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橋的介紹,介紹各種橋
關於橋的介紹:
橋是一種用來跨越障礙的大型構造物。確切的說是用來將交通路線 (如道路、鐵路、水道等)或者其他設施 (如管道、電纜等)跨越天然障礙 (如河流、海峽、峽谷等)或人工障礙 (高速公路、鐵路線)的構造物。
關於各種橋的介紹:
1.盧溝橋(Lugou Bridge)亦稱蘆溝橋,位於北京市豐台區永定河,因橫跨盧溝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
2.趙州橋(Zhaozhou Bridge),又稱安濟橋,俗稱大石橋,是中國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境內一座跨洨河的石拱橋,由隋朝匠師李春建造,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趙州橋始建於隋開皇十五年至隋大業元年(公元595年—605年)。
3.廣濟橋,即潮州廣濟橋,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俗稱湘子橋,又稱潮州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是潮汕地區著名文物旅遊勝地,中國四大古橋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被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4.洛陽橋(Luoyang Bridge),曾用名「萬安橋」,是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境內連接台商投資區和洛江區的一座橋梁,位於洛陽江水道之上,也是著名的跨海梁式大石橋,素有「海內第一橋」之譽,是古代「四大名橋」之一。
(1)湖南橋欄板簡單的圖片擴展閱讀:
盧溝橋在北京市中心西南方約15公里處的豐台區永定河上,因跨越盧溝河(今永定河)而得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盧溝橋下的永定河長年無水,但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後曾重新給水。橋東為宛平縣城,明朝崇禎十一年(1638年)建。
盧溝橋作為北京市現存最古的石造聯拱橋,也是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9.3米。盧溝橋有十座橋墩,共11個橋孔,橋身全部為石體結構,關鍵部位由銀錠鐵榫連接。橋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為分水尖。
1937年7月7日,在盧溝橋及橋東頭的宛平縣城發生「七七盧溝橋事變」,成為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在事變中,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司令部「命令前線官兵堅決抵抗,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橋面上加鋪柏油。此外還修繕了石欄、望柱(包括柱頭石獅)及碑亭。1961年盧溝橋及宛平縣城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⑵ 橋梁鋼護欄怎樣做好看
波形護欄的安裝方法如下:1. 波形護欄放樣①、立柱應根據設計圖紙進行放樣,並以橋梁、通道、涵洞、立交、平交等為控制點,進行測距定位,可利用調整段調節間距,並利用分配方法處理間距零頭數。②、為准確放樣和保證護欄的線形,隔段進行樁號復核和閉合。③、立柱放樣後,應調查每根立柱位置的地表狀態,如遇地下通訊管線、泄水等,或涵洞頂部埋置深度不足時,應調整某些立柱的位置,改變立柱固定方式。2. 波形護欄安裝①、根據設計圖紙進行立柱鑽孔,並檢查使之與道路線形相協調。②、如路肩基本情況允許,採用打入法設置立樁,施工時應精確定位,立柱打入土中應至設計深度,當打入過深時,不得只將立柱部拔出加以矯正,而須將其全部拔出,待基礎壓實後重新打入。③、立柱打入困難時,可採用鑽孔法或開挖法安裝立柱。採用鑽孔法安裝,立柱定位後應與路基相同的材料回填,並分層夯填密實;採用開挖法埋設立柱,回填土應採用良好的材料並分層夯實(每層厚不超過15cm),回填土的壓實度不應小於相鄰原狀土。④、設置於構造物中的護欄立柱,施工一般在結構物施工時已做好砼基礎。採用預留孔基礎時,應先清除孔內雜物,吸干孔內積水,將化好的瀝青在孔底塗一遍,然後放入立柱,控制好標高。即可在立柱周圍注砂。在灌砂時一定要保持立柱的正確位置和垂直度。把砂振實後,即可用瀝青封口,防止雨水漏入孔內。⑤、瀝青路面段的立柱施工時,柱坑從路基到面層下5cm採用與路基相同的材料回填並分層夯實,餘下部分採用與路面相同材料回填並夯實。⑥、立柱安裝就位後,其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形成平順的線形。⑦、漸變段的端部護欄施工時,應按設計規定的坐標嚴格控制其立柱位置,注意拋物線形。 ?3. 波形梁安裝①、波形梁安裝時,通過拼接螺栓相互拼接,並由連接螺栓固定於立柱或橫樑上。波形梁拼接方向是安裝的關鍵,施工時保證搭接方向應與行車方向一致。②、波形梁在安裝過程中應不斷進行調整,因此連接螺栓及拼接螺栓不宜過早擰緊,以便在安裝過程中利用波形梁的長圓孔及時進行調整,使其形成平順的線形,避免局部凹凸。③、安裝時波形梁頂面應與道路豎曲線相協調。並檢查護欄的線形,當確定線形比較直順和流暢時,方可最後擰緊螺栓。
⑶ 趙州橋蟠龍欄板浮雕的藝術價值
趙州橋不僅科學水平很高,而且造型藝術十分優美,它的弧形平拱和敞肩小拱的造型,巨身空靈,線條柔和,雄偉秀逸,穩重輕盈;遠眺猶如蒼龍飛架、初月出雲、又宛若長虹飲澗、玉環半沉在橋的主拱頂上雕有龍頭形龍門石一塊,八瓣蓮花的仰天石點綴於橋側。以造型逼真的石雕群像,運用浪漫手法,塑造出想像中的吸水獸,寄託人們期望大橋永不遭受水災、長存永安的願望。橋兩邊的欄板和望柱上,雕刻有各種蛟龍、獸面、竹節、花飾等。潘龍汪洋戲水,蒼龍意欲騰空,龍獸之狀,若騰若飛,石雕的刀法蒼勁古樸,藝術風格豪放而新穎,刻工精細,意境深遠。顯示了隋代渾厚、嚴整、矯健、俊逸的石雕風貌。宋代趙州刺史杜德源有詩贊曰:「駕石飛梁盡一虹,蒼龍驚蟄背磨空」。元代劉百熙有詩贊曰:「水從碧玉環中過.人在蒼龍背上行」。
趙州橋建築巧奪天工,所以自宋元以來,廣泛流傳著魯班修橋,上帝派天工神丁暗中相助,一夜成橋的神話故事,膾炙人口的戲劇《小放牛》,匠師李春喻為聖人,更增添了趙州橋的神奇色彩。
⑷ 中國十大名橋介紹
盧溝橋、廣濟橋、五亭橋、安平橋、趙州橋、風雨橋、鐵索橋、五音橋、玉帶橋、十字橋
1、盧溝橋位於北京廣安門西南10千米,建於1189年,是一座聯拱石橋,長約265米,有241根望柱,每個柱子上都雕著獅子。
⑸ 橋梁景觀欄桿用什麼材料好
橋梁景觀欄桿的材料要和橋梁的造型、周圍的環境相匹配,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不過常見的景觀欄桿材質有泰科石、金屬(不銹鋼、鋅鋼、鐵藝、鋁合金等)、石材、水泥等。其中泰科石的造型比較豐富,可以做成各種仿石欄桿、仿木欄桿,可設計性極強。各種材料的價格不一樣,當然各種材料也有優劣之分。泰孚發展橋梁欄桿可能是你需要的,具體還要看所在的地區、業主的喜好、工程預算等。有一點需要注意,在海邊或者是腐蝕性氣體中的欄桿,不建議使用金屬,因為在惡劣環境下,不銹鋼也會受到腐蝕的。
⑹ 趙州橋欄板上的圖案會是什麼的要介紹清楚!
(1)龍雕
趙州橋的雕飾主要集中在中間部分的欄板和望柱上,龍雕是其精華。中部 每側有5塊蛟龍欄板,6根蟠龍竹節望柱,內外均是龍的形象,每側有28條龍,兩側共計56條龍,如果再加上主拱券頂部兩側的各一個蚣蝮,總計58條龍,從而形成一個氣勢恢宏的群龍陣圖。上面的蛟龍奇獸或盤或踞,或飛或騰,跌宕多姿,引人入勝。在藝術表現手法上既有粗獷豪放的寫意,又有精緻細密的工筆;布局詳略得當,既有局部的變化又有整體的統一,形成蒼勁古樸、渾厚豪放的藝術風格。(2)饕餮
在大橋所雕的群龍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位於橋巔的饕餮。饕餮是傳說中一種貪吃的惡獸,在古書中說法不一,有雲「有首無身」者,有雲屬「龍種異稱」者,有雲是「龍生九子之一子」者……,總之此獸以「貪吃」、「凶險」為特徵。趙州橋上的饕餮占據大橋頂部最中間位置的整塊欄板,毛發分披,兩耳堅起,兩只大眼凶光畢露,欻欻開合,怒視前方。此惡獸形象與兩旁飄逸的蛟龍形成巨大的反差和鮮明的對比,使人望之生畏,不敢久留,不因橋上滯留多人而發生事故,達到「通濟利涉」的目的。此乃以惡獸示警,實現勸善目的。龍,是傳說中一種神奇靈物。據說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吞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中」,龍還可興雲作雨,神通廣大。在過去不論是封建皇權統治者,還是普通百姓,都對龍的形象倍加推崇。龍不僅是權威和吉祥的象徵,更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趙州橋以龍的形象作為雕塑的主體,寄寓了民眾希望大橋永世長存,通濟利涉的美好願望。
(3)蚣蝮
趙州橋主拱券頂部兩側,各有一個蚣蝮,頗似龍頭,故當地鄉人稱之為「老龍頭」。據載蚣蝮「屬龍種異稱……,性好水,故多嵌刻在橋涵。」又說是「龍生九子之一子」。蚣蝮性善好水,又稱吸水獸,會調節水量,使洨河水「少能載船,多不淹禾」,保佑一方平安,倍受百姓崇敬。以此靈異之物鎮於橋頂兩側,面向滔滔河水,寓示大橋會永避水害,長存永安。
(4)器物
在中國民俗中,喜用器物或諧音來表示寓意,這一作法在趙州橋隨處可見。橋兩側的斗子禾葉欄板,選取人們生活中常見的農作物禾葉和糧食容器斗子,寓意「五穀豐登」。竹節寶珠望柱,是把佛教「八寶圖」中的寶珠和平頭竹節集於一體,取其諧音「竹報平安」。元寶為我國古代寓示興旺發達富裕的東西,又是「八寶」之一,大橋以鐵質製成的對底雙元寶形扒鋦鑲嵌在每相鄰兩塊拱石之間,既加固了橋體,又美化了橋身。橋頂仰天石邊沿上排有等距離的八瓣蓮花帽石,蓮花是佛教的八吉祥物之一,寓意吉祥。
⑺ 花崗岩橋欄桿常用規格的尺寸都有哪些
橋欄板是山東金德石材的主打的策劃產品之一,我們對於橋欄板的加工質料精挑細選,然後議決精.確地加工,石材橋欄桿多少錢一米,石材雕刻加工成為完善的橋欄板.現在先讓我們各人來做一下簡略相識.開辟 開辟也有稱'開大荒',將史料粗坯鑿去多餘部門,石材橋欄桿規格尺寸,不停到初具大概表面的階段.進一步打出體與面干係根本形狀的進程叫做'開中荒'.一樣平常加工打到離石膏模型形體1厘米厚左右叫'開小荒'.三個進程偶然交替舉行,所利用的東西為大,中,橋欄板小鏨子.石材橋欄桿報價, 打細 打細是將'開小橋欄板荒'餘下的多餘部門鑿失,重點是刻畫形象和找准形體的起伏布局等玄妙變革.打細石對石雕像舉行藝術處理懲罰的緊張階段,利用的東西為齒鑿,平鑿,石挫等,必要耐心精雕細刻.打磨 打磨是在打細石雕的根本上,用研磨東西舉行打磨,拋光以表現石材的質感,石材橋欄桿,增長石雕作品的色澤,提高其藝術熏染力.打磨的東西和質料有拋光機,砂輪,砂紙,拋光膏等.這道工序是根據藝術結果必要舉行操作的,偶然通體打磨,偶然局部打磨. 石雕欄桿的主要功能就是起到一種防護作用,同時也會起到很好的一種分隔的作用,所以說現在在很多的場所中都會見到這種材質的石雕欄桿應用,那下面就讓我們從多個方面來了解一下它。首先,我們從石雕欄桿的安裝場所中看一看,它可以被安裝在很多的不同的應用中,比如說它可以安裝在一些橋的兩側,還有就是樓梯的兩側,還有就是走廊的兩側等等,這些地方都可以進行安裝,通過它的安裝表現出一種華美的外觀,也會讓建築物體現出一種大氣的外表。
⑻ 中國古橋有哪幾種類型
索橋、梁橋、拱橋
中國是橋的故鄉,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發展於隋,興盛於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橋、編織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連接著祖國的四面八方。中國古代橋梁的建築藝術,有不少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與才能。
(8)湖南橋欄板簡單的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四大古橋
1、福建泉州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位於福建省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橋全系花崗岩石砌築,初建時橋長360丈,寬1.5丈,武士造像分立兩旁。
造橋工程規模巨大,工藝技術高超,名震四海。建橋九百餘年以來,先後修復十七次。現橋長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 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隻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岩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碑,立於祠內,被譽為書法、記文、雕刻「三絕」。洛陽橋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河北趙州橋
趙州橋又叫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洨河上。趙縣古時曾稱作趙州,故名。趙州橋是隋朝石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雄偉的石拱橋。趙州橋只用單孔石拱跨越洨河,石拱的跨度為37.7米,連南北橋堍(橋兩頭靠近平地處),總共長50.82米。採取這樣巨型跨度,在當時是一個空前的創舉。
更為高超絕倫的是,在大石拱的兩肩上各砌兩個小石拱,從而改變了過去大拱圈上用沙石料填充的傳統建築型式,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個 「敞肩拱」的新式橋型。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科學發明。象趙州橋這樣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橋。在世界上相當長的時間里是獨一無二的。在歐洲,公元14世紀時,法國泰克河上才出現類似的敝肩形的賽雷橋,比趙州橋晚了700多年,而且早在1809年這座橋就毀壞了。隋代著名石匠李春的傑出貢獻在世界橋梁建築史上永放光輝。
3、北京盧溝橋
盧溝橋位於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聯拱石橋。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成於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元、明兩代曾經修繕,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建。橋全長212.2米,有11孔。各孔的凈跨徑和矢高均不相等,邊孔小、中孔逐漸增大。
全橋有十個墩,寬度為5.3米至7.25米不等。橋面兩側築有石欄,柱高1.40米,各柱頭上刻有石獅,或蹲、或伏,或大撫小,或小抱大,共有485頭。石柱間嵌石欄板,高85厘米,橋兩端各有華表、御碑亭、碑刻等,橋畔兩頭還各築有一座正方形的漢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盤龍紋飾雕刻得極為精細。
盧溝橋以其精美的石刻藝術享譽於世。盧溝橋久已聞名中外。義大利人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對這座橋有詳細的記載。1937年七七事變在此發生,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本土的開始,盧溝橋因此成為有歷史意義的紀念性建築物。
4、廣東潮州廣濟橋
廣濟橋又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安縣潮州鎮東,橫跨韓江。始建於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潮州知軍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橋墩,於寶慶二年(1226)完成。紹興元年(1194),知軍州事沈崇禹主持東橋墩,到開禧二年(1206)完成。全橋歷時57年建成,全長515米,分東西兩段18墩,中間一段寬約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橋,只用小船擺渡,當時稱濟州橋。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並增建五墩,稱廣濟橋。
正德年間,又增建一墩,總共24墩。橋墩用花崗石塊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聯成浮橋,能開能合,當大船、木排通過時,可以將浮橋中的浮船解開,讓船隻、木排通過。然後再將浮船歸回原處。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廣濟橋上有望樓,為中國橋梁史上所僅見。廣濟橋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橋,屬於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中國橋梁建築中的一份寶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