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食品雕刻的食雕基礎
食品雕刻者相當部分是從美術專業轉行的。這些人有一定的美術基礎。因此在練習食品雕刻的過程中,加強美術基礎練習也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一直以來傳統學習食品雕刻藝術,都是在沒有美術基礎的前提下,通過師傅言傳身教,自己埋頭苦練的。所謂工多藝熟,花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把食品雕刻學好,而且雕刻出來的作品大多是千篇一律,假如要改動一下形態就無從下手,從而極大的限制了學者的發展。?
食品雕刻的造型是一種藝術形象,它具有表現客觀事物真實的一面,同時有非客觀事物所能單純的復制特點。它是根據作者不同的目的,對事物的原形進行藝術加工創造的結果。例如在雕刻雄鷹的頭部時,往往須輔助添加一些線條來誇張其造型使之更傳神。雖然這樣與真實的形象相比較有點出入,但卻強化了裝飾性。為了順利達到這種預定的造型目的,從事物的原型到作品的成型之間必須尋找一條通往目的地的「路」,這條路就是通過加強素描練習,提高造型能力。?
素描是造型藝術基礎練習的重要部分,它給大家的概念是屬於美術專業的范疇,與食品雕刻沒有直接的聯系,因此往往輕易被忽略。其實食品雕刻是一種造型藝術,雕塑藝術家之所以能把一種形象塑造得非常逼真,是通過長期的素描練習打下的造型基礎。同樣,當在學習食品雕刻時,如能通過素描練習,在具備一定造型能力的前提下,學習起來會輕松許多。?
食品雕刻的練習並不是單純的刀工練習,同時對結構形體的本質熟悉也是非常重要的。優秀的食品雕刻作品應該具有很強的結構感、空間感、比例得當並具有一定的裝飾性。假如沒有這種熟悉,其雕刻出來的作品造型也是空洞單薄,簡單的外輪廓說不上是一件完美的食雕藝術品。?
對於在食品雕刻學習中素描練習的重要性,得出以下幾點體會:?
一、結構觀念的建立
結構觀念是指對雕刻物象在解剖結構和形體結構上的熟悉與理解。結構觀念的建立,旨在通過素描基礎練習中理解形態開始,進行結構造型練習。以理性的、科學的觀察方法和思維方法,克服習慣性的,以視覺經驗和思維方式,這關繫到學生在雕刻實際運用中,能否獲得正確理性思維方式和深入體會形體內在結構的能力,盡快走出表面、模擬的誤區。?
初學食品雕刻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看到一件自己非常喜歡的物像,用食品雕刻形式表現出來時,其注重力往往會集中在物體最吸引人的某些細節局部上或刀功上,並不假思考的表現出來,雖然花上很大精力,結果卻事倍功半,要麼形態失真、要麼神態走樣,故此失彼。究其原因是結構觀念淡漠,缺乏對物象內在結構本質上深入觀察和理解,這種急功近利的學習和盲目模擬,必然導致學習上的彎路,甚至使學習停滯不前。而素描基礎練習恰好能提高他們對物象形態結構的辨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現能力,准確捕捉到物象結構本質要素。應當明確,素描基礎練習的目的,不是在技巧上如何表現物象,更重要的是學會正確地觀察和理解物象的形態特徵。聞名的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曾說:「藝術家用腦,而不是用手去畫。」大師的這句話精闢地概括了理性思維在造型藝術實踐中的重要意義。?有一名學生在參觀一次烹飪大賽食品雕刻的參賽作品後,對其中的一件關羽作品非常感愛好,於是模擬其進行雕刻,自己覺得非常滿足,於是拿來給我評一下。剛開始我也覺得作品的大效果不錯,但經過細看就發現問題比較多。最主要是對人體解剖的理解非常的模糊,造成形體走樣。於是我要求他先看一下相關的人體結構的書籍,然後對照片上的關羽用素描的形式仔細畫一遍,畫的時候要著重在結構與明暗的細微變化。後來該學生按我所講的方法去做。當他第二次拿給我看的時候,作品有了很大的改觀,已克服了結構不到位的缺點。在素描基礎練習中,可以建立起自覺的結構形態觀念,是對所描繪物象觀察、熟悉、理解、表現等諸多方面的綜合調整過程,綜合調整的目的,就是要強化對象造型結構因素在理性上的感知能力,把握造型的主動性,為下一步食品雕刻打下結構基礎。
2. 急用食品雕刻最好是用胡蘿卜和黃瓜或水果雕刻圖一步一步的簡單點的4到5個就行謝謝
紅蘿卜、白蘿卜、黃瓜、蘋果、西瓜
3. 食品雕刻是什麼
食品雕刻(以下簡稱食雕)在中國起源較早。據史料記載,「先秦」時期就有食雕的雛形出現因為那時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很低,把食物雕成玩物供享樂之用,顯然是不合時宜的。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糧食等食物富而有餘了,一些貴族階層便開始把食物擺弄、裝飾或者琢磨成具有觀賞性的工藝品供欣賞、玩樂,食雕的雛形就誕生了。當然,食雕真正成為一門技藝還是後來的事,經過歷代「能工巧匠」的努力:從《管子》中的「蛋雕」、《燒尾食單》中的「雕酥」到《武林舊事》中的「蜜餞雕」、「山家清供」中的「西瓜盅」,無不代表了食雕發展的輝煌歷程。�
食雕的魅力何在?我們不妨來探討一下。如果說有一桌普通筵席和豪華筵席,製作者會以什麼來體現它們的檔次高低呢?製作者豪華筵席首先精選一些名貴原料,美侖美奐的盛器,其次區別就在於使用食雕和花色裝飾上了。譬如「糖醋鱖魚」旁擺放一件栩栩如生的「頑童垂釣」作品,頓時這道菜就變成一幅優美的圖畫,視覺效果首當其中,讓人陶醉在這優雅的意境里浮想聯翩而不忍下箸。這時在用餐者的眼裡這道菜已遠遠超出了它本身的食用價值,甚至可以是以精神享受為主,物質享受為輔了。�
食雕作品廣泛使用,給千年不變的筵席格局的確增色不少,當然食雕技藝在逐步推廣,但是食雕因費時、繁瑣、不具食用性,卻未在大多筵席中使用。現在的高星級賓館酒樓,追求的是簡潔、明快、高效率,無暇顧及不具食用性的食品雕刻,只在偶爾舉辦美食節,搞展台時才會用上食雕,但這也是曇花一現。故此說來,食雕的弊端也是存在的,究竟有哪些弊端阻礙了食雕的發展呢?首先,食雕的普及性不夠。一個酒店能熟練掌握食雕的人往往就那麼幾個,這是因為食雕是廚藝中一個難度系數較高的分支。其次,食雕技藝的傳播還很保守,在比賽場上,食雕技師們都能發揮得淋漓盡致,觀展的人接踵比肩,爭相拍照學習,獲獎作品也被製作成××大賽作品集流傳四方,照理說通過這種形式,食雕會發展很快,但你說一件立體的食雕作品被拍成一張平面照片,它又能有多大的參考學習價值呢,難道就不能在賽後由獲獎者登台向觀摩者現場剖析工藝流程,以讓我們把發展食雕文化技藝傳承落到實處。
最後,食雕作品的製作工藝復雜,費料費時費力,往往需要雕刻師有一個良好的氛圍,愉悅的心情,寬裕的時間去完成一件作品,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人們在學習、工作上均講究高效率,故此食雕的用武之地將越來越少。�
食雕既然是一門古老的傳統技藝,我們應該把它發揚光大,在經歷了歷代的輝煌後,食雕技藝應該何去何從,更是擺在食雕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就筆者認為,食雕可以分為兩個類別各自發展。�
一.向陳設觀賞工藝類發展�
食雕的發展最終要完全脫離烹飪的土壤,成為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它將與雕塑、書法、繪畫等藝術門類並駕齊驅,完全走藝術化的道路。朝這個方向發展,食雕必須追求盡善盡美,形似逼真、細膩、精美。以往我們常把食雕作品溶入到烹飪中去,譬如一朵蘿卜花,你會認為它一定要配上一盤菜該很漂亮,可當你再看到一件「嫦娥奔月」作品,難道你還會把它與烹飪結合起來嗎?它完全可以成為家中的一件絕妙的擺設,工藝品店一個熱門的賣點。所以食雕應該可以脫離烹飪的土壤,形成獨立的藝術門類,朝陳設觀賞工藝的發展,沒必要讓專業廚師成為「美術家」、「藝術家」。另外,食雕是一種短暫藝術,作品的存放期限是一個可以研究的課題。�
二.走形式簡單、實用性強的道路。�
如果說朝觀賞工藝品發展,食雕作品是完全主角的話,那朝形式簡單發展,食雕作品就是配角,起到一個綠葉襯鮮花的作用。像冷盤的圍邊,熱菜的盤飾。所擺布的內容相對來說很簡單,隨意幾刀一朵小花配上幾片綠葉,裝飾在盤邊有清晰、明快、簡潔之美,更突出實用性。水果所雕刻的鳥獸蟲魚,並不要求特別精的逼真,而是簡單的抽象神似即可。這些簡單的裝飾,難度不大,但要做到形象貼切也實為不易,這就要求廚師要有一定的美術功底,熟練的刀法,方能讓菜餚與裝飾搭配得體。�
食雕有了上述兩方面的發展方向,形成了有復雜有簡單、有精細有粗糙、有逼真有神似、有觀賞性有實用性的特點,必將能結合烹飪藝術的發展
4. 食品雕刻分哪幾個步驟
食品雕刻的製作比較復雜,必須有步驟地進行,才能有條不紊地操作,雕刻出形態優美,符合要求的作品來。通常分為以下幾種:(1)命題 就是確定雕品的題目。給所雕之物起個名字,這是雕刻中首先要做的一步,為使命題恰當,做到名物相符,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要根據雕品的用途,確定富有意義和藝術性的題目。 ③要結合季節進行命題,特別是花卉雕件,其命題不可違背時令,才能以假亂真。(2)定型 定型是根據題意確定雕品的類型,同時考慮好雕品的大小高低。這一步是雕品能否達到形象生動和確切地表現主題的關鍵。(3)選料 對於雕品的整個布局,要全面設計安排好。首先要安排主體部分,,再安排陪襯部分;陪襯部分應烘托主體部分,不能喧賓奪主,也不能主次不分。(5)雕刻 雕刻是實現雕品設計要求的決定性一步。雕刻的方法很多,因雕品的不同類型和不同內容而異。有的要從里向外刻,如大麗花、睡蓮;有的要從外向里刻,如月季花、菊花、牡丹花;有的要先刻頭部,如各種鳥;有的要先刻尾部,如蟈蟈。 雕品中都含有較多的水分和某些不穩定元素,如保管不當,很容易變形、變色或損壞。雕品又是藝術性強而費工大的製作品,必須加以珍惜,妥為保管,以盡量延長使用時間。對雕品的保管,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1)水泡法 把脆性的雕品放在1%的白礬水中浸泡,能使之較久地保持質地新鮮和色彩鮮艷。如果只放在清水中浸泡,雕品很容易起毛,並出現變質、褪色等現象,在浸泡時如果發現白礬水發渾,應及時換新礬水浸泡。 (2)低溫保管 把雕品放入盆內加上冷水(以淹沒雕品為宜)。然後放入冰箱內。溫度宜保持在3`C左右,這樣可以保持較長的時間。但在低溫保管下能用1――2次,如連續用幾次就會褪色變形。 (3)包裹法 上述兩種方法比較簡單實用,但雕品長時間浸泡後容易褪色、裂紋或充水過多而變形,更不宜保存著過色的雕品,採取包裹法可避免上訴毛病。具體的方法是:將雕品用擠凈水的濕布包嚴,然後在外層用保鮮膜包嚴,或用保鮮膜直接包嚴放入溫度3`C左右的冰箱中保存即可。
5. 食品雕刻的基本步驟是怎麼樣的一般要幾個小時
食品雕刻的製作比較復雜,必須有步驟地進行,才能有條不紊地操作,雕刻出形態優美,符合要求的作品來。通常分為以下幾種:(1)命題
就是確定雕品的題目。給所雕之物起個名字,這是雕刻中首先要做的一步,為使命題恰當,做到名物相符,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要根據雕品的用途,確定富有意義和藝術性的題目。
③要結合季節進行命題,特別是花卉雕件,其命題不可違背時令,才能以假亂真。(2)定型
定型是根據題意確定雕品的類型,同時考慮好雕品的大小高低。這一步是雕品能否達到形象生動和確切地表現主題的關鍵。(3)選料
對於雕品的整個布局,要全面設計安排好。首先要安排主體部分,,再安排陪襯部分;陪襯部分應烘托主體部分,不能喧賓奪主,也不能主次不分。(5)雕刻
雕刻是實現雕品設計要求的決定性一步。雕刻的方法很多,因雕品的不同類型和不同內容而異。有的要從里向外刻,如大麗花、睡蓮;有的要從外向里刻,如月季花、菊花、牡丹花;有的要先刻頭部,如各種鳥;有的要先刻尾部,如蟈蟈。
雕品中都含有較多的水分和某些不穩定元素,如保管不當,很容易變形、變色或損壞。雕品又是藝術性強而費工大的製作品,必須加以珍惜,妥為保管,以盡量延長使用時間。對雕品的保管,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1)水泡法
把脆性的雕品放在1%的白礬水中浸泡,能使之較久地保持質地新鮮和色彩鮮艷。如果只放在清水中浸泡,雕品很容易起毛,並出現變質、褪色等現象,在浸泡時如果發現白礬水發渾,應及時換新礬水浸泡。
(2)低溫保管
把雕品放入盆內加上冷水(以淹沒雕品為宜)。然後放入冰箱內。溫度宜保持在3`C左右,這樣可以保持較長的時間。但在低溫保管下能用1――2次,如連續用幾次就會褪色變形。
(3)包裹法
上述兩種方法比較簡單實用,但雕品長時間浸泡後容易褪色、裂紋或充水過多而變形,更不宜保存著過色的雕品,採取包裹法可避免上訴毛病。具體的方法是:將雕品用擠凈水的濕布包嚴,然後在外層用保鮮膜包嚴,或用保鮮膜直接包嚴放入溫度3`C左右的冰箱中保存即可。
6. 用胡蘿卜怎麼雕刻小兔子(要有圖片)
需要精湛的技術才能雕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建議先拜師學藝。
7. 食品雕刻是不是雕刻里最簡單的
個人覺得 不是,像金屬 石頭 木頭 石膏 硬度還比較大 ,像食物 硬度小 ,要求對力的控制更加嚴格,多用了一分力 就可能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