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魯綉刺綉花邊圖片簡單

魯綉刺綉花邊圖片簡單

發布時間:2022-07-01 01:42:13

Ⅰ 魯綉的魯綉種類

魯綉產品繁多,主要有以下幾種:煙台抽紗同治元年(1862年)後,英國傳教士、商人來到煙台。到19世紀90年代,英國傳教士詹姆土·馬茂蘭和他的妻子來到煙台,發現膠東婦女心靈手巧,擅長織綉,遂於光緒十九年(1893年)創辦仁德洋行,組成教徒學習歐洲抽紗工藝,並且生產抽紗工藝晶出口。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馬茂蘭夫人在煙台創辦培真學校,招收學生,半工半讀,生產抽紗工藝品,前來學藝者甚多。後來,仁德洋行又通過棲霞、福山、蓬萊等縣的花邊庄發原料,收成品,組織棒槌花邊、被子花邊等出口。由於廣大農村婦女的廉價勞動,仁德洋行到本世紀初資金已達五六萬兩黃金之多。解放後,煙台地區的抽紗生產有了很大發展,從業人員達到數十萬人,產品銷售60多個國家和地區,抽紗品種有雕平綉、威海滿工扣鎖、乳山扣眼、梭子花邊、棒槌花邊、手拿花邊、網扣、勾針等,工藝技法串富多采,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
即墨花邊又稱即墨鑲邊大套,是具有近百年歷史的手工藝晶。1910年,即墨藝人引進義大利花邊在當地生產,並結合民間編織、刺綉的特點,在工種、針法、圖案上不斷創新和改進,逐步形成了獨具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即墨鑲邊。自1956年成立即墨花邊廠以來,已由初期的幾個品種,10多種規格,發展到目前的檯布、餐套、床罩、沙發套、衣領、傘面、鋼琴罩等十幾個品種,2300多種不同花色和規格。即墨花邊是一種單線織綉花邊,主要原料是優質亞麻布和特製絲光線,色澤以米黃、漂白為主。在織綉上,它運用了70多種花邊和刺綉的針法,並用通鑲拼,將花邊和刺綉連綴成套,使兩種不同的針法虛實照應,和諧統一,達到層次清晰、色調清秀,有浮有沉,宛如浮雕的效果,形成了即墨花邊的獨特藝術。在國際市場上,即墨花邊被視為抽紗妙品瑰寶,已暢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青州府花邊是一種以精棉線、亞麻布為主要原料,經編織、刺綉製成的高檔工藝晶,主要品種是檯布。工藝上,用棒槌編打,經緯相交,組成帶形密龍,作為圖案的骨貉,中間填以不同的疏密的網紋,運用10餘種針法。其中,在棉線刺綉上凸起的花紋,有浮雕的感覺。中間由少數掏眼和機鎖作點綴,猶如繁星閃爍,與四周邊花連綴成套,愈顯高貴,在國際上,有「抽紗之王」的美譽。產地主要分布在淄博、青州、東營等地。雕平綉產於文登、榮成、威海、海陽、龍口等地。是在麻布、棉布上以絲光線綉制而成的工藝晶。它採用了雕、縷、抽、勒、綉等工藝,圖案多以牡丹、菊花、玫瑰、葡萄為主,並襯以各種卷草紋,顯得嚴謹對稱,層次分明。
蓬萊梭子花邊產於蓬萊市。編結時,在金屬或牛角製成的小梭子內裝上棉線,藝人左手從梭里牽出線頭,右手捏梭,經串引和圈結,組織成梅花形小花,然後再將小花連綴成花邊。19世紀末,梭子花邊在蓬萊地區已很普及,除出口外,婦女們還留以自用,裝飾在衣裙、鞋、帽、枕頭、門簾上。現在花邊已發展成為檯布、床罩、紗布靠墊、衣裙等大織品。1980年,蓬萊花邊榮獲國家金質獎章。
棒槌花邊主要產於棲霞縣。製作時,先將花邊藍圖貼在圓盤形的板上,然後照藍圖插上大頭針,由牽掛在大頭針上纏繞棉紗的許多小棒槌(少則十幾個,多則幾十個、上百個)編織而成。棒槌花邊用於滿工大套、棉、麻布綉花鑲邊等。
手拿花邊產於榮成市。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抽紗珍品。它工藝精緻,不僅玲瓏剔透,而且挺拔堅實。能直立於桌上,為其它同類產品所無法比擬,因而價格昂貴,甚至被作為藝術珍品收藏。
網扣主要產於招遠縣。品種有餐套、檯布、床罩、沙發套、靠墊、窗簾等日用品。編織時,先按設計要求組成方格網布,然後在上面綴以不同的圖案。在人民大會堂、國賓館等重要場所,都有招遠生產的網扣窗簾,上面的青松、翠竹、梅花、葡萄等圖案,風格高雅,獨樹一幟。
勾針遍及膠東各地,它用一種特製的彎曲勾針將棉紗勾拉,纏繞編織出各種圖案,是民間廣泛流傳的編織工藝。品種有盤墊、錢包、手提包、背心、頭巾、披肩、童帽等,近年又有檯布、床罩、衣裙等日用品生產,是頗受外商歡迎的大宗外銷工藝品,
滿工扣鎖因產於威海市而得名。製作時,在檯布、床罩上,用勾針鎖好圖案輪廓,再用剪刀挖去圖案以外的底布,形成鏤空。作品層次清晰,主缽感強,具有雕鏤的藝術效果,所以又稱雕綉。威海滿工扣鎖在國際市場很著名,被稱為威海衛工種。1981年,獲國家銀杯獎。
乳山扣眼產於乳山市。製作時,在棉、麻布上照圖案都依次抽去經緯紗兩支,留下三支,形成有規律的網狀組織,然後再用針線將網纏勒成方目,通過方目的排列,構成圖案。也有在圖案的外緣排列方目、以襯托布上的花型。這樣,乳山扣眼花中有花,互相襯托,相映成趣,很受國內外用戶的歡迎。
生絲檯布是榮成市石島鎮的刺綉藝人在1963年綜合抽紗、刺綉的長處而創制的獨特工藝品。製作時,藝人們選用質簿、色澤淡雅而呈半透明狀的生絲綢底布和彩色絲線,運用平綉、拉綉、墊綉以及挑、纏、勒、扭、鎖等多種抽紗工藝技法,綉制出五彩繽紛圖案的檯布。生絲檯布自創制以來,在市場上一直暢銷不衰。
百代麗是本世紀60年代初濰坊地區首創的一個抽紗品種。它以精製棉紗、各種機織的小帶、亞麻布和棉布等為原料。製作時,將機織帶子按圖稿鋪成花邊的骨骼,再用疏密不同的針法手工填織上千變萬化的圖案。它適於製作檯布、床蓋、衣服、沙發套等日常用品,是一種比較普遍、實用的抽紗品種。
煙台絨綉又名絨線綉花,是用不同顏色的優質毛線,將圖案綉制在堅硬的網眼布(又名鋼絲布)上而製成的工藝品。這一工藝是20世紀初,英國傳 教士詹姆斯·馬茂蘭在煙台開設「仁德洋行」時由歐洲引進煙台的。當時,鋼絲布由煙台「鼎新久」工廠生產,圖案由美國紐約專門經銷絨綉的路約賽特公司按照路易十四時的裝飾風格而設計,在「仁德洋行」附設的絨綉廠生產,產品在美國大受歡迎。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煙台絨綉隨「仁德洋行」的倒閉而停產。50年代,煙台恢復了絨綉生產。40年來,煙台絨綉將中國傳統的工藝針法同歐洲風格融於一體,創立了煙台絨綉嶄新的面貌。現在,毛線彩色已達1000餘種;針法由簡單的方點針發展到扒針、摻針、亂針、打子、拉毛、鋪錦等許多種。不僅能生產圖案富麗的靠墊等日用品,還能仿綉世界名畫、彩色照片、人物肖像、中國畫等藝術品。北京人民大會堂山東廳的絨綉「東海日出」,毛主席紀念堂正廳的巨幅絨綉「祖國大地」,就是煙台絨綉的代表作,博得了中外瞻仰者的一致贊賞。
臨清哈達臨清市生產的一種凈地或織有宗教圖案的絲織品,有官佛像、文帕、紅凈花絹、佛子像、八寶花絹等品種,是藏、蒙等民族表示尊敬的一種贈品。這一技術是在太平天國時由俄國傳入,全盛時,從事哈達生產的有700餘戶,後衰落。解放後得以恢復和發展,產品銷往青海、甘肅、西藏、新疆、內蒙和東北等少數民族區。
總之,「魯綉」在祖國綉園中是一枝艷麗的奇葩,許多品種雖然產生在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近代,然而產生它的土壤卻是在齊魯大地,是齊魯大地的人民用血汗、用心智將西方的圖案、工藝品種與中國傳統的針綉技藝、審美情趣等融在了一起。在它的身上,不僅體現了齊魯文化的物質化發展,而且折射出齊魯文化善於納取的墓本精神。

Ⅱ 古代人的刺綉是怎麼綉的呢

刺綉是針線在織物上綉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就是用針將絲線或其他纖維、紗線以一定圖案和色彩在綉料上穿刺,以縫跡構成花紋的裝飾織物。它是用針和線把人的設計和製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刺綉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歷史。中國刺綉主要有蘇綉、湘綉、蜀綉和粵綉四大門類。刺綉的技法有:錯針綉、亂針綉、網綉、滿地綉、鎖絲、納絲、納錦、平金、影金、盤金、鋪絨、刮絨、戳紗、灑線、挑花等等,刺綉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藝術裝飾,如服裝、床上用品、檯布、舞台、藝術品裝飾。 刺綉(圖2)刺綉[1],古稱針綉,是用綉針引綵線,按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綉運針,以綉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古代稱「黹」、「針黹」。因刺綉多為婦女所作,故又名"女紅"。刺綉是中國古老的手工技藝之一,我國的手工刺綉工藝,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了。據《尚書》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綉」。至周代,有「綉繢共職」的記載。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戰國、兩漢的綉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綉施針勻細,設色豐富,盛行用刺綉作書畫,飾件等。明清時封建王朝的宮廷綉工規模很大,民間刺綉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先後產了蘇綉、粵綉、湘綉、蜀綉,號稱「四大名綉」。此外尚有顧綉,京綉、甌綉、魯綉、閩綉、汴綉、漢綉、麻綉和苗綉等,都各具風格,沿傳迄今,歷久不衰。刺綉的針法有:齊針、套針、扎針、長短針、打子針、平金、戳沙等幾十種,豐富多彩,各有特色。綉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裝,歌舞或戲曲服飾,檯布、枕套、靠墊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風、壁掛等陳設品。民代刺綉種最著名的是顧綉。 刺綉在渭南世代相傳,遍及全市。花色品種達上百個。主要有枕、童帽、裹肚、門簾、鞋墊、床圍、針線包、荷包、動物玩具等,其內容多為花鳥蟲魚和風俗畫面,潼關一帶的婦女,將象徵富貴的牡丹和素雅的荷花綉於布馬鐙兩端,做工精巧,十分耐看,人稱「東府刺綉一絕」。隨著時代的變化,鄉品內容有所更新。同時一些傳統綉品已進入外貿市場。[2] 編輯本段刺綉源流 刺綉起源很早。黼黻絺綉 對鳳對龍紋綉淺絹面衾之文,見於尚書。虞舜之時,已有刺綉。東周已設官專司其職,至漢已有宮廷刺綉。三國吳孫權使趙夫人綉山川地勢軍陣圖,唐永貞元年(公元805年)盧眉娘以法華經七卷,綉於尺絹之上,因刺綉聞名,見於前者著錄。自漢以來,刺綉逐漸成為閨中絕藝,有名刺綉家在美術史上也佔了一席之地。 在原始社會,人們用紋身、紋面來進行裝飾。自從有了麻布、毛紡織品、絲織品,有了衣服,人們就開始在衣服上刺綉圖騰等各式紋樣。據《尚書》記載,早在四千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綉"。在先秦文獻中有用硃砂塗染絲線,在素白的衣服上刺綉朱紅的花紋的記載及所謂"素衣朱綉"、"袞衣綉裳"、"黻衣綉裳"之說。在當時既有綉畫並用,也有先綉紋形後填 刺綉藝術彩做法。 戰國時期的刺綉已很精美,這時期的刺綉用的都是辮子綉針法,也稱辮子綉,鎖綉。湖北江陵馬山硅廠一號戰國楚墓出土的綉品,有對鳳、對龍紋綉、飛鳳紋綉、龍鳳虎紋綉禪衣等,都是用辮子股施綉而成,並且不加畫填彩,這標志此時的刺綉工藝已發展到成熟階段。這些綉品在圖案的結構上非常嚴謹,有明確的幾何布局,大量運用了花草紋、鳥紋、龍紋、獸紋,並且浪漫地將動植物形象結合在一起,手法上寫實與抽象並用,穿插蟠疊,刺綉形象細長清晰,留白較多,體現了春秋戰國時期刺綉紋樣的重要特徵。 目前傳世最早的刺綉,為戰國時期湖南長沙楚墓中出土的兩件綉品。觀其針法,完全用辮子股針法(即鎖綉)綉成於帛和羅上,針腳整齊,配色清雅,線條流暢,將圖案龍游鳳舞,猛虎瑞獸,表現得自然生動,活潑有力,充分顯示出楚國刺綉藝術之成就。漢代綉品,在敦煌千佛洞、河北五鹿充墓、內蒙古北部地方、新疆的吐魯番阿斯塔那北古墓中皆有出土,尤其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大批種類繁多而完整的綉品,更有助於了解漢代刺綉風格。從這些綉品看,漢綉圖案主題,多為波狀之雲紋,翱翔之鳳鳥、賓士之神獸,以及漢鏡紋飾中常見之帶狀花紋、幾何圖案等。刺綉新採用的底本質材,則為當時流行的織品,如織成「延年益壽大宜子孫」、「長樂光明」等吉祥文字之絲綢錦絹。其技法以鎖綉為主,將圖案填滿,構圖緊密,針法整齊,線條極為流暢。 刺綉佛像供養人東晉到北朝的絲織物,出土於甘肅敦煌以及新疆和田、巴楚、吐魯番等地,所見殘片綉品無論圖案或留白,整幅都用細密的鎖綉全部綉出,成為滿地施綉的特色。傳世及出土的唐代刺綉,與唐代宗教藝術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中有不少唐綉佛像,如大英博物館藏有東方敦煌千佛洞發現之綉帳靈鷲山釋迦說經圖,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所藏釋迦說法圖等,都與當對佛敦隆盛的信仰,有直接關聯。此時刺綉技法仍沿襲漢代鎖綉,但針法已開始轉變運用平綉為主,並採用多種不同針法,多種色線。所用綉底質料亦不限於錦帛和平絹。刺綉所用圖案,與繪畫有密切關系,唐代繪畫除了佛像人物,山水花鳥也漸興盛。因此佛像人物,山水樓閣,花卉禽鳥,也成為刺綉圖樣,構圖活潑,設色明亮。使用微細平綉之綉法,以各種色線和針法之運用,替代顏料描寫之繪畫形成一門特殊的藝術,也是唐綉獨特的風格。至於運用金銀線盤繞圖案的輪廓,加強實物之立體感,更可視為唐代刺綉的一項創新。 唐以前之綉品,多為實用及裝飾之用,刺綉內容與生活上的需要和風俗有關。宋代刺綉之作,除為實用品外,尤致力於綉畫。自晉唐以來,文人士大夫嗜愛書法並及於繪畫,書畫乃當時最高的藝術表現,至宋更及於絲綉,書畫風格直接影響到刺綉之作風。歷代迄清各時代之綉畫與繪畫應有不可分離之關系。 宋代刺綉之發達,由於當時朝廷獎勵提倡之故。據《宋史·職官志》載,宮中文綉院掌纂綉。徽宗年間又設綉畫專科,使綉畫分類為山水、樓閣,人物、花鳥,因而名綉工相繼輩出,使繪畫發展至最高境界,並由實用進而為藝術欣賞,將書畫帶入刺綉之中,形成獨特之觀賞性綉作。為使作品達到書畫之傳神意境,綉前需先有計劃,綉時需度其形勢,乃趨於精巧。構圖必須簡單化,紋樣的取捨留白非常重要,與唐代無論有無圖案之滿地施綉截然不同,明代董其昌《筠清軒秘錄》載:「宋人之綉,針線細密,用絨止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待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讒唼之態。佳者較畫更勝,望之三趣悉備,十指春風,蓋至此乎」。此段描述,大致說明了宋綉之特色。 元代綉品傳世極少,台灣雇故宮博物院僅有一幅作品,由作品觀之,仍承繼宋代遺風。元人用絨稍粗,落針不密,不如宋綉之精工。 元代統治者信奉喇嘛教,刺綉除了作一般的服飾點綴外,更多的則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被用於製作佛像,經卷,幡幢,僧帽,以西藏布達拉宮保存的元代《刺綉密集金剛像》為其代表,具有強烈的裝飾風格。山東元代李裕庵墓出土的刺綉,除各種針法外,還發現了貼綾的作法。它是在一條裙帶上綉出梅花,花瓣是採用加貼綢料並加以綴綉的做法,富有立體感。 明代刺綉以灑線綉最為新穎突出。灑線綉用雙股捻線計數,按方孔紗的紗孔綉制,以幾何紋為主,或配以鋪絨主花。灑線綉是納線的前身,屬北方綉種,以定陵出土明孝靖皇後灑線綉蹙金龍百子戲女夾衣為例,它用三股線、絨線、捻線、包梗線、孔雀羽線、花夾線6種線、12種針法製成,是明代刺綉的精品。屬北方綉系的還有山東魯綉、衣線綉和輯線綉。 明代刺綉始於嘉靖年間上海顧氏露香園,以綉傳家,名媛輩出。至顧名世次孫顧壽潛及其妻韓希孟,深通六法,遠紹唐宋發綉之真傳。摹綉古今名人書畫,劈絲配色,別有秘傳,故能點染成文,所綉山水人物花鳥,無不精妙,世稱露香園顧氏綉,蓋所謂畫綉也。此即傳世聞名之顧綉。 顧綉針法,最主要繼承了宋代最完備之已成綉法,更加以變化而運用之,可謂集針法之大成。用線主要仍多數用平線,有時亦用捻線,絲細如發,針腳平整,而所用色線種類之多,則非宋綉所能比擬。同時又使用中間色線,借色與補色,綉繪並用,力求逼真原稿。又視圖案所需,可以隨意取材,不拘成法,真草、暹羅斗雞尾毛,薄金、頭發均可入綉別創新意,尤其利用發綉完成繪畫之製作,於世界染織史上從未一見,即此可知顧綉有極其巧妙精微之刺綉技術。 清代刺綉,多為宮廷御用的刺綉品,大部分均由宮中造辦處如意館的畫人繪制花樣,經批核後再發送江南織造管轄的三個織綉作坊,照樣綉制,綉品極工整精美。除了御用的宮廷刺綉,同時在民間先後出現了許多地方綉,著名的有魯綉、粵綉、湘綉等、京綉、蘇綉、蜀綉等,各具地方特色。蘇、蜀、粵、湘四種地方綉,後又稱為「四大名綉」,其中蘇綉最負盛名。蘇綉全盛時期,流派繁衍,名手競秀,刺綉運用普及於日常生活,造成刺綉針法的多種變化,綉工更為精細,綉線配色更具巧思。所作圖案多為喜慶、長壽、吉祥之意,尤其花鳥綉品,深受人們喜愛,享盛名的刺綉大家相繼而出,如丁佩、沈壽等。 清末民初,西學東漸,蘇綉出現了創新作品。光緒年間,余覺之妻沈雲芝綉技精湛,聞名蘇州綉壇。沈氏30歲時,逢慈嬉太後70壽辰,沈氏綉了「八仙慶壽」的八幀作品祝壽,獲賜贈「福」「壽」兩字,因而改名沈壽。沈綉以新意運舊法,顯光弄色,參用寫實,將西畫肖神模擬的特點表現於刺綉之中,新創「模擬綉」,或稱「藝術綉」,針法多變,富立體感。 近代刺綉藝術家沈壽,不但綉藝高超,還分類整理歷代刺綉針法,繼承顧綉、蘇綉傳統技藝,並引用西方素描、油畫、攝影的表現方法,創造散針、旋針、以表現物體的明暗虛實。她綉制的義大利帝王肖像,在義大利都朗世界博覽會中國工藝美術會展出,獲世界榮譽最高級之卓越獎。 1911她在年天津開設自立女工傳習所,傳授綉藝,組辦女子師范學校傳習所,培養專業人才,晚年病中寫成《雪宧綉譜》,總結中國自唐宋畫綉、明代顧綉以及她的美術綉所刺綉針法,為我國刺綉藝術作出了卓越貢獻。 隨著蘇綉的發達與創新,延至今日,又形成許多新的刺綉,如亂針綉、束綉、雙面綉、雙面異色綉、精微綉、彩錦綉等。另外還有許多邊疆少數民族的織綉,亦充分表現原始風格的自然美與拙樸之美。刺綉最早多為實用,及至宋元廣及書畫之製作,漸乃成為藝術珍賞之用。故宮所藏之刺綉,多屬此類。時代最早者為五代,而用品最多者為清代。經歷代的創新發展,各具特色,皆有高度的成就。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品幾乎皆為精品,綉工勻整,針線細密,設色精妙,深得書法精髓,且均裱裝成冊軸卷,使觀賞者往往誤以為書畫,欣賞珍藏藝術價值極高。 1958年,在中國長沙楚墓中出土了龍鳳圖案的刺綉品,這是二千多年前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刺綉品,是現在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刺綉實物之一。 到了漢代,刺綉品的應用更加廣泛,出土的實物也較多。 明代刺綉已成為一種極具表現力的藝術品,先後產生號稱"四大名綉"的蘇綉、粵綉、湘綉、蜀綉。上海的露香園顧綉,就是當時最出名的刺綉。顧氏家族世襲相傳,善於刺綉的聲譽名揚大江南北,並得到朝廷的賞識。到了清代顧綉不僅震海內,而且蜚聲海外,吸引了不少國外商人來上海,大量訂購顧派刺綉品,一時顧綉成為刺綉的通稱了。 中國古代的刺綉,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不走銷,價格平平。直至1993年起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才開始有人專門收集。據市場分析家推論,要使刺綉品成為國際市場上的新寵兒,還需收藏家們10年時間的努力。近兩年國內的一些藝術品拍賣會上,刺綉拍品,價格競現高攀,非常吸引買家競爭。 刺綉在國外也享有很高的聲譽。在外國人眼裡,刺綉是中國文化藝術的代表之一。 2006年,揚州刺綉技藝被省政府批准為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名錄。 編輯本段刺綉的工藝要求 刺綉的工藝要求是:順,齊,平,勻,潔。順是指直線挺直,曲線圓順;齊是指針跡整齊,邊緣無參差現象;平是指手勢准確,綉面平服,絲縷不歪斜;勻是指針距一致,不露底,不重疊;潔是指綉面光潔,無墨跡等污漬。

Ⅲ 美麗又可愛又簡單又可以用水彩筆畫的花邊

1、麥穗花邊

Ⅳ 魯綉的四大名綉

刺綉是漢族傳統工藝美術品種,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除了以江蘇、湖南、廣東、四川為主要產地的四大名綉(蘇綉、湘綉、粵綉、蜀綉),異彩紛呈的魯綉作為齊魯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早已斐聲海內外。魯綉產品繁多。

Ⅳ 魯綉的魯綉傳人

時間進入60年代,讓我們循著文登最早的刺綉設計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殿太的腳步,一起經歷、感受魯綉在文登的一次次提升、攀躍,直至巔峰。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王殿太的不斷創新推動了文登魯綉在以後近40年的發展。
出生在普通農民家庭的王殿太,至今還對母親在布料上描描畫畫、穿針引線繼而變出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圖案的景象,記憶猶新。這也許是魯綉藝術對他最早的啟蒙。1966年,王殿太憑著扎實的藝術功底,考取了文登綉花廠的圖樣設計員。在被派往煙台工藝美術社深造的時日,面對大量舊時教會遺留下來的西方花邊圖稿和數位身懷高藝的老師傅,王殿太如久旱逢雨,一頭沉浸在刺綉藝術海洋里。回廠後,他創作的「小扣鎖」工藝使他一舉成名。從此,汲取、積累、創新,成為王殿太創作道路上不變的軌跡。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是齊白石大師的一句名言。齊老在中國水墨畫藝術上所取得的造詣也許正是緣於他的這種精神。而王殿太也把這句話作為自己藝術追求的座右銘,所不同的是,他的中國畫是畫在布料上,他的畫筆是鋼針,他的顏料是五綵線。他用嶄新的方式以全新的概念詮釋了魯綉這一悠久的中國刺綉文化的深刻內涵。他吸取傳統的手織花邊圖案風格的精華,與當時社會上主要刺綉品種「雕平綉」中的抽絲、扒絲、鎖、鉤、勒工藝相結合,創出了獨具特色的「假花邊」,極大提高了魯綉的藝術欣賞價值。如果說「雕平綉」是小家碧玉的話,那麼「假花邊」就是大家閨秀了。
在「假花邊」的基礎上,他又創造出「連珠綉」新工藝,「連珠綉」改過去純用棉線為棉線與毛線結合使用,毛線通過棉線作用,全部放在布面上部,把綉花設計中 「綉線顯在布平面上越多,顯工面積就越大,作品就越成功」的主旨體現得淋漓盡致。通過這種工藝綉出的綉品,花紋錯落、層次分明,使浮雕的立體感和毛線的質感得到完美體現,在全省的工藝品比賽上獲獎。之後,「天福邊」、「插絨綉」以及後來聞名世界「雲龍綉」的同胞姐妹「地龍綉」,相繼出世,使文登魯綉具有了更強的表現力和更高的藝術感染力。
1982年1月,中國機綉史上和中國刺綉行業的第一個發明專利--「巧聯目」機綉新工藝,在王殿太的潛心研究和技術人員的多次試制中誕生了。這項工藝成功地將電熱技術原理運用到機綉工藝上,首次將手綉工藝中的「直絲梯凳」針法運用到機綉上,實現了靈活自如、線條流暢的彎曲和運轉。那些傳統的魯綉藝人,終於可以放下手中的鋼針,揉一揉發酸的手指,眯著眼睛,看機針在布料上飛舞,看機針用更准確的針法,更迅捷地綉出了他們心中多年的夢。
孔雀開屏圖,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圖案源自加拿大友人浮蘭女士提供的一幅圖案模糊鉤針實用照片,王殿太憑借深厚的藝術功底,對工種和圖案進行了演繹變化,把傳統的雕、抽絲、勒花及大面積的手工扒絲工藝與機綉新工藝有機結合。展開織物,那隻雍容華貴象徵「吉祥如意」的孔雀惟妙惟肖,彷彿從歷史的薄霧中走來,要向你訴說這一路的旖旎和這一身的驕傲,片片彩羽如紛飛的詩句,華麗典雅撲面而來。
「有人能增加些美到世界上去,這人就是天之驕子。」 王殿太的創造總是與美有關。那些沉靜的創造,令綉品更加優雅、生動。由以「巧聯目」為基礎的「鑿目顯花」,發展到「鑿目組花和襯花」,王殿太在創新中揚灑著才智,繼而又把手綉工藝中的「抽絲」、「勒花」等主要工種與「巧聯目」工藝相結合,歷時11個月,終於在1984年底,成功研製出以「巧聯目」為主題,運用「雲龍針」、「回跳針」等多種機綉新針法,適應多種面料的「雲龍綉」機綉新產品,成功地實現了手綉抽紗工藝在機綉產品上的重大突破,完成了魯綉發展史上傳統手綉到機綉的歷史性跨越。
《如意連環》是一幅被眾多業內專家、學者稱為「藝苑奇葩,綉品一絕」的雲龍綉代表作,其結構嚴謹,花紋生動活潑。以吉祥如意為圖案主題,花紋節奏明顯,韻律有致,既注意了局部花紋造型的美感和相互穿聯的巧妙,也顧及了整體圖案的構圖效果,其圖案造型和工藝品結構酷似手結花邊,但又更顯靈活多變、生動形象。在工藝上,主花玫瑰採用光澤較大的絲線摻針綉制,使其既有厚度又有高度,頗有上浮之感;「巧聯目」新工藝是它的主體工藝,大量而恰當地使用在圖案中,使其晶瑩剔透、富有立體感;在適當的位置點綴以透明度較大的扣鎖工藝,更增強了圖案的層次效果。在色彩上,該作品被賦以古銅和赭石色主調,顯現出一個古樸典雅、明朗和諧的色彩世界。那種恍惚從唐詩宋詞的清麗婉轉、富麗堂皇中飄散出來,觀之為之震撼,竟似有暗香傳來,不知身在何處。
「雲龍綉」的推出,在工藝美術界引起了轟動。在1985年7月中國機綉產品評獎大會上,王殿太設計的「雲龍綉」以其細膩的技法、浪漫誇張的表現手段,剔透典型的藝術風格,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一些行家看了那逼真的手法風格,懷疑它是手織品,當王殿太把樣品翻轉過來讓人們目睹那清晰的機綉線格時,在場的人們嘆服了、會場轟動了。在首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評選中,「雲龍綉」從數千件作品中脫穎而出,被評為全國第一,榮獲國家最高質量金杯獎。並獲得中國抽紗行業第一個發明專利。
作為雲龍綉的代表作品,《如意連環》已被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品館收藏,並被列為國家領導人在國際交往活動中贈送友人的藝術珍品。
20世紀90年代,在王殿太和技術人員的努力下,「雕玉龍、回龍鎖、飛龍紗」等機綉新產品被相繼開發出來。「雕玉龍」產品融合扣鎖、百帶麗和回龍鎖等多種工藝的精華,在面料、輔料和工藝針法上做了大膽的改革和創新,使產品鎖梗由線到面,由面到體,綉面渾厚挺直,空靈剔透,具獨特的布質浮雕感。作為工藝品的 「雕玉龍」,在第二屆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評比中,一舉奪冠,為雲龍綉品集團贏得了第二個國家最高質量金質獎杯;作為商品的「雕玉龍」,在投放國際市場的當年,即成交2000多萬元。
1993年7月,作為在美國長期經銷「雲龍綉」的代理商,也是美國最大的床上用品經銷商之一的信泰公司總經理黃彼得先生,也許是出於對文登魯綉的偏愛,也許是出於文登魯綉產品為他帶來豐厚利潤的感激,特意遠涉重洋,把一塊寫有「工藝精湛、不斷創新」的金牌送給了王殿太先生所在的文登雲龍集團。
手工魯綉(濟南發絲綉)
純手工魯綉(濟南發絲綉)是山東省政府確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濟南特有的高檔藝術品,是一種古老又獨特的地方綉種,有別於其他刺綉。魯綉最有代表性的一個品種是濟南發絲綉。
魯綉傳人徐秀玲女士(又名:徐苓)
她是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理事
山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
她1978年開始任職於原魯綉研究所(2006年被搞垮解散﹚,她多次為著名人士綉制肖像,許多綉品作為國禮贈送國際友人,曾綉制國寶級綉品《先師孔子綉像》《竹林七賢》《六駿圖等》,作品深受成功人士及收藏家的青睞。
徐秀玲的魯綉(發絲綉)作品擅長表現中國書畫的筆墨效果,特別是再現動物的皮質感更為見長,綉品清雋淡雅、質感逼真、風格粗獷中見精微、真實再現古今國畫大師原作的風貌,具有特種手工綉品增值、保值性好的特點、易收藏。徐秀玲的魯綉(發絲綉)工藝復雜、做工精細異常,一幅作品需耗時幾十天至數百天才能綉成功。因此她的魯綉(發絲綉)存世量極少,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Ⅵ 魯綉的新世紀魯綉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魯綉工藝不斷創新,機綉也逐漸由單頭縫紉機發展到萬能機(電動縫紉機)、電腦綉花機,工效成倍增加。
現代電腦技術的參與,使傳統魯綉這棵千年古樹長出粗壯的新枝。進入新的世紀,一種只由2-3人操作、可以同時替代1048名傳統綉工的飛梭電腦綉花機,由藝達集團引入到文登後,再次使魯綉在工藝上產生質的飛躍。一批批魯綉之鄉成長起來的年輕後生,接過「王殿太們」傳過的衣缽,電腦設計、飛梭機製作、應用新材料,讓老師傅們「腦子中想什麼樣子就能做出什麼產品」的夢想變為現實。
名為「水溶綉」作品,就是現代新材料與新工藝結合的產物,乍看起來是一幅傳統花邊製品,細觀可見其花形細膩、立體飽滿、針法嚴謹。這幅作品,通過在目前最先進的飛梭機上實現花形日變幻及針法的表現,令傳統魯綉藝人嘆為觀止。
在這幅綉片上,通過精確的數字技術控制,在飛梭機上把萬能綉花機實現不了的回形圖案和傳統手綉達不到的針法,表現得淋漓盡致。
清雅脫俗的綉品,美輪美奐,一不留神,就帶出了敦皇飛天的輕靈和玉環曼舞的嬌媚,帶給你莫名的情緒,似贊嘆、似感傷、更似沉醉。
為了褒獎文登在魯綉文化傳承方面的貢獻,2004年1月,文登市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命名為——「中國工藝家紡名城」。
為了使魯綉在文登始終保持旺盛的生機活力,文登市政府出台了相關政策,激勵社會力量進行創新與發展。
如今,繼承傳統手綉工藝全部針法的魯綉,在文登已經成為一項支柱產業,2006年末,全市家紡企業已經超過了2000家,從業人員達13萬。文登家紡躋身山東十大(工業)產業。
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殿太先生和鄒立友先生帶領下,文登近千人的專業設計人員,傳承創新,一批國內首創新產品、新工藝、新針法被不斷開發出來,先後申請專利200多件,170多件被授予專利權,產品覆蓋床上用品、抽紗、服飾三大門類4000多種,產品外銷美、英、法、德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6年9月,以經營家紡原輔材料、博覽展示為主要功能、膠東半島規模最大的家紡專業市場-中國工藝家紡城,在2006中韓(文登)工藝家紡博覽會開幕的禮炮聲中,開門營業。
「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魯綉是美麗的,魯綉的歷史是悠久的。兩千年的過往浮塵,所存無多,或沉寂或湮滅,只有魯綉美麗如昔,兩千多年前是如此,兩千多年後更是如此。

Ⅶ 問一種東北常見的毛茸茸的立體綉花方式叫什麼

你忘了吧,東北大多是山東人移民。這種刺綉來自於魯綉。

原來用什麼綉花針我忘了,我記得老輩人刺綉的時候用的就是這種不銹鋼針頭。


Ⅷ 魯綉有哪些特點

魯綉針法

(一)「結子」、「環綉」

「結子」、「環綉」是在綉地上用綉線挽扣,結為小顆粒。引線出地面後,用針芒在綉線近地的末端向內繞一圈,然後在距原眼一二絲的距離下針,收緊圈線即成一子。密排顆粒即可成線又可成面。要求用力均勻,每個子粒大小肥瘦一致,密排不露地。

(二)釘線綉

把綉線釘固在地料上構成紋樣,就叫釘線綉。先用較粗的線或絲織帶鋪排紋樣,並用較細的線將綉線或織帶釘住。固定綉線的方法較多,可以隔一段距離釘一針,也可以繞著綉線固定。所用綉線亦可變化,有「釘衣線」、「釘小線「、「釘綜線「、「釘馬尾線」等多種名目。釘線綉多用於圈劃紋樣輪廓。

(三)平金

用金線盤排紋樣,形成金色塊面,即為平金,也叫「盤金」。多用一根或兩根金線來回盤排,並用針線固定。釘線的針腳距離相等,並注重錯落排列,達到平整均勻的效果。釘線的顏色可有多種變化,以構成一個色澤層次。

Ⅸ 古代綉法圖案名稱

用針引線在綉料上穿刺出一定圖案和色彩花紋的裝飾織物。原始社會時人們用紋身、紋面、紋繢服裝等方式美化生活,以後人們用線將花紋刺在衣服上,就成為刺綉。夏、商、周時刺綉得到發展。1974年陝西寶雞茹家莊西周伯墓發現辮子股針法的刺綉殘痕(圖1),是用黃色絲線在染過色的絲綢上綉出花紋線條輪廓,再以毛筆蘸色在花紋部位塗繪大塊顏色製成, 色用紅、黃、褐、棕,其中紅黃兩色系天然硃砂(硫化汞)和石黃 (三硫化二砷和硫化砷 )加粘著劑塗染,色相鮮明。底綢用植物染料施染。 1958年湖南長沙烈士公園33號戰國楚墓發現墓棺內壁四面各裱貼一幅刺綉,裱於東南兩壁者出土時尚完整,東壁的綉龍鳳蔓草紋,龍鳳頭部寫實,身子與蔓草連接為弓形圖案;南壁的綉花草枝蔓、變體鶴與鹿。這種紋樣與1982年湖北江陵馬山磚廠 1號戰國楚墓出土的對鳳對龍紋綉淺黃絹面衾的紋樣相似。江陵馬山磚廠 1號戰國楚墓出土的還有飛鳳紋綉、龍鳳虎紋綉禪衣、鳳鳥花卉紋綉、蟠龍飛鳳紋綉淺黃絹面衾、龍鳳合體相蟠紋綉等代表性文物,都是完全用辮綉法全部施綉,不加畫繢填彩。這標志著刺綉工藝的成熟(圖2)。蘇聯南西伯利亞巴澤雷克第5號古墓,也曾出土中國絲綢的刺綉鞍褥面,紋樣風格和刺綉針法與長沙及江陵出土的戰國刺綉相似,說明戰國時期中國的刺綉品已向國外流傳。
漢代刺綉已有很高的水平。湖南長沙馬王堆 1號西漢墓、北京大葆台西漢墓、河北懷安東漢五鹿充墓、甘肅武威磨嘴子東漢墓、新疆民豐北大沙漠東漢墓、蒙古人民共和國諾音烏拉古代匈奴王族墓群等均有刺綉發現。馬王堆 1 號西漢墓出土的遣策中記有長壽綉、信期綉、乘雲綉等名稱,紋樣題材以變體雲紋為主,也有由龍頭、鳳頭與變體雲紋連成一體的雲中龍、鳳,還有變體植物紋、茱萸紋、幾何方棋紋等。紋樣繁密,色彩鮮艷。河北懷安東漢五鹿充墓出土的刺綉以雲山人物鳥獸為題材。新疆民豐出土的東漢刺綉除雲紋、茱萸紋外,還有獨具地方色彩的變體花鳥紋。蒙古人民共和國諾音烏拉出土的刺綉,題材有龍紋、斗獸紋、魚鳥紋、玉佩紋等。漢代刺綉屬生活用品,針法以辮子股綉為主,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綉品中,還有極少的直針綉法。
南北朝時期由於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出現了刺綉佛像。1965年敦煌文物研究所在莫高窟125與126窟前崖壁裂縫中發現一件北魏廣陽王元嘉獻於太和十一年 (487)的刺綉佛像殘片。其正中綉一坐佛,佛右側為一菩薩,下方正中是發願文,其左右綉供養人。現僅存四男一女,均穿胡服,身旁各綉名款。邊飾忍冬龜背紋花邊,用二暈配色法配色。除花邊外,均滿地施綉,是現存最早的一件滿地施綉的裝飾性綉畫。
唐代所綉佛像很多,武則天(623~705)晚年曾命綉工綉制凈土變相圖 400幅。日本關衛教授認為,日本持統帝六年 (692)陳於葯師寺講堂中高6米、長6.5餘米的阿彌陀凈土變大綉帳,可能是當時仿照中國的凈土變相圖綉成的。此帳上面綉有阿彌陀佛、脅侍菩薩等像百餘尊。敦煌莫高窟石室曾發現有一幅 3米多長的唐代辮綉佛像,氣派庄嚴。另有一件高44厘米,寬22厘米,滿綉穿枝牡丹及鴛鴦的囊袋,牡丹花葉已用平綉法綉成。還有綉帳靈鷲山釋迦說法圖,釋迦牟尼立於蓮座上,旁侍二佛二僧,頭頂飛天二人,下坐供養人像,也全是平綉法所綉。唐代刺綉針法,已運用戧針、擻和針、扎針、蹙金、平金、盤金、釘金箔等針法,能使綉品綉出暈染的效果,為宋代綉畫藝術創造了條件。(圖3) 宋代繼承了綉制佛畫的技藝傳統,轉而綉制名人書畫,以追摹宋代院體工筆畫的筆墨線條、暈色濃淡及畫中風采氣韻為能事。宋徽宗於崇寧年間(202~206)在皇家畫院設綉畫專科,一時間著名綉工如思白、墨林、啟美等輩出,融書畫於綉畫。他們的綉品精緻細膩,有「閨閣綉」之稱。如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宋綉素底白鷹軸,羽毛用刻鱗針,在羽片外緣先墊一根輪廓線,然後根據羽毛生長規律施綉,使羽毛呈現高下厚薄的真實感,系鷹的藍索打結處,用粗股絲線盤結,然後釘線固定,流蘇也以粗線排列釘固,使之顯現不同的紋理質感,使刺綉技法推進到藝術的高峰。
元代刺綉稍衰,明清復振,蘇綉、魯綉、湘綉、粵綉、蜀綉最著名。蘇綉始於上海露香園顧氏,色彩文雅,針法活潑多變。魯綉為衣線綉,作風雄勁,設色濃艷,湘綉渾厚,粵綉明快,蜀綉色彩鮮艷,富有立體感,各具特色。

Ⅹ 魯綉的中西合璧

清朝末年,西方文化隨著他們的堅船利炮一同進入國門,一些西方商人看中了是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和精湛的綉花技藝,在中國沿海農村製作歐式綉品,回國銷售。一種名為「抽紗」的工藝,由此傳入中國。
抽紗,就是按照花紋圖案的需要,在布料上抽去一定的經、緯紗,形成網格狀,然後,再通過編、勒、雕、綉等工藝手段,形成圖案。這是中國傳統綉花所不具有的工藝。
1894年英國傳教士,北愛爾蘭人詹姆士·馬茂蘭(James·Mamullan),在煙台設立了教會手工學校,自此,一種被稱為「愛爾蘭花邊」的西方抽紗工藝在魯綉之鄉流傳開來。20世紀30年代,各類抽紗商行在山東半島的大量出現。據資料記載,到1936年,煙台周邊各縣,專門 從事抽紗綉花的商號、工廠有150多家,其產品占煙台出口總數的50%以上。興旺的產業促進了國外抽紗花樣和技法在民間廣泛流傳。後經過膠東一帶民間傳統魯綉藝人演繹整理,一種通過「抽、綉、編、鎖、勒、挑、補、雕」等技法在白色亞麻或棉麻混紡布上,製作各種裝飾紋樣的「抽綉」藝術誕生了,賦予了文登刺綉花紋粗獷雄健,色彩富有變化的濃郁的地方特色。
20世紀50年代,文登綉花廠成立,文登魯綉不再只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項產業。設廠的第一年,就從文登數萬綉工的巧手下,誕生出20000多套雕平綉等手綉工藝品,使魯綉在文登得以快速恢復和發展。雕平綉在民間技法的基礎上博採眾長,獨創一格,以圖案美觀,色調素雅,創造出獨特的地方風格,傾倒了無數國內外的友人。

閱讀全文

與魯綉刺綉花邊圖片簡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快去學習圖片可愛 瀏覽:921
青春期的女生長毛圖片 瀏覽:460
沒錢買衣服了圖片帶字 瀏覽:892
可愛童真圖片大全 瀏覽:624
牛仔布西裝如何搭配圖片 瀏覽:248
新娘晚禮發型造型圖片 瀏覽:973
糖果手繪圖片女生 瀏覽:300
word中圖片如何統一設置不動 瀏覽:45
適合護士看的電影 瀏覽:203
太極服男款圖片和價格 瀏覽:689
骨架圖片動漫 瀏覽:479
動漫蘿莉圖片大全 瀏覽:192
歐美真刀實槍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18
文字圖片銳化 瀏覽:30
女生發型色彩圖片 瀏覽:918
狼女生紋身圖案大全圖片 瀏覽:216
動漫男生帶口罩超帥的圖片 瀏覽:347
word文檔怎樣把圖片放文字上 瀏覽:694
怎麼用視頻中的圖片找到作者 瀏覽:228
vr左右格式電影在線看 瀏覽: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