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穆桂英掛帥衣服手工圖片

穆桂英掛帥衣服手工圖片

發布時間:2022-04-11 06:46:57

A. 旦角是什麼意思

旦角是指戲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為青衣、花旦、刀馬旦、武旦、老旦、花衫等類別。其中京劇旦角著名的四大流派為梅派、程派、荀派、尚派。

分類:

1、青衣:又叫「正旦」,多表現那些端莊穩重的中青年婦女,以唱功見長,如《鍘美案》中的秦香蓮《二進宮》中的李艷妃等。

2、花旦:多表現那些年輕活潑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見長,如《西廂記》中的紅娘,《拾玉鐲》中的孫玉姣等。

3、刀馬旦:表現那些女將或女元帥,一般要扎大靠,表演上重靠把工架,如《穆桂英掛帥》中的穆桂英等。

4、武旦:表現那些身俱武藝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靈,多穿緊身衣服,表演上重翻打,如《白蛇傳》中的青蛇等。

5、老旦:表現那些老年女性,用本嗓唱念,多重唱功,如《紅娘》中的老夫人;《釣金龜》中的康氏等。

6、花衫:是上世紀20年代以後,綜合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藝術特點發展而成的新的旦角類型,由王瑤卿先生所創,如《霸王別姬》中的虞姬、《鎖麟囊》中的薛湘靈等。在花衫形成之前,一個演員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兩個行當。

王瑤卿為了豐富旦角的表演藝術,充實藝術表現能力,所以他融和青衣沉靜端莊的風格、花旦活潑靈巧的表演、刀馬旦的武打工架,創作出一種唱、念、做、打並重的旦角行當,人們把它命名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結合)。

(1)穆桂英掛帥衣服手工圖片擴展閱讀:

刀馬旦特點:

刀馬旦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武功,同時還得長於做工,而且有時候說白、工架都很重要。

例如《穆柯寨》、《穆天王》、《破洪州》中的穆桂英,《七星廟》(又名《佘塘關》)中的佘賽花,《棋盤山》中的竇仙童,《三請樊梨花》和《樊江關》中的樊梨花,《珍珠烈火旗》的雙陽公主,《扈家莊》的扈三娘等等。

B. 京劇中的穆桂英穿什麼服裝

根據劇目的不同,穆桂英的扮相也有所差別。
《穆柯寨》和《天門陣》的穆桂英穿紅女靠,帶大額子;《楊門女將》因為給楊宗寶戴孝所以白女靠,白額子;《穆桂英掛帥》由於人物身份發生變化所以帶帥盔穿靠外罩襲蟒;上面所述這些都是戎裝,便裝是一般梳大頭穿女帔,大青衣的扮相。目前京劇還沒有老旦扮相的穆桂英。

C. 穆桂英掛帥電視劇和田壯士比武時哪一集

穆桂英掛帥電視劇和田壯士比武發生在第20集。

穆桂英,一個性格豪邁、敢愛敢恨、外剛內柔的美少女,她有謀略及領導才能,擅長調兵遣將並且功夫了得。與楊宗保相識相愛,成為楊家第二代媳婦,替楊門大破天門陣,解宋室邊疆之危,成為一代巾幗傳奇。

劇情簡介

北宋年間,宋遼征戰,楊家將奉旨統領宋軍保家衛國。楊六郎、柴郡主的獨子楊宗保為得寶物降龍木前去穆柯寨,與代父出征的穆桂英狹路相逢。桂英對宗保一見傾心,她鬥智斗勇,故意百般刁難,使宗保大傷腦筋。

但幾個回合下來,機智勇敢、純真善良、敢愛敢恨的穆桂英漸漸地走進了宗保的內心,兩人歷經千難萬險,終於成婚。邊疆戰事吃緊,六郎被陷敵營,多虧穆桂英用計相救方轉危為安。六郎決定讓已懷有身孕的穆桂英掛帥統領三軍,眾將領卻不以為然。

此時佘太君從孫媳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她力排眾議支持六郎的決定。大帳內佘太君讓穆桂英跟宋軍將領們展開較量,桂英被逼應戰,並且戰勝了眾將,掌管了元帥大印。穆桂英率宋軍大破天門陣,戰勝了遼軍,為兩國百姓贏得了和平。

D. 娟人是中國還是日本的

是中國的後傳到日本韓國 絹人,即用絲、綢、紗、絹、羅、綾等材料 做成的美術人形。絹人藝術起源於中國北宋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民間布制玩具 「針扎」、「彩扎」等手工藝品,都和它有 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絹人的製作,要經過雕劃、制頭、制手、服 裝彩繪、頭飾、道具等十幾道工序,最後組 裝製作成三維立體造型。每一道工序,都需 要精妙高超的技藝,每一件作品,都要求賦 絹紗以生命,施絲綢以靈性。 一個絹人作品最具魅力之處便在於人物瞬間 神態的展現,無數個靈動的細節成就了傳神 的瞬間。這其中又以頭部和手的製作最顯功 力。 製作頭部要先雕塑出一個頭型,在臉部糊制 絲織物,待乾燥後,再糊上第二層絲織物, 最後糊蠶絲織物,再次乾燥。其中的關鍵是 要把握好乾燥的時間、絲織物的濕潤程度。 頭部絲織物的含水量適中,才能保證臉部「 皮膚」的平整、細膩,惟妙惟肖。頭部晾乾 後再畫出眼睛、睫毛、嘴唇,撲上腮紅,眼 影。最後,在製成的頭部「空殼」模子中填 充棉花等物。 絹人手中有絕活 手的製作除了需要高超的技藝,還需要有耐 心。先用五根細金屬絲捆成手指的骨骼,然 後分別用脫脂棉纏繞成手指的形狀。絕妙之 處便在接下來的一步:要用柔軟的蠶絲織物 縫出微小的手套,再將手套翻過來。每個手 指不足2毫米,卻要將每個手套的每個手指翻 轉,如何完成?滑先生頗為神秘地笑笑:「 這個保密。曾經有日本的手工藝人特意來北 京取經,但這是我們的絕活兒,肯定不能讓 他們學了去。」 完成手套的縫制後,再扭彎細金屬絲,作出 蘭花指、佛手指等手型,有的還需染紅指甲 ,帶戒指。所有的這一切都在不足2厘米的絲 織布上完成,且不得露線頭,不得露針腳, 神型兼備,讓人不得不驚嘆工藝師的精湛技 藝。絹人的形體製作相對簡單。先用金屬絲做成 人型骨架和四肢,按比例定位人體三維尺寸 。用棉花和紙毛填充身體時,既要身材苗條 ,又要肩背圓潤,胸臀豐滿,以體現人物的 形體美。 如果由一個人來完成絹人的全部製作,少則 花上一個月,復雜的人物形象甚至需要兩三 個月的時間。 絹人造型有講究 北京絹人多取材於中國古代民間故事和文學 名著、京劇選段中的人物。最為常見的是古 代仕女形象。滑先生認為,沒有特色的工藝 品是不會有人垂青的,為了創作出更多的人 物形象,他百讀史書,尋訪名勝古跡,從歷 史的沉澱中尋找創作的靈感。現在,四大名 著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 古代四大美女以及花木蘭、穆桂英掛帥等100 多種人物都惟妙惟肖地展現在人們面前。滑 先生最為得意的作品是「楊貴妃」,這個人 物造型根據楊貴妃游園的故事創作。貴妃手 持牡丹圓扇,體態豐腴,長袖霓裳,釵環搖 曳,盡顯其雍容華貴。
絹人製作方法:(一)包頭兩種 (1)無骨包頭:不必有文化,也無需講解學 習,一看就明白,一想就會做,圖1就是用面 皮絹料包棉花,做成球型,畫上眼、眉、咀 即成。(2)有骨包頭:1、用鐵絲窩出人側 面輪廓,從頭頂依次窩出眼窩、鼻頭、人中 、上嘴唇、下嘴唇、下額和脖子,鐵絲另一 端窩出後腦勺,然後與剛才一端合成麻花為 脖子。2、卷兩個棉卷,棉卷的長是臉寬,填 進鐵絲架內。眼以上一卷棉花,眼以下填一 卷棉花。3、做一片均勻的棉花蓋在有棉卷的 鐵絲架子上,並將這片棉花向頭後攏合,成 為球狀。4、將臉球下的麻花鐵絲纏棉花做成 脖子。5、在棉球上蒙蓋絹紗。此紗四角為上 下左右斜著上去,縫合在頭後。6、從頭左穿 針經下額底拉出下巴,穿針結束在右耳後。7 、縫出五官。8、彩繪眼、嘴、眉。9、在眼 球和嘴上點一筆透明指甲油。(二)雕泥塑石膏頭 1、泥塑1、將泥團成鴨蛋形2、在鴨蛋泥上找 出中線,並定出「三停五眼」的位置3、用心 克苦、精雕細琢做出滿意的面孔。 2、石膏翻模---1、做槽2、放進泥頭3、灌石 膏漿4、隔離5、做規距6、灌石膏漿7、開模8 、石膏陰模完成。 (三)石膏模翻絹頭 1、石膏頭模戴帽2、摞三層松緊棉布3、將三 層布擺在石膏頭模上,將左、右、上、三個 角集中頭後4、粘在帽上5、拉出下巴和脖子6 、給脖子戴圍巾7、稍干用塑刀塑壓五官8、 均勻地塗乳膠9將做麵皮的紗絹依經緯上下左 右橫平豎直地鋪上去。10、干後繪眉眼咀11 、割開後腦紡織料12、取出石膏模13、縫合 割開的紡織料 (四)頭連身體 1、從絹頭頂通過腦部位穿下兩根鐵絲2、將 軟紙纏在鐵絲上3、將纏好的紙推進頭內4、 脫去脖上布條,將穿出的兩根鐵絲,穿進脖 腔,繞過胳膊橫鐵絲拉出,將鐵絲纏在胳膊 內不必縫合,做內衣領蓋上即可。如果准確 的固定了臉的方向,也可以縫合固定在脖子 上。 (五)頭發與發髻 (1)上頭發1、用黑布分出頭皮和臉面2、加 流海(發簾),在做菲さ暮誆忌險騁葷負謁 浚?械牟灰?骱>筒徽澈謁?、如要辮子或發束, 就在頭後粘上辮子或一束長發4、在臉正面粘 一縷頭發,根粘在發際黑布上,發稍垂在臉 上,5、挨著第一綹在臉左右又粘一綹較長的 頭發6、挨著第2綹在左右兩邊再粘一綹較長 的頭發,共五綹7、從兩耳經過臉在發際邊處 加一條黑棉花捲作為發撐8、將第一綹最短的 頭發越過發撐,粘到頭頂9、頭左右兩綹又越 過發撐翻到頭頂粘牢10、最後左右兩綹順排 著也翻上去11、翻到頭後,翻擰著拐到頭頂 粘牢。有流海和辮子的,這時全顯露出來。 全部頭發翻到頭頂緊粘結在一處,壓上一個 發髻,就天衣無縫了。 (2)發髻---1、在細鐵絲上纏黑棉花2、在有 黑棉的鐵絲上纏黑絲3、將有黑絲的鐵絲隨意 做出發髻 (六)頭飾 (1)頭飾原料是用閃光的彩色電化鋁鐵絲彎 出仿金、銀、翡翠花鳥頭飾(2)用細鐵絲穿 彩珠,彎出各種頭飾(3)用線穿彩珠,做項 鏈、戒指、手鐲、步搖(4)頭上的小絹花是 用紗或尼隆紗做的。(七)體型 人體是塑造人物的重要環節,除了面貌其餘 便取決於體態的特徵。必須明白人的總體與 局部關系,也就是型體分解與組合關系,知 道骨胳關節肌肉結構在運動中的客觀規律, 這是科學的,絲毫不可馬虎的,當然卡通與 漫畫人物除外。 (1)人體總的基本結構:1、即一豎二橫三 體積和四肢2、以頭的長度為基點按比例衡量 全身各部,即頜底至乳頭為一個頭長,乳頭 至臍孔一個頭長,以次量到腳底。3、大動態 的比例是:1、人站直將手高舉,從指尖到腳 底為九個半頭,2、跪四個半頭,3、席地坐 四個頭,4、坐與膝高的地方為六個頭,5、 站直為七個半頭,6、兩手平伸和身高一般長 ,從肩至伸平的指尖四個頭。胳膊肘在腰間 。中國流傳的人體諺語是:行七坐五盤三半 ,一肩挑三頭,懷揣四個臉 (八)絹人體型製作 (1)身軀:用能承擔體重的鐵絲彎折骨架, (2)下肢長裙不露腳,將骨架直接立在座上 ,有腳的人就要加腳(3)上肢用較細的鐵絲 做胳膊,不露手就連手的長度計算在胳膊的 長度內,需要手就加手。(2)肌肉---1、在 骨架上纏裹一層細軟的衛生紙2、在衛生紙上 均勻地纏裹上脫脂棉3、縫皮膚 3皮膚---(1)剪一塊稍小於體形的松緊紡織 品(2)裹在包過棉花的體形上縫合。 (九)絹人手的製作 (1)手骨:按手指長短剪五根細鐵絲(2) 包上棉花(3) 1、用做臉的紗絹料疊折出手 寬,2、將折疊縫隙落在拇指和四個手指間3 、用最小機針碼走出小手套4、將小手套翻過 來5、穿在包棉花手的骨架上。 (十)絹人腳的製作 (1)用泡沫塑料刻出腳形(2)穿鞋(3)不 穿鞋的腳,用做臉皮的絹料蒙在腳上,(4) 把縫隙處理在腳底(5)縫出腳趾(6)畫上 趾甲。 (十一)彩繪 為了追求手工掐金線的花紋。(1)先在紙上 設計花紋樣(2)做瀝金袋:1、玻璃紙2、金 粉加清漆攪拌成糊狀3、用玻璃紙卷一個上粗 下尖的筒4、把金粉漆裝進去5、手掐漆筒大 頭,金漆從尖頭擠出6、按設計的紋樣在絹人 衣服需要綉花的地方將金漆掐擠在衣料上7、 在紋樣內先填白廣告色8、按綉花針法由淺到 深的規律填上彩色。(十二)衣服 隨便做個仕女,發式衣服都無所謂,想怎麼 打扮就怎麼打扮,如果指名道姓的創作一個 人,一定要認真思考、研究,她的時代家庭 和她的年齡、個性,在什麼情景下的姿勢神 態,按這個定位設計發形頭飾和衣服樣式及 佩載裝飾以及道具。 絹人的衣服有的做好了穿上。有的是做一半 ,穿到身上後再做另一半。 (十三)服飾 衣飾是加強人物身份的如披肩、四季帶、風 帶、腰佩等,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用的。 (十四)小道具 道具同樣是表現人物性格的,如綾羅扇、折 疊紙扇,寶劍、大刀、佛塵、毛筆、書畫、 竹藍、挑擔等。 服飾與道具的工藝技巧非常重要,是戲劇歌 舞影視美術專業重要的一環一件精製的作品 ,可以單獨成為有價值的藝術品。 (十五)亭台樓閣,山水花草樹木,車馬兵 器、樂器等等,凡生活所有的都會出現在絹 人環境中,這些東西怎麼做?用什麼做?全 靠作者能想到而且能得到的材料去試制,因 為沒有固定的方法和材料,物質原料在不斷 創新,人們的能力與方法又各不同,所以服 飾與道具雖不算創作主體,做起來也很費心 思。 絹人的藝術價值 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 「北京絹人」是中華民族絹塑藝術傳統的優 秀代表和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從絹塑藝術的 角度看,北京絹人屬於三維立體軟變形工藝 ,這是非常難於駕御的技藝,一個絹人作品 身上集軟變形技能絹花、宮燈、絹扇等於一 體。在這樣一個小小的絹塑藝術支流身上, 這不僅體現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特點,也凝聚 了中國傳統塑型藝術的精華。同時,中國傳 統的塑形與中國畫有不解之緣,在北京絹人 的藝術形象裡面不僅是從繪畫中學習借鑒, 而且可以說是中國繪畫直接的立體丹青。而 且,每一代絹人工藝的傳承人又不拘泥於傳 統的束縛,大膽的進行工藝改進,從而給中 國近代的絹雕藝術不斷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北京絹人工藝最優秀的代表是中國近代絹塑 藝術發展的歷史縮影。它即弘揚了中華民族 的藝術傳統,又體現了中國民間工藝技藝的 悠久文化,是研究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史不可 或缺的重要內容。

E. 旦角是什麼

旦角是指戲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為青衣、花旦、刀馬旦、武旦、老旦、花衫等類別。其中京劇旦角著名的四大流派為梅派、程派、荀派、尚派。

1、青衣:又叫「正旦」,多表現那些端莊穩重的中青年婦女,以唱功見長,如《鍘美案》中的秦香蓮《二進宮》中的李艷妃等。

5、老旦:表現那些老年女性,用本嗓唱念,多重唱功,如《紅娘》中的老夫人;《釣金龜》中的康氏等。

6、花衫:是上世紀20年代以後,綜合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藝術特點發展而成的新的旦角類型,由王瑤卿先生所創,如《霸王別姬》中的虞姬、《鎖麟囊》中的薛湘靈等。在花衫形成之前,一個演員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兩個行當。

F. 穆桂英掛帥劇情介紹

劇情簡介
楊家將屢
豫劇電影《穆桂英掛帥》劇照集錦(15張)次率兵擊潰外來侵略軍,保住了大宋江山,天下太平。楊家將孫媳穆桂英隨佘太君辭宮還鄉,安居20載,又遇了東安王造反,佘太君關心國家安危,命重孫楊文廣、楊金花兄妹赴汴京探聽消息。 適逢宋王在校場上選拔將才,奸臣王強之子王倫,武藝平庸,卻氣焰萬分,王強向宋王力保王倫為元帥,楊文廣兄妹不服,沖進校場,與王倫比武,刀劈王倫。 宋王原先以為楊家已絕後,正苦於無人領兵平亂,今見楊家還有這武藝高強的楊文廣,並得知女英雄穆桂英尚健在,便將帥印交給楊文廣,封穆桂英為征東大元帥。 楊文廣兄妹攜印回家,穆桂英見帥印感慨萬分,想楊家世世代代為國盡忠,穿破了無數鐵甲,磨壞了多少鞍鐙,在沙場上沖鋒陷陣,保宋數十載,犧牲了多少英雄好漢,更恨宋王昏庸,奸臣當道,故遲遲不肯接印。 佘太君見穆桂英猶豫,說了衛國安民的道理,並要親自帶兵去平番,穆桂英見白發如銀的佘太君還有當年勇,難道自己就沒有了當年的威風?便決意重整旗鼓,發兵剿滅反寇。 轅門外三聲炮響,穆桂英披上了鐵甲,威風凜凜,在天波府調兵遣將,斥訓了楊文廣驕傲輕敵,整頓軍風。佘太君親到校場餞別。瞬時金鼓震天,旌旗蔽日,楊家老小英雄個個精神抖擻,氣概昂揚,穆桂英率領大軍,浩浩盪盪,向邊塞進發。

G. 挑花的代表流派

簡介
黃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廣泛流傳於湖北省黃梅縣。長期以來,經過一代又一代農家婦女的精研細作,這門工藝日臻完善,以明快的色彩組合、精巧的圖案構想凸顯出獨特的藝術表現力。黃梅挑花屬挑、補、綉這一民間刺綉的范疇,是在湖北省黃梅縣民間長期廣泛流傳的一種民間工藝,其內容豐富,品種繁多,圖案精美,色彩富麗,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和民族特色。
溯源
相傳,黃梅挑花起源於唐宋時期,成熟於明末清初。 據《黃梅縣志》記載:早在宋代,黃梅就有了十分講究的挑花工藝。1958年,在黃梅縣蔡山腳下發掘的明朝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1年)墓葬中,墓中女屍頭上搭有綵線挑綉的福壽雙桃方巾,可以證明黃梅挑花這門民間工藝,最少距今有約500年歷史。
黃梅挑花被國內許多民間工藝研究專家稱為彩挑。黃梅鄉下百里棉區的彩色挑花更為精美,花樣豐富多彩,地方特色濃郁。當地有俗諺說:黃梅有女皆挑花。蔡山、新開、孔壠等地的挑花工藝最為興盛,女孩剛懂事就跟著媽媽或嬸嬸做針線活,一直做到出嫁。當地人把不會挑花的女孩叫做整巴掌,這對女孩是一種羞辱。
藝術特色
黃梅挑花不同於一般刺綉,刺綉重刺,挑花重挑。
農家姑娘在藏青色的土布上,按照代代相傳的紋樣樣板,以白色棉線為紋線骨架,配以多彩絲線的十字交叉針法挑製成的一種刺綉。其中針腳為×字形的稱十字綉,針腳為一字形的稱平線綉。
黃梅挑花的圖案有團花、邊花、填花、角花和花邊之別。各紋樣造型迥然不同。取材廣泛,構思精巧,如團花就有富壽雙全、龍鳳呈祥等;邊花有二龍戲珠、八仙過海等;填花則有斑鳩石榴、龍舟競渡等;角花則無一定格式,多以字、柏葉、蓮花為主體,組成三角型圖案置於四角;邊花多以二方連接為主,大多用作挑花頭巾的花邊。分述如下:
團花:鳳戲牡丹、富壽雙桃、四季骨牌花、鯉魚跳龍門、龍鳳呈祥、鯉魚穿蓮、丹鳳朝陽、恩哥蟠桃、打骨牌、鷺鷥戲蓮、鳳追鳳、十樣錦、喜鵲彈梅、四虎鑽山、五彩宮燈等。
邊花:送子娘娘、七仙女、七女送子、天女散花、福祿壽禧、二龍戲珠、雙獅爬球、二虎出洞、狀元遊街、轅門斬子、穆桂英掛帥、女將列陣、打蓮湘、桃園結義、八仙過海、娶媳婦、四鳳戀花等。
填花:蝴蝶戲金瓜、斑鳩石榴、蓮花骨牌、劃龍船、八角蓮、瓶插蓮花、蓮花銅錢心、石榴花、壽、喜、八卦花、魚、鳥、人等。
角花:字花、柏葉花、蓮花等。
邊花:多用字、蝴蝶、水鴨、雲頭紋、如意紋、蠶頭尖(小三角形)、茉莉花苞(長六邊形)、狗牙齒(鋸齒形)、瓜子米(正六邊形)等連續組成。
表現手法簡練、高度誇張變形、高度程式化、幾何化;描繪的對象有龍鳳、花鳥、人獸、蟲魚、器具及少量的文字;反映的內容有吉祥富貴的婚嫁、娛樂、戲曲故事等等;挑法上有單面挑與雙面挑,用特技針法挑出正反兩面一樣的圖案;品種有近40種,大至被面、門簾,小至香袋、襪帶,均為婦女、兒童日常生活穿戴和卧房內的部分用品,也有的是用於男性所需的女工製品,如褡褳、腰帶、煙袋,或定情信物。黃梅挑花作品通過圖案、文字等表達人們的情感,寄託人們的理想,一些圖案和文字分別蘊涵各種不同的寓意。
1、連年有餘,豐衣足食。在黃梅挑花中,「魚」是「余」的諧音,寓意富足有餘。「鯉魚」是「利余」的諧音,寓意「吉利有餘」。有的把「魚」和「蓮」連在一起,取「蓮」和「魚」的諧音,寓意連年有餘。「龍」是我國祖先崇拜的圖騰,在黃梅挑花中,都以「龍」能呼風喚雨的神話傳說,寓意人民征服大自然後,所得來的風調雨順和豐收。
2、愛情忠貞,婚姻美滿。除與其它民間藝術一樣用「鴛鴦」寓意夫妻永不分離、相親相愛外,黃梅挑花還有很多獨特的寓意表現形式。如把鯉魚、喜鵲、鷺鷥視作男性,把鳳凰、荷花、梅花視為女性,並以此組合成「龍鳳呈祥」、「鯉魚穿蓮」、「喜鵲登梅」、「鷺鷥戲荷」等,寓意著夫妻恩愛、白頭偕老的美好生活和美好前景。在黃梅挑花中,有的作品還乾脆用直接敘情的手法,明白無誤地表達對美滿婚姻家庭渴望的寓意。如「迎親圖」,圖上二十多個人物用「S」聯成四排,前排為華蓋、紅燈、彩旗開道,緊接的是三乘大轎,按黃梅習俗第一乘為媒人,第二乘為新娘,第三乘為新郎,殿後的是嫁娶和吹打的樂隊,從陣陣鑼鼓、陣陣鞭炮的熱烈氣氛中形象地寓意著人民對愛情甜蜜、婚姻美滿、家庭幸福的祝福。
3、驅邪鎮妖,富貴如意。在黃梅挑花圖案中,大量使用了龍、鳳、獅、虎等人們敬仰和敬畏的動物,寓意驅病免災、平安吉祥、富貴如意、家庭興旺等。如獅為百獸之王,有至高的降魔鎮邪的威力;虎能生威,有旺盛的生命力;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能呼風喚雨;鳳代表著吉祥,古時就有「鳳不落無寶之地」之說。還有很多寓意吉祥的植物被運用到黃梅挑花中,如蓮花,寓意多子;並蒂蓮,象徵夫妻感情和睦、婚姻美滿。
黃梅挑花的主要原料是當地的家機布,又叫大布,這種布被染成青色作底,藝人依靠一根針、一根線{七種顏色}在上面交替挑綉各種圖案。在圖案構成上,黃梅挑花除了有上下、左右對稱式(如角花蝴蝶戲金瓜等)、旋轉式(如鷺鷥戲蓮、鳳追鳳等)、向心式(如福壽雙桃、柏葉花等)、放射式(如八角蓮花、八卦花等)以外,有很多表達一定故事情節的圖案。如七女送子、狀元遊街、穆桂英掛帥、桃園三結義等。這種圖案不遵從格律,無一定法規,全憑藝術隨心所欲地增減人數針數,但又不脫離民間自然形成的特有程式,而產生了獨特的構圖效果。一幅圖就是一個故事,一幅圖就是一段歷史,這種極為罕見的、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之所以產生於黃梅,是因為黃梅是一個戲曲之鄉。
黃梅挑花是用綵線挑綉,用針將五彩絲線挑制在底布的經線和緯線交叉的網格上,形成色澤絢麗、立體感強的圖案。
在色彩處理上,除極少數用單色挑綉外,基本上都是以綵線挑綉。黃梅挑花以青粗布作底色,以白色作基本骨架,以大紅、桃紅、水紅、淺紅為主色,配以橘黃和淡黃,形成作品的暖色基調。其間或點綴些湖藍、普綠等冷色,使整個作品麗而不佻、暖而不燥,繁復中展現和諧。既加強了色彩對比,又豐富了變化層次。加之作品多以深沉渾厚的寶藍作底色,工藝的精細,圖案的朴質,使整個作品絢麗而庄穩、多彩而清新、沉著而流暢,給人以典雅古樸、聖潔的感覺。
黃梅挑花1938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1954年獲波蘭美展獎牌和獎金,並獲波蘭社會主義國家民間工藝美術展覽紀念章;1956年獲首屆湖北民間工藝美術展一等獎;1959年周恩來總理在眾多湖北工藝品中親自選其裝飾人民大會堂湖北廳。改革開放以來,黃梅挑花多次作為國家和湖北地區的工藝品代表作赴國外巡展,受到廣大觀眾、顧客的青睞和各路專家學者的高度贊揚,譽它為無聲的抒情詩,立體的中國畫。1990年獲「首屆全國輕工博覽會」銀獎;1991年獲「第二屆北京國際博覽會」金獎;2006年被國家文化部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同時黃梅縣申報的另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梅戲」也一起入選國家級,使得黃梅縣成為當時全國唯一有兩項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縣。
黃梅縣新開鎮挑花藝人石九梅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梅挑花項目傳承人。2010年8月中旬,「黃梅挑花」申報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順利通過專家評審,國家質檢總局即將予以批准。同時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和黃梅縣海新職業技術培訓學校共同起草的黃梅挑花地方標准《黃梅挑花生產技術規范》,為組織生產、銷售驗收提供了依據。 簡介
花瑤分布在隆回北部海拔1300米以上的虎形山瑤族鄉、小沙江鎮、大水田鄉和麻塘山鄉,共有七千餘人。
花瑤挑花美輪美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民間工藝美術的絕品。花瑤挑花是湖南省隆回縣瑤族女子中流傳的一種獨特的手工藝,隆回瑤族因女子筒裙上裝飾有艷麗的挑花而被人稱為花瑤。
溯源
花瑤挑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漢代以前,花瑤挑花就已興起。據東漢應劭《風俗通義》記載,花瑤祖先積績木皮,染以草實,好五色衣服。唐代魏徵在《隋書》中記載:長沙郡雜有夷蜒,名曰莫瑤,其女子藍布衫,斑布裙,通無鞋履。這種描述與今天隆回花瑤女子的服飾正好相同:交纏五彩斑斕的挑花頭巾,上著藍色圓領衣,腰系挑花綵帶,下穿彩色挑花筒裙,腿扎挑花綁帶。在她們的頭巾、衣領、裙口、綁腿、小孩背帶和筒裙等地方都是挑花。除筒裙後片以外,其他地方一般是彩綉。筒裙後片則是在藏青色的直紋面布上用白線挑出各種圖案。由於筒裙後片面積較大,大小一般長100厘米左右,高50-60厘米之間,故其挑花圖案題材最豐富,主題最突出,反映的文化意識也最鮮明,是隆回花瑤挑花中的精華。
花瑤沒有文字,挑花便成為記載該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被中國美術館、民族博物館列為珍品收藏,我國著名文學家沈從文先生稱其為世界第一流的挑花。1994年花瑤挑花在文化部舉辦的中國民間藝術一絕大展中獲得銅獎,2003年又獲中國首屆文物仿製品暨民間工藝品大展金獎,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因此被湖南省文化廳命名為文化藝術之鄉。
藝術特色
花瑤挑花取材廣泛,內容豐富,形態多樣,有上千種之多。主體圖案的題材可分為四類:一是動物類,以蛇、龍、鳥、鷹、虎、獅最為常見。二是植物類,以花草樹木為主;三是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類,主要表現瑤族先祖抵禦外族侵略的歷史故事;四是日常生活類,如反映花瑤傳統習俗的對歌定情打蹈成婚等。
花瑤挑花主體圖案的材料都用平粗深藍布作底,白色粗線挑成,花紋古拙粗獷。以布的經緯紗交叉呈十字形為坐標,對角插針成×形,通稱十字花,或作一字形。基本上是幾何圖形,它的基本形式是幾根平行長線並列,其中有在雙根平行長線之間加橫線而成若干方格的,有折作U形的,有作單線或雙線菱形的,有大方格套小方格而呈回字形的,有作多根直線交叉成網狀的,等等。各種形式中間如有較大空隙時,即挑小花填滿。小花常見的有:×、#、十、口、回、V、和小圓點、旋渦等。
花瑤挑花的花紋種類很多,使用最多的紋樣有:太陽紋、萬字紋、燈籠紋(也叫南瓜紋)、銅錢紋、牡丹紋、蕨葉紋、勾勾藤等。還有一種用得最多的被稱為乾杯約的像花的紋樣(漢語叫花路岩),這是模仿生長在岩石上的一種生物菌體的圖案。據說,每到年成好時,這種花路岩石的圖案特別顯露。花瑤姑娘便把這種美麗而又預示吉祥的圖案做為挑花的一種基本紋樣。
花瑤挑花工藝非常精緻,挑花時行針的長短、用線的松緊,均需一致。繁密處針針相套,不現底色,簡練處僅一支花,幾條線。在主體圖案兩邊,配以用紅、黃、綠等七彩絲線挑綉的彩色花飾。整件挑花畫面黑白分明,疏密有致,動靜相濟,色彩對比鮮明,遠看顏色近看花,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花瑤挑花在工藝上獨具一格。與機綉、湘綉截然不同。不用描繪設計,也不用模具做刺綉架,全憑挑花女靈巧的雙手和嫻熟的技巧,以自己心中的構圖和對美的理解,循土布的經緯線進行徒手操作。花瑤姑娘從七、八歲起就在長輩的口傳身授下學習挑花,需幾年功夫才能掌握基本的挑花技藝。每位姑娘將綉品針線隨身攜帶,利用勞動的間歇時間進行挑花,吊腳樓前,溪邊石上,古樹林里,到處都可以見到成群結隊的挑花姑娘們。有人曾統計過,一件筒裙挑花約有30多萬針,累計需180餘個工日才能完成。
許多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均在花瑤挑花中有生動形象的表現。如「乘龍過海」、「盤王升殿」、「朗丘(瑤語,意即頭人)御敵」等。 「乘龍過海」中的盤王,頭帶三尖神冠,英姿煥發,騎在龍背上。驕龍昂首,騰雲駕霧,呼呼生風。盤王冠發飄逸,上下群龍朝賀。盤王頭頂的太陽與蛟龍頭部的鸞鳥飛舞,使整個畫面造成一種飛騰流動的感覺,非常形象生動,有很深的歷史內涵。「盤王升殿」中的盤王則頭帶王服,端坐殿中。宮殿是瑤族典型建築,風格獨特。翹檐宮殿上橫書「壽」字,寓意永久。壽字左右挑綉富貴花,兩邊插旌旗,迎風飄揚。盤王頭像兩邊綉有竹子,殿柱兩邊綉有雙龍。整個圖案造型稚拙,表達了經常遭受殺伐、生活貧困的瑤族先民祈求平安吉祥,興旺發達的美好意願。「朗丘御敵」則是以寫實的手法,直接表現瑤族將士守衛家園,英勇殺敵的場面。朗丘騎在馬上,頭帶神冠,身著鎧甲,手執羽箭,馬下有來犯者的首級。這幅圖案既是對歷史的記載,又是對英雄的謳歌,也是對先祖的崇敬。
花瑤挑花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在許多以動物和花瑤日常生活為題材的挑花中,充分反映了花瑤民族的宗教信仰、獨特的節慶和婚嫁習俗。在大量以動物為題材的花瑤挑花中,蛇圖案最為豐富,有盤蛇、交體蛇、昂頭翹尾蛇、無尾雙頭蛇、蛇纏圖騰蛇等,多達上百種。且蛇的形態各異,充滿奇思妙想。如訓子蛇、比勢蛇、吐信蛇、群蛇聚首、雙蛇戲珠等,花瑤挑花對這些蛇都賦於了靈性。這是因為花瑤長期生活在山深林密,濕熱多蛇的環境中,對蛇的習性十分熟悉,而蛇又具有游水、上樹、鑽地、長壽、耐餓等能力,是早期人類力所不及的,因而視之為靈物,成為花瑤部落的圖騰,有類於漢族對龍的崇拜。
對歌定情、打蹈成婚是花瑤挑花中的珍品,表現場景宏闊、人物眾多,生動形象地展現了花瑤獨特的風俗。可惜的是,由於這些挑花技藝難度很大,已瀕臨失傳,留存下來的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幅作品,已難得一見。
花瑤挑花脫形寫神,簡煉傳神,以少寓多,主題鮮明,極富裝飾性。在造型上大膽地誇張,大膽地取捨,運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從自然物中提煉,加工創造出來的情真意濃的神似形象,體現出豐富的神韻,產生出違理合情與諧美怪誕趣味,表現出朴實的美感。瑤族婦女在綉挑動物時,常在動物體內再綉以小動物和花草,如在一隻母虎體內又綉有花草和小虎。或問為什麼要這樣挑花?就會得到風趣而朴實的回答:老虎要懷崽,還要吃東西,這樣綉出來的才是只活老虎。這種解剖思維的方式大膽而浪漫。
花瑤挑花將不同視覺的物象做奇妙的藝術處理與組合,構圖均衡或對稱。如用樹木花草變化的圖案組合並按幾何排列做主體圖案,顯得整齊大方;有時在一塊綉片中要挑幾十種花紋,自由、不規則地組合成主體圖案,或花中藏花,或把幾只鳥、昆蟲等自由組合成花;或幾只鳥共一個翅膀。這樣的精巧構思,使整個圖案具有豐滿富麗的充實感,形成熱鬧氣氛,使主題得到充分揭示,並獲得良好的裝飾效果。
花瑤挑花不但講求實用,而且更追求色調裝飾美觀。遠看色彩近看花,她們喜歡用強烈的刺激色彩,鮮紅色的頭飾笠(瑤語稱派特典)和頭巾(瑤語稱笑童),深藍色的上衣(夏裝為雪白色),五彩繽紛的腰帶(瑤語稱特檔),灰白色的統花裙(瑤語稱頓)前沿以兩葉紅艷艷的裙邊(瑤語稱補)接連映襯,墨色的的綁腿(瑤語稱扣烘),使整個服飾形成黑白相間、冷暖協調、鮮艷奪目,令人感覺到花瑤女子把所有的色彩勻稱地打扮在自己身上。若頭飾笠和統裙以灰白色為主,色彩暗淡,那是守孝穿戴的服飾。 簡介
望江挑花是流傳在望江縣境內的一種家庭手工技藝,源於唐代,用麻與發為材料,製作祭祀供品。至晚唐始用本地棉花為原料製作,用於生產衣飾及家庭器用裝飾製品,並逐漸形成每家每戶女性必須精通的手工技藝。
望江挑花以其構圖精美、正反成趣、內涵豐富、美觀實用而為望江人民所喜愛,世代相傳,保留至今。
望江挑花在傳承發展中逐步形成挑、鑽、游、織等四種針法技藝。構圖元素取材於生活,除各類幾何圖形外,常見的植物有藤蔓、花果、莖葉:如梅花、竹葉、牡丹、金瓜、蓮花、菊花、石榴、柏枝、梔子花等;常見動物有蝴蝶、蜜蜂、孔雀、喜雀、鴛鴦、松鶴及十二生肖等。其他如太極、八卦、宮燈、日、月、星、雲、山、水、舟、船及如意、元寶、金錢、壽字、福字、喜字、吉羊、平安等各種文字。其他還有各類人物的生活、生產、游戲,及喜慶、圖騰、宗教等活動。
望江挑花三分傳承,七分創造。有規有矩,千變萬化。象形與會意、單獨或組合、花中套花等,表現形式多樣。望江挑花製品細膩精湛、色澤淡雅,曾三次被選入北京,成為人民大會堂顯目的藝術飾品。又多次在各種交易會、博覽會上獲獎,聲名遠播。
望江挑花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集藝術性與實用性於一體,是望江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簡介
花瑤是瑤族的一個支系,人口12000餘人,居住在雪峰山東北麓的漵浦和隆回接壤處,海拔1300米的崇山峻嶺之中。挑花是花瑤人世代相傳的民間工藝。製作時,花瑤婦女以靛青色土布為載體,用挑花針通過數針法,將白色或彩色紗線挑入其中,製作而成。花瑤婦女們從小學習挑花,用以製作終身的服飾。
花瑤挑花的圖案,分彩色和黑白兩類,多為連續圖案和對稱圖案,題材有山區常見的飛禽走獸、樹木花草,有日月星辰、山川河嶽,也有瑤族的民族圖騰、神話故事。想像豐富,構思奇巧,更有深刻的內涵。新娘出嫁時,要將挑花製作的嫁衣,放在一塊竹篾編織的大曬簟上,由母親、姑嫂為她著裝。新娘頭戴的橙紅色大盤,象徵太陽;大盤中間的頭帶象徵月亮;周圍是飾物象徵星辰。裙子上的6對紅色和12對黃色橫紋,代表遠方的長江和黃河;各種小圖案則分別體現河流、山脈、田園和村莊。花瑤人用巧奪天工的挑花,展示出一個古老民族的精神世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花瑤挑花已成為旅遊產品進入市場。 簡介
黃道婆棉紡織技術的廣泛傳播,在江南及羅涇鎮形成廣種棉花、民皆紡織的習俗;較之上層達官顯貴使用的絲織品加綉花,土布挑花更符合平民百姓層面廣泛的衣著要求:民間久有在土布制衣上配以花樣紋飾,以色線「游花」,後隨布之「勢流」挑十字形成圖案,這便是「羅涇十字挑花」。據傳說推算,應為明末清初,距今至少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羅涇十字挑花,將花挑於土布所制的衣物或帕巾之上,作為「兜頭手巾」、「系身鉤」、「肚兜」、「布裙」、「鞋面」的紋飾,尤以「兜頭手巾」和「系身鉤」為多,在江南水鄉漸有不挑花不能用之勢。據田野調查記錄,「兜頭手巾」底色有別,一般老年婦人常用深色土布「兜頭」;姑娘、婦女用白色,新媳婦必用綠色,上面的花樣紋飾均為黑色;「系身鉤」之圖樣挑於頂面的兩個側角,挑花之線不拘一格。生活中,此兩物又是姑娘的備嫁品,既用於「壓箱底」,又藉此展示新娘「手巧」的程度。加上「系身鉤」還是「還疼」禮品,所謂「還疼」,是對給新娘見面禮的長輩表示敬意的習俗。 在刺綉製作上,羅涇十字挑花看似簡單,卻要求頗高。既要求正面全部用十字形成花樣,反面也要形成均勻點狀,基本針法有「行針」、「絞針」、「蛇脫殼」等。羅涇十字挑花的圖案,歷經長期衍展,形成獨特的表現程式,有著數十種獨立紋樣,例如:「蝴蝶花」、「鳥花」、「荷花」、「腰菱花」、「柏枝花」、「八角花」、「一根草」、「攀藤草」等等。由這些獨立紋樣的元素構成豐富多彩的整體圖型。十字挑花的畫面,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有自然景色、有傳統祈福禳災題材的花樣、也有傳說故事的描述,更有心中意願的體現等。 民間女子小技,物不希而難貴,也難登大雅之堂。故在鄉史里志中無文字記載;經廣泛傳播,仍舊是頭頂腳面比比皆是。因此,既不能否認巧手女子所織就的璀璨傳統,又抹不去世代農家婦女的智慧創造。羅涇十字挑花,以土見長,凝聚著本土文化的積淀,在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實屬鳳毛麟角。難能可貴之處,申報方己收集到幾十件「挑花」實物,也找到了十多個能織善綉的傳人,其中少數人還能演示兼講授技藝,己進行辦班,並籌措舉辦藝術展。 在興化,很早就有姑娘家一懂事就跟著家中媽媽、奶奶,門上嬸嬸、大媽,親戚中的姨娘、姑媽之類,學做針線的傳統習慣。這針線一拿上手,就丟不開了,並且要一直做到姑娘出嫁。因而,姑娘在娘家做的最後一件針線活兒,多半是自己的嫁衣。在這眾多的針線活當中,青布挑花便是其中重要的技藝之一。一個姑娘家如果不會青布挑花,與旁人比起來自然就遜人一籌,就是嫁到婆家去,在婆婆面前也就似有欠缺,頭不能抬得那麼高呢。青布挑花從技法上講,它不同於一般的刺綉。一般而言,刺綉注重的是「綉」,而青布挑花注重的是「挑」。待字閨中的姑娘,多半在自家織造的藏青土布上,依照代代相傳的花紋紋樣進行挑花作業。挑花的針法為「十字交叉」法。其中針腳為「×」字形的,稱之為「十字綉」;針腳為「一」字形的,則為平線綉。青布挑花在「挑」法上,有單面挑和雙面挑兩種。不言而喻,單面挑與雙面挑相比要簡單許多。雙面挑,則是用特殊針法,挑出正反兩面都一樣的圖案。青布挑花,包括團花、邊花、角花、填心花等等,其圖案有近40種之多。這些圖案,挑綉在被面、門簾、窗簾等大一點物件上的有,而像香袋、襪帶、方巾、圍裙等女性用品上則更為常見。當然,這樣一種獨特的挑花技藝,其用品也是不會排斥男性的。像褡褳、腰帶、煙袋之類,皆可綉上花案。這當中,年輕姑娘最喜歡綉的,則是給自己意中人的定情信物。哪怕是一方手帕,也要綉上個並蒂蓮,以表心跡。前面已經提及,青布挑花所用的布多為自家織造的,俗稱「家機布」。被染花的家機布又叫「大布」。這種布被染成青色作底,挑花的人,靠手中的一根針、一根線,在「大布」上交替挑綉,綉出各種各樣的圖案。這里所用的針,和通常的綉花針並無二致。所用的線,是白線。挑花的人,用針將白線挑在「大布」的經線和緯線交叉的網格上,形成較強的立體感。挑花時,行針的長短,用線的松緊,均須一致。挑綉至繁密之處,講究的是針針相套,不露底色。而簡省處,則可能僅有一朵小花,幾根線條,亦需要用針到位,線條流暢,絕不能拖泥帶水。青布挑花往往會在主體圖案兩旁,配以一些陪襯彩飾。這些彩飾,多用紅、黃、綠、藍、青、紫、橙七色絲線挑綉而成,起到豐富整個綉品的效果。讓綉品色彩斑斕,對比分明,疏密有致,動靜相宜,呈現出較強的視覺沖擊力。興化青布挑花,在構圖造型上,體現民間藝人的大膽追求,從日常生活中提煉概括,大膽取捨之後再進行誇張性處理,從而使整件綉品簡練傳神,極富裝飾性。既有青銅紋飾的高古,又有秦磚漢瓦的粗獷;既有宋瓷的典雅,又有剪紙的簡潔;既有蘇綉的細膩,又有織錦的華美。藏青的布與綿白的線,在「大布」上創造出了如此的多姿多彩,如此的質樸素雅,飽含著特定的地域風情和民間氣息。這一特殊的民間技藝,所展示的是興化女性一雙慧眼和一雙巧手相結合,而創造出來的智慧結晶。然而,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時代和社會的變革,這一起源於唐宋,成熟於明清的古老工藝,目前因傳承斷代,材料匱乏,製作困難,已經處於瀕危的邊緣,需得到保護和搶救。

H. 《穆桂英掛帥電視劇》中,穆桂英那集給公主畫了癩蛤蟆

第七集。她偷潛入宮中在公主的睡衣上畫了個蛤蟆,第二天一早起來給丫鬟嚇了一跳。給公主自己嚇個半死,說來感覺那公主和丫鬟好像缺心眼,畫上去的還過了好一陣才看出來。或許這怨導演吧!不過超喜歡苗圃版的穆貴英,崇拜。太聰明,太機靈了。

I. 巾幗英雄(國內有名的)(歷史人物)的有誰事跡是什麼

花木蘭
花木蘭:姓魏,名木蘭。隋代人,花木蘭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營郭鎮周庄村人。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一十二載,屢建功勛,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回朝後,封為尚書。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
木蘭祠始建於唐代,金代泰和年間(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歸德府谷熟縣營郭鎮酒都監烏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獻殿各三間,並創塑了花木蘭像。至元代元統二年(公元1334年),睢陽府尹梁思溫倡議,募捐二千五百貫,重修擴建。清嘉慶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該祠僧人堅讓、堅科和其徒田何、田楨、田松等,又募資修祠立碑。由於歷代重修,祠宇佔地面積一萬平方米,祠地四百餘畝,住僧人十餘人。

穆桂英
傳說故事人物。生長於山東穆柯寨,寨主木羽之女,武藝高強,有勇有謀。因在陣前自招楊宗保為婿,歸於宋營。在抗擊遼的入侵時,她颯爽英姿,躍馬橫刀,與楊家諸將領一道,所向披靡,屢建戰功。宗保在抗擊西夏的戰爭中死去後,佘太君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征西時,她已五十歲,但她銳氣不減,仍掛先鋒印,一馬當先,力戰番將。是古代流傳的巾幗英雄形象,深為群眾所喜愛。民間以「穆桂英掛帥」 、「大破天門陣」等故事流傳最廣。
梁紅玉
梁紅玉生於宋徽宗崇寧元年。原籍池州,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侍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臘起義,祖父和父親因貽誤戰機被殺,梁紅玉也淪落為京口營妓。朝廷派童貫率軍平定方臘,最後方臘被韓世忠所捉。
平定方臘後,在慶功宴上,韓世忠與梁紅玉初次見面,二人對視生情,終成眷屬。他們相親相愛的生活一直伴隨著戰爭度過。梁紅玉有身孕後留在京城,卻被苗傅和劉正彥扣押,但二人礙於韓世忠的勇猛並不敢難為他們母子。
此時宋高宗沒有行動的自由,隆裕太後和宰相朱勝非密派梁紅玉馳往秀州,催韓世忠前來救助,並封韓世忠為御營平寇左將軍,封梁紅玉為安國夫人。韓世忠很快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亂,授武勝軍節度使。
這年冬天,金人再度進犯,從黃州和採石磯兩處渡江,直逼臨安。宋高宗逃至越州。韓世忠留守秀州,建炎四年元宵節金兀術下戰書與韓世忠,約定第二天開戰。韓世忠聽從梁紅玉的計策把宋軍兵分兩路,看中軍搖旗為號,進行包圍截殺。結果金軍大敗。韓世忠放聲高歌:萬里長江,淘不盡壯懷秋色,漫說秦宮漢帳,瑤台銀闕,長劍倚天氛霧外,寶光掛日煙塵側!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龍虎嘯,鳳雲泣,千古恨,憑淮說。對山河耿耿,淚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鸞輿步老遼陽幄。把唾壺擊碎,問蟾蜍,圓何缺?
有奸細向金兀術獻了一計:以土覆船板,以火箭燒毀韓世忠戰船。但韓世忠用梁紅玉的計策以少勝多,圍困敵軍近五十天,使金軍不敢隨便渡江侵犯。
岳飛被害後,韓世忠也被罷去兵權,他索性辭去官職,與梁紅玉白頭相守。
武則天
巾幗英雄典範
生平事跡
武則天,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於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生於首都長安,即今陝西西安。其父武士彠以經營木材為業,家境殷實,富有錢財。隋煬帝大業末年,李淵任職河東和太原之時,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結識。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後,武家曾資助過錢糧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後,曾以「元從功臣」歷官工部尚書、黃門侍郎、判六尚書事、揚州都督府長史、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廣元)、荊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都督等職。
武則天從小性格強直,不習女紅,唯喜讀書,故知書達禮,深諳政事。童年時代,曾隨父母遍游名山大川,閱歷深厚,培養了她的眼界和才幹。
貞觀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聽說年輕的武則天長得明媚嬌艷,楚楚動人,便將她納入宮中,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故稱武媚娘。武則天入宮之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說:「侍奉聖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
有一次,當她聽說唐太宗有一匹名叫「獅子驄」的烈馬,無人能夠馴服,便主動對唐太宗說:「臣妾能制服陛下的這匹烈馬,但需三件器物:一是鐵鞭,二是鐵檛,三是匕首。我先用鐵鞭抽它,如果不服,再用鐵檛擊它的頭,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斷它的喉嚨。」唐太宗乃愛馬之人,對她的馴馬方法甚不認同,只覺武才人很是霸道。
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廢,晉王李治被立。此後,在侍奉太宗之際,武則天和李治相識並產生愛慕之心。唐太宗死,武則天依唐後宮之例,入感業寺削發為尼。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業寺進香之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這時,由於無子而已失寵的王皇後看在眼裡,便主動向高宗請求將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唐高宗早有此意,當即應允。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滿,武則天便再度入宮。次年五月,被拜為二品昭儀。
永徽五年(654年)初,武則天生一女嬰,唐高宗視她如掌上明珠。有一天,王皇後獨自前來探望女嬰,等王皇後離去以後,武則天發現女嬰已死。唐高宗得知後大怒,立即下令追查兇手。侍奉宮女都一致訴說王皇後剛剛離開此地,武則天便也痛哭流涕,乘機歷數皇後的種種不端。唐高宗聽後深信不疑,認定女嬰為王皇後所害,頓生廢立之心,同時也想借廢立皇後打擊權臣。於是,他便和武則天一起來到長孫無忌府第,藉飲宴刺探他的立場。在飲宴期間,高宗先是把無忌的三個兒子拜為朝散大夫,又賜給了大量金銀錦帛,接著再吐露打算廢立皇後的心意。但長孫無忌只是岔開話題,迴避正式的表態。唐高宗和武則天沒有達到目的,只得不快地回宮。不久,武則天又指示她的母親楊氏到無忌處說項,但卻遭到無忌的嚴詞拒絕。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王皇後與其母柳氏找來巫師,企圖用「厭勝」之術,將武則天詛咒而死。事泄之後,唐高宗在大怒之下,不但將柳氏趕出宮中,而且還想把武則天由昭儀升為一品宸妃,由於受到宰相韓瑗和來濟的反對,最後不能成事。
不久,中書舍人李義府等人得知唐高宗欲行廢皇後而立武則天的消息後,勾結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大臣,向唐高宗接連投遞了請求立武則天為後的表章。唐高宗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廢立之意再次萌生。
十月十三日,唐高宗又在李績等朝廷重臣的支持下,終於頒下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後和蕭淑妃廢為庶人,並加囚禁,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七天以後,唐高宗再次下詔,將武則天立為皇後。與此同時,又將反對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貶為外州都督。
十一月初,武則天又派人將正被囚禁的廢後王氏和蕭淑妃各打一百棍杖,並割去手、足,投入酒瓮之中,還氣憤不過地說:「讓這兩個潑婦的骨頭醉死酒中。」王、蕭二人在酒瓮中哭喊了幾天幾夜,才氣絕而死。臨死以前,蕭淑妃大聲罵道:「阿武妖精,竟慘毒至此!願來世轉生為貓,阿武為鼠,我要活活將她喉嚨咬斷。」據說武則天後來在宮中禁止養貓,而且常常夜夢王、蕭二人披頭散發,在宮中作祟。所以,她在執掌朝政以後,就常住東都洛陽,終身不歸長安。
顯慶四年(659年)四月,武則天又捏造罪名,將長孫無忌、於志寧、韓瑗、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師。至此,反對武則天的大臣都被或貶或殺,一個不剩。
顯慶五年(660年),高宗患上頭風之疾,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遂命武則天代理朝政。但武則天生性霸道,故每當決事,高宗每每受制於武則天,高宗非常不滿,於是在麟德元年(664年)與宰相上官儀商議,打算廢掉武則天皇後之位。但上官儀的廢後詔書還未草擬好,武則天即已接到消息。她直接來到高宗面前,追問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責任推到上官儀身上。十二月,上官儀被逮捕入獄,不久,即被滿門抄斬。從此以後,唐高宗每次上朝,武則天必在簾後操縱,天下大權完全歸武後掌握,甚至連生殺大事都由武後決定,天子高宗只能唯唯從命,所以,朝廷內外都稱為「二聖」。
乾封二年(667年)高宗因久疾,命太子弘監國。上元元年(674年)秋八月,高宗稱天皇,武後稱天後,名為避先帝、先後之稱,實欲自尊。十二月武後上表建議十二事:「一,勸農桑,薄賦徭。二,給復三輔地(免除長安及其附近地區之徭役)。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場)禁浮巧。五,省功費力役。六,廣言路。七,杜讒口。八,王公以降(下)皆習《老子》。九,父在為母服齊衰 (喪服)三 年 (過去是一年)。十,上元(年號)前勛官已給告身 (委任狀)者,無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廩入(增加薪水)。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進階(提級)申滯。」高宗詔皆施行之。武則天能夠重視農業生產,規定各州縣境內,「田疇墾辟,家有餘糧」者予以升獎;「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必加懲罰。所編《兆人本業》農書,頒行天下,影響很大。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
上元二年 (675年)三月,武後召集大批文人學士,大量修書,先後撰成《玄覽》、《古今內范》、《青宮紀要》、《少陽正范》、《維城典訓》、《紫樞要錄》、《鳳樓新誡》、《孝子傳》、《列女傳》、《內范要略》、《樂書要錄》、《百僚新誡》、《兆人本業》、《臣軌》等書。且密令這批學者參決朝廷奏議,以分宰相之權,時人謂之「北門學士」。時高宗風眩更甚,擬使武後攝政,宰相郝處俊說:「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傳之子孫而委之天後乎!」高宗才罷攝政之意。太子弘深為高宗鍾愛,高宗欲禪位於太子。武後想總攬大權,不滿於太子弘,剛好太子弘見蕭淑妃之女義陽、宣城二公主因母得罪而被幽禁宮中,年逾三十而未嫁,奏請出降,高宗許之。武後怒,不久太子死於合璧宮,時人以為武後所毒殺。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臨終遺詔:太子李顯於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武則天決定。四天以後,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武則天被尊為皇太後。
光宅元年(684年)二月,中宗欲以韋後父韋玄貞為侍中,裴炎力諫不聽,武則天遂廢唐中宗為廬陵王,並遷於房州(治所在今湖北房縣)。立第四子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武則天臨朝稱制,自專朝政,改國號為周。同年九月,徐敬業、徐敬猷兄弟聯合唐之奇、駱賓王、杜求仁等以支持廬陵王為號召,在揚州舉兵反武則天,十多天內就聚合了十萬部眾。武則天當即以左玉鈐大將軍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率兵三十萬,前往征討。十一月,徐敬業兵敗自殺。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則天下令製造銅匭(銅制的小箱子),置於洛陽宮城之前,隨時接納臣下表疏。同時,又大開告密之門,規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屬告密之人,國家都要供給驛站車馬和飲食。即使是農夫樵人,武則天都親自接見。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陞官。如所告並非事實,亦不會問罪。同時,武則天又先後任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獄,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獄,酷吏們則使用各種酷刑審訊,能活著出獄的百無一二。這樣,隨著告密之風的日益興起,被酷吏嚴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漸增多。於是在朝廷內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氣氛,以致大臣們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訣別,整天都惶惶不可終日。
武後謀奪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諸王不自安,欲起兵對抗。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邪王李沖(李貞子),八月於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舉兵。豫州刺史越王(唐太宗之子)李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應。武後分遣丘神績、魏崇裕擊之。琅邪王李沖起兵七日敗死;九月,越王李貞兵敗自殺。
這年命令僧懷義率領萬多人,毀乾元殿,建明堂,費時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闊三百尺。共三層,上為圓蓋,有九條龍作捧著的姿態。上有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稱為「萬象神宮」。明堂既成,又命僧懷義鑄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納數十人,於明堂北建五層高的天堂來收納這個大像。所花費用以萬億計,政府財政為之枯竭。是年武承嗣命人鑿白石為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號稱在洛水中發現,獻給武後,武後大喜,命其石曰「寶圖」。之後武後加尊號為「聖母神皇」。
武後想殺盡李氏諸王,使周興等審訊之,迫韓王元嘉、魯王靈夔、黃國公撰、東莞郡公融、常樂公主等自殺,親信等均被誅。
武後當政期間進一步發展科舉制度。貞觀年間共錄取進士205人,高宗武後統治期間共錄取一千餘人。平均每年錄取人數比貞觀時增加一倍以上。武後載初元年(690年)武後在洛城殿對貢士親發策問,是「殿試」之始。是年遣「存撫使」十人巡撫諸道,推舉人材,一年後共舉薦一百餘人,武後不問出身,全部加以接見,量才任用,或為試鳳閣(中書省)舍人、給事中,或為試員外郎、侍御史、補闕、拾遺、校書郎,試官制度自此始,時人有「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脫校書郎。」之語。武後雖以官位收賣人心,然對不稱職的人亦會加以罷黜;明察善斷,故當時的人亦樂於為武後效力。為獎勵告密,武後對告密者破例授官,以賣餅為生的侯思止,是一名無賴,因誣告舒王元名與恆州刺史裴貞謀反,被任命為游擊將軍、侍御史。王弘義,以無德行見稱,告鄉里謀反,擢授游擊將軍、殿中侍御史。是年殺安南王穎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殺故太子賢二子,唐之宗室至是殺戮殆盡,其幼弱倖存者亦流嶺南,又誅其親黨數百家。
是年七月,僧法明等撰《大雲經》四卷,指武後是彌勒佛下世,當代唐為天下主,武後下令頒行天下。命兩京諸州各置大雲寺一所,藏《大雲經》,命僧人講解,並提升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是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藝率關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請改國號為周,賜皇帝姓武。於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共六萬餘人,亦上表請改國號。武後准所請,改唐為周,改元天授。武後稱聖神皇帝,以睿宗為皇嗣,賜姓武氏,以皇太子為皇孫。立武氏七廟於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其餘武氏多人為王及長公主。
同年九月,武則天派右鷹揚衛將軍王孝傑為武威軍總管,與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率兵赴西域征討吐蕃。十月,唐軍大勝,連克於闐、疏勒、龜茲、碎葉等安西四鎮,仍置安西都護府於龜茲,發兵戍守。
長壽三年(694年)武三思率四夷首領請以銅鐵鑄天樞,立於端門外,以歌頌武後的功德。武後親題曰:「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天樞鑄造歷時八月而成,其形制若柱,高一百零五尺,直徑十二尺,八面,每面各五尺,下為鐵山,周一百七十尺,以銅為蟠龍、麒麟環繞之;上為騰雲承露盤直徑三丈,盤上四龍直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羅造模,武三思為文,刻百官及四夷首領之名於其上。用銅鐵二百萬斤,「請胡聚錢百萬億,買銅鐵不能足,賦民間農器以足之。」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契丹首領李盡忠和孫萬榮率兵叛亂,攻陷營州,殺都督趙文翙。武則天派將軍曹仁節、張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討。由於誤中吐蕃伏兵,全軍覆沒。接著,武則天再派武攸宜、王孝傑等率兵討伐,均大敗而歸。神功元年(697)四月,武則天又派武懿宗、婁師德、沙吒忠義率兵二十萬,討伐契丹。六月,孫萬榮兵敗被殺,契丹余眾歸降於突厥。
神功元年 (697年)武後使武懿宗審訊劉思禮謀反事,武魏宗說只要劉思禮指出哪些朝士有分謀反,就免其死罪,於是劉思禮誣告宰相李元素、孫元亨等三十六家 「海內名士」,皆遭滅族,親舊連坐流竄者千餘人。時人以為武懿宗之殘暴僅次於周興、來俊臣。
是年,來俊臣欲羅告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中宗之妹,武則天唯一的親生女兒),又欲誣皇嗣(睿宗)及廬陵王 (中宗)與南北衙共同謀反,擬一網打盡,使他可以繼位為帝。武氏諸王與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發其罪行,下獄處以極刑。仇家爭食其肉,不一會就食盡。來俊臣凶狡貪暴網羅無辜,織成反狀,殺人不可勝計。「贓賄如山,冤魂塞路」,武後亦知天下憤怨,下令數他的罪狀,並沒收其家財。
聖歷元年 (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謀求當太子,幾次使人對武後說:「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武後猶豫未決,狄仁傑對武後說:「姑侄之與母子,哪個比較親近? (武承嗣、武三思皆武後之侄,中宗、睿宗則武後之子)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祭祖於太廟;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祭姑於太廟者」。又勸武後召還廬陵王(中宗)。武後由是無立武承嗣、武三思之意。 乃召廬陵王還東都,皇嗣(睿宗)請遜位於廬陵王,武後立廬陵王為皇太子,命為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率兵擊突厥。武後信重狄仁傑,常謂之「國老」而不呼其名。狄仁傑好諍諫,武後每屈意從之。仁傑卒,武後泣曰:「朝堂空矣!」常嘆:「天奪吾國老何太早邪!」
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入侍武後,皆得寵幸。二人常傅朱粉、穿著華麗的衣服。武承嗣、武三思等都爭著追捧他們,甚至為他們執鞭牽馬。武後每次在內殿飲宴,就會率領諸武及張易之、張昌宗歡飲嬉戲,武三思奏張昌宗乃王子晉轉世。武後命張昌宗以鳥羽為衣,吹笙,乘木鶴於庭中,文士皆賦詩贊美。當時武後年邁,政事多假手於易之兄弟,二張權傾朝野。
邵王重潤 (中宗長子,出生後高宗大悅,為之改元永淳,滿月後立為皇太孫,開府置官屬。中宗第二次為太子時封為邵王)與其妹永泰郡主及郡主婿武延基竊議張易之兄弟何得任意入宮,易之訴於武後,武後皆逼令自殺。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只有寵臣張易之和張昌宗侍側。宰相張柬之與大臣敬暉、崔玄暐、桓彥范、袁恕己等率羽林軍五百餘人,沖入宮中,殺張易之兄弟,武則天被迫傳位給太子李顯,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恢復唐國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恢復以神都為東都。同年十一月卒於上陽宮,年八十二。遺制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後。神龍二年(706年)五月,與高宗合葬乾陵。

J. 剪紙的由來 剪紙的圖片

剪紙傳承中國傳統(以手工刀刻為主)民間剪紙!面對今天人力資源短缺,手工作業已經逐漸被高科技產品激光切割機取代,效率和費用得到了廣大加工剪紙吊錢,絨布剪紙等傳統民間藝術加工認可。

一、概述

剪紙是中國傳統的文化寶典,他在居家裝飾,辦公場所,節慶禮品都充當了可貴的角色,為世界帶來了一份天地!

二、目前的剪紙作品包括:

1、各形狀單彩色剪紙,包括新春窗花剪紙、福字剪紙,各種動物、人物、景物剪紙、各種中國傳統民俗,各種來圖定做等;

2、藝術剪紙,復雜度較高,對版面進行詳細設計,剪紙精度要求較高,版面一般較大,內容多以古典、名著、傳說、名景、人物、神聖之物、文字、景、物等,近幾年增添了現代剪紙作品,西方剪紙,歐洲風情等;

3、傳統工藝裝裱剪紙、字畫,裝裱之後,剪紙檔次更上一層樓,極具收藏價值!

4、剪紙禮品畫冊、剪紙掛歷、剪紙台歷、剪紙屏風等深加工業務,針對年俗,企事業單位禮品,企業隨產品禮品,產品促銷禮品等;

5、花鳥魚蟲(鳳凰牡丹,雄鷹展翅,錦上添花,大展宏圖,富貴平安,花開富貴,花鳥,花瓶,菊花,荷花,春夏秋冬,連年有餘,金魚,百蝶圖,花蝴蝶,花扇圖,孔雀,百鳥朝鳳,單風朝陽,鳳凰,龍,孔雀,細絲花鳥,吉祥如意,貓,松鶴集圖,熊貓等)

6、民俗產品(關公,九魚呈祥,六子爭頭,龍,穆桂英掛帥,麒麟送子圖,威揚神州,西遊記,知足常樂,二龍戲珠,新年春節福字等)

7、臉譜系列(京劇臉譜、卡通臉譜、個性臉譜等)

8、十二生肖(圓形生肖、生肖形狀、卡通生肖、連體生肖、生肖福字等)

9、人物系列(魯迅、齊白石、笛聲、古美女系列、名著人物系列)

10、大幅作品(店慶促銷、屋內壁掛等,幅度長邊在40~120cm;內容有:大發財源-招財進寶圖、萬事如意-魚福字、大發財源-發字圖、四季平安字圖,財源廣進字圖、萬事如意字圖、壽字圖、財源廣進-生意興隆字圖、萬事如意-歡度春節字圖、財源廣進-恭喜發財字圖)

11、大幅細作(九龍壁,九龍圖,紅樓夢大觀園,剪紙冊,丹鳳朝陽,清明上河圖全景(5米/8米/定製),龍鳳呈祥,馬到成功,前程萬里,清明上河圖(分段),三國五虎上將,貴妃醉酒,楊八姐游春,醉八仙、八俊全圖、水滸108將、多種花鳥名畫、福祿壽大幅字畫,百米年畫傳統民俗組圖集等

12、婚慶專區(各種婚慶喜字、大、中、小,特大床喜等;婚慶人物剪紙裝裱(需提供照片)

13、文字剪紙(提供各種字體文字剪紙)

14、燙金剪紙(各種大小,多種紙面加工,可作大幅燙金面積)

15、絨布剪紙(燙金系列、不燙金系列)

16、客戶定製作品(可提供原圖處理打樣,版費具體根據版面和打樣尺寸來定)

17、辦公用品-促銷禮品-中國傳統民俗民間藝術品

18、剪紙工具,剪紙用各種工具,包括蠟板、刻刀、磨石、砂紙、微雕激光切割機等

19、微雕激光雕刻切割機絨布剪紙培訓

閱讀全文

與穆桂英掛帥衣服手工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圖片里加水印加滿整頁怎麼弄 瀏覽:570
范思哲傢具價格及圖片 瀏覽:665
如何使用手機在圖片上寫字 瀏覽:200
文字在線生成圖片 瀏覽:799
可愛章魚圖片大全 瀏覽:603
word列印圖片怎麼設置布滿a4頁面 瀏覽:380
路虎星邁圖片和價格 瀏覽:356
串色衣服搭配圖片大全 瀏覽:578
嬰兒電動車價格及圖片大全 瀏覽:492
家用茶台圖片和價格 瀏覽:706
重慶麻辣烤魚圖片大全 瀏覽:477
愛眼手抄報用最簡單的圖片來表示 瀏覽:432
播放男生喜歡的簡單圖片 瀏覽:992
如何在word圓形里插入圖片 瀏覽:768
南京煙雨花石價格表和圖片 瀏覽:938
我的世界水瓶怎麼做圖片 瀏覽:436
鋁合金防盜窗曬衣服最新款式圖片 瀏覽:647
吸了60年煙的肺子圖片高清 瀏覽:996
外國女孩煙圖片 瀏覽:587
黃精高清大圖片圖片 瀏覽: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