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建個養豬場
一.場址的選擇
1.地形地勢
豬場一般要求地形整齊開闊,地勢較高、乾燥、平坦或有緩坡,背風向陽。
2.交通便利
豬場必須選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因豬場的防疫需要和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又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幹道,最好離主要幹道400米以上,同時,要距離居民點500米以上。如果有圍牆、河流、林帶等屏障,則距離可適當縮短些。禁止在旅遊區及工業污染嚴重的地區建場。
3.水源水質
豬場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質良好,便於取用和進行衛生防護。水源水量必須能滿足場內生活用水、豬只飲用及飼養管理用水(如清洗調制飼料、沖洗豬舍、清洗機具、用具等)的要求。
4.場地面積
豬場佔地面積依據豬場生產的任務、性質、規模和場地的總體情況而定。生產區面積一般可按每頭繁殖母豬40~50平方米或每頭上市商品豬3~4平方米計劃。
二. 豬場的規劃與布局
1.生產區
生產區包括各類豬舍和生產設施,這是豬場中的主要建築區,一般建築面積約佔全場總建築面積的70%~80%。種豬舍要求與其他豬舍隔開,形成種豬區。種豬區應設在人流較少和豬場的上風向,種公豬在種豬區的上風向,防止母豬的氣味對公豬形成不良刺激,同時可利用公豬的氣味刺激母豬發情。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培育豬舍。育肥豬舍應設在下風向,且離出豬台較近。在設計時,使豬舍方向與當地夏季主導風向成30~60度角,使每排豬舍在夏季得到最佳的通風條件。總之,應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從而在布局上做到對生產最為有利。在生產區的入口處,應設專門的消毒間或消毒池,以便進入生產區的人員和車輛進行嚴格的消毒。
2.飼養管理區
飼養管理區包括豬場生產管理必需的附屬建築物,如飼料加工車間、飼料倉庫、修理車間;變電所、鍋爐房、水泵房等。它們和日常的飼養工作有密切的關系,所以這個區應該與生產區毗鄰建立。
3.病豬隔離間及糞便堆存處
病豬隔離間及糞便堆存處這些建築物應遠離生產區,設在下風向、地勢較低的地方,以免影響生產豬群。
4.獸醫室
應設在生產區內,只對區內開門,為便於病豬處理,通常設在下風方向。
5.生活區
包括辦公室、接待室、財務室、食堂、宿舍等,這是管理人員和家屬日常生活的地方,應單獨設立。一般設在生產區的上風向,或與風向平行的一側。此外豬場周圍應建圍牆或設防疫溝,以防獸害和避免閑雜人員進入場區。
6.道路
道路對生產活動正常進行,對衛生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起著重要的作用。場內道路應凈、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開。凈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飼料、產品的運輸,污道為運輸糞便、病豬和廢棄設備的專用道。
7.水塔
水塔自設水塔是清潔飲水正常供應的保證,位置選擇要與水源條件相適應,且應安排在豬場最高處。
8.綠化
綠化不僅美化環境,凈化空氣,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豬場的小氣候,同時還可以減弱雜訊,促進安全生產,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因此在進行豬場總體布局時,一定要考慮和安排好綠化。
三. 豬舍的建築設計
1.豬舍的形式
(1)按屋頂形式分
豬舍有單坡式、雙坡式等。單坡式一般跨度小,結構簡單,造價低,光照和通風好,適合小規模豬場。雙坡式一般跨度大,雙列豬舍和多列豬舍常用該形式,其保溫效果好,但投資較多。
(2)按牆的結構和有無窗戶分
豬舍有開放式、半開放式和封閉式。開放式是三面有牆一面無牆,通風透光好,不保溫,造價低。半開放式是三面有牆一面半截牆,保溫稍優於開放式。封閉式是四面有牆,又可分為窗和無窗兩種。
(3)按豬欄排利分
豬舍有單列式、雙列式和多列式。
2.豬舍的基本結構
完整的豬舍,主要由牆壁、屋頂、地面、門、窗、糞尿溝、隔欄等部分構成。
1)牆壁
要求堅固、耐用,保溫性好。比較理想的牆壁為磚砌牆,要求水泥勾縫,離地0.8~1.0米水泥抹面.
2)屋頂 比較理想的屋頂為水泥預制板平板式,並加15~20厘米厚的土以利保溫、防暑.目前,北京瑞普有限公司的新技術產品,其屋頂採用進口新型材料,做成鋼架結構支撐系統、瓦楞鋼房頂板,並夾有玻璃纖維保溫棉,保溫效果良好。
3)地板
地板的要求堅固、耐用,滲水良好。比較理想的地板是水泥勾縫平磚式(屬新技術)。其次為夯實的三合土地板,三合土要混合均勻,濕度適中,切實夯實。
4)糞尿溝
開放式豬舍要求設在前牆外面;全封閉、半封閉(冬天扣塑棚)豬舍可設在距南牆40厘米處,並加蓋漏縫地板。糞尿溝的寬度應根據舍內面積設計,至少有30厘米寬。漏縫地板的縫隙寬度要求不得大於1.5厘米。
5)門窗
開放式豬舍運動場前牆應設有門,高0.8~1.0米,寬0.6米,要求特別結實,尤其是種豬舍;半封閉豬舍則與運動場的隔牆上開門,高0.8米,寬0.6米;全封閉豬舍僅在飼喂通道側設門,門高0.8~1.0米,寬0.6米。通道的門高1.8米,寬1.0米。無論哪種豬舍都應設後窗。開放式、半封閉式豬舍的後窗長與高皆為40厘米,上框距牆頂40厘米;半封閉式中隔牆窗戶及全封閉豬舍的前窗要盡量大,下框距地應為1.1米;全封閉豬舍的後牆窗戶可大小,若條件允許,可裝雙層玻璃。
6)豬欄
除通欄豬舍外,在一般密閉豬舍內均需建隔欄。隔欄材料基本上是兩種,磚砌牆水泥抹面及鋼柵欄。縱隔欄應為固定柵欄,橫隔欄可為活動柵欄,以便進行舍內面積的調節。
3.豬舍的類型
豬舍的設計與建築,首先要符合養豬生產工藝流程,其次要考慮各自的實際情況。黃河以南地區以防潮隔熱和防暑降溫為主;黃河以北則以防寒保溫和防潮防濕為重點。
(1)公豬舍
公豬舍一般為單列半開放式,舍內溫度要求15~20度,風速為0.2米/秒,內設走廊,外有小運動場,以增加種公豬的運動量,一圈一頭。
(2)空懷、妊娠母豬舍
空懷、妊娠母豬最常用的一種飼養方式是分組大欄群飼,一般每欄飼養空懷母豬4~5頭、妊娠母豬2~4頭。圈欄的結構有實體式、欄柵式、綜合式三種,豬圈布置多為單走道雙列式。豬圈面積一般為7~9平方米,地面坡降不要大於1/45,地表不要太光滑,以防母豬跌倒。也有用單圈飼養,一圈一頭。舍溫要求15~20度,風速為0.2米/秒。
(3)分娩哺育舍
舍內設有分娩欄,布置多為兩列或三列式。舍內溫度要求15~20℃,風速為0.2米/秒。分娩欄位結構也因條件而異。
①地面分娩欄:採用單體欄,中間部分是母豬限位架,兩側是仔豬採食、飲水、取暖等活動的地方。母豬限位架的前方是前門,前門上設有食槽和飲水器,供母豬採食、飲水,限位架後部有後門,供母豬進入及清糞操作。可在欄位後部設漏縫地板,以排除欄內的糞便和污物。
②網上分娩欄:主要由分娩欄、仔豬圍欄、鋼筋編織的漏縫地板網、保溫箱、支腿等組成。
(4)仔豬保育舍
舍內溫度要求26~30度,風速為O.2米/秒。可採用網上保育欄,l~2窩一欄網上飼養,用自動落料食槽,自由採食。網上培育,減少了仔豬疾病的發生,有利於仔豬健康,提高了仔豬成活率。仔豬保育欄主要由鋼筋編織的漏縫地板網、圍欄、自動落食槽、連接卡等組成。
(5)生長、育肥舍和後備母豬
這三種豬舍均採用大欄地面群養方式,自由採食,其結構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外形尺寸上因飼養頭數和豬體大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選擇與豬場飼養規模和工藝相適應的先進而經濟的設備,是提高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
1.豬欄
1.公豬欄、空懷母豬欄、配種欄
這幾種豬欄一般都位於同一棟舍內,因此,面積一般都相等,欄高一般為1.2~1.4米,面積7~9平方米。
2.妊娠欄
妊娠豬欄有兩種:一種是單體欄;另一種是小群欄。單體欄由金屬材料焊接而成,一般欄長2米,欄寬0.65米,欄高1米。小群欄的結構可以是混凝土實體結構、欄柵式或綜合式結構,不同的是妊娠欄欄高一般1~1.2米,由於採用限制飼喂,因此,不設食槽而採用地麵食喂。面積根據每欄飼養頭數而定一般為7~15平方米。
3.分娩欄
分娩欄的尺寸與選用的母豬品種有關,長度一般為2~2.2米,寬度為1.7~2.0米;母豬限位欄的寬度一般為0.6~0.65米,高1.0米。仔豬活動圍欄每側的寬度一般為0.6~0.7米,高0.5米左右,欄柵間距5厘米。
4.仔豬培育欄
一般採用金屬編織網漏糞地板或金屬編織鍍塑漏糞地板,後者的飼養效果一般好於前者。大、中型豬場多採用高床網上培育欄,它是由金屬編織網漏糞地板、圍欄和自動食槽組成,漏糞地板通過支架設在糞溝上或實體水泥地面上,相鄰兩欄共用一個自動食槽,每欄設一個自動飲水器。這種保育欄能保持床面乾燥清潔,減少仔豬的發病率,是一種較理想的保育豬欄。仔豬保育欄的欄高一般為0.6米,欄柵間距5~8厘米,面積因飼養頭數不同而不同。小型豬場斷奶仔豬也可採用地面飼養的方式,但寒冷季節應在仔豬卧息處鋪干凈軟草或將卧息處設火炕。
5.育成、育肥欄
育成育肥欄有多種形式,其地板多為混凝土結實地面或水泥漏縫地板條,也有採用1/3漏縫地板條,2/3混凝土結實地面。混凝土結實地面~般有3%的坡度。育成育肥欄的欄高一般為1~1.2米,採用欄柵式結構時,欄柵間距8~10厘米。
2.飲水設備
豬用自動飲水器的種類很多,有鴨嘴式、杯式、乳頭式等。由於乳頭式和杯式自動飲水器的結構和性能不如鴨嘴式飲水器,目前普遍採用的是鴨嘴式自動飲水器。鴨嘴式豬用自動飲水器的結構見。它主要由閥體、閥芯、密封圈、回位彈簧、塞和慮網組成。
3.飼喂設備
(1)間息添料飼槽
條件較差的一般豬場採用。分為固定飼槽、移動飼槽。一般為水泥澆注固定飼槽。 圖中A與B的飼槽一致,都在隔牆或隔欄的下面,由走廊添料,滑向內側,便於豬採食。飼槽一般為長形,每頭豬所佔飼槽的長度應根據豬的種類、年齡而定。較為規范的養豬場都不採用移動飼槽。集約化、工廠化豬場,限位飼養的妊娠母豬或泌乳母豬,其固定飼槽為金屬製品,固定在限位欄上,見限位產床、限位欄部分。
(2)方形自動落料飼槽
一般條件的豬場不用這種飼槽,它常見於集約化、工廠化的豬場。方形落料飼槽有單開式和雙開式兩種。單開式的一面固定在與走廊的隔欄或隔牆上;雙開式則安放在兩欄的隔欄或隔牆上,自動落料飼槽一般為鍍鋅鐵皮製成,並以鋼筋加固,否則極易損壞。
(3)圓型自動落料飼槽
圓型自動藩料飼槽用不銹鋼製成,較為堅固耐用,底盤也可用鑄鐵或水泥澆注,適用於高密度、大群體生長育肥豬舍。
② 想要去農村大規模養豬,豬舍該怎麼建
規模化養豬是按照工業化生產方式組織養豬生產,採用流水式生產工藝,該工藝不僅適用於新建的大型工廠化養豬場,還適用於傳統養豬場的技術改造。規模化豬場建設原則:布局要合理,管理方便,實用性強。必須選擇村莊居民區、風景區、河流或居民區的下風向位置、避風、向陽地、水運便利的地區。其中,豬舍的位置,公主豬舍要建在刮風地區,與母豬注射接近,但有一定的間隔,母豬注射、增肥豬舍、預備豬舍的位置要離豬場出口很近,便於運輸飼養。
對豬來說,這塊地是它們最適合生長的。因為豬的天性就是這樣。而且,泥地比較柔軟,平時豬生活不會傷害豬蹄,泥土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可以給豬補充原來體內缺少一些微量元素。而且,這種泥地的費用比水泥地便宜,但泥地比水泥地更難清洗和消毒。豬特別容易發生疾病,打掃這種地板會對環境造成危害。
③ 想要建養豬場,怎麼建最好
豬舍選址後,要充分綜合考慮如何合理利用地形,有效利用原有道路、供水、供電線路和原有建築等。以減少對圍欄、飼料加工和儲存的投資,以及飼養管理人員的生活和生活。要合理安排,節約土地,留有發展空間,處理好豬糞和污水的排放和利用。規劃應當有利於生豬生產和衛生防疫。豬需要大量的水。據統計,一頭成年豬消耗的水分是其採食量的3~5倍。因此,在養豬生產中實現供水自動化,對於提高勞動生產率、保證飲用水的清潔度、促進豬的生長發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這里對於中小型養豬場,可以參考我的設計。造價極低,施工通道只需要一口井+一堆帶管道的壓力閥。通常情況下,豬只要咬一下壓力閥,就能把水用完。養過豬的朋友應該知道這一點。在這里,我還畫了一張草圖,供你參考如下。成本極低,儲水桶可外接自來水或水井,每個豬舍只需固定分流管。對於沒有地磅的中小型養豬戶來說,他們遇到了一個問題,就是在賣豬的時候,或者換豬舍的時候,豬或者母豬不聽話,很難抓到,如何高效的抓到和稱豬。為此,根據我自己的經驗,我也設計了一套高效的設施。下面給大家演示一下怎麼畫圖。驅動板的作用是把豬趕到一個角落。當密度高的時候,右邊的閘門就會打開,它們就會進入籠子。如果是小豬,每次可以放一到四隻豬,每次可以放一隻母豬。
④ 養豬場怎麼建設合理
養豬場建設
養豬場怎麼建設比較合理,養豬場怎麼計算成本
一.場址的選擇
1.地形地勢
豬場一般要求地形整齊開闊,地勢較高、乾燥、平坦或有緩坡,背風向陽。
2.交通便利
豬場必須選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因豬場的防疫需要和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又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幹道,最好離主要幹道400米以上,同時,要距離居民點500米以上。如果有圍牆、河流、林帶等屏障,則距離可適當縮短些。禁止在旅遊區及工業污染嚴重的地區建場。
3.水源水質
豬場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質良好,便於取用和進行衛生防護。水源水量必須能滿足場內生活用水、豬只飲用及飼養管理用水(如清洗調制飼料、沖洗豬舍、清洗機具、用具等)的要求。
4.場地面積
豬場佔地面積依據豬場生產的任務、性質、規模和場地的總體情況而定。生產區面積一般可按每頭繁殖母豬40~50平方米或每頭上市商品豬3~4平方米計劃。
二. 豬場的規劃與布局
1.生產區
生產區包括各類豬舍和生產設施,這是豬場中的主要建築區,一般建築面積約佔全場總建築面積的70%~80%。種豬舍要求與其他豬舍隔開,形成種豬區。種豬區應設在人流較少和豬場的上風向,種公豬在種豬區的上風向,防止母豬的氣味對公豬形成不良刺激,同時可利用公豬的氣味刺激母豬發情。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培育豬舍。育肥豬舍應設在下風向,且離出豬台較近。在設計時,使豬舍方向與當地夏季主導風向成30~60度角,使每排豬舍在夏季得到最佳的通風條件。總之,應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從而在布局上做到對生產最為有利。在生產區的入口處,應設專門的消毒間或消毒池,以便進入生產區的人員和車輛進行嚴格的消毒。
2.飼養管理區
飼養管理區包括豬場生產管理必需的附屬建築物,如飼料加工車間、飼料倉庫、修理車間;變電所、鍋爐房、水泵房等。它們和日常的飼養工作有密切的關系,所以這個區應該與生產區毗鄰建立。
3.病豬隔離間及糞便堆存處
病豬隔離間及糞便堆存處這些建築物應遠離生產區,設在下風向、地勢較低的地方,以免影響生產豬群。
4.獸醫室
應設在生產區內,只對區內開門,為便於病豬處理,通常設在下風方向。
5.生活區
包括辦公室、接待室、財務室、食堂、宿舍等,這是管理人員和家屬日常生活的地方,應單獨設立。一般設在生產區的上風向,或與風向平行的一側。此外豬場周圍應建圍牆或設防疫溝,以防獸害和避免閑雜人員進入場區。
6.道路
道路對生產活動正常進行,對衛生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起著重要的作用。場內道路應凈、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開。凈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飼料、產品的運輸,污道為運輸糞便、病豬和廢棄設備的專用道。
7.水塔
水塔自設水塔是清潔飲水正常供應的保證,位置選擇要與水源條件相適應,且應安排在豬場最高處。
8.綠化
綠化不僅美化環境,凈化空氣,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豬場的小氣候,同時還可以減弱雜訊,促進安全生產,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因此在進行豬場總體布局時,一定要考慮和安排好綠化。
三. 豬舍的建築設計
1.豬舍的形式
(1)按屋頂形式分
豬舍有單坡式、雙坡式等。單坡式一般跨度小,結構簡單,造價低,光照和通風好,適合小規模豬場。雙坡式一般跨度大,雙列豬舍和多列豬舍常用該形式,其保溫效果好,但投資較多。
(2)按牆的結構和有無窗戶分
豬舍有開放式、半開放式和封閉式。開放式是三面有牆一面無牆,通風透光好,不保溫,造價低。半開放式是三面有牆一面半截牆,保溫稍優於開放式。封閉式是四面有牆,又可分為窗和無窗兩種。
(3)按豬欄排利分
豬舍有單列式、雙列式和多列式。
2.豬舍的基本結構
~列完整的豬舍,主要由牆壁、屋頂、地面、門、窗、糞尿溝、隔欄等部分構成。
1)牆壁
要求堅固、耐用,保溫性好。比較理想的牆壁為磚砌牆,要求水泥勾縫,離地0.8~1.0米水泥抹面.
2)屋頂 比較理想的屋頂為水泥預制板平板式,並加15~20厘米厚的土以利保溫、防暑.目前,北京瑞普有限公司的新技術產品,其屋頂採用進口新型材料,做成鋼架結構支撐系統、瓦楞鋼房頂板,並夾有玻璃纖維保溫棉,保溫效果良好。
3)地板
地板的要求堅固、耐用,滲水良好。比較理想的地板是水泥勾縫平磚式(屬新技術)。其次為夯實的三合土地板,三合土要混合均勻,濕度適中,切實夯實。
4)糞尿溝
開放式豬舍要求設在前牆外面;全封閉、半封閉(冬天扣塑棚)豬舍可設在距南牆40厘米處,並加蓋漏縫地板。糞尿溝的寬度應根據舍內面積設計,至少有30厘米寬。漏縫地板的縫隙寬度要求不得大於1.5厘米。
5)門窗
開放式豬舍運動場前牆應設有門,高0.8~1.0米,寬0.6米,要求特別結實,尤其是種豬舍;半封閉豬舍則與運動場的隔牆上開門,高0.8米,寬0.6米;全封閉豬舍僅在飼喂通道側設門,門高0.8~1.0米,寬0.6米。通道的門高1.8米,寬1.0米。無論哪種豬舍都應設後窗。開放式、半封閉式豬舍的後窗長與高皆為40厘米,上框距牆頂40厘米;半封閉式中隔牆窗戶及全封閉豬舍的前窗要盡量大,下框距地應為1.1米;全封閉豬舍的後牆窗戶可大小,若條件允許,可裝雙層玻璃。
6)豬欄
除通欄豬舍外,在一般密閉豬舍內均需建隔欄。隔欄材料基本上是兩種,磚砌牆水泥抹面及鋼柵欄。縱隔欄應為固定柵欄,橫隔欄可為活動柵欄,以便進行舍內面積的調節。
3.豬舍的類型
豬舍的設計與建築,首先要符合養豬生產工藝流程,其次要考慮各自的實際情況。黃河以南地區以防潮隔熱和防暑降溫為主;黃河以北則以防寒保溫和防潮防濕為重點。
(1)公豬舍
公豬舍一般為單列半開放式,舍內溫度要求15~20度,風速為0.2米/秒,內設走廊,外有小運動場,以增加種公豬的運動量,一圈一頭。
(2)空懷、妊娠母豬舍
空懷、妊娠母豬最常用的一種飼養方式是分組大欄群飼,一般每欄飼養空懷母豬4~5頭、妊娠母豬2~4頭。圈欄的結構有實體式、欄柵式、綜合式三種,豬圈布置多為單走道雙列式。豬圈面積一般為7~9平方米,地面坡降不要大於1/45,地表不要太光滑,以防母豬跌倒。也有用單圈飼養,一圈一頭。舍溫要求15~20度,風速為0.2米/秒。
(3)分娩哺育舍
舍內設有分娩欄,布置多為兩列或三列式。舍內溫度要求15~20℃,風速為0.2米/秒。分娩欄位結構也因條件而異。
①地面分娩欄:採用單體欄,中間部分是母豬限位架,兩側是仔豬採食、飲水、取暖等活動的地方。母豬限位架的前方是前門,前門上設有食槽和飲水器,供母豬採食、飲水,限位架後部有後門,供母豬進入及清糞操作。可在欄位後部設漏縫地板,以排除欄內的糞便和污物。
②網上分娩欄:主要由分娩欄、仔豬圍欄、鋼筋編織的漏縫地板網、保溫箱、支腿等組成。
(4)仔豬保育舍
舍內溫度要求26~30度,風速為O.2米/秒。可採用網上保育欄,l~2窩一欄網上飼養,用自動落料食槽,自由採食。網上培育,減少了仔豬疾病的發生,有利於仔豬健康,提高了仔豬成活率。仔豬保育欄主要由鋼筋編織的漏縫地板網、圍欄、自動落食槽、連接卡等組成。
(5)生長、育肥舍和後備母豬
這三種豬舍均採用大欄地面群養方式,自由採食,其結構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外形尺寸上因飼養頭數和豬體大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選擇與豬場飼養規模和工藝相適應的先進而經濟的設備,是提高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
1.豬欄
1.公豬欄、空懷母豬欄、配種欄
這幾種豬欄一般都位於同一棟舍內,因此,面積一般都相等,欄高一般為1.2~1.4米,面積7~9平方米。
2.妊娠欄
妊娠豬欄有兩種:一種是單體欄;另一種是小群欄。單體欄由金屬材料焊接而成,一般欄長2米,欄寬0.65米,欄高1米。小群欄的結構可以是混凝土實體結構、欄柵式或綜合式結構,不同的是妊娠欄欄高一般1~1.2米,由於採用限制飼喂,因此,不設食槽而採用地麵食喂。面積根據每欄飼養頭數而定一般為7~15平方米。
3.分娩欄
分娩欄的尺寸與選用的母豬品種有關,長度一般為2~2.2米,寬度為1.7~2.0米;母豬限位欄的寬度一般為0.6~0.65米,高1.0米。仔豬活動圍欄每側的寬度一般為0.6~0.7米,高0.5米左右,欄柵間距5厘米。
4.仔豬培育欄
一般採用金屬編織網漏糞地板或金屬編織鍍塑漏糞地板,後者的飼養效果一般好於前者。大、中型豬場多採用高床網上培育欄,它是由金屬編織網漏糞地板、圍欄和自動食槽組成,漏糞地板通過支架設在糞溝上或實體水泥地面上,相鄰兩欄共用一個自動食槽,每欄設一個自動飲水器。這種保育欄能保持床面乾燥清潔,減少仔豬的發病率,是一種較理想的保育豬欄。仔豬保育欄的欄高一般為0.6米,欄柵間距5~8厘米,面積因飼養頭數不同而不同。小型豬場斷奶仔豬也可採用地面飼養的方式,但寒冷季節應在仔豬卧息處鋪干凈軟草或將卧息處設火炕。
5.育成、育肥欄
育成育肥欄有多種形式,其地板多為混凝土結實地面或水泥漏縫地板條,也有採用1/3漏縫地板條,2/3混凝土結實地面。混凝土結實地面~般有3%的坡度。育成育肥欄的欄高一般為1~1.2米,採用欄柵式結構時,欄柵間距8~10厘米。
2.飲水設備
豬用自動飲水器的種類很多,有鴨嘴式、杯式、乳頭式等。由於乳頭式和杯式自動飲水器的結構和性能不如鴨嘴式飲水器,目前普遍採用的是鴨嘴式自動飲水器。鴨嘴式豬用自動飲水器的結構見。它主要由閥體、閥芯、密封圈、回位彈簧、塞和慮網組成。
3.飼喂設備
(1)間息添料飼槽
條件較差的一般豬場採用。分為固定飼槽、移動飼槽。一般為水泥澆注固定飼槽。 圖中A與B的飼槽一致,都在隔牆或隔欄的下面,由走廊添料,滑向內側,便於豬採食。飼槽一般為長形,每頭豬所佔飼槽的長度應根據豬的種類、年齡而定。較為規范的養豬場都不採用移動飼槽。集約化、工廠化豬場,限位飼養的妊娠母豬或泌乳母豬,其固定飼槽為金屬製品,固定在限位欄上,見限位產床、限位欄部分。
(2)方形自動落料飼槽
一般條件的豬場不用這種飼槽,它常見於集約化、工廠化的豬場。方形落料飼槽有單開式和雙開式兩種。單開式的一面固定在與走廊的隔欄或隔牆上;雙開式則安放在兩欄的隔欄或隔牆上,自動落料飼槽一般為鍍鋅鐵皮製成,並以鋼筋加固,否則極易損壞。
(3)圓型自動落料飼槽
圓型自動藩料飼槽用不銹鋼製成,較為堅固耐用,底盤也可用鑄鐵或水泥澆注,適用於高密度、大群體生長育肥豬舍。
⑤ 農村建一個20頭母豬和80米育肥豬的廠舍,圈舍設計圖
採用生料喂豬,不僅節省人力、財力,而且能增加豬的採食量,促進增重,同時可減少飼料消耗。提高飼料報酬,但是必須講究生喂的方法。
1、生喂飼料的選擇 可選擇作生喂的飼料主要是禾本科籽實,如玉米、小麥、稻穀等及其加工副產品,如稻糠、麥麩等。上述飼料煮熟後營養物質損失達13%以上,其飼養效果只相當於生喂的87%。此外,青綠飼料也應生喂,熟喂則大部分蛋白質和維生素遭到破壞。不過豆科籽實飼料,如黃豆、豆餅、花生餅、豆渣等飼料中含有一種抗胰蛋白酶能阻礙豬體內胰蛋白酶對豆類蛋白質的分解。因此,此類飼料不能生喂,須高溫處理後再喂。
2、生喂方式有講究 生喂可分濕喂和干喂兩種,濕喂料與水的比例不能超過1:2.50,否則就會減少消化液的分泌,降低消化酶的活性,影響飼料的消化吸收,最適宜的比例應該為1:1。拌好的飼料,以能擠出水滴為宜。干喂是以粉狀的形式飼喂,飼後再喂水。干喂的好處:一是飼料不易變質,配1次可喂幾天,節省人工;二是便於製成配合飼料喂豬。
3、生料要消毒 生飼料喂豬要注意洗凈和消毒,以免感染寄生蟲病。消毒的方法可用石灰水或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最好的辦法是種植飼料的場地,不用豬糞或用未發酵過的糞肥,以防蟲卵污染。含有某些毒素的菜籽餅、棉籽餅、鮮木薯、蕎麥等,一般須經粉碎、浸水、發酵或青貯等工序,等毒素去掉後才可生喂。
4、生料粉碎要適宜 生料粉碎顆粒直徑以1.201.80毫米為宜。這種粒型豬吃起來爽口,採食量大,長膘快,直徑小於1毫米豬採食時易粘嘴,影響適口性,並易引發胃潰瘍;直徑大於2毫米,粗糙、適口性差,豬不喜採食。
5、精青生料要分開喂 豬飢餓時,消化液分泌最旺盛。精飼料營養豐富,體積小,粗纖維少,適口性好,質量高,易消化,故應先喂精料,如精青料混合喂,則由於青料的體積大,水分多,降低了精料的消化率和吸收率,且青料中過多的水分又能沖淡消化液,從而降低了消化功能。
6、生喂料的用量要適宜 生飼料喂豬,喂量因豬的不同生長階段和生產性能而有所區別。仔豬和育肥豬可任其自由採食,種豬則不然,要定量供應,否則,因採食過量,造成脂肪沉積而影響繁殖。通常非配種期的種公豬精料日用量要控制在22.50千克,配種期可喂至33.50千克,妊娠期母豬,精料日用量為22.50千克,哺乳期為56千克。
7、要供應足夠的飲水 喂乾料的豬,要供應足夠的飲水。冬季飲水量為干飼料的23倍,春秋季為4倍,夏季為5倍。特別是哺乳母豬和仔豬更不能缺水,不然會影響母豬的乳汁分泌。水質要清潔,水溫保持冬暖夏涼。
8、改喂生料時要逐步過渡 由熟料改喂生料時,要有一個過渡時期,先將1/3的料改喂生料。35天後改為2/3,再過35天才全部改喂生料,否則會影響豬的採食和增重,改為生料後的頭幾天應控制用料量,防止豬因過食而引起消化不良。
⑥ 怎麼建設豬舍最好
建設主要做好防寒保暖通風就可以了。
在建設豬舍的時候要注意欄舍要簡。豬舍不要造得過於豪華,達到防寒保暖通風就行了。並且出欄要適時。
如二元豬體重達到70公斤、內三元80~85公斤、外三元95公斤、英國PIC豬105公斤時,為出欄的適時體重。
此外,生豬市場價格高時,體重相對越重越好;價格低時以體重輕些為好,減少飼料消耗,降低成本。
(6)簡單豬廠建設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在農村,許多養豬戶有飼喂熟食的習慣,認為熟喂可以縮小飼料體積,軟化粗纖維,豬可以多吃,又可以提高消化率。
據試驗,飼料的類型不同,生喂與熟喂有所區別,青、粗料類型日糧熟喂比生喂好,干物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也是熟料組高,蛋白質和粗纖維的消化率二者無顯著差別。
精料類型日糧中,豆料籽實熟喂比生喂好。但多數精料類型日糧,生喂比熟喂好,一般煮熟後的精料要損失5%~10%的營養成分,生料飼喂肉豬,平均日增重比熟喂提高10%。
每增一公斤毛重可節省精料0.2~0.3公斤,干物質消化率二者無差別,蛋白質消化率生喂比熟喂高。此外,生料喂豬可以節省許多人工和燃料。然而,有些有毒或易污染飼料,如菜籽餅、棉籽餅、泔水等經過蒸煮可以起到解毒或消毒的作用。
⑦ 有沒有豬場建設的圖片!!
我就在建豬場2000頭母豬,不過我說實在的話,你從圖片上看不出太多的東西
查看原帖>>
⑧ 豬舍有幾種建法怎麼建
農村豬圈建法有很多種,通常以這三類為主:大棚式的豬圈,開放式的豬圈,封閉式的豬圈。
1、大棚式的豬圈,主要是以大棚和塑料的構造成的,豬圈是以外面的太陽光的光照來增加豬圈裡面的溫度,在比較寒冷的地方,通常會是以這種方式來養豬,比如北方最常見,通常這種投資不是很多,效果也比較理想,這先把豬圈大概的框架架起來,用塑料搭在頂部。
2、開放式的豬圈,建法更為簡單,圍一些木欄就行了,非常節約成本和材料,通常這種採光是比較好的,也容易排除有害氣體,但也有一些缺點,由於豬圈不是封閉的,所以豬圈裡面的溫度是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不怎麼好控制,這種尤其在北方是非常寒冷,非常不適合養殖,通常這種豬圈會在比較溫暖的地方才會有。
3、封閉式的豬圈,通常會以單列封閉式、雙列封閉式和多列封閉式的形式來建設,通常它的建設方法是,排一到幾排的豬欄,在每排欄桿前面可以設走廊構造簡單,走廊與走廊中間就是豬圈,通常這種採光比較好,通風和防潮的效果也很好,適合溫差不大並且冬季不是很冷的地方。
在農村建豬圈,需要根據當地的氣候來決定怎麼去建,像當地冬季是比較寒冷的,通常這種豬圈是適合封閉式,和大棚式的建法,如果當地的冬季並不是很冷,這三種方法都是可以的。
(8)簡單豬廠建設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1.豬場場址選擇:
場址選擇應根據豬場的性質、規模和任務,考慮場地的地形、地勢、水源、土壤、當地氣候等自然條件,同時考慮飼料及能源供應、交通運輸、產品銷售、與周圍工廠、居民點及其他畜禽場的距離、當地農業生產、豬場糞污處理能力等社會條件。
2.地形地勢:
豬場地形要求開闊整齊,有足夠大的面積。豬場生產區面積一般可按繁殖母豬每頭45~50㎡或上市商品育肥豬3~4㎡考慮。豬場地勢要求較高、乾燥、平坦、背風向陽、有緩坡。地勢低窪的場地易積水潮濕,夏季通風不良,空氣悶熱,易滋生蚊蠅和微生物,而冬季則陰冷。有緩坡的場地易排水,但坡度以不大於25°為宜,以免造成場內運輸不良。
3.水源水質:
豬場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質良好,便於取用和進行衛生防護,並易於凈化和消毒。
4.建築物布局:
豬場建築物的布局在於正確安排各種建築物的位置、朝向、間距。布局是需要考慮各建築物間的功能關系、衛生防疫、通風、採光、防火、節約用地等。生產區各豬舍的位置需要考慮配種、轉群等聯系方便,種豬和仔豬應置於上風向和地勢高的地方。
妊娠豬舍、分娩豬舍應放在較好的位置,分娩豬舍要靠近妊娠豬舍,又要接近仔豬培育舍。育成豬舍靠近肥育豬舍,肥育豬舍設在下風向。商品豬置於離場門或圍牆近處,圍牆內設裝豬台。
5.豬舍建設:
自然通風的豬圈跨度不宜超過12米,屋檐高度不低於3米,採用水簾風機通風的豬舍長度不宜超過60米而寬度可不限,舍內高度不宜太高,以吊頂高為2.5米為好,以免影響通風。牆壁、屋頂注意隔熱防寒保護。
⑨ 豬舍怎麼建設
1.豬舍建築設計的基本原則
(1)符合豬的生物學特性 應根據豬對溫度、濕度等的要求設計豬舍,一般豬舍溫度最好保持在10~25℃,相對濕度保持在45%~75%。為了保持豬群健康,提高豬群的生產性能,一要保證舍內空氣清新、光照充足,尤其是種公豬更需要充足的陽光,以激發其旺盛的繁殖機能。
(2)適應當地的氣候及地理條件 各地的自然氣候及地區條件不同,對豬舍的建築要求也各有差異。雨量充足、氣候炎熱的地區,主要是注意防暑降溫;高燥寒冷的地區,應考慮防寒保溫。
(3)便於實行科學的飼養管理 在建築豬舍時應充分考慮到符合養豬生產工藝流程,做到操作方便,降低勞動生產強度,提高管理定額,充分提供勞動安全和勞動保護條件。
2.各部分結構的建築要求
一個完整的豬舍,主要由牆壁、地面、屋頂、門窗、通風換氣裝置和隔欄等部分構成。不同結構部位的建築要求不同。
(1)牆壁 牆壁是將豬舍與外部空間隔開的主要外圍護結構。對牆壁的要求是堅固耐久和保暖性能良好。不同的材料決定了牆壁的堅固性和保暖性能的差異。草泥或土坯牆的造價低、保溫性能好是優點,但其缺點是容易被雨水沖塌和被豬只拱壞,補救的辦法是用石料或磚砌50~60厘米高的牆基。石料牆壁的優點是堅固耐久,缺點是導熱性強,保溫性能差和易於在牆壁凝結水汽,補救的辦法是在牆壁上附加一層5~10厘米厚的泥牆皮,以增加其保溫防潮性能。磚牆兼有保溫、防潮、堅固等優點,故應盡力採用磚牆。
(2)屋頂與天棚 屋頂的作用是防止降水和保溫隔熱。屋頂的保溫與隔熱作用比牆大,它們是豬舍散熱最多的部位,因而要求結構簡單、經久耐用、保溫性能好。採用草料建造屋頂,造價低,保溫性能好,但其不耐久,易腐爛。瓦頂的保溫性能不及草頂,但其堅固耐用。大棚的功能在於加強豬舍冬季的保溫和夏季的隔熱。大棚應保溫,不透氣,不透水,堅固耐久,結構輕便簡單。棚上鋪設足夠厚度的保溫層,是大棚能否起到保溫隔熱作用的關鍵,而結構嚴密(不透水、不透氣)是重要保證。保溫層材料可因地制宜地選用珍珠岩、鋸末、亞麻屑等。
(3)地面 豬只直接在地面上生活,要求地面保暖、堅實、平整、不滑、不透水,便於清掃消毒。土質地面具有保溫、富有彈性、柔軟、造價低等特點,但易於滲尿滲水,難於保持平整,清掃消毒困難。石料水泥地面,具有堅固平整、易於清掃消毒等優點,但質地過硬,導熱系數大,造價也較高。綜合考慮,可選用碎磚鋪底,水泥抹平地面為宜。
(4)門 門是供人、豬出入豬舍及運送飼料、清糞等的通道。要求門堅固耐用,能保持舍內溫度和便於出入。門通常設在畜舍兩端牆,正對中央通道,便於運入飼料和清糞。雙列豬舍門的寬度不小於1.3米,高度2.0米左右;單列豬舍要求寬度不小l.0米,高度1.8~2.0米。豬舍門應向外打開。在寒冷地區,通常設門斗加強保溫,防止冷空氣侵入,並緩和舍內熱空氣的外流。門斗的深度應不小2.0米,寬度應比門大出1.0~1.2米。
(5)窗 封閉式豬舍均應設窗戶,以保證舍內的光照充足,通風良好。窗戶距地面1.1~1.3米,窗頂距屋頂40~50厘米,兩窗間隔為固定寬度的2倍左右。在寒冷地區,應兼顧採光與保溫,在保證採光系數的前提下,盡量少設窗戶,並少設北窗、多設南窗,以能保證夏季通風為宜。
(6)通風設備 為了保持適當的舍內溫度、濕度和空氣的清新,應安裝通風設備。目前的通風設備多採用流入排出式通風系統,出氣管裝置要求數量少而寬度大,進氣管的要求正相反。進氣管通常嵌在縱牆上,距天棚40~50厘米處,兩窗之間的上方。排氣管沿豬舍屋脊兩側交錯垂直安裝在屋頂上,下端由天棚開始,上端高出屋脊0.5~0.7米。有條件的可採用機械通風設備。
3.豬舍類型
用於養豬生產的豬舍類型繁多,見本書第69問。
附:建築圖紙及詳解
1.配種舍、妊娠舍
生產線有124頭母豬。配種母豬在配種舍內飼養,空懷、後備、妊娠母豬在妊娠舍內飼養(圖1、圖2)。
圖4 斷奶仔豬舍
①採用全進全出式生產,育仔時間5周,6個單元。
②與產房對應,每間為封閉房舍,內有5個育仔床。
③育仔床規格:2.2米×1.25米高床,前面為走道,床後有糞溝。
④如果要充分利用現有房舍,可以再增加三個單元,總長度亦為40米。仔豬在保育舍可以養到12周再轉欄。
4.中大豬舍
仔豬9周齡時進入中大豬舍飼養,一般情況下再養15周達24周時,體重90千克以上時上市。中大豬舍保溫設施要好,不設供暖設施。夏季注意通風,散熱性能好,設66個單元,舍內小圈飼養,每圈11頭左右。圈長3.8米,寬3.6米,欄高0.9米,每圈實用面積13米2,每頭肉豬佔用1.3米2。圈舍後部設有40厘米寬的縫隙地板,下設排糞溝,圈內設食槽和飲水器,供豬自由採食和飲水。所有豬舍的水泥地面一律要求用高標號水泥,地面要求光平結實,為防止床面積水和豬只滑跌,要求地面向糞溝方向微斜,並在光滑的地面上以細溝作菱形切塊,以達排水和防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