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爬行動物有哪些圖片簡筆畫爬行動物有那些
爬行動物簡化圖如下,
希望你會喜歡
⑵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活動意圖:
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我們的孩子處於好奇心和探究欲旺盛的時期,周圍的事物、環境,小小的變化即能激發他們什麼都想知道,問題也沒完沒了。所以,開展了此次活動《樹的朋友》。引導幼兒探索樹的朋友的秘密,讓幼兒可以了解和樹有密切關系的事物,也增進對樹的了解。
活動目標:
1、了解和樹有關的事物。
2、畫出樹的朋友。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5、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活動准備:
范畫一張,油畫棒,活動手冊美術第9頁。
活動過程:
一、孤獨的大樹
1、出示活動手冊中的大樹,給大樹找朋友。
2、大樹有哪些朋友嗎?
3、互相交流,用簡筆畫形式在黑板上記錄。
二、樹的朋友真多。
1、為什麼說它們是樹的朋友?
2、出示圖片,觀察樹與其他事物的關系,
3、了解與樹關系密切的事物。講解示範:太陽和樹、雨水和樹、有鳥窩的樹、藤條纏在樹上、松鼠蹲在樹上吃松果等。
三、幼兒操作
1、作畫要求(保持畫面清潔,繪畫的完整性)
2、分發幼兒活動手冊,油畫棒。
3、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4、添畫小草、小花、太陽等。
5、對幼兒的作品給與肯定。
活動延伸:
給大樹找到更多的好朋友。
活動反思:
幼兒由於年齡特點決定,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活動交流環節有動有靜,這樣,既滿足幼兒想動的慾望,而同時也是讓幼兒由抽象的想像升華到表演,從而進一步了解和樹有密切關系的事物。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表現變長身體的一部分,給生活帶來便利。
2、鼓勵幼兒大膽想像,運用繪畫的方式表現事與物之間的關系,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 了解動物長的身體部位特殊的功能和用途。
2、物質准備: 課件、圖畫紙、黑色勾線筆
活動重點: 鼓勵幼兒大膽想像,運用繪畫的方式表現變長身體的某部分,能給生活帶來便利。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嘗試什麼樣的繪畫方法能表現的「更長」。
活動過程:
一、觀看視頻
師:「什麼東西這么長?我們來猜猜看」。
幼:「大象的鼻子」。
師:「那我來說你們來猜猜,動物園里真熱鬧,誰的鼻子長又長?誰的脖子長又長?誰的耳朵長又長?誰的尾巴長又長?要是它們都變長,那該是個什麼樣?」
幼:「長頸鹿的脖子長,大象的鼻子長」。
二、觀看PPT看看這些動物身體的哪個部位長?
師:我們來看看有沒有你們剛剛說到的。
1、出示長頸鹿圖片
師:長頸鹿的什麼長?
幼:脖子長
2、出示大象的圖片
師:大象的什麼長?
幼:鼻子長
3、出示猴子的圖片
師:猴子的什麼長?
幼:尾巴長
4、出示變色龍的圖片
師:變色龍的什麼長和什麼長?
幼:變色龍的舌頭長和尾巴長(提醒幼兒用完整的`語句進行描述)
5、出示大嘴鳥的圖片
師:它是什麼?誰認識它?它還有個名字知道嗎?犀鳥的什麼長?
幼:犀鳥的嘴巴長
6、出示小白兔的圖片
師:這是什麼?小白兔的什麼長
幼:小白兔的耳朵長
三、引導幼兒觀察並講述身體變長的部位的用途
師:這么多的小動物它們都有不同的部位變長的現象,為什麼它們有這些身體有些部位會變得很長呢?它們有什麼用途?
1、出示變色龍圖片
師:變色龍的變長的尾巴和舌頭有什麼用?
幼:長舌頭可以在遠處的蟲子,長尾巴保持身體平衡和偽裝自己。
2、出示犀鳥的圖片
師:犀鳥的什麼長,有什麼作用?
幼:犀鳥的嘴巴又尖又硬,可以打開堅硬的果殼。
3、出示大象的圖片
師:大象的鼻子有什麼用呢?
幼:可以卷東西,吸水,噴水。可以保護自己
4、出示長頸鹿的圖片
師:鼻子長有什麼作用?
幼:可以夠到高處的樹葉,長得高就能望得遠
5、出示小兔圖片
師:小兔的長耳朵有什麼作用
幼:長耳朵可以聽到危險可以迅速的逃掉。
四、啟發幼兒對自己的身體進行「長長的……」想像。
1、師:動物的身體變長的部位有很多很多,如果你的身體的那個部位變長,你會用它干什麼?它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方便?
幼:我的手變長可以抓遠處的東西,我的腳變長就不會把泥巴弄到腿上了,我的身體變長可以夠到高處的東西,我的腿能變長可以跑得快,我想把身體變長可以長得高高的,我的頭發變長可以捆東西,我的脖子變長可以看遠處的風景,我想把我的鼻子變長可以聞到遠處的氣味,耳朵變長可以聽遠處的聲音。
2、感知什麼是長?更長?啟發幼兒用動作表現。
師:什麼是長?想一想
a、出示彈簧,拉伸彈簧
師:彈簧是又直又長還是彎彎曲曲的長
b、請幼兒用繪畫的方法表現長
師:如果它們在一張紙上,我想問一問我怎麼才能讓它表現得更長
出示魔術棍
師:如果我把它放到畫紙上不夠放怎麼辦?
幼:卷一下
師:就是我要把它變下形
五、幼兒創作——長長的……
1、鼓勵幼兒大膽想像與表現,創作不同的「長長的……」作品。
師:你的身體哪個部位會變長,有什麼用。
指導重點:引導幼兒根據自己創作「長長的……」內容需要,可將紙豎過來或橫過來用。畫中必須有自己
2、幼兒創作。教師在幼兒創作過程中提醒並指導幼兒。
3、組織幼兒展示與分享作品
教師引導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講一講他創作的「長長的」在哪裡?有什麼用處?
活動目標
感受樹葉的自然美
利用樹葉的自然形態製作自己喜歡的玩具
提高剪貼製作能力、垃圾分類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利用樹葉進行製作讓幼兒感受樹葉的自然美
難點:利用樹葉的形狀和性質進行製作
課時准備
經驗准備:嘗試較簡單的樹葉製作
物質准備:色紙邊角料、剪刀、雙面膠、牙簽、放置落葉的筐、垃圾分類箱
活動過程
一、撿落葉,觀察感受樹葉的美。
大家一起到幼兒園的後花園觀察秋天、撿落葉。提醒幼兒要撿各種完整的落葉。
二、整理落葉,發展分類能力。
回到活動室,要求幼兒把自己組的落葉分類,分類的標准由每組幼兒自己商量決定。
三、製作樹葉玩具,發展動手能力。
師: 「你們想想看,這些漂亮落葉可以用來做什麼?」(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示範做拖鞋:找一片大一點的厚一點的葉子,在樹葉的前面一點的中間劃一個小口子,然後把靠近葉柄的葉子劃出一圈,把葉柄插到切口處固定。一隻可愛的葉子拖鞋就做好了。教師請一個幼兒穿這只拖鞋,走一走,激發幼兒製作的興趣。
四、教師提創作要求
1.做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2.可以和同伴協作完成;
3.可以利用輔助的材料。
五、幼兒分組製作
教師幫助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完成作品,讓他們也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醒幼兒注意樹葉的特性,在製作的過程中要小心。
六、展示作品,場地整理
請幼兒把自己的作品放置在展覽區,大家自由參觀。
每組幼兒先在組內進行選拔,推薦出一件最佳作品,向大家展示和講解。
最後是場地整理:工具歸位,多餘的材料放回原處,廢物分類放到分類垃圾箱。
延伸活動
1.剩餘的完整葉子放在美工區,為區角活動提供材料。
2.剪下的樹葉、破的樹葉,自由活動的時候拿到後花園進行填埋,為樹木提供養料,使樹木明年長得更好。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本活動在設計時,在考慮提高幼兒美工技能的同時,十分注意幼兒環境情感方面的培養,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樹葉之美,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之情。活動中,首先組織幼兒撿落葉,並進行落葉分類,讓幼兒在環境實踐活動中真切地體驗環境的美,然後請幼兒利用樹葉的自然形態製作自己喜歡的玩具,使幼兒進一步感受自然物的天然美及藝術美。利用大自然中的廢棄物製作玩具,玩具淘汰以後重新回到大自然中,體現「為了環境的教育」理念。
二、效果分析
這個活動幼兒很感興趣,因為從來沒有用過如此「脆弱」自然物製作過玩具,所以他們都細心地進行製作,大部分幼兒都能夠獨立完成,他們製作了很多的玩具:如手錶、帽子、盒子、動物面具(兔子、蝴蝶等)、花籃……在最後的整理中,幼兒能夠把自己的所有的東西都整理好,很多幼兒在延伸活動中還在興致勃勃地「研究」。
【活動目標】
1、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逐漸懂得留意和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
2、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
3、體驗繪畫與手工相結合的活動樂趣。
4、對方形、圓形,線條等塗鴉感興趣,並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5、鼓勵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幼兒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活動准備】
教師貼好牛奶杯的作畫卡紙,廢舊紙張、雙面膠、記號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出示空的牛奶杯,問:小朋友覺得它可以做什麼用?再出示被剪成一半的牛奶杯,問小朋友:覺得像什麼?先肯定小朋友的各種想法(為課後的作業布置埋下伏筆),再引出今天要做的課題--牛奶杯變花瓶。
二、講解示範。
分發教師已貼好的牛奶杯的卡紙(中班的孩子貼的是完整的杯形。大班的孩子貼的是杯子的一小部分,由孩子自己把杯子補充完整)和廢舊紙張、講解要補充的地方示範揉紙、撕紙成花以及貼的動作。
三、幼兒操作。
1、請小朋友自己選擇喜歡的廢舊紙張(舊書、廣告宣傳單等)揉成團或撕成片後粘在合適的位置,數量和位置由小朋友們自己決定。
2、花朵粘好後,再用記號筆畫出花枝、葉子。
3、最後引導小朋友大膽添加合適的背景。
【活動總結】
完成後,分享各組小朋友的作品。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用牛奶杯做花瓶,但是牛奶杯還有好多用途呢,請小朋友們回去再想一想,它還可以做什麼用呢?可以在家裡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做一做,也可以把想法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學生實驗的操作的熱情非常的高,但是在實驗的操作上有一些不規范。個別的同學在向牛奶中加入各種物質的時候,在老師要求每次只加入一種的情況,還是加入各種物質。這樣現象觀察不到,因此需要要求同學積極的按照步驟進行操作。
小網路:牛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乳蛋白中含有人體所必須的氨基酸;乳脂肪多為短鏈和中鏈脂肪酸,極易被人體吸收;鉀、磷、鈣等礦物質配比合理,易於人體吸收。
活動目標
1、知道迎春花是春天最早開的花,了解迎春花的特徵。
2、學習製作迎春花,在室內布置初春的景色。
活動准備
1、圖片:迎春花7
2、課件:迎春花的變化
3、柳條枝(或綠色皺紋紙)黃色皺紋紙、膠棒等。
活動過程
一、觀察迎春花
1、出示圖片—迎春花4
引導幼兒觀察講述迎春花
(1)這是什麼花?迎春花長的是什麼樣的?它的葉子長得是什麼樣的?/
(2)迎春花的花朵長在什麼地方?迎春花有幾片花瓣?
枝條長得怎麼樣?枝條上除了花朵還有什麼?
2、為什麼叫迎春花?
教師:因為它是春天裡開的最早的花,所以叫它迎春花。
迎春花的花朵長在枝條上,有5片花瓣,枝條彎彎地垂向地面。
枝條上開了很多花朵,它和別的花不一樣,是先開花後長葉子,
枝條上除了花還有花葉,葉子是綠色的,細小的。
3、課件:觀察迎春花的變化
二、製作迎春花
1、教師:今天我們讓迎春花開在我們的教室好嗎?
2、介紹製作迎春花的方法
觀察迎春花
--把5~6瓣花瓣用漿糊粘在一起
--把花瓣再貼到枝條上。
製作的時候要小心,不要把花瓣掉到地上。
3、幼兒製作
三、布置迎春展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製作好的迎春花布置教室。
大班刮畫:家鄉的夜景
【活動目標】
1、伴隨故事情節的展開,感受欣賞不同性質的音樂。
2、初步體驗音樂的變化和所表達的情感,產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准備】
錄象、圖譜、芭比娃娃、幼兒看過《天鵝湖》的動畫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瞧!誰來了?」(芭比娃娃)
「美麗的芭比娃娃是我們許多小朋友喜愛的玩具,每個芭比娃娃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天鵝湖」的故事,邊聽邊欣賞故事裡好聽的音樂。
二、欣賞故事和音樂。
在一個村莊里住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她叫「奧德緹」他非常喜歡跳舞,她的舞蹈跳的非常優美,聽她又在家裡跳起歡快的舞蹈。
(欣賞曲一)
一天,一隻獨角獸把他帶進了魔法森林,奧德緹無意取下了森林裡的魔法水晶,魔法森林的王後和小精靈們發現奧德緹是拯救森林的人,這件事傳到了巫師那裡,他用咒語把奧德緹變成了一隻天鵝,奧德緹不能再回到家人身邊她很傷心,在小精靈的鼓勵下她決心戰勝巫師解除魔法並拯救整個魔法森林。
(欣賞曲二)
奧德緹由於得到了王子的真心和喜歡,使魔法水晶擁有了巨大的威力,他最終消滅了巫師解除了咒語,拯救了魔法森林,大家為了慶祝勝利在森林裡舉行了盛大的舞會,王子和奧德緹跳起了快樂的舞蹈。
(欣賞曲三)
三、逐段感受體驗。
1、第一段音樂。
A、「聽聽這段音樂在故事什麼時候出現的?好象講了什麼事?」(回憶並理解音樂表現的內容)
「聽上去的感覺是怎樣的?」(理解音樂情緒)
幼兒說出師小結:奧德緹跟家人生活的很幸福,她時常開心地跳舞,所以這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是活潑歡快的。
B、邊看錄象邊欣賞。
C、看圖譜感受音樂的速度和高低起伏的歡快情緒。
D、隨音樂用動作自由表現。
2、第二段音樂。
A、「這段音樂好象講故事裡發生了什麼事?聽上去的感覺怎樣?」
幼師小結:音樂開始讓人聽了很傷心,好象說奧德緹變成了天鵝,他無法再跳舞,我法回到家人身邊,很傷心。後來音樂變的很響很重,讓人感覺很恐怖,好象在說奧德緹與巫師做斗爭。
B、邊看錄象邊欣賞。
C、看圖譜感受音樂的力度和情緒變化(與第三段音樂的圖譜比較,幼兒找出並分析)
D、隨音樂用動作自由表現(自由選擇做天鵝或巫師變的大鳥)
3、第三段音樂。
A、「最後一段音樂講的是什麼?聽聽有什麼感覺?」
幼師小結:大家為了慶祝勝利在森林裡舉行了盛大的舞會,王子和心愛的奧德緹跳起了快樂的舞蹈。所以音樂聽上去給人幸福和快樂的感覺。
B、邊看錄象邊欣賞。
C、看圖譜感受音樂優美歡快情緒。
D、隨音樂用動作自由表現(自由結對模仿公主和王子舞蹈)。
4、完整欣賞並體驗。
【活動反思】
一、在教學內容的組合上以音樂審美為核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
一年級的小朋友好動,愛表現,這是他們的天性,而學生對音樂美的感知是比較粗淺的。對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該是在游戲活動中逐漸的進行滲透,在教學中通過師生共同的體驗、發現、創造來完成,從而欣賞音樂的美。根據這一教學理念我在本課中設計了欣賞、了解草原——節奏訓練——學唱《草原就是我的家》——表演《我是人民小騎兵》這四個環節環環相扣,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將體驗音樂的美、欣賞音樂美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二、在學生學習方式上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
在課堂設計中,很好的創設了各種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境,從而使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可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學生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第一環節時,學生看到的是一幅幅精美的畫面,聽到的是優美的旋律,讓學生能夠從調用各種感官,從聽覺、視覺上多層次、多緯度的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在學唱《草原就是我的家》時,利用圖片、音樂來調動唱歌的積極性,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廣泛的空間。本節課的師生合作、生生合作都是很有效的,各音樂小組積極參與,敢於表現,敢於創新,並團結一致,互相帶動。
三、教學設計中體現師生互動、面向全體、注重個性發展。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學生活動為主線,通過師生互動參與音樂教學,用聽、唱、跳的方法來體驗感受音樂的美。在活動中,允許學生個性的發展,允許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學習音樂、感受音樂、創造音樂,以表達個人的情感。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空間。如小騎兵騎馬從近到遠、從遠到近如何來表現?自己想辦法來創造各種聲音表現草原上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