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一些人無私幫助貧困殘疾兒童的感人故事 要有圖片
小周,我是彭,看看我的!!
1
近兩年,我市涌現出一批熱心希望工程的愛心人士,劉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市希望工程辦公室的崔志魁主任回憶這位劉先生第一次來捐款的情景:「2004年4月15日,劉先生第一次出現在團市委希望工程辦公室,捐款2000元,提出想幫助貧困兒童上學讀書。他大概30多歲,穿著樸素,態度和藹,而且話不多,當我們要求留下他的姓名和地址等聯系方式時,他卻微笑著謝絕了,只留下劉先生這個稱呼。」
經過團市委的推薦,豐寧黃旗鎮中心小學的宋佳怡成了劉先生資助的第一個孩子。
自此之後,劉先生先後13次捐款:2004年捐款23000元,2005年捐款24000元,2006年捐款9000元,共資助大學生9名,高中生3名,初中生4名,小學生16名。
「每次劉先生都是來去匆匆,不願意多透露自己的信息,團市委多次想通過媒體報道他的感人事跡,也曾被他婉言謝絕。劉先生是目前個人捐款最多的一位,而且他做善事不留名的精神非常讓我們感動。」崔主任告訴記者。
承德縣的徐晶晶、徐碩姐弟倆是劉先生資助最多的貧困孩子。2年裡,劉先生先後資助姐弟倆上學費用18000元。2003年,姐弟倆的父親因車禍離開人世,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母親在飯店打工,每個月四五百元的收入對維持正常的生活來說已經是捉襟見肘,再供兩個孩子上學更是難上加難。「要不是劉先生資助我們,我們姐弟倆早就輟學在家了。」徐晶晶對劉先生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因為沒有劉先生的聯系方式,2004年8月份的時候,徐晶晶曾經給劉先生寫過一封信,通過團市委轉交給劉先生,對他的資助表示感謝,並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但劉先生並沒有回信,也拒絕了徐晶晶的見面要求。目前,徐晶晶已經從白求恩醫學院畢業,正在尋找工作。「我希望我在找到工作以後,通過另外一種形式或者方法當面感謝劉先生。」
2
叢飛,原名張崇,1969年10月生於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庄台鎮。初二輟學,後進入某銀行擔任出納,帶薪考入沈陽音樂學院,1992年畢業後到廣州闖盪,兩年後來到深圳。1994年8月應邀參加重慶舉行的一次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義演,開始長達11年的慈善資助。截至目前,已經資助貴州、湖南、四川等貧困山區178名貧困兒童。先後被授予「中國百名優秀青年志願者」「深圳市愛心市民」、「深圳市愛心大使」等稱號。2005年4月被診斷為胃癌,進入深圳市人民醫院治療。5月27日在病床上加入中國共產黨。
本報記者 周勇 深圳報道
陽光從窗外斜射進來,照在病房內的白牆上,留下斑駁的樹影。一位穿綠色條格病服的人靜靜地坐在床上,靜靜地看著書。
這是深圳市人民醫院腫瘤科的一間病房,兩個月前他被診斷為胃癌。
在動手術的時候,醫生發現他胃部的腫瘤已經與胰腺粘連。「胃癌已經擴散……」緊急會診後,醫生們決定將傷口立即縫合。
剛剛做完第三個化療療程,他的頭發掉光了,疾病已經壓迫到他的聲帶,他的嗓子嘶啞,疼痛。
他曾是深圳一位小有名氣的演員。而現在,他的名字在更大范圍內傳播———按媒體報道,自1994年起,他開始資助貧困山區的貧困孩子,受他資助的孩子達到178人,累計捐助款300萬元。
現在,他受到了深圳市民的敬仰,由於資助孩子散光了家財,人們紛紛為他捐款,醫院也決定免收治療費。
手機響了,是最讓他無奈的催款電話,「你不是說好要將我的孩子供到大學畢業嗎?他現在還在讀初中,你就不肯出錢了?你這不是坑人嗎?」
「我病了好幾個月都沒有演出,所以暫時沒法付款。」「什麼時候病能治好?」
對這個問題,病人也答不上來,因為自從住進醫院,大夫就沒有和他談過出院的事情。
「我將自己送上了天梯,上去後卻下不來,真是無力再往上走但也沒有下梯之路。」他這樣評價自己的助學之舉。
愛唱歌的「大崇」
叢飛,1969年10月出生在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庄台鎮,11年前,他從沈陽音樂學院畢業後來到南方闖盪,11年後,躺在深圳的病床上的他最希望能回東北農村。
現在,村裡的鄉親們還記得當年那位愛唱歌的「大崇」(叢飛昵稱)。「有時我回家,就看見我們家的土炕上坐滿了人,大崇拿著掃帚疙瘩當麥克風唱歌呢,」叢飛的母親李彩鳳回憶說:「叢飛從小就喜歡唱,但他和愛唱東北二人轉的父親不一樣,他學電視連續劇的插曲。《霍元甲》、《上海灘》他聽一兩遍就能記住,大家都說他唱得好。「
對於叢飛的這項愛好,老倆口並沒有太在意,「我們希望他能搞點別的,找個正式工作。」幾經周折,叢飛當上了銀行的一名出納,並且點鈔點得「特溜」。
但叢飛的興趣還是在唱歌上,後來他考上了沈陽音樂學院。
現在兒子散盡家財資助貧困兒童,母親雖有些嗔怪但也接受了。多年前,她自己就收養了一名孤兒———大叢飛兩歲的姐姐。「其實他爸也這樣,老把乞丐往家裡領,」
李彩鳳說,有時她一回家就看見滿院子晾著臟乎乎的墊子、衣服,一進屋,「媽呀,全是乞丐。」
叢飛從小就開始和時不時來「拜訪」的乞丐打交道,「這孩子和一個山東的乞丐關系特別好。」李彩鳳說,丈夫不僅一次次把乞丐領回家,還讓兒子給他們端茶倒水,乞丐們逢年過節就來家裡拜年,「大崇就把手頭的餃子、點心主動給人。」
橋洞里走出的歌手
1994年,叢飛從沈陽音樂學院畢業後來到了廣州。
他曾向朋友描述那段經歷,「睡在橋洞里,吃人家剩下的盒飯」,這讓李彩鳳非常心疼,「我是後來才聽他說起的,叢飛剛來廣州的前半年都沒有和家裡聯系。
我想孩子,怕出了什麼事情。「李彩鳳說她當時常常拿著掃帚一邊掃地一邊就出起神來。
據叢飛的一位左姓朋友講,1996年,叢飛在廣州時,有個人發現叢飛有演藝才能,就帶著叢飛搞演出賺錢。當年在深圳的一次大型演出中,他們賺了不少錢,但那人拿著錢溜了。叢飛當時身無分文,生活重新陷入困頓。這位朋友說,叢飛曾從深圳寶安機場徒步走回市區,這段距離坐車也需要一個小時左右。「但叢飛說他一點都不恨那個人,」因為他認為那個人給了他第一次演出的機會。
而據叢飛的朋友李雄兄弟稱,叢飛到深圳後不久,就認識了他倆。「當時他很黑也很瘦,顴骨高高的。」形象不是很好,但這個年輕人卓越的表演能力與歌唱天賦,讓他倆很驚訝,當即決定和他聯合搞演出。李雄說,在一次大劇院搞的沙龍上,他們幫叢飛開了個人專場。「他唱得非常好,」此後,叢飛開始出入各種歌廳進行表演。從最初演唱一首歌掙80元,到漸漸漲到幾百元。當時叢飛已經開始模仿名人的舉止神態,常逗得觀眾笑個不停,現場氣氛好,叢飛的節目常被放到下半場壓軸。
李雄說,漸漸地,有人開始注意叢飛,並邀請他去表演。久而久之就有名氣了。
滾雪球似的捐助
有了名氣的叢飛經常有演出機會,但朋友們發現,本來不該缺錢的叢飛卻總是顯得囊中羞澀。「後來才知道,他把錢都捐給山區的孩子了。」叢飛的一位朋友說。
叢飛資助貧困兒童的義舉具體開始於哪一年,已經很難考證,各種版本的說法都有,因為叢飛病情的關系,也無法向他本人求證,但比較公認的是1994年,叢飛在重慶參加的一場為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的慈善義演改變了他的人生。
那次演出中,觀眾席上坐的是幾百名因家貧輟學的孩子,叢飛當時毫不猶豫地把身上所有的2400元現金放進了捐款箱。主持人告訴叢飛:「你捐出的這筆錢,可以使20個孩子完成兩年的學業!」
叢飛當時感覺到這是很有價值的事情。從此以後,他就開始不斷地資助貧困山區的失學兒童,先後二十多次赴貴州、湖南、四川等貧困山區舉行慈善義演,為當地失學兒童籌集學費。
李雄說,叢飛也曾經詢問過他們,該不該資助那麼多孩子。「我們說這是好事,一定要堅持,」並勸叢飛盡量收養少數民族的孩子,「集齊56個民族的孩子最好。」
據官方消息稱,現在叢飛資助的孩子總數達到178人,除了漢族外,還包括彝族、布依族、苗族、白族、羌族等少數民族的孩子。
叢飛曾這樣解釋他捐助的動機:「在山區時,我被他們的貧寒所震撼,看到他們穿不上衣,吃不上飯,我心裡就難受,而當我聽到這些孩子有書可讀時我就高興。」他說,他最主要的願望是讓孩子有書讀,讓社會少幾個文盲,少幾個法盲。正因為他愛上了這些質朴、憨厚、勤勞的山民,他的捐獻才像雪球一樣越來越大。
「其實他就是在滾雪球,不知不覺中雪球就越來越大,然後就慢慢開始覺得累了,覺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妻子邢丹說,「事實上,只要去貴州貧困山區看過的人,都會被那裡的貧困程度所震撼,我也是在跟他去了一次後才理解他的所作所為的,每個人都會被那裡的慘境震撼,都會伸出援手。叢飛沒有什麼特別的,所不同的是,他每年都會去那邊,每年都會有義演,每年都會看到新的失學兒童,所以每年都會被新的資助對象所打動。」
17萬元外債
2004年,叢飛在貴州畢節地區織金縣認養了32名孤兒和貧困學生,資助的孩子總數達到178人。
貴州省織金縣官寨鄉副鄉長徐習文是叢飛在貴州捐資助學的承辦人,徐習文說:「叢飛對貧困山區人民的那顆赤子之心,常常感動得我們熱淚盈眶。來貴州扶貧助弱的單位和個人也不少,但沒有誰能像他這樣達到了完全忘我的境界。他6次來織金縣和安順市為貧困生送學費,走時不但捐光了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的錢物,還要向隨行的朋友借錢捐,有幾次甚至連身上穿的衣服都脫下來捐了,大冬天只穿著一件短袖內衣返回了深圳。」
「本來以叢飛的實力資助那麼多孩子,其實沒有太大的問題。」叢飛的朋友李雄說。在一些城市的商業演出中,叢飛已經小有名氣,每場演出的出場費能夠達到一萬到兩萬元,多的時候一個月的收入可以到十幾萬元,資助孩子們的學費,對健康的叢飛來說,完全可以承擔。但2003年非典後,叢飛的演出機會銳減,收入也就越來越少,給孩子交學費時資金也緊張起來。
按《深圳特區報》的報道,當時為了及時給一百多個孩子交上學費,叢飛從親朋好友處先後借了10萬元,在開學前如期給孩子們送去。
李雄說:「有次他向我們借了1000元錢,還死活要用錄像機來抵押,到現在這個錄像機還在我家裡。」
從2004年春天開始,叢飛的胃部經常劇烈疼痛,還時常吐血、便血,叢飛的母親李彩鳳說,當時家裡人和朋友們都勸他住院治療。可叢飛拒絕了,只在門診開了些口服葯維持。2004年7月,叢飛如約來到貴州,給孩子們送去了下學期的學費。只是,這筆學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再次從朋友們手中借來的。當時,叢飛已經背負上了17萬元的債務。
李彩鳳說,叢飛當時還安慰她說:「只要我多聯系一些商業演出,還這十幾萬元錢不難。」但沒想到的是,叢飛的胃痛日漸嚴重,嗓音也漸漸不如往昔,他再也無力靠演唱為孩子們掙得學費了,欠下的債務無法還上,成了壓在他心頭的沉重負擔。
「為什麼沒有能力了還要堅持資助孩子呢?」家人朋友對此都不能理解:「助人為樂也要量力而行,哪能借錢捐助別人?」叢飛這樣向他們解釋說:「我曾向孩子們承諾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供他們到畢業,怎麼能說話不算數呢?」
人們眼中的叢飛
在捐助山區貧困孩子的同時,叢飛還是深圳市義工聯合會的五星級義工,義工編號2478.楊華女士是叢飛進入義工聯的引路人。1996年底,楊華在深圳團市委舉行的一個「幫困助樂」基金義演中認識了叢飛,楊華感覺到叢飛是個敬業、熱情、具有深厚社會責任感的年輕人,因此在1997年初她就請叢飛加入義工聯,並由他著手招募人員創建一個義工聯自己的藝術團,由叢飛擔任這個藝術團團長。叢飛馬上就答應了,然後就開始組織人員培訓,經過半年多將這個業余的藝術團創建起來。義工聯藝術團在深圳的表演反響非常強烈,每年要演十多次大型演出。很多觀眾都是沖著叢飛的名頭去的,而去了之後又都被他的魅力所折服。
「在這些觀者眼中,叢飛是一個開朗、敬業、從不耍大牌,對觀眾很親切的表演者。」楊華說。
現在深圳某網路公司任職的封女士也是義工聯的成員,她與叢飛是在蓮花北殘疾人康復站中的義演活動中結識的,康復站在每年的春節、元宵、中秋等重大節日舉辦的活動,叢飛總是會過來參加,從來沒有缺席過。他善於模仿名人,神態真實傳神,讓人驚嘆,極受康復站的殘疾人喜歡。在封女士眼中,叢飛是一個給身邊的人帶來太多快樂的人。
對於叢飛長期資助貧困孩子的行為,封女士認為,叢飛並沒有圖什麼。他將這種行為看成是自己的一種責任,雖然他僅僅只是個普通的外來打工者,但資助孩子們時間久了,慢慢也就成了一種習慣。
「他這個人太認真,有時也絮叨。幾個兄弟一起吃飯,他總是叨叨這頓飯能換多少貧困兒童的學費,我們都笑他。」叢飛的朋友左先生說。
叢飛一開始並沒有告訴大家自己資助了貧困山區的孩子,「我們也是後來才知道的。」左先生說,叢飛做事不愛張揚,所以當很多人對他的行為表示懷疑時,他也懶得解釋,只是笑笑。
據《深圳特區報》報道,1998年3月10日至16日,叢飛為了資助深圳的貧困孩子讀書,連續舉辦了7場「幫困助弱叢飛義演晚會」,將50多萬元的門票收入全部捐獻給了深圳市青少年事業發展基金會;1998年8月19日,正在外地參加商業演出的叢飛接到深圳有關方面打來的電話,問他能否參加次日舉辦的「情系災區抗洪救災」大型義演,叢飛立即推掉了多場商業演出,自掏腰包買機票返回深圳,還把自己在湖南演出所掙的2萬元全部捐獻了出來。
叢飛住院後,來看望他的人有很多是素不相識的市民。一位張姓市民說:「我以為宣傳報道太誇張,跑過來一看才發現原來是真的,他真了不起,是真正有愛心的人。」
「這和他小時候帶我回家吃一碗餃子,分一塊大餅的行為,其實一樣,並沒有什麼大區別,」在叢飛小時候的同學趙先生眼裡,叢飛資助貧困兒童讀書的行為並非不可理解。「他也只是一個普通人,除了比其他人多些愛心,並沒有什麼特別的。」
家事
叢飛的家在深圳羅湖區翠竹路東的新港鴻花園,一套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
房間內半面牆的書櫃擺滿了獎狀與照片,CD架上擺放著一些古典音樂與民族歌曲,「雖然小點,簡單點,但還是很溫馨的。」妻子邢丹說。
這位24歲的漂亮空姐現在理解了叢飛所做的一切,她認為叢飛是位有責任感的男人,並成為他的第二任妻子。
叢飛的第一任妻子是個緬甸人,在兩年前與他離了婚,留給他當時年僅二歲的女兒睿睿。
實際上,結婚之初的邢丹對叢飛的做法有時難免也不理解,會發些牢騷。2004年夏,叢飛帶著她去貴州黔南貧困山區為所資助的孩子送衣物和學費。「那些孩子家裡的貧困程度讓我震驚,他們一年四季吃不起肉,玉米面還要摻上秸稈吃。許多人家五六口人冬天只有一床棉被。當看到那些可愛的孩子們摟著叢飛的脖子一個勁地喊著爸爸,孩子的家長拉著叢飛的手默默流淚,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叢飛的付出。」
邢丹此後辭去了空姐的工作,照顧著年幼的女兒睿睿,當起了全職的家庭主婦。
邢丹說她現在心態很好。「他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吧,開心就好,至於錢財這東西,反正家境也沒到吃不上飯,資助就資助好了,自己嘛夠用就可以了。」
對社會上人們對丈夫的種種評價,邢丹說:「他超出自己能力的資助,在旁人看來十分誇張,在我看來,卻很自然,他性格就是這樣,看不得旁人受苦,又經不起別人的哀求,別說這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就是普通朋友,只要軟語相求,開口要他幫忙,不管是錢是事,他都會當回事情去解決,不太懂得拒絕別人,是他的優點,但也是他的弱點吧。」
邢丹說,叢飛愛看電影,他們每個月都要去看好萊塢大片的首場,幾乎場場不落,但如今他因為生病已經很久沒有進電影院了。
在住院後,叢飛曾向好友留下了三方面內容的遺囑:「邢丹嫁給我,一直跟我過著十分清貧的日子,還陪著我跋山涉水去貧困山區捐資助學,她為我吃的苦頭太多了。如今她懷有4個多月的身孕,以後她一個人可怎麼扶養這個孩子?請大家一起做通她的工作,拿掉這個孩子,以利於她以後的生活;我奔波多年,沒有給家人留下任何積蓄,很對不起父母家人。我死後,讓我的父母帶著睿睿回遼寧鄉下,那裡的生活水平低,容易過活;我資助的一百多個孩子,有很多還是小學生,如果他們不能繼續讀書,等待他們的將是無望的未來,你們一定要多想想辦法,讓他們繼續讀書啊……」
《深圳特區報》記錄了邢丹對叢飛遺囑的反應:邢丹情緒激動得不能自製:「在這個世界上,他除了這個孩子,已經一無所有了,我怎麼可以為了自己而將這個孩子打掉呢?無論如何,我都要把他生下來……」
願你幸福
在病床上的叢飛每天仍能收到各地兒女們寄來的信,看信讀信是他最大的樂趣和享受。
「爸,我要告訴您一件事,我從小就沒有見過大海,我很想去看大海,等您病好了,等我大學畢業,我要和您一起去看海。爸請您放心,我會努力學習的,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是貴州省織金縣羅燕艷信中的話。
她正在織金縣一中讀高二。
「叢飛的資助讓我懂得了上帝在最起初並不薄待任何人,他總是給人相同質量守恆的人生,關鍵在於你的需要,你要多一點世俗的幸福,那麼精神的愉悅就會酌情遞減,反之亦然。」湖南省漢壽縣《滄浪》主編胡詩詞這樣評價叢飛。患有小兒麻痹症的胡詩詞累計接受叢飛捐助達到八萬四千元,使他實現了上大學、當作家的夢想。他得知叢飛患癌症住院治療,專程從漢壽縣前來探望。
病榻上,叢飛仍然惦念著貧困山區的那一百多個孩子,惦念著他們這學期的學費還沒有交上。5月17日,他把大家捐給他治病的錢留下3個療程的化療費用後,拿出2萬元錢捎往貴州織金縣貧困山區。他吃力地給貴州的「兒女們」錄下了一段話:「孩子們:爸爸不能親自來看你們了,但爸爸很想念你們,希望你們能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5月15日,叢飛手術後第二天,他向前來看望的有關領導交了一份寫於一年前的入黨申請書:「我是一個自由歌手,沒有單位,寫好的入黨申請書一直沒交,現在,我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請您把它交給黨組織,希望我在有生之年能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5月27日上午,叢飛終於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
6月15日,叢飛在病榻上開了個家庭會,向父母家人提出了兩點願望:身後捐獻眼角膜、有用器官造福他人,並將遺體捐獻給醫院做醫學研究;拒絕接受深圳市住宅局送他居住的一套四房兩廳住宅,家人何時何地都只能向社會奉獻而不能向社會伸手。
「只要你快樂,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圓上了好夢,我就不辛苦。只要你開心,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回頭一笑,我就很知足。」叢飛輕輕哼起他自己作詞的《願你幸福》這首歌,臉上充滿笑意。
② 舊衣服捨不得扔,大家都怎麼處理的
有些人吧,就屬於那種購物狂,每次去逛商場都要剁手,買買買,現實情況是,回來穿幾天就扔到一邊,或者是回來試試,就覺得根本就不合適自己,當初為什麼要買呢?但是下次去逛商場,仍然會自覺的買買買,並且繼續回來後悔,於是這個時候衣櫥里就開始堆積如山了,那就開始犯愁了好多衣服啊,怎麼辦呢?
如果還帶著吊牌的衣服應該是屬於比較受歡迎的。可以去跳蚤市場去擺攤的。不但可以賺到錢,而且還能淘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一舉兩得。
但是我也知道有些地方可能並沒有這種市場,就比如我們這里。
那麼這個時候你可以下載一個軟體,叫做閑魚,這是一個二手貨品交易的APP,衣服化妝品家電都可以交易的,但是虛擬物品的交易還是有風險的。
我並不是在這里打廣告,只是告訴人們這個途徑。
以上就是這幾個方法了,如果有用的話可以給我點贊一下嗎?
③ 「冰花男孩」成網紅,是這個時代的幸運兒嗎
「冰花」男孩無疑這個事件的幸運兒,通過一張照片,他就紅透了整個網路,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紛紛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幸運之神降臨到了他的身上!
如果我們還生活在過去那個信息閉塞的年代,也許冰花男孩的這張照片永遠也發不出來,社會上的愛心人士也沒有機會去關心他,去幫助和滿足他的願望。
正是有了網路,信息不再被封閉,能夠公平地到達我們每一個人的手裡,我們才擁有了更多的機會去改變自己。
所以,冰花男孩是這個社會的幸運兒,我們每一個努力的人也會是這個社會的幸運兒。
正如知名媒體人咪蒙寫的那本書《我喜歡這個功利的社會》,對的,這是一個功利的社會,但它是一個不會輕視每一個努力人的社會,它一定會肯定那些付出過努力的人。
④ 難忘的大涼山徒步公益行
這件事情發生在上周周三的早上。
一
「萱萱,我給你分享件事。你肯定想不到我給你報了—個去大涼山四天的夏令營,也可以相當於做公益,我猜你肯定喜歡。」
我扁了扁嘴,雖然我這樣做了,但是說實話,我內心確實挺喜歡。
接著我媽媽又開始說了「去之前你要准備一些書或者衣物捐給大涼山裡的孩子們,你不知道他們有多窮吧?」
媽媽說著就給我看了看他手機里存著的大涼山孩子們的照片。
圖片里的孩子們確實挺窮的,衣服很臟,臉感覺都沒有洗過。但他們燦爛的笑容依舊掛在臉上。最前面穿紅衣裳的小男孩,是裡面笑的最燦爛的。
雖然我不想捐掉我自己的書,但是看著他們樣子,還是挺想讓他們走出大山的,所以我還是接受捐書這件事情。
這一捐就是一個大行李箱,再加上其他熱心阿姨們托我給大山裡的孩子捐的書和衣物,那肯定就是一個大的行李箱了。
「給山區里的孩子准備好了給他們的東西,也得給自己准備准備了」。我心裡暗暗想著「那我的東西該准備些什麼呢?」
就在我思考的時候,一陣聲音傳到我耳邊,「快點過來,萱萱,快點,我給你看看你要准備的東西,紅薯老師發在群里啦。-------紅薯老師是一個我媽媽認識的老師。」
於是我緊張又興奮的跑了過去,蹲在媽媽身旁,看著手機里老師發過來的信息:要帶的東西有,徒步鞋、背包、登山杖、帽子、零食、衣褲、紙巾、口罩、酒精片、一次性手套、垃圾袋、水、雨衣、雨傘、指南針、哨子、電筒、電話手錶、充電器、小夜燈、應急包、餐具、洗漱用品……
我把這些文字念了幾遍,最後一一寫到了我的記事本子上,加了些自己想帶的東西。
為了記這些東西,我可花了一下午的時間。我和爸爸商量了一會兒——明天帶我去超市買我需要的東西。
二
第二天早上。我6點就爬了起來,讀了小古文並把視頻上傳。緊接著就去叫醒了我「粑粑」。
可惜,你猜我爸爸怎麼回答?
「大清早的喊什麼喊,沒看見我在睡覺嗎?下午再去。」
唉~我原本興高采烈的那顆心,立刻被潑了一盆冷水。
起床後我也沒心思再睡下去了。於是我換好衣服,洗漱好又回到房間,像一隻小蝸牛一樣,慢慢的開了燈,慢慢的坐到了凳子上,慢慢的打開了作業本,慢慢的……
「看來這一時半會兒是沒辦法去了,只能等到下午了」我心裡想著想著,抬起了兩只手,雙手合十,一次又一次的祈禱著:快點到下午吧!
三
「耶耶耶!終於能去了。」
終於到了下午,我吃了飯,立刻拿上一支筆,一個本子,拉著爸爸來到了超市。
進了超市的大門,超市裡琳琅滿目,綠的,紅的,黃的……各種各樣的東西,讓人看的眼花繚亂。可是一想到我不是來玩的,我是來買東西的,立刻就收回了那顆晃動的心,開始選東西了。
買好東西後,我和爸爸手裡都拎著袋子,回到了家。我把買來的東西都一一清點,在把所有的東西都裝進我的登山包里。
裝好的背包漲裹裹的,我一背上背包,幻想著爬山時帥氣的身影,我又開始激動起來。
現在什麼東西都裝好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期待大涼山之行!
四
今天是我最興奮,最開心,也是最緊張的一天。-------因為我要去登山了。
早上6點爸爸就把我叫了起來。起來後,我立刻穿上衣服,鞋子,拿起登山包,像風似的,甚至比風還快的跑了出去。
因為爸爸6點把我叫起來的原因,我還有點兒昏昏欲睡,所以在車上睡了會兒。
「懶豬!到啦,還睡,你就不怕遲到!」
這一聲叫聲,立刻把還在睡覺的我立刻叫了起來。雖然我已經醒了,但還是慢悠悠的拿起書包,走出了車。
我在外面等了會兒,一輛棕褐色的大巴車緩緩的映入我的眼前。
從車上走下來了一位穿著暗綠色防曬衣,棕色褲子,褐色鞋子的老師。短頭發,頭上還扎著一個小辮兒。 接著她向我招了招手,意思讓我過去。我看到她防曬衣上的標簽,上面寫著「紅淑老師」幾個大字,立刻就明白了,原來她就是我媽媽說的那位「紅薯」老師啊。
五
收拾好了行李,我們登上了大巴車。
大巴車里有很多人,有的在看手機,有的在打瞌睡,有的在吃東西……大家都很熱情。
紅薯老師帶著我走到了最後一排的長凳上。
「前面沒有位置了,你就坐在那裡吧。」說著紅薯老師伸出她的食指指了指那個座位。
「嗯,好的,謝謝。」我用著興奮的語調說著,一邊把書包放在前面,一邊坐在紅薯老師指的那個位置上。
可紅薯老師還沒走,她一邊叫醒了我前面坐的兩個小女孩和旁邊坐的小女孩,一邊對我說到「萱萱,這個是樂樂,這個是月月,你旁邊坐的那個是豌豆。你可以和她們交朋友。」說完接著向他們介紹起了我來。
就這樣通過紅薯老師的介紹,我認識了樂樂,月月和豌豆。
六
接下的時間我不是在和她們聊天,就是望著窗外看風景。
這一天我們都要在車上度過。
我們的老師裡面有一個叫露露老師,也可以叫她「小姨」;還有一個男老師,你可以叫他蘋果老師,也可以叫他apple老師。
我們大家望著遠外,不時會有人感慨到「好美呀!」有的時候外面有羊路過,我們就會叫到: 「呀!是小羊。瞧,它多麼可愛呀!」 不時還有人趕著一群牛路過我們車邊,這時我們就會叫到 「哇!還有黑的牛耶,你看它的花紋多麼好看呀!」 看到馬、豬等等我們就更興奮了,可還有一個問題,「它們怎麼都是黑的?」 「哈哈哈,肯定是因為被曬黑了。」
這時老師小聲的低估了一句沒見過世面的孩子,這都快要把我笑死啦。
就這樣,我們在大巴車上說說笑笑,看著風景,路過了這完美的一天。
七
美姑縣的人民們非常熱情,給我們安排了他們那兒最好的住宿。
我們向他們道別後,來到了他們給我們安排的一間小屋裡。走進去,樓上有幾個房間,紅薯老師讓我們兩個人和一個老師睡一間房。經過一番熱烈的商量後,最終的結果是我和樂樂還有紅薯老師一間房間,月月豌豆小姨一間房間。那些男生潘潘和夏雨一個間房,而子梓和吳老師一間房間啦。
雖然美顧縣人民的被子還是有股味兒,但是我們毫不建議的睡了上去,「好暖和呀!」因為大涼山比較冷的原因,他們的被子都比較厚,所以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啦!
他們那兒的廁所還是比較舊的,可是一想到這是在大山裡面最好的房子了,我們也沒有怎麼想了。
八
第一天過去了,到了第二天。這也是讓我們經歷了艱苦磨煉的一天。
今天早上老師把我們叫醒後,我們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自己的東西背上背包,拿上登山棍,准備前往我們集合的學校。
這個學校就在我們那間小房子的下面,牆面都是乳白色。有著特別寬大的場地,夠這些小孩子玩耍。學校里有兩間教室。一間裡面有凳子,確實像一間教室,還有一間是放東西的,也可以做一些其它事情。只要你站在山頭從下看總能看到,綠樹叢蔭的樹木中透著一間白色的學校,這里也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集合後,蘋果老師站在上面。告訴我們一天的行程以及登山棍怎麼用,並強調注意安全事項。
現在先不告訴你蘋果老師告訴了我們一些什麼,看到後面你們自然就知道啦。
聽完了蘋果老師說的話,跟當地村民告別後,懷著興致勃勃的心情准備出發了。
九
就這樣,我們踏上了徒步的旅程。
我們走在山間的小路上,小路兩旁有著很多花,白的,黃的,藍的,橙的……應有盡有。 它們有著一番獨特的氣勢,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
走在小路上,我們大家說說笑笑,看著風景,我想到一首詩:天空的照耀下,暗綠的大山中,我們的笑聲上……
啦啦啦……一路歡聲笑語。可沒走多久,我們就笑不出來了。
太陽火辣辣的曬著我們快走不動啦,我的水都要喝光了,於是我只能借樂樂的水喝了。
有些同學都已經開始不想走了,就在嘴裡也全都是抱怨的話,老師們開始鼓勵大家不要放棄,我原本也是在抱怨的,可是聽到老師的鼓勵後,我也在內心不斷地鼓勵自己。
就這樣走啊走,原本還在平靜的路上,可是這樣走著沒過多久就來到一座高山下。天啊,這哪是路呀,根本就沒有路!老師告訴我們,這就是當地孩子們的上學之路,我們真的是難以想像,這么筆直的坡,當地的孩子們每天都要來回爬兩次,全是自己獨自走,沒有爸爸媽媽的接送!而我們每天上下學全由父母接送,對比起來,我們太幸福了吧!想到這里,我們能量滿滿,相互幫助,一個拉一個,大家互相鼓勵著,不斷前行。
我原本以為的徒步還只是走到路上一直走一直,直到把這個山路走完,沒想到這兒的徒步居然直接是在一個大山上爬呀,而且真的是個90度的斜阧坡,一不注意就要摔下去,簡直是把我嚇得要死!
在我們大家互相的鼓勵下,終於爬上了大山,山上的風輕輕的吹著,我們好像在誇贊我們終於爬上大山,一種自豪感強烈的傳來。此刻終於感受到了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爬上山,能量消耗殆盡,肚子也咕咕地叫個不停!我們吃什麼呢?就在我剛想去找老師問的時候,這時Apple老師發話了:「你們肯定在好奇今天中午吃什麼。美姑縣的人們給我們運上來了好多土豆,你們可以過去拿。」就這樣,我們吃著美味的水煮土豆,暫時充飢一下飢餓的肚子。
我裝了幾個土豆在背包里,准備累的時候再吃。就在我們收拾好東西准備走的時候,吳老師露出了他外套里的襯衣。誰也沒想到居然是一個大猩猩,可愛極了。
上午爬完山後,我的腳好酸呀!這時肚子發出「咕嚕嚕」的聲音,它提醒了我。我還沒吃飯呢。
我們回到了學校,各位老師已經准備好了食材,就要開始做飯了,當然食材依舊是沒有改變的土豆。
這還是我們第一天大家一起在大涼山的學校里吃晚飯呢。
我們坐在教室里擺了幾張桌子,椅子,就開始吃了飯。
十
第三天我們一大早就起來了,一起前往學校集合。
到了學校後,老師站在台上告訴我們,「今天我們要去體驗生活,去到農村小朋友家跟他們一起過一天,他們干什麼我們就干什麼。」有的是挖草葯、有的挖土豆、有的放羊、有的砍柴、有的割豬草……哇撒!我居然渴望去體驗每一個農活,因為這些農活,都是媽媽小時候經常乾的活!而我今天能體驗到,居然特別興奮呀!於是我們分成了兩個小組,一組去了一戶人家,另一組去了另一戶村民家。
我們又沿著上次的路線走啊走,到達了山上的一個小農村。其中一間就是我們去的那一家。
到他們家裡後,我才知道原來他們家有一個小女孩叫十里,還有一個大哥哥。因為帶我們那個組的是小姨,他讓我們組的我、樂樂和子梓去和他們打招呼。
小姨告訴我們的由來後,就問他們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哥哥說,讓我們和阿媽一起割豬草吧。
「割豬草」我一想到各種草,我就立刻想起了媽媽給我講的她小時候的故事,他們一起去割草,一起去放牛。
我覺得我對割豬草還是有一段經歷,所以呢我和阿媽他們拿著鐮刀,背上背篼,就下地里割豬草去了。
我們來到了田地里,發現還是有特別多雜草的,阿媽一邊教我們哪個是要割的,一邊抓新的,割著手中的豬草,我發現割了一大捆兒後,他們就會把它綁起來丟到背兜里。但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把它丟過去的時候,你要把草的根都給削掉。不然的話,豬吃了會不香的。
我們割菜的時候還去拔蘿卜,我拔了個蘿卜,蘿卜又大又紅,看著就想咬上一口,可是我忍住了。
我們幹完了這些活,就回家做飯了,可是如果要煮飯的話,他們可沒有我們那樣的天然氣,都是用柴火燒的,所以呢我們當然需要去背柴火啦。
回到家裡的廚房,我傻眼了!兩個磚頭架著鍋,沒有灶台。也沒有桌子。在哪兒吃飯呢?飯做好後,他們直接把菜飯端到地上吃,我問阿媽為什麼要這樣,阿媽說這是他們這兒的風俗,大家都會把東西放在地上吃。
他們平時吃的很簡單,土豆加老酸菜湯,可今天卻把家裡最好的羊肉拿出來招待我們。他們的羊肉簡直太好吃了,我居然吃了兩碗飯。
十一
吃了飯,我們搶著洗了碗,到下午休息的時間,我們看到外面有好多小朋友在玩一種叫板板車的游戲,坐在板板車上從坡上滑下來,看上去特別好玩!
我告訴當地小朋友,我想上去玩玩,他說可以,於是我坐在上面,當時我看著下面的坡,心裡好害怕呀。不知誰在後面推了我一把,我一下子就跟著板板車滑了下去,那種感覺太刺激了,這種純天然的娛樂游戲,真讓我們回味無窮啊!
紅淑老師也和我們玩了起來,驚險,刺激!歡呼聲,尖叫聲,連連不斷!就在我們玩的開心的時候,另一個小組找到了我們,兩個小組又組合了。他們去的那個家庭也有一個小女孩兒叫曲姑,她們都和我一樣大,後來我們還成了好朋友。
玩得也差不多了,這時候紅淑老師告訴我們,你們還有正事要做呢,別忘了!原來是要跟著阿媽去山上砍柴,我們拿了幾根很長很長的繩子,還有幾把鐮刀就上山了。
因為走的太無聊了,所以我把繩子放成了一根長線。我拉著前面的一頭,曲姑,十里、豌豆,樂樂、月月等等當地的小朋友都拉著這根繩子一路往前走,從遠處看去,就像一根串串兒一樣往前走,特別好玩!
我們大家一起唱著歌,一起走的路,後來十里提到不如讓曲姑帶路吧,她知道這個山路怎麼走,所以我就排到了第二個,這時我們就在唱:」誰是第一個?我是第一個!」
「誰是第二個?我是第二個!」
「誰是第三個?我是第三個……」
我們的歌聲回盪在山谷里,不遠處的放羊人聽到我們的歌聲,心情也愉快了起來。
到了大山上,阿媽爬上山把柴砍好。這時我們就是小小搬運工啦,需要把這些柴火運輸到山下去。因為山太高太高了,如果這樣從上面背到山下的話,肯定會被累慘的,於是我們靈機一動,觀察了四周,一同看中了被兩條路夾在中間的一個小滑坡,於是分派好人員。一些人從山的最上面接運阿媽砍下來的柴火,再扔給中間的人,這時中間的人接住柴火,然後再扔給下面的人,下面人負責把柴火放在一旁,繼續接運。這就是我們的柴火「接力棒」!團結就是力量,不一會兒,所有的柴火都被我們搞定了,大人們捆綁起來,把大的柴火背起,小孩們就拉著小捆的柴火,開始回家了。
哦,忘了告訴你了,咱們來的路上,十里和曲姑告訴我們,山上有兩種野草莓,一種是紅的,一種是白的,特別好吃哦,開始我們還不相信,不敢吃,後來嘗了嘗,果然好吃極了!白色的香甜可口,紅色的反而有點酸甜,也很好吃。感謝這些野草莓,讓我一路走一路摘,一路吃,完全沒有感覺到拉著一捆柴火的辛苦,反而嘗到了幹活中的樂趣!當地的小朋友們都吃膩了,看到我們這么喜歡吃,他們特別熱情友善,采來一把一把的野草莓,放在我們的手裡,我們吃完一把又來一把,太過癮了!
回到曲姑家裡,我們放好柴火,坐在院子里,圍成一個大圓圈。老師讓我們談談各自的感受和收獲,我們相互分享著自己的收獲,我也和大家分享了,並祝福了大山裡的孩子們。
後來曲姑的哥哥,和十里的哥哥給我們每個人都起了好聽的彝族名,我叫阿果,樂樂叫阿妞,而月月的名字是我們給她取的,叫阿翠。還有豌豆,他的名字叫阿甘,而紅淑老師叫阿淑,小姨呢叫阿姨。當然女生都有名字啦,男生也要有啦。子梓叫莫嘎,潘潘叫抹嘎,夏雨叫藍扣。哈哈哈,這些名字也太奇怪了吧,什麼母雞,母鴨?歡聲笑語不斷……我們都有彼此的新名字而開心極了!
十二
現在我們准備下山到學校里去了。老師說還有很重要的環節,捐贈書籍給大山裡的朋友們!我們早就期待這場捐贈活動的到來,特別是我還拉了一大箱子的書和衣服,期待送給有緣的朋友呢。
我們都畫了心中最美的畫,然後贈送給當地的同學們。每個人都畫了畫並祝福當地的同學們好好學習,而我思考著,寫什麼呢?此刻我想告訴她們一定要好好學習,走出大山,將來才有能力回到家鄉建設家鄉,於是我寫了一句「我在大成都等你來!」並把這幅畫送給了曲姑,希望多年後曲姑能走出大山……
接下來進入捐書彼此贈送禮物的環節,沒想到我也收到了很多禮物,文具盒,水彩筆,筆記本……我們每個人收到了禮物,更多的是彼此的祝福。老師們不斷地給我們拍照合影留念,記錄著這一幕幕美好的瞬間……就這樣我們和大山裡的孩子們再一次拉進了彼此的距離。
到了晚上,也是我們最期待的篝火晚會。大涼山當地的村民們穿著他們獨有的特色服裝,來到了我們學校,老師在中間點了一堆篝火。我們圍著篝火,跟隨音樂節奏跳起了鍋庄!我們唱著,跳著,歡呼著……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多希望能定格在此刻,永遠陪著大山裡的孩子們啊!
十四
時間過得真快啊,不知不覺我們的夏令營快結束了!第四天也是我們返程的日子,一大早我們收拾完行李,背上書包坐上大巴又去了當地的另外一所學校。當地的支教老師給我們講解了當地孩子讀書的困難,很多孩子因為家庭困難,輟學在家幹活,支教老師們翻山越嶺,一家一家去家訪,直到讓孩子們返回學校,繼續讀書。
此刻我感覺支教老師們特別偉大,他們遠離自己的家鄉,不怕艱辛和困難,在這大山裡,默默無聞地付出,讓這里的孩子們接受好的教育,爭取讓他們通過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我們這次的大涼山徒步公益行,也是一次愛心捐贈,媽媽說這次夏令營的費用有一半是捐贈給大涼山的學校,支持山裡的孩子們好好學習,改變未來的命運!而我此刻內心深處也在默默地祝福他們,祝福我山裡的好朋友曲姑和十里,相信有一天我還會回來看望她們的!
難忘的大涼山徒步公益之行,讓我收獲滿滿,懂得了珍惜、感恩、友誼、感動……讓我的暑假生活添上了豐富多彩的體驗感悟!
感謝此行的老師們和美姑縣的叔叔阿姨們、小夥伴們!
感謝爸爸媽媽的支持!
感謝大涼山之行!
2022.7.17
羅雨萱
⑤ 如何捐衣服
羊城慈善網「暖冬2009」
親愛的網民們
我們是奈瑞兒羊城慈善網的志願者,相信有心的居民們都看見過我們的身影!在這個秋高氣爽,寒冬將至的日子裡,我們羊城慈善網決定發起一次向西部山區捐贈過冬衣物的活動!
這次貴州農村之行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當我們再次看到這些照片時,看到這些支離破碎的文字時,我想哭,大家都哭了,淚水浸濕了衣服一片,因為我實在不知道那些衣衫襤褸的村民們怎麼度過2009年的寒冬。悲哀的同情著山民的貧困和無助,真的希望能為他們做點什麼!
確實,在祖國60周年慶典的陣陣喝彩中,我們看到了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成績,也感受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欣欣向榮,我們的內心深深地為祖國感到無比自豪。珠三角作為沿海重地,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經濟得到迅猛發展,生活條件日益提高,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很多的孩子穿著幾百甚至上千上萬的衣服,玩著名牌玩具,每年扔掉的舊衣服舊鞋子堆積如山,可在很多的偏遠山區,那裡的孩子們每天只能穿著同一件衣服一邊幹活一邊讀書,衣服上「千瘡百孔」,褲子「漏洞百出」,腳上穿的鞋子更是「破爛不堪」,有一大半的腳趾頭露在外頭,這要是在冬天,可想而知,那滋味我想如果讓我們家的千金或者公子來體驗一下,估計心都會碎了。
作為奈瑞兒羊城慈善網的志願者,我深知我們的義務、我們的責任,我們必須努力的讓更多的人了解山區,知道貧困。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社會各界人士奉獻愛心、拉貧幫困!
封閉的山村,匱乏的資源,閉塞的交通和落後的思想,使這些偏遠地區的山民們還在遭受著飢餓、冰凍、讀書難、就醫難等問題。
經過羊城慈善網眾多志願者近半個月的努力下,奈瑞兒羊城慈善網聯合眾多網路向全社會發出「舉手之勞讓世界更美好」的捐助呼籲,決定發起一次向這些可愛孩子和可愛的村民捐贈衣物的活動。
下面就是一些真實的文字和圖片,敬請大家留意
破舊的茅草房便是山民們的家,世代的貧困讓他們對蓋房無能為力
⑥ 寶寶長大了,舊衣服應該如何處理呢
1、變廢為寶
穿不了的小褲子,淘汰下來的小衣服可以改成各種小裙子,這樣不僅可以變廢為寶穿在身上,還賦予了衣服更深刻的意義。剩餘的一些布料可以做成小娃娃,小掛件。寶媽也不用擔心自己做不出來,網上有大量的寶寶舊衣改造DIY視頻和圖解教程,跟著教程來,總會做出自己滿意的作品。
總之,現在大家物質豐富,對於閑置物品要學會取捨,不管是自己DIY變廢為寶還是送朋友、捐獻等,只要物盡其用,就是發揮了它們最大的價值。既幫助了別人,又在無形中對孩子進行了熏陶,何樂而不為呢?
免責聲明:此文和圖片轉載於網路,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會第一時間內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