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解決孩子的厭學問題
當我們說一個孩子患了「厭學症」時,指的是他在一段重要時間里對學校懷有長期的害怕情緒,無法參與和適應學校的日常生活規律。這種看起來毫無道理的害怕會讓孩子們產生一系列逃避上學的行為。孩子不願意上學,以頭痛或生病為借口,如果強迫他們上學的話,他們就哭叫吵鬧,糾纏不休。從醫學上講,厭學症也可能出現一些生理症狀,如頭痛、惡心、昏昏欲睡、沒有胃口、心跳過速和頭暈等 。如果孩子不去上學而是呆在家裡,這些症狀就會消失。孩子厭學可能與學校有直接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弄清學校里有什麼困擾孩子的問題。如與同學、老師和周圍的人的社會關系不好,不能適應學校的要求,缺乏學習動力,上學年齡太小不夠成熟等。 除了學校的原因,厭學也與家庭有關,因此有必要追究一下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和家庭的文化觀念。父母有沒有急於求成,其教育的方式僵硬嚴格和缺乏靈活性,孩子是不是因為未能達到父母的期望值而感到害怕等。厭學還與某些具體的事件有關:如與父母分離,孩子的親人生病或死亡,家庭暴力等。通常孩子都害怕考試分數低,學校的懲罰和學業失敗。家長最好是向那些理解並善於處理厭學問題的專家咨詢,他們可以給孩子支持,並指導家庭和教師以特殊的方式處理問題。但是首先要做到的是幫助孩子消除厭學的生理因素和那些讓孩子害怕的事情,了解學校的教學方式,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弄清他們面臨的困難並加以幫助。 每個小孩都會在某個時候對上學多少有些抗拒。中小學生的種種心理病中,近來增加最顯著的就是害怕上學,不肯到學校去。 以下是孩子不肯上學的幾種常見原因和解決之道: 焦慮 孩子不喜歡上學,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一與家人分開就焦慮不安。這中情況最常發生於家庭氣氛緊張期間,或孩子就要去另一學校就讀的時候。 父母如果反應不當,可能令孩子焦慮加深。孩子如果是剛開始上學,家長須注意頭幾天上學前和孩子道別的方式。 家長必須多鼓勵子女,而且不要太注重學業成績。只要子女已盡了力,即使考試成績不好, 也不應苛責,父母要求不過高,子女便無須承受過大壓力,於是焦慮減少,念書也就不感到辛苦了。 寂寞 有些孩子不喜歡學校是因為沒有朋友。如果小孩總是自己一個人,或者假裝生病逃避課外活動,又或以送貴重禮物來討好別人,很可能就會在學校沒有朋友。 教孩子社交技巧可幫助孩子解決感覺寂寞的問題。應多為孩子創造與他人互動的機會,例如讓孩子幫助老師派發本子,或者全家去餐廳吃飯時讓孩子練習點菜。父母也要傳授孩子一些結交朋友的技巧。 受欺負 有些學生討厭學校是因為害怕同學。如果孩子過分沉默焦慮,在學校沒朋友,或突然自信心低落,那他可能在學校受人欺負了。 解決此問題最常見的方法是向老師報告,但這是不夠的。向老師報告並不不能保證不會再受人欺負。最要緊的是幫助孩子採取主動,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找到防止欺負的辦法。 學習困難 有些孩子不肯上學是源於生理問題。有些孩子不喜歡學校可能是因為患有學習障礙。他們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無論他們怎麼努力,進步都很有限,加上家長和老師不予體諒,久而久之,自然抗拒學習。 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常常精神沮喪,老是沒法完成學校作業,或者似乎總是不聽從老師的話。他們也許無法記住簡單的事情。 家長要主動和學校商量解決之道。 怕老師 如果孩子經常抱怨老師"太凶"、"不公平",該怎麼辦? 家長該去找老師說明孩子的個性,這通常可改善老師和孩子的關系。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教孩子自己面對困境,進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鼓勵孩子好學上進,培養孩子積極的生活態度。父母應找機會帶孩子到他們工作的地方去,讓他們知道父母工作的情況,體會父母辛苦工作的樣子。從而讓他們了解刻苦是生活中應有的歷程,只要肯努力,就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1.給予實際的期望 不要用野心來期望孩子將來做科學家和律師等。讓他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有 特殊的天分,都能走出自己的路。 2.相互分享 父母應多花時間關心子女,跟他們分享喜悅和憂慮。 3.以身作則,把應有的生活態度傳達給子女。 4.作好學習的准備 心理上的准備 在孩子將進幼稚園、小學和中學時,父母可帶他們到學校走一走,讓他們了解一下學習環境,認識老師和熟悉學習情況。 心智上的准備 教孩子從小把話講清楚、說完整、培養全面的思考;孩子觀念的成長,必須在名詞底下有具體的例子,這樣他們才能歸納出具體的屬性,從而發展出那個名詞的觀念;好奇也是心智上的一種准備,懂得懷疑,好奇地問問題,才能不斷創造新的東西,不斷進步。 培養孩子對事情感到好奇的原則 仔細聆聽孩子的發問,欣賞童心的情趣;避免直接給孩子答案,以免抑壓孩子的好奇、思考和繼續追問的天性。給機會讓孩子思考,並與孩子一起尋找答案;讓孩子從實踐中學習;隨時准備回應。 父母應隨時准備和孩子分享學習的經驗,將分享的氣氛和習慣帶動出來,這樣,家裡就有很多談話的題材和溝通的管道。 5.與老師合作 要懂得欣賞老師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貶抑老師,或與老師發生沖突,否則,孩子就會看不起老師,這會對孩子造成學習上 障礙。 父母應多和老師溝通 增進彼此得了解,尋找適合孩子學習的有效方法。 6.專注學習 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和時間閱讀;別干擾孩子閱讀;列下粗略的時間表,留意學習進度。有效的練習方法 父母應有步驟的講解;先示範,然後讓孩子做一次,不好的地方當場改正,再讓他獨立地做一次;密集式練習,但每次練習時間不要太長;有錯要及時正;注意預習和定時復習。
『貳』 小孩厭學怎麼辦
如何改正孩子厭學
方法/步驟
首先要適當降低對孩子的期望。
家長要知道「第一」只有一個,努力是人人可以做到的。應了解孩子學習的困難所在,幫助孩子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並為此而努力。此外,家長要多與孩子在學習方法、人生理想等方面進行溝通與探討
『叄』 如果孩子厭學,簡單的十句話告訴孩子,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其實一個生活上的一個對比是最容易讓孩子理解的,可以讓他看一看外面的職業,可以讓他以後到底想做什麼。
『肆』 孩子厭學的幾種常見原因
當我們說一個孩子患了「厭學症」時,指的是他在一段時間里對學校和學習懷有長期的負面情緒,無法參與和適應學校的日常生活規律,產生一系列逃避上學的行為。孩子不願意上學,以頭痛或生病為借口,如果強迫他們上學的話,他們就哭叫吵鬧,糾纏不休。從醫學上講,厭學症也可能出現一些生理症狀,如頭痛、惡心、昏昏欲睡、沒有胃口、心跳過速和頭暈等。如果孩子不去上學而是呆在家裡,這些症狀就會消失。孩子厭學可能與學校有直接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弄清學校里有什麼困擾孩子的問題。如與同學、老師和周圍的人的社會關系不好,不能適應學校的要求,缺乏學習動力,上學年齡太小不夠成熟等。 除了學校的原因,厭學也與家庭有關,因此有必要討論一下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和家庭的文化觀念。父母有沒有急於求成,其教育的方式僵硬嚴格和缺乏靈活性,孩子是不是因為未能達到父母的期望值而感到害怕等。厭學還與某些具體的事件有關:如與父母分離,孩子的親人生病或死亡,家庭暴力等。通常孩子都害怕考試分數低,學校的懲罰和學業失敗。家長最好是向那些理解並善於處理厭學問題的專家咨詢,他們可以給孩子支持,並指導家庭和教師以特殊的方式處理問題。但是首先要做到的是幫助孩子消除厭學的生理因素和那些讓孩子害怕的事情,了解學校的教學方式,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弄清他們面臨的困難並加以幫助。焦慮 孩子厭學,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一與家人分開就焦慮不安。這種情況最常發生於家庭氣氛緊張期間,或孩子就要去另一學校就讀的時候。父母如果反應不當,可能令孩子焦慮加深。孩子如果是剛開始上學,家長須注意頭幾天上學前和孩子道別的方式。家長必須多鼓勵子女,而且不要太注重學業成績。只要子女已盡了力,即使考試成績不好,也不應苛責,父母要求不過高,子女便無須承受過大壓力,於是焦慮減少,念書也就不感到辛苦了。人際困擾有些孩子不喜歡學校是因為沒有朋友。如果小孩總是自己一個人,或者假裝生病逃避課外活動,又或以送貴重禮物來找朋友,很可能就會在學校沒有朋友。父母要傳授孩子一些結交朋友的技巧,同時多為孩子創造與他人互動的機會。受欺負有些學生討厭學校是因為害怕同學。如果孩子過分沉默焦慮,喜歡一個人發呆,出現各種反常舉動,或突然自信心低落,那他可能在學校受人欺負了。解決此問題最常見的方法是向老師報告,但這是不夠的。向老師報告並不能保證不會再受人欺負。最要緊的是幫助孩子分析問題的根源,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找到防止欺負的辦法。學習困難有些孩子不肯上學是源於生理問題。有些孩子不喜歡學校可能是因為患有學習障礙。他們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無論他們怎麼努力,進步都很有限,加上家長和老師不予體諒,久而久之,自然抗拒學習。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常常精神沮喪,老是沒法完成學校作業,或者似乎總是不聽從老師的話。他們也許無法記住簡單的事情。 怕老師如果孩子經常抱怨老師"太凶"、"不公平",該怎麼辦?家長可以先了解具體情況,再去找老師溝通,說明孩子的個性,嘗試改善老師和孩子的關系。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教孩子自己面對困境,進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伍』 兒童厭學怎麼辦
讓小孩擺脫厭學的方法:要適當降低對孩子的期望、要輔導學生提高學習能力、要幫孩子樹立自信心、幫孩子建立一定人際關系。
1、要適當降低對孩子的期望
家長要知道「第一」只有一個,努力是人人可以做到的。應了解孩子學習的困難所在,幫助孩子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並為此而努力。此外,家長要多與孩子在學習方法、人生理想等方面進行溝通與探討。
2、要輔導學生提高學習能力
很多厭學的學生一般都是由於學習跟不上,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怪以及同學們的輕視,索性破罐子破摔,經常逃學,在外「鬼混」。因此,老師和家長要及時想辦法,輔導學生的學習,工作忙和有條件的可請家教。
3、要幫孩子樹立自信心
孩子都很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他也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所以幫孩子樹立自信心是幫助他們克服厭學心理的一個關鍵。家長要讓孩子樹立「別人能學會,我也能學會」的觀念,面對困難,只有不斷去克服才能走向成功,讓他們在心理上不懼怕學習。
比如可以為孩子選一門他最想學、最有把握學好的學科,多下工夫,首先突破,證明他具有學習能力,並讓他從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激發他學習的熱情。
4、幫孩子建立一定人際關系
學生人際關系差,也是學生厭學的一個原因。由於學生來自不同文化、經濟和涵養的家庭,他們的性格個性亦有很大差異,有些學生由於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際關系自然就差。
如果老師和同學再對他們冷漠,他們就會更感孤獨和不安,不良情緒,甚至厭世情緒就會產生,因此,對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孩子,家長要多加引導。
(5)簡單孩子厭學圖片擴展閱讀:
孩子厭學的原因
1、學生自身學習動機不強
學生自身對於學習沒有明確的目標,只是接受家長和老師「填鴨式」的灌輸,學習帶有盲目性,自然就缺乏學習的動力。
2、學習不見進步自我放棄
有的學生雖然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也願意付出努力。但無論怎麼用心,總是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很大原因是因為他們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而不自知。於是產生不管怎麼努力都不會有好成績的苦悶心理,進而自我放棄學習。
3、家庭教育方式不恰當
家長、老師給與學生過高的期望,使學生承受巨大的心理負擔。不滿足於學生的每次進步,只著眼於高目標,使孩子產生永遠無法達到家長期望的挫敗感,學習動力逐漸降低。
而有的父母自身生活態度消極,整天打麻將,吃喝玩樂,無所事事,無所追求,會影響到子女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最後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天鍾,進而導致厭學。
4、學校教育體制的影響
學校教育方式的呆板,教學內容枯燥,教師教學方法不科學,學校以追求升學率為主要目標。
『陸』 孩子厭學怎麼辦
孩子厭學叛逆,首先要分析原因,才可以有的放矢、對症治療。
是家長忙於工作,對孩子的內心缺乏正確的引導;還是對孩子過於重視滿足物質需要,太過驕縱所致。
當孩子厭學時,家長應注意以下四點:
1.不要將怒氣發泄到孩子身上
盲目地訓斥、打罵只能讓孩子變得越來越桀驁不馴,更加叛逆。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家長應該用平等和藹的態度教導孩子,尊重孩子,多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
2.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情感激勵法、自我發現法、討論辨析法、實踐操作法等都能使孩子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當學習不再枯燥無味,孩子自然會產生求知慾。
3.用欣賞的眼光看帶孩子
如果家長能在學習上鼓勵孩子,而不是打擊和排斥的話,孩子的自信就會提高,接受和認可能促進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
4.以良好的心態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
不要逼迫孩子學習,要毫無怨言地親自耐心地幫助他,千萬不能認為學習是老師一個人負責的事情,和家長無關。
『柒』 孩子一年級厭學怎麼辦
第一時間去弄清楚他為什麼厭學,從他喜歡的科目入手,幫助他喜歡的功課不斷提升。
『捌』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真的厭學
這個很簡單,他的學習很被動,作業不能夠正常的完成,然後一看書本就找各種各樣的理由逃避,這樣你很容易可以發現孩子有一定的厭學情緒。另外一個是孩子一到開學的時候,會看到有一大批孩子有開學恐懼症,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厭學直接表現。這種情況下,這個孩子通常都是有問題的,因為厭學到嚴重的時候就出現我們所謂的輕度心理疾病的狀態,叫做學習疲勞者。只要你一提學習這件事情他馬上有一些生理反映,包括頭疼、腰酸背疼、嘔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