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穆桂英是誰
一、簡介
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說《北宋志傳》(又名《楊家將傳》、《楊家將演義》)和紀振倫小說《楊家府演義》中的人物,後來楊家將相關小說被改編成戲劇和電視劇,穆桂英也因此變得家喻戶曉。穆桂英原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藝超群、機智勇敢,傳說有神女傳授神箭飛刀之術。因陣前與楊宗保交戰,穆桂英生擒宗保並招之成親,歸於楊家將之列,為楊門女將中的傑出人物。穆桂英與楊家將一起征戰衛國,屢建戰功。佘太君(佘賽花)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西征,穆桂英五十三歲猶掛先鋒印,深入險境,力戰番將,大獲全勝,是中國通俗文學中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穆桂英最大的事跡是大破天門陣。後來穆桂英等十二名楊門女將曾奉命出征西夏。衛聚賢撰《楊家將及其考證》一文以為,穆姓實為是楊文廣妻子慕容氏之姓氏慕容一語的音轉。
二、人物生平
穆桂英是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之一,也是個「楊門女將」。她是楊宗保的妻子,也就是楊繼業的孫媳婦。雖然歷史上無證據證明穆桂英戰場上的功勞,民間卻流傳了許多故事。(註:北宋由於金朝的侵略而滅亡,楊門女將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與南宋,合稱「宋朝」,也就是大宋)。
穆桂英與佘賽花有許多共同點。佘賽花是因為打敗了楊繼業,楊宗保也是穆桂英的手下敗將;她們倆人的武功也都比自己丈夫的高。穆桂英比佘賽花高出一籌的是戰術。許多她的故事都關繫到她的戰略。佘賽花的戰爭故事卻是寥寥無幾。
楊家將都是豪傑,都會為國家付出一切代價,特別是楊門女將,可說是中國歷史上得到最多敬意的女性之一。
穆桂英的原型是明朝末年戰功卓著的女性軍事統帥、民族英雄、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討使、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鎮東將軍、四川總兵官、忠貞侯、一品誥命夫人(秦良玉)。
三、主要功績
1、抗遼---大破天門陣,痛殲遼國的蕭太後親率的侵宋遼軍主力,保衛宋國。此後遼軍再也不敢南侵,遼宋邊境再無大戰事。
2、平南---廣西儂智高叛亂,穆桂英及夫楊宗保掛帥出征,平定南方的叛亂。
3、穆桂英戰功卓著,被宋朝廷封為渾天侯。
4、征西---穆桂英率12寡婦征西,雖然她在虎狼峽中了埋伏壯烈犧牲了,但楊門女將最終還是大獲全勝,西夏議和臣服。
⑵ 花木蘭,樊梨花,楊門女將竟然都是虛構的嗎
樊梨花是真實存在的,而花木蘭和楊門女將是虛構的。
不過,也有說法說花木蘭是有原型的,而且她的事跡也沒有這么神化。但是大家在知道她的事情以後,太過於欽佩她的品質就把她改名換姓然後誇張了很多。不過,這些英雄的女子形象,就是為了鼓勵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為保衛國家的安全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⑶ 各版穆桂英造型PK看看誰最像
電影《楊門女將之軍令如山》中張柏芝飾演的穆桂英造型曝光,引發了不小的爭議。細細盤點,不少女明星都飾演過穆桂英的角色,那一版的造型,你認為誰最符合穆桂英的角色呢?! 穆桂英,是宋朝一個武藝高強,有情有意的奇女子。至於穆桂英的長相,可翻看的資料少之又少,有人說是「女中豪傑,敢作敢為,敢愛敢恨,相貌出眾,萬里挑一!」;而也有人稱真是的穆桂英其實很醜,還是大麻子,依據就是「醜女出奇功」……看看下面這些現代明星飾演的穆桂英造型,哪個更符合你心中穆桂英的形象呢?1、張柏芝——最華貴的穆桂英 張柏芝飾演的穆桂英 此次電影《楊門女將之軍令如山》曝光的劇照是「穆柯寨逼婚」時的造型,所以服裝色彩艷麗,頭飾誇張,凸顯出穆桂英「新娘」的身份。造型點評:休養生息多日的張柏芝開工後第一個被曝光的角色就是穆桂英了,據說片酬也是相當的「貴」,她這次披甲上陣演《楊門女將》的穆桂英,好像正在唱:「英姿煥發,威風震番邦,手中槍,要敵人肝膽喪……」不過,這套衣服過於華貴,讓張柏芝看起來很像個「貴婦」,而且顯得非常沉重。妝容上比較突出臉部的輪廓感,有些男性的硬朗線條,符合劇中穆桂英武藝高強,征戰沙場的角色。2、魏秋樺——最嬌媚的穆桂英魏秋樺飾演的穆桂英造型點評:英姿颯爽、氣宇軒昂,她是沙場上的驍勇將領;溫柔嬌媚、儀態萬方,她是將侯家的賢婦嬌妻。面若桃花,外貌是沒得挑的,不過,劇中魏秋樺表情不豐富,可能是笑起來太嫵媚,所以只得綳著臉顯得威嚴一些。3、寧靜——最野性的穆桂英寧靜飾演的穆桂英不過提起知名度最大的穆桂英,還是寧靜。在中央6播出的系列電視電影《楊門女將》中,寧靜是絕對的女一號。造型點評:寧靜確實演出了穆桂英的那種野性。從頭上的發飾就可以看出,這個女人有「血性」,並非一般的較弱女子。耳環和臉上的貼紙又顯得細致秀氣。4、王思懿——最帥氣的穆桂英王思懿飾演的穆桂英 以《水滸》中「潘金蓮」一炮走紅的王思懿將搖身一變成為掌控百萬大軍的大元帥穆桂英,在《巾幗英雄穆桂英》中,記錄了穆桂英從十幾歲一直到中年掛帥的所有經歷。造型點評:王思懿飾演的穆桂英造型非常的英武!特別是征戰沙場的軍服,做工精良考究,非常有氣勢!男裝版和女裝版妝容上也很注意,一個是幾乎素顏一個是玫紅色系的眼妝和唇妝,對比強烈。5、汪明荃——最有氣質的穆桂英汪明荃飾演穆桂英80年代無線電視劇《楊門女將》,汪明荃飾演穆桂英。造型點評:這一版的穆桂英氣質最好!舉手投足間都非常有「范兒」,這可能和汪明荃過去的戲劇功底有關。妝容上去條了煩瑣的劉海兒,並用發飾修飾頭發,顯得非常有精神!6、陳秀雯——最受歡迎的穆桂英陳秀雯版穆桂英 陳秀雯版穆桂英曾經是支持率最高的穆桂英。因為她曾經是香港最紅的電視女星。陳秀雯出身於麗的電視之1979年藝員訓練班。她不僅演戲好,唱歌也很不錯。也許是她的多才多藝最討觀眾歡心!造型點評:穆桂英首先是個好媳婦,這一點陳秀雯的造型很出味道,精緻的盤發、清麗的妝容,讓她顯得非常賢惠。7、麥景亭——最優雅的穆桂英麥景亭飾演穆桂英造型點評:說實話,麥景亭長得比較婉約,曾經飾演過「白蛇」的她來演穆桂英多了幾分嫵媚氣質。個人覺得她的氣質與穆桂英差距比較大。因此,好多人都已經遺忘了這個穆桂英。8、凌波——最早期的穆桂英凌波 70年代的《十四女英豪》,凌波飾演穆桂英。沒有找到造型大圖,但是可以從生活照片中看出,是一個非常有氣質的女性。
⑷ 驚天戰神在線觀看 驚天戰神3d版播放 驚天戰神下載
11月22日合肥影訊:合肥地區15家電影院最新影訊 合肥網 2011-11-22 10:07
《驚天戰神》 上映時間:11月11日 合肥地區上映影院:凱得利影城,Mbox,嘉禾影城,藝術影城,元一影城,長江劇院,人民影城,解放電影院,星美影城,正鼎影城,金逸影城,左岸影城,萬達影城,華誼兄弟影院 《柯南2011:沉默的15分鍾》 上映時間:11月4日 《星空》 ... 網路快照
變身驚天戰神 《將軍》戰術之七十二變 eNet矽谷動力 2011-11-22 11:21
當人們身處殺戮的恐慌,擁有如神一般精神與力量的驚天戰神終於出現……戰爭不僅限於神話,在人類歷史的悠長歲月中,戰爭更是來勢兇猛,其中膾炙人口的「二戰」堪稱世界大戰的奇葩!... 7條相同新聞 - 網路快照
《暮色4》海外票房創紀錄 《丁丁》近2億美元 網易 2011-11-22 08:43
3D奇幻史詩《驚天戰神》在公映第二周斬獲1190萬美元的海外票房,休·傑克曼主演的《鐵甲鋼拳》在上周的海外市場收獲690萬美元,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沖奧之作《點球成金》上周在15個市場取得540萬美元的票房。... 7條相同新聞 - 網路快照
2011年11月22日《今日新聞》(早間版) 新華網 2011-11-22 08:36
而上周的票房冠軍《驚天戰神》本周票房滑落至第三,僅收1230萬美元。 新華社記者柳絲,報道員王彥婷、薛賢堅洛杉磯報道。(完) (標題)(簡訊)克羅埃西亞舉辦國際名犬展 解說:為期3天的克羅埃西亞薩格勒布國際名犬展當地時間20日在薩格勒布展覽館落下帷幕。... 網路快照
影市「黑馬」頂起成功「樣板房」 人民網 2011-11-22 06:52
⑸ 求楊門女將的資料
你是要電視劇資料?還是就要歷史上她們的資料,如果是歷史上的,那我告訴你沒有
楊門女將是根據民間傳說《十二寡婦征西》和揚劇《百歲掛帥》改編而成的。
歷史上'楊門女將'純屬子虛?
據報載,曾統領歐洲盟軍戰勝法西斯德國的蒙哥馬利元帥(英國人)60年代初訪問中國,外事活動之餘,他對中國方面安排他看的一出京劇《楊門女將》大惑不解,通過翻譯,蒙翁提出質疑,認為女人當元帥不可能。中方工作人員年輕氣盛,同時也因為對楊門女將故事深信不疑,遂回敬了一句:「怎麼不可能,你們的女王不就是三軍統帥嗎?」事後這位工作人員受到了嚴厲批評。很顯然,除了犯有外交禮儀上的錯誤以外,這位工作人員還和成千上萬的中國人一樣,相信楊門女將於史有證,從而不知不覺地進入了一個誤區——
楊門女將系從《楊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義》及《楊家將》二書附會而來,主要人物有佘太君、王懷女、穆桂英等。這些人物中有的因為藝術形象塑造得好,深為老百姓所喜愛,但考諸正史,卻都屬「子虛烏有」者流。
為了說明《楊門女將》,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楊家將」。
楊家將半真半假撲朔迷離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楊家將的譜系是這樣的:
第一代,金刀令公楊繼業,繼業有八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名楊延昭,又名楊六郎,六郎生子名文廣,文廣之子名宗保,宗保生子名懷玉。
這些印象都可靠嗎?
我們的看法是:
(1)楊繼業歷史上真有其人,但民間盛傳的他與潘仁美之間的恩恩怨怨卻大多是假的,不妨以史為證。
《宋史·楊業傳》:「楊業,並州太原人。……弱冠事劉崇為保衛指揮使。以驍勇聞。累遷至建雄軍節度使,屢立戰功,所向克捷,國人號為『無敵』。(宋)太宗征太原,素聞其名,嘗購求之。既而孤壘甚危,業勸其主繼元降,以保生聚。繼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見業,大喜,以為右領軍衛大將軍,師還,授鄭州刺史。……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為雲應路行營都部署,命業副之。以西上閣門使、蔚州刺史王侁,軍器庫使、順州團練使劉文裕護其軍。……時契丹國母蕭氏與其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隱領眾十餘萬,復陷寰州。業謂美等曰:『今遼兵益盛,不可與戰!朝廷止令取數州之民,但領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雲、朔州守將,俟大軍離代州日,令雲州之眾先出。我師次應州,契丹必來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遣強弩千人,列於谷口,以騎士援於中路,則三州之眾保萬全矣!』 侁沮其議曰:『領數萬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趨雁門北川中,鼓行而往!』文裕亦贊成之。業曰:『不可!此必敗之勢也!』 侁曰『君侯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得非有他志乎?』業曰:『非避死,蓋時有未利,徒令殺傷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責業以避敵,當為諸公先!』將行,泣謂美曰:『此行必不利!業,太原降將,分當死,上不殺,寵以連帥,授之兵柄,非縱敵不擊,蓋伺其便,將其尺寸功以報國恩。今諸君責業以避敵,業當先死於敵!』因指陳家谷口曰:『諸君於此張步兵強弩,為左右翼以援,俟業轉戰至此,即以步兵夾擊救之,不然,無遺類矣!』美即與侁領麾下兵陳於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邏台望之,以為契丹敗走,欲爭其功。即領兵離谷口,美不能制,乃緣交河西南行有二十里,俄聞業敗,即麾兵卻走。業力戰,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見無人,即俯膺大慟,再率帳下力戰,身被數十創,士卒殆盡,業猶手刃數十百人。馬重傷不能進,遂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沒焉。業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討賊捍邊以極,而反為奸臣所迫,致王師敗績,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楊業與潘美(小說家筆下作「潘仁美」)並非有仇。陳家谷口逼楊業進軍,後又將接應部隊撤走的人是王侁而非潘美。按《宋史·王侁傳》,王侁字秘權,開封浚儀人,其父王朴,曾任後周樞密使,因上籌邊之策而名噪一時。王侁雖系名門之後,本人也有戰功,但其為人「性剛愎」,「以語激楊業,業因力戰,陷於陣,侁坐除名,配隸金州」。
那位在小說家筆下壞透了頂的潘仁美(潘美)並沒有那麼壞,至少,他在陳家谷口並沒有算計楊業,更沒有像通俗小說或電視劇里所描寫的那樣,按兵不動,射殺楊七郎。倘若說他在這次戰役中有什麼過失的話,那也僅是因為他誤信了王侁之言而已。
惟其如此,所以,宋太宗趙光義在事後處理參戰人員時,僅把潘美降三級使用,而對負有主要責任的監軍王侁則「除名,隸金州」,劉文裕「除名,隸登州」。
(2)楊業共有七個兒子,而不是八個。
小說《楊家將》和電視劇《楊家將》中,楊業共有八個兒子,這也不完全對。據《宋史》記載,楊業共有七個兒子,他們是:
楊延朗、楊延浦、楊延訓、楊延環、楊延貴、楊延彬、楊延玉。
其中楊延玉隨乃父征戰,於陳家谷口一戰殉國,其餘六子,延朗為崇儀副使、延浦、延訓並為供奉官,延環、延貴、延彬並為殿直(官名)。
這七個兒子除楊延玉戰死外,余皆善終。並無流落番邦、身死奸臣之手一說。
(3)楊六郎應為楊大郎,楊宗保應為楊文廣。
在「楊家將」的傳記中,楊府男性主角,除了老令公楊繼業以外,最有名的就是楊六郎和楊宗保這父子二人了。
這兩個人物也非歷史之本貌。
楊六郎者,楊大郎之謂也。他是楊業的兒子楊延朗(後改名為楊延昭),這沒錯,但他卻並非楊業的第六個兒子,而是長子,他卒於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宋史》上說他:「智勇善戰。所得賞賜悉犒軍,未嘗問家事。出入騎從如小校。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遇敵必身先行陣。克捷推功於下,故人樂為用。在邊防二十餘年,契丹憚之。」
楊宗保,應為楊文廣。
《宋史》記載,文廣系楊延昭之子。他字仲容,「以班行討賊張海有功,授殿直」,北宋赫赫有名的范仲淹宣撫陝西時「與語奇之」,曾把他收為部下,後又隨狄青南征,最後官至定州路副都總管,遷步軍都虞侯。
「楊家將」既然半真半假,撲朔迷離,那麼「楊門女將」呢?
「楊門女將」純屬子虛
中國古代雖然向有「男尊女卑」的傳統,但女將女帥倒也並非沒有。
據《後漢書·劉玄劉盆子列傳》記載:王莽新王朝天鳳元年(公元14年),山東琅琊就出了個奇女子,此人名呂母,後來成為統領一方的女將軍。《後漢書》上說:「呂母之子為縣吏,犯小罪,宰論殺之。呂母怨宰,密聚客,規以報仇。母家素豐,資產數百萬,乃益釀醇酒,買刀劍衣服。少年來酤者,皆賒與之;視其乏者,輒假衣裳,不問多少。數年,財用稍盡,少年欲相與償之。呂母垂泣曰:『所以厚諸君者,非欲求利,徒以縣宰不道,枉殺吾子,欲為報怨耳。諸君寧哀之乎!』少年壯其意,又素受恩,皆許諾。其中勇士自號猛虎,遂相聚得數十百人。因與呂母入海中,招合亡命,眾至數千。呂母自稱將軍,引兵還攻,破海曲,執縣宰。」
呂母以後,有名的女將還有隋末唐初的平陽公主。據《新唐書·諸帝公主傳》記載,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時,平陽公主逃到戶縣,散家財招納南山的亡命之徒,得到好幾百人以響應李淵。又派遣家奴馬三寶招降義軍領袖何潘仁,與他合兵一處,攻克戶縣。接著又陸續收降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人,連克周至、武功、始平等縣。「勒兵七萬,威振關中」。
李淵渡過黃河以後,平陽公主領精兵一萬與李世民會師渭北,並開設幕府,儼然行軍主師「分定京師,號『娘子軍』」。
這些都是見諸信史的。
十分遺憾的是,在小說和電視劇里轟轟烈烈的「楊門女將」,正史中卻連點影子都沒有。
《宋史·楊業傳》中只收錄楊業及其子延昭等七人,和其孫文廣一人,並無一字提及女眷。
倘若楊門女將確曾有過的話,那麼,專收「義婦節婦」之事跡的《烈女傳》也會記載。
但我們仔細地查找了《宋史·烈女傳》,該傳共收近40名「奇女子」,她們是:
朱娥、張氏、彭列女、郝節娥、朱氏、崔氏、趙氏、丁氏、項氏、王氏二婦、徐氏、榮氏、何氏、董氏、譚氏、劉氏、張氏、師氏、陳堂妻、節婦廖氏、劉當可母、曾氏婦、王袤妻、塗端友妻、詹氏女、劉生妻、謝泌妻、謝枋得妻、王貞婦、趙淮妾、譚氏婦、吳中孚妻、呂仲洙女、林氏女、童氏女、韓氏女、王氏婦、劉仝子妻。
沒有一個人出自楊門。
「楊門女將」純屬子虛這一事實告訴我們,千萬莫把文學當成歷史。
⑹ 穆桂英最後一次掛帥是多大年齡
53歲 戲劇 <穆桂英掛帥> 轅門外那三聲炮,如同雷驚.天波府里走出我保國臣 ,頭帶金冠 壓雙鬢 當年的鐵甲我又披雙了身.帥字旗,飄如雲,斗大的穆字 振乾坤.上呀上寫著,渾呀渾天候 穆氏桂營,誰了想? 我 五十三 歲 又管 三軍那.
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說《北宋志傳》(又名《楊家將傳》、《楊家將演義》)和紀振倫小說《楊家府演義》中的人物,後來楊家將相關小說被改編成戲劇和電視劇,穆桂英也因此變得家喻戶曉。穆桂英原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藝超群、機智勇敢,傳說有神女傳授神箭飛刀之術。因陣前與楊宗保交戰,穆桂英生擒宗保並招之成親,歸於楊家將之列,為楊門女將中的傑出人物。穆桂英與楊家將一起征戰衛國,屢建戰功。佘太君(佘賽花)百歲掛帥,率十二寡婦西征,穆桂英五十三歲猶掛先鋒印,深入險境,力戰番將,大獲全勝,是中國通俗文學中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穆桂英最大的事跡是大破天門陣。後來穆桂英等十二名楊門女將曾奉命出征西夏。衛聚賢撰《楊家將及其考證》一文以為,穆姓實為是楊文廣妻子慕容氏之姓氏慕容一語的音轉。
⑺ 京劇中所有角色服裝詳細描寫,要所有的角色的服裝描寫,要詳細,還有化妝頭飾都要寫,謝謝
京劇中的裝束非常有講究,尤其是服飾,最能夠體現人物背景、身世、性格。不同的人物,身份不同、性格不同或地位不同,會有不同的服飾,以便區別,也便於觀眾理解。
京劇中的服飾大體可以分為四類,分別是大衣、二衣、三衣和雲肩。大衣,是京劇內部的分工行當之一,此類服飾包括的服裝有:蟒、改良蟒、旗蟒、官衣、改良官衣、學士官衣、判官衣、開氅、鶴氅、帔、八卦衣、法衣、僧衣、褶子、宮裝、古裝、裙、褲、祆以及其它服飾配件。
從裝束的角色范疇上面來看,穿著大衣的角色大都是文職官員、老爺太太、少爺小姐、丫鬟僕人等,它和二衣、三衣的區別是,蟒、帔、開氅、褶子、八卦衣、宮裝、官衣等服裝在袖口處都有水袖。大衣具有很明顯的名稱識別性能,對於塑造不同的人物起到了保證作用。
二衣,在技藝處理上和大衣有著共同之處,不過它們之間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的。二衣包括的服裝有:靠、改良靠、箭衣(其中含龍箭衣,花箭衣,素緞箭衣,布箭衣)、馬 褂(其中含龍馬褂,黃素緞馬褂,鏟子馬褂)、抱衣(含花,素)、誇衣(含花,素,絨,布)、卒坎、龍套、大鎧、青袍、茶衣、大袖等。
除了不同的身份穿著不同的衣服外,角色 還會佩戴一些物件和裝飾品,如鏢囊、彈囊、僧背心、道背心、絛子、大帶等,這些對於區分不同的身份和處境也有幫助。
三衣,俗稱「靴箱」,這類物品大多為人物所穿的靴鞋、內衣裝束等,其物品還可分為兩大類,即軟片類和硬類。軟片類又被稱為軟硬類,主要包括水衣子、胖襖、彩褲、護領、 大襪等。硬類主要包括:厚底、朝方、福字履、登雲履、皂鞋、薄底、彩鞋、彩薄底等物。在三衣行當中,還有一些專用的靴鞋,比如魚鱗灑、虎頭靴、黑白道打鞋、旗靴、小孩靴、 僧靴等。
雲肩,也叫披肩,是從隋朝(581—618年)以後發展而成的一種衣飾,常用四方四合雲紋裝飾,並多以彩錦綉制而成,曄如雨後雲霞映日,晴空散彩虹。在漢民族服飾文化中, 雲肩是一種獨特的服飾款式,裝飾圖案內涵豐富,符號的藝術語言,數字的喻意,文化底蘊哲理深邃。
同時,雲肩又是漢民族吸納外來服飾文化,融會貫通,升華為自己民族服飾 的結晶;也是中國服裝史上,平面與立體設計巧妙構思的典範。京劇的裝束和表演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漸漸地發展到不可分割的地步。服裝藝術的完善,為京劇藝術步人臻境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⑻ 求綠燈俠、變形金剛3、龍門飛甲、楊門女將、鐵甲鋼拳高清種子.不是高清不要.
龍門飛甲、楊門女將、鐵甲鋼拳沒有高清的種子,其他已發
⑼ 楊門女將的故事人盡皆知,歷史上真的有記載楊門女將嗎
楊門女將是宋元以來在我國戲曲藝術和說唱藝術在民間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歷史傳奇故事。特別是在影視發達的近些年來以」穆桂英掛帥」、」大破天門陣」等故事,可能每一個國人都不會陌生,因為影視劇中的楊門女將太出名了,在海南開封,也就是歷史上的北宋都城,河南開封,還有一座天波楊府,就是敘述北宋楊家將的故事。
歷史上只有北宋一代抗遼名將楊繼業之妻巾幗英雄佘太君,並無真正的楊門女將。但也可以稱為佘太君也是楊門女將的核心。歷史上的楊家女將真實存在,就不要說掛帥出征的女將穆桂英,楊令公的女兒楊八妹就是楊家女將,既然楊八妹就是女將,那就是說,楊家女將是真實的。滿門忠烈楊家將,沒有,演義虛構出來的。
她把家產全部拿出來,開酒店,買刀劍,置衣服,救濟窮人。過了沒幾年,她的家產全部用盡,那些窮苦農民對她萬分感激,想湊集錢物償還她。楊家將的史料很少。據說楊業是真有其人的,他是宋朝的一員勇將,官職類似於今天的戰區副司令。他的媳婦折氏,後來訛為佘氏,所以呢就有了佘太君這個名號。
⑽ 京劇里青衣穿的衣服是青色的還是黑色的
青衣是戲曲旦角中的一個行當,下面予以旦角做下簡介:
旦行
京劇旦行扮演各種不同年齡、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為正旦、花旦、花衫、刀馬旦、 武旦、老旦等專行。
①正旦 俗稱「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莊重的青年、中年婦 女,表演特點是以唱功為主,動作幅度較小.行動比較穩重。念韻白,唱功繁重。如《三擊掌》中的王寶釧、《二進宮》中的李艷妃、《桑園會》中的羅敷女等。
②花旦 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著短衣裳,如褂子、褲子、裙子、襖;有時穿長衣裳,也綉著色彩艷麗的花樣。人物性格大都活潑開朗,動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說白為主,說白主要是京白,韻白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烏龍院》中的閻惜姣等。
③刀馬旦 大都扮演擅長武藝的青壯年婦女,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即拋、擲、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較重唱、做和舞蹈。如《戰金山》中的梁紅玉、《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
④武旦 扮演擅長武打、勇武的女性。表演上著重武打,特別是使用特技「打出手」。武旦與刀馬旦的區別,過去主要有二點,一是武旦踩蹺,刀馬旦不踩蹺;二是武旦有「打出手」,刀馬旦無此技。武旦穿短衣裳,重在武功,不重唱念。如《打焦贊》中的楊排風、《武松打店》中的孫二娘等。
⑤花衫 是本世紀20年 代以後,綜合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藝術特點,發展而成的新的旦角類型。在花衫形成之前,一個演員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兩個行當。王瑤卿為了豐富旦角的表演藝術,充實藝術表現能力,他把青衣沉靜端莊的風格、花旦活潑靈巧的表演、刀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為一爐,創作出一種唱、念、做、打並重的旦角行當,人們把它命名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結合)。京劇四大名旦所編演的新劇目,大都屬於花衫范疇,每個新戲都力求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滿足觀眾的觀賞要求,如《霸王別姬》中的虞姬、《漢明妃》中的王昭君、《鎖麟囊》中的薛湘靈、《紅樓二尤》中的尤三姐等。花衫戲中還有一種旗裝旦,穿清朝旗人的衣飾,梳旗頭,腳下穿花盆底鞋,說京白。旗裝旦所表演的人物並不限於清朝婦女,哪一個朝代的都有,加《蘇武牧羊》中的胡阿雲(漢代)、《四郎探母》中的鐵鏡公主(宋代)等。
⑥老旦 專門扮演老年婦女角色的行當。扮相、身段、台步都與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點。演唱用本噪,唱腔與老生接近,但具有女性婉轉迂迴的韻味。如《楊門女將》中的佘太君、《岳母刺字》中的岳母、《鉤金龜》中的康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