特式教堂。

15世紀以後,德國的石作技巧達到了高峰。石雕窗欞刀法純熟,精緻華美。有時兩層圖案不同的石刻窗花重疊在一起,玲瓏剔透。建築內部的裝飾小品,也不乏精美的傑作。

德國哥特建築時期的世俗建築多用磚石建造。雙坡屋頂很陡,內有閣樓,甚至是多層閣樓,屋面和山牆上開著一層層窗戶,牆上常挑出輕巧的木窗、陽台或壁龕,外觀很富特色。

4、義大利

義大利的哥特式建築於12世紀由國外傳入,主要影響於北部地區。義大利沒有真正接受哥特式建築的結構體系和造型原則,只是把它作為一種裝飾風格,因此這里極難找到「純粹」的哥特式教堂。

義大利教堂並不強調高度和垂直感,正面也沒有高鍾塔,而是採用屏幕式的山牆構圖。屋頂較平緩,窗戶不大,往往尖券和半圓券並用,飛扶壁極為少見,雕刻和裝飾則有明顯的羅馬古典風格。

錫耶納主教堂使用了肋架券,但只是在拱頂上才略呈尖形,其他仍是半圓形。奧維亞托主教堂則仍是木屋架頂子。這兩座教堂的正面相似,總體構圖是屏幕式山牆的發展,中間高,兩邊低,有三個山尖形。外部雖然用了許多哥特式小尖塔和壁敦作為裝飾,但平牆面上的大圓窗和連續券廊,仍然是義大利教堂的固有風格。

義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是米蘭大教堂,它是歐洲中世紀最大的教堂之一,14世紀80年代動工,直至19世紀初才最後完成。教堂內部由四排巨柱隔開,寬達49米。中廳高約45米,而在橫翼與中廳交叉處,更撥高至65米多,上面是一個八角形採光亭。中廳高出側廳很少,側高窗很小。內部比較幽暗,建築的外部全由光彩奪目的白大理石築成。高高的花窗、直立的扶壁以及 135座尖塔,都表現出向上的動勢,塔頂上的雕像彷彿正要飛升。西邊正面是義大利人字山牆,也裝飾著很多哥特式尖券尖塔。但它的門窗已經帶有文藝復興晚期的風格。

另外在這時期,義大利城市的世俗建築成就很高,特別是在許多富有的城市共和國里,建造了許多有名的市政建築和府邸。市政廳一般位於城市的中心廣場,粗石牆面,嚴肅厚重;多配有瘦高的鍾塔,建築構圖豐富,成為廣場的標志。城市裡一般都建有許多高塔,總體輪廓線很美。

威尼斯的世俗建築有許多傑作。聖馬可廣場上的總督宮被公認為中世紀世俗建築中最美麗的作品之一。立面採用連續的哥特式尖券和火焰紋式券廊,構圖別致,色彩明快。威尼斯還有很多帶有哥特式柱廊的府邸,臨水而立,非常優雅。

『肆』 西斯廷教堂天頂畫的空間感覺是如何表現的色彩上有什麼特點

可惜米開朗基羅已經無法回答了

空間感 是利用人們仰視天花板錯產生的透視效果來製造

無限的空間感.這個屬於透視技術里

色彩上 ,米開朗基羅 不象威尼斯 畫派那樣的鮮亮他把重

點都放在畫面人物的雕塑感和體積,立體 感上.

米開朗基羅 曾經說過, 繪畫越接近雕塑越優秀 雕塑越接

近繪畫越無力

說的就是這個 所以他的畫面幾乎在色彩上沒有什麼太特別的.

『伍』 天主教堂和基督教教堂的區別是什麼

天主教堂和基督教教堂建築風格上的區別,國內比較好判斷,天主教堂會有雕像,基督教堂一般沒有。天主教堂兩側有苦路圖,基督教堂一般沒有。天主教堂一般是一個天神台+講台,基督教堂一般只有講台。天主教堂統一寫「天主堂」,基督教則寫「輔音堂」等等。

1、外觀上區別:基督教的教堂,內部布置的最多懸掛識字架,或者是什麼都不掛。天主教的教堂,內部裝飾除了識字架,還有很多人像,比方也素,聲母,省圖等等。也就是說天主教的建築風格更加富麗堂皇。

2、總的來說,世界幾大教堂,基本清一色天主教堂,建築設計考究,室內裝修堪稱奢華,美麗宏偉,動輒修好幾百年,肯定就不是基督教堂了。基督教堂簡簡單單小小的。

3、教堂頂部建築布局不同:天主教教堂尖頂上有識字架,識字架各種各樣,堂頂也都有「天主堂」三個字樣。而基督教堂尖頂上也有十字架,一般都是紅的,堂頂有「基督交匯」或「基督教堂」字樣。

4、建築內部陳設不同:天主教堂中,除中間有也蘇基督的識字架庫像外,兩邊有時還會有聲母瑪利亞、大省若瑟等勝任盛女們的省像,四壁還有也素基督走過的十四處庫祿像。而基督教堂里一般只有一個紅識字架,內部建築結構設施比較簡單。

5、教堂禮儀類建築設施不同:天主教堂前堂中央都有一個幾台,為舉行米薩禮儀而用。而基督教堂前面只一個小小的降到台,從不舉行米薩。


以上內容參考:天主教堂 - 網路

『陸』 請問這是什麼教堂

基督教教堂。

『柒』 我愛國我愛我校為主題的素描誰知道要怎麼畫呢~

畫你們升旗的國旗台

『捌』 哥特式建築和羅馬式建築有什麼區別

:羅馬式時期後注重造型的哥特式時期 哥特式建築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13~15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見於天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築。哥特式建築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 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由於 11世紀下半葉,哥特式建築首先在法國興起。當時法國一些教堂已經出現肋架拱頂和飛扶壁的雛型。一般認為第一座真正的哥特式教堂是巴黎郊區的聖丹尼教堂。這座教堂四尖券巧妙地解決了各拱間的肋架拱頂結構問題,有大面積的彩色玻璃窗,為以後許多教堂所使法。法國盛期的著名教堂還有蘭斯主教堂和沙特爾主教堂,它們與亞眠主教堂和博韋主教堂一起,被稱為法國四大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建築高聳入雲,就是為了營造神秘氛圍,使人匍匐在神的腳下. :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卡爾馬斯說過:「教堂是塵世之天國,神們在這里生息活動。」既然教堂是神的棲息場所,自然與世間凡人的住所有所區別,所以就要建造得高聳入雲、神秘莫測、棄絕塵寰。著名的德國詩人海涅在《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中曾經對科隆教堂的雙塔作過這樣的描述:「看啊,那個龐大的家 伙,在那兒顯現在月光里!那是科隆的大教堂,陰森森地高高聳起。」 其中 蘭斯大教堂在當時是很著名的建築,是一個專門供國王加冕的地方. 頂部由原來羅馬式時期使用的圓形頂變成拉尖形,因此空間更加寬闊,還大量採用 玫瑰窗裝飾教堂增 增強光性。 蘭斯大教堂玫瑰玻璃窗 2:文藝復興時期 建築裝飾大師沙利文在<<建築中的裝飾>>里寫到---「有機的裝飾應該在先行出場的所有裝飾上更新而登上舞台」哥特式時期正是這樣拋棄拉羅馬 式時期風格,歐洲古代建築文化正是這樣得到拉更新迎來了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運動系歐洲史上重要的轉折點,代表了歐洲自中世紀的以神為唯一重心生活轉而重新發現人的價值。文藝復興最早產生於義大利後又傳播到歐洲其它地區, 15世紀初葉,義大利中部以佛羅倫薩為中心出現了新的建築設計傾向,在一系列教堂和世俗建築中,第一次採用了古典設計要素,運用數學比例創造出一批具有和諧的空間效果,令人耳目一新的設計作品。此人就是伯魯乃列斯基(Brunelleschi,1337~1446)是文藝復興時期建築第一個偉大的開拓者。他帶領人們從新採用古羅馬式,古希臘式的大型人體雕塑,鐵,壁畫,並採用拉人體尺寸,運用數學幾何的一些科學分析得出新的建築理論. .以出色的穹頂設計了被譽為早期文藝復興代表的佛羅倫薩主教堂為了突出穹頂,砌了12米高的一段鼓座,連同採光亭在內,總高107米,成了整個城市輪廓線的中心,即便在今天,這個高度也是一幢超高層的建築,足以成為一個城市的標志性建築物。在當時,這是建築歷史上的一次大幅度的進步,標志著文藝復興時期創造者的英風豪氣。 接著達芬奇發明拉我們如今素描所畫的透視圖,他還將這種透原理運用到拉建築中,我們的建築素描也就是從那個時期真正開始的。15世紀下半葉處於興盛時期義大利藝術家創建一個法國比較著名的宮殿,這座宮殿雖然比不上凡爾賽 宮的宏偉,盧浮宮的廣袤,但卻 淡雅大方,給人以靜謐溫馨的感 覺。從建築藝術上看,楓丹白露 可以說是法國古典建築的傑作之 一。各個時期的建築風格都在這 里留下了痕跡,其中弗朗索瓦一 世和亨利四世兩朝建樹最多。弗朗索瓦一世在義大利征戰時,被文藝復興藝術所傾倒,請來一批藝術家和能工巧匠。除法國建築師外,義大利的藝術家們也參與建造。義大利藝術家們從事的內部裝修更令人贊嘆,此宮殿設計追 求奔放,注重舒適,裝飾華麗。到了文藝復興式建築之後期,由於無法再注入新的風格,僅能對於建築物的外觀加以裝飾,遂形成了「矯飾主義」,逐步邁向了下一個建築藝術時期─巴洛克建築。 3.巴洛克建築的奢侈,奔放,熱情 文藝復興過後的一種建築,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紅色和黃色,而且伴有金鉑和銀鉑,有的甚至運用金粉和銀粉,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巴洛克一詞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古典主義者用它來稱呼這種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建築風格。這種風格在反對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和表達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對城市廣場、園林藝術以至文學藝術部門都發生影響,一度在歐洲廣泛流行。 巴洛克義大利羅馬耶穌會教堂平面為長方形,端部突出一個聖龕,由哥特式教堂慣用的拉丁十字形演變而來,中廳寬闊,拱頂滿布雕像和裝飾。兩側用兩排小祈禱室代替原來的側廊。十字正中升起一座穹窿頂。教堂的聖壇裝飾富麗而自由,上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聖像和裝飾光芒。教堂立面借鑒早期文藝復興建築大師阿爾伯蒂設計的佛羅倫薩聖瑪麗亞小教堂的處理手法。正門上面分層檐部和山花做成重疊的弧形和三角形,大門兩側採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部兩側作了兩對大渦卷。這些處理手法別開生面,後來被廣泛仿效。

閱讀全文

與教堂簡單圖片素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唯美圖片帶字大全 瀏覽:332
3d怎麼刪除背景圖片 瀏覽:500
日韓女發型圖片大全中長發 瀏覽:327
一個可愛的鹿鹿圖片 瀏覽:772
周姓氏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 瀏覽:726
病態的動漫圖片男生 瀏覽:807
保險保險圖片高清 瀏覽:433
所有美女明星圖片大全 瀏覽:948
仙氣頭像女生真人圖片能保存到相冊 瀏覽:120
怎麼把圖片變成word里的水印 瀏覽:207
古代背影動漫女生圖片 瀏覽:897
可愛還風趣的女生圖片 瀏覽:893
wpsword如何批量修改圖片格式 瀏覽:80
微信的圖片如何轉換成文檔 瀏覽:883
動漫金發藍眼男生圖片 瀏覽:94
男生入腹肌的圖片 瀏覽:111
簡單臨摹曲線圖片大全 瀏覽:13
鴨舌帽子圖片女生 瀏覽:16
外痔瘡早期圖片大全 瀏覽:236
男生拉直的頭發圖片 瀏覽: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