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粽子沙包製作方法
作為一名美食愛好者,對這類美食問題問題很有發言權
就拿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北方喜歡吃甜粽子,南方喜歡吃咸粽子和肉粽,其實包法都一樣只是內餡的不同,大家跟著我的步驟來做一個好吃又好看的粽子沙包。
把粽子放進壓力鍋,加入沒過粽子的清水,蓋上蓋子後大火煮。上氣後壓40分鍾關火,再燜一會,肉粽子就煮好了(煮的時間要根據整體的量和所用器具來做調整)
咸香軟糯,非常入味,太好吃啦
如果有幫助,記得點個贊鼓勵下
㈡ 包粽子的粽葉是從哪裡來的
粽葉分兩種,一是葦葉(蘆葦,又稱葦子,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淺水裡。莖中空,可造紙、編席等。根莖可入葯),另一種是箬葉(Indicalamus Leaf),箬竹屬(l.NaKai)中的闊葉箬竹(l.latifolius)的葉片,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丘陵地區。粽葉一些生長在陸地(箬葉),一些生長在水裡(葦葉)在我國南方大部分一直用箬葉包粽子,就是利用其特殊的竹香味和防腐作用。生長在廣袤的叢山峻嶺中,根系發達,生命力強,不僅是一種很好的水土保護植被,而且還是一種取之不竭的財富,是山區百姓的「 綠色銀行」,面積達20萬畝,產量達8000噸。它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葉綠素和多種氨基酸等成份,可提取天然香精香料和食品添加劑,氣味芳香,聞上去有回歸大自然的感覺。它不僅能用於包粽子,還用於包裝其他的食品及餐桌上的裝飾和食品的陪襯,還可用於編制器皿、做合飯盒和剪成各種形狀。粽葉,天然生長,無毒害,無污染,並且年年可采,季季可收,做為食品包裝,具備無污染和使用的「一次性」。因此,被當今營養學家稱之為「天然綠色食品」。 本草綱目》中早就有記載,粽葉具有有清熱止血、解毒消腫、治吐血、下血、小便不利、癰腫等功效。近年來研究證明,箬竹葉多糖物具有抗癌效果。《中葯大詞典》中也介紹粽葉有清熱止血、解毒消腫,治吐血、小便不利、喉痹、癰腫等功用。
一般情況下是不用我們親自去找的。在超市就有買的3元左右一壓縮包,包不大但是裡面有50片左右呢。帶回家就可以包
㈢ 粽葉是怎麼做出來的
一、野外採摘蘆葦葉
蘆葦一般長在溝渠邊的淺水裡,草深溝滑,打蘆葦葉首先要注竟安全,一防落水,二防蚊蟲和蛇,最好穿長衣長褲和套鞋,有人結伴而去。蘆葦是野生野長的,誰想吃粽子了都可以去採摘,也有一些勤快人,採摘蘆葦葉拿到菜市場去買。挨著路邊易採摘的,總是最先被人采走,好的蘆葦葉藏在蘆葦林深處,在雙手夠不到的地方,如果你不想下水,出發前最好扛一把鋤頭。
採摘蘆葦葉時可以兩人合作,一人用鋤頭把遠處的蘆葦勾過來,一人抓住蘆葦桿采葉。采葉要有選擇性,其一瞄準又寬又長且沒有破損的採摘,其二看好中上部的葉片采,下部的老葉上有枯黃的斑點,並且容易破爛。用鋤頭勾蘆葦桿時要注意,別把蘆葦桿弄斷了,蘆葦桿頂端幼小的嫩葉,長大後還可以再採摘,要為後來的人著想,說不定自已也還會再來採摘。采蘆葦葉時最好在陰天,或者太陽光不太強的時候,因為採下的蘆葦葉,會很快被曬得捲曲起來,盡量用毛巾之類的東西,把採摘的蘆葦葉遮蓋住。
二、開水快速氽葉
蘆葦葉採回家後,就可以燒水氽葉了,等鍋里的水燒開後,就可以把蘆葦葉放在開水裡汆了,用鍋鏟翻動讓蘆葦葉氽均勻。當蘆葦葉的顏色變成深綠,並且葉片也變得柔軟時,就可以把葉片撈出來了。蘆葦葉瀝干水後,再放進涼水裡冷卻,翻動蘆葦葉,使其快速變冷。
如果家裡沒有大鍋大灶汆蘆葦葉,也可以先把熱水器的水溫調到最高檔,把蘆葦葉裝在一個大盆里,把蘆葦葉攤開,不要使其彎折。等熱水器里的水燒開後,把開水直接放在大盆里,直到蘆葦葉全部淹沒。翻動幾次,浸泡5分鍾右右,就可以撈出來放入涼水裡冷卻了。天氣晴好的時候,也可以用太陽能里的熱水浸泡,水溫達到80℃左右就可以了。
三、修剪洗凈粽葉
冷卻後的蘆葦葉變得碧綠光亮,柔軟而不易破損,這時蘆葦葉就已經完全變成了粽葉。粽葉端頭有硬硬的葉柄,以防包粽子時戳破粽葉,要用剪刀剪掉,粽葉細細的尾梢影響美觀,也可以剪掉。為了節省時間,不必一片片的剪,可以把粽葉理順,數張疊在一起剪。
蘆葦葉是在無主的荒地上自生自長的,平常別說誰會去管理,如果不是為了包粽子,哪個會去光顧它。粽葉上難免會有一些灰塵和蟲子,粽葉修剪完畢後,最後一道工序就是清洗粽葉。用干凈的刷子,把粽葉的正反兩面都洗刷干凈,這時就不要為了圖省事隨便洗了,一定要一片一片的洗,正反兩面都要兼顧。
㈣ 粽葉的種植方法
一、適宜條件。粽葉長期生長在林間、山岩中,特性是喜陰濕、耐寒、耐肥,怕烈日直曬,海拔3000米以下的環境都適宜生長。
粽葉種植二、品種選擇。良種粽葉的標準是葉子寬而長,一般以寬10厘米、長40厘米為宜,小於此標準的葉子不宜發展種植。目前被選做良種粽葉有兩大類,一類是深純綠色,無斑紋、葉質厚、葉柄較長,可反復使用;另一類是花粽葉,葉色嫩綠並夾帶長有各種美麗圖案的白色斑紋,有一種特殊的美味。近年來許多園藝家把這類花粽葉搬進了花盆和花台美化環境。
三、林間套栽法。一年四季都可栽培,根據粽葉喜陰濕的特性套栽在林間或果園里,立體經營,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除針葉樹林和竹林之外,大多數林間和果園里都可以栽植粽葉。窩行距為50厘米左右,窩徑大約30厘米,窩深10厘米為宜,將山野或葉園中採集的粽葉大窩分成小窩,每小窩3—5片葉子分切開莖根,栽時用細土壓嚴莖根,栽後灌施適當糞清水。
四、管理與采割。除盡葉園雜草,割去枯黃老葉。春秋兩季施足肥水,人畜肥、尿素、復合肥交替使用,每窩施化肥20克,施後蓋土。商品葉的采割,一般當年采割前一兩年長出的葉子,當年的嫩葉留為種粽葉,這樣粽葉可長期保持優良特性,反之越割葉子會越小。粽葉抗病性強,少得病,它的主要害蟲是果樹上掉下的毛毛蟲,數量較少,可人工捕捉,另外,要嚴防雞犬損壞葉子,烈日強曬易使葉子開裂,非林園內需適當搭蓬遮光。
㈤ 怎麼製作粽子
㈥ 這種農村常見大粽葉學名叫啥
柊葉 網路圖片可以驗證
直立草本植物。其葉如芭蕉,用以包物。高約lm。根狀莖塊狀。葉基生,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0~50cm,寬l0~20cm,頂端短而漸尖,基部急尖,兩面均無毛;葉柄長約60cm;葉枕長3~7cm,無毛。頭狀花序近球形,直徑約5cm,無柄,自葉鞘內生出;最外的苞片3片,長2~3cm,頂端鈍、具尖頭,紫紅色;內面能育的苞片長圓狀卵形,頂端銳尖,具長緣毛,後呈纖維狀;每1苞片中有花3對;萼片線形,長約1cm;花冠紫色;外輪退化雄蕊倒卵形,淡紅色,內輪退化雄蕊較短,淡黃色。蒴果梨形,栗色,光亮,有2~3縱圓棱,長1~1.2cm,頂端有高約2mm的宿存花被筒,內有種子2~3粒。花期5~7月。
柊葉的植株
食品應用:
肇慶裹蒸粽(裹蒸)、粽子。
㈦ 粽葉是用哪種植物的葉子做的啊
用的粽葉啦。才不是竹葉呢/ 粽葉學名箬葉,(Indicalamus Leaf),箬竹屬(l.NaKai)中的闊葉箬竹(l.latifolius)的葉片,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丘陵地區, 在我國南方一直用粽葉包粽子,就是利用其特殊的竹香味和防腐作用。生長在廣袤的叢山峻嶺中,根系發達,生命力強,不僅是一種很好的水土保護植被,而且還是一種取之不竭的財富,是山區百姓的「 綠色銀行」,面積達20萬畝,產量達8000噸。它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葉綠素和多種氨基酸等成份,可提取天然香精香料和食品添加劑,氣味芳香,聞上去有回歸大自然的感覺。它不僅能用於包粽子,還用於包裝其他的食品及餐桌上的裝飾和食品的陪襯,還可用於編制器皿、做合飯盒和剪成各種形狀。粽葉,天然生長,無毒害,無污染,並且年年可采,季季可收,做為食品包裝,具備無污染和使用的「一次性」。因此,被當今營養學家稱之為「天然綠色食品」。
㈧ 粽葉怎麼做好吃,粽葉的吃法
用料
小排 500g
腌製作料 隨自己的口味喜好
粽葉
秘制粽葉小排的做法
根據自己喜好的口味提前一晚腌制,粽葉包裹。
烤箱中層上下火200度一小時。
出爐,擺盤,完成
㈨ 粽子的製作方法步驟
自製粽子
食材准備:500g糯米、200g蜜棗、適量粽葉
烹飪步驟:
1、新鮮的粽葉買回來之後洗干凈,然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和食鹽,煮15分鍾,這一步可以增加粽葉的韌性,也可以更好的將粽葉上的臟東西煮干凈,煮好的粽葉撈出來再次清洗干凈,然後晾乾水分。
2、糯米要提前浸泡一個晚上,泡到能用手指碾碎的程度,泡好的糯米撈出來和洗干凈的蜜棗混合均勻。
3、粽葉剪掉頭部多餘的部分,折成漏斗狀,裝入適量的糯米,壓緊實一些,然後用剩餘部分的粽葉把糯米蓋起來。
4、然後把上面多餘的粽葉往下折,多餘的葉子折到一邊,圓錐上面是個三角形,就這樣順著將剩下的葉子往下折好,然後捆上棉繩即可,剩下的也全部包好。
5、鍋中燒開足量的水沒過粽子,待水重新滾起以後再用旺火煮3個小時左右即可,煮好以後趁熱取出。
總結:
1、粽葉要先用鹽水煮一下,這樣不但能殺菌,還能使粽葉更有韌性,煮的時候不容易開裂。
2、粽子的捆紮也是有很多技巧的,根據餡料區分方法。如果是豆沙粽不宜捆得太緊,防止米粒擠進豆沙中,如果煮不透會出現夾生現象。鹹肉粽如果用肥豬肉不宜扎緊、松緊適度即可。如果用瘦豬肉就要扎緊,因為瘦肉熟了以後會收縮,粽餡的肥汁會漏入水中,不能保持粽子的肥糯。
3、煮粽子一定要水滾以後才下粽子,水要浸過粽面,在煮粽過程中不要添生水。
㈩ 寫包粽子的過程
食材
糯米 500G
粽葉 200G
江米 50G
小棗 50顆
方法/步驟
1
首先要准備好粽子葉,用在包粽子上就被稱為粽葉。過去,粽子葉都是老人們去自己摘的,現在北京城周邊沒有蘆葦盪了,這粽子葉也只有去超市買了。很多人認為粽子葉越綠越艷越好,其實不然,越綠越艷的粽葉有可能是用顏料染成的,正常的粽葉應該是黃綠色略顯陳舊;正常的粽葉包出的粽子有一種粽葉的香味而不是其他的怪味;如果煮完粽子之後,水是淡黃色,那說明這粽葉沒問題,否則,那粽子還是不要吃了。捆粽子要用到馬蘭草,這是北京的特產了。以前,房前屋後就生長著馬蘭草,割下來之後晾乾就可備用了。把粽葉用開水煮一下,與馬蘭草一起泡在清水裡備用。
4
第二步,先在三角兜的底部放一顆棗,用來把尖部堵嚴。然後取一把江米放入三角兜中,以達到整個兜的一半為宜。
FIVE:再次放入一顆棗,一個粽子放兩顆棗到四顆棗,視粽子大小而定,不過建議包小粽子,一是好熟,二是好看,三是好吃,吐兩次棗核就可以了。
SIX:再次填入江米,把剛剛放進去的棗蓋住而沒有高於三角兜的邊緣為宜。為了讓粽子好吃,可以把江米用手指壓一壓,相聲《大保鏢》里不是還有」壓壓我的大徒弟,壓壓我的二徒弟「的詞呢嗎?壓完江米,粽子會更瓷實更有彈性。
注意事項
把粽子葉靠近葉尖那一半折成三角兜狀
不要吃得太急,怕噎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