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蟲的象形字是什麼
蟲的象形字像一條頭向上昂,尾巴翹起來的蛇。「蟲(huǐ)」的本義是毒蛇。這個意義後來寫作「虺 」。西周曶鼎上的「蟲」字還在頭部畫出了蛇的眼睛。
戰國文字與甲組圖1的甲骨文很相似,已經線條化(甲組圖4)。小篆(甲組圖5)的線條更加曲折,隸書則將小篆的線條拉成平直,其頭部逐漸變成方形,身子和尾巴用豎、橫、點三筆寫成,形成「蟲(huǐ)」字。
釋義
蟲是漢語常用字,讀作chóng或huǐ。蟲和它的繁體本是兩個不同的字。簡體「蟲」本讀huǐ,初文見於商代甲骨文。甲骨文的「蟲(huǐ)」狀似一條蛇,本義為較小的毒蛇。
古籍中多寫作「虺」。繁體「蟲」讀chóng,最早見於戰國,字形由三個「蟲(huǐ)」組成,表示各種類型的蟲子,又是動物的通稱,也專指昆蟲。後來「蟲(huǐ)」被用作「蟲(chóng)」的簡化字。
『貳』 蟲是什麼字
繁體:蟲,chong,虺(hui)的本字,原為毒蛇,後指一般的蟲類。
蟲是動物界中無脊椎動物的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的動物,所有生物中種類及數量最多的一群,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動物,已發現100多萬種。其基本特點是體軀三段頭、胸、腹,2對翅膀三對足;1對觸角頭上生,骨骼包在體外部;一生形態多變化,遍布全球旺家族。
蟲
「蟲」是會意字。字形由三個「蟲(huǐ)」組成,因為大多數昆蟲的幼蟲都是彎彎曲曲蠕動的,與蛇相似。古時三有多個的含義,「蟲」字的本義就是各種蟲子的總稱。但是在古代,「蟲子」的含義廣泛,不限於昆蟲、蛇類等。因此有人認為「蟲」的本義應該是動物的總稱。「蟲」最早見於戰國(乙組圖1),寫法比較簡單,相似的例子還見於包山簡,作新附1,但也是由三個「蟲」組成的。後世「蟲」字的寫法更多地保留了秦系文字的特徵。蟲(huǐ)、䖵(kūn)、蟲在表意方面其實無太大區別,古代以「蟲」為形旁的形聲字,多省作「蟲(huǐ)」。宋元以來俗字也以「蟲(huǐ)」為「蟲」。漢字簡化時以「蟲(huǐ)」為「蟲」的簡化字。
『叄』 鳥蟲篆字體對照表多多益善啊
鳥篆字體如下圖:
相關組詞:
1、羈鳥[jī niǎo]
籠鳥。
2、候鳥[hòu niǎo]
隨季節不同而定時遷徙的鳥類。春夏季在某個地區繁殖,秋季飛到較暖的地區越冬,第二年春再飛回原地的鳥,叫夏候鳥,如黃鸝、杜鵑等。
3、蜂鳥[fēng niǎo]
鳥類的一科。
4、水鳥[shuǐ niǎo]
在水面或水邊棲息以及從水中捕食的鳥類的統稱,如鷺鷥、野鴨、海鷗等。
5、花鳥[huā niǎo]
以花、鳥為題材的中國畫。
『肆』 蟲的象形字是什麼
1. 蟲的象形字描繪了一條頭部向上,尾部翹起的蛇形。
2. 在「蟲(huǐ)」字的本義中,它指的是毒蛇。
3. 後來,這個意義被寫作「虺」。
4. 西周時期的曶鼎上的「蟲」字,頭部還特別畫出了蛇的眼睛。
5. 戰國時期的文字,與甲骨文的圖1相比較相似,已經呈現出線條化的特點(見甲組圖4)。
6. 小篆(甲組圖5)的字形線條更加曲折,而隸書則將小篆的線條變得平直。
7. 「蟲(huǐ)」字的頭部逐漸變成了方形,身子和尾巴則使用豎、橫、點三筆書寫。
8. 「蟲」字在漢語中是常用字,讀音有chóng或huǐ。
9. 簡體的「蟲」字原本讀作huǐ,最初的形態出現在商代的甲骨文中。
10. 甲骨文中的「蟲(huǐ)」字形狀像一條蛇,其本義指的是較小的毒蛇。
11. 在古籍中,「蟲」多被寫作「虺」。
12. 繁體的「蟲」字讀作chóng,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
13. 繁體「蟲」字的字形由三個「蟲(huǐ)」組成,用以表示不同類型的蟲子,同時也是動物的泛稱,專指昆蟲。
14. 「蟲(huǐ)」字後來被用作「蟲(chóng)」的簡化字。