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京劇衣服常用的顏色
京劇服裝的服色來源於中國封建社會的衣著服色,主要是以明朝社會的服色為基礎演變而來。由於京劇的服裝具有高度的符號性特徵,京劇的服色也就成了體現劇中人物性格的渠道之一。早期京劇服裝主要有上下五色之分,上五色是指紅、黃、黑、綠、白;下五色是指藍、粉、紫、秋香、皎月。由於黃色屬於皇家專用色,因此一般人物不能隨便使用。體現服色特色最為明顯的服裝是男蟒和男靠。舊戲班形容服裝規模整潔通常會說有十蟒十靠,就是指有十種顏色的蟒和靠,可以開很大規模的戲。由於京劇服色與劇中人物性格的密切關系,所以在給什麼樣的人穿什麼服色的服裝上,是有一套嚴格的規定的。以長靠為例,紅靠一般都是給正面人物或者英武之人穿用。比如《戰太平》之花雲,《小商河》之楊再興,《金雁橋》之張任,《誅仙陣》之韋陀等等,以體現劇中人的英氣。由於黃色屬於皇家專用色,所以一般人物所用的黃靠都不是明黃色,杏黃色如《定軍山》之黃衷冬《李陵碑》之楊繼業,《珠簾寨》之李克用等等,為體現老年武將老當益壯的性格;穿黃靠的還有一種性格的人是急躁武將,如《戰宛城》之典韋,《四平山》之宇文成都,《挑華車》之兀術,《瘟癀陣》之楊戩等等,由於趙匡胤是開國天子,所以後來在《龍虎鬥》中扎明黃靠。玄色靠一般都是給性格粗魯莽撞之人預備的,比如《長坂坡》之張飛,《金沙灘》之楊七郎,《牛頭山》之牛皋等等。《霸王別姬》中的項羽扎玄色軟靠(沒有靠旗),但是由於霸王的特殊身份,所以一般霸王的靠都要特製。綠色靠一般都是勾紅色臉譜的人物穿,比如《古城會》之關羽(軟靠),《鐵籠山》之姜維,《大名府》之關勝等等,都是忠勇之士,同樣,關羽的綠靠一般也是要特製的,俗稱老爺靠。最早的《挑華車》之高寵也勾紅色三塊瓦臉譜,所以高寵也有扎綠靠的扮相白色靠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比如年輕英俊的武將,如《銀空山》的高嗣繼,《長坂坡》的趙雲,《兩將軍》的馬超等等,還有一種人物是所謂的儒將,比如,《長坂坡》的張遼,《鎮潭州》的岳飛,《武昭關》之伍子胥等等,還有一些老年武將,比如《鳳叫關》之趙雲,《定軍山》之嚴顏、《百涼樓》之吳禎,《盡燕令》的定燕同等等。上五色一般為劇中主演所用,下五色則為劇中較次要的角色用,所以扎藍靠的一般都為次要的武將如《戰宛城》之夏侯惇、《取金陵》俞通海等等。戲班中還有猛烈親王扎藍靠的諺訣,所以《挑華車》之高寵既可以扎綠靠,也可以扎藍靠。粉色屬於小生專用色,粉靠也是小生應工的人物所用。比如《回荊州》之周瑜,《棋盤山》之薛丁山,《佘賽花》之楊繼業等等。倘若戲班中沒有粉靠的話,那就可以用白靠代替。紫靠則為勇猛的武將所用,比如《失街亭》之張AA、《賈家樓》之唐璧、《奪太倉》之常遇春等等。秋香和皎月是兩種比較特殊的顏色,秋香是介於草綠和橄欖綠之間的綠色,皎月是湖藍和正藍之間的藍色。秋香一般為老年人物的專用色,秋香色的靠很少,假如同劇中有其他人物必須穿杏黃靠的時候,而後台只有一身杏黃靠的時候。那麼年老的人物可以扎秋香靠,比如《李陵碑》之楊繼業,新編戲《官渡之戰》的袁紹、《對花槍》的羅藝也扎秋香靠。同樣,皎月靠也是在同一出戲中有小生已經扎了粉靠的時候,為了區分,可以扎皎月靠。但是《金沙灘》一劇中,楊四郎必須扎皎月靠,楊八郎必須扎粉靠。隨著京劇服色的不斷發展,靠的顏色也逐漸增多,但是新增的顏色在使用上,也基本是在原有服色的基礎上細化而已。京劇服裝服色淺談(二)蟒袍服色(上)作者:涉川蟒袍在京劇舞台上屬於常用服裝,男蟒主要是劇中的王侯將相等高級官員所穿,女蟒(包括老旦蟒)是劇中的後妃、誥命夫人所穿,還有一種旗蟒,是少數民族婦女所穿的。蟒的服裝形式主要脫胎於明代高級官員的官服,上面的圖案一般都為龍,在古代有五足為龍,四足為蟒的說法,所以將這種服裝統稱為蟒。蟒袍的主要色彩和長靠基本一樣,也分上五色和下五色,但是略有區別。服色的主要特性也是表示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同時注重整體的舞台美觀。使用范圍最廣的是紅蟒,按刺綉圖案可基天職為紅行龍蟒和紅團龍蟒兩大類,行龍蟒一般為花臉所用,劇中的宰相(尤其?***臣)一般均穿紅蟒,如《楊家將》的潘洪、《長坂坡》的曹操、《宇宙鋒》的趙高、《逍遠津》的司馬師等等,均屬此列。團龍蟒主要為須生所用,劇中的英雄武將,如《戰太平》的花雲;不能稱為天子的番王諸侯,如《珠簾寨》的李克用、《定軍山》的劉備;所謂的嬌客,如《四郎探母》的楊延輝,《打金枝》的郭曖、《鍘美案》的陳世美;還有位列宰相而比較年輕的,如《贈綈袍》的范雎穿紅蟒。在《天官賜福》中,天官也穿紅蟒。黃蟒一般均為明黃色,為帝王所專用,劇中的天子在表演處理政事的時候,一般都穿黃蟒。如《打龍袍》的宋真宗、《上天台》的劉秀等等。帝王中也有穿紅蟒的,但是可穿紅蟒的人物一般都屬於不應該做天子的,比如《沙橋餞別》的李世民、《大登殿》的薛平貴、《賀後罵殿》的趙光義等等,這類角色也可以穿黃蟒。但是未必所有的帝王都可以穿紅蟒。綠蟒也是須生常用的服色,劇中任武職的文官一般都穿綠蟒,比如《大保國》的楊波(兵部侍郎)、《審頭刺湯》的陸炳(錦衣衛指揮)等等,也屬於常用服色。舊時舞台上一般在開正戲前都有跳財神的活動,財神也是綠蟒的,假如劇中的二路唱工須生飾演的角色為官員時,如《洪羊洞》的八賢王、《戰樊城》的伍尚等一般都穿綠蟒。劇中人為所謂儒將的,如《轅門斬子》的楊延昭、《鎮潭州》的岳飛等等人物穿白蟒,以體現他的文質彬彬,還有就是《白帝城》中的趙雲等等英俊武將。包括擔任職位較高的將領,如周瑜等等也是如此。白蟒還有一種意義是指掛孝,如《哭靈牌》中的劉備,理論上講《大·探·二》中的李艷妃、楊波、徐彥昭都可以穿白蟒,由於是國喪期間,但是不能三個人同時穿。《別宮祭江》的孫尚香也穿白女蟒。此外,一般正直而年高的高級官員,如《探陰山》的包拯,《秦香蓮》的王延齡,《賀後罵殿》的楊繼業也穿白蟒。須生在舞台上很少有穿黑蟒的,黑蟒主要為花臉使用,都是性格剛毅、勇猛的人物。比如《秦香蓮》的包拯、《回荊州》的張飛、《霸王別姬》的項羽等等。一般在舞台上扎黑靠的人物在著便裝的時候就穿黑蟒。基本上同一個人物扎靠和穿蟒的服色是一樣的。但是由於蟒沒有杏黃色的,所以扎杏黃靠的人物或者穿白蟒,如《楊家將》的楊繼業,或者穿香色蟒,如《定軍山》的黃忠等等。京劇服裝服色淺談(三)蟒袍服色(下)作者:涉川在傳統戲中主角一般不穿下五色的蟒,除了戴白鬍子的所謂老頭戲,如《龍鳳呈祥》的喬玄按傳統定製應穿秋香色蟒。紫色的蟒一般為猛將所穿,如《失街亭》中的張郃,扎紫靠,斜紫蟒。紫須生蟒很少用,只有譚富英先生在《龍鳳呈祥》中飾演劉備時曾穿用。藍色蟒也基本很少用,解放後中國京劇院改編《九江口》,由袁世海飾演張定邊,根據張定邊的耿直、忠義的性格設計位穿藍蟒。 粉蟒為小生專用,以體現小生的瀟灑英武,如周瑜、呂布等等少年將帥。倘若沒有粉蟒,可以用白蟒代替。秋香色的蟒主要是給年高的官員穿用,比如王延齡、王允等等都可以穿用。皎月色的蟒用途和粉色蟒一樣,都為小生專用色,皎月色可襯托出劇中人的儒雅氣質。姜妙香先生在代表劇目《玉門關》中飾演班
B. 跪求京劇服飾~~!!急急急!!!!!!
靠,中國戲曲服裝專用名稱,即甲衣。
程式性:是武將所通用的戎服。
款式:圓領(用時圍「靠領」),緊袖口。靠身分前後兩片,長及足。後片腋下有兩個「燕窩」,作為與前片相連的紐帶。後腰兩側有兩根「摟帶」,回繞於前腰。前片中部略寬(稱「靠肚」)。雙腿外側各有—塊遮護腿部的「靠腿」。周身滿綉表示甲片的圖案紋樣。「女靠」與之大致相同,唯靠肚稍小,腰下為彩色飄帶(用時圍雲肩、系襯裙)。
溯源:「靠」源於清代將官之綿甲戎服。此種戎服,以錦料為面,綢料為里,內襯絲棉。形制為上衣下裳(上部甲衣、下部圍裳),它不象古代鎧甲那樣以甲片為主,僅在前後心及肩部等處綴有金屬飾片,從總體看並無實戰護身作用,而更象是一種禮儀用服,比起古代鎧甲來具有很大裝飾性。「靠」即是在此基礎上經過美化後形成的。
特點:靠的服裝造型頗為奇特別致:上衣下裳相連,似下「深衣形制「,具有長寬袍的莊重大方,但它衣分兩片,似衣非衣,似甲非甲。衣片雖有鎧甲紋樣,卻不緊貼身體,因而完全擺脫了生活中的原始形態。極度的誇張與變形,使這種「分離式」的服裝靜則賦予人物以威武氣概,動則便於誇張舞蹈動作。靠的造型鮮明地體現了京劇服裝「可舞性」這—藝術特點。此外,在「靠」的使用上還具有一個特點:在背部扎系附加物—「背壺」,內插四面三角形「靠旗」.其顏色與靠色相同,造型呈向外放射狀,這就形成服裝的向外延伸,擴展的感覺,從而更進—步地襯托出武將形象的高大與英武。此種服裝造型方法,在中外服飾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質料:大緞。
紋樣:主要紋樣為魚鱗形或丁字形,鱗甲的中部飾以團壽字,在甲紋四周飾以雙層裝飾花紋—「小邊」、「大邊」,分別為草龍,江牙連續圖案。靠肚上的紋樣也很重要,一般說武生或武老生用「雙龍戲珠」或「獨龍」。武花臉角色,性格粗擴豪放,一般用大虎頭。
色彩:也分為上五色與下五色,用色規范和蟒的程式大致相同,如黑臉譜的用黑色靠,紅臉譜的用綠色靠,英俊武生,武小生用白色靠等。
刺綉:甲紋平金綉,以其光澤度高表示金屬之燦爛。靠肚上的紋樣,或用絨綉或用平金綉再加部分絨綉,使紋樣的關鍵部位得以突出醒目。表示服孝中的白色靠,用平銀綉。
C. 京劇的服裝和臉譜的知識,你們都知道哪些呢
京劇的服裝稱大體可以分為莽、帔、褶、靠和衣五類。
D. 抖音上面一個穿京劇衣服的小姐姐
忘下拉 一直拉就能找到
E. 求京劇的所有服裝資料!!十萬火急!!
告訴你個最好最管用,也是京劇服裝資料最全的地方,就是時代國粹網,本來想給你粘過來的,結果太多粘補全,所以你自己去看看吧
http://www.shidaiguocui.com/class_list.php?more=1&sort=20
很不錯的地方,很多其他關於京劇的問題都可以找到很准確的答案,推薦推薦!!!
F. 看圖猜成語一個京劇娃和一個黑衣服女是什麼
卧虎藏龍wò hǔ cáng lóng
[釋義] 指隱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
[例句] 這所大學~,人才濟濟。
G. 中國戲劇中京劇的服飾及臉譜知識
中國傳統戲曲的臉譜,是演員面部化妝的一種程式。一般應用於凈、丑兩個行當,其中各種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譜式和色彩,藉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具有「寓褒貶、別善惡」的藝術功能,使觀眾能目視外表,窺其心胸。因而,臉譜被譽為角色「心靈的畫面」。
臉譜的演變和發展,不是某個人憑空臆造的產物,而是戲曲藝術家們在長期藝術實踐中,對生活現象的觀察、體驗、綜合,以及對劇中角色的不斷分析、判斷,作出評價,才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藝術手法。
京劇服裝與京劇表演一樣,表演為一出完整劇目和處理各類人物,它可以分為多種行當,而且通過各自的行當動作、唱念、翻打等手段去塑造人物,那京劇服裝也不例外的為自己能塑造不同人物,也分門別類的劃分為大衣二衣三衣、盔帽等專業行當,它們各自又有各自的工作復仇和具體使命,作為一門專業,作為為演員創造完整人物,試看服裝衣箱制,類型化在京劇藝術中的特點。
1. 京劇服裝既然是類型化,它在處理不同類型人物時,從不考慮季節變化,都按常規類型去裝扮。 2. 京劇服裝在樣式品種方面,總計不過四五十種,但它要塑造上至上古,下至明清諸多朝代、諸多歷史故事和成千的人物,要依靠四五十種樣式服裝去概括中國歷史全貌,這又體現京劇服裝另一大特點——不分朝代。 3. 京劇服裝在塑造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情,以及所處的不同環境,在色彩、紋樣處理上,也只依據衣箱制種的上五色、下五色去完成富麗堂皇的場面和貧困交加的境地種的人物身份和他們心緒。 綜上京劇服裝在裝扮上的特點,就能清楚的看到京劇演出中的服裝類型化的作用。
H. 京劇的服裝分別是誰穿的
京劇服裝主要有幾大類:
蟒:紅團龍蟒
綠團龍蟒
黃團龍蟒
白團龍蟒
黑團龍蟒
戲珠行龍蟒
福字行龍蟒
吐水大龍蟒
戲珠大龍蟒
盤身大龍蟒
團鳳女蟒
草龍改良蟒
箭
蟒
團行龍改良蟒
行龍女蟒
老旦蟒
旗
蟒
帔:皇帔
團花帔
紅帔
女紅帔
女皇帔
女團花帔
均衡女花帔
對稱女花帔
老旦皇帔
老旦團花帔
觀音帔
靠:硬靠
軟靠
霸王靠
關羽靠
改良靠
女硬靠
女改良靠
褶:文小生花褶
花托領花褶
武小生花褶
武生花褶
花臉花褶
文丑花褶
武丑花褶
色褶子
青褶子
海青
富貴衣
紫花老斗衣
短跳
安安衣
青袍
女花褶子
女青褶子
改良女青褶子
女白褶子
女富貴衣
老旦褶子
衣:獅開氅
麒麟開氅
黃團龍蟒
白團龍蟒
黑團龍蟒
戲珠行龍蟒
福字行龍蟒
吐水大龍蟒
戲珠大龍蟒
盤身大龍蟒
團鳳女蟒
草龍改良蟒
箭
蟒
團行龍改良蟒
行龍女蟒
老旦蟒
旗
蟒
特殊服裝:
紅團龍蟒
綠團龍蟒
黃團龍蟒
白團龍蟒
黑團龍蟒
戲珠行龍蟒
福字行龍蟒
吐水大龍蟒
戲珠大龍蟒
盤身大龍蟒
團鳳女蟒
草龍改良蟒
箭
蟒
團行龍改良蟒
行龍女蟒
老旦蟒
旗
蟒
I. 京劇里青衣穿的衣服是青色的還是黑色的
青衣是戲曲旦角中的一個行當,下面予以旦角做下簡介:
旦行
京劇旦行扮演各種不同年齡、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為正旦、花旦、花衫、刀馬旦、 武旦、老旦等專行。
①正旦 俗稱「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莊重的青年、中年婦 女,表演特點是以唱功為主,動作幅度較小.行動比較穩重。念韻白,唱功繁重。如《三擊掌》中的王寶釧、《二進宮》中的李艷妃、《桑園會》中的羅敷女等。
②花旦 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著短衣裳,如褂子、褲子、裙子、襖;有時穿長衣裳,也綉著色彩艷麗的花樣。人物性格大都活潑開朗,動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說白為主,說白主要是京白,韻白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烏龍院》中的閻惜姣等。
③刀馬旦 大都扮演擅長武藝的青壯年婦女,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即拋、擲、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較重唱、做和舞蹈。如《戰金山》中的梁紅玉、《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
④武旦 扮演擅長武打、勇武的女性。表演上著重武打,特別是使用特技「打出手」。武旦與刀馬旦的區別,過去主要有二點,一是武旦踩蹺,刀馬旦不踩蹺;二是武旦有「打出手」,刀馬旦無此技。武旦穿短衣裳,重在武功,不重唱念。如《打焦贊》中的楊排風、《武松打店》中的孫二娘等。
⑤花衫 是本世紀20年 代以後,綜合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藝術特點,發展而成的新的旦角類型。在花衫形成之前,一個演員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兩個行當。王瑤卿為了豐富旦角的表演藝術,充實藝術表現能力,他把青衣沉靜端莊的風格、花旦活潑靈巧的表演、刀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為一爐,創作出一種唱、念、做、打並重的旦角行當,人們把它命名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結合)。京劇四大名旦所編演的新劇目,大都屬於花衫范疇,每個新戲都力求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滿足觀眾的觀賞要求,如《霸王別姬》中的虞姬、《漢明妃》中的王昭君、《鎖麟囊》中的薛湘靈、《紅樓二尤》中的尤三姐等。花衫戲中還有一種旗裝旦,穿清朝旗人的衣飾,梳旗頭,腳下穿花盆底鞋,說京白。旗裝旦所表演的人物並不限於清朝婦女,哪一個朝代的都有,加《蘇武牧羊》中的胡阿雲(漢代)、《四郎探母》中的鐵鏡公主(宋代)等。
⑥老旦 專門扮演老年婦女角色的行當。扮相、身段、台步都與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點。演唱用本噪,唱腔與老生接近,但具有女性婉轉迂迴的韻味。如《楊門女將》中的佘太君、《岳母刺字》中的岳母、《鉤金龜》中的康氏等。
J. 京劇服裝中,衣服上的圖案有特殊意義嗎
京劇作為流傳已久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來說,它既是傳統,也是文化。對於優秀傳統文化的態度,我們應該是繼承,傳承優秀國粹,把京劇藝術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和精氣神給發揚光大,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時樹立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