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桃核怎麼雕刻
桃核雕刻,顧名思義就是在小小的桃核上雕刻出各種動物、人物的形象,其中以十二生肖的雕刻最具代表性。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各具情態,惟妙惟肖。還有十八羅漢、八仙過海、中華珠和各種花鳥魚蟲等雕刻。
核雕這種精緻而小巧玲瓏的微型工藝品,只要雕刻者雕鏤技藝精湛,創作的題材符合當代賞玩和收藏者們的口味,又具有一定的新意和品位,這樣的核雕永遠受人青睞和珍愛。
② 文玩核桃的雕刻藝術
文玩核桃在用來當做把玩之物的同時,還通過民間藝人的雕刻,成為備受玩家青睞的藝術珍品,藝人們就是在小小的核桃上雕刻出各種動物,人物的形象、圖案,寄託美好的寓意,表達人們對未來的期盼和嚮往.
桃木亦名「仙木」,是用途最為廣泛的驅邪制鬼材料。桃木所以具有這等神力,根植於古人認定桃樹為百鬼所懼的神秘觀念。由此「核桃」也被賦予了這樣的神秘魔力,人們手中時常把握具有神秘力量的核桃,就能吉祥、免災。
明代的核雕最早的核材都是桃核,明代以後到了清乾隆年間才出現了用橄欖核和核桃雕刻的花船和人物等核雕。明代的麻核桃雕刻大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獸、吉祥物等等。小小核桃雕作為一種時尚品,走進達官顯貴的生活中,一方面可以玩賞,另一方面也成為一種富貴的象徵。
核桃多為人們把玩之物,或者收藏.因其特殊材質和工藝,升值空間不可低估.
可能很多人對核桃都不太了解,尤其是麻核桃質地堅硬,表面花紋變化無常,中間空心,而且它的橫截面有許多不規則的空眼,核桃雕刻在世界范圍內都屬冷門.它不同於其它雕刻、繪畫、木雕可以隨心所欲進行創作,核桃雕刻是一種在小不盈寸的特殊材料上,巧借自然,進行具象雕塑的藝術,講究的「毫釐之間,集大千世界之妙」。在文玩核桃的雕刻藝人中楊洪武還善於鏤空核桃雕刻,他的透雕珍品中以《海螺仙子》比較突出。此外核桃雕刻選材也很重要,有時為了找到一顆和自己構思形狀差不多的核桃,要找上幾個麻袋的核桃才能挑選出來.所以這小小核桃雕刻確實顯示出了中華民族傳承已久的民間工藝技法.每件核桃工藝品都是雕刻家的心血凝結。
③ 桃核雕刻,有了解這個的朋友給看一下,這個東西刻的怎麼樣。
雕刻的東西,容易把表面的瓷釉部分損失了。盤了以後色澤不好看。
④ 文玩核桃的雕刻方法
您可以去核桃雕刻貼吧看看
⑤ 桃核,怎樣雕刻
微雕在中國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手工藝品,早在兩千多年的《詩經》中就有「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這樣留傳.. 純手工雕刻的桃核,各種形狀,可用作手鏈,胸飾,腰飾,手機吊墜,也可以掛在車內,品味您的與從不同,張揚您自己個性,同時驅妖避邪,吉祥如意. 桃核亦有避邪鎮宅之意,將桃核製品懸掛與室內,其可驅妖避邪. 桃核木質堅固結實,沒有年輪,不易破碎,幾百年不會損壞,核雕品更是把玩得越久越漂亮,但桃核硬度極大,所以雕刻起來也很艱難,需很長時間的功夫才能雕成一個...而且,不是什麼時候的桃核都能進行雕刻,只有到秋天的野生山桃核才適合做雕刻。 本坊所有的成品全部為純手工製作絕未經任何染色拋光處理,純正本色,避邪聖物
⑥ 桃核的雕刻步驟
一共有6個步驟。
選料:一般用成熟的桃核,沉水的。
(6)簡單核桃雕刻圖片擴展閱讀:
桃核雕刻是種中國傳統特色雕刻藝術,在小小的刻性。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還有十八羅漢、八仙過海等等。
明晚期的桃核雕《八仙藍采和》,桃核只有成人的拇指般大小,方寸天地間展盡了微雕藝人的神技。這枚表面高低凹凸不平的桃核,藝人根據桃核的形態與質地奏刀巧雕巧作,將八仙中藍采和的面容神態、頭上發髻及肩背的花籃和腳下的海浪紋雕鏤得惟妙惟肖。
核雕藝人似乎採用了明代竹雕中的圓雕、深雕、毛雕和陷地雕刻等多種刀法,人物大輪廓形態精準,凹凸分明;人物和物品的細部纖毫人微,連藍采和頭上發髻的一絲絲頭發、背上花籃的藤編條紋和花瓣都絲絲人扣,清晰可見。這枚桃核雕刻作品歷數百年的沉積,核面呈深褐色,但一層歲月的包漿卻烏光鋥亮。
核上未留名家款識,不過,此枚桃核雕與滬上著名文物鑒賞家蔡國聲先生曾著文介紹過的一枚明代八仙「藍采和」杏核雕十分相似。據蔡國聲先生介紹,那枚明末清初的八仙「藍采和」杏核雕背後有「喬林」二字小篆款識。
史載,喬林系明末清初江蘇如皋人,核雕高手。喬林多才藝,書畫雕刻各臻其妙,雕刻與印章篆刻亦為他之所長。可以想見,喬林雕刻的核雕其技藝和品位都是不低的。
⑦ 大家看看 這幾個 核桃 雕刻的怎麼樣
看這意思像是南將石,不過個人不太喜歡歪成這個樣子的。圖也少,起碼要看個六面圖 看看有沒有黃,最近的南將石多數泛 黃比較多 謹慎出手
⑧ 怎麼用核桃雕刻
一、選料。一般用成熟的桃核,沉水的。
二、修胚。用銼對桃核作必要的修整。使作品接近初步的形狀。(有的精雕刻全部用雕刻刀來,也不用這個步驟)
三、描線。用鉛筆在桃核上畫出雕刻圖案。掌握好物體的比例。
四、雕刻。精雕出作品輪廓。再運用浮雕刻、鏤空等手法進一步細雕。然後再對小細節加工,如人物的面部表情,動物的肌肉分布,花鳥魚蟲神態作細處理,使形神兼備。
五、打孔(也有人喜歡打了孔再雕刻),剔桃仁(看是否需要),銼刀打磨(有人喜歡原紋路,也不用銼刀打磨,因為銼刀有可能會磨壞已雕刻好的),砂紙拋光。
一般精雕作品,都用刀刮來拋光。
六、配上紅繩。珠子,佩帶,中國結等來點綴。
⑨ 桃核雕刻的起源
明晚期的桃核雕《八仙藍采和》,桃核只有成人的拇指般大小,方寸天地間展盡了微雕藝人
的神技。這枚表面高低凹凸不平的桃核,藝人根據桃核的形態與質地奏刀巧雕巧作,將八仙中藍采和的面容神態、頭上發髻及肩背的花籃和腳下的海浪紋雕鏤得惟妙惟肖。核雕藝人似乎採用了明代竹雕中的圓雕、深雕、毛雕和陷地雕刻等多種刀法,人物大輪廓形態精準,凹凸分明;人物和物品的細部纖毫人微,連藍采和頭上發髻的一絲絲頭發、背上花籃的藤編條紋和花瓣都絲絲人扣,清晰可見。這枚桃核雕刻作品歷數百年的沉積,核面呈深褐色,但一層歲月的包漿卻烏光鋥亮。核上未留名家款識,不過,此枚桃核雕與滬上著名文物鑒賞家蔡國聲先生曾著文介紹過的一枚明代八仙「藍采和」杏核雕十分相似。據蔡國聲先生介紹,那枚明末清初的八仙「藍采和」杏核雕背後有「喬林」二字小篆款識。史載,喬林系明末清初江蘇如皋人,核雕高手。喬林多才藝,書畫雕刻各臻其妙,雕刻與印章篆刻亦為他之所長。可以想見,喬林雕刻的核雕其技藝和品位都是不低的。 據了解,明代的核雕最早的核材是桃核。明代桃核、杏核雕刻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獸、
吉祥物等等,精巧玲瓏,是一種垂掛在衣帶或紈扇或綉袋下面的墜物,作為裝飾和點綴,亦可玩賞。清中期始,核雕物品多用胡桃核雕刻,專門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裡摩挲把玩。 明人魏學洢美文《核舟記》,記述天啟年間常熟藝人王毅用一枚小小桃核雕刻《東坡泛舟赤壁》,令人讀後拍案叫絕。王毅所制桃核舟未見傳世。數年前,《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披露浙江省寧波市發現一枚《蘇東坡泛舟赤壁》桃核舟,經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史樹青等權威專家鑒定,確定為明代王毅所雕的幾枚桃核舟中倖存於世的一枚,轟動一時。從報載圖片看,此桃核舟雖經數
倍於原物放大,雕刻依然十分精緻,船上人物神態及開合自如的艙窗等都得到極為精湛細致的刻畫,一反明代追崇簡潔的風尚,或許由於桃核的表面較為粗糙,且高低不平,其質地遠不如橄欖核那麼堅實細膩,不易刻畫展示微雕藝術中最細致人微的部分,因而,王毅所制桃核舟顯得尤為難得。
⑩ 雕刻核桃用什麼東西
主要工具:銼、鑿、鑽。銼有毛銼、光銼、圓銼。鑿刀有方鑿、圓鑿兩種。
果核雕刻的工序是:
①用毛銼、光銼將果核進行初步加工。②設計構思 ,並在果核上畫樣。③用圓銼按畫樣進行粗加工,做出粗糙的造型。④用鑿刀雕刻細部,並以小方鑿刻畫人物的眉毛、眼睛,以小圓鑿刻畫嘴部等。⑤磨光,上蠟。最後打眼,串連成念珠,或配以底座,作為欣賞品。
核桃雕是漢族微雕工藝品之一。以桃核、杏核、橄欖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藝品,已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核桃屬胡桃科,落葉喬木,單做羽狀葉,樹高一般在30—35米。花期為4—5個月,單性,雌雄同株。果期為10月,果實接近球狀,直徑3—5厘米。外果皮為肉質,灰綠色,上有棕色斑點。內果皮堅硬,有皺褶,黃褐色。果實採集於白露前後,將果實外皮漚爛,內果漂洗晾曬,清理干凈,就是人們所說的「核桃」了。其實這只是一種說法,根據考古發現記載早在新石器時期或更早就出現了核桃,這就證明我國就是核桃的原產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