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紅軍長征簡易路線圖
長征途經主要地點箭頭1紅一方面軍長征路線何家沖、金家寨、涇縣、旌德、陶家河、湯口、譚家橋;
箭頭2紅兩方面軍長征路線分水、淳安、懷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橫峰;
箭頭4紅四方面軍長征路線戈陽、古樓、慶元、福安、寧岡、寧化、井岡山、雩都;
箭頭6紅六軍團西征路線長汀、全州、桂東、信豐、瑞金、寧遠、汝城、王母渡;
箭頭7紅七軍團北上路線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遠、界首、盤縣、賓川;
箭頭10紅1十軍團北上路線會澤、絞平渡、靖縣、黔西、遵義、威信(扎西)、西昌;
箭頭25紅二十五軍西征路線婁山關、木黃、中甸、安順場、永順、大庸、桑植、漢源;
紅體字為革命根據地以及游擊區瀘定、天全、名山、懋功、兩河口、爐霍、甘孜、蒼溪;敵軍進攻方向黑色箭頭為敵軍進攻方向巴中、毛兒蓋、阿壩、巴西、山陽、柞水、盧氏、臘子口;
黑色鋸齒標記為敵軍封鎖線淳化、會寧、將台堡、延安、永坪鎮、吳起鎮、神木。
主要路線:瑞金→遵義→膠平渡→安順場→瀘定橋→雪山草地→毛兒蓋→靜寧→吳起鎮→會寧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毛澤東故居
中央革命根據地、閩浙贛革命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湘贛革命根據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
川陝革命根據地、鄂豫陝革命根據地、陝甘寧革命根據地。
『貳』 紅軍長征線路圖
中央紅軍長征經過了共11個省。
紅軍長征二萬五千餘里是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的總里程。 各路紅軍長征路線:紅一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歷時12個月零2天,途經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藏、甘肅、陝西11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紅二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7日至1935年10月22日,歷時12個月零5天,途經湖南、貴州、雲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肅、陝西8省,行程一萬六千里。 紅四方面軍從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歷時18個月,途經四川、西藏、青海、甘肅4省,行程八千餘里。 紅二十五軍從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歷時10個月,途經河南、湖北、甘肅、陝西4省,行程萬余里。
『叄』 請你畫出紅軍長征的路線圖。(標出起點、終點、重點事件及地點既可)
起點:江西省贛州玉都縣,終點:陝西吳起鎮,重點事情:江西遵義會議,大渡河之戰,過草地和雪山,四渡赤水等
以上是咱們教課書上所寫到的。
但是希望你清楚一點,紅軍長征首先是被迫的,因為博古李德的右傾錯。其次長征能夠勝利不僅僅是因為紅軍很有勇氣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地方軍閥的放縱與無視,甚至到了江西一地,具體我忘記是哪裡,哪裡的守城的統領竟然給了紅軍200步槍,目的是不讓紅軍鬧事。最後也就是最重要的,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部隊很不齊心,基本上就是上行下不效,所以地方的防守態度極其消極。
多了不說了,自己去領悟吧!
但是還是要相信一點,紅軍真的創造了傳奇,25000不是鬧著玩的~
『肆』 畫出中央紅軍長征路線簡圖只需標出行軍路線和地名
你說的紅軍長征經過的地名,這個就像數字一樣,有個精確到什麼范圍的問題,如果只需要省一級的地名,很簡單,如果要標出縣一級的地名,就比較難了,如果要標出更詳細的,幾乎沒有可能,有的地方可能連參加過長征的親歷者也叫不出名字哦。
紅軍長征的路線,如果是簡圖,那更簡單,以紅一方面軍為例,先向西,後向北,一個「L」形。下面一橫所經過的有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雲南、貴州,左邊一豎所經過的有貴州、四川、青海、甘肅、陝西。
『伍』 中央紅軍長征簡易手繪路線圖
1、先畫一些長征相關省份的地圖輪廓,如下圖所示。
(5)紅軍長征線條畫圖片大全簡單擴展閱讀
長征的由來
提起紅軍長征,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對「長征」、「萬里長征」、「二萬五千里長征」這些概念是何時提出的,卻鮮為人知。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即紅一方面軍)開始實行戰略轉移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紅軍總政治部在所發的指示和命令中,並沒有把這次行動稱為「長征」,而是稱為「突圍」、「反攻」、「西進」等。
同年11月,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王明,在莫斯科向蘇聯外國工人出版社中國部全體工作人員做報告時,把紅7軍團北上和紅6軍團西征稱為「長征」,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長征」概念。
1935年2月23日,紅軍總政治部在《告黔北工農勞苦群眾書》中,第一次把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稱為「長征」。5月,朱德在《中國工農紅軍布告》中盛贊「紅軍萬里長征,所向勢如破竹」,從而第一次提出「萬里長征」的概念。隨著中央紅軍長征里程的不斷增加,「長征」的定語由「萬里」逐步增大。
『陸』 紅軍長征路線 (加圖片)(地圖)
箭頭1紅一方面軍長征路線何家沖、金家寨、涇縣、旌德、陶家河、湯口、譚家橋、
箭頭2紅兩方面軍長征路線分水、淳安、懷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橫峰、
箭頭4紅4方面軍長征路線戈陽、古樓、慶元、福安、寧岡、寧化、井岡山、雩都、
箭頭6紅6軍團西征路線長汀、全州、桂東、信豐、瑞金、寧遠、汝城、王母渡、
箭頭7紅7軍團北上路線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遠、界首、盤縣、賓川、
箭頭10紅10軍團北上路線會澤、絞平渡、靖縣、黔西、遵義、威信(扎西)、西昌、
箭頭25紅25軍西征路線婁山關、木黃、中甸、安順場、永順、大庸、桑植、漢源、
紅體字為革命根據地以及游擊區瀘定、天全、名山、懋功、兩河口、爐霍、甘孜、蒼溪、
黑色箭頭為敵軍進攻方向巴中、毛兒蓋、阿壩、巴西、山陽、柞水、盧氏、臘子口、
黑色鋸齒標記為敵軍封鎖線淳化、會寧、將台堡、延安、永坪鎮、吳起鎮、神木。
主要路線:瑞金→遵義→膠平渡→安順場→瀘定橋→雪山草地→毛兒蓋→靜寧→吳起鎮→會寧。
『柒』 紅軍長征有關的圖片哦,一些故事。
飛奪瀘定橋---紅軍長征期間重要戰役
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4團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牆密布的鐵索奪下橋頭,並與左岸部隊合圍佔領了瀘定城。中央紅軍主力隨後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大渡河以南的企圖。
『捌』 急求以紅軍長征為題的油畫
http://www.yulehoo.com/photos/57/76632.htm
http://www.yulehoo.com/photos/57/76632.htm
『玖』 長征路線圖怎麼畫
1、先畫一些長征相關省份的地圖輪廓,如下圖:
『拾』 繪制一下簡單的紅軍長征路線圖
紅一方面軍長征路線何家沖、金家寨、涇縣、旌德、陶家河、湯口、譚家橋;
紅兩方面軍長征路線 分水、淳安、懷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橫峰;
紅四方面軍長征路線 戈陽、古樓、慶元、福安、寧岡、寧化、井岡山、雩都;
紅六軍團西征路線 長汀、全州、桂東、信豐、瑞金、寧遠、汝城、王母渡;
紅七軍團北上路線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遠、界首、盤縣、賓川;
紅十軍團北上路線 會澤、絞平渡、靖縣、黔西、遵義、威信(扎西)、西昌;
紅二十五軍西征路線婁山關、木黃、中甸、安順場、永順、大庸、桑植、漢源;
紅體字為革命根據地以及游擊區瀘定、天全、名山、懋功、兩河口、爐霍、甘孜、蒼溪;
(10)紅軍長征線條畫圖片大全簡單擴展閱讀:
中央紅軍長征經過了共11個省。
紅軍長征二萬五千餘里是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的總里程。
各路紅軍長征路線:
紅一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歷時12個月零2天,途經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藏、甘肅、陝西11省,行程二萬五千里。
紅二方面軍從1934年10月17日至1935年10月22日,歷時12個月零5天,途經湖南、貴州、雲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肅、陝西8省,行程一萬六千里。
紅四方面軍從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歷時18個月,途經四川、西藏、青海、甘肅4省,行程八千餘里。
紅二十五軍從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歷時10個月,途經河南、湖北、甘肅、陝西4省,行程萬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