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徐悲鴻畫的馬有什麼特點
他筆下的馬,鼻孔都特別大,馬腿的比例也相對稍長,馬肙是用硬毫著力地掃出,四蹄看似簡單帶過,實則矯健有力。
馬是徐悲鴻先生一生中最愛描繪的題材。他畫的奔馬,筆墨淋漓酣暢,帶著時代的風雷馳聘在畫壇上,給當時中國畫壇帶來了清新、有力、剛毅的氣息。
徐悲鴻先生所作的水墨奔馬,無羈群,尚桀驁,發胸中激情,掘民族精神,傳世甚多,蜚聲海內外,徐悲鴻先生在不少畫中寄託著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在寬廣的原野上狂奔,從神態、氣勢看,一群駿馬,神駿氣昂,奮發感人。畫面簡談、高逸,用筆潑辣、凝重,窮紫酣暢,間參西法,均為徐悲鴻先生的獨到之處。
主要作品:
《奔馬圖》
作於1941年秋季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在此幅畫中,徐悲鴻運用飽酣奔放的墨色勾勒頭、頸、胸、腿等大轉折部位,並以干筆掃出鬃尾,使濃淡干濕的變化渾然天成。
馬腿的直線細勁有力,猶如鋼刀,力透紙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線很有彈性,富於動感。整體上看,畫面前大後小,透視感較強,前伸的雙腿和馬頭有很強的沖擊力,似乎要沖破畫面。
《群馬》
徐悲鴻的群馬,是徐悲鴻馬中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群馬取材於1940年克什米爾當地的駿馬,徐悲鴻當時見到此馬格外興奮,《群馬》靈感油然而生。
與其他作品不同的是,主要描繪了兩匹背向觀眾的馬,後面又配一匹側向的馬,為了使畫面有變化,又在右邊畫了一匹低首覓食的馬。
『貳』 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的什麼圖描繪了駿馬
郎世寧作宮廷內繪制的作品中,題材相當廣泛,其中有很多畫幅以馬為題。
郎世寧在清宮內的畫馬作品,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郎世寧是奉皇帝之命,對照著真馬所畫的寫生畫,這部分馬都是蒙古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向清朝皇帝進獻的貢品,如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自在驈圖》軸、《英驥子圖》軸、《萬吉驦圖》軸、《闞虎騮圖》軸;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愛烏罕四駿圖》卷;藏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的《哈薩克貢馬圖》卷等,以上畫中的馬匹都是實實在在的真馬,許多畫上還寫明馬的名稱,是由何部落何人所進獻,馬的色澤和身高、體長的尺寸,描繪上又極為細致逼真。從這部分作品中不但可以看到郎世寧的寫生技藝,還可以了解當時清朝與藩屬之間的交往,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故而也可以將這些畫歸入紀實繪畫的行列。
『叄』 中國的圖騰有哪些
漢族: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蒙古族: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哈薩克族: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維吾爾族:鼠、牛、虎、兔、魚、蛇、馬、羊、猴、雞、狗、豬
傣族:象、牛、虎、鼠、龍、蛇、馬、蟻、猿、雞、狗、豬
貴西彝族:龍、鳳、馬、蟻、人、雞、狗、豬、雀、牛、虎、蛇
哀牢山彝族:虎、兔、穿山甲、蛇、馬、羊、猴、雞、狗、豬、鼠、牛
海南通什毛道村黎族:鼠、牛、蟲、兔、龍、魚、肉、人、猴、雞、狗、豬
(3)哈薩克族畫馬兒的圖片簡單擴展閱讀:
圖騰(Totem),原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詞彙,意思是「他的親族」。圖騰崇拜的核心是認為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緣關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親人,從而將其尊奉為本氏族的標志、象徵和保護神。
世界各國不少學者,都對圖騰崇拜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現象做過考察和研究,普遍認為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曾經有過圖騰崇拜,其殘余在近現代一些民族中還可以看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