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字圖片 > 我姓房的文字圖片

我姓房的文字圖片

發布時間:2022-07-13 09:46:51

㈠ 姓氏文字圖片,我姓房

房東家

㈡ 房在姓氏中的中文發音

注音: fáng xìng

房姓 在宋版《百家姓》中房姓列第170位,在1980年代國家配合人口普查所做的全國姓氏統計中,房姓列第199位。但因房氏源自於五帝之首的堯,數千年傳承一脈,流向清晰,且其後代中大唐開國標榜史冊的宰相房玄齡為「中國十大賢相」之一,故在史上向來為名門望族也。尤其在山東淄博形成以房玄齡公為首的郡望。

(2)我姓房的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1、源自遠古堯帝之子丹朱的後代。堯帝的兒子朱開始被封於丹水,史稱丹朱。堯帝認為:「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為能有一個帶領大家克服天災的繼任者,堯帝沒有把帝位交給丹朱繼承,而是禪讓給了立有大功的舜,這就是禪讓制的肇初,也是「公天下」的開始。

舜繼位以後,改封丹朱於房(今河南遂平),為房邑侯,後建立房國,春秋時亡於楚,子孫以國為氏。丹朱之子陵,史稱房陵,後代為房氏。

2、得姓始祖:帝堯之子丹朱

㈢ 姓氏圖片文字我姓都


若悅

若妍:文雅大方。適用於女孩取名字。
其實名字可以從時節、時代、出生地、詩句、哲理、成語、希望等方面構思。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曾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名字如果「詩中有名,名中有詩」,則更是巧妙。取名時建議家長多多考慮未來長居之地的語言和普通話的發音,避免不良諧音或近音。
讓孩子美好的人生,從一個詩意優雅的名字開始。

㈣ 那位老師能否幫我為這幅「四季花壽字剪紙」寫一副對聯,先謝謝了。圖片在我QQ空間里:1193830021,我姓 房

四季花開春意遠
百年福壽德澤深
橫批:香滿春房

㈤ 我姓房卻不能圖片

㈥ 我姓 房 很想知道姓氏的來源 詳細的 !!!!

一、 姓氏起源
"房"姓得姓於距今約4300年前,是帝堯的後代。帝堯為黃帝五世孫,名放勛。傳說帝堯於甲申(公元前2377年)出生於丹陽(今河北唐縣),自幼聰明,年輕時就以擅長製作陶器在遠近部落中著名。十五歲因能力出眾而被推為本部落的酋長,並被帝嚳封為唐侯。因此,他和他的部落又稱為「陶唐氏」,簡稱唐堯。其後裔除房姓外,還有陶姓、劉姓和唐姓等。公元前2357年,堯20歲時接替帝嚳當上了中原華夏酋幫的君主,成為中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並被後人尊為五帝之一。在位98年,卒於辛巳年(公元前2259年),葬於陽城谷林(今山東省定陶縣),享年118歲。帝堯為中華人文開基之祖(中華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從堯帝時期開始),也是中華房氏血緣始祖。其統治時期被稱為"唐堯盛世",並有"堯天舜日"的成語流傳。
帝堯生十子:監明(早夭)、丹朱、開明、啟明、胤明、覺明、卧明、晦明、源明、少康。丹朱作為其"胤嗣子",出生時全身紅彤彤,因取名"丹朱"(意即"紅上加紅")。丹朱開通聰明(堯帝兄弟放齊稱其"啟明"),智慧極高,是世界圍棋界始祖,並傳為史上圍棋第一高手,",極受堯的寵愛。但其個性剛烈,做事堅決有主見,欠和順("頑凶")和政治智慧,被堯視為不肖乃翁("不肖")。而在那個年代,天下災難頻仍,"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為能有一個帶領大家克服天災的繼任者,堯重點培養了沉靜內斂並有奇特孝行的舜,最終把帝位"禪讓"給了後來立有大功的舜。這是禪讓制的肇初,也是千秋萬代化家為國"公天下"的典範。故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有詩<謁帝堯廟>贊曰: "千古如天日,巍巍與善功,禹終平洚水,舜亦致薰風。 江海生靈外,乾坤揖讓中,鄉人不知此,簫鼓謝年豐。"
丹朱公一開始被封於丹水,其封地在今天的河南,因其為堯帝長子,故河南至今仍有一個"長子縣",該縣還有"丹朱鎮"及"丹朱大道"等名。據《路史·國名紀丁》載:帝堯崩,有虞氏帝舜封丹朱於房(在今遂平西南四十里的吳房故城),為房侯,「以奉其祀,服其服,禮樂加 之,謂之虞賓,天子弗臣……」的記載;《竹書紀年》(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竹簡史書)則稱"丹諸(朱)辟(避)舜於房",言丹朱尊父命而讓天下於舜, 自己遠避於房也;後人在張家界虎龍洞堯帝鑿像上也有一幅對聯對堯作出這一矛盾選擇的心態作了詮釋:"要把丹朱放虎穴,旋憂赤子別龍樓.")。這說明因"禪讓"之故,帝舜對丹朱及其家族不敢以臣下視之,對房人優禮有加。
同時,在堯的時代,圍棋的另外一個作用是用於占卜,堯將帝位禪讓舜,卻把棋藝傳給愛子丹朱,後世有人稱堯此舉是"傳舜以王權,授丹朱以神權"。《竹書紀年》稱其為"帝丹朱"。《山海經·海內北經》稱大禹治水時,曾建造有多座四方台型金字塔建築物:「帝堯台、帝嚳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侖東北。」《山海經·海內南經》稱:「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 丹朱未踐帝位卻享有帝號,說明其在當時身份崇高。
丹朱嗣子陵,襲封後以封地為姓,史稱房陵,為房氏開姓始祖。其後代遂為房姓。所以史書稱:「堯帝世孫,因邑得姓。」
得姓之後的房人氏族逐漸強大起來,夏、商之時,朝廷亦不敢等閑視之。周朝時周王室與房人曾屢通婚姻。《國語·周語》雲:「昔昭王娶於房,曰房後,實有爽德,協於丹朱。丹朱憑身以儀之,生穆王焉。」意思是說,周昭王的妻子房皇後受其始祖丹朱神明的附體,而生下了周穆王。周穆王是周朝比較有名的君王之一,可見房人因始於丹朱可上溯自帝堯 ,在周時還受到了尊崇。
丹朱第36代孫房鍾,周昭王時仍襲爵為"房邑侯",其子房沈。房沈第11代孫為漢司空房植,第12代孫雅於公元前32年(西漢成帝末年)為清河太守(今河北清河縣東), 房氏家族開始定居於此,並繁衍成為望族, 後又因南朝梁武帝時(公元502-557年間)房景伯在清河任過太守,唐朝開國宰相房玄齡也曾任"清河郡"守, 並因功畫像上了"凌煙閣",故此"清河郡"成為房姓人最重要的郡望(房姓人原來最重要的郡望本是河南房邑,其在大禹治水時因洪水被毀),並有:
【天下房氏 望出清河】
【清河世澤 凌閣家聲】
以及"七劉八張十二王,天下無二房"之說(指劉張王三大姓的外姓來源較多,房姓只有一個來源--堯帝世孫房陵).

在南北朝甚至更早時期,清河房氏作為當地望族,一直保持著與清河崔氏等望族的通家之好。 到公元4世紀末,清河房氏與清河崔氏、平原劉氏、渤海封氏等家族因戰亂遷移到山東半島,成為慕容氏南燕國的上層家族。房氏家族沒有捲入北魏和劉宋在山東半島的爭奪,一直到469年以前,他們對於入仕的態度飄忽不定:他們想保持實力,度過多事之秋,但在面對深入山東的入侵者時,又表現出彼此之間相當強的凝聚力。清河房氏到5世紀時一直是「世家大族」意義上的貴族,並不是門閥士族....

南北朝後,由於周、隋、唐三朝對傳統士(貴)族階層在政治上打壓,在用人上又以「開科取士」取代憑門第和族望選官任職的制度,象房姓這樣的士族,仕宦不得為清望官,婚姻不得結高門第,政治地位、社會等級即因之而降低淪落。

公元六世紀,長期蟄伏的房姓族人中終於又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唐初名相,中國十大賢相之一的房玄齡。房玄齡(579年—648年),名喬,字玄齡(因清康熙帝名玄燁,為避其諱,故在清代所重修/編的史書和相關資料中又追改其名為「元齡」,與唐初一皇室太妃清河「房氏元齡」名同)。齊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幼警敏,博覽經史,工書善文,書兼隸草,有"倚馬立成"之文才.年十八、舉進士, 授羽騎尉,校秘書省。吏部侍郎高孝基善相人,謂裴矩曰:「仆觀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當為國器,但恨不見其聳壑昂霄雲。(後世相書稱其「龍目鳳睛,三台位列。」)」(《新唐書·房玄齡傳》)開皇(隋文帝年號)中,天下混一,皆謂隋祚方永,玄齡密白父曰:「上無功德,徒以周近親,攘神器有之,不為子孫立長久計,淆置嫡庶,竟侈僭,終當內相誅夷。視今雖平。其亡、跬可須也。」隋末大亂,於渭北投歸李世民,任秦王府記室,屢從秦王出征,網羅人才,協助李世民削平群雄登上帝位。李世民稱贊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與初唐其他二十三位開國功臣一起由畫聖閻立本畫像並供奉於"凌煙閣".其以一介書生建功立業"畫像上凌煙閣"事世受文人墨客們推崇,晚唐詩人李賀在詩《南園》中感嘆: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唐太宗在位期間,房玄齡受封為梁國公,官任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司空等職,總領百司,掌政務達20年。參與制定典章制度,使唐律比前朝顯為寬松,律條也臻完備,奠定了中國現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唐律疏議》,對後世影響極大;監修國史,主編了二十四史之【晉書】;與魏徵同修唐禮;調整政府機構,其省並中央官員之舉為貞觀善政之首;善於用人,不求備取人,也不問貴賤,隨材授任;恪守職責,不自居功。後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範,如【舊唐書】贊曰:【文含經緯,謀深夾輔。笙磬同音,唯房與杜。】因玄齡善於謀劃,如晦善於決斷,史稱【房謀杜斷】.
唐太宗李世民本身也是一位有造詣的文學家,其詩作在【全唐詩】存89首,他曾作【威鳳賦】自喻並賜房公,以詩【賜房玄齡】頌揚、勉勵玄齡公為國求賢:【太液仙舟迥,西園引上才。未曉征車度,雞鳴關早開。】又曾作【賦秋日懸清光賜房玄齡】一首:
【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參差麗雙闕,照耀滿重闈。仙馭隨輪轉,靈烏帶影飛。臨波光定彩,入隙有圓暉。還當葵霍志,傾葉自相依。】
一位開國君王,為一位大臣三次賦詩,可見其對玄齡公之倚重.
玄齡公去世後,謚號【文昭】,配享太宗廟廷。唐大臣也是著名書法家的褚遂良,於唐永徽三年,為玄齡公墓刻【房玄齡碑】, 碑文二千餘字,其中最為知名的一句話是:
【道光守器長琴振音,方嗣余風仙管流聲】

唐代文學家皮日休,早年即志在立功名、佐王治,追蹤房玄齡、杜如晦的事業,他在【七愛詩.房杜二相國】中慷慨言道:
【吾愛房與杜,貧賤共聯步。脫身拋亂世,策杖歸真主。縱橫握中算,左右天下務。骯臟無敵才,磊落不世遇。美矣名公卿,魁然真宰輔。黃閣三十年,清風一萬古。巨業照國史,大勛鎮王府。遂使後世民,至今受陶鑄。粵吾少有志,敢躡前賢路。苟得同其時,願為執鞭豎。】
不僅如此,後世史學家在評論唐代宰相時,也無不首推房玄齡,名曰:"唐代賢相,前有房杜,後有姚宋"。唐人柳芳就曾感嘆道:「房玄齡佐太宗定天下,及終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號為賢相。然無跡可尋,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禍亂而房玄齡不言己功;王珪、魏徵善諫,房玄齡贊其賢;李積、李靖善將兵,房玄齡行其道;使天下能者共輔太宗,理致太平,善歸人主,真賢相也!房玄齡身處要職,然不跋扈,善始善終,此所以有賢相之令名也!」柳芳的評論可謂恰如其分,後來宋朝的司馬光、歐陽修寫有關這段歷史的評論時,全文抄錄了以上文字。
房玄齡一系於有唐一朝"五代三宰相":玄齡公四代孫房融相武後,房琯公相玄肅二宗。房氏家族於此時獲得中興,備極榮光。
中唐以後,由於房玄齡一支的衰落,房姓族人在整體上又仍保持著傳統士族的清高和傲氣,沒有及時調整思路參加各類應試,也較少務工從商,而是大多選擇了隱居鄉野的消極避世態度,最終導致房姓在中唐以後大多為「農」業人口,在「士」、「工」、「商」等門類人才零落,在各地沒有形成新的家族勢力,反而成為常受欺壓的小姓。

進入當代以後,中華房姓奮發自強,無從獲得家族扶持,僅憑借個人努力,在各個行業都涌現出大量傑出人才,並且大家對姓房都感到極其榮耀,對家族尋根活動普遍支持和積極參與。我們不難相信:在各地房姓的共同努力下,房氏家族終有再度中興的希望!

㈦ 你好;我問一下 我姓房我想給我的小孩〔男孩和女孩〕起中間帶文字的名字有哪些

有很多

㈧ 我姓房什麼房

您可以說我姓房,房子的房。
房姓在宋版《百家姓》中列第170位,在1980年代國家配合人口普查所做的全國姓氏統計中,房姓列第199位。但因房氏源自於五帝之一的堯,且其後代中彪炳史冊的大唐開國宰相房玄齡為「中國十大賢相」之一,故在史上向來為名門望族也。尤其在山東淄博形成以房玄齡公為首的郡望。
明朝時期,房姓大約有4萬人,主要分布於山東、江蘇、河北、江西、河南,這五省房姓大約占房姓總人口的87%。山東為房姓第一大省,約占房姓總人口的42%。全國形成了以山東為中心的房姓人口聚集區。

閱讀全文

與我姓房的文字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簡單封面圖片小學生 瀏覽:562
保健品pop海報圖片大全 瀏覽:291
如何用圖片表示文字 瀏覽:400
word轉換成一整張圖片 瀏覽:584
查看世界地圖圖片高清大圖 瀏覽:402
瑜伽簡單雙人動作圖片 瀏覽:572
大漠美女騎馬圖片 瀏覽:863
圖片內容轉換word文檔的軟體 瀏覽:969
可愛兔子頭頂圖片 瀏覽:341
古床圖片價格 瀏覽:15
oppo手機圖片怎麼弄 瀏覽:435
八卦件簡單的圖片 瀏覽:184
雕刻作品圖片大全簡單好看 瀏覽:198
小紅鞋搭配衣服圖片 瀏覽:167
雪兒的衣服圖片大全 瀏覽:6
明星矮小可愛圖片 瀏覽:56
動漫女生私密圖片欣賞 瀏覽:352
男生學生發型圖片及名稱 瀏覽:29
富貴仙鶴衣服圖片大全 瀏覽:36
教師節動漫圖片畫 瀏覽: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