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關會寧縣紅軍會師遺址的作文四百字左右
白銀風采——會寧紅軍會師舊址
會寧紅軍會師舊址位於甘肅省會寧縣會師鎮,是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而擴建的革命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主要建築「會師樓」始建於明代,是三軍會寧會師的物證,也是會寧古城的象徵。「紅軍會師革命文物陳列館」陳列著紅軍會師期間留下的馬燈、銅壺等大量文物。建於明代的文廟大成殿,是當年紅軍會師舉行聯歡晚會的地方。1986年為紀念三大主力紅軍會寧會師50周年,修建了會師紀念塔,由鄧小平題寫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十八個蒼勁大字的塔名。1996年修建了「紅軍會師將帥碑林」。2006年建成了「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近年來,又濃縮修復了「紅軍大學」、「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隴西川紅軍演講台」等遺址,以及雕塑、亭台樓閣的布局,還布置了飛機、坦克等景點,美化了園林綠化。
會寧,這個已有2100多年建縣歷史的文化名城,因紅軍會師享譽全國,因金色教育備受關注,因綠色產業充滿希望。
這是一片被打上深深紅色烙印的土地,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勝利會師。從此,紅軍長征會師精神深深植根於會寧這片熾熱而光榮的土地,隨著歷史文化的不斷演進,閃爍出耀眼的紅色光環。
來到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和紅軍會寧會師舊址。在會師紀念塔下,一隊隊解放軍戰士和機關幹部的新黨員們正在庄嚴宣誓;紀念館內,絡繹不絕的遊客在這里瞻仰烈士遺物,聆聽講解員對紅色歷史的講解。
會寧作為偉大長征的會合點,與瑞金出發點、遵義轉折點、延安落腳點一道,成為中國革命歷史上的紅色聖地,被列入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和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境內有聞名全國的紅軍會師舊址,紅軍會師舊址內有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全面反映長征歷史的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與紅軍會寧會師舊址遙相呼應的紅軍長征勝利景園,以模擬、微縮長征路上具有代表性和歷史意義的事件為主要內容,以萬分之一時間走完萬分之一長征路為主題,修建了22處旅遊景點。
會師期間,紅軍部隊先後在會寧戰斗休整一月之久,留下了20多處戰斗遺址、1000多件革命文物,建立了10個紅色政權。這些遺址和文物特色突出,內涵深刻,集聚了豐厚的紅色旅遊資源。
⑵ 關於紅軍長征的資料五十字
1、紅軍長征是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共產黨領導的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面軍分別從各蘇區向陝甘蘇區的戰略撤退和轉移。其中紅一方面軍行程為二萬五千里,因此長征又常被稱作二萬五千里長征。
2、1934年10月10日晚6點12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率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及中央、軍委機關和部隊共八萬六千人,分別自瑞金地區出發,被迫實行戰略轉移,從而開始進行紅軍打敗國民黨的轉折點。
3、紅軍轉移時經過:從瑞金出發,挺進湘西,沖破四道封鎖線,改向貴州,渡過烏江,奪取遵義,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到達陝北吳起鎮,最後甘肅會寧。1936年10月,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結束。長征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是一股不可戰勝的力量,長征是一部艱難的歷史斗爭。
4、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期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5、基本路線:瑞金→突破敵四道防線→強渡烏江→佔領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陝北吳起會師(1935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1936年10月9日)→寧夏西吉縣將台堡會師(1936年10月22日)
⑶ 左邊月字旁右邊天字下面韭字,整體讀什麼字
「月天韭」組合起來的字讀音為:[sà]。很多人在吃飯的時候會見到一種湯,這種湯的名字只有一個字是:「月」字旁邊一個「天」然後下面一個「韭」字。很多人不認識這個字並且不知道該怎麼讀,這個字念[sà]。這是一個人造字,字典中查不到,這個字據傳是由紀曉嵐創造的。典故出自於乾隆年間乾隆到俑橋郡(今安徽宿州)這一帶的時候,又飢又渴,這時喝到民間一位老婦的一碗沖了雞蛋的雞湯,感覺美味異常,於是問老婦這叫什麼湯,老婦年齡很大耳朵不好,於是反問「啥湯?」,乾隆問紀曉嵐:老婦說什麼?紀曉嵐靈機一動說:「老婦說這湯叫[sà]湯。」乾隆再問:「這[sà]字如何寫?」紀曉嵐說:「這[sà]字是月字旁邊一個天然後下面一個韭字。」其意取:月下天字救(或為「韭」字諧音)命湯。」
「月天韭」讀音:[sà]
⑷ 作文我的家鄉會寧,主要介紹會師塔
寫作思路:介紹會師塔的外形,形態和精神方面的東西。
我的家鄉在有著十年九旱的會寧的一個小山村裡,哪裡有很多山,也有大片貧瘠的黃土地。
春天來臨的時候,小草露出地面,樹木發出了嫩綠的枝芽,農民伯伯在浮著厚厚的黃土地里揮動著牛鞭辛勤的播種著,到了四、五月份桃樹、梨樹、杏樹爭相開放到處一片片粉色、白色、紅色好看極了
會師塔是會寧人民為了弘揚紅軍精神紀念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50周年於1986年修建,會師塔現已成為甘肅省會寧縣地標性建築。
會師塔高達28.78米。共11層的紀念塔,象徵長征途中總共經歷了11個月。塔的整體為三塔環抱,前九層分開,最後兩層合在一起。象徵著九九歸真,三軍統一。正面雕刻著鄧小平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18個大字。
塔內懸有甘肅楹聯學會會長安維翰撰寫的對聯:會一二四方面紅軍,憶井崗舉旗,遵義籌策,大渡橋橫,金沙水拍,過草地,爬雪山,除腐惡,斬荊棘,長征途中三軍明良遇,將相和,肝膽相照,風雲際會;寧千萬億倒懸黔首,顧祖厲激浪,香林放彩,關川穗碩,青江風徐,去郭城,穿韓砭,越溝岔,翻坡寨,枝楊鎮上全民簞壺迎,袍澤與,詩文傳捷,酒看犒師。
⑸ 白銀這個名字的由來
白銀市名的由來:
白銀充滿著神奇和魅力,地質環境破壞較為嚴重, 據志書記載,白銀礦藏的開采,始於漢代,明朝洪武年間,官方曾在現市政府駐地設立辦礦機構「白銀廠」,有「日出斗金」之說,白銀緣此而得名。
白銀市位於黃河上游甘肅省中部乾旱地區,東部與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海原、西吉縣接壤,東南部與平涼市靜寧縣相連,南部及西南部與定西市通渭縣、安定區為界,西部與蘭州市榆中、皋蘭、永登縣毗鄰,西北部與武威市天祝、古浪縣相接,北部及東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左旗及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縣連接。
(5)會寧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白銀市歷史沿革
1949年8月、9月,會寧、靖遠、景泰三縣相繼解放,成立縣人民政府。會寧、靖遠隸定西專員公署,景泰縣隸武威專員公署。
1956年1月,景泰縣劃歸定西專員公署。6月,成立白銀市(縣級)。
1962年11月,設立白銀市郊區。至此,白銀市共轄三縣一區(靖遠、景泰、皋蘭、白銀市郊區)。
1985年8月,恢復白銀市建制。由靖遠縣析置平川區。白銀市轄靖遠、會寧、景泰三縣及白銀、平川兩區。
⑹ 金朝的都城
金朝的都城:上京會寧府(黑龍江阿城)、中都(北京)、南京(河南開封)。
金是東北女真部所建立的王朝,金太祖在攻取遼國之後,繼承了遼國的五京制度。金熙宗天眷元年也就是1138年把原來金國的國都稱為上京會寧府。海陵王殺金熙宗取得帝位後,於真元元年1152年遷都燕京,成為中京大興府,並改汴京為南京開封府,改遼國中京大定府為北京大定府,於是連同原有的東京遼陽府、西京大同府,合成五京。同時廢除上京會寧府。1173年又恢復上京會寧府。
(6)會寧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金朝(1115年-1234年),正式國號是大金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一百二十年。女真原為遼朝臣屬,天慶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顏旻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於翌年在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建都立國,國號大金,建元"收國"。 並於1125年滅遼朝,兩年後再滅北宋。
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中都大興府(今北京)。金世宗、金章宗統治時期,金朝政治文化達到巔峰,金章宗在位後期由盛轉衰。金宣宗繼位後,內部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外受大蒙古國南侵,被迫遷都汴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女真貴族大肆佔領華北田地,使得雙方的沖突加劇,漢族紛紛揭竿而起 。1234年,金朝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夾擊下覆亡。
⑺ 紅軍長征簡介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轉戰兩年,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7)會寧文字圖片擴展閱讀:
長征准備階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長征失利階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長征轉折階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堅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階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發展鞏固和南下受挫階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會師階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各部隊
第一支是中央紅軍(後改稱紅一方面軍),於1934年10月10日由福建的長汀等地出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西的吳起鎮(今吳起縣),行程達二萬五千里;
第二支是紅二十五軍(後編入紅一方面軍),於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羅山何家沖出發,1935年9月15日到達陝西延川永坪鎮,同陝甘紅軍會師,合編為紅十五軍團,行程近萬里,最早到達陝北的一支紅軍 。
第三支是紅四方面軍,於1935年5月初放棄川陝蘇區,由彰明、中壩、青川、平武等地出發,向岷江地區西進,1936年10月9日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一萬余里;
第四支是紅二、紅六軍團(後同紅一方面軍第三十二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於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劉家坪等地出發,1936年10月22日到達會寧以東的將台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兩萬余里。
⑻ 紅色基因永傳承一會寧會師團結勝利二年級畫怎麼畫
首先要有明確的紅色基因標志,以凸顯出主題,還有就是要注重傳承二字。傳承紅色經典向國旗敬禮的手抄報,我覺得一是介紹紅色的經典的圖片寫1寫五星紅旗的來歷,然後畫一個土國旗下敬禮的圖片,嗯,可以直接在網路圖片裡面搜索,會有很多的事例圖片,照著上面的模仿就可以了,也可以自己有特色,嗯,相互穿插一下
⑼ 四個金是什麼字
讀音為:jīn,是金字的異體字寫法,讀音和意思與金字完全相同,打不出來,如下圖:
相關組詞:
1.金黃[jīn huáng]
黃而微紅略像金子的顏色:~色頭發。麥收時節,田野里一片~。
2.金色[jīn sè]
一種平均為深黃色的顏色。
3.獎金[jiǎng jīn]
作獎勵用的錢。
4.金秋[jīn qiū]
指秋季:~季節。~菊展。
5.金魚[jīn yú]
魚類。由鯽演化而成。一般體短而肥,尾鰭四葉。可供觀賞。由於長期人工培育,現已有形形色色的美麗品種。世界各國的金魚都是從中國引種的。
⑽ 會寧這個字的由來
會寧位於甘肅省東部。該地原來先後稱西寧縣、會州。元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會寧附近發生一次毀滅性的地震,當時人們都在窯洞里熟睡(當地以窯洞為主要住房),躲避不及,傷亡很重。當地地方官把嚴重災情報告給皇帝,皇帝除照例撥款撥糧予以救濟外,還「詔改會州為會寧州」,取會州安寧之意。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置今之會寧縣。會寧名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