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被裝攜帶要軍服配套什麼意思
被裝裝備隨著軍隊誕生而出現。古代,被裝裝備品種少,結構簡單,主要包括作戰時穿著的盔甲、戰袍及日常穿著的軍服。盔甲製作材料早期為獸皮和木質類,後多為金屬。中國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用短衣窄袖的胡服,代替寬松的中原服裝,是軍服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古代軍服顏色鮮明,以利於區分識別。如古代歐洲的斯巴達軍人穿紅色的短斗篷;古羅馬軍人主要穿白色衣服和盔甲,並在頭盔上飾有不同顏色的羽毛。直至19世紀,色澤鮮艷、製作精美的軍服一直在世界各地的戰場上占據著主導地位。近代,隨著熱兵器的出現和作戰防護的需要,被裝裝備品種不斷增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土褐色和灰色軍服普遍取代了難於偽裝隱蔽並有礙戰術動作的華麗軍服。中國晚清的新軍和民國初期的軍隊,參照歐洲諸國軍服顏色和樣式,採用了新式鐵灰色軍服。1915年,法、英、德軍針對作戰人員80%以上外科傷亡是炮彈爆炸產生的金屬碎片所致的結果,相繼在戰場上使用了鋼盔和對人體重要部位起防護作用的甲衣。20世紀20年代,美國軍隊出現了軍用被服洗滌車。德軍首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了迷彩作戰服,戰後各國紛紛仿效,並陸續研製能防偵察和防火阻燃的迷彩作戰服。60年代,美軍研製了採用高強度合成芳綸纖維(凱芙拉纖維)製作的防彈衣,美、英、德、法等國軍隊陸續裝備了集裝箱式洗衣房或方艙。80年代,隨著新型防彈纖維和陶瓷等非金屬復合高強度材料的出現,美、英、德等國軍隊有了非金屬防彈頭盔和非金屬防彈插板及新型防彈衣。90年代以後,一些國家的軍隊先後制訂並組織實施旨在實現單兵裝備現代化的「士兵系統」計劃,研製出具有防護、通信等多種功能,便於對周圍環境實施觀察和對目標進行瞄準的集成化頭盔,並將防彈衣、作戰服、作戰靴和對人體檢測的計算機晶元等集成,形成模塊化多功能單兵作戰防護服裝系統。21世紀初,美軍在伊拉克戰場上使用了採用模塊化設計、以KM2高強度合成芳綸纖維為防彈層材料的「攔截者」防彈衣。
⑵ 我國防彈裝備的發展歷史
國產防彈衣的起源與早期發展
上世紀50-60年代,我國開始研究單兵護具。1964年,研發出一種由玻璃鋼防彈板組成的防彈衣,受到朝鮮戰爭中美軍防破片服的啟發。1966-1970年代,針對抗美援越需求,研製出使用「玻璃鋼+鉻剛玉+陶瓷」或鋁合金板的防破片背心,援助運輸部隊和高炮部隊,以減輕美軍空襲威脅。然而,國產單兵護具發展緩慢,受限於材料水平,防護能力低,不能滿足軍用需求。80年代,為一線戰斗的炮兵少量配發防破片背心。至今,頭盔、降噪耳機和防震防破片背心仍是炮兵防護的標配。
國產現代防彈衣的倉促問世
80年代以後,隨著國內治安任務的加劇,92年平遠街禁毒行動暴露了防彈護具的不足。為應對各種大型活動及社會治安需求,各類新式防彈材料成為「十五」計劃的重點研究方向。軍需所、科技開發部、53所等單位跟進,防彈衣設計與材料大量涌現。軍用防彈衣發展較慢,而警用防彈衣快速進步,1996年出台最早的警用防彈衣標准。
典型防彈插板的層級
受西方國家的影響,典型復合陶瓷插板包括陶瓷層和背板層。陶瓷層以氧化鋁、碳化硅和碳化硼為主,其中碳化硼最輕最硬最貴,碳化硅次之,氧化鋁再次之。背板層關鍵,高韌性的背板能支撐陶瓷層,減少崩裂,減輕對人體的二次傷害。插板還有止裂層、黏粘劑等層級與材料。
國產防彈插板的艱難發展
進入2000年,各大廠家開始生產復合陶瓷材質防彈插板。起初使用「陶瓷+凱夫拉」結構,後引進荷蘭「迪尼瑪」超高分子聚乙烯纖維,這種材料性能接近凱夫拉,最早在93年進入我國市場。國產插板引入了標准板和獨立板的概念,前者配合軟質防彈層使用,後者獨立使用。老警標和老軍標相繼出台,規定了背板的凹陷深度、溫度、濕度、防水、防偵測等多種測試要求。國產插板防護水平可達到標稱美標3級,但存在工藝落後、防彈陶瓷種類單一、防護效果不穩定等問題。
日新月異的國產軍用防彈背心
2004年,我軍推出「2004-單兵防護背心」,使用PE材質,防護等級為V50=525米秒,重量不超過2公斤。06年,我軍推出了「2006-特種兵防彈衣」,使用V50值為530米秒,重量不超過2公斤。11年,我軍定型QTS-11士兵系統,包括攜防一體的背心。15年,我軍推出了15式防彈背心,防護等級和重量均超過前代。
國產防彈插板的10年代逆襲
10年代中期,國產碳化硅陶瓷插板成熟量產,性能達到06版美標4級,與美軍中期批次的ESAPI插板相當。新警標和新軍標相繼出台,防護標准更為嚴格,國產防彈插板防護等級可超越06版美標4級。國產防彈插板出口超過30個國家,占據國際市場7成份額。
未來發展方向
利用石墨烯改性陶瓷、芳綸防彈材料是近年成熟的新技術,已進入生產試用階段。超輕聚乙烯防彈插板也在發展,雖然形變嚴重,但輕到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對登陸作戰或長距離作戰有重要價值。國產防彈插板經過幾十年歷程,已能生產出便宜、好用且重量適中的插板,緊跟世界潮流。在合理的防護標准牽引下,國產防彈用品與西方同類產品相比,具備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