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黑板報主題「創建文明城市」
文字和圖片想結合,網上搜一篇小短文,關於創建文明城市的,板報弄上花邊,再配上一些圖畫,像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排隊上車,不亂扔垃圾等漫畫,基本上板報就完成了,非常簡單,我之前上學就經常弄板報,找個畫工好的同學幫助。
⑵ 小手拉大手,共創文明城手抄報內容5條!
1.文明是一盞燈,照亮別人,溫暖自己;愛心構建和諧,細節展現素質,行動鑄就文明;創建文明城市,讓我們手拉手共建美好家園。
2.我學習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3.公共文明:應該自覺遵守市民道德規范和行為守則,出行時自覺維護公共秩序,不闖紅燈,不跨護欄,不違章停車,遵守交通秩序。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乘坐公交車自覺排隊,依次上下車,並主動為老、弱、病、殘、孕乘客讓座。自覺愛護公共環境,不隨地吐痰,不亂丟污物,妥善處理寵物糞便,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
4.服務人民、奉獻社會,傳承文明。讓城市更文明,讓生活更美好。
5.文明城市市民公約:熱愛祖國、建設家鄉、自信自強、艱苦奮斗、民族團結、興縣創業、遵紀守法、維護公德、尊師重教、自愛自尊、孝老愛親、鄰里和諧、誠實守信、愛崗敬業。
宣傳語:
1.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增強城市競爭力!
2.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樹立社會主義新風尚!
3.創建文明城市,構建和諧社會。
4.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培養良好的文明習慣!
5.積極行動起來,努力把東營建設成為富裕文明的現代化城市!
⑶ 創文明城市宣傳畫怎麼畫
這個簡單,只要自己的城市元素列出,然後在網上找找相應的模板往裡面套即可。
(3)創建文明城市簡單圖片擴展閱讀:學校(英語:School),是指教育者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進行系統的教育活動的組織機構。名稱起源於民國。學校教育是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有目的、有系統、有組織的,有計劃的以影響受教育學校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並最終使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達到預定目的的社會活動。學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類學校內所接受的各種教育活動,是教育制度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教育的具體活動受到社會需求影響,必須符合社會發展趨勢。
⑷ 創建文明城市手抄報圖片
城市文明是社會文明、社會和諧在城市的縮影,是社會文明、社會和諧在城市的集中表現。因為城市是人類社會的歷史在各個發展階段上文明成果的積淀,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上的產物;文明時代的城市第一次具有了城市的意義,文明時代的城市第一次揭開了「城市文明」的篇章。城市文明作為社會文明、社會和諧的聚焦,它在根本上標示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所達到的一種和諧、文明狀態。如果說人類文明的演進經歷了原始蒙昧時代的文明、農業社會的文明、工業社會的文明、信息社會的文明,那麼,不同時代的城市文明與社會和諧、社會文明狀態是一致的。尤其是在工業時代、信息時代的城市、城市文明,更典型、更集中地反映了該時代社會文明的特徵和狀態,更突出了社會和諧的本質要求——作為和諧社會核心理念、核心價值的城市文明,應成為承載社會和諧、展示社會和諧、提升社會和諧的理想樣式、理想追求。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⑸ 創建文明城市的繪畫,要畫!!!!
那就麻煩自己畫吧。
全國文明城市,簡稱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市民整體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較高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是反映中國大陸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最高榮譽稱號。全國文明城市是中國大陸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創建難度最大的一個,是反映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綜合性榮譽稱號,是目前國內城市綜合類評比中的最高榮譽,也是最具有價值的城市品牌。對窗口行業進行實地考察、隨機暗訪,主要內容包括:服務是否文明規范,投訴機制是否便捷有效等。
這些行業包括:燃氣、供熱、自來水、供電、公交、出租汽車、鐵路、長途汽車客運站、民航機場、環衛、風景園林、物業服務、郵政、電信、銀行、醫療、賓館、旅行社、商業零售、工商、稅務、派出所、交警等。全國文明城市主要依據《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和《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測評體系》,進行測評優選,並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評價作為申報全國文明城市的前置條件,測評結果單獨排序。
按百分計算,得分低於85分的,不能參與全國文明城市申報,同時,該項得分按20%的比例計入全國文明城市總得分。
⑹ 關於創建文明城市手抄報的插圖
其實這些手抄報不用太復雜,關鍵是分好版塊。插圖就是根據你文明城市的題目來找就可以了,選擇的餘地也很多,可以畫一些簡單的社會文明行為,如:將垃圾扔到垃圾桶,不隨地吐痰。都可以。以上這些圖應該都有簡筆畫。子要與文字能聯系起來,效果就會很好的。關鍵還可以發表一些自己的觀點。下面的圖片是交通文明的組圖。你可以根據內容選取一些使用,也可以再去網上查找一些其他內容的。
加油。希望你能辦一幅令自己滿意的手抄報
⑺ 已創建文明城市為主題的手抄報圖片。
文明城市,請參考一下圖片吧。
⑻ 創建文明城市七大要點
1、交通秩序大整治。
2、城市環境衛生大整治。
3、城市環境衛生大整治。
4、「五小行業」大整治。
5、農村村鎮環境大整治。
6、市政設施建設維護大提升。
7、窗口行業文明服務大提升。
創建文明城市的意義
1、文明是和諧社會的核心理念、核心價值。
從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的"整個天是一個和諧"、柏拉圖的"理想國",到莫爾的"烏托邦"、康帕內拉的"太陽城"、傅立葉的"全世界和諧"、歐文的"新和諧公社",反映了西方不同時代的思想家對和諧美好社會的描繪、設計與憧憬。
伽利略主義摒棄了以往西方思想家對理想社會設計與追求中的"空想"色彩,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德意志意識形態》和《共產黨宣言》中,都提到"社會和諧",並把和諧美好的共產主義作為人類的最高追求,同時論證了實現這一最高理想的途徑、手段、主體力量等。
馬克思主義和西方思想家以及中國古代思想家的"貴和"思想對和諧美好社會的設計與追求,給我們的啟示是:
(1)對"和諧社會"的認識和論證可從兩個層面來體現:一是從城市、國家、宇宙的層面;二是從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層面。
(2)無論是哪個層面,和諧的關鍵是"文明","文明"是兩大層面"和諧"的主導價值取向。(3)人類正是在追求"文明國家"、"文明社會"的過程中,提升"關系"文明,展示"城市"和"國家"文明,實現社會和諧、社會文明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文明"是"和諧"、"和諧社會"的核心理念,核心價值。
2、"文明城市"是社會文明、社會和諧在城市的縮影。
文明城市是社會文明、社會和諧在城市的縮影,是社會文明、社會和諧在城市的集中表現。因為城市是人類社會的歷史在各個發展階段上文明成果的積淀,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上的產物;文明時代的城市第一次具有了城市的意義,文明時代的城市第一次揭開了"城市文明"的篇章。
城市文明作為社會文明、社會和諧的聚焦,它在根本上標示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所達到的一種和諧、文明狀態。如果說人類文明的演進經歷了原始蒙昧時代的文明、農業社會的文明、工業社會的文明、信息社會的文明,那麼,不同時代的城市文明與社會和諧、社會文明狀態是一致的。
尤其是在工業時代、信息時代的城市、城市文明,更典型、更集中地反映了該時代社會文明的特徵和狀態,更突出了社會和諧的本質要求--作為和諧社會核心理念、核心價值的城市文明,應成為承載社會和諧、展示社會和諧、提升社會和諧的理想樣式、理想追求。
3、創建文明城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理性選擇。
在我國,把創建文明城市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理性選擇,是隨著精神文明建設實踐的深入而逐漸明晰、逐漸完善的。回顧我國創建文明城市的實踐可以知道:
(1)創建文明城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是和諧社會的本質特徵;
(2)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部署,從原來的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四位一體"。
不但反映了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也為我國城市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更明確的目標,和諧社會建設將成為文明城市創建的一個重要主題。
(3)文明城市已成為引導我國城市化、現代化建設的理想範式;建設和諧社會要從建設文明和諧社區、文明和諧城區、文明和諧城市做起,文明城市是和諧社會的現實根基,城市越"文明",社會和諧的根基越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