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紡織染料加什麼可以加亮有光澤, 我們做的是染紙 ,紙是畫國畫的宣紙,加什麼可以使紙染出來的發亮 有光澤
生宣的品類則有夾貢、玉版、凈皮、單宣、棉連等。生宣是沒有經過加工的所以,可以得出結論,最好的連環畫當用最好的宣紙來印刷。 畫寫意山水用生
『貳』 染紙便成畫,夢閨樓上人,心望美人嬌,不知孤自泣
這是典型的一首寫愛情的詩語句,很優美
『叄』 染紙畫屬於中國傳統文化嗎
必須屬於中國傳統文化,只不過現在宣傳不是很好。
『肆』 國畫如何染紙
一般的都有一些帶顏色的紙啦。
只不過顏色都不大好看。
如果想染背景色的話,
就用調好的顏色多加水,然後很淡的一層掃上就OK
但是最好是最後再去塗背景色。要不然之後畫起來不好。
我可是學了10年的(老)學員了~ 囧
『伍』 染紙需要先噴酒精嗎
染紙畫,因為它的變化無窮,最能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一種適合少兒特點、富於游戲性的美術活動。通過對圖案設計,色彩配置和對多種技法的掌握,以及具體製作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審美情趣和動手動腦能力,從而激發對藝術創作的興趣。可以說,染紙是一項多方面開發智能的美術活動。
1、教學目標
(1)識知目標:了解和熟悉染紙藝術,初步掌握染紙的方法和特點。
(2)技能目標:掌握各種折紙的方式和常用的染紙技法。
(3)情感目標:通過染紙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審美情趣和動手動腦的能力,激發學生對染紙藝術的興趣,從而更加熱愛生活。
2、學習內容
通過學習掌握染紙的基本原理,學會染紙的基本方法,從而完成一幅漂亮的染紙作品。
教學重點:學會不同的折疊方式和基本的染色原理。
教學難點:色彩的選擇與應用。圖案花紋的形成與表現。
3、課時建議:
2課時
2、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活動的方式和方法(教學活動方式建議)
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大量的染紙作品,《染紙》課件(中央教育電視台播放的百集手工製作中的),扎染實物若干件(手提袋、絲巾、服裝等等),宣紙、彩色墨水一盒、毛筆、酒精、吸水紙、抹布等。
學生准備:宣紙、彩色墨水、酒精、毛筆、水杯、抹布等。
教學思路:
①.本課主要是在欣賞大量的染紙實物和作品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們欣賞水平。
②.在教學中充分適用電教手段進行教學,欣賞省電教館拍攝的百集手工製作中的染紙一課,讓學生充分認識和了解染紙。
③.在作業上,大膽地開動腦筋,嘗試與眾不同的各種折疊方式,從而染出有創意的作品.在色彩的搭配上,老師給學生們一些色彩知識和搭配原理,並鼓勵學生自主創新,從而達到色彩艷麗,讓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④.在課後的拓展過程中,鼓勵學生們多動腦動手,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設計出更好更精的染紙作品。
方案1:
欣賞幾件扎染、蠟染和蘭印花布等工藝品實物,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慾望,教師示範二種染紙。由彩色染紙入手,邊染邊講解常用的色彩搭配知識,提醒學生配色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如:兩種紅色不要同時出現,深色和淡色的搭配……)。在彩色染紙的基礎上再演示蘭色染紙,在掌握了二種技法之後,學生作業時就可任選一種,讓學生們從自己感興趣的一項先入手。
方案2:
由課件入手,讓學生們欣賞大量的圖片與照片,黑板上再多展示些老師和同學們的佳作,便於打開他們思路。老師帶領同學們一邊演示一邊講解,師生共同完成同樣的一張作業,打開後,各自會發現每個人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從而了解染紙的偶然性與不可復制性,這樣不擔提高了學生們的興趣,更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
2、解決重點與難點的要點
染紙作品的成功與否,關鍵取決於折疊的方法與染色的均勻程度。也就是說一要折好,二要色彩搭配好,三要掌握好酒精的量,這是調節色彩的深淺與圖案是否均勻美觀的重點所在。
3、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第一是色彩的搭配。選色、用色是一張染紙作品是否成功的基礎。
第二是酒精用量的多少。它是一張染紙作品是否成功的保障。
第三是折疊方式是否有新意。它是一張作品是否成功的關鍵。在染紙的過程中老師應提醒學生們注意以上三點。這樣大家才能染出好的染紙作品。
三、學習評價建議
(1)學生的評價:
①、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學生們是否有了學習染紙的興趣,積極性是否高漲。有沒有激發學生們進行染紙的創作慾望。
②、學完了染紙課,你有多少收獲?學會了多少染紙的技法?你的折疊方式有創新嗎?你的圖案均勻美觀嗎?
(2)大家的評價:
①、是否掌握了染紙的基本方法與原理。
②、是否勇於嘗試不同的折疊方式。
③、染紙的圖案是否均勻?能否發現染紙過程中的問題,獨立完成?染紙作品是否有進步?
(3)評價的方式:
①、在初學過程中,以教師的評價為主,教會學生如何評價一張染紙作品的成敗。在學生有了染紙的感覺之後,以學生互評、自評為主,在學生個人自評的基礎上同學們互評,這樣同學們之間可以起到互補的作用,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在不斷的自評,互評,師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鼓勵,努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據個性差異,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典型案例參考
1、啟發引導
(1)欣賞實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出示課前准備好的扎染服裝(自製的)、絲巾、提包等實物,它們圖案優美,色彩鮮艷。不光有彩色的,還有蘭色的。因為這些實物都是同學們以前見老師用過的,穿過的。這樣就更能激發同學們的好奇心與興趣。這時老師簡單介紹一下扎染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讓學生有所了解,裡面有些技法在染紙中也是可行的。在欣賞過老師自製的扎染製品之後,再出示一些商店裡買的用品,還有老師到雲南旅遊時購買的蠟染製品,在學生欣賞這些實物的同時,老師邊講邊分析它們圖案的形成方法及要注意的問題。
(2)欣賞染紙錄像片,了解染紙的基本方法。
播放省電教館拍攝的百集手工製作片《染紙》,讓學生了解染紙,並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3)師生互動
讓學生以小組討論一下:1、染紙是如何做出來的?2、你認為在染紙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4)、揭示課題
染紙是中國傳統的一種民間美術。染紙起源於民間印染工藝。彩色染紙絢麗奪目,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蘭色染紙清新典雅,醒似蘭印花布。染紙的折疊方法多種多樣,有對折、輻射、揉紙等等。染色方法有點染、浸染、擦染等。在染紙的過程中適當用擠、捏等不同手法,使顏料浸透到紙的最里層。這樣一幅美麗的染紙圖案就完成了。
2、引申發展
①、欣賞作品,師生交流。
這時打開事先帖在黑板上的作品,讓學生欣賞各種折疊方式所代表的作品,打開學生們的思路,讓他們觀察圖案是如何形成的?色彩是如何搭配的?
②、教師示範
A.將一張正方形的宣紙折成田(米)字格(最常用的折疊方式),用彩色墨水加酒精進行染制。染紙注意色彩濃淡變化以及酒精量的多少,在示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看清楚講明白,示範到位。染完後小心地按照折的順序用手或用嘴巴輕輕吹開一層層宣紙,這樣一張彩色染紙作品就出來了。將作品直接貼在教室的玻璃窗上進行展示評價。
B.教師小結染紙常用的方法
第一是折紙。折紙的好環關繫到染紙的成敗。常用的有對邊折、對角折、三折和四折等,以此類推。常見的折疊方法有:米字折、田字折、摺扇折、輻射折、卷搓折、任意折和綜合折等。
第二是染色。染色的基本技法有:浸染法、點染法、暈色法和流淌法。當然染色還有一些特殊技法如:噴酒法、潑染法、吹染法、刷染法、夾染法、對印法、揉紙法、塗蠟法、壓印法和吸附法等。這些特技在課堂上是不適用的,可以在染紙興趣小組中開展,或在家裡面進行嘗試。
板書:染色技法有:浸染法、點染法、滴染法、濃破淡法和留空白法。
浸染法:將宣紙的一個角或一個邊直接浸在顏料水中。
點染法:用毛筆將顏料點在宣紙上,此法適合染一些浸染法染不到的地方。
滴染法:滴染和點染有相同之處。滴染是指用顏料瓶口將顏料直接滴在滲透過酒精的宣紙上。
濃破淡法:這是國畫當中的一種技法。在染紙中應用是想使染色效果突出,色彩層次豐富,在同一個地方有深淺不同的顏料出現,增加染紙效果,使畫面有所變化。
『陸』 好看簡單的刮畫圖片
好看簡單的刮畫圖片如下圖所示:
刮畫是一種新型的繪畫方式。除了用竹筆在刮畫紙上進行繪畫創作以外,我們還可以配合其它工具進行作畫,豐富畫面效果。如:牙簽、用完水的水筆圓珠筆、竹筷、回形針等等。
尖的用來畫細線條,更好地表現細節;扁平的有一定寬度的工具可以用來畫粗獷的線條或者是面。刮畫紙是一種雙層藝術類紙品,上層主要為黑色,下層為單色或迷彩色,颳去上層的黑色便露出下面的彩色,色彩靚麗,對比強烈,有著良好的視覺效果。
(6)染紙畫圖片簡單又漂亮擴展閱讀:
刮畫一般是以蠟筆、彩色的油畫棒,上顏色,形狀自己隨便塗;也可使用單色塗畫。主要製作方法如下:
1、找一張素描紙,畫一個圓形或方形的大圖,注意不能把紙塗滿。
2、在之前畫的圖形內用蠟筆塗上幾種自己喜歡的顏色,可以要很多種,要有很大反差的。同時可以使用幾種顏色混出各種其他的顏色畫面。盡量五彩繽紛的。
3、用黑色的蠟筆覆蓋住之前塗的彩色部分,必須很用力,要塗得很均勻。
4、用沒有水的筆或者牙簽在上面畫上可愛的圖案。
『柒』 什麼叫染紙畫需要染紙畫操作程序
染紙畫,顧名思義是將紙揉搓折疊後,用顏料塗染並用塗染後的紙,裁切拼貼形成的畫。
是低年級同學手工的理想方法。
下面介紹一些工具
幾種紙效果比較
單光紙
很薄,但吸水力差,也無法暈染,較類似吸油麵紙。
面巾紙
紙很厚,有顆粒狀的突起,吸水速度快,但容易破。
宣紙
比棉紙吸水力低,較棉紙厚,效果比棉紙差,而且暈染效果不佳。
棉紙
吸水快,而且暈開效果好,效果最佳,而且不易破。
無紡布
吸水力強,暈染效果不錯,不過需要較多的染料,且極不易干。
濕巾
吸水佳,不過顏色暈染不明顯,顏色較鮮明。
部分顏料效果比較
廣告顏料
顏色鮮明,較明亮,暈染效果明顯。
水彩
有透明感,不過顏色淡,較不清楚,效果不是很好。
彩筆色
顏色鮮明,但暈染不明顯,且成本較高。
顏料濃度比較
顏料不能太濃稠,會無法暈染,也不能太稀,使暈染開的都是水分。
裝顏料的容器
底部平坦的寬口容器較佳,因為廣告顏料易沉澱,要時時的攪拌,底部平坦攪起來比較容易,且不能太窄,如:免洗杯,因為紙會卡住,沒辦法放進去染;而要有一定的深度,不可以太淺,如小碟子。
染的方法比較
濕染
將紙沾濕後染,紙易破不易攤開,不過暈染快,但顏色不明顯。
干染
直接染,顏色較鮮明,較易攤開。
『捌』 怎樣培養繪畫興趣
孩子一般都會對繪畫產生興趣,但這種興趣的幼苗需要精心的呵護和正確的培養。首
先應該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把孩子的房間布置得鮮艷活潑,不時改變一下房間的
布局,讓孩子獲得不同的空間景象,多一些觀察探索世界的機會。在孩子觀察、動手的過
程中,他們的思維能力會不斷發展,所以,放心讓他們養成探索世界的世界。孩子在「復
習」獲取的新知識時,通常會主動畫一下他觀察到的事物,而在畫畫的過程中,又會對事
物有新的認識,這樣,就形成了孩子智力發展的良好循環。還應用語言、音樂等多種方法
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另外,在孩子畫臟衣服或畫得不好時,不要隨意責怪,而是要尊重他
們,多加鼓勵,讓孩子在邊游戲邊學習的過程中進步。多鼓勵,他們會學得更積極。要知
道孩子的積極性一旦被挫傷,想再度培養他們的興趣就會十分困難。還有,孩子更需要的
是自由發揮,而不是聽憑大人的擺布。在孩子的世界裡,長頸鹿能比樓房還高,人也可以飛。不要將成人世界的認知強加於孩子,太多的束縛往往會扼殺了他們的創造力。
一、利用童話語言,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
用童話的語言指導幼兒不斷提高繪畫水平,是幼兒容易理解和樂於接受的方式,有一次,一個孩子在畫葫蘆時,下筆時畫得太小了,想畫另一張,我有意地「誤解」道:「葫蘆媽媽身邊長了一棵葫蘆寶寶,你先畫了小寶寶,媽媽長得什麼樣,快畫出來給大家看看吧!」孩子一聽,高興了,馬上回到座位,在小葫蘆旁邊畫了另一些小葫蘆,畫完還跑到我身邊告訴我:「你看,葫蘆媽媽生了這么多小寶寶。」童話式的評語還能對孩子的每一點發現、創造和進步給與溫馨的表揚、肯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二、結合手工活動開展繪畫活動,激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這里所說的手工活動包括泥工、紙工活動,愛玩泥、撕紙是孩子的天性,手工與繪畫相結合的美工活動,不像單純繪畫活動那樣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動手操作的樂趣,自然為幼兒所喜愛,幼兒在捏泥、撕或折紙、粘貼的活動中所獲得的對物體的感知,有助於他們在繪畫時表現此物體。例如:為了讓幼兒感知、理解對稱,我們先讓幼兒玩染紙。通過折疊、印染等一系列活動,幼兒感知了對稱,在繪畫時,他們對畫對稱物絲毫不覺得困難。再如:用棉簽畫「串兒紅」前,先進行撕紙,有序粘貼活動。幼兒通過粘貼,對花形有了感知再進行繪畫也就很容易了。
三、注重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調動幼兒繪畫的積極性
有些孩子愛畫相同的形象,始終沒有變化,時間長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這樣會影響繪畫水平的提高,對於這樣的孩子,首先應該去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這是幫助孩子在藝術天地里成長的重要方式。舉例來說,帶孩子爬山、游泳、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飯、洗澡、刷牙、睡覺等點點滴滴,都可以說是豐富孩子作畫感的源泉,孩子要透過親身的經驗,才能描寫出生動、針織、充滿情感的作品,這樣孩子也能在繪畫過程中得到滿足。
在培養幼兒繪畫興趣時,要適合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不斷找出不足,總結經驗,改進那些不利於開發幼兒繪畫興趣的輔導方法,盡力按照科學的方法激發和引導,讓他們在繪畫道路上一帆風順,學業有成。
一般來講11-12個月的孩子可以拿蠟筆、粉筆在紙上亂畫,這就是孩子最初的塗鴉。兒童塗鴉期,家長應當給孩子准備大張的紙、粗桿的鉛筆和蠟筆、粗桿顏色筆或蘸顏色的木棍,讓孩子隨意塗抹作畫,這是一項充滿動感的感官刺激活動。目的是讓孩子建立視覺與動作發展的協調關系。家長應當鼓勵孩子大膽地畫,並把孩子最初的「作品』,保存下來,留作紀念。家長看孩子的塗鴉作品,主要看孩子是否大膽下筆,線條是否流暢,能否把紙畫滿。家長如果同孩子一起玩畫畫的游戲的話,孩子的興趣會更高。
如何培養孩子的繪畫能力
兒童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教學的重要載體,而繪畫活動則是具體的實施。在准備這篇文章之前,我曾經做了一個小調查:我在班裡找了十個孩子詢問同一個問題:「你喜歡畫畫嗎?」其中有九個孩子不加思索的就說喜歡,還有一個孩子說我不喜歡畫畫,在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那個說不喜歡畫畫的孩子自己領取了一張紙和一支筆,於是我問他,你要做什麼啊,他說我要畫畫。我們暫不討論孩子回答問題時的心情對孩子的答案有多大影響,作為調查研究,十個孩子作為樣本是不夠科學的,但是跟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畫畫的。
孩子喜歡隨心所欲的亂塗亂畫,這種亂塗亂畫也是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了解,也是兒童抒發情感的一種形式,繪畫能夠發展孩子的思維並建立自信和成就感。兒童繪畫的種類很多,例如蠟筆畫、簡筆畫、水粉畫、創意畫、線形繪畫等等。根據日常的教學情況,如何培養孩子的繪畫能力,總結為以下幾點:
首先,培養良好的繪畫習慣很重要。我們要教給孩子正確的那筆姿勢和用紙方法。讓幼兒先學畫橫線、豎線、曲線、再畫圓形、房子等,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反復練習,對兒童以後的寫字奠定基礎。
第二,在活動中培養孩子的繪畫興趣。興趣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在繪畫活動中我們給孩子提供熟悉的素材和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孩子會更喜歡繪畫,更善於繪畫。例如簡筆畫是從孩子喜歡的事物、圖形出發,或者是從孩子喜歡的繪畫方式、地點等。兒童繪畫有時候沒有固定的主題,但畫完後孩子能講出很多的東西。線形繪畫要求孩子做到細致、耐心,所以調動孩子的興趣很重要,我給每個孩子一條海洋魚的外形,每個孩子的都不一樣,孩子們很興奮,創作也很順暢。
第三,在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觀察力。繪畫之前要先仔細觀察事物的特點,抓住最關鍵的部位或角度,這就要求引導者提出明確的觀察目的,例如讓孩子畫葉子,可以帶孩子觀察各種各樣的葉子,除了葉子的形狀、顏色等外在特徵,還要引導孩子從多角度、多方位的觀察,例如讓孩子觀察燈光下的葉子、樹上的葉子、一片葉子、一堆落葉等等。
第四,在活動中培養想像力和創造力。初期孩子的繪畫多數是模仿,培養孩子繪畫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將觀察到的事物進行變形,引導他們想像相關的物體,或是想像事物之間的聯系,將這種聯系描繪出來。例如樹與人的聯想,有的孩子會畫出一個「樹人」,樹枝是發辮,樹杈是手,樹根是腳,這些都是想像的發揮;另一方面,讓孩子從一個事物聯想創造成其他的事物,還是那樹來舉例子,可以引伸為樹房子、樹上學校等等。
第五,在活動中培養繪畫的欣賞能力。孩子不僅要會畫畫,還要會欣賞畫,這也是培養孩子美好情操的重要一點。平時我們看孩子的作品,很多家長會用「真漂亮」、「真美」、「畫得很好」等等這些語言,這種評價孩子聽了也會很高興,但是過一會兒就忘了,沒有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家長和老師的評價對培養孩子的興趣,建立自信是很好的機會,我們可以針對孩子繪畫作品的一個方面來進行評價,比如線條流暢、色彩鮮明或想像獨特等等,孩子也會接受並改善的更好。同時,讓孩子學會自己評價自己和他人的繪畫,對語言表達和自我成長都會受益匪淺的。
第六,在活動中培養孩子的合作精神。兒童的集體繪畫可以培養孩子的團結合作,幾個孩子一起構思、布局,都需要大家合作來完成,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也可以觀察到這些孩子的心理發展狀態,我在廣州一家教育機構組織孩子分兩組進行集體繪畫,第一組比較團結,他們取名為太陽組,全局以太陽為主題,每個人都有作品在上面;而另外一組則取名打敗太陽,很明顯是針對第一組的孩子,他們還畫了很多大炮等攻擊性武器,通過這個環節可以看出第二組的有些小朋友具有很強的攻擊性。
『玖』 少兒藝術知識――染紙的製作方法是怎樣的
染紙手工的製作方法,主要可以分為折疊、染色、打開、粘貼四個相互銜接的步驟。折疊 根據製作的需要,可把紙裁成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也可以把紙剪成生活用品的形狀,如衣、裙等。折疊方形紙時,可將方形紙反復對邊折,再對角折,折成一個小三角形;還可以將方紙分成9等分或16等分的小正方形;折疊圓形時,首先將紙以直徑為折位線對折,折成半圓形,然後再以半徑為折位線,反復地對折,折成小扇形。由於折疊的方式不同,最後染出的效果也是多種多樣的。染色 將折好的三角形、方形、小扇形的紙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中指隨在食指的後面,先把一個角蘸到盛有顏色的碟內。由於所用的紙吸水性強,顏色就自然滲透到裡面去,這樣就出現了暈染的藝術效果。蘸染對,如果先蘸黃色,再在黃色的基礎上蘸藍色,這樣就會產生綠、草綠、黃等不同的色調變化;一個角染完了再染另一角或另一邊,依次蘸染,直至完成。注意蘸色時,除了注意色調搭配以外,還要適當留出空白。為了使花紋圖案更富變化,還可以用手指、棉簽、毛筆等蘸染顏色在紙上點點、畫畫。將染好的紙,按紙的折縫一層一層地輕輕打開鋪平待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