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彩雲追月》古箏簡譜
任光與聶耳為百代國樂隊寫了一批民族管弦樂曲灌制唱片,《彩雲追月》是其中一首,創作於1935年。
古箏曲由傅明鑒編曲。傅明鑒,南京人,古箏演奏、箏樂作曲、箏學研究、箏藝教育家。
《彩雲追月》的旋律,採用中國的五聲音階寫成,簡單、質朴,線條流暢,優美抒情。
2. 鋼琴曲《彩雲追月》應該用怎樣的情感來彈
比較喜歡這個曲子,建議用委婉、抒情、有一點悲傷的感情來談更好。
3. 《彩雲追月》是什麼內涵意思
曲名「彩雲追月」的寓意是仙人駕五彩祥雲奔向月宮。
中國古典文學著作當中常有仙人駕彩雲的描述,曲名當中的「彩雲」意指仙人駕彩雲。這首曲子是描寫人們心目中的月宮仙境,烘託了小市民平凡生活的輕松寫意。
《彩雲追月》早見於清代,系著名的粵音曲譜,其風格輕快獨特,描寫了小市民平凡生活的輕松寫意,彰顯了典型的廣東民間音樂風格 ,李鴻章任兩廣總督時曾將此曲抄送大內演奏。
賞析
《彩雲追月》的旋律,採用中國的五聲音階寫成,簡單、質朴,線條流暢,優美抒情。在第一段中,由笛、簫、琵琶、二胡、中胡齊奏,弦管合鳴,悠然自得,從容不迫。秦琴、揚琴、阮彈撥出輕盈的襯腔,節奏張弛有度,使音樂在平和中透露出不動聲色的活力。
第二部分,沒有明顯的對比色彩,旋律分明是第一部分抒情的延展,沒有沖突,有的只是和諧、圓融。樂思正象聽者此時的思緒一樣,自由發展,渾然天成。最富有動感的應該是第三部分,樂器間應答式的對話彷彿是雲月的嬉戲,忽上忽下,忽進忽退,情態逼真、意趣盎然。
4. 彩雲追月代表什麼意思
《彩雲追月》早見於清代,是著名的粵音曲譜,曲名「彩雲追月」的寓意是仙人駕五彩祥雲奔向月宮。
《彩雲追月》粵語版歌詞
作曲:任光、聶耳
演唱者:黃煥嬋
明月究竟在哪方, 白晝自潛藏。 夜晚露毫茫 ,光輝普照世間上。
漫照著平陽, 又照著橋梁。皓影千家人共仰,人立晚風月照中。
獨散步長廊, 月浸在池塘,歡欣充滿了心上。
靜聽樂悠揚, 越覺樂洋洋,夜鳥高枝齊和唱。
難逢今夕風光 , 一片歡欣氣象。
月照彩雲上, 熏風輕掠,如入山蔭心嚮往。
如立明月旁, 如上天堂 ,身軀搖盪, 俯身遙望。
世界上, 海翻浪 ,千點光。
飄飄泛泛 ,碧天在望,欣見明月逾清朗。
(4)彩雲追月簡筆畫簡單圖片擴展閱讀:
《彩雲追月》的旋律,採用中國的五聲音階寫成,簡單、質朴,線條流暢,優美抒情。在第一段中,由笛、簫、琵琶、二胡、中胡齊奏,弦管合鳴,悠然自得,從容不迫。
秦琴、揚琴、阮彈撥出輕盈的襯腔,節奏張弛有度,使音樂在平和中透露出不動聲色的活力。間雜的木魚、吊鈸的敲擊更襯托出夜的開闊曠遠,平添神秘。
第二部分,沒有明顯的對比色彩,旋律分明是第一部分抒情的延展,沒有沖突,有的只是和諧、圓融。樂思正象聽者此時的思緒一樣,自由發展,渾然天成。最富有動感的應該是第三部分,樂器間應答式的對話彷彿是雲月的嬉戲,忽上忽下,忽進忽退,情態逼真、意趣盎然。
5. 彩雲追月 小提琴曲
《彩雲追月》原是清朝一首廣東民間音樂,1935年曾被任光和聶耳改編成民族管弦樂灌制了唱片。
現在的《彩雲追月》是1960年彭修文重新根據中央廣播民族管弦樂團的樂隊編制重新配器,另有根據詞曲填詞的同名歌曲。
《彩雲追月》的旋律,採用中國的五聲音階寫成,簡單、質朴,線條流暢,優美抒情,寓意仙人駕五彩祥雲奔向月宮。
《彩雲追月》小提琴曲的五線譜:
6. 彩雲追月最簡版
http://www.tom163.net/yuepuku/minzuyumeishenggepu/siziminmeigepu/200605/8007.html
7. 男女之間的彩雲追月是什麼
仙人駕五彩祥雲奔向月宮。
明月究竟在哪方, 白晝自潛藏。 夜晚露毫茫 ,光輝普照世間上。
漫照著平陽, 又照著橋梁。皓影千家人共仰,人立晚風月照中。
獨散步長廊, 月浸在池塘,歡欣充滿了心上。
靜聽樂悠揚, 越覺樂洋洋,夜鳥高枝齊和唱。
難逢今夕風光 , 一片歡欣氣象。
月照彩雲上, 熏風輕掠,如入山蔭心嚮往。
如立明月旁, 如上天堂 ,身軀搖盪, 俯身遙望。
世界上, 海翻浪 ,千點光。
飄飄泛泛 ,碧天在望,欣見明月逾清朗。
採用中國的五聲音階寫成,簡單、質朴,線條流暢,優美抒情。在第一段中,由笛、簫、琵琶、二胡、中胡齊奏,弦管合鳴,悠然自得,從容不迫。
秦琴、揚琴、阮彈撥出輕盈的襯腔,節奏張弛有度,使音樂在平和中透露出不動聲色的活力。間雜的木魚、吊鈸的敲擊更襯托出夜的開闊曠遠,平添神秘。
第二部分,沒有明顯的對比色彩,旋律分明是第一部分抒情的延展,沒有沖突,有的只是和諧、圓融。樂思正象聽者此時的思緒一樣,自由發展,渾然天成。最富有動感的應該是第三部分,樂器間應答式的對話彷彿是雲月的嬉戲,忽上忽下,忽進忽退,情態逼真、意趣盎然。
8. 民樂的彩雲追月,是樂器演奏的
這首樂曲是管弦樂,主旋律的部分是竹笛演奏的,當然其中還有一些伴奏樂器也可能有笙,竹笛有兩種,一種是邦笛,一種是昆笛,邦笛主要流行於北方,用於河北梆子的伴奏,昆笛,主要用於崑曲的伴奏。 簫的音量較低,一般只適合獨奏,不適合合奏。
9. 彩雲追月作為藝考曲子怎麼樣
中國古典樂曲《彩雲追月》,難度不是太高,比較簡單,適合初學者。我覺得還不錯,不管是什麼只要你能駕馭的了
10. 急需鋼琴曲《彩雲追月》的曲作者簡介
任光(1900-1941) 浙江嵊縣人。從小喜愛民間音樂,會拉琴、吹號、彈風琴。1919年到法國勤工儉學,當過鋼琴修理工人,同時學習音樂。1927年回國後,參加左翼劇聯音樂小組及歌曲作者協會。1934年創作了著名的《漁光曲》(同名進步影片插曲,周璇主演並主唱)而一舉成名。以後還創作了《月光光》、《新蓮花落》、《大地行軍曲》等電影插曲和一些救亡歌曲,如《打回老家去》(署名前發)、《高粱紅了》等著名歌曲。此外,還創作過歌劇《台兒庄》(《洪波曲》)的音樂。1940年起在新四軍軍部工作,皖南事變時不幸犧牲。
《彩雲追月》是上世紀30年代我國年輕作曲家任光早期的代表作。最初是民族管弦樂曲,後來,作者從創新的角度運用西洋作曲技巧,採取歐洲「探戈」舞曲節奏,並汲取我國江南絲竹優美輕松的音調和樂器組成特點
。從而匠心獨運地創作出這首意境深邃、舒適優美、富有神韻的小型器樂合奏曲。
任光(1900~1941年),生於越劇之鄉嵊縣。1919年,赴法國留學作曲。歸國後,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投身於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音樂活動中,創作了一批極有影響的抗日救亡歌曲與電影歌曲,代表作有《打回老家去》、《漁光曲》等40餘首著名歌曲。
1940年,任光跟隨葉挺將軍從重慶赴皖南參加新四軍。在新四軍軍部從事宣傳工作。1941年1月,在一次行軍途中,遭國民黨軍伏擊,任光胸部中彈倒下。葉挺派一個班的兵力掩護任光撤離。敵軍發現新四軍有小股兵力抬著擔架撤離,以為一定是新四軍的高級軍官被擊中,於是,便瘋狂地追擊掃射,結果一個班的戰士相繼陣亡。當敵軍指揮官看到躺在擔架上奄奄一息的任光時,厲聲追問:「你是什麼人?」任光蘇醒過來,吃力地回答:「我是電影《漁光曲》主題歌的作者任光。」說完就閉上了眼睛。敵軍指揮官與追擊的士兵們萬萬沒有想到,在這種悲慘的場面見到了他們內心十分崇拜的天才音樂家,而且是他們追擊殺害了他,追悔莫及。於是紛紛脫帽向任光深深三鞠躬,以表示敬意與哀悼。當葉挺將軍獲知任光犧牲的消息時,流下悲憤的淚水,說:「真可惜,一顆音樂巨星隕落了!」任光犧牲時,年僅40歲。
聶耳是雲南玉溪人,出生於昆明。聶耳從小喜愛音樂,1918年就讀於昆明師范附屬小學。利用課余時間,聶耳自學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樂器,並開始擔任學校「兒童樂隊」的指揮。1922年,聶耳進入私立求實小學高級部,1925年考取雲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插班生。
1927年聶耳畢業於雲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並進入雲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在校期間參與了學生組織「讀書會」的活動,並與友人組織「九九音樂社」,經常參加校內外的演出活動。在這期間,他還自學了小提琴和鋼琴。
1931年4月聶耳考入黎錦暉主辦的「明月歌舞劇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發表《中國歌舞短論》,並因批評黎氏被迫離團。1932年11月進入聯華影業公司工作,參加「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並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組。1933年,聶耳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4月聶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樂部工作,同時建立百代國樂隊(又名「森森國樂隊」)。這也是聶耳最多產的一年。1935年初,聶耳創作了著名的《義勇軍進行曲》
1935年1月聶耳任聯華二廠音樂部主任。1935年7月17日,年僅23歲的聶耳在日本藤澤市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
■他是天才的音樂家,又是革命者。 恰恰因為後者,才能出現前者輝煌
「文以載道,詩以言志,樂乃心聲」。聶耳本人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是那個特定的民族危亡時代所造就。那些鏗鏘有力的音符,也都是當時環境下人民的心聲。 日本侵華和國內抗日群眾運動的風雨,在他心中激起澎湃的心潮,音樂與革命從此結合到一起。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的十天後,即2月7日,在外面隆隆炮聲可聞、難民在街上到處流離奔走哭喊的環境中,聶耳在日記中首次提出「怎樣去做革命的音樂」。聶耳是一個天才的音樂家,又是一個革命者,而且恰恰因為後者,才能出現前者的輝煌。他的一系列作品,特別是《義勇軍進行曲》,正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產物。
《義勇軍進行曲》在銀幕上首次響起時,不幸正逢聶耳去世,但這支歌作為民族革命的號角響徹了中華大地,還享譽全球。在反法西斯戰爭中,英、美、印等許多國家電台經常播放此歌。戰爭結束前夕,美國國務院還批准將其列入《盟軍勝利凱旋之歌》中。 新中國成立前夕徵集國歌時,周恩來就提出用這首歌,並在新政協會上一致通過。在1949年的開國大典和此後每年的國慶節,聶耳譜出的樂章都雄壯地奏響,這足以告慰亡逝於異國的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