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化瓷器的羊脂玉瓷
中國三大瓷都之一的「德化」,德化早在唐朝時就開始為宮廷燒制羊脂玉瓷,並一直流傳至今。如今德化燒制的羊脂玉瓷已在古老的燒制方法上得以創新,有了更加完美的工藝。秉承了古老技藝的傳統又發揚了現代工藝的創新,造型獨特,技藝已達到出神入化的完美。
羊脂玉瓷是興盛於唐朝的一種瓷器,當時武則天認為一般的白瓷呈現賊光,是不祥的徵兆,特名人於德化研製這種亞光的瓷器。瓷器造好後,人們發現這種亞光的瓷器不但美觀,而且十分潤,像極了和田的玉名
羊脂玉瓷。這種瓷器自古就是在德化燒制。所謂術業有專攻,景德鎮釉下彩,醴陵擅長釉上彩,而德化就擅長這種亞光的瓷器和一些西洋的瓷
德化窯清代青花瓷器的胎釉特點
明末清初,德化瓷器,由於窯爐結構、配方原料和燒成氣氛的變化,由乳白演變為淡青色的白釉,這種色調很類似當時景德鎮的白釉,只是釉光比較景德鎮白釉刺目,因而又有「填白」或「甜白」之稱。胎骨的瓷土淘洗不如建白瓷精細,加上成份有所變化,呈色由「糯米胎」變成普通的白色或灰白色,質地非常堅實。
德化青花瓷器白釉質地和青花色調的特點,大體有如下的發展趨勢;前期白釉質地潔白微泛淡淡的水青色,青花色調比較肥厚滋潤,藍中泛紫,色彩濃艷,濃重處求鐵銹斑點;後期白釉質地白中發灰,青花色調稀薄光亮,藍中泛灰,色彩淡雅,縮釉處往往呈現崩裂紋。 裝飾圖案,是最能反映青花瓷器特色的部分。德化青花瓷器的裝飾圖案,從表現社會活動的漁樵耕讀到描寫大自然風貌的山水木石,從充滿神奇浪漫的色彩的祥龍瑞鳳,到司空見慣的花果魚鳥,都是陶瓷工匠們筆下涉及的題材。畫面構圖雖然受到景德鎮官窯規范化的影響,但已經大大突破了那種繁瑣的羈絆,沒有官窯宮廷瓷器的富麗工臻的意味,筆法的朴實粗獷,構圖的簡潔舒展,充滿情趣盎然生動活潑的漢族民間生活氣息。
德化青花的山水人物,山水畫面一般比較廣闊,其間點綴屋舍,行船,飛鳥,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大多表現濱海風光。其中的山石既有「斧辟皴」的畫法,山石都呈劈開的片狀,繼承南宋畫院派的風格;也有「披麻皴」的畫法,山石都呈上窄下寬的不規則圓狀,模仿元代四五畫派的手法。有的水畫面,成功地應用了濃淡不同的青料,有意識地造成深淺不同的層次色調,形成了色彩上不同的感受,把遠山近水名勝佳鏡的面貌,淋漓盡致的展現,藝術效果當然超過了一般的圖案。
青花人物,一般用筆不同,往往踽踽獨行,或臨溪獨釣,或抱琴長嘯,或驅車前行,表現的大多是一種淡泊恬靜的超然塵外的意境。「書生課讀」圖案是德化青花瓷器中很流行的題材之一。古虯老樹之下,回形勾欄旁,一少年學子,席地臨幾而坐,面前書卷厚疊,案上香煙繚繞,寥寥數筆,勾畫了一幅痴情憨態的書生寒窗苦讀的情景。這類作品多見於「經藉既盛,學術斯昌」的乾嘉時代,反映了當時仕途經濟文化生活的社會風情,即使在偏僻的德化山區也文風彬然。筆者曾在德化上涌鄉一農民家中見到燈籠式青花瓶,上畫書生臨幾課讀於山樹之下,底款書「乾隆肆拾壹年制」字樣,結合乾嘉世學術風氣,因此把這一類圖案的德化窯青花瓷器的年代足在乾嘉時期,應當是無多大疑問的。 以往讀到德化瓷器,一概流稱之曰「白建」,其實是偏面。就生產規模和產品數量來說,清代青花瓷器則大大超過建白瓷器。青花瓷器之在清代,不僅供應各地民間的日用需求,而且還供御朝廷宮府,甚至大量地運銷南洋群島以至東非海岸,這都是有出土實物可以為證明的(徐本章、葉文程等:《略談德化窯的古外銷瓷器》,《考古》,1979年第2期151頁一152頁;又見徐本章、葉文程;《再談德化窯的古外銷瓷器》,《古陶瓷研究》,1982第一輯97頁)。瓷器的銷售,改善美化人們的生活,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友好往來。因此德化青花瓷器的作用同樣是不可忽視的,它在陶瓷工藝史上也應佔有地位。
② 德化白瓷上刻有瑩玉印的有誰知道是哪位大師的作品
你好有圖片嗎?
③ 德化白瓷的介紹
「中國白」原文(BLANC DE CHINE)是法國人對明代德化白瓷的贊譽,他們認為這是「中國瓷器之上品」。德化白瓷因其產品製作精細,質地堅密,晶瑩如玉,釉面滋潤似脂,故有「象牙白」、「豬油白」、「鵝絨白」等美稱,在我國白瓷系統中具有獨特的風格,在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國際上有「東方藝術」之聲譽。
④ 德化窯瓷器特點是什麼如何鑒定
特徵
1、宋元時期所燒青白瓷釉色偏白,主要以刻花、蓖劃紋裝飾。器物中盒子多見,式樣有圓式、八角式和瓜棱式等多種,蓋面多印有折枝花卉紋飾。
2、明代白瓷胎質緻密,透光度極好。釉面為純白色,色澤光潤明亮,迎光透視下,釉中隱現粉紅或乳白色,故被稱為「豬油白」、「象牙白」。
3、清代德化白瓷與明代白瓷的區別是釉層微微泛青,與明代相比釉感較硬。
4、白瓷產品有爵杯、梅花杯、掀爐、瓶、壺、碗、洗及瓷塑等。一般來說,明代以生產供器和瓷塑為主,清代以生產碗、壺等日用器物為主。
5、德化瓷塑極為著名,白瓷觀音、達摩等塑像,胎釉渾然一體,不僅面部刻劃細膩,衣紋深而洗練,而且都能很好地表現人物的性格。這類作品往往印有名匠何朝宗、張壽山、林朝景等人的印記。
6、德化青花瓷器的特徵是青花中有深藍色的線痕,圖案花紋除花卉、山石外,人物故事題材也常見。
種類
德化窯種類繁多,有爵杯、梅花杯、香爐、瓶、壺、碗、洗及瓷塑等,尤以瓷塑最負盛名。瓷塑胎質優異,別有情趣,所塑人物性格鮮明,造型優美,神態逼真,風格洗練,有一種單純的雕塑美和原材料的質地美。其中,以何朝宗所塑最佳。《福建通志》和《泉州府志》都稱其為「善塑瓷像,為僧伽、大士,天下共寶之」。德化窯所制簫笛,明末清初人周亮工在《閩山記》中所稱「色瑩白,式亦精好,但累百枝,無一二合調者,合則聲凄朗,遠出竹上。」
⑤ 如何鑒別德化窯瓷器的真假
德化窯種類繁多,有爵杯、梅花杯、香爐、瓶、壺、碗、洗及瓷塑等,尤以瓷塑最負盛名。瓷塑胎質優異,別有情趣,所塑人物性格鮮明,造型優美,神態逼真,風格洗練,有一種單純的雕塑美和原材料的質地美。其中,以何朝宗所塑最佳。《福建通志》和《泉州府志》都稱其為「善塑瓷像,為僧伽、大士,天下共寶之」。德化窯所制簫笛,明末清初人周亮工在《閩山記》中所稱「色瑩白,式亦精好,但累百枝,無一二合調者,合則聲凄朗,遠出竹上。鑒定必須了解 德化瓷器的特點,才能精確辨別真假
特點
1、 宋元時期所燒青白瓷釉色偏白,主要以刻花、蓖劃紋裝飾。器物中盒子多見,式樣有圓式、八角式和瓜棱式等多種,蓋面多印有折枝花卉紋飾。
2、 明代白瓷胎質緻密,透光度極好。釉面為純白色,色澤光潤明亮,迎光透視下,釉中隱現粉紅或乳白色,故被稱為「豬油白」、「象牙白」。
3、 清代德化白瓷與明代白瓷的區別是釉層微微泛青,與明代相比釉感較硬。
4、 白瓷產品有爵杯、梅花杯、掀爐、瓶、壺、碗、洗及瓷塑等。一般來說,明代以生產供器和瓷塑為主,清代以生產碗、壺等日用器物為主。
5、德化瓷塑極為著名,白瓷觀音、達摩等塑像,胎釉渾然一體,不僅面部刻劃細膩,衣紋深而洗練,而且都能很好地表現人物的性格。這類作品往往印有名匠何朝宗、張壽山、林朝景等人的印記。
6、 德化青花瓷器的特徵是青花中有深藍色的線痕,圖案花紋除花卉、山石外,人物故事題材也常見。
在福建德化縣。宋、元時已燒制青、白瓷。明代達到高峰,是當時著名民窯之一。以燒白瓷著稱,胎、釉渾然一體,光潤如白玉,被稱為「象牙白」、「豬油白」、「蔥根白」、「建白」、「中國白」等,為當時中國白瓷的代表作品。產品以人物塑象最為突出,如觀音、達摩等。其它如梅花杯、八仙杯、仿青銅香爐、花瓶、文具等,均名傳於世。清代德化窯繼續燒制白瓷,但產品以日用器皿為主,釉色不似明代的白中微微閃紅,而是白中透青。除白瓷外,明清德化窯還燒制青花和五彩器。建國以後,德化瓷塑繼承傳統手法,形象刻劃深入,衣紋飄灑自如,並把漢族傳統的雕刻技法進一步運用於日用瓷和陳設瓷上,通體不加彩飾,素雅、恬淡。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謝謝
⑥ 德化陶瓷茶具製作工藝及價格
現代人的生活不僅追求效率還追求質量,越來越多的人不單單沉迷於單一的工作,更多的會開始享受生活。例如在飯後或者朋友聚會的時候泡上一壺茶,聊聊天談談心,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陶瓷茶具進入了我們的視線。陶瓷茶具在市面上的品種五花八門,琳琅滿目,但是小編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德化陶瓷茶具,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來了解一下具體的製作工藝以及它的價格。
一、技藝
德化陶瓷的裝飾藝術十分精湛,裝飾手法豐富多樣,它在繼承發揚刻花、劃花和印花等傳統的裝飾技術的基礎上,又大膽創新,大量使用了堆花、貼花和刻寫詩詞美語等裝飾技法,充分利用德化白瓷質地純白、雜質少等特點,塑造出各種藝術品而不施任何彩料,成為德化瓷器的藝術特色。其裝飾內容多取材於民間生活,多為人們所喜聞樂見的題材,如梅花、玉蘭、荷花、八仙、龍鳳等等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是中國燦爛的民族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二、製作方法
德化瓷的製作方法可分兩種,一是選用優質的高嶺土直接塑造成型,一是翻制模具後再注漿或拓印成型。德化瓷一般在土坯干後再根據需要決定是否上釉,而後放入窯中,在攝氏一千多度的高溫中燒制出成品。
德化陶瓷業最初是從燒制日用器皿開始的,後來由於瓷塑藝術的顯著成就,器皿類的產品則比較少的受人關注。器皿類陶瓷產品在德化一直大量生產,供內外銷的需求,到了明代已經逐步形成自己的造型和裝飾體系,成為中國傳統陶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德化陶瓷器皿類的產品從功能方面分類,大致可以分為日常生活用具,包括盤、碗、杯、碟、罐、壺、文具、燈具和燭台等;陳設裝飾和供器包括瓶、尊、觚和鼎、爐、豆等。這兩大類器物,造型樣式古樸嚴整,傳統意味濃厚。日常生活用器的造型多沿用傳統形式加以演變,或是模擬自然形態加以整合,設計者考慮到造型需要適應陶瓷材料和技術的特點,構成了符合其屬性與特徵的形式語言。德化陶瓷造型與裝飾明顯地看到受商、周青銅器和玉器的影響,同時還有明代宣德爐的意味,特別是爐的造型和裝飾更為顯著。德化陶瓷優秀的傳統造型筒形雙螭壺、獅首筒形瓶、象耳弦紋尊、犀角杯等,都是其他產區很少見的獨特的樣式。
隨著現代化科技的發展,德化陶瓷茶具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工藝水平也越來越精緻,很多外國友人都為了德化陶瓷茶具慕名而來。瓷都德化更是成為了一個旅遊景區,吸引了各個地方的人前去購買茶具和觀賞製作流程。相信喜愛喝茶的你們也會跟小編一樣對德化陶瓷茶具充滿興趣,這樣一個做工精細的德化陶瓷茶具在市面上的售價少則幾百元,多則上千元(價格來源網路,僅供參考),根據工藝不同價格也不同。
⑦ 德化窯瓷器怎麼時候有開片工藝的
德化瓷器是陶瓷燒造中的藝術珍品,作為福建省德化縣所產的瓷器。始於宋代,明代後得到巨大發展。以白瓷塑佛像聞名。它的特點是質地細膩,溫潤如玉,潔白無瑕,在這種瓷器上面做開片釉有失德化瓷器的風格,所以德化瓷器沒有開片釉。謝謝
⑧ 新買的德化白瓷茶壺怎樣開壺
先用溫水溫壺,防止開裂。然後放入沒過壺的水裡加熱到沸騰,煮2分鍾之後加入食鹽20~40克繼續煮5分鍾左右關火浸泡10小時,之後溫水洗凈自然風干用自己平時喜歡的茶重復以上步驟,再洗凈晾乾後就可以正常使用了。以上是我自己使用的磁壺開壺方法。。
⑨ 德化瓷雕塑工藝的工藝特色
德化瓷雕塑是對於其他藝術門類的兼收並蓄,是民族文化的積淀。它的形象刻劃吸收石窟藝術的養分,它的衣紋處理深得中國畫衣線造型的神韻。在明代,德化的雕塑大師何朝宗總結前人的製作工藝和燒成經驗。選用德化優質白瓷土為原料,綜合石刻、木雕、泥塑的技法特點,吸取唐代佛像畫家吳道子的作風,開創了捏、塑、雕、刻、刮、削、接、貼的八字技法。
瓷塑八法為1、捏:靠拇指、食指、中指,必要時可輔以雕塑刀的推壓,把塑性極佳的泥料揉搓成生動形象。多用於手、掌、水珠、掛珠、花瓣、花葉、飄帶等的製作。
2、塑:根據構思需要,在合適部位堆加可塑性泥料,使作品外形更生動、結構更准確、體積感更強烈。
3、雕:剔除多餘部分,此法和「塑」聯合使用相得益彰。
4、刻:用較粗或較細的雕塑刀刻、劃出衣紋、眉線、唇線、飾紋,使作品層次更豐富、更精緻。
5、刮:在雕的基礎上,多用平刀橫向縱向刮平,使作品表面更加平整,過渡更柔和。
6、削:用較鋒利的雕塑刀在加工面上平推,多用於較大平面或圓柱體。
7、接:粘接各部件,使作品構圖完事更有立體感。8、貼:把壓印好的飾紋、飾物粘貼在合適部位使作品更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