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赴湯蹈火、東施效顰、江郎才盡、鶴立雞群的主人公是誰
分別是:嵇康、東施、江淹、嵇紹。
一、赴湯蹈火典故
嵇康,字叔夜,司馬氏專權後,嵇康不滿司馬氏的統治,隱居山陽,而山巨源後來在司馬氏朝廷中做了官,嵇康從此看不起他。山巨源由吏部侍郎升散騎常侍時,想請嵇康出來代理他原來的吏部侍郎官職,遭到了嵇康的堅決拒絕。
不久,山巨源收到了門人遞上的一封信。拆開一看,是嵇康給自己的一封絕交信。他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信中嵇康列舉老子、莊子、柳下惠、東方朔,孔子等先聖,說自己「志氣可托,不可奪也」。 接著又寫到自已傾慕尚子平、台孝威(後漢隱士),不涉經學,淡泊名利。
信中表示他蔑視虛偽的禮教,公然對抗朝廷的法制,以此表示如果司馬氏請他做官,他就會像野性難馴的糜鹿「狂顧頓纓,赴湯蹈火」。表達了堅決不在司馬氏政權中任職的決心。
由於嵇康時常發表一些譏刺朝政和世俗的言論,司馬氏統治集團對他十分忌恨。景元三年(262),曾經受到嵇康奚落的司隸校尉鍾會,以言論放盪、毀謗朝廷等罪名對嵇康橫加誣陷。嵇康被司馬昭下令逮捕入獄,不久便被殺害。
二、東施效顰典故
西施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時期越國人,她的一舉一動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體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邊洗完衣服准備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皺著眉頭。
雖然她的樣子非常難受不舒服,但是見到的村民們卻都在稱贊,說她這樣比平時更美麗。 同村有位名叫東施的女孩,因為她的長相並不好看,他看到村裡的人都誇贊西施用手扶住的樣子很美麗,於是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扶住胸口,在人們面前慢慢地走動,以為這樣就有人稱贊她。
她本來就長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動作,裝腔作勢的怪樣子,讓人更加厭惡。有人看到之後,趕緊關上大門;有些人則是急忙拉妻兒躲得遠遠的,他們比以前更加瞧不起東施了!
一、赴湯蹈火
釋義:赴滾燙的開水,踩踏在烈火上。比喻不避艱險,奮勇向前。意思是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氣,不留餘力地前進。
出處:晉·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湯蹈火。」
譯文:如果長大以後再加以束縛,那就一定會瘋狂地亂蹦亂跳,企圖掙脫羈絆它的繩索,即使赴湯蹈火也在所不顧。
二、東施效顰
釋義:比喻模仿別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醜。有時也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根底差,學別人的長處沒有學到家。
出處:《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譯文:從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皺著眉頭在鄰里間行走,鄰里的一個醜女人看見了認為皺著眉頭很美,回去後也在鄰里間捂著胸口皺著眉頭。鄰里的有錢人看見了,緊閉家門而不出;窮人看見了,帶著妻兒子女遠遠地跑開。
三、江郎才盡
釋義:南朝江淹年少時以文才著稱,晚年詩文無佳句,人們說他才盡了。後來用「江郎才盡」比喻才思枯竭。
出處:南北朝·鍾嶸《詩品》: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以授之。爾後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郎才盡』。」
譯文:對張淹說:「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很久了,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 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里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麼好的文章了。
四、鶴立雞群
釋義:形容一個人的儀表或本領出眾。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嵇紹)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譯文:有人對王戎說:「嵇紹氣宇軒昂如同野鶴立雞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