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圖片 > 藏族娃娃怎麼畫簡單又好看圖片

藏族娃娃怎麼畫簡單又好看圖片

發布時間:2025-05-10 17:14:04

❶ 奧運福娃圖片各代表什麼

貝貝代表的是繁榮,其和奧林匹克五環中的藍環相互輝映。

晶晶代表的是換樂,其和奧利匹克五環中的黑環互相輝映。

歡歡代表的是激情,其和奧利匹克五環中的紅環互相輝映。

迎迎代表的是健康,其和奧利匹克五環中的黃環互相輝映。

妮妮代表的是天真,其和奧利匹克五環中的綠環互相輝映。

(1)藏族娃娃怎麼簡單又好看圖片擴展閱讀:

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吉祥物,其色彩與靈感來源於奧林匹克五環、來源於中國遼闊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們喜愛的動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們傳遞友誼、和平、積極進取的精神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

福娃是五個可愛的親密小夥伴,他們的造型融入了魚、大熊貓、藏羚羊、燕子以及奧林匹克聖火的形象。

每個娃娃都有一個琅琅上口的名字:「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和「妮妮」,在中國,疊音名字是對孩子表達喜愛的一種傳統方式。當把五個娃娃的名字連在一起,你會讀出北京對世界的盛情邀請「北京歡迎您」。

福娃代表了夢想以及中國人民的渴望。他們的原型和頭飾蘊含著其與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聯系,其形象設計應用了中國傳統藝術的表現方式,展現了中國的燦爛文化。

❷ 春晚小彩旗是誰

小彩旗,1999年1月24日生,是「中國第二代孔雀王」楊麗萍的外甥女,畫家楊麗梅之女。[1]曾在原生態歌舞劇集《雲南映象》中,小彩旗表演藏族舞和「荷花腰」兩種舞蹈。
2014年中國中央電視台馬年春節聯歡晚會,在現場數千觀眾和電視機前數億觀眾見證下,小彩旗持續旋轉4個多小時,成為央視馬年春晚的熱議話題,被網友戲稱為春晚小陀螺。[2]
中文名楊彩旗
別 名小彩旗
國 籍中國
民 族白族
出生地雲南
出生日期1999-01-24
職 業舞者、演員
經紀公司上海唐人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代表作品舞蹈:《雲南映象》《春》《孔雀》
星 座水瓶座
姨 媽楊麗萍
曾用名魏彩綺
目錄
1人物經歷
2舞蹈作品
3人物熱議
1人物經歷
編輯

偷藝女孩
楊麗萍的家位於在北京市豐台區有一處佔地三畝的宅院,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是楊麗萍的三妹楊麗梅。因為小時候父母離異,在楊麗梅眼裡楊麗萍既是姐姐也是媽媽。當年楊麗萍靠著100多元的微薄薪水,硬是節衣縮食把妹妹送進美術學院,圓了妹妹的畫家夢。如今妹妹已經結婚生女,還一如既往地依戀著姐姐,沒事總喜歡跑到

小彩旗(77張)
北京姐姐的家裡小住。不過這次來北京,楊麗梅費了不少勁,她想帶女兒小彩綺一起來,沒想到還沒滿3歲的小傢伙竟然死活不幹。
「你不想去北京嗎?北京多好啊,有長城、故宮、頤和園,古代的皇帝就住在那裡呢。」楊麗梅很納悶。小彩綺撅著小嘴想了半天,憋出一句話:「北京沒有小河和小魚。」楊麗梅哭笑不得。女兒很喜歡從蒼山上潺潺流下的泉水和小河,喜歡看各種顏色的魚兒在水中穿梭。要是楊麗梅答應給她買幾盞荷花燈,讓她親手放進河中漂流,她就像過節一樣開心。任楊麗梅怎麼說,小彩綺都不樂意去北京。楊麗梅有些生氣對女兒說:「媽媽想你姨媽了……」「我不想她,要去你自己去!」女兒的倔犟讓楊麗梅無可奈何,最後只好硬把她抱上了飛往北京的航班。
一下飛機,小彩綺的嘴撅得更高了,帶著哭腔說:「我就說北京不好嘛!你看天上才幾片雲,還碎得像小棉絮!」楊麗梅被女兒細致的觀察力感染了:和大理湛藍的天上大朵的白雲比起來,北京的天空的確遜色一些。「好了好了。」她只好安慰女兒,「咱們就住幾天,陪陪姨媽就回去。」可是誰也沒想到,僅僅過了一天,小彩綺就捨不得走了,因為她發現了比小河小魚和藍天白雲更美的東西。
到楊麗萍的家時,天已經黑了。楊麗萍安排妹妹母女倆在樓下休息,自己到樓上創作舞蹈。半夜,睡夢中的楊麗梅睜眼一看,女兒不見了!楊麗梅急忙披衣下床。結果在二樓的樓梯口找到了小彩綺。穿著睡衣光著腳的她,正屏氣凝神坐在地板上,一聲不吭地盯著沉浸在舞蹈世界中的姨媽。楊麗梅急忙輕手輕腳把女兒抱下樓。「以後不許偷看姨媽跳舞!姨媽跳舞時很專注,你這樣會打擾她的!」
小彩綺翻來覆去再也睡不著了。楊麗梅想給女兒講個故事幫助催眠,剛開了個頭,就被小彩綺打斷了:「我不想聽

春晚表演(12張)
故事,我想看姨媽跳舞!」「你這孩子!上午還說不想姨媽,不想來北京,怎麼又變了?」楊麗梅笑了。「因為姨媽跳舞好看啊……」小彩綺理直氣壯地說。第二天清晨醒來,女兒又不見了。楊麗梅到院子里一看,小彩綺正和姨媽手牽手在果林中散步,似乎聊得很開心。吃早餐時,楊麗梅見女兒興奮得小臉紅撲撲的,開玩笑地問:「咱們今天回大理吧!北京不好玩……」小彩綺脫口而出:「我不想回去,我要看姨媽跳舞!」楊麗萍姐妹倆面面相覷。誰都知道楊麗萍的舞蹈美得攝入魂魄,但她們沒想到,3歲還不到的小彩綺也能被吸引得心醉神迷。莫非這孩子身上,因為有著與楊麗萍一樣的血緣,也就有了與她一樣的靈性?孩子的執著感動了楊麗萍。她說:「來,你也跳一段讓姨媽看看。」小彩綺毫不怯場地來了一段難度不低的旋轉。楊麗萍贊嘆不已,驚奇地對妹妹說:「這孩子,簡直比我當年還厲害!你看她轉起來,就像一面迎風飄揚的小彩旗……」因為這句話,「彩綺」這個名字從此沒人叫了,姐妹倆為她改成了「小彩旗」。
倔犟獲勝
為了不影響家人休息,楊麗萍創作時幾乎不用音樂,動作也盡可能放輕,只偶爾聽得到雙腳的皮膚與地板摩擦時的輕微聲響。但就是這輕微的響動,也逃不過小彩旗靈敏的耳朵。每晚只要楊麗萍的舞蹈在二樓一開始,小彩旗必定悄然而至,坐在樓梯口看得痴迷,脖子伸得長長的,像一隻小鵝。

楊麗萍出外時,小彩旗就坐在門口等她。等到楊麗萍回來,她就成了姨媽的「小尾巴」。楊麗萍對大自然有著異乎尋常的熱愛,清晨起床會漫步在果林和花園中,看晶瑩的露珠在草尖顫動,觀察花兒開放、蝴蝶飛舞,聽各種鳥兒在林間啼鳴,捕捉風吹過樹梢時發出的美妙聲音……小彩旗也跟著陶醉其中:順著姨媽的眼光看到的這個世界,是那麼奇妙那麼美好!
半個月後,楊麗萍和丈夫一起回台灣探望公婆。臨走時,小彩旗跟姨媽又親又抱地沒完。看著姨媽的車絕塵而去,她居然抹起了眼淚。楊麗梅心疼女兒,說:「別這樣,姨媽過幾天就回來了!要不你陪媽媽到院子里寫生吧?」可媽媽一幅畫沒畫完,小彩旗就興趣索然地回了屋。等楊麗梅收起畫板進屋一看,女兒居然一個人在跳舞——那身姿形態,活脫脫一個年幼時期的楊麗萍!
等女兒跳完一個段落,楊麗梅認真地問她:「你經常趴在樓梯上看姨媽跳舞,是不是在偷偷學習?你整天黏著姨媽,是不是想將來和姨媽一樣跳舞?」小彩旗雞啄米一樣地點頭。楊麗梅沉默了。在她心目中,姐姐的成就是一個奇跡,只能仰望,無法復制。而且,當年姐姐為了跳舞,吃了多少苦。女兒只看到舞蹈的美,哪裡懂得裡面的艱難!
楊麗萍從台灣歸來,楊麗梅央求她幫著說服小彩旗,不要走跳舞這條異常艱難的路。楊麗萍嘗試著說服外甥女:「彩旗,舞蹈不是簡單的肢體動作,它對人的各方面的要求很高。你先好好上學,等將來考上大學,再選擇自己喜愛的專業……」小彩旗鐵了心地回答:「我不怕吃苦,我願意學習,只要讓我跳舞!」
楊麗萍被孩子的執著打動了,只好勸妹妹不要強行打壓,免得適得其反。得到姨媽的默許,小彩旗不用再偷偷看姨媽跳舞了,每次都能正大光明地靜立一旁,斂氣屏聲地觀察姨媽創作。楊麗萍跳舞時專注忘情,有一次她連續跳了五六個小時,結果小彩旗就佇立一旁看了五六個小時,像一個漂亮的小雕塑。
終於有一天,楊麗萍開始教小彩旗身段和眼神。跟著姨媽一學就是兩年,小彩旗的舞姿越來越嫻熟,開始渴望一試身手。
這年,楊麗萍傾心打造了大型原生態歌舞《雲南映象》。小彩旗也想上台參演。隨姨媽回雲南采風時,她在菩提樹前雙手合十許願,還買了許願燈。「姨媽,想不想知道我許的是什麼願?」小彩旗神秘地對姨媽說。楊麗萍笑了:「向神許的願是不能跟人說的,你告訴我就不靈了!」小彩旗認真地說:「可這個願望神幫不了我,只有告訴你才靈驗呢!」
聽了外甥女的願望,楊麗萍犯難了:她很理解小彩旗對舞台的渴望,也相信小彩旗的能力,但此時的小彩旗剛4歲,這么小該不該讓她登台演出?楊麗萍和妹妹商量,讓妹妹做決定。楊麗梅一聽,頭搖得像撥浪鼓,著急地說:「她那麼小,萬一在舞台上失控,把演出弄砸了怎麼辦?那不是給你添亂嘛!」回過頭,她堅決拒絕了女兒的請求。小彩旗軟磨硬泡,希望媽媽為她開綠燈。纏得楊麗梅沒辦法,索性一個人躲回雲南畫畫去了,希望用時間來瓦解女兒的決心。聰明的小彩旗知道媽媽心裡想什麼。她也故意不理媽媽,母女倆開始冷戰。結果楊麗梅在畫室里心神不定,矛盾掙扎了一個月,終於向愛女妥協。
艷驚天下
《雲南映象》開始在全國巡演。小彩旗如願登上了舞台。

強烈的舞台燈光讓她眼前漆黑一片,根本看不到觀眾;震耳欲聾的音樂響起,楊麗萍姐妹倆不由得為她捏一把汗。誰知小彩旗不僅不怯場,而且舞台表現力超強。《雲南映象》全國演出多達100多場,很多成年演員都吃不消,她卻像一隻不知疲倦的小陀螺,一場一場地旋轉出驚人的美麗……
演出間隙,小彩旗總是躲進後台的一個角落裡,一手拿著姨媽為她挑選的故事書,一手拿著字典。這是她學習的方式——雖然姨媽為她專門請了一位大學生,隨時教她文化課,可小彩旗還是認為,真正的學習要靠自己。
《雲南映象》里的演員大部分來自偏遠山寨,回家辦護照很不容易。就算乘飛機到大理,從大理坐十幾個小時的汽車到鎮上,最後還得步行三十多個小時才能走回家。擔心有些演員因為延誤辦護照和簽證而無法出國演出,焦慮的楊麗萍開始失眠。
小彩旗似乎明白姨媽的心情。那段日子,她不知道從哪裡找來一把牛角梳子,一有空就幫姨媽梳頭,梳完頭還讓她喝一種紅棗飲料。「紅棗水是用我自己的零用錢買的。」她對姨媽解釋,「我從報紙上看到,紅棗可以減輕壓力,用牛角梳梳頭也可以!」看著這個小人精,楊麗萍心裡一暖。
飛機上,楊麗萍問身邊的小彩旗:「你怕不怕給外國人演出?」小彩旗響亮地回答說:「有什麼好怕的?外國人也是人!我覺得咱們的《雲南映象》比他們的《大河之舞》還要美!他們只是踏出聲音,咱們不僅有很多種聲音,還有他們從來沒見過的舞蹈!」楊麗萍一愣:這么小的孩子,說得還挺專業的……
一切都被小彩旗言中。才演完第2場,美國製作方就迫不及待舉行慶功宴:《雲南映象》此次美國演出必將大獲全勝,預計未來還將在全美加演500場左右,收入可逾1億美金。
可是,也許是太興奮了,楊麗萍在跳獨舞《月光》時,因動作幅度過大,不慎將腳踝扭傷。當地醫生診斷為腳踝踝骨骨裂,為楊麗萍打上了厚厚的石膏,還命令她八十天之內不許跳舞。楊麗萍躺在床上,小彩旗像一隻小貓伏在她床前,眼淚成串地落下。楊麗萍安慰她:「別擔心,姨媽雖然短時間不能跳舞,但演出照常進行,姨媽有替補演員啊……」「不是這樣的!」小彩旗邊說邊傷心地哭出聲來,「兩年前媽媽不讓我跳舞,我夜裡偷偷哭了很多次。現在醫生不讓您跳舞,您心裡一定很難受……」幾句話,惹得楊麗萍一陣心酸。第二天醒來,楊麗萍發現小彩旗還趴在床前,手裡端一個托盤,盤子里盛著剝好的蝦和蟹黃。
跳舞運動量大,小彩旗正在長身體,為了給小彩旗補充足夠的營養,楊麗萍每天都會給小彩旗買蝦和大閘蟹吃。這次腳不能動了,她專門叮囑身邊的工作人員為小彩旗買。「你怎麼不吃?海鮮要趁熱才好吃!」她說。「彩旗要跟姨媽一起吃!姨媽受傷了,更要補充營養!」小彩旗笑盈盈地回答。
楊麗萍鼻子一酸,幾乎落淚。她掩飾自己的情緒,故意捏了一下小彩旗的鼻尖逗她:「小丫頭長大了,知道心疼姨媽了!」「在我心裡,您是姨媽,也是媽媽!」這一聲「媽媽」,讓楊麗萍忍了很久的淚水奪眶而出!為了自己的舞蹈事業,楊麗萍放棄了生兒育女。在她看來,一朵花,一棵樹,只要你愛它,精心照料它,你就是它的媽媽。可是,這些花草樹木並不會喊她「媽媽」。如今小彩旗這一聲輕喚,瞬間喚醒了楊麗萍心底沉睡的母愛!
楊麗萍愛憐地撫摸著小彩旗烏黑油亮的長發,溫柔地說:「在我心裡,你也是我的女兒!但是,你不能喊我『媽媽』,你有自己的媽媽,喊我姨媽我就很幸福很滿足了。」
這番對話,後來被楊麗梅無意中知道了。她替小彩旗做了主:「姐,以後彩旗的事你說了算!她雖然是我生的,但也是你的女兒。」
《雲南映象》之後,楊麗萍的《藏謎》也取得了極大的成功。2008年,她再次回到雲南采風,籌備下一部作品,當然,跟著她的還有小彩旗這條「小尾巴」。
在中緬邊境的一個村寨,楊麗萍發現一種奇怪的鼓:對那裡的村民來說,這種鼓就是法器,每個村都要有很多面,慶祝豐收、祈求下雨,甚至孕婦生產,全村人都來擊鼓。做鼓先要選樹,村民通常會先爬到樹上,帶著一筐雞蛋逐個往下丟,哪棵樹上扔下的雞蛋不破裂,就認為那棵樹有神力,把它砍下做成鼓……這玄妙的風俗迷倒了楊麗萍和小彩旗。村民為她們表演擊鼓時,看著外甥女隨著鼓聲起舞,楊麗萍有了主意:她要為小彩旗和自己量身定做一段「鼓舞」……
「《雲南映象》在國內的巡演將在2006年7月終止!」楊麗萍透露說,這就意味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從2006年7月之後便不能欣賞楊麗萍領銜主演的《雲南映象》,只有在昆明還有駐場演出。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楊麗萍將會全身心放在舞蹈的創作上。「其實心裡一直有不少想法,但是由於時間的緣故一直未能實現,今年下半年將會創作幾個好玩的東西!風格不會變,還是民族大型歌舞集,但是形式絕對是全新的。現在基本框架已經在我腦袋裡成型,排出來肯定是一個很好玩的東西。至於具體情況,還是排出來再告訴大家!」據悉,來成都演出前,楊麗萍親自飛到法國戛納為《雲南映象》的世界巡演做宣傳,不過昨日記者了解到,雖然已經簽訂了幾百場意向性協議,但是整個工作非常龐大,楊麗萍坦言至少要2014才有可能正式啟動,「世界巡演不能與國內巡演相比,工作量很是艱巨。所以下半年公司的重心將放在世界巡演方面,不過這樣也好,我也有可能空出時間專心舞蹈創作,畢竟出一個好作品需要時間、需要靈感!」[3]
7歲小彩旗有望接班《雀之靈》在《雲南映象》的演出中,觀眾除了對楊麗萍精妙絕倫的舞姿贊嘆不已,楊麗萍7歲的侄女小彩旗也是獲得掌聲最多的演員。雖然小彩旗是團里年齡最小的演員,但是在舞台上,無論是《太陽》中的一段精彩擊鼓還是《朝聖》中的一段原生態歌唱,以及《雀之靈》中最後出場的一隻小孔雀,
都讓大家對這位小女孩喜愛有加。說到這個小侄女,楊麗萍傾注了自己所有的感情,「這個娃娃天賦、感覺太好了,是個跳舞的苗子,以後《雀之靈》的領舞肯定是她!」這個被楊麗萍寄予厚望的可愛女孩,梳著小辮子,整齊的劉海讓她在台下更加可愛,一切新鮮的事物都讓她感興趣,尤其說到跳舞時,她都會睜大眼睛認真聆聽,那副模樣人見人愛。「旗旗是我三妹的孩子,雖然今年只有7歲,但2004年便開始在《雲南映象》演出,已是一位老演員了。」楊麗萍一邊聊著彩旗,一邊憐愛地摸著彩旗的頭,那種發自肺腑的愛溢於言表。「旗旗兩歲的時候就跟著我學習跳舞,因為當時我發覺她特別有天賦,只要我開始跳舞,她無論何時何地都會跟著我跳舞。」

彩旗在雲南的響聲中的表演(21張)
不能吃苦的人不能學好跳舞,「這個孩子特別能吃苦,以前團里也招過小演員,但是那些孩子每次來跳舞都是一家人忙前忙後,加上嬌生慣養,一般兩、三天便不練。而旗旗只要跳舞就高興,加上感覺特別好,所以她是我第一個全身心指導的演員。」楊麗萍還向記者透露了小彩旗的一個小秘密,「這個孩子一旦瘋起來,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要跳舞。記得有一次已經凌晨兩點多,可是她一個人還在房間里瘋狂跳,那種感覺讓我想起了我小時候。」雖然剛剛才演出完,可是眼前的彩旗沒有絲毫疲倦,還一個勁表示自己還沒有活動開。「最喜歡姨媽(楊麗萍)跳的
《雀之靈》!」說這句話時,小彩旗用羨慕的眼神望著身旁潔白的孔雀服。看著小彩旗那副虔誠的模樣,記者想中國又即將誕生一位舞蹈精靈。
「你覺得你有明星氣質嗎?」記者問,「一般!」小彩旗毫不含糊地回答,你說什麼叫明星?」楊麗萍問,「明星就是演員唄」,彩旗在台上鬼精靈地眨著眼睛,記者卻笑成一片……這僅僅是小彩旗濟南行精彩表現的一個瞬間。
年僅5歲的彩旗,是和楊麗萍一樣的白族人。在宏大的原生態歌舞劇集《雲南映象》中表演藏族舞和「荷花腰」兩種舞蹈,有一段是表演獨舞。這次《雲南映象》在濟南做宣傳活動,楊麗萍帶來惟一的演員就是小彩旗!可見楊麗萍對小彩旗的偏愛。在發布會現場,小彩旗很興奮,坐在主席台中間的位置雙手握緊麥克風,鄭重其事地保持准備發言的姿態。

彩旗之雲南的響聲謝幕(13張)
小彩旗的表現也確實沒有辜負楊麗萍,參加濟南電視台的《心動》節目時,彩旗基本是有問必答,她演唱的哈尼歌童聲清脆,字正腔圓,深深打動了在場觀眾;更有趣的是她表演藏舞正精彩的時候,竟不自覺地撓起了癢癢,大家都以為她表演什麼新動作呢!害得主持人連忙大叫「抓蚊子」。
2010年夏天,《雲南的響聲》開始了全國巡演。這一場運用幾百件雲南民族民間樂器打造的藝術盛宴,每每讓觀眾凝神靜聽、心馳神往。輪到楊麗萍和小彩旗那段雙人舞《幻覺》上場時,觀眾更是為之屏息、為之瘋魔——楊麗萍扮演一位因難產死亡的母親,因為對女兒的思念還魂回家。見到女兒之後,母親因狂喜而舞動,浸潤在母愛中的女兒則幸福地甩動長發,擊鼓慶祝母女團聚。這段舞蹈被兩人演繹的出神入化,觀眾看得痴迷,甚至忘記了鼓掌……
影視路程

小彩旗
由新銳導演王松執導,鄭昊、闞清子、小彩旗等主演的驚悚片《詭先生》在保定舉行了開機發布會。 影片預計於2012年萬聖節期間上映。據悉,此片是楊麗萍外甥女小彩旗的銀幕處女作,她在影片中將和「謀男郎」鄭昊演繹一段陰郁絕望的黑色父女情。[4]
小彩旗稱,是楊麗萍推薦她參演《詭先生》,想挖掘下自己在電影方面的潛能。她此前在《雲南映象》表演藏族舞和「荷花腰」兩種舞蹈,被大家稱作楊麗萍的接班人。2013年簽約唐人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全能姨媽
小彩旗1歲多時,就被姨媽楊麗萍跳舞時的美所吸引,從此跟著姨媽學習舞蹈,跟姨媽在一起的時間比親媽還要多。出去玩都要跟姨媽商量,如果留宿都要報備,比如跟誰住,男的女的。小彩旗坦承姨媽在自己生命里擔任很多角色,「她比較全能,什麼角色都擔任,包括我媽不在的時候會當我媽媽,姨媽、老師、知心朋友都會」。[5]
從來沒上過學的小彩旗,除了以前請老師教過拼音之外,一切全靠自學,跳舞閑暇看看電影讀讀書,像海綿一樣貪婪地吸收著一切,努力豐富著自己,「什麼都吸收掉」。[5]
對於那頭標志性的長發,小彩旗稱剃完胎發之後只剪過一次,「我七八歲時我媽說長這么長頭發太累了,趁我睡覺剪了,我特傷心」。這么長的頭發,打理起來自然有些麻煩,「洗起來還好,梳的時候麻煩,我討厭用吹風機,都是自然干,等的時候累,一般要看兩部電影才能幹。」[5]
2舞蹈作品
編輯

2009年1月19日小年夜, 參加湖南衛視春晚薩頂頂《萬物生》
2009年1月19日小年夜,《2009湖南衛視春節聯歡晚會—快樂回家,我們在路上》
2009年參加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錄制
2010年《雲南的響聲》全國巡演,與楊麗萍聯袂演繹雙人舞《幻覺》

楊麗萍小彩旗《春》
2012年1月17日 參加湖南衛視春晚表演舞蹈《春》 與楊麗萍共舞
2012年~2013年 舞劇《孔雀》全國巡演 扮演「時間」旋轉3000圈左右
2013年11月15日 參加湖南衛視《天天向上》
2013年 新版《雲南映象》飾演女巫角色
2014年中國中央電視台馬年春晚小彩旗持續旋轉4個多小時。[2]
3人物熱議
編輯

小彩旗被外界認為是楊麗萍的接班人
在楊麗萍謝幕大型舞劇《孔雀》中,扮演「時間」舞者的彩旗也相當出彩。作為楊麗萍的外甥女,小彩旗被外界認為是「楊麗萍的接班人」,而楊麗萍說,自己從未系統地教過彩旗怎麼跳孔雀舞,所以彩旗是自己「接班人」的提法並不嚴謹。楊麗萍說,「從小孩到少女,我對她沒有特殊培養,也不知道她將來會長多高,只是希望她在這個環境里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做獨一無二的自己,而不是模仿和盲從。」[6]
春晚轉四小時引熱議
春晚落下帷幕,15歲的舞者「小彩旗」成了人們議論的中心,她用自己的旋轉演繹時間的流逝,從春晚開始一直轉到跨年鍾聲結束,足足4個小時。她是怎麼做到的?她到底暈不?新華社記者請教了科技網站「果殼網」網友、在北京師范大學取得神經生物學碩士學位的耿志濤。
轉圈引起的暈眩和人們平時暈車、打游戲引起的頭暈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源自於感覺平衡的神經器官:前庭。耿志濤說,前庭是人的平衡器官,位於耳朵深處。它的裡面生長著很多小毛毛,在充滿液體的空腔里,像水草一樣地搖動。「水草」通過神經連著大腦。我們頭一動,這些「水草」就跟著晃,大腦就知道了。
耿志濤認為,當旋轉了4個小時的「小彩旗」停下來時,很可能會感到暈眩。[7]
在春晚演出結束後,「小彩旗」曾接受媒體采訪,對觀眾們關於她「暈不暈」的擔心,她的臉色如常,說自己「不暈」。
專家覺得,一方面和她平時的訓練有關,另一方面也和她轉圈時採取的一些「技巧」有關。
看了馬年春晚的觀眾都不難發現,「小彩旗」在轉圈時是睜著眼睛的。對此,另一位果殼網友「Revolucion」指出,「小彩旗」轉圈時是勻速旋轉,減少了「水草」的振動,同時她的眼睛似乎一直盯著天花板,這樣也能減輕暈眩感。[7]
據了解,「小彩旗」在「轉圈」方面似乎很有天賦。在2012年底,13歲的她就曾在楊麗萍的謝幕大型舞劇《孔雀》中扮演「時間」舞者,在舞劇的演出中,她在接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內不停旋轉3000多圈,被觀眾誤認為是「假人」。
那麼天賦和訓練真的能幫人消滅轉圈帶來的暈眩嗎?耿志濤說,並沒有特別好的辦法避免前庭帶來的暈眩感。但也許多經訓練,身體逐漸適應了這種狀況,不適感會慢慢減輕。[7]
之前小彩旗曾在姨媽楊麗萍的舞劇《孔雀》里扮過「時間女」,轉兩個多小時3000多圈,這次春晚轉了4個小時。對於自己的「轉功」,小彩旗稱自己從小就有這個天賦,「轉椅上使勁轉不會暈,坐車倒著坐也不會暈。姨媽一直想運用我的這個才能,直到《孔雀》舞。」[5]
春晚轉了4個小時,小彩旗的感覺是「很興奮,很HIGH,我是一轉圈就特別爽的人。就相當於走路4個小時,還是有一點疲憊」。春晚時候,舞台上一會兒演小品,一會兒說相聲,是否會有影響?小彩旗回答:「剛開始會有一點怪怪的,但還是會適應,到後面我還會跟著笑,也會在自己的世界裡面想各種事情。」對於是否想過再嘗試更長時間,她稱「其實體力跟得上是可以的」。[5]
(註:更多內容還可翻閱參考資料:[5][8])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彩旗在雲南的響...(21張)

彩旗之雲南的響...(13張)

春晚表演(12張)

小彩旗(77張)

詞條圖片(5張)
1/2
參考資料
1. 楊麗萍接班人小彩旗照片曝光 清純美艷(圖) .人民網 .2012-2-7 [引用日期2014-02-9] .
2. 馬年春晚「最爆炸」:小彩旗舞台旋轉4個多小時 .新華網 [引用日期2014-01-31] .
3. 小彩旗 楊麗萍的接班人 .小彩旗 楊麗萍的接班人_影音娛樂_新浪網 [引用日期2013-08-24] .
4. 楊麗萍送小彩旗進娛樂圈演《詭先生》 .中舞網 .
5. 小彩旗:不喜歡也沒關系,我又不是人民幣 .中國新聞網 .2014-02-4 [引用日期2014-02-6] .
6. 最小「孔雀」小彩旗曾裝病 每場轉3000圈無人替代 .中舞網 [引用日期2013-08-1] .
7. 小彩旗連轉4小時為什麼不暈? .合肥新聞網 .2014-02-1 [引用日期2014-02-1] .
8. 小彩旗:知道很多人在為我打抱不平 .新華網 .2014-02-1 [引用日期2014-02-1] .

❸ 中國剪紙動畫片有那些

1、《漁童》

《漁童》是根據張士傑收集的自鴉片戰爭之後、義和團運動之前流傳於漁民間的同名民間傳說改編,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1959年拍攝的剪紙動畫片。

短片由萬古蟾擔任導演,虞和靜擔任編劇。該片主要講述了老漁民爺爺從海中網起的漢白玉魚盆中出現的小漁童幫助漁民們懲罰當地貪官和洋教士的故事。

2、《人參娃娃》

《人參娃娃》是根據張士傑原著改編,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61年製作的剪紙動畫短片。短片由萬古蟾擔任導演,包蕾任編劇。該片主要講述了居住在深山的人生娃娃幫助飽受剝削的小長工小虎子懲罰貪心狠毒的財主胡扒皮的小故事。

3、《金色的海螺》

《金色的海螺》是根據阮章競的童話詩改編,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63年製作的剪紙動畫片。短片由萬古蟾擔任導演,包蕾任編劇 。

該片講述了漁家青年在出海時打到一個由海神娘娘的女兒海螺姑娘變化而成的海螺,海螺姑娘在漁家青年家中幫助他做飯、幹活,和漁家青年成為了好朋友;海神娘娘得知後進行阻撓,而漁家青年在通過海神娘娘重重的考驗後和海螺姑娘終於生活在了一起的故事

4、《狐狸打獵人》

《狐狸打獵人》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剪紙動畫短片,由胡雄華執導,邱岳峰擔任配音,1978年上映。該片講述狡猾的狐狸利用傳說裝成怪物把年輕獵人嚇得丟槍逃命,老獵人識破狐狸的詭計將其打死的故事

6、《猴子撈月》

《猴子撈月》是根據民間童話"猴子撈月"改編的剪紙動畫片。短片由周克勤擔任導演,凌紓任編劇 。該片講述了一群貪心的猴子發現月亮想把它占為己有,結果用了各種方式,最後都沒弄到月亮的故事

❹ 藏族人的性到底開放還是保守

前兩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位搞行為藝術的藏族男子曬出多張自己的大尺度漏點藝術照。看評論,大部分藏族人對他還是較為包容的。同時,也有不少人認為他作風低俗,有辱藏文化。他們心中的藏人本不該如此奔放,看到一個不符合自己想像中的藏人,就凌亂了。

這個世界對藏人和性的遐想五花八門,從隔著山溝對唱情歌,到風高月黑的夜晚去跑夜(鑽帳篷),從一妻多夫到一夫多妻,再從進藏女文青的刺激艷遇,到什麼洋女子漂洋過海來借種,不乏捕風捉影扯讓人臉紅的傳說。那麼,藏人到底有多開放,或者是有多含蓄?就拿我來說,我的童年如同白紙,在一位單親媽媽的呵護下,想「不健康」都不行。而且,藏區分農區和牧區,生活方式和習俗不一樣,對性的表達也多少有些不一樣。要單純用開放或保守來描述,未免太簡單粗暴了。

所以講道理不如講故事,我就講講我們康藏農區的小山村裡發生的一些小事。

藏族民間故事裡流傳著這樣一號人物,這個人在藏族小學課本里健康向上,經常跟權貴斗爭,就像藏族的阿凡提。但是在民間的傳說中,女孩子只要聽到他的名字就會羞怯的低下頭,臉紅耳赤。他的普及程度應該不遜於格薩爾王,但他的形象卻不神聖,他對付權貴的事跡並不多,大多數時候可以說雞賊而猥瑣,更沒有神通,很多手段也不正當。他用自己雞賊的智慧懲惡揚善,卻同時占盡女子的便宜。他甚至還喜歡惡搞僧人,對於一個宗教信仰根深蒂固的民族來說,這樣的人物本該是被誅滅的,然而他的故事卻在民間悄然蔓延。他叫阿古頓巴。

說到這里,不得不分享阿古頓巴民間故事一則以深入刻畫其形象,至於是從哪兒聽來的,我已經忘記了。除了單純講述我們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以外,並非有冒犯宗教之意,若有得罪,還需見諒。

在一個播種的季節,阿古頓巴路過一大片田地,看到農民們正在辛勤播種。他便問第一位播種的人:「你在種什麼?」

那人回答:「種青稞。」

阿古頓巴祝福他有個好收成,繼續往前走。

遇到第二個人,他又問。

第二個人回答:」我在種豌豆。」

阿古頓巴祝福他有個好收成,繼續往前走。

第三個播種的人是位大漢,阿古問他:「你在種什麼?」大漢見阿古頓巴整天不務正業,便很不高興的回答;」種JB!(實際上比這個要粗俗一點)「

阿古頓巴依然祝福他有個好收成。

到了收獲的季節,種青稞的果然收獲了很多青稞。種豌豆的如願收獲了很多豌豆。那位對阿古頓巴不客氣的人,田裡果然長滿了形態各異的JJ,一眼望去,浩浩盪盪,甚是駭人。

這位種田的人被自己家田地里的景象給驚呆了。他非常氣憤,去找阿古頓巴理論。心想若不是他詛咒,莊稼地里怎麼會長出這樣的東西!

阿古便給他出了個主意。他讓這位漢子把所有的收成裝進牛皮袋子里,運到尼姑庵,在大門口售賣,並傳授了他使用此物的口訣。一根JJ換一桶青稞。很快,尼姑們絡繹不絕前來購買,漢子收獲了比種青稞還要多的糧食。庵里的主持還買了一根最大的,收進一個綢緞縫制的小袋子里,放在枕頭下。

一日,庵里來了一個俗人要請住持前往他家中念經。主持便到他家留宿念經。不料她發現自己竟忘帶了那個JJ,讓這家人的女兒前往尼姑庵去幫她取來。住持再三叮囑:「這是重要法器,極為殊勝,不得沾染俗人的口氣,千萬不要打開那個袋子。。「

女孩兒翻過兩座山頭來到尼姑庵,替住持取來了「法器」。但她心中甚是好奇,於是乘著在半山腰上休息的時間,偷偷打開了袋子。看到裡面有一個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感覺很奇特,便忍不住發出驚嘆的聲音。不料小女子的驚嘆詞恰巧與阿古傳授的口訣吻合,袋子里那傢伙竟然活了!追著女孩兒。女孩兒嚇傻了,撒腿就跑。跑著跑著,實在是跑不動了,便停在路邊氣喘吁吁,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說來真巧,這長嘆一口氣便是阿古傳授給莊稼漢子的下半句口訣。「法器」瞬間鑽回袋子當中,恢復原狀。

女孩子又氣又怕,於是她把「法器」放在石板上砸的稀爛,裝回袋中。

等袋子交到尼姑住持手裡,她非常歡喜。當夜,住持把袋子放在枕頭下入睡,夜半口中輕念咒語,不見有動靜,再念,還是沒反應。打開袋子一瞧,已成碎肉,非常不悅。

第二日,有僧人前來做法,尼姑住持將碎肉擺在一個盤子里擺放在僧人座前,想讓僧人在念經的間隙為它施法讓「法器」恢復原形。可是在告知自己的訴求之前,到了吃午飯的時間,僧人誤以為那是這家主人為他供養的午餐,便跟著糌粑一同享用了。

然而這只是我聽到的版本,後來我才知道,這個故事在不同地區還有版本。還有藏人就告訴我:這後續很精彩,比如尼姑發現「法器」被僧人吃下便讓他賠償……這個故事雖屬於阿古頓巴系列無數故事中的一個,是我第一次聽到與性有關的話題。那時,我應該不到十歲。

另一個記憶猶新的事件,便是村裡的男孩子去搶女孩子的「圍巾」。「搶圍巾」是個很特別的習俗,每逢節慶或法會的時候人們會身著盛裝,從四面八方的村子裡趕來,去寺廟參加法會。法會結束後,大家又要絡繹不絕各回各村。這時,來自各村的小夥子們便要出動,去某個路口等待他心儀的女子出現。他們甚至不會在意有沒有旁人經過,上前便去搶女孩子圍的圍巾,如果沒有圍巾,帽子,首飾,念珠什麼的也行。總之,你要帶走一樣東西,然後告訴這個女孩兒,如果想要回你的東西,請到某某山的某某溝來領取。

對於女孩子來說,被男子搶東西是尷尬的。當然,女孩子會極力反抗,奪回自己的物品,甚至會產生廝打和謾罵,我甚至見過一個女孩子為了搶回自己的東西,手裡的一串佛珠在撕扯之下灑落一地,雙方,包括路過的人都得停下來幫她把珠子一顆一顆撿回。撕扯是一種反應,更多的時候是央求,求這名男子放過自己,她甚至會為了逃脫告訴這個男生:「難道你不知道嗎?我們可是兄妹!我們是親戚,這位哥哥你真不要臉,妹妹你都敢欺負!」 這就是一種非常巧妙的拒絕了。但情況是,無所謂女孩子的心意如何,表現的矜持冷傲在那樣的文化背景下絕對是正確的。如果一個藏族女孩子對男子也有心意,被搶的時候她二話不說把圍巾遞給他,說句:「拿走吧,晚上見!」男生也會被她嚇一跳吧。

如果被搶走了,女孩子該怎麼拒絕男生呢?通常她會派人替她取回。派她的閨蜜、姐妹、姑姑、或者別的女性。也有女孩子,甩都不甩她被搶走的物品,直接不要了。這樣,男孩子真的會很沒有面子。可見,搶錯了人,會讓自己在知情者中間遭遇尷尬,絕對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說到搶錯人,聽說過有一位藏人來成都武侯祠,據說是看上了一位街上的女子,也許是想到了錯過就再也沒有緣分見面了,藏族帥哥上前,二話沒說便搶了女孩子的包包。除了包包,也沒有別的東西比較順手,總不能拔了對方的衣服。最後的結果是,帥哥涉嫌搶劫罪被警察帶走。這只是個小插曲,至於情況是否屬實,我並不確定,但是我相信這樣的事情是有可能發生的。這就是文化差異的縮影啊。

還有更荒謬的搶錯人。我小時候是個很欠揍的乖乖娃,哥哥帶著村裡的小孩兒做任何事情都不會帶上我,因為我會回家打小報告。有一天他和幾個村裡的大男生商量要去村口等待路過的女孩兒搶圍巾,我知道他們不會帶我,但是氣不過。便等他們離開後,就從媽媽的衣櫃里找了件女式長袍,和一頂女人的帽子。把媽媽用來編辮子的假發掛在腦後,用帽子一扣,然後用一條長長的圍巾把臉包的嚴嚴實實的。我就那樣像一個幽靈,飄到了村口,看見他們在河邊釣魚,我假裝休息,站在顯眼的小土坡上搔首弄姿,沒想到他們幾個竟然真的上鉤了。我「如願以償」被他們追趕調戲,當時心想要是真被抓上,會給揍一頓,於是拚命地逃啊。但想不到的是,他們竟然兵分三路,將我困在中間。後來,哥哥的好朋友發現是我,便笑癱在路邊的草地上。我才逃脫一劫。

除了搶,農區的紅男綠女們也不是沒有別的方式。記得6歲的時候發生過一件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我跟村裡的一位大姐姐去山上放牛,半路上遇見一個村裡的大哥哥。他拽著姐姐就按倒在草地上,姐姐用力掙扎,還跟這位哥哥廝打。我當時又驚又怕,出於本能,跑去拿了兩個大石頭打他。哥哥放開了姐姐,但是姐姐卻出人預料地不讓我打他!還說要跟哥哥去找走失的牛,讓我好好獃在原地別走。他們去了很久,後來我一個人在山上覺得害怕,哭了很久姐姐才回來。回來的時候她還告訴我,有一頭牛很不聽話,翻了好幾個山頭才找回來,不管我信不信。

農村地區的藏人搶來搶去,但在廣袤的草原上,牧民有牧民的方式。在牧區,空曠無人的山坡上搶東西的一般都是強盜。我不了解整個藏區的牧民是否如此,但在很多康藏和安多地區,牧區確實是有鑽帳篷的習俗。

鑽帳篷也叫跑夜,其實就是乘著夜深人靜,偷偷潛入心儀的女孩子家中與她私會。你若不能從帳篷的正門進入,就需要從側面拔掉一根用來把帳篷釘在地上的杵子,把帳篷的一角掀起,然後潛入。你必須搞清楚女孩子睡在哪個位置,否則……講一給我一位來自牧區的同學的杯具,他十幾歲的時候去鑽帳篷,結果一拉開被子,發現是女孩兒的媽媽。那位阿姨抓住他,說要割掉他的小JJ,還說是不是這么大了還沒斷奶!嚇得他在人家的帳篷里哇哇大哭。後來還有一次,他位置倒是鑽對了,但是屁股被他們家的狗給咬了一口。而據他所說,在他們那兒為了幽會而被狗咬是很常見的事。

以下是采訪康藏牧區一位牧民跑夜的真實記錄。

(化名:格桑)

他並不記得自己是幾歲的時候開始鑽帳篷的,又是幾歲鑽成功的。只記得自己小時候經常會被父親責罵,父親希望兒子早日成為男子漢,時不時的在繼母面前抱怨自己無能,他會說:「現在的這些娃娃真是沒用,如果是我,這個時候(傍晚)早就在懷里抱著個姑娘了,肯定是長得太丑沒人要!」 繼母會責備父親老不正經,這么小的孩子就慫恿他出去跑夜,太不負責任了,如果被牧場上的藏獒叼了去可還得了。父親會大笑,用嘲諷的口吻說;「只聽說過人吃狗,倒是沒聽說過狗吃人。開什麼玩笑!」

跑夜,在格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他童年的一個抱負。心裡想著,總有一天我要證明給父親看。事實上他也鑽過,也睡過……真的只是單純睡一覺!他並不知道跑夜的其他內容,不知道睡在別人的床上要干什麼。

第一次去附近的一個帳篷跑夜時被女孩子像牲口一樣給攆了出來,格桑落荒而逃。後來再也不敢去了。有時候為了向父親證明自己的能耐,格桑會假裝去跑夜,然後在山谷里玩溪水,在草原上摘花朵,或者跟自己的小夥伴一起去玩兒,很晚才回家。後來被父親發現,一頓奚落。不久,他又一次壯膽出去,還是被女孩子攆了出來,他覺得沒臉回家被父親奚落,就乾脆卷縮在自己的皮襖里,睡在女孩子家的帳篷外。

一夜的霧氣在他的皮襖外面凝結成了冰。早上他跑回家去,假裝自己得逞。父親還打趣;「小夥子不錯嘛,終於有長進了!」吃早飯的時候他和家人圍著暖烘烘的火,熱氣散來,融化了他皮襖上的冰,冰化成了水,被皮襖吸收,浸水的襖子顏色從淺至深悄然在格桑的不知不覺中漸變,最後出賣了他。父親看見格桑的皮襖明顯是被霜打了一夜,於是大笑,又開始奚落:「你的皮襖被人家扔出去了?還是連人一塊兒趕出來了?」被揭穿的格桑無地自容。

再後來,格桑跟著牧場上的哥哥們一同跑夜,主要是陪他們走夜路。格桑的堂哥們20來歲,喜歡一幫子跑出去,他也會跟著跑出去玩。第一次他看見堂哥像土撥鼠一樣撅著屁股鑽人家的帳篷,他看到堂哥那個慫樣,忍不住站旁邊哈哈大笑,驚擾了主人家的狗,兩個人只得逃走。為此堂哥再也不願意帶他出去,直到很久之後淡忘了,才又帶著格桑跑夜。很多時候格桑堂哥竄入別人的帳篷,剩下格桑實在無聊,他就鑽進關小牛犢的牛圈裡,跟小牛睡在一起。夜半,被小牛踩到身上,氣憤不已,他打開了柵欄,把所有的小牛都放了出去。結果可想而知,小牛都跑去找媽媽吃奶,第二天主人家去擠牛奶的時候,牛奶都被小牛犢吃光了。此事惹怒了他們家的大人,大人去找他父親告狀。

他還記得有一次跟堂哥和其他弟兄一起出去跑夜,堂哥潛入情人的帳篷,幾個兄弟跑去趴在外側,倚著帳篷不夠,就索性爬到上方去偷聽,結果人太多,帳篷受力不支,塌了下來,幾個兄弟統統滾了進去。堂哥的一樁美事兒,就被他們這樣給攪了。

格桑這樣的牧區小孩的跑夜奇遇太多了,以後可以專門寫一篇《跑夜後的傳奇婚戀》。

可是這些性經歷雖然很多,但是並不代表性知識很廣為人知。藏區缺乏性知識和教育的人並不少。性對於我們來說,玩笑聽到的話多過有教育意義的。就好像一位康藏的女生,初潮後被母親告知從今往後跟男生牽手便會懷孕。這位女孩居然信了,不但信了,還在跟村裡的男孩子玩過家家的時候不小心碰到男生的手,去問母親怎麼辦,母親嚇唬她已懷孕。這位女孩有好幾個晚上都沒有睡著。她母親是位溫婉含蓄的女人,得知女兒已成為少女,便帶著她去買了一包衛生巾,也沒有告訴她怎麼用。這個女孩兒反著貼,直到兩個月後的某一天被母親不小心看見才糾正了她。

初潮的恐慌似乎跨越了民族的界限,但對它的准備工作和處理方式各個地方卻大有不同。話說我們鄰村一位女孩子從小母親去世,跟著父親長大,14歲那年有一天去放牛,被自己身上流出的血嚇的夠嗆。一路狂奔,哭喊著往家裡趕。半路上偶遇了村裡的一位阿姨,阿姨問她為什麼哭的這么傷心,是不是家裡出了事。女孩兒告知原因。阿姨告訴她這樣的事情怎麼可以告訴爸爸,女孩子這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男人知道會尷尬,比如爸爸。

同樣無知的,也包括我自己。我記得也是5,6歲的時候在山上玩兒游戲,一個小男孩兒不知從哪兒弄來一顆天珠,說是從自己的JJ里長出來的。我當時以為每個男生都會在這個年紀長出一個天珠,於是靜靜地等了很久。

藏人生來喜歡開玩笑,但是部分藏區,男女之間若有血緣關系是絕不可以提及的,在很多人看來與性無關的男女話題也不能提及。比如,一個女性不能問她的兒子有沒有女朋友,這事兒還是需要父親去問,若父親缺席,那麼就有叔伯來問。但是這個習俗已經被很多人丟棄了,我的姨媽們生活在小城鎮里,偶爾給我打電話會問關於我的戀愛的事情,真是叫我不知所措,羞愧的立即教育我姨媽:「姨媽你沒羞啊,藏族人該忌諱的東西都不懂了嗎?」然後趕緊掛電話,深呼吸。

我上大一的時候全班同學體檢。所有男生排在學校醫務室門口,前面一個男生進去體檢完出來。我問他老師檢查了什麼,他說老師看了看他的小JJ告訴他做過三次。男生還很擔心的樣子說:「完了,我要被開除了!」 我當時心裡那個忐忑,一直擔心,擔心打飛機算不算,是不是也會被看出來?如果老師把打飛機和做愛混淆了怎麼辦?我怎麼跟他解釋?我會不會被開除? 這樣的擔心折射著自己對性的認知匱乏到令人咋舌的境地。所以說藏人對性是保守也不是沒有那麼一群人。

❺ 急求有關舞劇白毛女或關於幼兒藏族舞蹈教學的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教案案例 北京的金山上 活動目標: ⑴.受藏族音樂,舞蹈的風格,喜愛學習民族舞蹈。 ⑵.熟悉旋律,學習藏族舞蹈的基本動作(彈簧步.甩袖等) ⑶.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感受多民族服裝的特點。 活動准備; ⑴.日常活動中了解藏族舞蹈及服裝的特點,觀看過民族大聯歡的錄像帶,激發幼兒學習的慾望... ⑵.磁帶.錄音機。 ⑶.民族的服裝娃娃.圖片若干。 ⑷.安門圖片.裝飾畫.藏族服裝.蠟筆。 活動過程: Ⅰ.組織問好。 ⑴.教師彈曲子,幼兒更節奏拍手. ⑵.練聲:《我是小小茶壺》.《山谷迴音真好聽》 ⑶律動:《手碗轉動》.《喜洋洋》 Ⅱ.與幼兒談話,引起幼兒興趣,導入課題。 「今天,老師帶了一個非常漂亮的民族娃娃來,你們想看看她嗎?想和他做好朋友嗎?」(出示藏族娃娃)「看,她漂亮嗎?」(漂亮)「小朋友知道我們中國有多少個民族嗎?」(56個民族)「那知道有那些少數民族嗎?」(藏族,朝鮮族,汗族,蒙古族,等等```)「那你們知道老師手上這個民族娃娃是哪個民族的嗎?」(知道)「她是哪個民族的呀?」(藏族)「!小朋友真聰明,那你們是從哪裡看出她是藏族來的小朋友?」(她穿的衣服袖子很長.腰上還有五彩腰帶)「哦,原來是從她的衣服上看出來的,藏族小朋友的衣服很漂亮,小朋友想和她做好朋友嗎?」(想)「那我們就先來聽聽藏族小朋友唱的歌,看看藏族的舞蹈,下面小朋友先聽聽藏族的歌````````` Ⅲ.欣賞《北京的金山上》 ⑴.欣賞《北京的金山上》 ⑵.幼兒聽音樂拍節奏,熟悉音樂旋律 ⑶.欣賞舞蹈:教師示範跳一遍完整的舞蹈,引起幼兒興趣。 ⑷.小結:「剛才小朋友跟音樂拍的節奏真好,來表揚一下自己(嘿嘿.你真棒)在聽完這首藏族歌曲後小朋友能告訴老師,歌曲的名字是什麼嗎?」(北京的金山上),「這首很好聽的北京的金山上。」 Ⅳ.學習基本工作。 ⑴.「藏族有哪些基本工作?」(甩袖.彈簧步)「好。下面小朋友跟老師來學習一下藏族舞蹈。 ① 一腳按拍子點地,雙手一上一下翻動 ② 雙手捧哈達,從身體前方慢慢托起至頭頂上方,右腳做彈簧步,當手升到頭頂的時候雙手左右搖擺。 ③ 踏點步,雙手一切甩袖。 ④ 雙手從下往上翻,做彈跳步。 ⑤ 手上下甩袖,腳前後點地。 ⑥ 「巴扎嗨」是雙手在身體的右前方做獻哈達壯,彎腰屈膝,右腳跟前側點地,「嗨」時雙手合拳拍擊一次原地上跳。 Ⅴ.學習舞蹈。 ⑴.幼兒完整學習舞蹈。 「小朋友跳得真好看,來我們跟著音樂來跳一遍藏族舞蹈,好嗎?」(好) ⑵.幼兒隨著音樂跟老師表演舞蹈。 Ⅵ.小結舞蹈 今天我們班小朋友學了什麼舞蹈呀?舞蹈的名字是什麼呀,是哪個少數民族的?(北京的金山上.藏族舞蹈) Ⅶ.總結: ⑴.除了藏族以外我們中國還有很多少數民族,秋天來了,天氣變冷了,那些少數民族的兄弟姐妹想叫我們大(1)幫的小朋友幫他們畫幾件漂亮的衣服,你們願意嗎?(願意) ⑵.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用各種顏色來裝飾各民族服裝。 Ⅶ.評價幼兒作品。 來,舉起你們給那些兄弟姐妹畫的衣服來看看,畫得真漂亮呀。我們把你們給民族娃娃畫的衣服,送到天安門去給他們,好嗎?(好)

閱讀全文

與藏族娃娃怎麼畫簡單又好看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統一插入背景圖片 瀏覽:346
太陽頭像男生高清圖片 瀏覽:653
女孩勒頸絞刑的圖片 瀏覽:807
粉紅色男生發型圖片 瀏覽:464
八歲的圖片是女孩的 瀏覽:854
贊美老師圖片文字 瀏覽:104
在word中插入圖片教學 瀏覽:795
兩個小男生親嘴圖片視頻 瀏覽:874
濮陽大學怎麼樣圖片 瀏覽:782
情侶專用頭像圖片可愛 瀏覽:418
綠衣服小女孩圖片 瀏覽:626
中專畢業證圖片高清2005年 瀏覽:588
抖音背景牆圖片高清圖片 瀏覽:902
中華美女旗袍圖片 瀏覽:220
word圖片怎樣擺正 瀏覽:672
女孩子圖片可愛女孩子 瀏覽:685
怎麼把圖片word轉換為word文檔 瀏覽:890
手機怎麼把圖片做成壓縮包 瀏覽:173
jisoo沙雕可愛圖片 瀏覽:470
基諾族圖片可愛 瀏覽: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