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看圖寫話圖片大全300熊
在一座美麗的森林裡,生活著許多動物。
一個夏季的一天,小松鼠鬆鬆和啄木鳥歡歡在一棵大樹上玩捉迷藏的游戲,小兔灰灰卻獨自在樹下采蘑菇。
小熊寫完了作業,跟媽媽說:「媽媽我可以出去玩么?」媽媽同意了。他到了草地上,把球放在地下,和小夥伴們玩得很開心。突然,他一不小心,把足球踢到了阿姨的衣服架上。
掛衣服的架子倒了,衣服掉在了地上也弄臟了。小熊想:我得做點什麼。
於是,他首先把架子扶起來按上,回家端來一盆水,拿了一袋洗衣粉,又拿來一個搓衣板,倒上水和洗衣液,最後把衣服洗得乾乾凈凈,把衣服掛到衣服架上。
衣服洗干凈了,晾乾後,小熊把衣服給了阿姨。小熊對阿姨說:「對不起!」阿姨說:「沒關系。」
看著小熊的背影,鬆鬆、歡歡和灰灰都笑了,他們連聲說:「小熊真可愛!」
Ⅱ 幼兒園動物服裝秀開場詞
動物的「衣服」千奇百怪、多姿多彩,很受孩子們的喜愛。5月18日,一場特別的「自製動物服裝秀」在利津縣第一實驗幼兒園大五班展開了,孩子們在活動中著實過了一把「動物model」癮。
活動中,老師首先出示了老虎、斑馬、豹子、金魚等各種動物圖片,讓孩子們找出了這些動物「衣服」的特點。然後,孩子們動手將廢舊掛歷紙剪成衣服的形狀,接下來就是孩子們大膽創作的時候了,孩子們興致勃勃的用毛筆和調好的水彩,細心地在紙上畫出了漂亮逼真的「斑點」、「鱗片」、「條紋」等動物花紋。看著自己辛苦創作出來的「動物服」,孩子們高興極了。接著,老師也拿出了自己創作的「孔雀裝」和「羽毛裝」為孩子們穿上,一場精彩的「自製動物服裝秀」開始了,孩子們穿上了自製的「斑馬裝」、「老虎裝」、「豹紋裝」、「金魚裝」、「孔雀裝」、「羽毛裝」等漂亮服裝,在台上擺出各種酷酷的「poss」,自豪極了。
通過活動,孩子們的動手、動腦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尤其增加了對動物的了解,培養了對動物的情感。
Ⅲ 求一部動畫片.主角是一隻穿著紅色衣服的豬
《豬豬俠》我對這片子記憶超深刻,小時候沒看過,老聽成「蜘蛛俠」。
故事發生在遙遠的年代,那時,各種小動物在地球上和睦相處,安居樂業。後來隨著小動物的數量越來越多,小動物們對地球上各種資源開始了無節制地開采,導致整個地球烏煙瘴氣,自然環境受到嚴重破壞。這個時代,有一個叫做GGBond的小豬,他從小就機智過人、富有同情心、更是習得一身好武藝,尊敬他的人們都送給他一個稱號「豬豬俠」……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他漸漸的對小動物們破壞地球環境的行為產生了質疑……終於有一天,GGBond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克服重重困難,終於研製出了一個具有神秘力量的「魔法智慧球」,他把「魔法智慧球」交付給了當時身份是廚師的王小二,並叮囑他一定要完成拯救地球環境的使命,而後自己就陷入到三千年才可輪回轉世的魔咒當中,離開了人世……然而,王小二卻不是一個信守承諾的人,他擁有了智慧之後,為了開辟自己的王國,他對地球環境進行了變本加厲的破壞,而落入他手中的」魔法智慧球」也不斷的隨著邪惡力量的滋生而增長,王小二的勢力越來越龐大……直到有一天,我們正義的豬豬俠終於回來了,為了打敗王小二,摧毀帶有邪惡力量的「魔法智慧球」,保護地球環境,他和他的朋友迷糊和菲菲,踏上了漫長的征程……
Ⅳ 知名插畫師小刺蝟-「謝謝卡爾」出自哪裡如何看待刺蝟卡爾這個梗被做成表情包流傳
從語言、認知、啟發三個方面來欣賞圖畫書《小刺蝟穿衣服》近日讀到一本趣味認知圖畫書——《小刺蝟穿衣服》(適合0—4歲),越讀越喜歡。
其實,最初看到標題,並沒想太多,只是覺得封面中的小刺蝟被枝葉、花朵環繞著,樣子特別可愛。
孩子非常喜歡這個故事,於是,反反復復給孩子讀了好幾遍。而在這親子共讀的過程中,也漸漸覺察出這本圖畫書的妙處來。
下面我將從語言、認知、啟發這三個方面來與大家分享這本《小刺蝟穿衣服》。
一、重復+豐富的語言:符合幼兒語言學習規律,擴大幼兒詞彙量
這本書的文字作者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藍皮鼠大臉貓」之父葛冰。葛冰老師深諳幼兒語言學習的規律,因此,一方面,這個故事的情節和語言是非常簡單的,而且有重復;另一方面呢,這個故事的詞彙又很豐富。
《小刺蝟穿衣服》主要講的是小刺蝟沒有衣服穿,小夥伴們來幫忙,可是拿來的衣服一穿上身,就被小刺蝟的刺刺破了。
「小老鼠找來一件花衣服。」「哎呀,衣服破了!」「嗚嗚嗚」
「小雞找來一件小毛衣。」「哎呀,衣服破了!」「嗚嗚嗚」
「骨碌碌骨碌碌」
我們可以看到,「找來」「一件」「哎呀」「衣服破了」,等等,這些詞語都是重復的。
在幼兒語言學習中,重復是非常有必要的。朗朗上口的語言,不斷重復,不僅容易激起幼兒的興趣,更有助於幼兒在潛意識中掌握語言。
一本精美的圖畫書的語言,怎麼可能只有重復呢?
衣服都刺破了後,小夥伴們繼續幫小刺蝟想辦法。
「小松鼠拉來一筐綠樹葉。」
「小野兔推來一筐粉花朵。」
「小胖豬背來一筐紅草莓。」
「小狐狸抱來一筐紫葡萄。」
四個小夥伴,四種動作:一個「拉」,一個「推」,一個「背」,一個「抱」。
親子共讀時,可以讓孩子分別做這幾個動作,真正理解這幾個動詞的意思。
二、多種啟蒙認知:讓孩子更了解世界
文章開頭已說過,這是一本趣味認知圖畫書。在這本20來頁的小書中,有多重認知功能,值得我們挖掘。
首先是動物認知。
本書的插畫作者張瑞華是英籍華人,畢業於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現居英國,近年來積極創作中英文兒童讀物的文字及繪畫。
打開書,正文第一個對頁上就是六隻小動物圍著傷心哭泣的小刺蝟。插畫師把這幾只小動物的特徵表現得非常鮮明:灰乎乎的小老鼠、滿身刺的小刺蝟、黃嫩嫩的小雞、大尾巴的小松鼠
如果你仔細看每個畫面,會發現,在這個故事中出場的可不只是這些小動物,後面還有更多「配角」:瓢蟲、螞蟻、小鳥、蜜蜂、蝴蝶。
其次是衣服認知。
仍然是這一對頁,我們看到,每隻小動物穿的衣服都不一樣。
狐狸穿著襯衫、馬甲,打著領結;兔子穿著帶花邊的衣服;小老鼠穿著花上衣和小短裙;小雞穿著毛衣;小松鼠穿著連衣裙
第三是植物認知。
普通的衣服小刺蝟根本沒法穿,因為都刺破了。最後,小刺蝟穿了一件什麼樣的衣服呢?
一件由「樹葉」「花朵」「草莓」「葡萄」做成的神奇衣服。
第四是顏色認知。
小松鼠拉來的樹葉是什麼顏色?小野兔推來的粉花朵是什麼顏色?小胖豬背來的草莓是什麼顏色?
我們在給孩子讀故事時,可以通過這樣提問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認知顏色。
第五是情感認知。
最開始,大家都穿著漂亮的衣服,小刺蝟卻光著身子,他很難過,眼角有淚落下。
後來,兩個小夥伴找來的衣服都被他的刺刺破了,小刺蝟更難過了,低垂著眼睛,默默哭泣。
當大家說「小刺蝟你別哭,我們一起想辦法」時,他實在是太難過了,嚎啕大哭。
而當最後,小刺蝟穿上了漂亮的「花葉果」衣服時,他終於開心地笑了。
三、多項啟發:通力合作,讓孩子學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小故事中蘊含著大道理」這句話用來形容《小刺蝟穿衣服》這個故事,再恰當不過。
小刺蝟遇到穿衣難題,小夥伴們齊心協力,一起想辦法幫助他。這樣的情節會讓孩子感受到友情的溫暖,學會幫助他人。
讓人感動的是,最初的幫助失敗後,小夥伴們沒有灰心,繼續想別的辦法。這會啟發孩子如何應對挫折。是灰心放棄,還是換個思路繼續努力?我想孩子會有自己的答案。
在給孩子讀第一遍時,我很好奇這些小動物能想出什麼辦法來。我相信孩子也一樣好奇,這會啟發他們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一本好書就是一座寶藏,值得我們給孩子一讀再讀。每讀一遍,都會有一些新的發現。
葛冰和張瑞華聯袂創作的這本圖畫書《小刺蝟穿衣服》,就是這么一本好書。不知有讀過的朋友沒有。如果有,非常歡迎與我分享您的閱讀感受和心得。
就像它那樣繪本什麼道理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讀後感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讀後感一直覺得,夜幕降臨,喧囂初靜的睡前時光,應該是柔軟而芬芳的。
>溫暖的燈光,喜歡的書和抱枕,當然,還有心尖上的小傢伙和偏愛的睡前讀物。
《猜猜我有多愛你》是兒子和我一起看的第一本繪本。
所謂繪本,是針對低幼兒童所創作的一種文學作品,以色彩鮮艷、淺顯易懂的圖畫為主要表現形式,文字大多為直白口語。
這本蜚聲世界的繪本是由英國的著名作家山姆·麥克布雷尼與繪畫家安妮塔·婕朗創作的,講的是一隻小兔子和他的母親在睡前攀比自己有多愛對方的>故事。
在故事中,小兔子用自己身體上的部位或動作來比喻自己對媽媽的愛。
可是無論小兔子怎麼想、怎麼說、怎麼比喻、怎麼形容,大兔子總是輕而易舉地超過他——他的雙臂沒有大兔子長,他的胳膊沒有大兔子舉得高,他倒立著腳趾不如大兔子夠得遠,甚至跳起來也不如大兔子高,最後小兔子想累了,看著月亮告訴大兔子:「我愛你,一直到月亮那裡」,而大兔子沒有急著回答,他把栗色的小兔子輕輕地放到了樹葉鋪成的床上,低下頭來,親親它,祝它晚安。
然後,它躺在小兔子的身邊,微笑著輕聲地說:「我愛你,一直到月亮那裡,再從月亮上——回到這里來。
」從月亮上繞回來
多麼絕妙的一句話,如此的樸素,一點不動聲色,大兔子甚至是在把小兔子安置得妥妥貼貼之後才淡然的、近乎於自言自語的說了出來,根本沒准備要小兔子或者哪一個人知道他的愛有多深遠無盡,就像
失落的一角繪本,讀後感英文50詞左右。
急
摘要:繪本,是一種以簡練生動的語言和精緻優美的繪畫緊密搭配而構成的兒童文學作品。
作為一種圖文結合的閱讀材料,是最適合低年級兒童閱讀的。
它對於低年級兒童的閱讀興趣的培養、閱讀能力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現階段繪本閱讀教學所存在的誤區進行分析,並具體闡述了進行繪本閱讀教學的策略:一、深情導讀,激發興趣;二、引導猜想,激發想像;三、指導看圖,教給方法;四、品味語言,感受積累;五、聯系生活,感悟內涵。
關鍵詞:繪本;低年級;繪本閱讀;教學策略繪本,又叫圖畫書。
它是一種圖文配合、尤其強調用圖畫來講故事的書。
經典的繪本是一流的畫作與一流的文字的結合,是以簡練生動的語言和精緻優美的繪畫緊密搭配而構成的,它是用圖畫畫出來的童話和故事。
圖畫是精緻的,文字又是異常精簡的,「圖」「文」一體、互識互釋。
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徵與認知心理,繪本是最適合低年級兒童閱讀的優秀讀物。
在國外,繪本閱讀已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而在我國大陸,對繪本的認識與繪本閱讀的實踐才剛剛起步。
近幾年,我國一些兒童文學作家與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專家認識到繪本閱讀對低年級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便致力推薦繪本,推廣繪本閱讀。
於是,繪本閱讀以班級讀書會的形式在我們的低年級中展開實踐。
在實踐中,由於經驗的缺乏和認識的偏差,繪本閱讀卻往往沒有發揮其優勢,繪本閱讀教學陷入了種種誤區。
誤區一:識字朗讀型圖文並茂的繪本,圖畫精美,語言精煉。
在繪本閱讀教學中,一些教者便利用繪本精簡的語言,讓識字不多的低年級孩子在繪本閱讀中進行專項識字訓練和專門的朗讀訓練。
在識字、朗讀的要求的壓力下,讓繪本失去原有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讓孩子對繪本望而卻步。
誤區二:精讀分析型繪本閱讀教學我們往往以班級讀書會的形式在班級中開展。
一些教者便班級讀書會當成平時的語文課堂,將繪本當成一般的語文教材來教學,引導孩子研讀繪本,字詞句段、篇章結構,面面俱到,精雕細琢,這各項訓練便拉開了孩子與繪本的距離。
誤區三:講讀提問型好的繪本不僅僅在講述一個故事,同時有著經久不衰的永恆的主題和深刻的內涵。
一些教者在教學中,急功近利,為了讓孩子在繪本閱讀中受到教育,並以提問貫穿繪本閱讀始終。
在一連串的「你知道了什麼
」「你懂得了什麼
」的追問下,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被蒸發。
誤區四:無指導型在繪本閱讀教學的實踐中,一些教者本著「繪本是讀給孩子聽的書」的理念,在繪本閱讀教學中,純粹以朗讀者的身份出現,讀完故事就完事,不啟發、不質疑、不點撥、不指導,使班級讀書會意義缺失,效率低下。
分析以上出現的誤區,究其原因是教師對繪本的認識不夠到位,以致出現了以上的偏差。
在推廣繪本閱讀的今天,我們教師要充分認識繪本其自身的特點,認識它較一般讀物所存在的優勢:1.語文的涵養兒童文學作家使用孩子可以解讀的詞彙,熟悉的語句結構,再將主題巧妙涵蓋進去,匯聚成結構完整與內容豐富的故事。
透過閱讀,孩子無形中便培養出精湛的語文能力。
2.美學的陶冶目前繪本中的圖畫部分,都是世界上知名插畫家作品,他們運用各種材質,營造故事情節,讓孩子在閱讀過程中,享受文學,也感染到美學。
3.創造力的啟發繪本故事橫跨國界,穿越各種文化背景,透過文字與畫面,孩子得以進入不同的世界,讓創意無限擴大。
4.生活能力與態度的培養口語教條式的灌輸道德教育,僵化了教學方式,也拉遠了與孩子間的距離。
然而,借著生活化的繪本內容,孩子透過同伴間的討論,吸收、激盪、轉化各種觀點,最後學習到清楚的價值觀,並將此種能力運用在曰常生活上的應對。
繪本作為一種圖文結合的閱讀材料,是最適合孩子閱讀的。
我們充分認識其優勢後,並要發揮其功效,引領孩子在閱讀中感受童趣、分享快樂,從而帶領孩子走上閱讀之路。
那如何進行有效的繪本閱讀教學呢
結合我們學校語文教研組開展的繪本閱讀研究和個人實踐經驗,我總結出以下幾點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深情導讀,激發興趣日本著名的圖畫書閱讀推廣者松居在《圖畫書的快樂》中闡述道:「圖畫書是通過優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出來的,這些語言和圖畫只有成為朗讀者自己的感受讀給孩子聽,才能被接受。
當朗讀者把圖畫書所表現的最好的語言用自己的聲音、用自己的感受來講述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才會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圖畫書的體驗才會永遠地留在聆聽者的一生當中。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傑洛姆_布魯納這樣闡述閱讀指導:一開始,教師得先為兒童讀故事,慢慢地,用比較戲劇化的方式,來呈現整個作品。
在兒童還沒有能力完全自我閱讀之前,教師利用「最近發展區」,協助兒童了解故事,幫助他們逐漸成為一位真正的讀者。
在我們的繪本閱讀教學中,身為教師的我們,就應該投入感情讀故事,用動作、神態輔助語言來「演」故事,用生動、誇張的手法來呈現故事,用預告精彩片段來吸引學生課外閱讀,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如:《我永遠愛你》講述的是小熊阿力不小心打碎了媽媽最心愛的碗,而擔心媽媽的反應。
於是,他跑去找媽媽,做了一場「愛的測試」。
媽媽表現得近乎完美,她不厭其煩地保證「我永遠愛你」,同時又不忘補充,「不過你」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繪本中的小熊阿力,都有過小熊阿力的擔憂。
而身為母親的我,對於熊媽媽那有原則性的愛,有著感同身受。
繪本中兩個人物的情感,我自己都有著很深的生活體驗,繪本中的人物的情感都是我自己情感的表達。
組織孩子進行《我永遠愛你》閱讀時,當我用自己的真情實感深情地來為大家朗讀時,竟有孩子淚珠閃爍。
孩子們在我的深情演繹中,受到了感染。
又如:非常幽默滑稽的《小豬變形記》的閱讀中,我運用誇張的語言,演繹小豬的所作所為時,孩子們便開懷大笑、興趣高漲,同時在輕松愉快中感悟主題。
二、引導猜想,激發想像好的繪本不僅僅在講述一個故事,同時也是在幫助孩子提升觀察力,豐富他們的想像力,升華他們的精神境界。
簡明的文字與細膩浪漫的圖畫能讓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得以自由馳騁。
所以,在繪本閱讀過程中,要重視學生讀圖能力與想像能力的培養。
可以選擇最富想像、最動人的圖畫引導學生細細地觀賞圖畫中的形象、色彩、細節等,感受畫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達的意蘊,遐想文字以外、圖畫以外的世界。
一些繪本是靠重復的情節與句型來連接畫面,構成旋復式的結構。
導讀這樣的繪本時,我們就要充分利用這旋復式的結構,引導孩子們參與到推演故事情節的過程中來,引導孩子的猜想情節,讓故事在孩子充分想像中完成銜接。
如:《逃家小兔》中都是用簡單同一的簡單句式「如果你變成,我就變成。
」的句式將故事串講下來,整個故事充滿了想像。
在導讀中,我便利用繪本中一次又一次的變化,讓孩子參與其中,「如果你是兔媽媽,你會怎麼變,讓小兔回家呢
」在孩子饒有興趣的猜測中,來推進故事的情節,體會媽媽對孩子那濃濃的愛,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從而使孩子愛上閱讀。
三、指導看圖,教給方法繪本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圖文合奏的。
說得抽象一點,它是透過圖畫與文字這兩種媒介在兩個不同的層面上交織、互動來講述故事的一門藝術。
在繪本里,圖畫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圖書的生命,甚至可以見到一個字也沒有的無字書。
一本好的圖畫書,能讓一個不識字的孩子僅看畫面也能「讀」出各大意。
此外,一般來說圖畫書都有一個精心設計的版式,封面、扉頁、環襯、正文以及封底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文字與圖畫相互依存,依靠翻頁推進情節所以,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千萬不要急著翻頁,讓孩子仔仔細細地去看那些圖畫,引導孩子在看圖中讀懂故事、發現細節、感悟內涵。
如:在《逃家小兔》的導讀中,我是這樣引導孩子關注彩圖,指導孩子讀懂彩圖所傳達的媽媽的愛:出示第一幅彩圖,小朋友仔細看看這幅圖圖,想想媽媽為什麼用紅蘿卜來釣小兔子呢
使孩子從中明白只有媽媽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在讀第二彩圖中,引導孩子想:媽媽為了找到小兔子,面對那麼危險的山,已經做了哪些充分的准備
從中體會母愛腳下無艱險,母愛可到天涯海角。
又如:在閱讀方素珍的繪本《我有友情要出租》時,除了閱讀故事本身外,還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細節,看看圖畫中還有哪些動物,或者通過大猩猩面部表情的變化猜測它的心理活動,並可以提問學生:「你有沒有發現誰一直陪在大猩猩旁邊
他為什麼這么做呢
」這些問題可以促使學生不僅關注故事本身,更能提高學生綜合的審美能力。
在繪本中經常會出現通過細節的刻畫隱藏線索,使主題更加鮮明,情節更有趣味。
小老鼠是許多繪者們的寵物,它經常作為故事發展的另一條線索存在於繪本的圖畫中。
如:加拿大女畫家菲比_吉爾曼的《爺爺一定有辦法》,在整個故事中一直出現另一個快樂生活的家庭——老鼠一家。
隨著小男孩約瑟的毯子的一次次變化,老鼠一家也在不斷的利用這塊布料。
小老鼠一家的故事沒有文字說明,卻和地上的故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在導讀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類圖畫,引導孩子關注文字背後的故事,以此豐富故事的內容,使主題更加明確,更具有童趣。
四、品味語言,感受積累繪本的語言具有形象性、重復性及簡潔性。
繪本閱讀過程中的語言學習有多種方式:聽教師大聲讀、反復朗讀、討論、看圖講述、故事接龍等。
在多種形式的學習中,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中,孩子們感受其語言的魅力。
其中「聽教師大聲讀」是繪本閱讀的重要方式,也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重要方式。
除了讀中積累,有的語言也可以讓學生進行模仿表達,讓孩子領悟繪本語言表達的形式與精髓。
比如:山姆_麥克布雷尼的經典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的,是一個充滿了愛的氣氛和童趣的故事,通過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對話揭示了愛是需要表達的這樣一個道理。
大兔子的語言一直和小兔子一樣,相同的話,出自不同的人物,展示了大兔子的一片童心,同時構成了文本語言的節奏美。
在《猜猜我有多愛你》的導讀中,我先讀小兔子對媽媽說的話——「我愛你有這么多
」看圖後,師生共同讀兔媽媽的話——「我愛你有這么多。
」在此基礎上,我范讀第二段小兔子的話:「我的手舉得有多高就有多愛你
」讓學生單獨讀兔媽媽的話:「我的手舉得有多高就有多愛你
」通過聽老師讀,和老師共讀以及自己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幫助學生感受語言,積累語言。
在讀完這個故事後,我便引導孩子來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學生們便以模仿的形式表達著自己對媽媽的愛:「我愛你從山的這邊到海的那邊。
」「我愛你像海那麼深。
」「我愛你到宇宙,再從宇宙那回到這里來。
」五、聯系生活,感悟內涵圖文並茂的繪本吸引著孩子。
繪本的價值和魅力在於:它沒有一句教條,卻能滿足孩子的成長需要;沒有一絲說理,卻能啟發孩子的深入思考;沒有一點兒喧鬧,卻能激起孩子的會心大笑。
在繪本閱讀中「讓孩子像個孩子」。
正如美國詩人惠特曼一首詩中所說:「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通過閱讀繪本,兒童不斷進行著情感的體驗,憑借著閱讀,情感得到了提高和升華。
在孩子的世界裡,在輕松愉快的閱讀中,埋下影響終生的良好的情感。
如:在《我爸爸》《我媽媽》《猜猜我有多愛你》《我永遠愛你》《逃家小兔》的閱讀中,孩子們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豐富了孩子的情感,激發孩子的愛心。
在《我有友情要出租》的閱讀中,讓孩子明白友情就在身邊。
在《鼠小弟,鼠小弟》的閱讀中,能讓孩子在趣味中會心一笑這樣,當閱讀把快樂帶給兒童時,就把無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財富帶給了他們,就為他們建造起了自由的精神空間與心靈家園。
兒童在與繪本進行心靈對話中,在閃爍著人性光輝、充滿大自然和諧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間徜徉時,必定會開闊眼界,豐富內心,升華境界,健全人格。
繪本書像媽媽一樣讀後感
本書大意:海鷗「肯嘉」因為潛入海里,而沒有聽見同伴們正呼喚著「油輪來了
」的聲音,因此被流出的石油所困。
它努力飛翔後,終於飛到了陸地,但已經快沒有生命跡象了
可是它卻生下了一顆海鷗蛋,便拖給港口貓「索爾巴斯」,也對它下了三個請求:1不不吃海鷗_2撫撫養小海3教教海鷗飛翔。
也因此索爾巴斯及小海鷗「幸運」相處的日子,在此開始展開了心得:看完這本書後,我只有一句話能表達看完這本書的感想,這句話就是:「都是人類惹的禍」。
如果不是人類溢出的石油,讓海鷗無法在飛翔。
而喪失了生命,也不會讓這個地球上,缺少了一隻堅強的海鷗;如果不是港口貓「索爾巴斯」打破貓族禁忌,去和人類溝通,讓小海鷗「幸運」學會飛翔,也不會讓幸運在地球上,缺少了同伴,也從此不知道什麼是飛翔,更不知道自己擁有一雙翅膀的用意。
因此,我們應該向海鷗「肯嘉」學習那種堅毅不拔的意志力;向索爾巴斯學習發揮不同族群之愛,展現智慧與勇氣,懂得信守承諾的「誠信」學習
讀繪本《給我一個家》讀後感
【導讀】當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到處開發森林,大肆佔用動物生存空間的時候可否想過動物要需要一個家,一個沒有人類機器的開發聲響,沒有人類破壞足跡的家,繪本故事裡這個小故事則告訴我們現在應該行動保護動物們的家園了,看那些動物在焦急的哭泣著呢,他們只想要個家。
【簡介】米莉和茉莉發現一個很特別的地方,這里房屋很少,有很多連綿的山。
這里有森林小溪,還有小池塘,這是個小動物叫家的地方。
但是一天一切都變了。
一群開發商開著機器來到了這個地方,他們想在這里建築房子。
海鳥對米莉和茉莉求救,它說不要讓他們把我們家踏平,不然我們要去哪裡安身呢。
小刺蝟們也來求救,說不要讓他們把我們的籬笆挪走,不然我們要去哪裡安身呢,青蛙也來求救,說不要讓他們把我們的池塘抽干,不然我們要去哪裡安身呢。
田鼠也來像米莉和茉莉求救,他說不要讓他們把青草割完,那樣的話,我們要去哪裡安身呢。
繪本在線閱讀中後來野兔,水獺,小鳥也要求救。
米莉和茉莉想要和開發商談談,希望他們去一塊沒有動物的土地上開發,他們同意了,米莉和茉莉幫他們辦木樁和建籬笆,他們好在這塊動物保護區外築起了柵欄,把這個動物保護區取名為動物之家【評語】一篇十分可愛的繪本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很現實的道理,動物也需要一個家,像我們一樣能讓自己感到安心安全的家,而我們也需要也有必要為動物們建立一個這樣的家,因為我們已經從他們那得到的太多太多,其實動物也需要一個家。
點擊展開全文
「謝謝卡爾」出自哪裡?如何看待刺蝟卡爾這個梗被做成表情包流傳?這個梗出自幾年前的一個外國網友,把自己家小刺蝟的照片給上傳到了網上,這只可愛的小刺蝟名字叫卡爾,原本小刺蝟的主人只是無意間上傳了照片。
卡爾是一個近期meme圖片里經常出現的一隻可愛的小刺蝟,說是卡爾,其實是你自己。
結果是這只卡爾小刺蝟被做了梗圖,而且得到了瘋狂的傳播,最近小刺蝟被做了漢化版表情包,所有在中國的網路上也熱門了起來。
最近這只小刺蝟被製成漢化版不停地給我們送水講故事。
爆火經歷:
2019年,一位名叫Lawvamat的用戶,在網站reddit的r/me_irl區,把一隻這只小刺蝟摳圖,並配上文字說:這是卡爾,它出現這一次之後就會永遠消失,這是你唯一一次和它打招呼的機會。然後幾千人評論:嗨卡爾。
之後這張圖在reddit和ins上被大量轉發,一位名叫dinopox的ins用戶,製作了大量以卡爾為主角的梗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