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有項羽 霸氣圖片我想做頭像
望採納!
㈡ 項羽的圖片
㈢ 關於項羽
項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通常被稱作項羽,中國古代傑出軍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秦末起義軍領袖。漢族,下相(今江蘇宿遷)人。秦末隨項梁發動會稽起義,在前207年的決定性戰役巨鹿之戰中大破秦軍主力。秦亡後自立為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後在楚漢戰爭中為漢王劉邦所敗,在烏江(今安徽和縣)自刎而死。項羽的勇武古今無雙(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他是中華數千年歷史上最為勇猛的將領,「霸王」一詞,專指項羽。
中文名: 項羽
別名: 項籍,西楚霸王
國籍: 楚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
出生日期: 公元前232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202年
職業: 西楚霸王
信仰: 太陽崇拜(楚國民間信仰)
主要成就: 巨鹿之戰消滅秦軍主力,推翻秦朝
代表作品: 《垓下歌》
相關事件: 會稽起義,巨鹿之戰,垓下之戰
目錄
簡介
少年英雄
雍丘之戰
巨鹿之戰歷史背景
章邯的巨鹿大戰略
諸侯的戰前總動員
楚國援軍的內訌
巨鹿大戰前的險惡形勢
作戰計劃的制定與實施
收服章邯
分封諸侯
彭城之戰概述
背景:劉邦伐楚
項羽的困境及瘋狂戰略
項羽在中國騎兵史的地位
大戰彭城
彭城之戰後果及影響
彭城之戰的探究與思考
突襲的迷惑性隱蔽性及喧張效果
出眾的戰場洞察力及耐性
出眾的戰場指揮能力和正確的戰術選擇
戰術的革命與技術的革新
垓下之戰
霸王別姬
東城快戰
烏江自刎
歷史評價概述
性格點評
失敗原因
《史記·項羽本紀·贊》
歷史上被比做項羽者
軼聞典故破釜沉舟
沐猴而冠
四面楚歌
取而代之
先發制人
項羽未燒阿房宮
相關詩詞
霸王墓簡介
少年英雄
雍丘之戰
巨鹿之戰 歷史背景
章邯的巨鹿大戰略
諸侯的戰前總動員
楚國援軍的內訌
巨鹿大戰前的險惡形勢
作戰計劃的制定與實施
收服章邯
分封諸侯
彭城之戰 概述
背景:劉邦伐楚
項羽的困境及瘋狂戰略
項羽在中國騎兵史的地位
大戰彭城
彭城之戰後果及影響
彭城之戰的探究與思考
突襲的迷惑性隱蔽性及喧張效果
出眾的戰場洞察力及耐性
出眾的戰場指揮能力和正確的戰術選擇
戰術的革命與技術的革新
垓下之戰
霸王別姬
東城快戰烏江自刎歷史評價
概述 性格點評 失敗原因 《史記·項羽本紀·贊》 歷史上被比做項羽者軼聞典故
破釜沉舟 沐猴而冠 四面楚歌 取而代之 先發制人項羽未燒阿房宮相關詩詞霸王墓展開 編輯本段簡介
秦末著名軍事家、[1]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是力能扛鼎氣壓萬夫的一代英雄豪傑。大澤鄉起義不久,項羽在會稽郡斬殺郡守後崛起,舉兵反秦。巨鹿之戰後,率軍入關中,以五諸侯滅暴秦,威震海內。是時,仗分天下,冊封十八路諸侯。 司馬遷評價道:「大政皆由羽出,號稱西楚霸王,權同皇帝。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他的出現,為中國的歷史掀起了一場風雲,寫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話。 漢書記載「羽自立為西楚伯王 (伯,古通「霸」,伯仲叔季之「伯」,意為王中的老大,眾王之王) 國家:西楚
項羽塑像 (5張)爵位:魯公、西楚霸王 身份:將門之後---義軍首領(公元前209-公元前207)---諸侯上將軍(公元前207-公元前206)---西楚霸王(公元前206-公元前202) 身高:據《史記》記載,身高八尺有餘,漢書記載為八尺二寸,合今1.8942米 出生地:出生地: 下相(今江蘇宿遷西) 祖父:項燕 父名:項超 亞父:范增 叔父:項梁 項伯(後被賜姓劉氏,封侯) 弟弟:項庄 愛姬:虞姬 坐騎:騅(青白色帶黑毛的良馬。) 兵器:楚戟(演義為虎頭盤龍戟) 鎧甲:烏金甲(在鍛造中加入烏金強化堅固性,烏金甲為黑色)、虎皮紅戰袍 特徵:中國史書上記載項羽目有重瞳。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的只七個人:倉頡、虞舜、項羽、呂光、魚俱羅、李煜、高洋。虞舜是禪讓的聖人,孝順的聖人,三皇五帝之一; 呂光則是十六國時期橫掃西域的後涼國王;魚俱羅是隋朝猛將;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後主,著名的詞人,文學家;項羽則是曠古絕今的「西楚霸王」。(註:重瞳的應當還有晉文公重耳,記載稱其重瞳駢脅) 家世出身:項羽是項燕的孫子,楚國的貴族, 因被封於項地,所以以地為氏。 項羽(30歲)游戲圖片
項羽(27歲)游戲圖片
項羽(24歲)游戲圖片
編輯本段少年英雄
公元前224年,秦將王翦大破楚軍。 影視劇中的項羽
次年,秦軍攻到蘄(今安徽宿縣東南)南,項羽的祖父項燕兵敗被殺。一說自殺。楚國滅亡之後,項羽與弟弟(一說堂弟)項庄隨叔父項梁流亡到吳縣(今江蘇蘇州)。羽年少時,項梁曾教他讀書,項羽學了沒多久便厭倦了;後梁又教他武藝,沒多久又不學了;梁大怒!籍曰:「讀書能夠用來記姓名就行了,學武不過能敵得過一人,籍要學便學萬人敵!」於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學了一段時間後又不願意學了,梁只好順著他不再管他。項羽力能扛(讀音gāng,音「鋼」)鼎(霸王舉鼎一詞的由來),氣壓萬夫,年青時志向便極為遠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錢塘江)時,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便對項梁說:「彼可取而代也(我可以取代他)。」秦二世元年(前二〇九),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即大澤鄉起義),項羽隨叔父項梁在吳中刺殺太守殷通舉兵響應,此役項羽獨自斬殺殷通的衛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現了他無雙的武藝!二十四歲的項羽,就這樣帶領八千吳中(今湖州)男兒反秦起義軍,登上了歷史舞台。
編輯本段雍丘之戰
秦二世二年六月,項梁採納范增之計,立楚懷王羋心,仍稱楚懷王。項梁自號武信君。之後,項梁率 TVB電視劇中項羽
義軍大破秦軍於東阿、定陶。項羽和劉邦也率軍攻佔城陽,略地至雍丘,與秦三川郡守李由激戰,項羽於萬軍之中斬殺李由,秦軍大敗。
編輯本段巨鹿之戰
歷史背景
項羽題跋側身像
定陶之戰後,秦軍北渡黃河,攻打起義抗秦的趙王歇和張耳,被秦軍圍困於巨鹿(今河北平鄉)。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副將,率兵救援。宋義率軍到達安陽(今河南安陽南),便畏縮不前,屯兵四十六天。當時,陰雨連綿,楚軍缺衣少糧,處於困境之中。項羽當機立斷,一劍殺了宋義,迫使楚懷王任命他為上將軍,並命他立即揮師北上救趙,後渡過一條通往趙國的漳河,但由於寡不敵眾,士氣低落,項羽遂命令軍士鑿沉渡江用的船隻,打破吃飯用的鐵鍋,身上只帶三天干糧,軍士們個個以命相抵,士氣大振,大破秦軍(破釜沉舟一詞的由來)。 說起秦朝,人們總是先想到大秦雄師,其氣吞如虎,橫掃六合的氣概讓千年來無數風流志士遐想,謳歌!秦之興起,無疑其內在戰爭機器的瘋狂開動,外在百萬鐵軍的征討四方,拓開前所未有的疆域。然而短短十五年間,泱泱大秦,毀於一旦,真是應了「其興也勃矣,其亡也乎矣」。秦朝大廈倒塌之快,其內在外在有各種問題,但是給予大秦最沉重一擊,使強悍的大秦再無能力開動其戰爭機器,無疑是項羽的天才之作——巨鹿之戰。
章邯的巨鹿大戰略
出身於文官的章邯,在名將如雲的大秦帝國猶如一顆耀眼的流星劃過黑暗的天空。在陳勝發難於野,諸侯並起,幾十萬大軍函谷關時,承擔起大秦最後的命運!靠臨時組織起驪山囚徒,一敗周文之數十萬大軍,再破齊楚之聯軍,三勝楚軍統帥項梁,殺之定陶。可謂是戰績累累,似乎再建大秦之軍威,重鑄大秦之軍魂! 此時關外之地:黃河之南布滿秦軍勢力,只有少部分魏的殘余勢力。王離帶領著 項羽題跋全身像
[2]邊防軍進攻河北之地趙國,更北邊盤踞著勢力弱小的燕國。田榮因為剛為秦軍所敗,又怨恨楚趙不殺田假田角,所以龜縮齊地,擁兵自保。當時的秦朝廷正為權利斗爭而生死相搏,滅諸侯義軍的大任自然就落在統帥章邯的身上,章邯再擊敗楚軍殺掉項梁作了一個大的戰略決定,北上匯合王離軍,拿下整個趙國。這個戰略計劃卻遭到後世的唾棄,多數學者認為他應該趁機進攻彭城。但從當時的情況看卻是個可圈可點的戰略計劃。 原因如下:章邯殺死項梁,楚國雖然振動,但並沒有傷其元氣!項羽等各路楚軍已經退之彭城,而且進退有俱。這樣看來章邯並沒有什麼勝算。而且把楚逼得太急,楚兵同仇敵愾死守彭城,章邯並沒有什麼把握!而且項梁死後,懷王趕到彭城奪項羽軍權,逼得太緊!楚國會暫時放下內訌共同對外! 王離軍進攻趙國,一直未果!彭城遠離關中,而北方西邊並不安定!章邯攻彭城短時間如未攻下,糧食必然吃緊,孤軍深入,糧道必為所擾!而王離軍繼續攻趙,分兵不如合,分則容易被各個擊破。而王離放棄趙國一起來攻彭城,後方則為趙國斷。前不能進,後不能退,勢必全軍覆沒!而此時有個偶然的事件更是促使章邯全力北上。 王離軍對趙國實行拉攏政策,詐為二世書以招趙將李良。李良因為趙王的姐姐對其無禮,殺掉趙王的姐姐,投靠秦軍,擊殺趙王。後來為張耳陳余擊敗,又投靠了章邯。章邯抓住這個機會出兵,擊敗趙軍,王離軍趁機包圍趙王於巨鹿。章邯軍扎住其南部,邊為王離軍護送糧草,邊虎視耽耽的守護王離軍側翼,形成夾擊之勢。
諸侯的戰前總動員
趙王被困於巨鹿時,趙相張耳充分發揮其外交特長,游說其各地諸侯前來救趙,並申明天下之勢在此一舉!諸侯紛紛帶大軍而來。首先趕到的是趙大將軍陳余,將其數萬兵力扎住巨鹿之北。 霸王舉鼎
張耳的兒子張敖也收代兵萬餘人而來。南方的楚派其北徵集團,北方的燕派將軍臧荼南下。田榮因為個人恩怨不願意救趙,但是齊將田都背田榮帶兵前來。史記載:「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 張耳千盼萬盼等來的救軍,見了秦軍陣容後各個都成了江湖街頭藝人,光擺花架子,就是不拿真工夫。精神上絕對支持趙軍,行動上就是不敢和秦軍動真格的。 張耳急得沒有辦法,派使者張黶、陳澤質問陳余。陳余逼得沒辦法,給張黶、陳澤五千兵力讓他們找秦軍練練去。秦軍哪把這五千人放在眼裡,片刻就把五千人殺個精光。張耳由於毫不知情,以致後來誤會陳余殺其使者。看到這種情況,諸侯哪敢再行動,大家全都作起壁上觀來了。 此時更加體現了章邯的戰略計劃,以巨鹿吸引天下諸侯,諸侯救趙,則帶本部攻擊諸侯,一舉掃盪諸侯;諸侯不救,則拿下巨鹿,盡殲趙軍,打擊諸侯士氣!其實,當時章邯是打定主意,要和諸侯決戰!所以對巨鹿並沒有急攻,而是圍困;而自己卻建立糧道,打持久戰!這個戰略計劃看來是完美的,秦軍占據優勢,掃滅諸侯,席捲天下將要再一次實現。搖搖欲墜,滿目創痕的大秦王朝終於迎來了一線勝利的曙光。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也許是老天不讓大秦度過此劫,一個呼喚英雄的時刻,我們的主角秦漢時代最偉大的軍事家項羽登場了……
楚國援軍的內訌
有關項羽的作品
[3]楚國派的北徵集團,在最危機的時刻終於到達。章邯在9月圍巨鹿,楚軍10月至11月之間就派出北徵集團。為何到12月才達到?原來楚國中間發生了權利斗爭,本來為傀儡的楚懷王趁項梁戰死之機,奪項羽軍權。派自己親信宋義為統帥,項羽范增為次,率領大軍救趙。但因畏懼秦軍強大和想解除項氏政治威脅,欲在半路殺項羽與結盟齊國(可參考另外兩篇文章《楚漢時期被嚴重忽略的人物》《秦末楚懷王戰略考異》這里不詳細說了)。史記載「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 在權利斗爭中項羽獲得勝利,成功殺掉主將宋義。懷王無奈,只好「因使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不過其他的軍隊將不屬於北征軍,而且也將在沒有任何的援軍支援。考證當時在彭城匯集的人馬,劉邦軍本是北征軍的一隻,因為懷王和項家的權利斗爭則沒有隨項羽參加巨鹿大戰。番君吳芮軍、共敖軍一個是進關才隨項羽,一個是攻南郡未隨項羽,都沒有參與巨鹿大戰。龍且本是項梁先鋒,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從前後的地位應該龍且軍沒有參與巨鹿之戰。唯一有疑問的是呂臣軍,是合並和被項羽全部帶到巨鹿還是部分或則全部留在彭城不清楚,估計是部分被項羽帶走參與巨鹿戰。 獲得懷王的授權後,項羽立刻帶領大軍渡河救趙,渡河後齊王建孫田安帶著一隻小軍隊,投靠項羽。
巨鹿大戰前的險惡形勢
項羽到巨鹿後開始謀劃對秦軍來一場世紀豪賭,賭注就是自己的性命加上幾萬楚軍,輸則全軍盡墨,身死當場;而贏則大秦的天下…… 面臨在自己面前的是種種不利,似乎是一場有敗無勝毫無懸念的賭局。 其一:對手的實力異常強大 楚霸王別姬
[4]自己的對手是強大的百戰百勝的鐵血精銳。在巨鹿扎住著兩支秦軍。一隻是由秦之名將蒙恬打造的邊防軍,這只軍隊久經沙場,曾擊敗北方匈奴,立下赫赫戰功,帶領他們的是當年蒙恬的副手後來統領邊防軍的大將王離,曾被封為武城侯,多次跟秦始皇東巡,功名赫赫。這只大軍負責圍巨鹿,兵力大都認為是20多萬。 秦軍的另一隻是由多次圍剿諸侯義軍的章邯帶領。素質低於王離軍,但是也是百戰之師。關於這只軍隊很多人認為是由驪山囚徒組成的。其實不然,當年周文帶幾十萬軍隊扣關時,由於秦庭毫無准備,只好發動驪山囚徒抵抗義軍,但是後來章邯多次作戰,屢屢得到支援。其組成慢慢由驪山囚徒變成了正規軍,像司馬欣,董翳等將領就是後來秦派給章邯的援軍。章邯在對項梁作戰時,屢屢為項梁所敗,在得到援軍後一舉而破項軍,殺項梁。軍隊的戰鬥力明顯的提高,聯系當時正是王離軍南下攻趙的時候,很可能是王離的30萬邊防軍分10萬給章邯作了增援。 從後來章邯投降項羽後,從「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可以看出章邯的軍隊的組成早有了本質的變化。 所以項羽要面對的對手是40多萬精銳的秦朝正規軍,而將領都是一代名將。 其二:自己的實力異常弱小 項羽的軍隊組成很復雜,我們這里詳細的探討一下項羽軍隊的組成。一般都認為項羽軍隊的人數是5萬到6萬之間。其中先鋒兩萬史記明載是英布,蒲將軍的軍隊。那就是項羽主力還有3到4萬。 項羽的軍隊組成要上朔到項梁時代,項梁和項羽早年在江東培養了一隻精銳項家軍。項羽曾帶著這只8千人的子弟軍渡淮攻秦。後來項梁收義軍陳嬰幾萬起義軍,又合並秦嘉軍,收編各路雜牌義軍,組成楚軍。這當中各個勢力都有自己的軍隊。而項羽則帶少量子弟兵和劉邦軍一起合為一偏師,在別處進攻秦軍。 項梁身死後,各路人馬匯集彭城。項羽統帥的是項梁殘軍和自己的偏師。懷王並項羽軍與呂臣軍自將之,這只軍隊無疑是救趙主力。這只軍隊有項羽的親兵人,有項梁的雜牌軍,呂臣的農民起義軍等。而後來田安隨項羽,估計沒有參與這場戰斗。 項羽
也就是說項羽率領的完全是個大雜燴,戰鬥力很難說,指揮起來有很大難度。 其三:沒有後路,不能久戰 由於項羽和懷王的權利,使項羽處於一個沒有任何外援,沒有任何退路的地方。秦軍戰敗,可以逃跑再來。而項羽戰敗估計就要提頭去見懷王了,此時退縮估計懷王更不會放過。而糧草更是問題,不但項羽軍沒有任何供應,更可慮的是宋義在路上待一個半月,此時已12月,離秦軍圍巨鹿有三個月,巨鹿將隨時為秦軍破。 其四:盟友的畏戰,保存實力 雖然各路諸侯援軍都知道天下之勢在此一舉,但是由於兵少將寡,其心各異,誰都不願意把自己賠進去。所以想指望諸侯援軍,幫助自己比登天還難。 以上四個條件可以說局勢險惡到極點,以少量雜牌軍快速擊敗幾倍於己的精銳,無疑是痴人說夢!但是天才就是天才,天才就是要打破常規,天才就是要從不可能中創造奇跡。
作戰計劃的制定與實施
天才不愧是天才,項羽立刻就發現秦軍的弱點——秦軍布局是王離軍圍巨鹿,章邯軍扎住其南邊,一邊築甬道輸之粟一邊隨時對救助巨鹿的援軍打擊,這只軍隊像兩只虎鉗,牢牢的盯死獵物。而弱點就在兩鉗之間的心臟。項羽要直接實施黑虎掏心戰略,只有切斷兩只虎鉗的聯系,集中力量攻其一隻才可以有希望獲勝。 為了得到更多的情報,讓秦軍露出破綻。項羽先派英布,蒲將軍帶上自己的兩萬人馬渡河進攻秦軍甬道。英布,蒲將軍不負所望,戰斗擊敗看守甬道的秦軍。從這場小勝利,項羽看到秦軍的問題所在——甬道虛弱,而章邯軍疲憊不堪,決定抓住時機全軍進攻秦軍,這個時候陳余又派人向項羽請戰,項羽同意了。正好讓陳余做出救趙的姿態吸引王離軍的注意。 項羽帶著剩餘的主力部隊,全部渡河。在渡河之後,項羽發表即興煽動演講鼓舞士氣,隨後破釜沉舟,只帶三天的干糧,以示「不戰勝毋寧死」的大無畏精神。這里充分體現了項羽的戰略眼光和權謀手段以及大無畏的決斷力,首先項羽帶著一隻雜牌軍,軍隊派系多,戰鬥力參差不齊,而項羽又是第一次指揮他們,很難指揮的得心應手。這樣的情況下項羽充分運用了「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把一隻向心力不足的軍隊栓成一根繩,只有一起向前沖打敗秦軍才有活路。在項羽的手段下,楚兵的求戰慾望高漲!後世研究者僅僅看到破釜沉舟後者的精神作用,而忽視了前者的重大意義。項羽還命人打破作飯的鍋,每人只帶三天干糧。項羽不但要以劣勢兵力擊敗秦軍,還要用三天時間擊敗秦軍!如果三天之內不能滅掉秦軍奪取糧草,就算擊敗秦軍還是一個死字!項羽莫非瘋了? 項羽主力開始進攻,項羽把主力匯合在一起,直接進攻甬道,斷王離軍的糧草。章邯聽到消息後,立刻帶軍援救甬道,正中項羽之計,項羽以逸待勞,大攻章邯。章邯沒有料到項羽孤注一擲,把所有籌碼都壓了上去,由於英布軍前期的騷擾戰的迷惑,章邯還以為項羽又在玩斷糧游戲,搞搞破壞然後跑人(誰又能想到項羽如此高明如此不要命乎),連陣型都沒有布置好就帶軍救援。這次項羽玩真格的,有心算無心,決戰對救援,勝負可想而知!史記張耳陳余傳:「項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 章邯遭遇大敗,准備休整後再戰。此時項羽擊退章邯軍後,立刻馬不停蹄殺向毫無准備的王離軍。王離軍圍巨鹿,防諸侯。這幾天在防備陳余的虛張聲勢,突然聽聞項羽領軍殺來,大吃一驚。由於此刻陣型鬆散,只好命大將蘇角倉促迎戰。此時項羽早作好戰術部署,對鬆散的秦軍實行穿插,分割,包圍,而項羽親自帶兵直攻秦軍指揮中樞。史記中做了精彩的藝術描寫:「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這里太史公用了藝術化的描寫,實際是項羽把秦軍分割,獨立後,項羽殺蘇角,擒王離,九戰九勝。諸侯看到形式有利,立刻加入痛打落水狗的行列。諸侯包圍秦軍,巨鹿城的趙軍里應外合,全殲王離軍,王離的大將涉間絕望放火自殺。曾經滅六國擊敗匈奴的雄師,就這樣風消雲散了!
收服章邯
滅掉王離軍,救趙成功後,戰爭並沒有結束,章邯軍還有20多萬人退居棘原,此時懷王命項羽回師。但是項羽另有大志!項羽要擺脫懷王滅秦稱霸天下,此時對他來說是一個機會。項羽開始使用政治手段,首先要收服諸侯聯軍,再要收服章邯! 做好這些項羽煞費心機,項羽先把章邯軍牢牢壓制在自己手中卻不強攻,利用章邯的威脅一面統帥整合諸侯,一面用裂土分封收買諸侯,恩威並用,雙管齊下,把諸侯聯軍牢牢綁在自己的戰車上。章邯在王離兵敗後,受到極大的壓力,一直求戰,希望用勝利來回應秦庭。但是局勢的主動權掌握在項羽的手中,項羽此時表現耐性十足,屢屢擊敗章邯卻不決戰,只是一點點磨,而章邯此時戰不勝退不得。這樣對峙6個月,已經是秦二世三年6月了,秦二世屢屢派人責問章邯,章邯派親信司馬欣到咸陽打探消息。趙高派人捉拿司馬欣,司馬欣從小路逃回。此時陳余給章邯寫信講明利害,讓章邯投降項羽!章邯有些意動,卻不甘心,一面派人談約,一面准備在戰。但是章邯的小動作都被項羽看在眼中,為了徹底收服章邯,項羽決定打怕他! 項羽命蒲將軍迅速到漳南擊破章邯軍,自己帶大軍再敗章邯軍。章邯無計可使,只好投降。秦朝的最後一隻軍隊宣告覆滅。 後記:奇跡總出現在打破常規卻合情合理中。
編輯本段分封諸侯
㈣ 誰有霸氣一點的壁紙最好是項羽的
㈤ 項羽霸氣圖片
收藏的電影鴻門宴里的項羽,感覺這張最霸氣
網路搜索一下項羽,還有很多
㈥ 求楚漢傳奇項羽的頭像,最好是那穿黑色皮草大衣的那張側面頭像,超霸氣
去從鴻門宴那一集截圖,44集左右吧。
㈦ 項羽圖片
㈧ 馮紹峰演的項羽好帥啊~特別是那眼神,和冷酷富有霸氣的面容~~
《鴻門宴》上映後,圈內眾多影評人第一時間在各自的微博中給出了自己對影片的評價。資深影評人「毒舌列文」連發四條《鴻門宴》觀影快評,並對影片中飾演項羽的馮紹峰給出「本片中發揮最出色演員」的最高評價。「毒舌列文」表示,「馮紹峰的項羽雖然不彪悍,但能讓人感覺到他由內而外散發出的霸氣」;「個人認為他是本片中發揮最出色的演員,因為項羽的表情、動作、眼神、氣韻,讓你完全不會想到《宮》裡面那個『奶油阿哥』,證明他不僅靠帥氣走紅,更有塑造多類型角色、演繹強大內心戲的非凡實力!」
此外,著名影評人畢成功則透露《鴻門宴》是一部「名副其實的賀歲大片」,並稱贊「馮紹峰演得有層次,情感戲多有控制」。而影評人司馬平邦坦言楚霸王身陷四面楚歌是全片一大的「淚點」,其還將「史上最俊楚霸王」馮紹峰譽為「華仔(劉德華)的接班人」,「看《鴻門宴》那史上最俊的楚霸王四面楚歌中,正為楚漢兩軍鬥智斗勇誠惶誠恐地糾心著,忽然鄰座黑漆漆處傳來慟哭,接著周遭抽泣聲迭起。為古人掉眼淚的事真的被咱目睹,萬沒想到馮紹峰(飾項羽)已魅力若此,好在李仁港沒給馮紹峰和劉亦菲安排床戲,否則影院里不得昏死一群!華仔有接班的了。」
「馮版」項羽風華卓越
熱議:華語電影未來的Super Star
除去資深影評人對電影《鴻門宴》及項羽扮演者馮紹峰的評價外,不少業內人士也針對馮紹峰在片中的完美表現亮出了各自的觀點。某知名娛樂策劃人就在其微博中表示,「我對通過電視劇爆紅的炸子雞有偏見,所以一直不怎麼待見馮紹峰,但在大銀幕上他太出色了。看著他的項羽,我懷著對他的十分懺悔與萬分驚喜,認為自己必須在第一時間通過手機,把我的發現與感受告訴我認識的所有人:出天王了!」;「靠電視劇走紅的明星往往經不住大銀幕的考驗,可馮紹峰一上大電影就風華卓越,他的時代到了!」
有業內人士指出,李仁港的這部《鴻門宴》「確實拍出了大片的氣勢」;「很有情懷的電影,很煽情很悲壯,完爆迄今為止今年所有的古裝大片」。更有多數業內人士感嘆:「馮紹峰的表現異常完美,史上最牛x的項羽,沒有之一……馮紹峰,華語電影未來的Super Star」;「說真的,看完了之後就是覺得馮紹峰好帥好男人!之前從來沒有看過馮紹峰的戲,對他也無感,但是看完了覺得他的演技完全撐得起項羽的氣質,你會覺得他就是項羽!」;「馮紹峰表現得很出色……這應該就是有過多年積淀的演員的優勢所在吧」。
㈨ 四個版本的項羽,哪一位你覺得最霸氣
與以往的亂七八糟網路口水戰、自我炒作、低俗營銷比起來,能把古代名著融入到現今社會並帶有時效性的血肉骨(人物事件地點)的網路媒體表演中,只見過一個天才主持人在他的微信圈中化身趙子龍的角色感描述分享他工作中每天遇到的人和事,也見過他在汽車論壇中化身周瑜把玩車用車的分享發揮得淋漓盡致,更見過他在微博上借用了項羽的角色感去描述他人生旅途上走過的路看過的人和遇到過的事。能把三國和春秋的歷史典故融合到現今社會上自己的故事,實屬難得。回到這個問題,馮紹峰演的項羽定力更足一點,有王者風范和內心的從容霸氣,演藝水平上是比較高的。何潤東演的項羽剛性很足,男性魅力比較強,但略顯魯莽感多於王者風范,與用兵如神、才思敏捷的項羽內在有點跳,但外在的魅力來說,還是比較符合項羽在個人戰鬥力上的勇猛與高超武力。嚴格來說,一位能從24歲帶兵直到31歲都是戰無不勝的人,除了天才般的智商和過人的戰鬥力外,必定是睿智而年少老成的謀略的,否則說不過去,難道當時的對手都是白痴和侏儒?肯定不是,當時的對手每一個都很強大,所以項羽必定是個深藏不漏的謀略高手和武藝超群的戰將。至於吳彥祖,因為留意他的長相而忽略了留意他的演技,所以不好評論。其它幾位演過項羽的,因為筆者年紀太小,還真是未看過,有機會再補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