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衣
古代服飾民俗。即婦女把織好的布帛,鋪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軟熨貼,好裁製衣服,稱為「搗衣」。多於秋夜進行。在古典詩詞中,凄冷的砧杵聲又稱為「寒砧」,往往表現徵人離婦、遠別故鄉待惆悵情緒。詞調中有《搗練子》等闋,即其本意。又,婦女洗衣時以杵擊衣,使其潔凈,也稱「搗衣」。南朝宋謝惠連《搗衣》詩:「櫩高砧響發,楹長杵聲哀。微芳起兩袖,輕汗染雙題(額頭)。紈素既已成,君子行未歸。裁用笥中刀,縫為萬裡衣。」唐李白《搗衣篇》:「曉吹篔管隨落花,夜搗戎衣向明月。」又《子夜吳歌》之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虔,良人罷遠征?」宋李煜《搗練子令》詞:「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宋賀鑄《搗練子》詞:「砧面瑩,杵聲齊,搗就征衣淚墨題。」
參考資料:可以從網路查到
❷ 古代或者農村洗衣服經常要拿個棍子捶打,這樣做有什麼用
用搓的比較累,所以用捶的。不要以為古人沒有清潔用品,其實也有,比如天然的皂角,還有自製的胰子什麼的。
用捶的。 不要以為古人沒有清潔用品,其實也有,比如天然的皂角,還有自製的胰子什麼的。
胰子是在製作「澡豆」的工藝基礎上,在豬胰研磨過程中加入砂糖,並以純鹼代替豆粉,再加入熔融後的豬油及香料等,均勻後,壓製成球或塊狀,即成。其化學組成與今天的香皂近似。(「澡豆」為古代用於洗滌的粉劑,以豆粉參合中葯粉制...
❸ 古代詩詞中經常出現的「搗衣」,具體如何
時代在變遷,很多東西的含義也有所不同,比如「搗衣」便是如此。如今的我們,看到這兩個字的時候,大多都會覺得,它指的是用木棒敲打洗衣服的狀態。然而,在古代的時候,其實並非是這個意思。
中國的歷史悠久,文化發展也很燦爛,尤其是詩歌文化。而在詩歌之中,便經常出現「搗衣」這個詞語。對於如今的我們而言,都會用現在生活的角度去看待這個詞語,因此產生了誤會。
不僅僅唐詩中有體現,宋朝的很多文學作品也有體現,比如南唐後主李煜的《搗練子令》詞:「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宋賀鑄《搗練子》詞:「砧面瑩,杵聲齊,搗就征衣淚墨題。」,描繪的都是古時的「搗衣」場景。
當然,到了封建社會晚期,大多數家庭的生活環境並不好,也沒有機會用上「洋布」,此時底層百姓一般只能夠穿得起棉布和麻布做的衣服。而這種衣服比較粗糙,容易咯著自己,因此在穿之前往往需要在「棰褙石」上進行打磨。
❹ 古代的時候,婦女們在河邊洗衣服,她們用棒子捶打衣服,
哈哈,我小的時候家鄉的婦女們還用棒槌來洗衣服呢,那時河水是清澈的、人們是勤勞的。生活是清苦而幸福的,小孩子是快樂的!
❺ 為什麼古代人洗衣服要用棒子來打呢
用棒槌捶打衣服它的原理和洗衣機甩乾衣服的原理一樣,通過外力的作用使衣服的水分子及臟,細菌等甩出來。
在古代布匹多是粗布,可能現在很多人不知道,覺得粗布很多地方有賣的,那時候的粗布和現代的粗布不一樣。現在是精紡的細沙布,古代都是粗線織就的。衣服厚還沉,尤其是濕水以後,那時候有沒有洗衣機,只能用棒槌不停敲打,再洗掉灰塵和油膩。
(5)捶打衣服的圖片擴展閱讀:
古代洗衣服具體過程:
1、南方:
中國古代的那個時候,南方是多水的地區,在在現在也是這么個狀況,他們洗衣服的時候,因為出了門兒就是河流,要知道那是非常方便的,畢竟洗衣服是離不開水的,他們就抱著這些個衣服來到這河邊兒,當然這些活也都是家裡的婦女乾的,他們手裡面的都會拿著一個棒槌的東西,把衣服在這盒裡面擺來擺去。
根本就不用人在裡面甩,因為這河水它是活的,一直在流淌著,所以說只要把它放進去擺來去就行了,然後把它拿出來,開始把它疊成一個方塊兒狀,然後用著錘子在上面錘來錘去的,這一步,其實在古代的電視連續劇裡面那也是演的場景比較多的,因為可以從中看出,南方人就是這么個洗法,錘來錘去,為的是能讓這衣服更加的干凈。
2、北方:
北方人洗衣服,在古代的時候,那可是沒有太多的水資源,他們要做的就是拿個桶去那打好的水井裡面撈上點水再使用,也就是說挺不方便的,但是沒有辦法,畢竟這些水是可以洗衣服的,至於那些河流來說,根本就是只能想像的事兒了。
所以說也只有這么做了,沒事就去打點水,自己家裡的活少了以後就在這水井旁邊就開始洗了,大部分他們用的方式就是用手來揉搓,他們認為這樣的方式能把這衣服洗的更干凈一些,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棒槌
❻ 洗衣服不可能,一定要用棒子敲!古代農婦智慧到底有多偉大
用棒槌捶打衣服它的原理和洗衣機甩乾衣服的原理一樣,通過外力的作用使衣服的水分子及臟,細菌等甩出來。
在古代布匹多是粗布,可能現在很多人不知道,覺得粗布很多地方有賣的,那時候的粗布和現代的粗布不一樣。現在是精紡的細沙布,古代都是粗線織就的。衣服厚還沉,尤其是濕水以後,那時候有沒有洗衣機,只能用棒槌不停敲打,再洗掉灰塵和油膩。
❼ 古時人們洗衣服為什麼要用棍棒捶打
用搓的比較累,所以用捶的。
不要以為古人沒有清潔用品,其實也有,比如天然的皂角,還有自製的胰子什麼的。
胰子是在製作「澡豆」的工藝基礎上,在豬胰研磨過程中加入砂糖,並以純鹼代替豆粉,再加入熔融後的豬油及香料等,均勻後,壓製成球或塊狀,即成。其化學組成與今天的香皂近似。(「澡豆」為古代用於洗滌的粉劑,以豆粉參合中葯粉製成,在唐代是上至官吏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必備之品,家家都會配製。)
其實利用的就是化學中最基本的皂化反應,就是鹼催化下的酯水解反應,特別指油脂的水解。
❽ 棒槌是什麼樣子的 是干什麼的
棒槌是用堅硬的木頭做成,50cm長,詳情看下附圖;
棒槌是舊社會時期婦女在洗衣服時,在清洗衣服過程中捶打衣服使其清洗更干凈的木頭棒子。
在洗衣服時特別是洗厚重的衣服、布料,把衣服放在槌布石上,一隻手拿著衣服扭動一隻手拿著棒槌來進行捶打,這樣可以代替洗衣服時的手搓,可以更好地清理衣服上面的臟污。
❾ 古代詩詞中經常出現的「搗衣」,到底是不是指用木棒敲打來洗衣服
我們經常可以在古代詩詞中看見「搗衣」這兩個字。當我們看到這兩個字的時候,肯定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古代的女子在河邊用木棒敲打衣服,然後來洗衣服的樣子。但其實在古代社會的時候,搗衣並不是這個意思,而是指的是古代的一種有關於服飾的民族風俗。在古代的時候,當時的婦女會把布帛布料平鋪在一塊平整的石頭上面,然後用一根木棒去敲打它把它敲的平整。
但是到了封建社會晚期的時候,搗衣這個詞意思就不一樣了。因為底層的老百姓比較貧窮,穿不起布料好的衣服,所以他們穿的衣服都比較粗糙。所以,當人們洗衣服的時候,就會在河邊用棒槌去敲打衣物,在這個時候搗衣這個詞,它指的就是用木棒敲打衣服的狀態。
❿ 搗衣裳的木棒叫什麼
杵(chǔ),用來搗衣裳的木棒叫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