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時候玩的一種房子搭建積木: 1.棕色塑料桿四面有凹槽(塑料桿約邊長8毫米) 2.將塑料桿立在有方形空洞底
是不是這個呀?我小時候也玩過,貌似比這個圖片的款式還要老一些!
但是已經找不到了!
『貳』 建構區搭建的24種方法名稱
平鋪,直線平鋪,平面平鋪,彎曲平鋪,規則平鋪,壘高,單一壘高,半圓壘高,單一間隔壘高,架空,組合,對稱組合,規律組合。
平鋪是把積木一塊接一塊地,首尾相接地放在地面上,包括直線平鋪和平面平鋪和彎曲平鋪和規則平鋪。壘高是先放一塊積木,再垂直放一塊積木,反復重復同一動作模式,包括單一積木封閉壘高和半圓相對壘高和單一積木間隔壘高。架空是用一塊積木蓋在兩塊相互之間有一定距離的積木上,從而把它們連接起來。圍合是運用多塊積木形成一個包圍圈,把一塊空間完全地包圍在裡面。組合是搭建一個建築物時,運用對稱和按規律排序等方法,將多種建構技能進行組合。
積木通常是立方的木頭或塑料固體玩具,一般在每一表面裝飾著字母或圖畫,容許進行不同的排列或進行建築活動積木有各種樣式,可開發兒童智力,可拼成房子,各種動物等。
『叄』 幼兒搭建的基本方法
開學了幼兒園里的老師們又開始忙碌了,孩子們在學校里 玩得最多的就是建構區,那怎樣搭建才能開發孩子的大腦呢?
材料/工具
電腦
方法
1/3
建構區一般採用的是搭建拼接玩具和插接積木,品種很豐富形狀多樣化,幼兒在玩時會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已有經驗或模仿旁邊的幼兒進行搭建。年齡小的幼兒會把積木拿在手裡敲桌子,放嘴巴里添吸允,還會將積木扔來扔去,會使老師很頭疼。對於年齡小的孩子,老師可以採取以下方法,數量不要太多,太小的積木不要給,以免吞食或塞進耳朵鼻子里,引導幼兒以分類、數數、比較的方式進行探索,分類法按照形狀、顏色、大小、品種分類:數數引導幼兒數1---10的數量;比較法比較積木的大小、多少等。
2/3
較大一點的幼兒能力較強一點,可以變難一點,堆積法、拼接法、插接法都可以使用,堆積法培養幼兒的耐心,向上堆幼兒能堆多高不倒,不斷挑戰自我;拼接法需要幼兒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在桌面上拼出自己喜歡的圖形,還可以通過想像力,搭建模型比如城堡、汽車、人物、動植物等立體感強一點的東西;插接法也是如此,先向幼兒說明如何使用插接玩具,不會的可通過教師引導完成,比如教師可以在一旁提示,你這是什麼呀?它在干什麼呀?幼兒會說出自己的作品,這是怪獸機器人、大炮、房子等,可以向他建議少了什麼或應該加點什麼會更好;最後除了示範、引導、提示等方法外,還可以建議幼兒模仿其他幼兒的作品,鼓勵表揚幼兒,提高其對建構玩具的興趣,提高其自信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3/3
最主要的還是要對孩子有益處和有良好的教育方式
聲明 本文系本人根據真實經歷原創,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肆』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積木的玩法大不同,10歲孩子怎麼玩積木
如今的積木材料多,作用多,為孩子們出示了大量的打法和室內空間,也可以幫孩子根據不一樣方法來提升玩樂快樂,開發大腦。
基本上全部家長都認可積木在孩子發展中的關鍵功效。如今的積木材料多,作用多,為孩子們出示了大量的打法和室內空間,也可以幫孩子根據不一樣方法來提升玩樂快樂,開發大腦。下邊,大家就依據差異年紀,幫孩子們詳細介紹積木的游戲玩法。
4歲~7歲:融進情景,充分發揮想像力。這一時期的孩子空間維度,邏輯思維,想像力及其語言溝通能力早已完善,一個好的積木小玩具能為孩子普遍的本人能力奠定夯實基礎。家長能夠給孩子配置一些lego積木等中大型的場景故事性積木。孩子除開對積木開展配搭外,還會繼續給自己的著作授予故事類,搭建一個個童話王國。孩子們還能在家長的輔導下要一些傳動齒輪,滾輪構建伸縮式消防雲梯或是主題活動網站等,使孩子在掌握物理常識的與此同時,創建起信心。最核心的是,孩子能夠根據互相配合,一同處理一些繁雜的難題;根據探討,搭建一個夢幻城堡。家長在陪孩子玩這種積木時,理應正確引導孩子向著他要想成功的劇情推動,激勵它用自身的方法來進行挑戰,而不是對孩子說:「這一不可以那樣」,「那一個應當那般」這類話,局限性孩子的想像力。
『伍』 幼兒搭建積木的幾種方法
下面搭建的這個積木圖形,看起來很簡單,仔細觀察的小孩子可以發現,上下左右的結構,積木塊形狀的選擇。一般來說,底層積木多選用面積大,形狀規矩,像矩形,圓柱形和方形的,面積和重量小一點的就放在上面,上面這個搭建的是個積木變形金剛。2下面這個搭建的就有點像個小城門的感覺,講就的是左右對稱,兩個小城門位置恰當,大大拓展了小傢伙的想像空間,其實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城門很少見了。3瞧瞧這個又是在搭建什麼呢,像是北京的四合院,四個門搭建的很形象逼真,試試看。4對稱還是對稱,不過還是剛才那些積木,只不過位置變換了,形狀也大不一樣,看起來小傢伙很用功哦。5猜猜這個又是搭建了個什麼東西,我看像火車頭,看你怎麼想像了。圖可看附件。
『陸』 幼兒搭建的基本方法圖解
搭建游戲,是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建構材料,進行模擬、再現和塑造的活動,是一種蘊含著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創造性活動。搭建游戲是積木游戲中最基礎的游戲類型,因而,提高幼兒搭建技能是積木游戲的首要目標。通過學習探索,首先,幼兒將在搭建中逐步掌握重復(平鋪、搭高)、架空、圍合、模式與對稱、早期表徵、創造性表徵等基本搭建技能;其次,幼兒將掌握加固、保持平衡等搭建技巧與方法;最後,幼兒將實現從自由搭建、模仿搭建到創意搭建,從個人搭建到合作搭建,從單元搭建到場景搭建的發展。
本文選自2016年10月刊,總第38期
《奕陽幼教評論·樂高教育專刊》
圖1
一、 搭建技能的發展階段
幼兒的搭建不能是無意識、無目的的活動,教師需要在幼兒搭建活動中,引導幼兒掌握搭高、平鋪、圍合、架空等搭建技能,發展幼兒從二維空間到三維空間的感知,為搭建更復雜、豐富的結構奠定基礎。
水平 1:搬弄(2 歲以下)。幼兒只是擺弄積木或玩積木(例如,把積木當作電話,玩打電話游戲)。
水平 2:重復(平鋪、疊高、加寬、延長)。重復的搭建技能一般在小班初期出現較多。
水平 3:橋式 / 架空。架空技能要求幼兒能夠目測比較兩塊積木之間的距離和判斷第三塊積木的長度是否足夠蓋在兩塊積木之上。
圖2
水平 4:圍攏。圍攏技能要求幼兒能准確判斷物體內外部之間的關系。例如,幼兒搭建動物園,他可能會採取這樣兩種方式:先圍攏,然後根據圍攏後的內部空間填充動物園;或是先搭建動物園里的內部空間,然後再根據內部空間圍攏,這兩種方式都是需要幼兒把握物體結構內外部之間的關系。這項技能對後期幼兒搭建更復雜的、內部豐富的建築具有重要的作用。
水平 5:對稱。掌握了對稱技能,說明幼兒對結構有了更多的視覺或動覺意識,具體而言 , 幼兒在搭建的過程中放置順序非常有節奏 , 如將積木分別放在左邊、右邊、前面、後面等。
圖3
水平 6:早期表徵。幼兒己經能夠掌握積木搭建的一般結構 , 並會靈活運用 , 在搭建過程中或者搭建完成以後為建築命名。但名字一般和搭建的建築並不相似。早期表徵的出現,說明幼兒嘗試將眼前的搭建作品形象與象徵性符號相對應,說明了幼兒抽象思維的初步發展。
水平 7: 進一步表徵(5 歲)。在搭建之前就已經開始命名 , 有計劃地搭建 , 搭建的結構多為幼兒熟悉的物體。幼兒還會運用輔助材料和這些建構物進行表演游戲。
二、 搭建過程中蘊含的科學概念
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搭建過程其實是探索結構和力的穩定性的過程。而要探索結構和力的穩定性,則要了解不同連接方式(完全重疊、部分重疊、階梯排列)的作用。在搭建過程中,幼兒需要根據結構和力的穩定性,選擇合適的搭建方法進行搭建。例如,幼兒搭建一座高樓,需要探索如何讓高樓又高又不易倒。
圖4
如下圖所示,左邊的高樓採用完全重疊的方式進行搭建,支撐不穩,容易倒塌,而右邊的高樓採用部分重疊的方式搭建,支撐較穩,不易倒塌。因此,在游戲中,教師需要觀察幼兒搭建的高樓是否容易倒,如果倒了,幼兒會如何改進,並逐步引導幼兒感知採用部分重疊搭建比採用完全重疊搭建高樓要更穩固
『柒』 積木搭建的方法有哪些
准備好積木,這里只要用兩種積木就可以了,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積木,而且為了可以區分,正方形的積木用綠色和橘色來。將一塊一塊正方形的積木搭在一起,形成一根長長的柱子,這就是需要的樹幹了,引導孩子來搭建和認識一下這根樹干。先搭建樹葉的底層,用兩塊長方形的積木,在剛才搭建好的樹幹上的一邊放上長方形的積木,然後兩邊各放一個。
再拿一塊長方形的積木搭建在樹葉的上方,將底下的兩塊長方形扣緊否則很容易掉。再拿一個正方形的積木搭在剛才搭的長方形的上方,形成尖尖的樹梢。再拿一塊正方形的積木搭建在最開始做好的樹葉底下,形成茂盛的樣子。最後拿一塊正方形的積木搭在樹葉底層的下面,這樣樹的兩邊都形成茂盛的樣子。
『捌』 用4塊積木怎麼拼一個房子
用四塊積木堆一個房子,就是左一塊,右一塊,後面一塊,上面一塊,這樣就出現了一個房子。
『玖』 建構游戲積木的多種玩法
玩法:
加倍玩法:
把兩個相同的長方形的積木對成一個正方形,兩個三角形對成一個正方形,兩個半圓形對成一個圓形等等。
這個游戲可以幫助孩子了解不同圖形之間相互組合的關系,理解部分與整體等概念。而且在玩的過程中,孩子需要用眼睛觀察不同形狀的積木是否能夠匹配,孩子的觀察力也能得到鍛煉與提升。
對數字玩法:
在積木塊上貼好數字,根據積木上的數字,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碼好幾塊,然後讓孩子根據下一個數字,把相應的數字積木放到上面去。
要是放錯了積木,或者在放的過程中把原來碼好的積木碰到了,就算輸了。這個游戲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數字之間的關系,使孩子對數字的概念更加清晰。
組裝好了講故事:
准備一套組裝類積木,裡面有傢具、爸爸、媽媽、寶寶等。教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將積木組裝起來,然後用語言講述家庭小故事。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編故事。
這個游戲還能發揮孩子的想像力,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推積木玩法:
你把積木一塊塊碼起來,碼到一定高度時,讓孩子用手去推倒。看到積木倒下來的樣子,孩子通常會開心地大笑。雖然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搞破壞」的游戲,但對孩子來說卻是一項提高空間認知能力的重要活動。
彎彎曲曲的小路:
教孩子把長條積木按照一定的間隔排列起來,就可以連接成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了。再給孩子一輛玩具小汽車,他就可以順著這條「小路」玩車了,要求最好不要碰到積木。
這可以鍛煉孩子目測空間距離的能力,培養立體感和手眼協調能力。
多米諾骨牌玩法:
把積木按多米諾骨牌的方式排列好,然後撞倒排在最前面或最後面的一塊積木,欣賞積木按次序倒下的有趣景象。在積木的擺放過程中,孩子需要准確地判斷空間距離,而且要求手部動作精確和高度集中注意力。
積木體現了很多的力學原理。比如大小不同的積木,穩固性是不一樣的,穩固性好的不容易倒塌;用積木蓋房子,孩子會逐漸意識到平衡、對稱等關系。
搭積木之前,孩子要先有一個計劃,下面搭什麼,上面放什麼。這些都對培養科學思維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