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學活動設計《狼來了》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不能說謊,要做個誠實的孩子。
2、學會本課7個生字;理解「趕快、說謊、一連、常常」等詞的意思;認識衣字旁。
3、會用「趕快」說一句話。
4、會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學著講這個故事。
教學重難點:
通過看圖,有感情地朗讀,會講故事,並懂得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准備:(1)孩子兩次喊「狼來了」時的圖片:狼的圖片。
(2)有關練習題的投影片。
教學要點: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學會「狼、喊、趕、哪」4個生字;理解「趕快、一連」等詞意思。
3、學習1-3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談話揭題
1、看圖,這是什麼動物?(狼)你覺得它給你什麼感覺?教學「狼」。
2、師:是啊,狼很兇,專吃兔子,小羊等小動物,有時還會傷人,真可怕呀!今天我們要學的新課文,題目就是《狼來了》(板書課題)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它還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輕聲讀課文,劃出帶生字的詞,並認真讀一讀。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開小火車輪讀。
(2)提一些不懂的問題。
3、同桌對讀,讀通課文
師:把課文讀好,這才是真本領呢!
(1)同桌對讀,讀錯了,糾正。
(2)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從前)指導學生結合插圖理解詞意。
三、再讀課文,邊讀邊思
1、「狼來了」是誰說的?放羊的孩子說了幾次?快速朗讀課文,把它劃下來,再讀一讀。
2、學生交流學習情況。(投影顯示)
圖片出示,孩子兩次喊「狼來了」時的圖片,請學生找一找哪一幅是第一次喊時的情景;哪一幅是第二次喊時的情景,並同桌討論說說原因。(引導學生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四、深入學習課文
(一)教學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二自然段。
2、放羊的孩子第一次是怎麼喊的?誰來表演一下?
3、評議、引導學生從表情、動作、語氣方面考慮。
4、山下的人聽見了,心裡可著急了!誰能看圖來說一說?
5、書上又是怎麼寫的呢?師讀,故意把「趕快」「忙」漏下不讀。
6、學生糾正師錯處,隨機理解「趕快」,認能找個近義詞?(馬上,連忙等)
7、指導朗讀,體會加上「趕快、忙」使句子語氣更強烈,更顯山下人著急。
8、(自由讀——指名——評議——指名朗讀)
9、放羊的孩子呢?為什麼「笑」?指導朗讀。
10、分角色表演放羊的孩子騙山下的人的事。
(二)教學第三自然段
1、師:放羊的孩子是不是就這樣騙了一次?(不是)你從哪裡知道的?
2、理解「一連、好幾回」。
3、師:是的,為了不讓課文顯得啰嗦,課文中沒有寫孩子第二次、第三次……騙山下的人,那麼現在老師想請小朋友當一回小作者,把這部分內容補上去。
(引導學生把學過的內容內化為自己的語言,也培養了說話能力)
五、課文小結,發揮想像
1、師:這孩子就是這樣一次騙人,如果你是山下人,現在會怎麼想?
2、小結:誠實是一個的美德,如果你總是說謊騙人,最終只能是害了自己,讓我們在下節課中來看看這個孩子說謊的後果吧!
❷ 把<<狼來了>>的故事簡短一些,幫幫忙
有一個放養的小孩,放羊感到無聊就兩次騙大人說「狼來了」,大人上來知道自己被小孩騙了兩次,從此不在相信他,有一天狼真的來了,小孩子大喊「狼來了,人們都不相信他,最後許多羊被狼吃了!
(2)簡單狼來了動畫圖片擴展閱讀:
狼來了寓言的寓意:
1、說謊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它既不尊重別人,也會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任。
2、寓言告訴大家做人應誠實,不以通過說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更不能以說謊去愚弄他人。
3、說謊可能給自己帶來一時的好處(利益或戲弄別人取樂等),到頭來對自己和對別人都沒好處。
4、在針對與孩子的啟示基礎上,作為成人,認識到失誤的累積必將導致禍害的量變引起質變的事實,此外,有威脅意識是必要的。
❸ 狼來了故事簡介100字左右
從前在一個村子裡有個非常淘氣的小男孩,他喜歡撒謊,他每天都會去山上放羊。有一天他覺得很沒有意思,就想著捉弄村民找點樂子,於是他就大喊:"狼來了!狼來了!" 善良的村民們此時正在地里幹活,聽到小男孩的喊聲,就扛著鋤頭跑著去救他了。可是他們到了小男孩放羊的那裡,小男孩卻說:"沒有狼,我跟你們開玩笑的。"
這時候村民都很生氣,回到田裡繼續幹活。不一會,小男孩又大喊:狼來了!狼來了!"村民又回來了,卻再次被小男孩欺騙沒有狼。男孩開心地大笑,村民們說:"你撒謊騙我們,我們再也不會相信你了。"後來狼真的來了。男孩十分害怕。 "狼來了!狼來了!"他大聲呼喊,"救命啊!救命!"但是村民沒人來,後來這個淘氣的男孩被狼吃了。
拓展資料:《狼來了》是一個枕邊寓言故事,是民間口口相傳下來的,故事雖然簡單,但富有教育意義,教育孩子要誠實,不要撒謊。故事已多次被印成圖書,甚至拍成動畫片,繼續伴隨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長。
❹ 求兒童劇劇本 《狼來了》
從前,有個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覺得十分無聊,就想了個捉弄大家尋開心的主意。他向著山下正在種田的農夫們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救命啊!」農夫們聽到喊聲急忙拿著鋤頭和鐮刀往山上跑,他們邊跑邊喊:「不要怕,孩子,我們來幫你打惡狼!」
農夫們氣喘吁吁地趕到山上一看,連狼的影子也沒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們上當了!」農夫們生氣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農夫們又沖上來幫他打狼,可還是沒有見到狼的影子。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們又上當了!哈哈!」大夥兒對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說謊十分生氣,從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話了。
過了幾天,狼真的來了,一下子闖進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極了,拚命地向農夫們喊:「狼來了!狼來了!快救命呀!狼真的來了!」農夫們聽到他的喊聲,以為他又在說謊,大家都不理睬他,沒有人去幫他,結果放羊娃的許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4)簡單狼來了動畫圖片擴展閱讀
《狼來了》是一個枕邊寓言故事,是民間口口相傳下來的,,故事雖然簡單,但富有教育意義。故事已多次被印成圖書,甚至拍成動畫片,繼續伴隨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長。
放羊娃,以消耗農夫時間體力等資源,讓其做無價值的付出達到其取樂的目的。農夫,以趕跑狼救人為目的。農夫具有純朴善良的本性才會有兩次施以援手,但是兩次上當讓他很生氣了,在第三次真偽難辨的情況下,情感因素左右了他對行為價值的判斷,人的自私和冷漠的一面表現出來了。
生命是最寶貴的,我們不光要教育孩子誠實,還要教育孩子不要拿自己和他人生命的重大事情開玩笑。對於成人來說,人無完人,不能因為孩子的說謊和無知就置其生命與不顧,無論上當多少次都應該去救,只要有一次是真的把人給救了就值得,也足以教育所有的人了。
對成人的教育意義是:當自己或他人生命受到威脅,而自己無法判斷真偽的情況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❺ 狼來了的故事ppt
伊索寓言--《狼來了》
從前,有個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覺得十分無聊,就想了個捉弄大家尋開心的主意。他向著山下正在種田的農夫們大聲喊:「狼來了!狼來了!救命啊!」農夫們聽到喊聲急忙拿著鋤頭和鐮刀往山上跑,他們邊跑邊喊:「不要怕,孩子,我們來幫你打惡狼!」
農夫們氣喘吁吁地趕到山上一看,連狼的影子也沒有!放羊娃哈哈大笑:「真有意思,你們上當了!」農夫們生氣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農夫們又沖上來幫他打狼,可還是沒有見到狼的影子。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們又上當了!哈哈!」
大夥兒對放羊娃一而再再而三地說謊十分生氣,從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話了。
過了幾天,狼真的來了,一下子闖進了羊群。放羊娃害怕極了,拚命地向農夫們喊:「狼來了!狼來了!快救命呀!狼真的來了!」
農夫們聽到他的喊聲,以為他又在說謊,大家都不理睬他,沒有人去幫他,結果放羊娃的許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主要內容:一個孩子經常用狼來了去糊弄人,讓大家都放下手中的工作去救他,但是到後來大家都不信任他了,當有一天,狼真的來了的時候,沒人相信他,最後,他的許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寓言的寓意
1.說謊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它既不尊重別人,也會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任。
2. 寓言告訴大家做人應誠實,不以通過說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更不能以說謊去愚弄他人。
3.說謊可能給自己帶來一時的好處(利益或戲弄別人取樂等),到頭來對自己和對別人都沒好處。
4.在針對與孩子的啟示基礎上,作為成人,認識到失誤的累積必將導致禍害的量變引起質變的事實,此外,有威脅意識是必要的。
故事中人類智能及行為方式分析
放羊娃,以消耗農夫時間體力等資源,讓其做無價值的付出達到其取樂的目的。
農夫,以趕跑狼救人為目的。
農夫的思想行為方式分析:
因為人不是數學動物,農夫也不可能有概率學的知識,但是思維中會有潛在的模糊的概率學方法存在,還有人認識世界的方式、情感因素和道德素質存在,下面有個綜合分析。
1、農夫,第一次聽到「狼來了」,因為首次聽到,出於信任,認為是真,所以上山。
2、農夫,第二次聽到「狼來了」,雖然對放羊娃的信任有所降低,但還有 1/2概率為真的。於是又上山。
3、農夫,第三次聽到「狼來了」,基於前兩次的假,按概率算是1/3為真的。概率較低(實際上有人習慣性對人或事物的判定,一旦認定,所得出的概率值比數學算出的還要更低)就不上山了。
上述分析,農夫具有純朴善良的本性才會有兩次施以援手,但是兩次上當讓他很生氣,在第三次真偽難辨的情況下,情感因素左右了他對行為價值的判斷,人的自私和冷漠的一面表現出來了。對於行為價值的判斷引入統計學中的加權的概念,能夠彌補概率的不足,才更清晰,對於涉及到人的生命來講也更符合人性。
加權分析:
上述對農夫的分析里的概率認識,遠不能滿足對實際行為價值的分析,真假只是以次數作對比,缺少輕重的權衡。比如說鐵和黃金,體積一樣,衡量價值就不能單純比較塊數多少來判斷。輕重分析:
1、「狼來了」為真:會威脅到孩子和羊的生命安全,如果農夫大意了也可能對其自身生命有威脅。
2、「狼來了」為假:損失的是農夫的體力和時間。
通過輕重分析可以看到,」2「和」1「來比較微不足道,無論多少次的假都無法和真對等。生命是最寶貴的,我們不光要教育孩子誠實,還要教育孩子不要拿自己和他人生命的重大事情開玩笑。對於成人來說,人無完人,不能因為孩子的說謊和無知就置其生命與不顧,無論上當多少次都應該去救,只要有一次是真的把人給救了就值得,也足以教育所有的人了。上當多次還能夠依然舍棄個人的小利,對生命不棄,這不更凸現人的高貴品質嗎?
對成人的教育意義是:當自己或他人生命受到威脅,而自己無法判斷真偽的情況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狼來了》,是兒時伴隨我們睡覺的一個枕邊寓言故事,故事雖然簡單,但富有教育意義。是民間口口相傳下來的,教育孩子要誠實,不要撒謊。現已多次被印成圖書,甚至拍成動畫片,繼續伴隨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長。
❻ 動漫《狼來了》講述了什麼故事
根據伊索寓言改編而成的動畫片《狼來了》家喻戶曉,講述放羊娃謊稱「狼來了」來戲弄農夫,而當狼真的來了,卻面臨著無人援救的尷尬境地。內容簡單易懂,教育性強,讓小朋友們知道說謊的害處和誠實的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