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簡單抗日人和國旗圖片

簡單抗日人和國旗圖片

發布時間:2022-06-16 02:39:53

『壹』 一個士兵手握中國國旗親吻漫畫圖誰有發一下謝謝

圖片如圖所示:

以下是漫畫的相關介紹:

漫畫,是一種藝術形式,是用簡單而誇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或時事的圖畫。一般運用變形、比喻、象徵、暗示、影射的方法。構成幽默詼諧的畫面或畫面組,以取得諷刺或歌頌的效果。

漫畫作為繪畫作品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從最初作為少數人的興趣愛好,已成為人們的普遍讀物,更是深受學生喜愛,有不少人成為了漫畫控。近年來的漫畫主導作品一般為日本漫畫和美國漫畫。

漫畫是繪畫藝術的一個品種,常採用誇張、比喻、象徵等手法,諷刺、批評或歌頌某些人和事,具有較強的社會性,也有純為娛樂的作品,有較強娛樂性,娛樂性質的作品往往存在搞笑型和人物創造型。直接或隱晦、含蓄地表達作者對紛紜世事的理解及態度,是含有諷刺或幽默的一種浪漫主義的繪畫。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漫畫

『貳』 30個最簡單的國旗。

1、利比亞(1979----2011)
2、日本
3、帛琉
4、孟加拉國
5、各種紅白兩色旗
6、各種三色旗
7、越南
8、土耳其、巴基斯坦和茅利塔尼亞(畫法差不多)
9、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10、捷克
11、巴勒斯坦、蘇丹(左邊有一個三角)
12、科威特
13、約旦
14、迦納
15、幾內亞比索
16、利比亞(新國旗)
17、亞塞拜然
18、中國
19、新加坡
20、泰國
21、寮國
22、烏茲別克
23、朝鮮
24、宏都拉斯
25、加拿大
26、阿根廷和烏拉圭(這時都有帶人臉的太陽)
27、東帝汶
28、蓋亞那
29、東帝汶
30、南非
……
finally:土庫曼

『叄』 求插畫高手或者繪畫高手幫我畫張圖,內容就是燃燒的中國國旗,就是抗日電影里,燒的破破爛爛的那種

可以嗎?

『肆』 中國的國旗長什麼樣

中國國旗史


國旗為代表主權國家的旗幟,是西方主權國家出現後的產物。16世紀前,尚不存在「民族國家」或「主權」的概念,所以沒有象徵民族主權國家的國旗。中國封建時代一般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詩經·小雅·北山》),歷代皇朝既沒有也不需要國旗。

中國與西方列強密切接觸是在19世紀晚清代時期,因發現在外交場合無旗幟代表中國,在窘迫的情況下,清朝政府才開始頒布正式的、現代意義的國旗。

中國歷史上,清朝和中華民國時期一共使用過三種國旗,分別為黃龍旗、五色旗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此外,從清末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局勢動亂,一些割據或傀儡政權,也稱本身是「中央政府」,亦設有各自的「國旗」。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規定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中國國旗史


中國國旗歷史

國旗為代表主權國家的旗幟,是西方主權國家出現後的產物。16世紀前,尚不存在「民族國家」或「主權」的概念,所以沒有象徵民族主權國家的國旗。中國封建時代一般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詩經·小雅·北山》),歷代皇朝既沒有也不需要國旗。
中國與西方列強密切接觸是在19世紀晚清代時期,因發現在外交場合無旗幟代表中國,在窘迫的情況下,清朝政府才開始頒布正式的、現代意義的國旗。
中國歷史上,清朝和中華民國時期一共使用過三種國旗,分別為黃龍旗、五色旗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此外,從清末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局勢動亂,一些割據或傀儡政權,也稱本身是「中央政府」,亦設有各自的「國旗」。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規定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晚清時期的國旗

黃龍旗作為中國正式確立的第一面國旗,是在清朝晚期出現的。

三角黃龍旗(1862年-1890年)

1840年鴉片戰爭後,隨著西方列強的侵入,原來閉關自守的清王朝同各西方列強的交往日益增多。李鴻章在同西方列強談判、簽約、通商、互派外交人員等外交活動中,看到西方列國庄嚴懸掛國旗,而中國卻無旗可掛,深感有失「天朝威儀」。於是上奏慈禧太後,提出在外交場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國的旗幟,請求頒制國旗。慈禧就命李鴻章負責設計圖案。經過多方徵集篩選,李鴻章上呈了八卦旗、黃龍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種方案,供慈禧太後選定,1862年決定使用黃龍旗為大清國旗,當時的黃龍旗是三角形的,直至1881年(光緒七年)9月,在英國定購的「揚威」、「超勇」兩艘巡洋艦回國後,由於三角形的旗與西方各國軍艦上的國旗皆不相同,為和國際接

黃龍旗(1890年-1912年)

軌,李鴻章經清廷批准制定了北洋水師軍旗的質地、章色,並將黃龍旗改為長方型。旗為羽紗質地,正黃色,用羽紗鑲嵌青色五爪飛龍,龍頭向上,分為大小四號,頭號橫長1丈5尺6寸,寬1丈6寸5分;二號橫長1丈3尺9寸,寬9尺5寸;三號橫長1丈1尺5寸,寬7尺6寸;四號橫長9尺6寸,寬6尺三寸。軍旗提督用五色長方旗,諸將用三色長方旗,上角飾以錨形。並於1888年(光緒14年)《北洋海軍章程》頒布與確定本為海軍旗的「黃底藍龍戲紅珠圖」為大清國旗(俗稱「黃龍旗」)。
黃色及龍都是大清皇帝的象徵,以黃龍旗做為國旗有「朕即國家」的意思。而據五行學說,認為中央屬土,黃色。以黃色代表中國。
黃龍旗在1912年1月10日,清朝政府被推翻後由五色旗取代。 而在1917年7月1日,發生「張勛復辟」事件。張勛、康有為等迎清朝末帝愛新覺羅·溥儀出御太和殿,改民國六年為宣統九年。張勛受命為議政大臣、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黃龍旗又在北京城出現。此次復辟僅歷時十二天即告結束。1917年7月12日,段祺瑞率軍入京,張勛遁入荷蘭使館,愛新覺羅·溥儀再次退位。黃龍旗又被廢除。

中華民國時期的國旗

五色旗(1912-1928)

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於1912年1月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雖倡導使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中華民國國旗,但五色旗原為清朝海軍一二品的官旗,革命黨革命時期江蘇、浙江、安徽等省多用此旗。因此五色旗在當時國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各界一致認同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則被定為海軍旗。
1912年1月10日,臨時參議院通過專門決議,使用五色共和旗(或稱五色旗)作為國旗,含「五族共和」之義。同時通過的還有十八星旗為陸軍旗。1913年(民國二年),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海軍旗。除了上述三種使用上較普遍的旗幟外,其他地區亦使用其他的旗幟。此時五色旗亦被用作海軍艦艏旗。

五色旗由紅、黃、藍、白、黑組成,分別象徵中國漢、滿、蒙、回(穆斯林)、藏五大民族。另有一說五色旗是根據清朝的五色官旗改變而成。而此五色也是五行學說代表五方的顏色。


五色旗由於產生於革命時期,對當時民眾影響很大,在國民心中具有崇高地位。正是因為這樣,它又被當時各軍閥所利用,托革命之名,成為籠絡人心的工具。


最後其中國國旗的地位於1928年(民國十七年)12月17日,國民黨北伐成功後,被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取代。1935年後的各種政權不再採用五色旗(除了附日的傀儡政權外)。

在民國政府廢除五色旗後,五色旗變成了抗日戰爭時期親日政府的代表旗幟,偽滿洲國「國旗」就是由五色旗衍生設計外,其他像「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北平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華北政務委員會前身)或南京的「中華民國維新政府」等政權都採用五色旗為基本元素。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1929-1949)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由「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提議,將陸皓東設計之青天白日旗置於紅底旗幟的左上角而來,經國民政府立法定為國旗,並在北伐征戰結束後頒行全國。《中華民國憲法》於第一章總綱第6條明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採用藍、白、紅三色。「青天」象徵中華民族光明磊落、崇高偉大的人格和志氣;青色象徵自由,也代表民族主義。「白日」象徵光明坦白、大公無私,指示人們要有光明潔白、毫無污點的純正心地與思想;白色象徵平等,也代表民權主義。「紅地」象徵革命黨的熱血,指示人們要有犧牲奉獻、勇敢奮斗的精神;紅色象徵博愛,也代表民生主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五星紅旗(1949至今)

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1949年7月由曾聯松設計。其中紅色象徵革命;五星呈黃色,有象徵中國人為黃種人之意。大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星代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民族資產階級(即原「士、農、工、商」之所謂「四民」,但依共產主義意識形態,順序被改為「工、農、士、商」)。四顆小星環拱於大星之右,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象徵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和人民對黨的擁護。


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委員會(簡稱籌備委員會)在北平正式成立,該會的籌備工作包括制定中國的新國旗,並指定由籌備會的第六小組負責。這個小組的成員有16人,他們是:馬敘倫、葉劍英、張瀾、郭沫若、陳嘉庚、馬寅初、蔡暢、李立三、張奚若、廖承志、田漢、鄭振鐸、歐陽予倩、翦伯贊、錢三強、沈雁冰。

1949年6月16日,籌備委員會的首次會議上,決定成立擬定國旗、國徽、國歌方案小組,並向中國全國發出徵稿啟事。

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新華日報》等國內各大報刊刊登了籌備委員會徵集國旗圖案的啟事。一個月後,籌備委員會共徵集到來自全國各地,港澳及海外地區寄來的應征圖案3012幅。
後於9月開議時,審核通過的共有38幅,最後敲定8幅國旗樣式作為備選國旗。當時最受歡迎的是以紅底配上黃星,以及一條代表黃河的黃條而成。紅底與黃星為徵求新國旗設計稿的必備基本要素,黃星代表共產黨或中國人民。但部分人士認為,中國並非只有黃河一條大河而已,於是衍生出另外兩個草案:二黃條代表黃河、長江,三黃條代表黃河、長江、珠江。但張治中向毛澤東表示,黃條分割紅地,如同國家被分裂,應另選作品。接下來選中了五星紅旗。


由上海人曾聯松所設計的五星紅旗,原本的構想主要是表現出中國四個主要社會階級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團結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但由於五顆星自上而下排列,似乎隱含階級地位之分,於是改為環繞大星的設計,並在大星中加入了錘子與鐮刀的標志。
後來將錘子與鐮刀刪除,因為一來認為五星紅旗中大可不必出現鐮刀、斧頭,一顆大星就代表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二來這樣與蘇聯國旗太相似;三來考慮既已用四顆小星表示工、農、士、商平等,若再加入工人與農民的象徵物,似乎又變得不平等了。國旗就此定案。
在全國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上,五星紅旗獲得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和會議代表一致通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的國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標志著五星紅旗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其他政權的旗幟

中華帝國旗幟

1915年12月,大總統袁世凱將中華民國更改國號為中華帝國,並於12月12日加冕登基為皇帝,將民國五年(即1916年)改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史稱洪憲帝制,廢五色旗,改為中華帝國旗。但此舉遭到大部份中國人民反對,蔡鍔等人組織護國軍群起討伐,最後袁世凱於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結束中華帝國。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旗幟

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由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採取軍事圍剿的方式,不斷攻打中國共產黨的若干根據地。為抵禦國民政府的軍事打擊,以及加深其紅色革命之探索與實踐,中共遂仿效蘇聯的建國模式,以江西瑞金為首都,於1931年11月7日成立名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蘇維埃性質的國家形式政權組織,後結束於1937年9月22日。
在國家運作期間,毛澤東、朱德等共63人被選舉為「中央執行委員會」成員,其中毛澤東被推舉為該委員會主席;隨後,臨時政府頒布了憲法,制定了國旗,發行了貨幣,而其實際控制區域常被稱為「中央蘇區」。此政權之實權不在其政府機構,而是先在中共上海中央局。上海局被國民政府破壞,上海組織領導向忠發等被捕後,實權轉移到蘇區的政治局常委集體,特別是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央蘇區在國共內戰期間以中央執行委員會旗代國旗,後改以中共紅軍新軍旗作代國旗用。

偽滿洲國旗幟

1932年3月9日,在當時已被侵華日軍佔領的滿洲地區,日本軍部策劃的滿洲國在長春正式成立,年號大同,改長春為「新京」。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為政府執政,鄭孝胥為首任國務總理。當時的旗幟參照了革命時期的五色旗,改變而成。
1934年3月1日,「滿洲國」正式更名為「滿洲帝國」,溥儀改任「皇帝」,年號為「康德」,仍然沿用原樣式的旗幟。
偽滿洲國國旗,由紅藍白黑黃組成。在旗面的左上方的四色條紋中,紅色代表大和族,藍色代表漢族,白色代表蒙古族,黑色代表朝鮮族。旗的底色黃色代表滿族,象徵著五族協和,四個民族在滿族的統治下聯手建立偽滿洲國。這種排列方式也表明了各民族的地位的不平等。實際上,滿洲國是日本操縱的傀儡政權,假借其名用來鞏固其對東北三省統治的工具。
而據1933年2月24日公布的偽滿洲國國務院布告中所示,五色旗中,青色代表東方,紅色代表南方,白色代表西方,黑色代表北方,黃色代表中央,寓意以中央行政統御四方。

中華共和國旗幟

1933年11月20日,閩變爆發,在福州的「生產人民黨」及「第三黨」舉行「中國全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決議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推李濟深、陳銘樞、陳友仁、蔣光鼐、蔡廷鍇、方振武、黃琪翔等十一人為政府委員,並宣布最高權力機構為農工商學兵代表大會。22日「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宣布成立,以李濟深為政府主席,陳友仁為外交部長,蔣光鼐為財政部長,李濟深兼軍事委員,任何公政為福建省長。改年號為「中華共和國」元年。更改國旗為上紅下藍,中嵌黃色五角星。最後在南京國民政府壓境下瓦解,由成立至解散只有53天。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旗幟

1937年12月14日,侵華日軍中的華北方面軍所扶植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北京成立,統轄平津和華北等地區。初期採用五色旗,後期將五色旗加上火把及字句。1940年汪精衛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後便被解散,改為華北政務委員會。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旗幟

1938年3月28日,侵華日軍中的華中派遣軍所扶植的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初期採用五色旗,後期再將五色旗加上火把及字句。後來於1940年3月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並入汪精衛的南京國民政府。

偽蒙疆政權旗幟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於1939年9月合並「察南自治政府」、「晉北自治政府」、「蒙古聯盟自治政府」三傀儡政權成立,以德穆楚克棟魯普為主席,李守信、夏恭、於品卿為副主席,制定以下國旗,並用成吉思汗作為年號。1941年8月4日改名「蒙古自治邦」。

汪精衛偽政權旗幟

1940年至1945年間,日本侵略軍扶持的汪精衛政權,初期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上方加上三角黃旗,後於1943年2月3日(民國三十二年)將上方之三角黃旗廢除,改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原來被稱為紅地五星旗,1949年7月由上海現代經濟通訊社曾聯松設計。紅旗以五星為主題,這個圖案表現了革命人民大團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志。


相關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國旗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志。每個公民和組織,都應當尊重和愛護國旗。五星紅旗原來被稱為紅地五星旗,是在1949年7月由曾聯松設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1]

國旗圖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四顆小星環拱在一顆大星的右面,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
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左上方綴黃色五角星五顆,四顆小星環拱在一顆大星的右面,並各有一個角尖正對大星的中心點。1、4顆紅星對齊,2、3顆紅星對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國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分別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四顆小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其間的位置關系象徵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星採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上顯出光明,也表示,中華民族為黃色人種。

圖案含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五角星用黃色是為了在紅地上顯出光明,黃色較白色明亮美麗,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這是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

中國國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四顆小五角星代表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個階級。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星呈黃色,表示中華民族為黃色人種。五顆五角星互相聯綴、疏密相間,象徵中國人民大團結。每顆小星各有一個尖角正對大星中心點,表示全體四個階級對黨的向心之意,受黨的全面的領導。

國旗由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原來被稱為紅地五星旗,是在1949年7月由上海「現代經濟通訊社」的曾聯松設計的。

『伍』 與中國打過仗的國家的國旗

蘇聯(1969中蘇珍寶島戰爭)


『陸』 紅軍的旗幟是什麼樣子的 圖

工農革命軍打出第一面斧鐮軍旗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在此的槍聲宣告了中共獨立領導的軍隊誕生。然而,這次起義是以國民黨左派的面貌出現的。起義後,成立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部隊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番號,仍然打著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

一個多月之後,秋收起義爆發,起義部隊樹起了建軍史上的第一面軍旗。8月7日,中共中央召開八七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總方針。會後,毛澤東作為中共中央特派員到湖南改組中共湖南省委並領導秋收起義。8月20日,新的湖南省委在給中央的信中說:「我們不應再打國民黨的旗子了。我們應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國民黨的旗子已成為軍閥的旗子,只有共產黨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我們則應立刻堅決地樹起紅旗。」中共中央認為這種觀點超前了,對湖南省委進行了批評。9月初,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在安源張家灣召開地方黨組織和軍事負責人會議,將參加起義的武裝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9月9日,起義爆發,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分駐各處的部隊同時打出了統一樣式的軍旗。毛澤東1927年9月的《西江月•秋收起義》寫道:「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軍旗參照蘇聯紅軍軍旗,長方形,紅底象徵革命,旗幅正中的白色五角星代表中共的領導,嵌於五角星內交叉的黑色鐮刀、斧頭代表工農大眾,靠旗柄一端有條幅式部隊番號。

10月15日,中共南方局和廣東省委聯席會議提出南昌起義部隊應改稱工農革命軍,「一律廢除青天白日旗,改用紅旗,以斧頭、鐮刀為標識,與國際旗同」。11月,中央擴大會議決定,起義部隊正式定名工農革命軍。1928年5月,根據共產國際的意見,中共中央發布通告,取消工農革命軍名義,正式命名為紅軍。

1930年4月,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關於紅軍各級軍旗的規定的通知》,規定旗幅上方增加橫寫的文字「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旗邊加飾旗須,並確定了旗幟的規格、斧頭樣式和刃鋒的方向等。

這段時間對軍旗有過一些新的規定,囿於當時的條件,紅軍各部的軍旗在細節上不盡相同,但其基本旗式是一致的:長方形,紅地,圖案皆為黑色鐮刀、斧頭(或有鐵錘),白色五角星。

中國工農紅軍的正方形錘鐮旗

1930年5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開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會議,會議指出:「蘇維埃區域的最主要任務是建立紅軍。」此後開始起草中國工農紅軍編制草案、政治工作草案和紀律草案。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頒布上述條例,正式使用中國工農紅軍稱謂。《中國工農紅軍編制草案》對中國工農紅軍軍旗作出如下規定:中國工農紅軍軍、師、團三級旗幟為尺寸不同的正方形;靠旗柄的一邊為條幅式部隊番號;上邊為橫幅式「全世界無產階級及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的文字;中間綴嵌有交叉的鐮刀錘子圖案的五角星;除旗柄一邊外,其他三邊綴飄穗。

這是一面隨中國工農紅軍定名而規定使用的軍旗,它存世的時間不長,較前者有兩個重要的變化:(一)原五角星中的斧鐮交叉圖案改為錘鐮交叉。正式結束「旗號鐮刀斧頭」的歷史。(二)旗幟由長方形改為正方形。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公布新軍旗

1931年3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布《蘇維埃和群眾團體紅軍旗幟印信式樣》。紅軍軍旗樣式為之一變:鐮刀斧頭中的斧頭改為鐵錘,色彩由黑色改為金黃色,置於旗幅中央;五角星由白色改為金黃色,單獨置於旗幅內上角;用紅、黃、黑、白、藍、綠色旗穗區分部隊步、騎、炮、工、輜、醫等兵種。同時規定了授旗范圍和紅軍各級旗幟規格:中央軍委5.6×4(單位為市尺),集團軍5×3.6,軍4.4×3.2,師、團3.8×2.8,營、連3.2×2.4。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一大」結束後,在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毛澤東即席講話:我們甚至連國歌、國旗、國徽都來不及制定出來。這沒有什麼關系,孩子都生出來了,還怕取不出名字?沒有國歌就唱《國際歌》,沒有國旗就暫時打紅軍的軍旗嘛。毛澤東所指紅軍的軍旗即上述軍旗。

1933年5月,中央軍委總參謀部發布命令,要求中國工農紅軍一律更換新樣式的軍旗。

1934年1月召開的全國第二次蘇維埃代表大會作出《關於國徽、國旗、軍旗的決定》,規定軍旗的樣式為:「軍旗為紅色底子,橫為五尺、直為三尺六寸,中為黃色的交叉鐮刀錘子,右角上為黃色的五角星,旗柄為白色。」這是一面深受前蘇聯國旗影響的軍旗。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7月15日,中共為公布國共合作發表宣言:「取消紅軍的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中國工農紅軍軍旗雖名義上被取消,但在根據地並未完全停止使用。

建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軍旗誕生

抗日戰爭後期,一些部隊改稱為人民解放軍。解放戰爭初期,為爭取國內和平,中共中央命令有關部隊停止使用解放軍稱謂。內戰爆發後人民解放軍稱謂開始全面使用。1947年10月10日,中央軍委公布《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關於軍旗的決議》。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聯名簽署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為紅底,上綴金黃色的五角星及『八一』兩字,表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自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南昌起義誕生以來,經過長期奮斗,正以其燦爛的星光,普照全國。」

1992年9月5日,中央軍委主席**發布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使用的陸軍、海軍、空軍軍旗樣式10月1日起啟用。陸軍、海軍、空軍軍旗上半部(占旗面的八分之五)均保持軍旗基本樣式;下半部(占旗面的八分之三)陸軍草綠色,海軍藍白條相間,空軍天藍色。http://tieba..com/f?kz=33924105

解放軍建軍史上早期軍旗的圖案是斧鐮,還是錘鐮?(附圖)
http://5039.blogchina.com/blog/1041660.html

『柒』 求一張動漫圖片,是一個人抓著國旗,像披風一樣在肩上,身邊是打完仗之後的樣子,折槍斷戟什麼的。整個圖

『捌』 國旗和兩個人怎麼

『玖』 所有國家的國旗

所有國家的國旗如下圖:

1、

(9)簡單抗日人和國旗圖片擴展閱讀:

1、旗是國家的一種標志性旗幟,是國家的象徵。它通過一定的式樣、色彩和圖案反映一個國家政治特色和歷史文化傳統。在一個主權國家領土上一般不得隨意懸掛他國國旗。世界上各國國旗的顏色主要有紅、白、綠、藍、黃、黑等,這些顏色各有一定的含義,形狀絕大多數是長方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和標志。

2、顏色:世界上各國國旗的顏色主要有紅、白、綠、藍、黃、黑等,這些顏色各有一定的含義:

1)紅色,象徵國家為獨立和解放而斗爭的精神,也象徵先驅者的鮮血,象徵勇敢、真誠和熱忱以及國家的興旺發達。

2)白色,象徵純潔和正直,象徵對美好未來的希望。

3)綠色,象徵吉祥,多數伊斯蘭國家的國旗喜歡用綠色,認為它是吉祥的標志,表示對伊斯蘭教的信仰。一些地處沙漠的國家嚮往綠洲,國旗上也用綠色。

4)藍色,象徵海洋、河流和天空。

5)黃色,象徵陽光、黃金、資源和財富。

3、圖案

各國國旗上的圖案都有一定的含義。美國的星條旗,紅白相間的13條橫條,原意是代表美國當年的13個州。後來固定了下來,用國旗上的星代表各個州。現在旗上共有50顆星,代表美國的50個州。鷹和獅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徵,埃及、尚比亞、阿爾巴尼亞、奧地利、玻利維亞、厄瓜多等國的國旗都採用雄鷹圖案。斯里蘭卡等國採用雄獅圖案。不丹是一個封建王國,國旗上是一條龍,既象徵國家的權力,又指這個國家的名字,因為不丹可譯為「神龍之國」。

參考鏈接:國旗—互動網路

『拾』 求 人物向國旗敬禮的 簡筆畫 .. 急需。

得人物更加豐滿。這一方向的關鍵是,在多種搭配之下,如何保證人物比例的不失調。以前有很多大師級的前輩們,是這樣畫的:先畫人物的基本比例定位,然...

閱讀全文

與簡單抗日人和國旗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s圖片拖動過來如何變小 瀏覽:402
我姓海的文字圖片 瀏覽:141
妹妹頭發型圖片教程 瀏覽:556
美女抱著白貓的圖片高清 瀏覽:163
怎麼在圖片旁邊寫字 瀏覽:443
搭肩動漫圖片 瀏覽:877
把word的圖片設置成統一大小 瀏覽:543
男女黑白動漫圖片 瀏覽:319
抖音如何給視頻添加圖片 瀏覽:417
狗狗和小狗在一起可愛圖片 瀏覽:993
手繪霸氣圖片巨蟹女生 瀏覽:809
蘋果手機小尺寸的圖片怎麼做壁紙 瀏覽:55
圖片與字如何同步 瀏覽:85
好看的圖片大全男生唯美 瀏覽:538
動漫帥哥人物圖片 瀏覽:103
唯美圖片帶字大全 瀏覽:334
3d怎麼刪除背景圖片 瀏覽:502
日韓女發型圖片大全中長發 瀏覽:329
一個可愛的鹿鹿圖片 瀏覽:774
周姓氏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 瀏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